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

时间:2019-05-13 00: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

第一篇: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

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 命题作文审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考场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2.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审题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重点:

3.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审题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幻灯片)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这两个要求是基础等级的基础,也是考场作文最重要的要求。

教师解读:符合题意就是要学生在写作文前必须准确全面地把握作文题目的“规定动作”,特别要注意题目的隐含要求,特别要关注命题的意图,不可随意马虎。符合文体要求就涉及到了作文的立意,在审题的时候,自然就要关注题目要求的文体,所以,审题立意通常放在一起。根据多年以来高考作文命题的规律和作文教学的实际,作文的审题立意分为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三大类。本节课首先探讨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二、合作探究

(一)审题立意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幻灯片)

“立意”指的是对于题目给的条件和要求,明确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热爱什么,憎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等等。一篇文章的优劣,主要看它的立意。文章要“以意为主”“意在笔先”。明人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但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立意的基本要求简单地说是四个字:准,深,稳,新。即:准确、新颖、高远、深刻。所谓准确,就是要正确把握命题人命题意图,并在命题范围内立意。所谓新颖,就是要打破常规思维,选取新的切入点,写出“亏他想得出来”的文章。写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的文章,写“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主题来。不要落入俗套,与人雷同。所谓立意高远,就是指文章格调清新,感情倾向积极健康,不落俗套,不低级趣味。优雅的风度,高雅的情怀,反映在文章中就是高尚的文品。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情怀令人仰慕,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令人振奋。他们的文章立意高远,能启发人思考,能凝聚民族精神,激励社会进步。

所谓深刻,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不能只抓表象,就事论事。它要求考生有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对材料深刻的挖掘力,对生活高度的概括力。简而言之,准确就是代命题人立言;新颖是指符合命题要求的前提下言人之所未曾言;高远是在领会写作意图基础上超越自我所呈现出的使命感、时代感、沧桑感、厚重感,是言人之所不能言;深刻是指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因果关系,是言人之所未尽言。

1、审题的要求:审题要冷静客观。不要因为题目是曾经练过的而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题目从未接触而张皇失措。审题要细读。高考作文题设计都十分简练,特别是命题作文,文本内容有限,必须认真阅读,细细品读,不可遗漏任何信息。审题要深思。想想命题人为什么出这样一道题,有没有隐藏的意图,是否存在陷阱?一般来说,命题人设题总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题目要出人意料以避宿构;题材要贴近生活让考生有话可说;考试要求要能够检测考生真材实学,保证考试信度;评判要易于区分平庸与卓越达到选拔目的,保证考试效度。

2、立意的要求:⑴明确文章要表达的中心(可用一个简短的判断进行阐述); ⑵确定文章的体裁; ⑶确定文章的结构; ⑷筛选恰当的材料并按一定序列进行组合;⑸推敲文章首尾及中间各段段首的语句;⑹拟定一个标题。这就是立意的全部要求,同学们应反思上述各个环节是否进入误区,是否偏离题意,及时纠正。

(二)命题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幻灯片)

所谓命题作文,就是作文的题目已经定下了,不能更改了,这是一个限制,但同时它也有很大的自由度,就是这个题目往往比较宽泛,可写的领域范围很广,而限制往往在于它表现的意义。如:《愿景》、《北京的符号》、《肩膀》、《财富》、《我想握住你的手》、《提篮春光看妈妈》《举手投足之间》《好奇心》《带着感动出发》《他们》等。这看似没有审题的难度,其实命题作文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指向性。对于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抓准“题眼”。这个题眼就是文题中对题意起决定或导向作用的关键词语。审题时要注意到它,抓准题目中的“题眼”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那么,怎样才能抓住“题眼”呢?

1.词语式标题作文——内涵外延法分析法 如果标题是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如“安”、“脸”、“墙”等,必须挖掘其内涵外延,展开联想,从生活现象中去寻求背后的本质。

以 “脸”为例,运用内涵外延法分析法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找可写内容范围)思考立意(得出论点)脸的内涵:头的前部,从额到下巴。

脸的外延:①情面、面子 →尊严、爱国、道德 ②洗脸 →改正自己的缺点

③人造美女的脸 →批判作假现象

④包装和门面 →评价内在质量和服务

2.短语式标题——逻辑关系分析法

从标题的语言结构关系着手找出作为“题眼”的关键词语。如果标题是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如“知足常乐”,题眼应在谓语“常乐”上。“常乐”的“乐”之前还有一个修饰语“常”,这也是我们审题时不能忽略的。如果我们只抓住“知足”,大谈“知足”的好处、“不知足”的坏处,而把“常乐”置之度外,就离题了。如果我们叙述自己或他人因知足而总是快乐的经历、感受.或者论述知足为什么总是快乐的道理,这就切题了。

如果标题是偏正式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上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的词语则往往影响选材。如“北京的符号”,“题眼”是“北京”,限制了写作的范围。2006年湖南题“跑的体验”,题眼就在“跑”字上。

如果标题是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动词。如2002年上海题“面对大海”,题眼应是“面对”,重在“面对”大海激起的情感和联想。

3.句子式标题——内涵外延分析法和逻辑关系分析法 ⑴这个句子直接就是一个观点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近墨者未必黑》,这类题目态度和倾向很明显,在审题上不存在难度,只是立意上需要花费工夫。

⑵这个句子隐喻一个观点 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一枝一叶一世界》,对这类题目,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句子的成分的意思(内涵外延),然后分析其结构。一般来说,如果是主谓式或主谓宾式,重点应在谓语部分。如果是判断句,重点应该在宾语部分。

以《今年花胜去年红》(2005年辽宁卷)为例,看如何解决比喻性句子标题作文的审题立意的问题:

花的内涵:花草树木的花

花的外延:祖国日新月异的面貌,社会日益良好的局面,人一年胜过一年的成功

胜:超过,暗含比较,现在和过去比较

其重心就应落在谓语部分,即要写出是怎样“胜去年红”。同时它又隐喻着一个观点。

“一枝一叶一世界”(2005年浙江卷)

一枝一叶 :一言一行,点滴积累。一世界:风范修养,伟大。其重心就应该在宾语部分,也隐喻着一个观点。

(三)编写作文提纲使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更加规范有效(幻灯片)

编写作文提纲是审题立意的量化、具体化和形象化。作文审题立意的第一步是完整准确掌握题目写作要求,第二步是根据要求把握题目的“题眼”,确定作文的中心(主题),第三步是根据作文的中心(主题)细化、深化思维,初步梳理出作文的结构,同时组织相应的材料进行加工整合,第四步是用语言明确表述作文的标题、中心和结构组成部分的内容,这样才算完成了审题立意的全部过程。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下面是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题写的两篇作文,请你思考它们的提纲是什么。例文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业的人很多,经常使一般人对他们感到敬佩、羡慕,因为人人都渴望能取得像他们那样的成就和荣誉。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已习惯于只说不做,以至于看到别人成功时也仅止于感到羡慕。笔者有个同事,他从年轻时就梦想做一个作曲家,可是一直没有成功,现在年过五十,仍然是一个行政管理人员。我曾经问过他:“你什么时候放弃了当作曲家的希望呢?”他回答说:“高中毕业后报考音乐学校落榜时就放弃了。” 啊,原来他从来就没有真正地为梦想做过努力!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有的理想远大,有的仅是止于足食丰衣,然而不管是什么样的愿望,都应该牢记住下面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源于老子的《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说: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一个人如果认准方向之后不停地朝着目标努力,从小处做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持续积累着,就必能走向成功。凡是爬过泰山的人都知道,如果要登上顶峰玉皇顶,就必须拾级而上,循序攀登。从岱宗坊起步,沿着六千多级的石阶,一步一步地向上走,经过红门到达中天门,再艰难跋涉过十八盘,跨上南天门,最后才会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与心境。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创业对于一般人来讲是非常艰难的事,但是如果诚心进取、不畏困苦地跨出第一步,并以坚持不懈的恒心和毅力向所定的目标迈进,人世间再难的事也会变得比较容易,最终就能达成愿望。在中国古代的四川,曾经有两个贫富悬殊的和尚:一个和尚非常有钱,每天过着舒舒服服的日子;另一个和尚却很穷,每天除了念经时间之外,就必须去外地化缘,日子过得十分艰苦。有一天,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很想到印度去拜佛,求取佛经,你看如何?”有钱的和尚回答说:“路途这么遥远,你要怎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钵、一个水瓶、两条腿就够了。”有钱的和尚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我想去印度也想了好几年了,一直没成行的原因就是路途太遥远了。我都去不成了,你怎么可能去得成?别做梦啦!”

