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吉沙县实验中学双语教学情况汇报
英吉沙县实验中学双语教学情况汇报(喀什地区广播电视台采访稿)
目前,我校双语教学的主导模式为全部课程用汉语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教学。这种双语教学模式在我校蓬勃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今年我校高三双语班高考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文科班,本科上线率达到了100%。
我校从建校初就努力做到从最大程度上给少数民族学生创设出一种在学中用、在用中学的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与氛围。学生一走进校门,就能感觉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国家通用语言,听到国家通用语言,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汉语成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主要方式。
在我校开展的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通过在学科教育中使用民、汉两种教学语言,培养学生使用两种语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全面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第二篇:51团中学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51团中学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基本教育情况
51团中学分三个校区,中心校区、一校区、二校区。中心校区分两个部,民语言教学区、汉语言教学区(871名学生,汉族学生260名),因而51团中学是一个维吾尔学生占主体的民汉合一的九年一贯制的初级中学。全团214个教学班,439名教职工,专业教师430人,后勤工人9人。
一、全团现有(2011)幼儿园四所,一所由私人建设管理,其他三所正在建设,私人(即民办)的幼儿园共有学龄前学生497人,51团在三个校区共招24个学前班,估计学生930人。随着2012年9月三所幼儿园建成,基本能满足团场需求,入园率会在87%的基础上继续增长。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情况
一到二年级双语学生和民考汉学生发展较好,三、四和七年级八年级的双语教育发展一般,而五、六、九年级的起头较低,但是在教育局和51团党委的领导下,在现在基础上我们能在规定的发展计划中做好工作。
三、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模式选择上,我们在幼儿这一块上以一模式为主,部分采用二模式。
四、在少数民族小学和中学的教育模式我们主要采用一模式,部分用二模式进行教学。
五、在少数民族中小学落实汉语课的情况下,一到六年级的汉语课时为6节,七到九年级为7节。
六、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情况
中心幼儿园面积3320平米,投资450万元,2012年秋季招生。一校区、二校区幼儿园各建一所,面积453平米,各投资65.3万元,计划2012年秋季招生,配套设备也基本完成。
七、双语幼儿园保障性经费使用情况
全团公办幼儿园招二名教师,其他教师由小学在编教师担任,教师工资补助金使用7万元,贫困学生生活补助,2011年12月才知道此事,因此没有发放,准备2012年全面进入新校区后全面使用。
51团中学 2012年4月
第三篇:轮台县中学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轮台县中学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自2004年9月轮台县人民政府召开关于深入推进“双语”教学工作动员大会以来,我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有关“双语”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宣传动员、制定计划和组织落实等工作。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培训一个、管用一个”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提高汉语水平为基础、以强化专业知识为关键、以培养汉语授课能力为目标”的宗旨,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双语”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人才为目的,积极开展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工作,以达到全面提升“双语”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努力开创轮台县中学“双语”教学工作的新局面。现将近3年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三年双语招生情况简介:
2009年我校初中有双语班级9个,学生410人,高中双语班级3个,学生67个;2010年我校初中有双语班级10个,学生483人,高中双语班级3个,学生112人,其中毕业班有16人,都在高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2011年我校初中有13个双语班级,学生617人,高中双语班级4个,学生155人。双语学生数每年都成上涨趋势。
二、双语教学采取的一些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
2005年到现在,学校多次召开教师大会、家长会、学生大会广泛宣传双语教学的优越,让教职工、家长、学生及社会充分了解国家、自治区及轮台县关于推进双语教学的文件精神和推进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少数民族家长开始愿意把孩子送到双语班学习了,在汉族学校上学的少数民族孩子的数量也一年比一年多了。
2.构建良好的汉语学习环境
为办好双语班,学校专门为双语班配备了部分汉族老师,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班级的管理力量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学生更方便的接触汉族老师,增加接触汉语、学习汉语的机会。
