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唱歌《大鹿》教学设计[范文]
二年级音乐《大鹿》教案
潍坊市寒亭区郭家小学 刘 红
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大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教学重点: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中的“进来”和“咱们”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自制头饰。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好:“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去看看森林里发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有调皮的小兔,有善良的大鹿,有笨重的大象,还有可爱的小猴、小松鼠等。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过着幸福的日子。有一天,兔妈妈叫小兔上山采蘑菇,小兔拎着篮子非常高兴的去采蘑菇啦。当它采完蘑菇正想回家时,一支猎枪瞄准了它。遭了,遇见猎人了。小兔没命的逃啊逃啊。这时,大鹿正站在房子里,他听见动静后连忙透过窗子往外瞧。看见从森林中跑来了一只小兔正咚咚地敲着它的门,而且小兔还着急的喊道:“鹿儿,鹿儿,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大鹿急忙把小鹿让进房间并说道:“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猎人没捉住小兔,气得直跺脚,转身灰溜溜的走了。”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觉得——猎人做得对吗?为什么?” 生:(不对,他不爱护小动物。)师:那么,大鹿表现得又怎样呢? 生:(非常勇敢、善良、有爱心。)
三、新歌学习
1.初听歌曲。
师:“为了让大家学习大鹿的勇敢和团结友爱,法国的一位叔叔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曲唱到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在说什么?” 播放歌曲。
生:(兔儿和大鹿。小兔说: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大鹿说: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这句歌词。全班齐读。2.再听歌曲。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边听边思考: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看见了什么?” 再听歌曲。
生:(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教师用幻灯片出示这句歌词。全班齐读。
3、学习歌词。
师:“同学们听的都很仔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歌曲——《大鹿》。刚才我们回答的问题就是这首歌的歌词。”
师:(出示完整歌词)“请同学们小组四个人一起拍着手把歌词朗读一遍。”(1)请小组起来朗读,指出读的不齐的地方: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2)全班一起练习有节奏的朗读。
4、学唱歌曲
(1)听老师范唱,找出特别的地方——老师分角色变化声音演唱。重点处理:“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这句。
(3)组织学生跟老师分句学唱。在学生出错或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反复练唱。(4)完整练唱,并找出难点。
师:“请同学们试着自己把这首歌曲跟录音机完整演唱一遍,边唱边找出自己唱不准的地方。” 小组讨论歌曲中的难点,找出难点集体练唱。(5)完整练唱,体会并加入感情。(6)放歌曲(大鹿)动画视频 歌曲情绪分析:
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悠闲、放松)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意外、疑惑)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紧急、害怕)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肯定,勇敢)(6)分角色演唱。男生女生分角色演唱。小组分角色演唱。
四、创编表演
1.学生分组进行创编表演。老师指出要求:a、以小组为单位。B、三分钟时间。C、每人一个角色或两人一个角色。d、请小组展示。
2.学生戴上头饰上台展示创编的成果。老师点评。
五、结束新课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非常积极认真,我们不但学习了大鹿勇敢,团结友爱的精神,而且还学会了歌曲,创编了舞蹈。请同学们回家后表演给家长看,好吗?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小学音乐大鹿教学设计
《大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大鹿》 2.创编歌表演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
2.通过演唱歌曲、律动、歌表演,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大鹿》。【教学难点】歌曲最后一句节奏的掌握及歌曲情绪的把握。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相关动物头饰及表演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师生问好。
2、随音乐《小红帽》律动表演。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城。但是你们要想顺利进入童话故事城,必须要通过三个关卡。”
3、闯关游戏。第一关:“听叫声找节奏”。出示老虎、小鸭、小青蛙和节奏××、×-、×,让学生根据动物叫声连对应的节奏。第二关:“听声音唱节奏”。出示大鹿走路的脚步声,引导学生模唱出节奏:×××,老师再加强练习。第三关:“按节奏加油”。这时要求学生按正确的节奏朗读。2∕4 ×× ×× |×× ×××| ×× ×× |×—‖
小朋 友呀 快加 油咱们 一起 把关 闯— 设计意图(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特点,再采用闯关游戏引导学生学习歌曲节奏和节拍,不仅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轻松、愉快地完成歌曲的节奏学习。)
二、新课导入
1、播放动画,老师讲述童话故事。
2、引出歌名《大鹿》。
三、学唱歌曲
1、歌词学习。
(1)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内容。
师:小朋友,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大鹿看见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猎人追来了)。勇敢的大鹿怎么说的?(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2)跟老师朗读歌词,突出最后一句,再次解决节奏难点。(3)全体学生有节奏朗读歌词。
2、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范唱,学生跟琴默唱。
勇敢的大鹿救了小兔,小兔感到很高兴,于是它开心地唱起了歌,小朋友们在心里面跟着小兔一起唱好吗?
