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唱歌课《云》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0: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唱歌课《云》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唱歌课《云》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唱歌课《云》教学设计

云---李慧娜

三年级音乐第六单元唱歌《云》教学设计

营台中心小学

李慧娜 教学课题:唱歌《云》。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过程与方法:创设音乐情境,在体验、合作、尝试、探究等实践活动中感受、表现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和演唱,体验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用自制乐器拍击歌曲节拍,体会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声音的控制。教具准备:脚踏琴、歌曲录音带、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学生起立,师唱:同学们好。生唱:您好,您好,老师您好!2.练声。一个学生唱,其他同学答。学生坐下。

二、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猜的最快最准。“天上

有个魔法师,总是喜欢做游戏。变牛变马又变羊,大家看得笑嘻嘻”。学生猜谜底(云)。

出示挂图《云》。

三、初听歌曲。

完整的聆听录音范唱。师:歌曲听完了,老师有一些问题。这首歌里都唱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帆船、鱼、虾等等)帆船能装鱼虾,那么云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小雨点儿)

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要认真的听,听一听这首歌是一首几拍子的歌,节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四、复听歌曲。

复听录音范唱。在听的过程中,教师用动作表示歌曲的节奏,学生回答:这首歌节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谈论歌曲内容。云里装满了小雨点儿,小雨点儿有什么用呢?(浇麦田)听了这首歌曲,在我们脑海里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画呢?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学生分组朗读歌词。(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

五、学唱歌曲。

如此美妙的歌曲,我们赶紧学一学吧。

学唱歌曲。老师弹琴,先教唱第一段歌词。第一段结束后,弹奏间奏,提醒学生注意听间奏,然后教唱第二段歌词。

教师弹琴带着学生视唱乐谱。

六、歌曲细节处理。

我们唱了一遍这首歌,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朵小白云是在

微风中轻轻飘的云呢,还是在大风中被风吹的东摇西摆的云呢?对了,是微风中的云,那我们是应该怎样唱呢?(轻声的唱)白云高高的飘在空中,我们的声音也要学一学小白云,让它飘起来,轻轻的跟着小白云一起飞吧。(站起来感受飘的感觉,身体左右摆动)

唱整首歌曲,身体左右摆动,做白云轻轻飘的动作。

七、拍击歌曲节拍。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拍击歌曲节拍,边拍击边唱。

八、合作表演。

组织学生分组,用唱歌、跳舞、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进行合作表演,结束此课。

第二篇: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唱歌课《云》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唱歌《云》。课程标准陈述:

课程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体现为审美价值而美包括形态美、内涵丰富的情感美,以及内涵与音乐形态深层的意态美,更由于地域民族差异产生的风格美。

歌曲的节奏舒展平稳,旋律起伏跌宕,优美抒情,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引发了孩子们天真的联想,寄托了孩子的真诚而美好的愿望,愿大自然忠实地为人类服务,让人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丰硕的成果。现状分析:让学生观察云,观察歌曲中的云是怎样的?学唱歌曲,基于歌曲学唱结束后结合换气机号的学习,让学生尝试在教科书上标出的“V”换气机号演唱歌曲。能以愉悦的歌声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目标续写:

1.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过程与方法:创设音乐情境,在体验、合作、尝试、探究等实践活动中感受、表现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聆听和演唱,体验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用自制乐器拍击歌曲节拍,体会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教学难点: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把握歌曲声音的控制。教具准备:脚踏琴、歌曲录音带、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1.学生起立,师唱:同学们好。生唱:您好,您好,老师您好!2.练声。一个学生唱,其他同学答。学生坐下。

二、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谁猜的最快最准。“天上有个魔法师,总是喜欢做游戏。变牛变马又变羊,大家看得笑嘻嘻”。学生猜谜底(云)。

出示挂图《云》。

三、初听歌曲。

完整的聆听录音范唱。师:歌曲听完了,老师有一些问题。这首歌里都唱到了什么?(蓝天、白云、帆船、鱼、虾等等)帆船能装鱼虾,那么云里面装的是什么呢?(小雨点儿)

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要认真的听,听一听这首歌是一首几拍子的歌,节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四、复听歌曲。

