第一篇:一上6-实践活动分积木教学设计
《分积木》教学设计
青岛市崂山区中韩小学 杜菲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第92页综合与实践。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类需要确定分类标准,能按找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对分类后的结果能进行比较、分析。
2.经历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积木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
选择与确定合理的分类标准。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不同颜色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积木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积木。看,现在这些积木这么乱,你想说点什么吗?
预设:把这些积木分分类整理一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分积木,也就是把积木分分类。(板贴课题:分积木)【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积木入手,逐步引导学生产生分类的愿望。激发学生想亲自分类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点拨引导,自主探究。
1、看一看
谈话: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积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积木,你有什么发现? 把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位听。预设:
生1:颜色不同,有红色、蓝色、绿色、橙色、黄色 生2:形状不同,有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 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2、想一想
谈话:同学们的小眼睛真亮,有这么多的发现。现在请你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给这些积木分类?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预设
生1:按形状分类 生2:按颜色分类 提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你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同学,想出了这么多的分类方法。这些分类的方法就是分类标准。
3、分一分
谈话:现在请同学们从这么多的方法中选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分完后把你分类的结果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动手自己进行分类,交流分类的结果和方法。学生展示分类的结果。预设:
生1:我是按形状不同来分的,长方体有5个,正方体有4个,圆柱有7个,球有6个。
按形状分的同学分的结果和他分的一样吗?同学们这了不起,分的结果和数学家分的一模一样。按形状来分积木,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
提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预设
生1:我是按颜色不同来分的,黄色的有2个,蓝色的4个,绿色的有8个,红色的有4个,橙色的有4个。
提问:按颜色分的同学分的结果和他分的一样吗?在这个分类结果中,哪一类最多?哪一类最少?
4、议一议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给积木分好了类,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的分类结果。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提问:为什么他们两个分的不一样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提问: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分类时,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设计意图】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在动手操作活动之前,教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学生经历想一想、说一说的过程,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启发和引导每个学生先明确分类的标准,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三、小组合作,开展搭积木活动
谈话:请大家利用自己手中的积木,动手搭积木。边搭边思考:你的作品中用到了哪些立体图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己搭积木,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注重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操作活动进行数学思考。
四、展示成果,总结评价
谈话:请大家把搭好的作品在小组里介绍一下。
(学生在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组认为最好的作品拿上来,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的作品最漂亮?哪个小组的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最多?
出示学生作品
谈话:多漂亮的小火车,从中你找到哪些数学知识? 预设:有几个长方体,几个正方体,几个圆柱。
我们在来看这组同学搭的小房子,你能找到里面蕴含的数学知识吗?
真棒!这个同学还发现了比多比少的知识。看哪个小组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
谈话:同学们,我们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分一分”“议一议”进行了分积木,不但用到了数数和立体图形的知识,而且还解决了蕴含在搭积木中的数学问题,大家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开展探究活动强调的是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发现和研究问题,交流成果。本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交流展示活动中,展现思考过程、表现创造潜能、体现合作成果,从而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反思总结,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在这节数学课上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课件呈现丰收园)
每一节数学课上我们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希望大家回家后也用你灵巧的小手,搭一副漂亮的作品,找找作品中藏着的数学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中的“丰收园”,引导启发学生从积极、合作、会想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馈,帮助一年级学生建立一种归纳意识,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二篇:【教学设计】分积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知道分类需要确定分类标准,能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对分类的结果能进行比较、分析。
2、经历对具体事物进行分类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积木进行分类,并在分类的基础上比较交流,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自己的巧手组装了一列火车,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物品来组装的吗?