然而,一年之后穷和尚徒步万里从印度回来了,并且还带回一本印度的佛经送给有钱的和尚。有钱的和尚看到穷和尚果真达成了自己的愿望,惭愧得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如果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想像中,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心中的理想付诸于实施、使梦想成真。

一般人只要有心提高自己,持之以恒、不断的在道德修养与技术能力下工夫,就不怕没有出头之日;而修炼人只要一心向佛,精进不止,最终一定能功成圆满!例文二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鲜花、美酒、赞誉,那是多么诱人的光环,哪怕我们平凡,但决不愿平庸。诚然,这无可厚非。但是,当我们每一天面对那些“繁琐芜杂”的小事,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小节时,会有多少人意识到这些可能关系到个人的成败,关乎到事业的兴衰呢?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时候,很多人对待平凡琐碎的工作,漫不经心,敷衍了事;于是我们看到,很多的时候,很多人面对尴尬的窘境,自怨自艾、怨天尤人。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决定成败的也许不是细节本身,而是细节背后所蕴含的那种追求卓越的品位,那种锲而不舍的执著,那种拒绝浮躁得平和以及那种卧薪尝胆的忍耐。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日两个民族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人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人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与日本人的认真、精细比较起来,中国人确实有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社会上“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与“差不多”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细节决定成败》一书所说的:“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太少,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就大事的不可缺少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智者善于以小见大,从平淡无奇的琐事中参悟深邃的哲理。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牢记这一点。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就更要求教师从小处着手。教育上,教师的一言一行使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帮助同学树立信心。教学上,严谨的教学态度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更应注重课前的准备与课后的反馈。作为教师,更应该言而有信,讲出的一句话,往往学生当一回事,可老师却抛诸脑后,这看来也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久而久之,学生还会把老师的话当真吗? 我们说,教师的成功莫过于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点滴变化并不是一天获得的,而是无数的细节积累而成的,教育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需要持之以恒,这或许也就是作为教师这个职业的特殊之处。

千里之下,始于足下。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始终牢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的道理,诚实对人,严谨做事,让我们成为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有价值的人。

感悟思考:1.这两篇文章是如何审题立意的?

2.请拟写出它们的提纲。

练一练:以“说‘安’”为题,写一个作文提纲。(50字以内)

参考答案:

例文一的提纲:

中心论点:实现伟大的理想关键在于脚踏实地。分论点一: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把理想付诸行动。分论点二: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自己从小事做起。分论点三:实现伟大的理想更需要长期坚持积累。例文二的提纲:

中心论点:成就大事,要重视细节。

分论点一:成就大事,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分论点二:成就大事,就是要认真做好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分论点三:成就大事,就是要坚持做好生活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四、尝试写作

请以“以人为本”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求:先拟写一个作文提纲。

话题作文审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

2、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话题作文审题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幻灯片)

什么是话题作文?

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谈话的内容,谈话的由头。围绕着所给话题,也就是围绕着所给谈话中心、谈话内容、谈话的由头写成的文章,便是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

1、相关性。话题作文必须与话题相关,一般情况下,话题作文的要求只规定话题的范围,而不限定作文的主旨。

2、自由性。这是话题作文最大的特点。考生在题目、选材、文体、想象空间上有极大的自由性和自主性。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题目自由。所给话题可以不作题目,考生可以自拟题目。但所拟之题最好能体现文体的特点。

(2)选材自由。只要是选择与话题相关的写,都有效。

(3)文体自由。话题作文大都要求除了诗歌外,考生可自由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或戏剧等文体。

(4)想象自由。话题作文在题目、选材、文体等所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也使考生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要注意想象深度。总之,话题作文缩小了对考生的限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考生可以在作文中最大限度发扬自己的长处,写出自己的个性,体现出自己的创造力。

3、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所供题目仅仅起提示内容指向的作用。而命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写作内容的中心(当然命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

(2)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命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3)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命题作文。

(4)话题作文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命题作文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二、合作探究

(一)话题审题立意的要求是什么(幻灯片)

1、明确话题作文的类型

(1)纯粹话题:如以“信念”为话题。这类话题作文审题相对简单。(2)话题材料加话题 话题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漫画或图表。这种类型的话题作文通常由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或注意)三部分构成,在审题的时候,应该注意。

如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水有水的性格——灵魂,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魂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

2、明确话题材料(提示语)的指向 优秀作文切入点的选择,来自于对话题作文材料的恰当分析和处理。高考作文题目隐含着命题者的智慧和意图,材料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有着许多深刻的内涵,如果我们视而不见或草草浏览,就很难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一般来说,材料只是起个由头的作用,或是提供一个事实、提供一个情景或讲一个故事,意在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提供的境界。如2002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有这样一段话:“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前进,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按摩。”这段文字最好不过地提供了心灵选择的样本。聪明的学生只要根据这段文字,展开联想,稍加构思,就不难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选择绝不是当机立断,毫不犹豫的,它有一个心灵斗争的过程。如此写来,怎么会偏离题意呢? 再如2003年高考作文题的提示语:“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显然是命题者试图将高考的材料指向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的关系上来,引导学生缩小思考范围,究竟感情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有什么关系。考生必须要做理性的思考,并由此确立一个基点才能进行写作。当年的高考作文之所以有许多人写走了题,根本的原因在于没有审准命题者提示语的指向。感情亲疏远的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涉及到两种概念四种关系。两种概念是感情与认知,四种关系即:感情亲与认知事物“正”的关系,感情疏与认知事物“误”的关系;感情亲与认知事物未必“正”的关系,感情疏与认知事物未必“误”的关系。考生必须进行辩证的思考,弄清两种概念之间的关系,深入思考它们互相之间的影响。想一想在这四种关系中哪一种关系是你最拿手的,然后才能动笔。

3、明确话题的含义及重点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准,想清,这样才能使话题作文的审题更加准确,否则就有偏离的可能。如: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角度去欣赏美,结果往往不同。请以“学会欣赏”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这个题目的中心是“学会欣赏”,“学会”两个字最重要。为何要学会欣赏,如何学会欣赏,是审题的关键。如果以“欣赏”或以“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角度去欣赏”为中心,就偏离了题意。

4、明确话题与材料的关系

话题作文的材料对话题来说主要起提示作用,而不是限制作用。所以,话题作文审题立意主要紧扣话题,而不一定要紧扣材料。如果过分拘泥于材料不管话题,就会束缚思维,同时也容易偏离题意。但是,完全抛开材料,就容易误解话题意思,特别是寓意性材料话题作文的话题如果本身含有寓意,就更需要重视这一点,因为话题作文的材料一般是降低话题材料理解难度的。

5、明确题目要求

话题作文要求非常宽泛,文体你可自由选择,但是不等于没有要求,你选择的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是其它的文体,你就得老老实的按照你所选择的文体来写,千万不要说明和记叙分不清楚,抒情和议论搅在一块。所以我们在审题的时候,把作文的要求认真研究,发挥自己写文章的长处,注意扬长避短,就能够写出最能所映自己写作水平的好文章来。

(二)话题作文审题立意分类解决方法(幻灯片)

根据话题作文语言表意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观点型话题

从话题提示性材料中引申出来的一个结论,或是命题人理解材料时所得到的一点见解,用来作为话题作文的话题,就是观点型话题。如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为话题,2000年的全国高考作文,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就是很典型的观点型话题。2007年上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 和山东的“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作文,2008年的“春来草自青”虽有比喻义,但总体上也属于观点型话题。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比较宽泛的,只要比照一下自己的选材和所写内容是否吻合话题的观点即可,不能违背、不可偏离。在作文时,这类话题启示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进行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沿着它所给的线索向前延伸,不能偏离航向。写记叙文,要能够反映这个中心;写议论文,要能够论证这个中心。遵循观点、线性延伸,是“观点型话题”写作时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2、范围性话题