(1)抓好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上在母语和汉语交替使用的基础上,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用汉语交流和学习。
(2)民汉教研活动同步进行,开展有关双语教学的说课、调讲赛等活动。
(3)加强民汉班级之间的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每个双语班级都有自己结对子的汉语班级,每年还和轮台镇中学民族学生进行手拉手联谊活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从语言上、思想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汉语、听到汉语、使用汉语,逐步让汉语成为校内师生间、学生间交际的主要语言。
(5)逐步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把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与他人广泛开展思想及语言交流活动。我校去年一年时间在部分教室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像这样对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 的精心帮助和培养下我们学校前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和成绩。
3、加大对双语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和考核力度。
双语校本培训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校级决策层,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提供人、财、物、时、信等方面的条件;二是培训执行层,各处室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团结协作,组织和开展双语校本培训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培训水平。三是教研组基础层,教研组长主要职责是:动员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培训,主持以组为单位的双语教科研活动。
(1)、“一帮一”培训制度。
在年级组里实施了民、汉结对子,进行“一帮一”活动,每个教研组也为每位“双语”教师安排一位指导教师,启用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让他们承担校本培训任务,做相关理论讲座、交流平时的心得体会。既可开展讲座传授课堂教学经验,也可通过示范课展示教学技能,切实让青年教师从中受益。具体做法就是指导教师保证每周上一节指导课和听一节受训双语教师的课,“双语”教师每周要听二节指导教师或其他汉语教师的课。教研员交教研室一份本组“一帮一”名单。各教研员要每周检查一次“一帮一“听课情况,在教研组工作手册中要有记录,教研室检查。(2)、继续推进集体备课制度。
每学期对各教研组集体备课有不同的具体要求,要求各学科的双语
教师参加汉语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双语教师不仅要听课、评课,还要自己上公开课,让其他老师听课、评课,以及要写教学反思,做到双语教师与汉语教师教案统一,重难点统一,步骤统一,为提高全校双语教学教研提供有益的参考。教研室其他工作人员及教研员做到随机听双语老师的课,对双语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教学进度和课堂情况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同双语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和科学指导,想方设法提高双语教学成绩。(3)对双语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
每次教师月考后,教研组要对考试卷经行细致分析,双语教师要选一道大题重新做,教研员批改后上交教研室。教研组自选时间并上报教研室。每月全体教师接受一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为听讲座。
学期末教研室对全部双语教师进行考核,以说课为主要形式,考察双语教师汉语表达水平是否提高为标准,分合格与不合格。双语教师的考核成绩与教研员的考核挂钩。
(4)、邀请自治区级和乌鲁木齐市各学科的教学专家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培训我校双语教师,并组织各组双语教师分学科听课。老师们反响强烈,从专家身上我校双语老师学到了许多新理念,新方法,对许多老师的教学有跟大的触动和帮助。
(5),抓好“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培训。
学校选派双语骨干教师或课改积极分子外出学习、培训,回校归来
要求他们写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双语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上汇报课、学术沙龙、教师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四、督促检查
为使我校双语教学搞出成效,学校对双语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1、查落实。主要是对双语校本培训的组织领导、本学校本培训计划的制定、校本培训学习制度、考勤、考核、奖惩制度等进行检查。
2、查实施。主要查看计划的实施及双语教师们的学习笔记及心得,关键是看校本培训对双语教学起的作用、引出的反思。
3、查实效。主要是看双语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中的落实及教育教学反思论文的撰写、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
对于双语教,我们的宣传手段和方式还是比较单一,造成宣传面不够广,影响面不够大,所以双语教学推进还不能得到全社会以及所有少数民族家长的支持和理解,实施起来有困难。
2.师资问题。
面对双语教师缺乏的现实,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双语强化培训,但部分双语教师自身水平都达不到要求,又怎样去教好学生。另外,近几年派外培训力度比以往大,在这些教师参加培训期间学校聘请双语教师非常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起步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3.民语老教师转换成双语教师的障碍。
