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零的认识教案和课后反思
《零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学生初步认识零感知零。
2让学生能够明白零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还表示起点,表示温度。
3通过教学,让学生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重难点 :零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还表示起点,温度。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温度计,硬币,铁盒。
教学过程:课前小游戏:猜一猜,老师的铁盒里放了什么。
一:导入
师:小朋友,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数,还学会了发现数学信息。现在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看看谁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能够发现数学信息。(出示课件)
二:探索新知
师:小朋友你们看过这幅画以后,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那里有一棵大树,树上有五个苹果。
师;还有谁想说说?
生:……………
师:树上有五个苹果,怎样表示?
生:写上5
师:大家睁大眼睛看好了,画面有什么变化?(老师展示课件)
生:树上的苹果让小朋友摘了一个,树上还有4个,现在应写上4
师:他回答的怎么样?把掌声送给他。还有谁想说说?
生:…………..………………
师:现在谁来说说?
生:老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师:一个也没有了,怎么表示?
生:写上零。
师: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认识0,(老师板书)
三:初步认识
师:大家继续看大屏幕,你想说什么?先和同位说一说,再来说给大家听要把话说完整。(展示课件)
生:小朋友有两个气球,飞到天上两个,他一个也没有了。
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要用0来表示,小朋友一个气球也没有了,要怎样表示?
生:0来表示。
师:0和1,2,3,4,5 …..一样,也是一个数,但他表示一个也没有。
师:咱们再来看一个画面,想一想,再来说。(课件展示)
生: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5只,树上还有0只。
四:0的用法和意义
师: 看来,我们经常 会用到0这个数字,比如:妈妈买回2个苹果,吃了2个,还剩0个,小薇有一枝铅笔,用完了1枝,还剩0枝。谁能像老师这样说一说?
(小组先讨论)
生:……..生:……….(老师鼓励,引导,启发)
五:0的拓展
师:看来,我们经常会用到0,谁能告诉大家,你在哪里见过零?
生:电话,手机,直尺。
师:直尺上的0,也表示一个也没有吗?
生:从零开始量。
师: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表示起点。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0?(板书)
生:….师:温度计上有没有?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度,是水结冰的温度。你们以后还要学习温度计上的0.(展示直尺,温度计)
六:0的书写
师:0的书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和收笔都要相接。你们试着写一写吧。
(学生书写要规范,老师巡视指导)
师:0像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生:鸡蛋,芒果,石头……
七: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八:作业
回家和家人说一个关于0的数学小故事。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从学生原有知识入手,让学生体会0和543321一样,也是一个数字,只是表示一个都没有。为了让学生理解抽象的0,我列举了生活中的许多例子,也让学生体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0的另外2个意义,我在此做略加讲解。以免学生混淆。基于是一年级的学生,讨论问题,我采用两人为一组。以便组织教学。对于“0像什么”和“0你在哪里见过”这两个问题。课堂上,有的学生有点混。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失误。我对于一年级学生的理解力有点高估。对于0的规范书写,我的指导不能照顾到每位学生。以后要注意。
第二篇:零的认识教案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信息窗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
教学重点:0的含义。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
(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2、0的其他含义
(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4、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先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1()()()5()()()()8 7()()()()
3、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4、自主练习的第3题。
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五、教学随笔
第三篇:《认识钟表》课后反思(模版)
《认识钟表》课后反思
11月8号,我上了第二节组内公开课,在上课之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这节课要学习的是认识钟表,并且要认识整时,学生是第一次接触钟表,所以必须很直观的展示出来,因此我制作了一个手工的钟表,以方便学生直观的学习。由于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自觉性也很差,所以我制作了比较有趣的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学到了知识。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并且结合德育教育,例如,举钟表的例子时,可以灌输一些遵守时间,爱惜时间的原则。
在上完课后,听取了组内教师们的评课,并且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这节中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没有很好的利用学习资源;学生说的不到位时,老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在学生说到重点时,应给予很大的鼓励,并且让学生及时重复重点;还有就是在课堂中一定要注意数学用语的准确性。
在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后,我深刻的反思到,要做好教学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磨练的。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想学生所想,做学生所做,要能预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提出的问题和可能会回答的答案,不对的地方要及时进行纠正,提到重点的地方时应及时的强调。其次,在课堂上,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要及时给予评价,并且评价性语言要丰富,在学生回答问题说不到位时应给予帮助,以免误导其他学生。再次,在新授课时,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对教材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够从教材中提炼出重难点,在授课时也要紧紧围绕重点讲课。最后,生本课堂的体现,在课堂上学生才是主体,老师只是起辅助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实力,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努力向前,我相信将来一定可以做的更好。
第四篇:《认识键盘》课后反思
《缤纷舞台——认识键盘》课后反思
《认识键盘》是三年级起点的信息技术课程中,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这节课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与键盘进行亲密接触的第一课。在这一课的后面很长一段时间内,学生都会与键盘进行长时间的接触。这一课是养成用键盘良好的习惯的基础课程。这节课的学习,是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基础中的基础课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复习了学生在机房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比如,进入机房需要带脚套;在机房要保持安静;爱护学校机房的设备;在机房要注意自己的坐姿等等。随后,用一个小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来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由于经验不足,还有紧张等原因,导致自己在讲课中将教学设计中一个猜谜语引入课题的环节给忘记了。
在新课讲授及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兴奋,在机房中表现的也比较活跃,而我,没有及时的对学生的一些情况进行处理。这节课不仅我自己上的感觉很累,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却不是很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高低,和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应该是很感兴趣的,更不要说是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的三年级了。我想,只要有合适的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一定都会有精彩的表现。不仅是在常规的训练中,而且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这些方法,是我需要学习的,也是需要自己去练习的。向前辈教师学习经验,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来学习。只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自己去练习,去寻找最合适自己的方法才可以。