话题既没有表明什么观点,也不提供几个事物或现象的比较,只是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完全可以因人而异,自由度很大,这类话题其实也就是范围性话题。范围性话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可以多角度立意。例:2004年上海卷的“忙”,2004年湖南的“家庭教育”,2008年四川卷的“坚强”等就属于范围性话题。既然是范围,我们就可以在话题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话题为载体,可以追忆历史,体现今朝,深入体察现象背后的本质。但是,选择的无限性与自由性反而让许多考生无所适从。要想写好这类作文,有一个思路就是要学会化大为小。比如,我们可以将“问”这一大话题切分成若干个小话题来探究一番:问是什么?为什么要问?向谁问?好问有什么好处?好问的人有何表现?不问又有何坏处?有疑就问好不好?三思而问有必要吗?等等。然后自己可以试着回答这些问题,从这些回答中选择一两个来写,从而达到化大为小的目的。

3、关系性话题

话题的提示性文字中涉及到两种乃至两种以上的事物或对象,那么命题人在拟定话题时就可以将这两种事物、对象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关系性话题。如2003年高考作文的话题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就是这种类型的话题。这个话题用连词“和”,把“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这两个事物连接起来,我们必须根据提示性材料确定主旨,揭示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2004全国高考语文作文以“相信自己与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为话题,2004广东高考以“语言与沟通”为话题等,都属于关系性话题。对于这类话题,审题时需要将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提示出来,不可偏废,否则就有可能偏题。

关系型作文话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⑴对立统一关系: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各要素单一来看是对立矛盾的,但实质上它们又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和谐统一,也称之为无此无彼式。⑵并列共存关系:即指构成作文话题的诸要素之间存在着一种平等并列的关系,几个要素可以同时共存,也可称之为有此有彼式。如话题 “平凡与伟大”,“向前看与向钱看”,“名师与高徒”,“成功与失败”,“自信、自满、自负”,“成人与成才”等。

⑶辨证关系:事物的二元关系,如个性与共性、绝对与相对、事实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全局和局部、具体与抽象、有限与无限、量变与质变、正面与反面、美好与丑恶等,在作文过程中,更多的是学会用哲学的眼光来观照自我、社会、自然,辨证思维应贯穿文章始终。

⑷对比型话题:有时候话题作文的提示性材料中会涉及到两种互相矛盾或者是对立的现象或态度,命题人就有可能将此作为作文的话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对比型话题。例2002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作文“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要点:在审视对比型话题时,我们不能象以往写议论文那样,肯定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个方面,也无须两者兼顾,完全可以只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即采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来进行实际的写作,但有一点需要指出,无论怎样选择,都只能是所给话题中的一部分,不能另立话题,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必须说清楚“为什么”。像上面的作文题,无论是“出发”还是‘到达”;都是值得肯定的,也都有理由可以阐释,因为它们都是海员的一种期盼,根本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

4、比喻性话题

话题是一个比喻或话题、话题材料都是比喻。高考题2005年有浙江卷作文题“一叶一枝一世界”,江西的以“脸”为话题,江苏作文题目“凤头猪肚豹尾”等,2006广东卷的话题“雕琢心中的天使”,2008年山东卷的“春来草自青”等。其他诸如“门”,“脸”,“肩膀”等都是比喻性话题。这类作文一是从实际意义思考,二是从比喻义和引申义来思考,凡是就事写事的都是没有理解比喻性话题的命题真谛。比喻性话题以形象性语言蕴涵观点,一般题面往往是喻体的呈现,话题有象征寓意,比喻性作文重在喻人、喻事。那么怎样才写好此类话题作文呢?分析材料、拓展喻体就是写作此类话题的有效方法。分析材料即透彻理解话题前的提示性材料,挖掘话题中核心词语的内涵,然后联系现实,从而确定喻体所对应的精神品质。

比喻型话题审题三条原则: ⑴要对喻体的特点把握准,找本体时要有相似点。把本体找出后,可以试着改成一个明喻来验证。⑵要有整体意识,不要只抓住一点不放。⑶比喻型的话题要善于从所提供的材料中去找到理解的突破口,材料就是用来帮助我们理解比喻的。当拿不准本体时,所举事例尽可能要和材料包含的道理相同。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1、以“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为话题,联系自己和社会生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请拟写一个作文提纲。

2、桥是什么?桥梁专家茅以升说:“桥不过是一条放大的板凳。”生活中,我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桥:水上的桥,陆地上的桥;独木桥石板桥;运用高科技设计的立交桥、斜拉桥„„古今中外画家爱桥、觅桥、画桥。宋朝的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将桥作为画卷的高潮,当代画家吴冠中也曾描绘地各种各样的桥。文学作品也常常离不开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的电影《魂断蓝桥》、《卡桑德拉大桥》;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的西湖断桥,《牛郎织女》中的鹊桥„„现实生活中沟通人与人的心灵的心桥,建立商业往来的商桥„„ 以“桥”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请拟写一个作文提纲。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苏东坡与惠崇戏语,苏东坡说:“我看你像牛粪。”惠崇说:“我看你像如来。”苏东坡不解:这和尚怎么以德报怨呢?问其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心存牛粪,看人都如牛粪;心存如来,看人都如如来。”苏东坡有所悟。

你认为苏东坡悟到了什么?它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以“心境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请拟写一个作文提纲。

4、阅读下列这则材料:一个乡下人在城里的商业街开了家店铺,发现这里到处是残砖乱石。邻街的商家说,街上的生意不好做,石头可以使路人和车辆慢下来,进店铺的几率增加了,才能有商机。乡下人却坚决搬走石头,并找人修平了路面,从此,人车畅流,一派繁华,以前绕道的人也回来了。

以“石头与商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请拟写出几个不同的立意角度。参考答案:

1、中心论点:美好的心灵把美丽带给世界

分论点一: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多一分自信,少一份失望; 分论点二: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多一份感谢,少一份抱怨; 分论点三: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用顽强的意志面对困难,多一份勇敢,少一份怯懦; 分论点四: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就是寻找别人最好的东西,多一份肯定,少一份挑剔。2、开头:夜阑人静时,寂寂无人处,总有一个声音在低语:桥是什么?

主体:第一层,桥装载着思乡;

第二层,桥承接着友情; 第三层,桥孕育着爱情。

结尾:伫立在这条我们似懂非懂,朦朦胧胧的桥上,感觉它好像一部长长的、牵动心弦的史书,让我思索至深,感悟至深。

3、中心论点:心境对人生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分论点一:好的心境可以使人精神焕发,创造出积极向上的人生;

分论点二:坏的心境会使人用消极的情绪看待一切,以致于终生郁郁寡欢;

分论点二:好的心境可以让人找到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方法,从而成就辉煌的人生。

4、话题中的“石头”就是一个典型的喻体,那么从对它的感悟中应该确定什么样的观点才能贴切题旨呢?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联系,可以看到“石头”的本质是利己主义的表现;而商机是事业的成功的关键。那么,是损害他人以求自己的成功,还是先帮助他人后赢得自己的辉煌?孰是孰非,应该倡导与弘扬哪种做法,就可一目了然。石头的保留与去除是体现人的诚实与否。“巧用”石头是不真诚的城商获得利益的一种手段,但这种手段却是损人以利己使他人陷入困境的旁门左道;搬走石头是质朴的乡商改善环境,方便行人,最终获得成功的美德体现。由此,可联系的论述角度有:①不能损人利己,而应先利人后利己。②要真诚善良,与人为善;不可见利忘义,目光短浅。③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关怀他人,亦被他人关怀。④为大家就是为小家,帮助他人亦被他人帮助。⑤要想事业成功,就必须要有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⑥改善环境可促进发展经济。⑦尊重他人,行善去恶。⑧发展进步双赢为上等等。

四、尝试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你怎么理解这三种看法?请你从以上看法中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看法,以“门与墙”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发表议论表示赞同或否定,可以编写故事形象地表明自己的看法,可以直接抒发自己的深切感受。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新材料作文审题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2、指导学生读懂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含义。

3、传授学生新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教学重点:

把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方法 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幻灯片)

1、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近几年来,高考题中接连出现新材料作文,数量迅速增加,它与标题作文、话题作文已经构成当前高考作文的主流题型。新材料作文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掀起新材料作文的盖头来,一起走进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特点:什么是新材料作文,至今还没一个统一的定义,“新”主要是区别于90年代的材料作文,但它有明显的特点:紧跟着材料往往有这么一段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如果我们再将它与这些年流行的话题作文相比,就更容易看出它的特点。

2、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有两大相同和两大不同

相同点:①都提供给考生材料,这个材料可以是寓言、故事、漫画等;②都给考生较大的自由度,具体说,就是“三自”: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定题目。

不同点:①审题难度不同。话题作文给考生提供一个话题,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比如2000年的“答案是丰富多彩”,2001年的“诚信”,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2003年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2006年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2007年广东的“传递”等等,很明显,话题作文让考生构思作文立即有了个立脚点,审题难度降低。而新材料作文没有提供范围和立脚点,如2006年全国题,要求考生自己去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难度显然增大。②立意与材料的关系不同。话题作文的立意与所给的材料关系不够紧密,可以用其中的一部分材料,甚至不用,如2006年广东题,所附材料只提供一个雕刻家的例子,作文中可用可不用这个例子。而新材料作文的立意则不同,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它必须把材料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也就是要扣紧材料,只不过考生们各自选取的角度不尽相同。总之,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审题的难度增大,对材料研读的要求大大提高。

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握新材料作文呢?