(2)师弹琴,教唱歌曲。
(3)复听歌曲,找出重复演唱的小节,复习反复记号‖: :‖。(4)难点处理: 师:“小白兔被谁救了?”(大鹿)。“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来唱一唱。”(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
(5)再次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速度的变化。(6)跟琴完整地演唱歌曲。
生随琴齐唱:我们放开声音一起来唱唱吧,让小兔和大鹿也听听咱们美妙的歌声。(7)分组、分角色演唱并模仿小兔、猎人和大鹿的动作。
设计意图(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在深入学习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来让学生聆听音乐,让他们在默唱、伴奏默唱、自我评价中不断的深化审美之情,从而能够自信的演唱。)
四、编创表演
1、学生分组讨论用打击乐器设计“大森林的清晨”、“猎人的追击”、“结尾”,再按故事情节加入打击乐的演奏。
2、学生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戴上各种头饰进行音乐剧表演,学生分组用打击乐进行编创表演。
3、师生随音乐律动表演。
设计意图(采用情境教学法,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歌曲中的故事角色,从而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使学生们充分的体会到了歌曲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说说:
1、你想对故事中的人物说什么?
2、如果在生活中遇到小朋友有困难,你会怎么做?
(师引导学生讨论,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达到情感升华。)
六、课堂总结(1)、通过学习歌曲和表演,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团结起来力量大,勇敢能够战胜一切。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等。)(2)、小兔因为得到了大鹿的帮助而得救了,这真是件高兴的事。让我们为它们祝贺吧!(学生随音乐边唱边律动出教室,结束课堂。)
第三篇:小学音乐 谁唱歌 教学设计专题
谁唱歌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唱歌曲《谁唱歌》,进一步感悟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能力目标:准确演唱歌曲,尤其注意准确“演唱”休止符。思想目标:创编歌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热爱小动物。2学情分析
从整体的水平看,整体水平相差不是特别明显。学生在音准、对歌曲的接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学生相对可以,但是部分班级在音乐的听觉稍有差异。一年级学生在上学期已学过一些儿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上课纪律也不错,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从整体水平来看,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进步较大,学习目的性也有所增强,个别学生的音乐学习习惯有所改进。每个班都有一些表现非常棒的学生,他们在音乐活动中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但还存在着个别学生不能自律,因此在教学中还是要加强常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这学期对他们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要进一步加强训练。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歌曲的意境。教学难点:
1、× ×× ×× ︱0 ×× ×︱ ×--︱︱
2、认识并能准确“演唱”四分休止符 4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听音乐做律动《春天音乐会》。
三、情景导入
春天来了,小动物们想要召开一个盛大的音乐会。于是他们派小象去邀请嘉宾,由于森林太大了小象无法完成任务,它就想请同学们帮忙一起寻找四位小歌唱家,同学们愿意帮忙吗?(播放歌曲)
这首好听的歌曲就是咱们今天唱的歌曲,名叫《谁唱歌》(板书:谁唱歌)
设计意图:通过节奏模仿、师生问好、自我介绍等游戏方式,让学生由感受节奏——运用节奏——按节奏朗读歌词,解决歌曲的难点。
四、新课导入
1、你们听到谁在唱歌呢?
出示图片和歌词(小鸟、喜鹊、公鸡、鸭子)
2、那下面听一听老师是怎么问你的?请同学们用歌声来回答我。(1)谁唱歌儿叽叽叽?(2)谁唱歌儿喳喳喳?