少数民族教师虽然观念能够得到转变,但由于年龄因素、长期语言环境定势的影响等等,使他们在双语教学的快速推进过程中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压力非常大,有的教师几乎失去信心,这很难让目前的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4.社会因素。
有的少数民族家庭比较困难,大多少数民族孩子没有送到幼儿园进行学前教育,再者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家庭育人环境不好,这些因素给我们的双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5.双语教师培训的问题。
虽然有一批老师在外地集中培训但效果不太好,理论性强,而实际能力提高不快,希望在培训内容上尽量实际一些,最好在理论培训的同时增加教师到学校进行实际授课的实践培训内容。
六、今后的设想和计划
1.在全县范围内继续深入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广泛宣传动员,让家长、社会、教师真正转变观念,让各族人民都主动参与到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热潮中来。
2.继续加强双语教师的有效培训力度。逐步要制定有正对性的培训目标和任务,实施量化目标管理。培训对象首先放在年轻教师和理科教师上,然后逐渐面向所有学科教师。在培训方式上,一方面选派水平高的教师参加自治区级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内水平高的汉语教师扎实开展好校本培训,切实有效的整体提高少数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以适应双语教学和日常交际的需要。
3.要加强教学常规和双语教学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评估制度,使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对双语教学的专项考核细则,明确奖惩办法。对在双语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教师,在评职称、评先进、派外考察、奖金等方面要给予优先考虑。
4.逐步分流学校中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部分教师,适当机会招进一些汉语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师范院校毕业生,带动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我校双语教学工作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取得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无论存在何种困难与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有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关怀与支持,再加上我们自身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我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一定会健康蓬勃地发
轮台县中学 2011年11月16日
第四篇:双语教学汇报材料
双语教学情况汇报材料
乌什县阿合雅乡中心小学
近年来,乌什县阿合雅乡中心小学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地区关于大力发展“双语”教育的工作安排部署,在乌什县委、政府的关怀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积极探索“双语”教育的新方法,切实推进“双语”教育工作进程,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阿合雅乡中心小学基本情况
阿合雅乡中心小学始建于1937年9月,总占地面积18305平方米,隶属于阿合雅乡10村小学,“双语”教育雏形初始于1993年9月,是一所“双语”教学起步较早的民族小学。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努力与创新发展,2003年9月起实行民汉合校,混合编办,目前学校有在校生715名、教学班18个。其中,汉语教学班11个,学生数436名;双语教学班4个,学生数155名,民语言教学班3个,学生数124名。教职工36名,其中汉族教师21名;少数民族教师15名。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积极争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阿合雅乡中心小学克服过去学校经费不足的困难,通过一些对口单位的援助,阿合雅乡中心小学首先保证了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投入,为“双语”教学班配备了电视机、VCD、录音机、磁带、语音室等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保证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由于阿合雅乡地处自然环境较差,造成“双语”教师队伍稳定性不强,为了留住这些“沙漠中飞来的金凤凰”,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07年,为阿合雅乡中心小学新建教师宿舍9套,总面积为306平方米,使教师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二)强化教师培训,不断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为适应“双语”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近年来,阿合雅乡中心小学牢牢抓住提高“双语”教师教学水平这个关键,不断强化培训力度。