二、合作探究

(一)新材料作文的要求是什么(幻灯片)

1、全面理解材料

不仅要理解,还要全面,那如何做到呢?我们可通过分析以下三个小问题做到全面理解:①材料可分几个部分?一般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寓言或漫画等,第二部分是评论。②材料中有几个角色(或几个方面)?他们的言行(或这几个方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取向?③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以上三个问题弄清了,第一步的任务就完成了。

比如2006年全国题,材料中共有四个角色:①老鹰:熟练地成功地抓住了小羊。②乌鸦:自不量力必然失败,而且学老鹰学得不对(老鹰是“俯冲”,乌鸦是“哇哇地从树上猛冲”)。③牧羊人:认为乌鸦自不量力很可笑。④孩子:认为乌鸦另有可爱的一面(敢于尝试)。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确定它的主题是:通过乌鸦自不量力地模仿老鹰抓小羊的故事和牧羊人及其孩子的评论,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庄子曾经有言:人类最大的智慧就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人要量力而行,不过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2、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侧面”?什么叫“角度”?“侧面”就是“旁边的一面”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都可以分别认作是侧面,同理,一个事物、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也表现为多个侧面。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东郭先生》,有揭露狼的凶残本性的一面,有批评东郭先生糊涂受骗的一面,也有赞扬农民聪明机智的一面。又如2006年全国高考卷作文题,有肯定老鹰的一面,有批评乌鸦自不量力的一面,有表现牧羊人看问题抓住实质的一面,有表现孩子看问题全面的一面等等。只要把材料的内容全面理解了,这个问题就不难了。选定了一个侧面,再就是选择角度。就是要选择一个适当的角度去看这个侧面,“角度”就是“看事情的出发点”。对同一个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发现。正所谓“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还是拿2006年全国题为例,可以从以下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①从老鹰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②从乌鸦的角度看:自不量力或未学到别人本领的实质必然失败。③从比较老鹰与乌鸦的角度看:有力量有技巧就能成功,反之必然失败;东施效颦是不能成功的。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忘乎所以、自不量力是非常可笑的。⑤从孩子的角度看:尽管乌鸦自不量力,但还有敢于尝试的可爱一面。⑥从比较牧羊人和孩子的角度看: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这样一分析,你的构思立意就有了明确的范围了,你尽可以从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写了。

肯定有人会问,这么多侧面和角度有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或者说哪个侧面哪个角度最好?其实都一样,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不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原材料的主题。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并不是所有的材料作文都可以多角度立意的。例如,下面的新材料作文角度就是单一的。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起。”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弟子们都来了,哲学家没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出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请把握材料的主旨,自行确定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这个材料有一个主旨,而且材料中用了一个句子加以概括: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作文立意就只能紧扣这个主旨进行。像这种材料本身有明确的思想、情感倾向,我们称之为闭合性的材料,立论角度通常比较单一。而另一种材料本身没有一个主旨,立论时可以多角度进行,我们称之为开放性材料,比如2008年全国卷一的高考作文题目就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抵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一位中学教师从在讲台上用生命保护了下面的四个学生。一位失去15个亲人的县民政局长连续指挥救灾五天只睡了七个小时。幸存者的生还奇迹在不断突破,100小时、150小时、196小时„„

中央电视台24小时播报。19日14时28分举国哀悼。

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关注„„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个材料没有一个明确的主旨,或者说不只一个主旨,材料呈开放性,立意可以多角度进行,可以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角度立意,那就是新的执政理念“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生命高于一切”;可以从各省市的救援行动立意,那就是团结、爱心;可以从灾区的抗震英烈立意,那就是奉献、信念;可以从灾区人民抗震救灾立意,那就是坚韧、感恩等。

3、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

⑴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比如2006年全国题:有位同学断章取义,写成“要保护动物”的文章,虽然写得很好,但仍属偏题。

⑵多向性原则:很多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⑶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具体方法

下面,以2006年全国卷的高考作文题目为例,进行分析。

乌鸦学鹰

一只老鹰从峰顶上俯冲下来,将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拚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主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横向立意法

寻找材料中的对象及相应内容,从中分析出主旨,确定立意。对象

内容

立意 乌鸦

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慕→被牧羊人抓住 知人难,知己更难;正确认识自己 牧羊人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

要确定好人生位置;人贵有自知之明 小孩

“它也很可爱啊!”

要大胆地尝试,勇敢地追求

2、由果析因法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主观)或外在(客观)的原因。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如果我们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中心事件

结果

原因

乌鸦学老鹰抓小羊

被牧羊人抓住

机械地模仿、照搬,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立意:正确认识自己(或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人生的位置。

3、找关键词(句)法

从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入手立意。关键词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审题立意的突破口。关键句,一般是些评论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多在材料的末尾。比如2006年全国卷作文材料中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可立意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可立意为: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不管是关键词还是关键句,往往会在材料中重复出现。

4、辨明关系法

从辨明材料各对象间关系入手立意。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事物间的关系,便可找到立意的依据。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取舍关系(如自强与自卑)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继承是创新的前提)。我列举一些对象,请大家来判断它们的关系。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5、分清褒贬法

从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处立意。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褒贬的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总之,根据材料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五种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车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选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08年3月31日,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剧组来到东岳泰山录制“清明特别节目”。节目录制结束时,特约嘉宾、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的登山感悟是“山登绝顶我为峰”。这不仅是登山的境界,也应该是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人生境界。另一位特约嘉宾、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的感悟则是:“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不一定每个人都要登到山顶,但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

1、从“一个人改变了”到“一些人就可能会跟着改变”,再到“世界就可能会改变”,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然,不能因为文字的特殊性而将主题仅仅局限于好人好事和社会风气的改变,无论个人的努力,国家的变革,还是人类历史的进步,都是一个由少到多、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相反,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南美洲一只蝴蝶闪动翅膀,就可以引发太平洋上的一场飓风。一个名人成功是几十年的坚持;相反,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因为他在几十年间将时间一点一点地浪费了。

2、从于丹的角度分析,可以有以下立意:要立志高远;要敢于争先;要志攀高峰;要勇立潮头;等等。从易中天的角度分析,可以确立以下中心:做任何事都重在参与,重在过程;走好人生(事业)的每一步;要量力而行,只要尽力就好;力所能及无遗憾;等等。综合以上分析,这则材料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与侧面有很多,文体的选择更是可以不拘一格,适合于叙事和抒情,也适合于议论说理。

四、尝试写作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不少于800字。

记叙文材料使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考场作文选材剪裁的基本要求。

2、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选材剪裁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选材剪裁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幻灯片)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作文选材剪裁的基本要求:

1.基础等级:①感情真挚、思想健康。②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2.发展等级:①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②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③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教师解读:选材,是指写作时材料的选择;剪裁,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写作中材料的取舍。写记叙文必须要有一个鲜明的中心思想,写议论文必须要有一个中心论点,本节课讨论记叙文的写作。文章的中心需要材料才能表达出来。材料的选择与取舍决定着文章的质量,只有从丰富的材料中精选出最恰当的来表现中心,文章才能写得好。