3、这么多小动物都去参加音乐会了。不过,有只小动物在小房子里跟我们玩捉迷藏,听听它是谁?
谁唱歌儿喔.喔喔?
(老师范唱第三乐句,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4、你们看,还有只小动物,在房子里睡懒觉呢,特别难叫醒谁来想个办法,怎么把它叫出来。(出示节奏)
(1)你们知道捂住嘴的小男孩在音乐中表示什么?
(2)休止符:用一个动作表示:右手食指放在嘴前,做“嘘”的动作。(板书出示:“0”四分休止符)
(3)捂住嘴的小男孩出现了几次?(让学生知道出现休止符的地方演唱时要注意)。设计意图:通过分乐句学习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发现第四句中的休止符,练习用捂嘴的方式变现休止符休止一拍。
五、练唱歌曲
1、所有小动物都出来参加音乐会了。你们听一听小动物们唱的歌曲是什么情绪的?(欢快的)
2、再次听赏一遍歌曲形式是什么样的?(问答式)
3、同学们演唱歌曲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符号呢?让学生知道反复记号的唱法。(出示图片反复记号)
4、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小符号能使歌曲的情绪更加丰富。(出示强弱符号让学生来给歌曲加上强弱符号来演唱)21教育网
设计意图:强调歌曲中的“反复记号”“强弱符号”以及“结束句”,采用分段、分角色;师生接龙练习演唱模及仿动物形象表演唱。观察了解歌词是以问答的方式呈现及歌曲情绪。
六、拓展创编
1、参加音乐会的小动物还有很多很多都特别喜欢唱歌,唱唱你喜欢的小动物。
(1)歌曲里一共提出了四个问题,模仿了四种不同动物的叫声。哪位同学能够创编新的歌词?让我们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动物?
如:谁唱歌儿汪汪汪?谁唱歌儿咩咩咩?谁唱歌儿哼哼哼?谁唱歌儿吱吱吱?(出示头饰)(2)全体学生用歌声回答上面的问题。
(3)赛歌:以小组为单位,编创新的歌词并演唱。
2、给歌曲创编动作
(1)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表演(2)全体同学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七、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唱了什么歌曲呢?一切声音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大自然我们要珍惜着美好的一切,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大自然爱护小动物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第四篇:七年级音乐唱歌教学设计2(推荐)
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唱歌教学:《牧歌》(民歌);
2.欣赏教学: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3.学吹坚笛:《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1.学会唱《牧歌》。
2.通过欣赏,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识,认识马头琴音色。
3.学会用坚笛吹奏《蒙古小夜曲》。
4.对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初步体验。
教学过程:
(一)唱歌
1.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提示学生讨论这些美好的视觉形象是如何通过音乐来展现的。
2.请学生从谱例上找出相近的旋律片段。(比如:第 1、2小节与 5、6小节,9、10小节在节奏上相同;最后四小节基本上是5—8小节的低五度变化形式。)
3.采用跟随录音 比D唱片)哼唱、教师范唱、随琴教唱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唱《牧歌》。
4.组织学生演唱。可以采用全班齐唱、小组唱、上下旬接唱等方式进行。
5.跟随录音或钢琴伴奏放声高歌。
(二)欣赏
1.《牧歌》
(1)向学生介绍:《牧歌》已经被改编为多种舞台表演形式,如大提琴独奏、小提琴独奏,无伴奏合唱等。下面我们听听由作曲家霍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
(2)播放录音。
(3)提出问题:无伴奏合唱《牧歌》与原民歌在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4)根据学生回答,介绍无伴奏合唱的有关常识:无伴奏合唱曾经被认为是合唱的最高艺术形式之一。顾名思义,它没有伴奏乐器,但由人声不同音色,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同样具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比如我们所听到的这首无伴奏合唱《牧歌》,在艺术价值、表现意境上与原民歌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的力度和表现幅度上较原民歌的单一声部要丰富。
(5)请学生结合教科书中的画面(教师也可另外提供一些图片)和对蒙古族民歌的介绍文字,谈谈欣赏这首作品时的感受。
2.《万马奔腾》
(1)向学生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因为琴头上雕有马头装饰,故称之为马头琴,马头琴的音色比较独特。马头琴的演奏也比较有特点,虽然它与二胡一样是两根弦,但演奏时琴弓像大提琴。
(2)播放录音。
(3)参看教科书第33页的两幅图,用语言描述你听这首乐曲的感受。
(三)音乐表现──吹竖笛
1.画出这首乐曲的拱型旋律线。
2.了解这首小曲的节奏特点。
3.自己练习5分钟,看谁先学会,看谁吹得好。
4.以不同方式抽查。
5.鼓励学生创作一条相关旋律或长音,与之形成对比。
6.尝试着练习两声部的重奏。
第五篇: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唱歌课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想
(一)理论依据
1.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2.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功能目标
1.歌唱是符合学生心理要求的活动。学生对唱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通过歌唱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享受无穷的乐趣;还可使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得到合理训练。
3.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进一步营造和谐一致、团结向上的气氛,培养其集体荣誉感。
4.通过唱歌,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表达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让音乐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深深扎根,终生保持对音乐最大的热忱。
