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案(头部肌肉剖析)
头部肌肉剖析
授课 陈洋
一、课程的类型:绘画
二、课题:头部肌肉剖析
三、教学对象:高二美术特长生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头部的肌肉。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大胆想象、勇于表现的精神。3、锻炼学生的结构理解能力和用线表现物体结构能力。
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头部肌肉的理解。、难点:头部肌肉的表现。
六、教学计划:
(一)课前准备
1、头部肌肉石膏像。
2、素描纸和画笔。
(二)课堂引入
分析真人头像跟石膏头像的异同,引出学习头部肌肉的重要意义。
(三)课堂发展
1、教师讲解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在画纸上向学生演示头部肌肉的组成及肌肉在头部的分布位置。
头部的肌肉分表情肌和咀嚼肌两类:
表情肌一端起于骨骼,一端止于皮肤,收缩时产生面部表情。
表情肌有:额肌、皱眉肌、鼻肌、上唇方肌、颧肌、口轮匝肌、颏三角肌、下唇方肌、颏肌、颊肌、笑肌等。
咀嚼肌都起止于骨上。咀嚼肌有:颞肌、咬肌。
2、课堂练习
学生理解头部肌肉后作绘画练习
要求:用八开大的素描纸,运用结构分析画法去表现头部肌肉。
(四)学生积极动手作练习,教师随堂辅导。
(五)课后延伸:
背熟头部肌肉的位置分布及形状,并可以默写出来。
第二篇:头部受伤后的教案
头部受伤后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头部受伤的症状。
2、了解常用头部受伤后的急救知识。
3、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伤害发生。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常用头部受伤后的急救知识。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二)授新。
引导学生读教科书16页的安全小故事。1.生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从中你收到了什么启发?
师: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危险,当我们遇到头部受伤时怎么办呢? 生小组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
3.引导学生读教科书17页脱险金钥匙,了解头部受伤后的救护知识。师补充头部受伤救护知识。
(1)、头部受伤后台有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可能是脑震荡。这时应让病人安静平躺,头放平,头部冷敷,2~3小时内不给饮食,并及及送医院。(2)头部受伤后,如果昏迷,发生严重骨折时,头部应进行简单无菌包扎,不要用外用清炎药,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3)头部受伤后,头皮为头颅的最外层,由于受伤,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挫伤、头皮血肿、裂伤等情况。如果头部受伤后,表皮无破裂,只有皮下出血、水肿、周围软组织肿胀。也应送医院请医生诊断,接受治疗。(4)头部摔伤或挫伤,要对局部消毒包扎,并注意观察,一般要送医院进行观察有无并发颅损伤。
(5)头皮撕伤分及时及早进行消毒止血,防止伤口感染。师生讨论如果防止头部受伤。(学生可以自由发言)
(三)组织学生读知识小宝库,了解脑震荡知识。
五、作业练习
为什么说轻微脑震荡并不可怕? 六.谈收获。
第三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里泽小学
蔡沈娟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记录表、哑铃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刚才同学们这么轻松地站起来又做下去,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师::刚才我们说到了骨骼,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比比谁摸出的多。
2、学生摸骨数骨(学生在摸骨的过程中感受骨头在身体的分布及特点)
3、小结:(出示人体骨骼图片)其实我们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有大有小,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
4、师:那你觉得骨骼对于我们身体可能起到什么作用呢?(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运动)
(二)认识关节。
1、师:是什么将一块块骨头连结在一起的?(关节)
2、师:大家找一找我们人体哪有自由活动的关节?
3、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三)认识肌肉。
1、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了吗?(还需要一个动力源——肌肉)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1、师:那这些部位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让前臂一伸一屈运动起来的呢,下面我们借助哑铃来研究。我们就以(教师示范)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上肢的运动来进行观察。课件出示:
(1)小组内轮流做,反复做几次。
(2)分别观察和用手摸摸举起哑铃,放下哑铃时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变化。(3活动后请将观察到的和亲身感受到的事实在小组内交流。(4按记录表要求记录。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观察结果,适时补充:在举起哑铃时,我们发现肌肉变硬鼓起(也就是肌肉收缩)牵引着附在它上面的骨骼绕着关节运动。
4、出示屈肘伸肘动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5、先前我们观察记录的结果描述的准确吗?可以怎样完善?
6、延伸:(起立,弯腰,直立,又弯腰):解释一下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产生的?
四、知识迁移
1、人们利用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们和人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图片:吊车、挖掘机、高塔……)
2、小组讨论汇报,想说哪种就先说哪种。(万节天线像关节;吊车像手臂;挖掘机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1、师:看来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
2、小结: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第四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2、骨骼、关节和肌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2、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上肢结构的知识,能够对照资料完善并纠正自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3、能够将动态的身体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动作分别进行细致有目的的观察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在独立思考得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愿意合作交流。
2、能够正确对待观察、研究中不完善的结果,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教学重点】
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难点】
用观察记录的方式记录下每一段学习中对研究议题的想法与思考过程。【教学准备】
人体基本结构图、骨骼模型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我们的的里有一个支架,这就是骨骼。骨骼支撑着我们的身体,保护着我们的内脏器官,使我们能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骨骼能独立运动吗?有哪些组织与骨骼协调工作呢?