二、合作探究

(一)记叙文选材和剪裁的要求是什么呢?(幻灯片)

第一、记叙文材料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作文写的感情真挚动人,材料就要感人。作文的材料真实不是指材料的原始再现,而是指经过提炼,比现实生活更加鲜明,更加强烈,更加集中。比如事情的完整性、材料的理想性人物典型性等方面,要适当的进行加工。我们可将几个人的事情加在一个人身上,几个人的品质加在一个人身上,来深化人物和主题。

第二、记叙文要围绕中心选择取舍。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才能有力地突出中心。

第三、记叙文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

第四、记叙文要选用新颖的、有特点的材料。材料不落俗套,才能使读者赏心悦目,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写作中,要力求在选材时多下功夫,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地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来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使人耳目一新。

第五、记叙文要选用具体的、生动的材料。要选用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材料,而不能选用空洞的的材料。比如要写一个人不辨是非,只讲哥们义气,选用朋友说他“够哥们”、“真讲”做材料,就比较空洞;而选用一件能反映他这个特点的具体的事(如帮人打仗被拘留),就比较具体。要记住:具体的小事胜于空洞的大事。

第六、记叙文要首选打动自己的材料。如果所选材料一提起来自己就很感动,写出来一定能打动人,只有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他人,这样的材料行之以文,感情真挚,得分一定会高。

凡是考场上的满分作文,首先得力于选材的成功。所以说,选好了材料,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二)记叙文选材和剪裁的具体方法

1、记叙文材料的选材和剪裁要以真实为准绳

⑴明确主题,围绕中心。根据作文主题选材,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即使它再生动、再形象,也不能选用。要表现一个人笨鸟先飞,如果选择天资本来就好的事例来写,那叙述就缺乏针对性,这样的材料就应当摈弃,要选天资并不突出的人或事例,表现他是靠“先飞”作翅膀,靠勤奋作动力而成就事业的材料,这样才算围绕中心。有时,为了切合主题,需要对材料进行切割:因为一个材料往往包含不止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点进行选材,围绕一个点进行选角度,刻意将材料的切人点调整好。昭君出塞的故事,路人皆知,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但如果要表现她的献身精神,为国请命、不计个人的崇高精神,那么可以另辟蹊径,拔高一步,选择昭君主动出击,丢掉她的举动是被动的、甚至说是被作弄的说法,经典的历史题材中挖掘出新奇的现实意义。在爱国奉献立意上生发对高尚心灵的赞美,都是来源于对材料恰如其分的处理。所以,从主题需要出发,切合主题,为主题服务,成了最受欢迎的时尚。

⑵合理安排,不枝不蔓。要做到恰当选材,就对掌握了的典型材料,进行合理安排:或符合生活的逻辑,或根据文体结构,或依照时空顺序,或遵从认知规律。作文需要根据主题需要进行裁剪、切割、舍弃、挑选等,从而达到自然、顺气,集中,不枝不蔓。作文的中心就是作者在作文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即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反映的范围,是文章的内容。中心是全部材料所表现的主旨。中心必须借材料来体现,材料必须通过中心来组织,材料是受中心支配的,为中心服务的。而离开材料,中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离开中心,材料仅仅是一些乱七八糟的素材,不能算作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生活实践中,从具体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提炼时要求中心思想积极、集中、深刻。积极:我们向别人宣传先进的思想,高尚的品德,使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集中:就是一篇文章要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所以,哪详写,哪略写,这要根据中心思想集中表现一个思想观点来定。深刻:就是要能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使我们的认识能提到较高的程度。材料的选择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决定材料的取舍、详略。

那么,怎样根据中心确定详略呢?详写,就是为了使中心思想鲜明突出,把所要表现的人物、事迹或所要说明的问题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为了顾及全篇,突出中心,把那些和中心思想关系不十分密切,表现力不是很强的内容写得概括些、简略些。在一篇记叙文中,不要对所有的人物或事件都平均用力一一写来。也就是说,记叙应当有详有略。一般地说,记叙文的开头、结尾部分较简略,而中间部分较详细;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出身来历等叙述较简略,而对其外貌、行动、语言、心理描写或事件的具体经过等描写较详细;对不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时比较简略,而对直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或表达文章中心的事件,叙述描写则比较详细。就人物而言,详写的是其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方面;就事件而言,详写的是具体的经过。一人几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件事,略写其他;几人做一事的记叙文,详写一人而略写其他。这样,才能详略得当平中有奇,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⑶把握尺度,量体裁衣。人的衣服有长度宽窄,做到量体裁衣,就舒适无度。同样,文章也有一定的尺度,有的主题深刻,有的相对浅显些;有的绵长几千里,有的“短道速滑”。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材料与之相适应。这就将材料也划归为三六九等:如需要反映社会题材,则材料应为严肃而发人深省的;如需要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则材料应为细腻而突现个性的;如需要反映平凡小事,则需要反映材料应为新颖而意义深刻的。只要做到了适合,那么恰当舒适也就接踵而来。

2、记叙文材料的选材和剪裁切入角度要小 ⑴取点舍线。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名人逸事,有很多重大的史实闪耀其中;在每一人、每一件事中,又有很多值得人回味和深思的闪光点。在作文之时,我们不可能将如此呈线条状的材料垂手供出,只能撷取历史长河中或人生路上的几朵浪花,将最精彩的一面呈现,所选材料就是几个“点”。“写线”,因其“历时”过长,用笔过“粗”,而往往很难出彩;而“选点”,则容易去粗取精、去旧取新,更方便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现生活,抒写心曲。这也就是选材的窍门了:要选“点”,忌写“线”。

⑵取小舍大。很多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去表现。而一篇作文最适合自己去书写的角度只有一个,那么将这一个角度挑出,用心作文,就是取“小”了;同时,对那些再大再丰富的素材,也只有“忍痛割爱”了,这就是舍“大”。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从已有的材料选一个很小的自己熟悉的切入口,就是作文成功的基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所选的材料,尽量选具备闪光点而又细腻的平凡小事,因为平凡见精神,平凡见奇特,其意义更大说服力更强,更能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对于那些大人物大家写细腻不容易,见精神也不容易,自然打动阅卷老师也就有一定的难度。

⑶取深舍浅。材料为主题服务。大材小用也好,平凡小事也罢,其终归的目的是要反映深刻的主题思想,如果没有达到这一点,选材之际都应该舍弃。对于一则材料来说,不同的角度,可以反映不同的思想,而不同的思想有高有低、有深有浅。那么紧紧抓住那最深的一点,则至善至美。因此,选材就要学习图钉。受力面大而入口小,不费什么劲就可以直达目的,何乐而不为?摒弃浅显,达到深刻,才算真正选材成功。

3、记叙文材料的选材和剪裁要以充沛的情感为尺度

⑴要潜入生活,下深水,做生活的有心人,充分体验生活,做好情感的积累。选材,作为作文的必经之路,其中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作者对外在的感受。而对人事景物淡然漠然,漫不经心的人或说不热爱生活的人,对事物形象不可能有情感性的感受。所以要写好文章,必须关心时代,投身社会,热爱生活,关注自然。同时,要注意调动起多种心理功能,观察外物时,要注意体验;深入感受时,要展开联想,进入想像,把情感充分激发起来。只有感动了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⑵要时时升华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看中生活给予的感动,提炼生活给予的一切,上升到美的殿堂。人是时常会被生活所感动的。而具有生活味的情感最能打动人,一个场景、一句暖言、一次搀扶等等,生活给予的有很多是情感的源泉,只要你用心挖掘生活的深井,它就会喷涌而出浓浓情水。但绝不意味着生活原生态的情感一定能打动人。一篇只是表达肤浅的粗糙的、庸俗的情感的作文,是无法打动人的。情感生活味应是对生活的提炼,是富有表现力和艺术张力的情感。它恪守“三不主义”;不夸张,写作时对情节不夸大或缩小而导致内容变形失真;不失实,内容要经得起推敲。即使是细节也应合乎情理,给人真实感;不矫情,感情自然流露,合乎生活之情,人之常情,而不是牵强和外加的。因此,我们在选材时,一定要用眼睛去辨别,一定要用心灵去感受。