课件出示,依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提问:你还认识它们吗?下面老师考考你们,我来摸,你来猜。
课件出示:
1、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2、四四方方,有6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无法自由滚动。
3、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在平地躺着能滚动。
4、圆圆的,在平地上能自由滚动。师生游戏:我说你摸。
二、新知探究
1、分学具。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很棒,学具袋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几何形体,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小组合作,给学具分类。把分类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小组展示。
1、按形状分。
2、按颜色分
2、分积木。老师这里有一组积木,你能帮老师分一分吗? 学生独立完成,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汇报分类结果,并让学生指一指。
三、讨论:为什么我们分的不一样?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分类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例如,给全班同学分类,可以按男女、高矮、胖瘦等,不同标准分类。
四、游戏。选两名同学做我说你猜的游戏。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大家玩的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同学们课后还可以去找一找身边的物品帮他们分分类,或把家里的积木分分类。
第三篇:《分积木》教学反思
《分积木》教学反思
实践活动“分积木”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分类和比较的知识及认识了简单的立体图形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综合运用,又是以后学习简单统计的基础。本活动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分积木”作为活动素材和内容,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不但能深化前面所学的知识,把握图形的特征,还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游戏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1.从学生熟悉喜欢的“分积木“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开展活动的积极性,自觉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为后续的实践活动以及将数学自主应用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分一分、议一议等四个环节,即明确了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积木进行分类,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在经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自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四篇:2017苏教版数学一上《6、7的分与合》教学设计
6、7的分与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例题及“想想做做”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掌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
2.发展初步的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3.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得出6、7的组成。
教具准备:
圆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设疑:茄子博士有18个气球,想送给3个孩子,每人6个气球。6个气球,分在两只手里拿,可以有几种分法呢?
三个学生的分法没有按次序出现,可以让其他学生调整他们排列的次序。
讨论:看着一个同学的分法,可以有几种说法呢?
说完后,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填写教材第32页例题中的空格。
二、动手操作,尝试练习
讨论:茄子博士看到你们爱动脑筋、爱思考,每人奖7个圆片,你能把圆片分成2堆吗?有几种方法?能按顺序有条理地分一分吗?请你一边分,一边把结果记录在教材第32页试一试的空格里。
填完后小组相互交流检查,指定一名学生板书。
三、活动游戏,应用巩固 1.连一连(想想做做第1题)
描述:茄子博士看到大家那么聪明,高兴的不得了,他奖给大家6张数字卡
片,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合起来是6,请你连一连。2.说一说(想想做做第2题)
茄子博士一口气又给我们送来了6朵白云,哪两朵白云上的数合起来是7?请你说一说。
同桌互相说一说。
3.对口令(想想做做第3题)
师生玩6的对口令:教师出手势2,说:我说2,学生出手势4说:我说4,6能分成2和4。
学生之间玩7的对口令。4.吃螃蟹(想想做做第4题)
讨论:同学们口令对得那么好,茄子博士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螃蟹,看谁吃的螃蟹多,怎么吃呢?谁能把螃蟹身上的数分成钳子上的两个数,把钳子上的两个数合成身上的数,那么那只螃蟹就归你吃了。
教师指导学生。
四、揭示课题,巩固应用
讨论:黑板上是你们动手动脑学会的知识,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学会了什么?
师生齐板:
6、7的分与合。
第五篇:部编一上6《画》教学设计
6、画 设计说明: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本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展开想象,结合图画感知自然美。古诗是识字的载体,识字始终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让识字与阅读、看图、游戏整合在一起。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忄”和“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意思相反的词。
3、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课前预习:
1、读课文。
2、认生字、注音。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2个偏旁“忄”和“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字、读词、读句子。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主学习:
1、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难记的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记住它。(编字谜、组词、书空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同桌互读课文;做识字游戏:你读我指。2)指名读课文。
3、交流识字方法:
1)加一加:云—去
米—来
月—有
减一减:坏—不
比一比:远—运
声—生
换一换:近—听
天—无
爸—色
2)拆分识字法:口斤(听)听话的听
一米(来)来到的来 3)识记多音字,并请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还 :huán还书
Hái 还有
四、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在格中的位置,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2、生说师板书,生描红再仿写。
五、课后检测:听写4个生字。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意思相反的词。
2、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抽卡认读生字。
二、揭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
2、自学提示:再读课文,提取信息: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 2)这些景物与生活中为什么会不同呢?
3、交流汇报:
1)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诗中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课文题目。2)画出文中的反义词: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 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演一演表现出相反意思。(2)有──无 表演相反意思。
(3)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演一演表现相反意思。(4)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
我会说:出—— 高—— 天——
笑——
白—— 晚——
长—— 小——
多——
还—— 美—— 胖——
四、指导朗读、背诵儿歌。
1、“远看”稍停顿,“听”要拉长,“春去”和“人来”也稍停顿。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互读,背诵课文。
五、课后检测: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6、画
山
水
花
鸟
(有色)(无声)(还在)(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