二、观察上肢的运动
1、拿重物:学生体验一侧手臂完成拿起哑铃动作。感受肌肉在运动中的变化和作用; 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来了解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能感受到拿起、放下时都在用力、肌肉变化不同。观察方法及观察目的
分解观察上肢运动,降低观察难度。
借助对上肢活动的感受,了解骨骼关节与肌肉的关系。
2、记录我们的观察
用图文记录观察所得,强调将学生观察到的事实、体验到的感受,通过图画、文字真实的表现出来。交流
与相关资料比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是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观察记录,学生把自己对于上肢骨骼、关节和肌肉在活动中的关系,直观表现出来。
3、观察与骨骼、关节和肌肉相似的物体 对骨骼、肌肉、关节认识的拓展,利用现代机械上的类似构造,直观地表现三者的功能特点。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更加灵活。再次明确三者关系,并上升到健康生活的高度。
三、课的延伸。
参加体育锻炼和我们的骨骼、肌肉、关节的关系。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作业:
1.骨骼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和(支持运动)。2.骨骼不能独立运动,它与(关节)、(肌肉)协调工作。板书设计:
骨骼、关节和肌肉 骨骼 关节 肌肉
六、课后反思:
第五篇:骨骼关节和肌肉教案
《骨骼、关节和肌肉》教学设计
辨志小学宋国萍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不同。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上肢结构形态的观察记录,并能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自己的观察记录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重点:了解在运动中,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运动,及身体在做不同运动的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身体运动过程中,骨骼、关节和肌肉所发挥的作用。教学准备:课件、雨伞、豆腐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律动,你知道是由身体的哪些组织来完成的吗?(大腿、骨骼、肌肉……)
2、其实这是由人体的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揭示课题。请摸摸这些部位你摸到了什么?是的,我们的骨骼关节肌肉参与了运动,那么,这三者是怎样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的呢?这就是本节课重点研究的内容。
二、初步认识骨骼、关节和肌肉及其作用
(一)认识骨骼。
1、这是人体骨骼,我们人体共有206块骨头,有大有小,这些骨头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人体的骨骼。人体的骨骼有什么样的作用呢?
同学们的回答只是你的猜测,怎么样来证明呢?我们来做模拟实验。
2、观察伞被老师打开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在这一模拟实验中,伞柄和伞骨起到了什么作用?
3、图片展示了我们的头部结构,借助豆腐和玻璃容器进行模拟实验。
大家仔细观察,用手直接拍打豆腐,只要轻轻拍打,豆腐就很容易被打碎了,了变形了,受到了严重的损伤。用玻璃容器罩住豆腐,使劲地拍打,结果里面的豆腐还是完好无损!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用容器罩住的豆腐不易变形、散碎?我们得出的什么实验结论?是的,实验证明外面的容器相当于人体的头骨,头骨有保护大脑的作用。
(二)认识关节
1、通过这些实验,我们知道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和保护器官。那么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的猜测是什么?哪些地方有关节,摸一摸
2、有什么实验来证明关节的作用呢?如果我们人体没有关节会怎样?(通过绑住肘关节写字的活动来感受关节使骨骼能够灵活运动,有了关节骨骼才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用两个直筒套住大拇指和食指写一行字,你有什么感觉?
(三)认识肌肉
是的,关节使我们的运动更灵活。那么,有了骨骼和关节,人体就能运动起来了吗?
哦,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动力源肌肉的参与。
2、找找看,身上哪里有肌肉?动手捏捏,它是怎样的?
3、(带领做曲臂运动)提问:你观察到是哪里的肌肉在起作用吗?这个过程中还有那些部位的组织也参与了?
三、了解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调作用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怎样协调工作的。
1、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曲肘、伸肘的动图。曲肘时,上面的肌肉收缩,下面的肌肉舒张;伸肘时,上面的肌肉舒张,下面的肌肉收缩。总之,骨骼、关节和肌肉总是相互协调一起运动的,在运动的过程中,各自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考一考,上图中能正确是以骨骼关节和肌肉的连接的是
3、做伸屈臂运动,填写实验记录表。
四、知识迁移
1、人们利用人体骨骼、关节和肌肉的作用,模仿制作了一些工具,他们和人体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那些作用相似?(出示图片:吊车、挖掘机、高塔……)
2、小组讨论汇报,想说哪种就先说哪种。(万节天线像关节;吊车像手臂;挖掘机像手掌;高塔像人的骨架……)
五、健康教育
看来运动离不开骨骼关节和肌肉,下面老师来做一个小调查:
1、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吗?你喜欢什么运动?
2、经常锻炼身体和不锻炼身体的人有什么区别?
3、小结: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六、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