4、记叙文材料的选材和剪裁要以新奇为标杆

⑴吐故纳新,旧题新作,化腐朽为神奇。在选材上,是不是凡是旧的过去的就一概弃之如敝帚呢?显然不行。要抛弃的是那些老套的人云亦云的东西;对于有些材料内涵丰厚,即使不是新的,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样的材料。如果能从新的角度来点化、突破、引申,用来表现新的主题,也能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因此,要挑选健康的、熟悉的、独特的、典型的材料,要从新的角度来使用旧材料。

从旧的题材中完全可以创造出佳作。众所周知的楚汉之争,可以说是旧题材。但在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中,却谈出了一番新气象:在棋盘拼杀,楚河汉界分明,我会一如既往想起楚王项羽与汉王刘邦。虞姬的自刎,乌骓的投江让更多的人倒向项羽,鸿门宴上的刘邦似乎只是小人,听听汉家小儿高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便热血沸腾,可历史的车轮证明了刘邦比项羽更能成就一番大业。是他主张张骞扶着驼铃走向了大漠。是他让卫青挥动旌旗舞向了大漠的飞沙。他们都是英雄,皆有意气,是意气二字所有义项不同,楚王的是意气用事,而汉王的是意气风发。所以,只要你有大胆的想法,切合题意。结合材料,同样能够引人入胜,光彩夺目。

⑵巧设角度,逆向切入,反弹琵琶。作文要想出新出奇,不妨变换一下角度,在选材上动脑筋——从反面切入,从别人未想到的或不敢涉及的领域切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如中国历史上有西施、貂婵、杨贵妃、王昭君四大美女。中国历史上也有黄帝时代的嫫母、战国时代齐国的钟离春、东汉时贤士梁之妻鸿孟光、东晋时许允之妻阮家女四大貌丑容陋之女。可以表现美女当中的德行差的人,也可以表现丑女当中德美才佳之人。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2009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作文: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请看下面两篇优秀的高考记叙文,请从记叙文材料的选材和剪裁的技巧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评价。

例文

一、踮起脚尖 湖南考生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又踹了被子!”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例文二

踮起脚尖 湖南考生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

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五岁那年秋天。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更重要的事: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还差一点!看不完整。”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

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快吃”

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呀,把你吵醒啦!”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噢,快去睡!快去!”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参考答案:

例文

一、全文在材料的选择和剪裁上以切合题意为前提,作文要求以“踮起脚尖”为题目,本文则围绕这一中心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表现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这样写,不仅角度小,便于进行细节刻画,而且还能以小见大,从踮起脚尖这一动作去挖掘背后深厚的亲情。

例文

二、全文材料的选择和剪裁切合题意,围绕踮起脚尖展开叙述,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踮起脚尖”的慈母爱子图,文章截取“五岁”“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这样大跨度的场景,如此大开大合,实属不易。

四、尝试写作

以“沉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考场记叙文谋篇布局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幻灯片)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在高考考纲之中,把结构作为基础等级要求的有“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两条,作为发展等级要求的有“有创新”“构思新巧”。

二、合作探究

(一)记叙文谋篇布局的要求是什么呢?(幻灯片)

第一、结构要完整。第二、层次要清楚。第三、要勾连照应。记叙文最优结构框架—— “起——承——转——合”: 起——故事的开头(可以是顺叙式,也可以是倒叙式);

承——故事的经过(故事的最主要部分,包括发展和高潮部分); 转——故事情节反转(故事出乎意料的部分);

合——故事结尾(如果开头是倒叙式的,就与开头形成呼应)。

以这种结构格式写出来的文章,一可以眉目清楚,即开头更明豁妥帖,结尾更警策合拍,使全文层次井然,衔接吻合,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二可使内容丰蕴深刻。

例:

梧 桐 叶 无锡考生

那天云淡风清。

孩子在书堆里找资料,发现了一本尘封的笔记本,里面什么都没有,除了一张梧桐叶。

孩子两岁那年被送到了乡下奶奶家,于是奶奶便多了个小尾巴。有一天,孩子对奶奶说奶奶的手像一片梧桐叶,奶奶笑了。妈妈有时会来看孩子,顺便捎来些水果糖。孩子很懂事,也很珍惜眼前的一切。于是奶奶嘴里便会时常地塞着孩子给她甜甜的爱。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早已习惯伴着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入睡,有着那并不光滑甚至有些粗糙的大手抚摸自己的头。

孩子六岁生日那天,爸爸妈妈都来了。爸爸说孩子长大了,该去上学了。孩子不愿意,因为他不想离开奶奶,失去那份奶奶对他的爱。于是,奶奶举起那梧桐叶般的手,一下一下地打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哭了,哭得很伤心。第二天,孩子跟爸爸妈妈走了。他坐在车子的后面,硬是倔强地没有回头。那天风很大,孩子的眼睛里进了沙子。孩子很听话,学习非常刻苦。渐渐地孩子习惯了没有那并不悦耳的歌声和梧桐叶般的大手抚摸自己入睡的夜晚。

进入小学后,孩子从书本上知道了人是会死的。于是孩子便恳求父亲为他买了一辆脚踏车,孩子学车很快,不到一个月他已能熟练地骑车了。每到了礼拜天,孩子都会骑车到乡下奶奶家,给不识字的奶奶看满分的试卷,奶奶便会微笑着从厨房里拿豆腐乳给他吃。

又一个礼拜天,孩子又像往常一样回到了乡下奶奶家,看到哥哥也来了,只是面带着几分伤心,哥哥说:“奶奶死了,她让我把这豆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哭,接过了豆腐乳,里面有十块。他把头转向了窗外,一片梧桐叶正落了下来,孩子把它捡起来夹在了笔记本里。

这天,孩子上街买了一瓶豆腐乳,里面正好是十块。吃着吃着,孩子哭了。

评点:起——片言居要。很可能其他的考生在文章一开头直接点明“珍惜”的主题或文章的主旨,这样自然不错。但作者在文章开篇用了倒叙的写作方法,用孩子在无意中发现了一片梧桐叶,而这片梧桐叶并非一般的树叶,它蕴含着着我的“梧桐叶”情结,为下文直叙故事做好了铺垫。虽然文中一开篇并没有直接点出“珍惜”,但在轻描淡写的字里行间,“梧桐叶”情结却能马上渲染了读者,抓住了读者的注意力。承——形断意连。作者接着上文的“梧桐叶”情结,截取生活中三个和奶奶生活的场面:孩子小时侯在奶奶怀里长大;孩子六岁那年伤心的离开奶奶回校上学;上小学后,孩子经常骑自行车到奶奶家。作者虽然截取了看似三个不相关的生活场景,但却做到了形断意连:作者的描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面的发展都是为了论证了文章的主旨: “梧桐叶”里饱含着珍惜。转——宕开一笔。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高明的指出在于在读者还沉浸在孩子和奶奶温馨的生活画面时,作者峰回路转,宕开一笔,故事情节反转——奶奶去世了。这样的情节布局打破了文章原有的温馨氛围,发展到了高潮,让读者深刻体验到作者对于奶奶的去世的悲痛的心情。而在文章这一部分,作者提到了豆腐乳“哥哥说:‘奶奶死了,她让我把这豆腐乳送给你。’孩子没有哭,接过了豆腐乳,里面有十块。”,再一次深化文章的主题:,“豆腐乳”里蕴涵着珍惜。合——照应圆合。在文章开头,作者提到的是“梧桐叶”,而在文章结尾,作者提到了“豆腐乳”,尽管是不同的事物,但它们都象征着我对和奶奶的那段日子的珍惜之情,文章首尾呼应,末段遥接开头,点明深化了主题:“梧桐叶”里饱含着珍惜,豆腐乳”里蕴涵着珍惜,圆合全文。作者起承转合的布局,简洁老到的笔致,让人读来回味无穷,具有极大的震撼力。

(二)记叙文谋篇布局的的具体方法

1、完整故事式

完整故事式就是按照时间推移(当然也可以倒叙)记叙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发展的始末。这种方法常为人们所用,它叙写简单,内容完整,朴素自然。

叙述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四种:

⑴顺叙,是指按照事件发展过程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多以时间先后为序,即按事件发生、发展、结局的先后来写,多件事的叙述中,则先出现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出现后发生的事后写,一切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为线索。