复听录音范唱。在听的过程中,教师用动作表示歌曲的节奏,学生回答:这首歌节拍的强弱规律(强弱弱)。谈论歌曲内容。云里装

满了小雨点儿,小雨点儿有什么用呢?(浇麦田)听了这首歌曲,在我们脑海里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图画呢?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

学生分组朗读歌词。(男生读第一段,女生读第二段)

五、学唱歌曲。

如此美妙的歌曲,我们赶紧学一学吧。

学唱歌曲。老师弹琴,先教唱第一段歌词。第一段结束后,弹奏间奏,提醒学生注意听间奏,然后教唱第二段歌词。

教师弹琴带着学生视唱乐谱。

六、歌曲细节处理。

我们唱了一遍这首歌,老师有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朵小白云是在微风中轻轻飘的云呢,还是在大风中被风吹的东摇西摆的云呢?对了,是微风中的云,那我们是应该怎样唱呢?(轻声的唱)白云高高的飘在空中,我们的声音也要学一学小白云,让它飘起来,轻轻的跟着小白云一起飞吧。(站起来感受飘的感觉,身体左右摆动)

唱整首歌曲,身体左右摆动,做白云轻轻飘的动作。

七、拍击歌曲节拍。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拍击歌曲节拍,边拍击边唱。

八、合作表演。

组织学生分组,用唱歌、跳舞、打击乐器伴奏等形式进行合作表演,结束此课。

第三篇:三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的。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这里有古人赞颂长江雄伟气势、西湖迷人风采的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有反映南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有描绘北国各个季节不同景象的《美丽的小兴安岭》;还有展示都市风采的略读课文《香港,璀璨的明珠》。单元内各部分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听说读写各项能力整体推进、协调发展。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将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其他三篇写景的课文,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在充分地阅读过程中,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单元教学目标】

1、会写31个生字、会认22个生字、正确读写36个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部分课文。

3、“读读背背”古代大诗人游历祖国大好河山时留下的千古名句。

4、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

5、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设计思路】:

本单元分五个模块进行教学,包括整体预习、精读品诵、略读提高、阅读拓展、读写结合。教学中我注重阅读课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教学,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内涵的渗透,语文学科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审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整体预习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学习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词,并会理解运用。

2、读通本单元4篇课文,初步领会单元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重点: 识记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流程:

一、通过导读,整体感知:

通过阅读本单元导读,我知道了这个单元的关键词是: 【设计意图】:

(根据课前的预习从单元导语中找内容主题,再找训练主题,指名交流汇报,学生很快就自己找到这一单元学习的重点了,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从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是什么。)

三、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借助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我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

汉字听写: 词语理解: 我的补充:、【设计意图】:(写字环节重视引导作用的发挥和其人文性,重实效。)

四、朗读过关,梳理内容。

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每篇课文的重点段。【设计意图】:

(形式多样的读,全体学生都很好的参与其中,学生兴趣盎然,时效性强,做到了以“生”为本,有实效。)

2、每组选一名汇报其中一课主要内容。《 古诗两首》: 《富饶的西沙群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 《香港,璀璨的明珠》: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的读文,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了解,理清文章层次,为学生下一步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

五、主题感悟。

1、从本单元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本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2、你有什么疑问?

【教学反思】

整体预习关键是让孩子们掌握好的方法,我先利用导读让孩子们整体感知,帮助孩子们找到重点、难点,再教给学生“圈、点、批、注、质疑”的预习方法,根据圈出的生字难懂词语借助工具书掌握。采用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对预习的兴趣,如课堂上我发现有自己很会看书并能适时作批注的好学生,及时进行表扬,激发了学生的自学热情和读书求知的自觉性。还可提一些巧妙地思考题让学生通过预习能找出答案,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兴趣。

(张彩霞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精读品诵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李晓燕

学习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黄山记》《壶口瀑布》。学习目标:

1、掌握品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①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②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设计意图】:

(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西沙群岛的美景。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

二、精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引导学习第2自然段

1、利用课件进行情境导入:(课件展示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画面)

当我们乘着游轮来到西沙群岛时,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的海水。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美丽景象的呢?找一找,课文哪一段是写海水的。

2、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一想,每句话之间有什么关系?