一是以校本培训为载体,不断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大家通过互相探讨,最终达成共识后,及时解决问题;二是有计划、分批次地选派有潜力、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为期三个月至两年的汉语培训,学校先后组织8名少数民族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级“双语”培训,7名教师参加了地区级“双语”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改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三)努力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 为了营造良好的“双语”学习氛围,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努力寻求“双语”创新模式,使学校每位学生与汉语“亲密接触”的学习环境,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学校在校园和教室的各个角落里布臵许多维汉对照的图片和文字,通过学校宣传栏、每周一句话、校园广播播放汉语等,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汉语,二是利用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汉语交流,提高汉语交际能力,达到汉语听、说、用的目的。三是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演唱汉语歌曲,讲汉语幽默、笑话等,鼓励学生用汉语交流,通过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时时处处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四是加强全校师生日常汉语交流,不论是在课间还是课余,随处都可以听见学生说汉语,为学生学习汉语创设了实践空间。
(四)注重教研,推进“双语”教育进程
我校以教研活动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质量。一是成立“双语”教学领导小组,定期对学生进行汉语学科知识综合测试,定期检查“双语”教师备课、上课、布臵与批改作业等常规工作,深入学生和班级,及时掌握“双语”教学动态,确保双语教学正常有序进行。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组织一次具有针对性的专题教研活动。例如:在起初教少数民族学生识字时,由于孩子们对汉字的接受能力较弱,导致许多教师无从下手。后来通过集体探讨,我们就要求教师在教汉字时,要求学生边读、边用手写,采用让学生口、手、脑并用的记忆方法,结果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同时,积极推荐“双语”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能手、教学基本功大赛等活动,使“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提高。
(五)结合当地实际,创新办学模式
学校通过进一步分析乌什县教育发展形势和本校汉语教学发展形势,以及学生的汉语水平,大胆创新办学模式。
1994年9月,学校首次对新招收的一年级民族学生全部实施模式三教学。模式三教学的开展,使过去的教学中表现出不思进取、依纲纳本的教学现象得到了转变。学校积极提倡教师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在探索如何创设情境和氛围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教具、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等直观教学方法,采用挂图、播放录音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在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中,提倡少数民族教师尽量用汉语组织和进行教学,丰富教学表情、动作,给学生创造浓厚的汉语学习氛围。
三、取得的成效
自阿合雅乡中心小学双语班开办以来,先后输送出汉语毕业班13届,共培养双语兼通人才400余名,其中有8名学生先后考入了内初班,大部分学生经过更高层次的双语教育考入了各大中专院校。这些学生从学校毕业时都能够熟练的用双语进行交流。目前,已有许多我校毕业的学生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2003年4月阿合雅乡中心小学被自治区评为“双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阿合雅乡中心小学双语教学取得的成功经验,已辐射到周边城镇乡村学校,农牧民送子女学习双语的意识不断增强,双语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双语教学的前提条件
由于我校地处自然环境较差,造成双语师资队伍稳定性不强,导致一个年级要换好几个教师,给学生的适应能力
造成极大的挑战,从而进一步导致教学质量提高的进程缓慢。
(二)、双语学前教育是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
过去由于家长让孩子进行学前教育的意识薄弱,导致孩子语言接受能力较差,这给双语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例如:过去我校新招收的双语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汉语,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以及听、说、用的能力都较差,往往要到三年级才能与汉族教师交流,而此时的学习成绩就难以提高。因此说双语学前教育是双语教育的重要保障。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加强“双语”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双语”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加强“双语”教学研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双语教研活动,合作探究、互助交流;积极吸收和借鉴各兄弟学校 “双语”教学先进经验,为推进“双语”教育健康发展开辟新的空间。
(三)改革办学体制,增加办学容量。一是科学安排班额设臵,最大限度地吸收生源,扩大教育规模;二是通过交流经验、培训师资、示范观摩等活动,形成资源共享,推动双语教育的发展。
(四)注重办学效益,提高办学质量。“双语”教育的发展即要有量的扩张,又要有质的提高,在扩大办学规模,调整办学结构的同时,不断提高办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使其规模与结构、质量达到统一,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
求,根据“双语”教育的培养目标,切实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双语教学实验方案
双语教学实验方案
2010年3月
双语教学实验方案
一、双语教学实验的提出