⑵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精彩片断提到文章的开头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写,这种方法称为倒叙。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使行文跌宕起伏,牵动读者去寻根溯源,产生阅读的强大吸引力。

⑶分叙,又称平叙,就是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指叙述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件或多件事,也即通俗小说中所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分叙可以使纷繁的事表现得头绪清楚、气氛突出,造成文章的多线交错却脉络分明,具有立体效果。

⑷插叙,是指因特殊要求,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与中心事件或与主旨相关的内容,结束后再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方法很多,有所谓“追叙”,如对过去事件片断的回忆;有所谓“补叙”,如对有关人或事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有所谓“逆叙”,如对有关内容进行由今及古、由近而远的追根溯源。

2、片段组合式

片段组合式就是取几个断面上的故事,用这几个表面上看似独立的故事,反映一个共同的中心。这样的结构可以使文章脉络分明,材料之间相互勾连,组成一体,共同表达主旨。能作为线索的,可以是人,可以是事,也可以是景,甚至可以是警句格言、诗词文句等。

如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情”的作文,构思精巧,值得效仿。第一个故事写星期天,他去商场买学习用品。在他出门时,见到了一对老人白发苍苍,他们两人抬着一个菜篮。篮子里菜并不多,可老人却抬着,并且都要把篮子拉向自己一方。接着是某一天去医院,看见本街坊的张爷爷背着已瘫痪五年的妻子去楼上打针。第三个故事是澡池见闻,一个年轻的爸爸带着不满五岁的儿子洗澡,儿子小手不停地给爸爸搓背。最后一个故事是回家看报纸,一个老人靠捡破烂收养了几个孤儿。这几个故事之间毫无关系,但却有共同之处——“情”。作者在文末发问,“想人间情为何物”,然而巧妙地给文中故事点睛,这种构思灵活巧妙。

3、点面结合式

“点”是指记叙某一典型场景或人物的某一典型言行,甚至是某一特定的细节,这样能具体生动地反映事件和人物的个性特征。“面”是对环境、事件与人物性格进行概括性记叙,亦即粗线条的勾勒,它体现了事物与人物性格的广度。将“点面”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就能使文章主旨鲜明深刻。

4、照应圆合式

照应圆合的意思就是文章要前后照应、首尾圆合,对于记叙文的整体结构来说,照应圆合并不单独作为一种文章结构形式存在,它是针对记叙文的局部和微观结构而言的。

⑴首尾照应。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这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用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首尾圆合的印象。

⑵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比较含蓄、或含义较深刻的文章中,须加一定说明、注释。因此行文对标题起了注释、说明、点化作用。如鲁迅的《为了忘却的纪念》。

⑶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语言多次重复照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在文中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对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⑷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如茹志娟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迅员衣裳的破洞共出现四次,突出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⑸关键词语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相补充。

⑹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悬,又不马上释念,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

⑺伏笔照应。即前伏后应,作者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或暗示,即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5、悬念解疑式

悬念,就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可以在开头,也可以在中间)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手法。因为悬念是兴趣不断的向前延伸和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要求,所以悬念设置得好,就能收到吸引读者始终怀着紧张情绪或关切心情迫切地读下去的艺术效果。悬念解疑式的基本套路模式为:设置悬念→探因解疑→解疑明旨。

6、抑扬生变式 抑扬生变式,就是指在文章中对所写之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陡然一转,或褒扬抬高,或贬低否定。运用抑扬生变式要从整体上着眼,安排好轻重、主次、详略,不论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为了扬,重点在扬;后者扬是为了抑,重点在抑。切不可详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轻重例置,喧宾夺主。

7、因物忆昔式

因物忆昔式属联想式作文,行文结构是:睹物——过渡——忆昔——点旨。忆昔是文章重点的写作部分,它应详细地交待与物相关的往事。睹物是联想的开启,过渡则是连接这两部分的简单文字桥,简单的几句,甚至是一句,即可完成任务。最后的点旨,笔墨虽然不多,但却是文章的核心所在,是表现主题的关键之笔,是忆昔的意义阐述。因物忆昔式作文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由此物及此物的回忆联想,一类是由此物及彼物的相近联想。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1、2009高考湖北卷作文:请以《站在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请阅读下面的高考满分作文,分析它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例文

站在老屋的门口 湖北考生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担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2、请阅读下面一篇作文,分析它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例文

哥是捡来的吗

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头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是一个只要有饭吃就能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人,他是家中唯一的劳动力。

风轻轻地划过身边,传来哥喘气的声音,麦浪中飘飞着哥的滴滴汗水,在阳光下,像一颗颗珍珠,飞起又沉入无边的麦浪。

哥真是捡来的吗?在无边的黑夜里我问着依然闪烁的群星,也许它们知道哥是不是从娘的肚子里出来的。哎!想起我娘,想起我一问她哥是不是捡来的,她就偷偷地抹泪的样子,想起娘看着哥的那种心痛而无奈的样子,想起„„我想哥不是捡的吧!群星无语,只有无边的思绪融化在无边的黑暗里。

然而,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

全村都愕然了,母亲单薄的身躯像一张经不起揉捏的白纸一样斜倚在门槛上,银发中夹着几根枯黄的头发任风胡乱地吹拂着。

哥,我想起了哥,我不顾一切地挣脱亲生父母温暖的手,冲向麦田。阳光下哥黝黑的脸上滚着颗颗水珠,是泪?还是汗?我站在田埂上任由泪水在眼眶里泛滥,却再也无力叫出那个沉沉的“哥!”

哥,傻笑着看着我,说:“回去后,有空多来陪陪咱娘,她为你牺牲了不少。”

娘,娘为我牺牲了不少,是的,娘牺牲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了我这个捡来的娃,为了我今天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娘把哥变成了家里的一头牲畜。

无数个日子里,娘给我端来一碗香喷喷的米饭,却给哥塞了一个硬邦邦的窝窝头,我对娘说:“这不公平!”娘只笑笑说:“你上学要营养。”

原来,我现在才明白,我和哥的命运是娘一手安排的,到底哥跟娘亲,还是我跟娘亲,娘为什么要这样做?此刻我方明白,原来这世上还有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

它像一股丁冬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田,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给我前进的力量,我多想问问娘,我比她的儿子更重要吗?也许不必了,因为娘是这样认为的,这是娘这个最最善良的人对事物的认知。

3、请阅读下面一篇作文,分析它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例文

真诚浇开友谊花

庄稼需要雨露滋润,友谊需用真诚浇灌。

——题记 相遇

和她相遇是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那天我在店里帮忙。她刚从这买了两袋盐,可不一会儿,她又回来了,还大声嚷嚷着:“找错了,找错了!”我心想,找错了活该,谁叫你刚才不数的。虽然我强忍着没说出来,但我的脸色一定很难看。只见她把钱放在柜台上说:“两袋盐是一元六角,我总共才给了你五元钱,可你却找了我八元四角。要都向你这样做生意,不就亏大了。” 啊!原来是这样,我多找了她五元钱,她竟然是来退钱的。我为自己刚才的想法感到羞愧,便真诚地说了句谢谢。她说,没什么好谢的,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诚实,不能贪小便宜。在和她的闲聊中,我知道她和我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年级,只是不同班而已。望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知道有一粒种子已悄然落进了我的心田。

相处

高二分班时,我俩分到了同一个班级。有一次上体育课,我不小心把胳膊摔折了,医生建议卧床休息,这怎么行呢?落下功课怎么办?一向争强好胜的我坚决不同意。这时,她走来了,主动承包了我所有的活计:买水买饭、涮碗洗碟、铺床叠被,上课还帮我记笔记,俨然成了我的保姆,把我照顾得无微不至。那段时间,妈妈忙着做生意,没有时间给我做好吃的,她就经常给我带蒸饺,肉馅的,特好吃。如果没有她真诚的帮助,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和她相处,所有的烦恼都会随风而去,感觉特别轻松愉快。我知道,那粒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了。