第五篇:教案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之上,接着学习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问题探究生活化
本课教学,我给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实践,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中交流的机会。当学生通过操作体会到用对折的方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有一定的误差,比较麻烦,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总是用对折、撕等方法进行比较,我就提出:要知道生活中的角的大小都能用刚才所说的对折、撕开的方法去比较去度量吗?因此,就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思维的有效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设计既自然,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分析事物。
二、让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以往教学这一内容时,从度的引入到量角器的认识,教师必然有一大段的介绍与陈述,而且字字精练,讲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从教师的角度讲,这说明教师对知识理解透彻,语言表述能力较强。但再看看学生吧,什么度、中心点、零度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老师还没讲完已经要张冠李戴了。本节课是从学生的认识角度去教学概念的:先由比较角的大小着手,当两个类似大小的角出现时,形成了第一个认知冲突,由此学生想出了很多比较大小的方案,从教师的角度,这些方案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第二个认知冲突便是学生提出问题“很小很小的角到底是多小?学生想出的方法更奇特了,但不可否认,学生的思维在自然而流畅地向教材所展示的方法靠近,虽然语言不如教材那般准确。本课所采用的让学生自我发现的方法与“向儿童呈现学习的材料,强化正确的答案”的传统学习方法相比,学习效果显然优于后者。
一、比较好的几方面:
1、备课时把握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小学阶段对整数笔算乘法的最高要求是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开始,两位数乘两位数是笔算乘法的关键。因为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两位数同是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如果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再恰当的利用知识的迁移,学生肯定会很快的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教学中成功创设了预习问题。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对于问题,通过学习之间的讨论,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明显。
3、有效的培养了学生认真书写乘法竖式的习惯。(1)教学的板书做到以身作则;(2)要求明确,包括数学间的间距、相同数位如何对齐以及横线的画法;(3)严格要求,作业批改中要求学生按要求书写
二、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有将新旧笔算进行很好的对接。特别是在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没有利用好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新知,过高估计了学生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掌握,没有进一步强调算理,教学中又没有强调好“用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这个算理,结果导致部分学生在书写第二步乘积时,数位对错。
2、没有考虑到学生口算能力的薄弱。学生出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口算出错,原因之一是乘法口诀背错,比如:三六十二、四八三十六等等;原因之二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错,比如24+8、54+7等等。
三、今后改进方面
1、教学中复习铺势要到位,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关注数学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充分的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新知,旧知迁移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1)必要性。相比之下,笔算乘法比笔算除法更容易掌握一些,进位加法的口算比退位减法的口算更容易掌握。在学习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题,特别是进位的加减法,因此,在学习下一个单元笔算除法时,学生遇到的困难肯定会更多。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加强学生的口算练习。
(2)可以采取课前听算的形式,每天的题量可以少一些,但要细水长流,每天必练。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是四年级上册的平面知识,图形的特征多,概念多,要区分的知识点也多,所以,在这节课的安排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处理:
一、加强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情不自禁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比较多,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学生借助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在动手游戏中、在充分探索和交流的基础上,感悟、体会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二、以小组合作为主,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因此,我在讲授到将已经认识的这些四边形进行分类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类时,学生考虑到可以按边分,按角分,这时,我顺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手中的工具进行分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多种分类的方法,再让学生逐一汇报的过程中,我们渐渐统一了思想,按边分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分为一类,梯形单独为一类,剩下的一般四边形为一类。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为一类,其他的四边形归为一类。我觉得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发现获得的知识,远比我们直接教授给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学设计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并且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难点也是理解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首先让学生理解四边形的概念,再用一个大的集合圈把认识的四边形都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来了解所有具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这个特点的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其次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分类的过程,通过分类,让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概念,并且在汇报的过程中理解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深入理解了这三种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尝试着用集合图来表示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我让学生用一个比较大的集合图来表示各个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轻而易举的就表示出来了,重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润物细无声”,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一定要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一点一点的融化在学生的头脑之中。
学无止境,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踏实教学,让自己的数学课堂越来越吸引学生。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