1、适应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高新科技及其产业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尤为是人才的竞争更为突出。世界已经变小了,由于电脑信息网络高速公路的全球连网和普及,生活在“地球村”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交际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学校是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
“跨世纪人才” 和“复合型人才”是指懂得外语和电脑操作的,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计算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用能力、现代交际能力和其它必要的生存常识,已经成为当今学生和家长们所追求的热点,因此,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来进行英语学习和运用就成为这个时代的必须。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多年来,我国中小学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通过学校英语课这一唯一途径,每周上3-5个课时。虽然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经历10多年的英语学习,但多数学生英语能力普遍偏低,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问题一直困扰大家,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一种让学生直接进入外语情境, 拓展语言延伸空间, 用外语思考或交流的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发展是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的目标不是只会“哑巴英语”、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能灵活运用英语去听、说、读、写,进行信息化处理,具有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拓展学用渠道,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
双语教学主要担当这样的任务:为学生开辟英语实践的第二条通道,让学生的英语学习和运用拥有一片新天地。
3、学校自身创新发展的需要
办学方向具有现代化、特色化、国际化是一所好学校的标志。双语教学作为现代学校办学标志性的一部分给特色教育思想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更能检验学校办学机制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就教师个体而言,学科双语教学更能体现复合型教师的价值。
二、我市双语教学研究和实验的主要内容
核心内容:双语课程开发和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相关内容:
1、双语教师培养、培训
2、双语教材建设
3、双语环境营造与活动开展
4、双语教学质量评价
三、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方法、策略
(一)合理开发双语课程,建构“渗透、整合、思维” 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
作为教学语言,双语教学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采用“渗透、整合、思维”梯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渗透、整合、思维”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将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 渗透型。即在双语课堂教学中,以汉语为主,英语作为辅助语言,教学中择机适当渗透英语。适用于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具体做法是:1.用英语板书,包括书本中的大小标题、关键词及专业术语。2.重点、难点知识用汉语来分析、讲解,通俗易懂、非难点的专业性不强的知识用英语讲,如课堂组织用语、导言、评价语、结束语以及学生熟悉的内容。
3.课堂上鼓励学生用英语提问,教师或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
第二层面 整合型。即在双语课堂教学中,英语和汉语不分主次,交替使用,互为主体。学科知识点强调使用汉语讲解。这一阶段的双语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客。
第三层面 思维型。这是最高层次的双语教学。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英语的过程中形成英语思维,在课堂教学中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汉语为辅助教学语言。
总之,英语使用的原则是根据教师本身的语言能力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不影响学科教学的情况下尽量多的使用英语。否则学科课将会变成英语课。
在课程开发上,既要遵循四条原则:1.学科上-先辅后主 2.课程上-先理后文 3.年级上-先低后高 4.教材上-先易后难,又要依据各实验学校的教师资源,合理开设双语课程。
(二)建立良好的备课、上课、听评课制度
备课:一位优秀的双语教师是从精心备课开始的。双语教师备课肩负双重任务,一是学科的备课,二是教学语言的备课。教学语言又分书面语和口语。因此备课量较大,再加上各学科具体要求不同,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每位双语教师应当不断积累本学科双语教学的备课经验,形成本学科双语教案特色。要求每课时必须体现双语教案特点,比如标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教学任务及流程、板书、后记等。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堂用语,包括问候用语、评价用语、环节过度组织性语言、师生双边活动语言、讲解语言等都应在课前备好。要积累双语教学课件,建立双语教学资源库并实现资源共享。