3、指名说一说每句之间的关系。(第一句是概括地说,后面几句围绕第一句进行具体描写。“因为„„”一句说明了海水五光十色的成因。)

4、指导学生带着欣赏、赞美的心情朗读第2自然段。

小结学习方法。(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激情朗读)

(二)研究学习第3、4自然段

1、情境导入:游完海面,让我们进入潜水艇,到海底去参观。在神奇的海底我们会看到什么呢?

2、运用学习方法同桌之间研究学习。

3、检查研究学习情况。

①说说海底有哪些物产。

②说说“各种各样”的意思;“有的像„„有的像„„”一句说明了什么(板书:各种各样的珊瑚)

③拓展训练:

用“有的像„„、有的像„„”的句式把珊瑚颜色多说具体。

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读写鱼的句子,并出示课件中鱼多的画面,说说自己最大的感受。

①哪些词写出鱼的数量多、种类多?(板书:成群结队的鱼)

②“有的„„有的„„有的„„”写出了鱼的哪些特点?

③说话训练:海底还有很多鱼,(课件出示几种鱼的画面,)请根据画面或生活中所见过的,或者是你收集到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种或几种你喜欢的鱼,像课文中一样,说出它的特点。

④有感情地朗读第4自然段。【设计意图】:

(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再激情朗读,不同的朗读方式,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四、主题丛书阅读。

阅读丛书 《黄山记》《壶口瀑布》两篇文章,谈谈你的收获。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我更重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作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尝试,我有以下两点收获:

1、有效地实现了学生、教师、课文与信息技术的四结合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描写祖国南海美丽风光的文章,对于远离海边生活的学生来说,只靠教师枯燥的语言讲授,难以感受西沙群岛的奇美。本节课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祖国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便呈现在眼前。抽象的事物具体了,静态的东西鲜活了。这样突破了地域局限和感官局限,仿佛把学生带到了海边,刹那间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愉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学生深深地赞叹祖国的河山之美,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志向,从而强化了美育效应。教师加以点拨,巧妙引导,再来品味“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就水到渠成了,有力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意义构建,提升了学生对西沙群岛的感情。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得知识,陶冶意趣。

2、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阅读教学,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借助多媒体,以读为本,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伯感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以及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能力。

(李晓燕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略读提高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张彩霞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课文《古诗两首》、《香港,璀璨的明珠》,主题丛书“壮丽山河多异彩”版块。学习目标:

1、掌握略读课文的方法,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链接阅读主题丛书相关文章,进一步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学习流程:

一、回顾旧知。

二、新授。

(一)、《古诗两首》

1、朗读交流。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读。

2、体会诗意。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读出诗情。

4、有感情地背诵古诗。【设计意图】:

(深入挖掘学生学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梳理学诗方法,极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二)、自学《香港,璀璨的明珠》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和2-5自然段的中心词,整体感知课文。【设计意图】:

(通过找中心句和中心词,让学生能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

2、引导学生小组内自主学习喜欢的部分

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5自然段中的其中一个自然段,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做上喜欢的记号,小组内交流感受。【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小组内喜欢哪个自然段就学习哪个自然段,给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三、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壮丽山河多异彩”版块。

1、你喜欢哪一课,感受最深的是哪些句子?

2、交流展示。

(张彩霞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阅读拓展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岳倩男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再次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2、让学生爱上阅读,并学会与他人分享读书收获 学习流程:

一、小组展示:

1、把丛书《旖旎的风光》中“壮丽山河多异彩”、“行走山水间”版块的文章在组内展示交流。

要求: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课?哪个片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交流。

二、全班展示交流。

1、精彩语段阅读共享。

2、阅读这些文章给你的收获是什么?

3、你能试着背诵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吗?