二、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寓教于乐——创造表现——完美结课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情感铺垫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2.表演展示,交流评议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四)完美结课
三、模式解读
(一)情境导入
教师要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语言、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舞蹈、律动、绘画、图片、动画、录像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低年级学生可采用课前律动,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律动音乐、动作,示范动作优美、准确。律动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情趣,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形体美感。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歌作了良好的情感铺垫;师生互动,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学习。
(二)寓教于乐
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
教师可以先通过范唱、播放VCD或录音歌曲让学生倾听,从听觉上感受歌曲的意境、情绪、内容。在听的同时,从视觉上展示音乐形象,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验音乐(可结合音乐游戏进行),使学生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认识歌曲,了解歌曲的目的。
2.合作交流,学习新歌
教师可通过一系列手段启发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情感。学生自由学唱歌谱
(中、高年级的同学可进行视唱练习,低段的学生可不做此要求),学习歌词理解歌曲内容,通过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让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几句,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
3.演唱歌曲,体验音乐
教师进一步提炼音乐形象,可通过课件、实物等手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挖掘歌曲的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演唱歌曲,整体体验音乐形象。调动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表现音乐形象、表现歌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声音表现能力。
本环节是教学模式的重点环节,教师要将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面向全体学生,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三)创造表现
1.合作探究,创造实践
感受歌曲的意境,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表演、舞蹈、诗歌、创作等,挖掘歌曲的文化底蕴,创造性地表现歌曲内涵。教师要用儿童化的语言给学生提出要求,可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根据歌曲的内容、情绪对歌曲进行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意识。
2.表演展示,交流评价
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评价起到促进学生发展,完善教学管理的作用。学生分组表演,开展师生、生生的相互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关注他人的不同见解,并以合作的心态接纳他人的不同见解。这样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这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教师要以音乐教学为主线,结合艺术的其他表现形式,如美术、诗歌、表演等门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丰富的视觉效果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理念,使学生更加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本环节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的意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
(四)完美结课
一堂课如果是一支动听乐曲,导课是“序曲”,结课便是终曲,完美精要的结尾,犹如“画龙点睛”,会使课堂教学再起波澜,从而使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经过一节课的音乐学习实践,学生会有许多有益、甚至精彩的感受和体会需要表达,如果音乐教师把总结的机会交给学生,或者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也可以在课将结束时,布置与该课有关的歌曲表演或手工制作,如《粉刷匠》这一课,可让学生回去后折个粉刷匠的帽子,戴在头上学习粉刷匠爱劳动的精神,自己也来当当粉刷匠,并表演给家人看。这样的结束语,不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还引起了学生的遐想,激发了兴趣。
教师也可以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让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或欣赏与本课相关的课外音乐,教师适时示意学生走出教室,使学生沉浸在音乐美的享受之中,令人回味无穷。
恰到好处的结课,不仅使整堂课结构完整,而且含有不尽之意、韵外之致,促进学生对下一次课的热情和情和积极性。
此教学程序中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所授歌曲的特点、难易程度、学生的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灵活设计运用此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