上课:学科双语教学必须是持久的,只有坚持持久才有效果。每节课都要明确两个教学目标:学科教学目标和语言(双语)目标。要摆正学科教学内容与教学语言的关系,要以学科学习目标为主,语言运用为辅。要以有效的过程与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的英语使用要适时、适度。不是教英语,而是逐渐渗透英语,通过循序渐进获得英语。同时要鼓励(不
是强求)学生用英语参与学习活动。每学期要开展双语公开课活动,每位双语教师都要积极参与。
听评课:各双语实验校应在校内外积极地为广大双语教师提供听课机会。每位双语教师不但要听同学科的双语课,也要听同学科的单语课和英语课。每学期至少要听课20节,并且作好听课记录和学习心得。
(三)双语教师的培训、培养
双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教师。双语教师面临双重任务:学科教学和双语使用。学科专业毕业的教师可能缺乏英语能力,而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可能欠缺所教学科的教学能力,这些教师都需要在新的领域里重新构建知识体系和教学体系。所以,双语教师自我学习提高和参加培训是至关重要的。各实验学校要为双语教师的发展搭建平台。学科双语教师要与英语教师“结对子”,以便在语言运用上遇到障碍时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样从事学科教学的英语出身的教师要同学科教师“结对子”,相互备课、教研。各实验学校要随着新教师队伍的增加,物色人选,不断充实到双语教学的队伍中来。市、县区英语教研员也是双语教研员。要深入研究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做双语教学的专家。要深入一线开展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和对双语教学的指导。各实验学校积极搭建双语教学平台,吸引学科教师参加双语教学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英语专业教师资源,鼓励他们进行非英语学科主题实践课的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师培训方面要有计划地对英语专业的教师进行学科专业知识和教法的培训,对非英语专业教师加强英语语言特别是口语的培训。要鼓励教师参与外出进修、个人自修、集中与分散等多渠道相结合的培训活动。有外教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外籍教师的语言资源优势。学校要单独成立了英语(双语)教研组,为外籍教师和中方教师在一起工作、交流创造机会和条件。具体做法是:1)为每位外籍教师指派一位中方英语教师当教学助教。助教的主要职责是与外教共同备课。2)建立外藉教师参加学校教研制度。在参与教研活动过程中,中外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3)定期开展外教教学观摩与评价活动,为中方教师了解西方文化,借鉴国外的教学方法提供机会。通过长期与外籍教师在一起工作和学习,我们教师的英语听说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四)营造双语环境、开展双语活动
教育是讲环境的,环境是人格的魔术师。校园中一景一物,皆具教育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优美的校园双语文化和环境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加强双语教学氛围的整体设计,精心设计校园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让每一面墙,每一件物,每一句口号,每一个标记,都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受到一个仿真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际的手段。
学习和掌握一门语言只有大量地实践和反复操练,而目前英语的练习形式大部分被“打钩”做选择题代替了。打开书什么都认识,合上书什么都没了。面对外语教学的现状,要使语言真正活起来,外语教育应把老师、学生从“讲解、做题”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以一种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也符合外语教学规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学校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看英语影视节目和收听英语广播、组织英语故事会、朗诵会、演讲比赛、双语文化节;创办双语角、编写双语小报、每日给学生一句英语、开展各类教师、学生竞赛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每周安排一两天的下午以双语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兴趣活动。如影视专场、合唱队、计算机、绘画、陶艺、书法、摄影等。学校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参加一、二次校外活动,以拓展视野,接触社会。让学生在愉快的校园生活中,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
(五)合理开发双语教材
1、引进原版双语教材,结合现行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能
力进行改编,逐步形成校本课程。
2、多渠道地引进国内各学科的双语教材。
3、合作编写适合本地区的双语教材。
(六)完善双语实验的组织结构和制度保障
1、各双语实验学校要组建新的课题管理组织结构:
1)一名校级领导主抓双语教学工作;
2)成立双语教研组并有专人担任组长;
3)落实双语教学实验人员:由双语教师和部分英语教师组成。
4)成立实验指导组,由县区教研员—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实验教师四方面人员组成。
2、制定学校、学科双语教学实验短期和长期计划,并按计划逐步实施。
3、确定实验班级和对比班级,定期进行质量分析和比较,作出适当的调整。
4、建立实验过程中的评价机制。注重对实验班级的学科教学成绩和学生英语水平的双重目标的考量,通过对比分析,作出阶段性评价。各双语实验学校要在双语教师的工作上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名誉支持和待遇支持。
5、注意积累实验过程中各种材料,包括备课笔记,听评课记录,研讨,观摩活动等文字和影像资料,每次活动要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按文字、图片、音像分类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