三、课堂小结。【教学反思】: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不仅仅是一种从阅读内容中获取有用信息的一种方式,而且还是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孩子的人性健康发展的有益方式。孩子在阅读对象的潜移默化之下会慢慢的形成良好的道德感、审美感和意志力。)

(岳倩男 ***)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壮丽的祖国山河》读写结合课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岳倩男

学习内容:

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丛书中“壮丽山河多异彩”中优秀文章。学习目标:

1、体会作者按四季变化的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2、赏读文本,感悟祖国山河的壮丽及祖国地大物博。

3、学以致用,完成知识迁移。

学习重点 : 体会重点词句 领悟写作特点 学习流程:

一、学习课文2—5自然段,体会四季的美。

1、春天的小兴安岭

(1)、指小组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描写春天的小兴安岭时,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

(2)、指名反馈。(板书 树木 积雪 小溪 小鹿)(3)、品读词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2自然段。

2、夏天的小兴安岭

(1)小组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描写夏天的小兴安岭时,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

(2)指名反馈:(板书:树木 雾 太阳 野花)

(3)品读词句

a、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蓝蓝的天空。(体会“封”字用的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得勃勃生机。)

b、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这里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阳光穿过树梢照射在草地上的美丽景色。)

c、“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3自然段.3、秋天的小兴安岭

(1)小组读第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作者在描写秋天的小兴安岭时,抓住了哪些事物来描写?

(2)指名反馈。(板书:松柏 落叶 山葡萄 榛子 蘑菇 木耳)(3)品读词句:秋风吹落,落叶在林间飞舞。(“飞舞”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表达出活泼、快乐的情绪。)(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4自然段。

4、冬天的小兴安岭

(1)小组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在写冬天的小兴安岭时,描写了什么景物?

(2)指名反馈。(板书:雪花 各种动物)

(3)品读词句: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积满”反映出雪很大,而且还可以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二、总结全文,迁移文法

1、引导学生发现《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写作方法上的特点。(1)结构安排:总——分——总(2)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写。

(3)作者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写,有些句子用词还特别的准确生动。

三、链接丛书“壮丽山河多异彩”中按时间顺序写的优秀文章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比较这篇文章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文章,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两篇文章都是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

2、学以致用,知识迁移。

小练笔:我们的家乡也很美,运用《美丽的小兴安岭》学到的的写作方法,描写一下你心目中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脚下,这里一年四季风景优美: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而富饶的家乡,欢迎你们来做客!【设计意图】:

学生深入朗读教材及丛书中的相关文章,通过细细品味来体会情感、感悟写作方法,并以此为例进行模仿写作,完成知识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充分自读,在读中体会、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重点句子或段落进行赏读,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在写什么和为什么写上有收获,而且使学生了解了作者是怎么写的,为学生的写作作铺垫、打基础,从而做到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结合。

(岳倩男 ***)

第四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2.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二、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三、模式解读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课前律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律动音乐、动作,示范动作优美、准确。律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情趣,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形体美感。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在听的同时,从视觉上展示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可结合音乐游戏进行),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认识歌曲,了解歌曲的目的。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学生自由学唱歌谱

(中、高年级的同学可进行视唱练习,低段的学生可不做此要求),学习歌词理解歌曲内容,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几句,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教师进一步提炼音乐形象,可通过课件、实物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歌曲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演唱歌曲,整体体验音乐形象。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本环节是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面向全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感受歌曲的意境,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表演、舞蹈、诗歌、创作等,挖掘歌曲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涵。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对歌曲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并以合作的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美术、诗歌、表演等门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本环节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四)完美结课

一堂课如果是一支动听乐曲,导课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甚至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在课将结束时,布置与该课有关的歌曲表演或手工制作,如《粉刷匠》这一课,可让学生回去后折个粉刷匠的帽子,戴在头上学习粉刷匠爱劳动的精神,自己也来当当粉刷匠,并表演给家人看。这样的结束语,不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了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或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教师适时示意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情和积极性。

此教学程序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设计运用此教学模式。

第五篇: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课《牧童之歌》

主备:姚宝华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编写的儿童歌曲,展现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画卷。表现对家乡的真挚、热爱的情感。同时生动描绘出小主人骑马奔驰的形象。教学内容:

1、聆听《牧童短笛》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牧童短笛》和表演《剪羊毛》,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初步了解作曲家贺绿汀。

3、能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教学过程:

一、欣赏《牧童短笛》

1、师引言:同学们,刚才我们边吹笛子边进教室,你的心情如何?

2、生反馈(开心的、悠闲的„„)

3、师言:你们看(出示《牧童短笛》的投影片),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是一幅多么淡雅的水墨画。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作曲家贺绿汀把这一幕用音乐来表现,请听音乐,听后说说你的想象与感受(播放《牧童短笛》第一部分)

4、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5、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

6、师言:刚才我们聆听和哼唱了第一乐段,乐曲还有第二乐段,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聆听第二乐段)

7、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8、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为什么?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9、师生讨论完成问题。

10、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

11、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

二、学唱《剪羊毛》

1、师引言:水乡牧童悠闲的在牛背上吹着短笛,同学们,你们知道在地球令一半上有一个国家——澳大利亚,那里的小伙伴们会干些什么呢?

2、边看澳大利亚的风光碟片边听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

3、反馈,再次欣赏歌曲

4、为歌曲取名(揭示课题《剪羊毛》)

5、听教师弹唱,学生可跟唱曲谱

6、解决难点:符点和休止符。

7、再次聆听范唱,感悟歌曲的情绪。

8、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

三、拓展延伸:舞蹈创作与表现

过渡句:如此美丽的新疆大草原,如此可爱的小牧童,我们单单以歌声来表现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可以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就请你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一些富有新意的动作。创编过程,教师提供一些有代表性的骑马动作: 举鞭(扬鞭)加鞭挥鞭。学生学跳并表演。师生共同表演。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不错,老师能从你们的表演中感受到大家对牧童生活的喜爱,大家下课后,有兴趣的话,收集一些关于牧童的故事,我们下节课来一起分享。随着音乐走出教室吧!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内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调和词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4/4拍,羽调式。音乐宽广而又宁静,富有意境。歌词中的“妈”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了对“孩子”的亲昵的情感,语气十分亲切,感情真挚。最后歌曲以平稳的音调在充满宁静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剪羊毛》是一首澳大利亚民歌,全曲欢快活泼,大调式,为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以欢快起伏的旋律和富有劳动生活的节奏,生动地展现了澳大利亚牧民在剪羊毛时的情景。第二乐段开始音区较高,旋律和节奏开阔舒展,使得欢快的劳动情景得到更为生动鲜明的表现。最后两个乐句重复了第一段最后两个乐句,它强调了“只有努力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生活"这一哲理,并在艺术上给人以完整、圆满的收束。教学内容:

1、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

2、表演《剪羊毛》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和《剪羊毛》,进一步感知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2、在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中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教学过程:

1、师引言

2、学生跟音乐演唱歌曲

3、将歌中的“X.X”节奏改为“XX”唱一唱,比较感觉如何?

4、学生自主感受改变后的节奏,反馈各自的感觉

5、再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可配有律动。

二、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

1、师引言:我们剪完羊毛后,还会怎么样呢?(引到羊儿要回家)

2、出示课题,提问: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3、聆听歌曲,感知歌曲的内容、速度和情绪

4、学唱曲调:

(1)听一遍教师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是否发现歌谱上出现一个新的音符。

(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X;X;X—;”。(3)新授全音符X———。

(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X———出现几次?

(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6)完整地唱全曲。

5、学唱歌曲与处理:

(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

(2)师生讨论《剪羊毛》和《小小羊儿要回家》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相同点:题材相同,描述牧场——牧羊的内容。不同处:地区风格不同;中国山区与澳大利亚牧场。情景不同:黄昏赶羊群回家与剪羊毛劳动场面。速度、情绪不同;中速、抒情与稍快、活泼。)(3)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4)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让学生想像最后的“嘿”和延长是怎样的情景。

(5)分组讨论创作歌曲伴奏的节奏型及选择打击乐器。

三、拓展情境,运用综合艺术表现手段表现歌曲。

1、表演实践。

以小组为单位,可以选择《小小羊儿要回家》,也可选择《剪羊毛》。曲目、队伍确定后,进行适当的排练活动,然后展示表演成果。

2、创编图画:学生创编图画,画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四、总结评价: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最后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好不好?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材分析:

《孤独的牧羊人》是曾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它以“戏中戏”的方式出现,表现影片中女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木偶戏表演,歌曲为表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第二部分的音调较平稳,节奏也稍作拉宽。歌曲尾声部分是由音阶后四个音(5 6 7 i)的上下八度的节奏的变化而成。歌中的衬词“来咿噢都”可视为牧羊人所唱的歌声,使歌曲更为诙谐、有趣。演唱时常常提高嗓音,用假声突然翻高的方法,这是美国乡村音乐的旋律风格和演唱特点之一。

教学内容:

1、聆听《孤独的牧羊人》

2、曲调接龙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孤独的牧羊人》,再一次感受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让我们懂得音乐能成功地塑造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投影片、《音乐之声》影片 教学过程:

1、师生边聆听歌曲《雪绒花》,边做律动进教室。

2、师生问好 入境激情

一、游戏:曲谱接龙

1、出示曲谱,讲解游戏规则

2、开始游戏。按组接龙。

3、师小结

二、欣赏《孤独的牧羊人》

1、师引言:刚才我们进教室时所听到的歌曲,谁知道叫什么歌名?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影片《音乐之声》的剧情

4、播放影片《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人》的片段

5、教师介绍这一插曲是女教师与孩子们在玩木偶戏时的一首歌曲。提问:这首歌曲中每隔两小节就出现“来咿噢嘟”这是谁的歌声?再听时,请在“来咿噢嘟”处轻轻地合着拍子拍手。

6、再次欣赏(中文版《孤独的牧羊人》)

7、教师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奥地利,但这是一部美国的音乐剧,所以这首插曲是美国乡村音乐的风格,尤其是“来咿噢嘟”是用假声唱法,这是地道的美国乡村歌曲的演唱特点。

8、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三、拓展、延伸

师:《音乐之声》这部音乐剧中还有很多广为流传的歌曲,《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是玛利亚教孩子们唱歌时的情景,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段音乐!

师小结:从玛利亚和孩子们热情洋溢的歌声和表演中,依然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部影片以外,还有很多经典的电影音乐,比如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中的插曲就很有感染力。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1、播放电影插曲《地球上的星星》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渲染特定的环境等等)

2、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乐曲的色彩比较暗淡、忧伤等等)师讲解:这段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八岁的印度男孩被父母送到寄宿学校,他伤心、孤独、沮丧,觉得被亲人抛弃了,因此他不再和任何人说话,他把自己的心完全的封锁了起来,这段音乐就是渲染一种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3、播放《地球上的星星》第二片段

4、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乐曲的情绪比较热情、欢快等等)师讲解:这段视频是一位新的美术老师选择独特的方式跟孩子们见面的情景,他的突如其来,用欢乐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加上动感十足的音乐和这位美术老师滑稽风趣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音乐在这段影片中起到了渲染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气氛以及刻画了美术老师“幽默风趣”的人物形象,推动了影片剧情的发展。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通过欣赏不同题材的影视歌曲,更加突显出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片中的音乐常常比电影画面有更重要的作用,做着“镜头不能表达的意境”和展现电影画面常常不能表达的内容。音乐可以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渲染特定的气氛、帮助和推动剧情的发展,突出影片的主题,这只是影视音乐常见的几个作用,以后同学们在观看电影电视时,会发现他的作用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下去以后多聆听好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听赏水平。

下载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唱歌课《云》教学设计(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音乐三年级第六单元唱歌课《云》教学设计(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2/3/21 17:38:58访问次数:2125 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特别是轮唱、对唱、合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

    小学音乐 谁唱歌 教学设计专题

    谁唱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谁唱歌》,进一步感悟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能力目标:准确演唱歌曲,尤其注意准确“演唱”休止符 。 思想目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

    小学音乐唱歌《大鹿》教学设计[范文]

    二年级音乐《大鹿》教案 潍坊市寒亭区郭家小学 刘 红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大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

    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音乐第一册 第六单元 月儿弯弯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唱歌《小小的船》 教学内容《小小的船》 教学目标: 1、能学会唱《小小的船》,并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进行......

    音乐唱歌课教学基本模式

    音乐唱歌课教学基本模式 一、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前活动 感知旋律,了解背景。 探索发现,学习新知。 表现歌曲,实践创造。 拓展延伸,课堂小结。二、流程解读 第一步:创......

    三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专题编排,紧紧追随科技发展的步伐,强调科学探秘和科技应用。涉及到太空探索和互联网络、机器人的想......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第六单元下雪啦《唱歌 雪花》教学设计

    “冬天的故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冬天的故事》选自小学音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原是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有伴唱和副歌。作为二年级学唱歌曲目,教科书只呈现了主歌(领唱)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