相知

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了烦恼我们会找对方倾诉;遇到难题我们会共同解决;获得成功我们会让对方分享。我们成天形影不离,好得就像亲姐妹一样,同学们都戏称我们俩是“连体人”。可进入高三以后,我发现她的话少了,精神也不怎么好,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问她原因,她也不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才知道,她和一男生暗暗好上了,可最近,那男生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孩。我真想把那男生痛打一顿,可理智告诉我:不能鲁莽行事。我必须多陪伴她,多安慰她,尽早把她从那泥潭中拉出来。我对她说:“这样一个薄情寡义的人有什么好留恋的,为他浪费那么多时间简直太可惜了。要是换了我,早就把他忘得一干二净了,我可不愿做傻瓜。”“什么,你说我是傻瓜?”“对,你就是个十足的大傻瓜!”盯着她的眼睛,我一字一顿的说。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她一改往日的萎靡不振,重又变得爱说爱笑,爱唱爱跳了。看着她活泼开朗的样子,我知道我们俩用真诚浇灌的友谊之花终于开放了。

参考答案:

1、本文结构模式属于因物忆昔式,属联想式作文,行文结构是:睹物——过渡——忆昔——点旨。具体来说,文章开头是睹物——站在老屋的门口,然后是过渡句,一句话“想着那些平常小事”,接下来是文章重点的写作部分“忆昔”——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最后是点旨——感怀人生,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以及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

2、本文结构模式属于悬念解疑式,疑问句作题目,开篇就设下了悬念,引起人们对“哥”命运的关注。随着情节的发展,“终于有一天,一辆汽车接走了„„不是哥,而是我„„”,长期的误会才有答案,原来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的东西”安排了这一切。母亲超乎寻常的牺牲,深深震撼了我们。

3、本文结构模式属于片段组合式,正文用三个小标题,选取了“相遇”、“相处”、“相知”的三个片断,片断中有她真诚待我的事例,也有我真诚帮她的事例,体现了友谊的双向性特点。每个片断的末尾都有一句前后关联的话,写出了友谊的种子从落进心田到生根,发芽,再到开花的过程。

四、尝试写作

以“人情”为题目,文章结构采用片段组合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议论文谋篇布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考场记叙文谋篇布局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记叙文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幻灯片)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在高考考纲之中,把结构作为基础等级要求的有“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两条,作为发展等级要求的有“有创新”“构思新巧”。

二、合作探究

(一)议论文谋篇布局的要求是什么呢?(幻灯片)

第一,结构模式化。高考议论文最好采用考前精心准备的现成的模式化结构,这样不仅能节约时间,而且能保证文章质量。临时安排行文结构,难免百密一疏,更何况,天下文章的结构本身也比较固定,不必在此之上花太多时间。议论性文字的主体结构主要体现在论证层面,常用的就是三段论式。

议论文最优结构框架—— “起——承——转——合”:

起——开门见山(呈现文章结论或表态),或引出话题——也叫提出问题部分; 承——分析部分,一般要回答是什么、为什么、会怎样、怎么办等;

转——辩证分析——即转换视角,重新审视,从而得出一个与前文看似相矛盾的结论; 合——结尾,强调分析的结论——如果是开门见山式开头,就形成了首尾呼应。

第二,段落精短化。段落安排精致短小,这是高分议论文结构的共性。因为段落精致短小,阅卷者才容易在极短时间里把握大意,及时发现亮点。

第三,段首句主旨化。一个段落主旨,最好放在段首句。也就是说,段首句应当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引导思路。因为段首句是阅卷老师容易注意的地方,各段段首句写好了,一篇文章的脉络往往就清楚了。

第四,跌宕起伏处标识化。文章当以曲折跌宕跳跃为美,高考作文当然也应如此。但凡跌宕起伏处最好明确标识出来,以求文章脉络明晰。如何标识呢?固定语句反复表述,割分为独立小段或设置过渡段。

第五,精彩之处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我们最好让其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者的注意,一俊遮百丑,阅卷者有了好感,这分数可能就上去了。

(二)议论文谋篇布局的的具体方法 常见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有总分式(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并列式(论点并列、论据并列)、层进式、对比式、启感式、推迭式等。1、总分式。模式:“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示例 话题:人生

引论: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一种储藏吗?

过渡: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藏真情。

本论:①友情,是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藏。(夹叙夹议、正反对比)

②爱情,是一种幸福而艰苦的储藏。(夹叙夹议、正反对比)③学识,是一种锲而不舍的储藏。(夹叙夹议、正反对比)

结论:储藏人生,就是要储藏人生中的那些 最宝贵的、最精致的财富,储藏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2、并列式

有时也叫三点式,即是在论证思路中,或是把分论点并列起来,或是把论据并列起来,在整体与局部均可使用。

⑴分论点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从道理或逻辑上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并列的分论点,然后再考虑如何论证分论点,既可以用事例论证,也可以用因果分析、假设推理或比喻说理等方式展开论证。

示例

中心论点:读书是一种艺术

分论点一: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分论点二: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分论点三: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

⑵论据的并列。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首先展开联想,寻找恰当的论据,然后再考虑如何通过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去扣题点题。

引论(提出论点)

本论(证明论点)论据① +分析论证

论据② +分析论证 并列 论据③ +分析论证

结论(照应全文)

3、层进式。模式:摆现象-----析本质-----指危害-----找原因(找对策)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地深入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

示例

话题:曲径通幽

标题:径不“曲”,何以通幽? 开篇点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已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了。只这一“曲径通幽”,不知道出了世上多少行事之玄机?

分析说理:曲径通幽,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 曲径通幽,是摄影爱好者不断找寻的目标 曲径通幽,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 曲径通幽,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

联系现实:曲径通幽,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呼应开头:“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4、对比式

就是在论证思路中,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对比式结构模式:第一段

亮明观点

第二段

正面剖析(危害、根源)第三段

正面举例(点、面)

第四段

反面阐述(作用、好处、意义)第五段

反面举例(点、面)第六段

联系现实(正、反)第七段

重申观点

(也可先反后正或先正后反,要灵活使用)

示例

话题:为“班门弄斧”叫好

①确立观点:“班门弄斧”通常是贬义的,是“不自量力”的意思,为常人所否定。但„„ 敢于在“班门”(权威)弄斧,突破常规思维,不为传统观念束缚,好!

②正面论证:处女作的发表;普通人的发明创造;甚至于科学家的新发现,正是敢于在“班门”弄斧而又有所突破的结果。

③反面论证:如果人人都不敢在“班门”弄斧,“班门”永远是至高无上的,“班门”终将消失;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如果取消“后浪 ”长江就成了一潭死水,最终摆脱不了干涸的命运。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没人“班门弄斧”,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④总结全文: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敢于向“班门”弄斧应给予鼓励,这样才能与日俱新,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5、启感式

结构模式: “引”——“议”——“联”——“结” 引:引材料、亮观点 议:发议论

联:联系现实

结:做结论 6、推迭式

结构模式:立论——入据——结承——迭据——归纳

第一步:立论。即在文章开篇首先明确提出论点,给人以论点鲜明的印象。

第二步:入据。即在上面提出论点后,第一次进入用论据阐述。这一步定位的论据最好选用史实,一般应是较古老的历史论据。有时可以是寓言、传说、历史掌故、名人轶闻轶事等。

第三步:结承。即在第二步阐述论据的基础上,进行简要分析,指出其具有的一般意义,进行小结。在此基础上,要随之联系现实生活,对论点加以阐述,承上启下,为下一步论证做准备。

第四步:迭据。即在上文小结承转之后,再一次运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进行论证。选用的事例要新,最好是当前媒体中新出现的典型事例。这些论据实际上与第二步中的历史论据形成推进和迭加的关系,故称之为“迭据”。这样,一古一今,一旧一新,选择的论据,角度有变化,为论点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证明事例。

第五步:归纳。在前面双重的事实论据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以进一步揭示论点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全文加以总结。

例文

还是淡泊宁静些好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自从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讲过这话以后,经过一千余年的沉淀,已凝固成一句著名的箴言而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恐怕这足以说明,这句话所包涵的人生意味该是多么隽永深长;淡泊宁静,该是多么令人崇尚的美德。[此为第一步:立论。是直接提出抽象认识的过程。] 在我国历史上,能做到淡泊宁静的志士仁人并不鲜见。博于学而精于思的庄周,曾因贫困贷米度日;楚庄王闻其才名,用厚币礼聘,许以为相,庄周却表示宁为“孤豚”,不为“牺牛”,将做官视同被宰杀而献祭的牛,甘愿清心寡欲,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诸葛亮少时不求闻达,躬耕于南阳,遍读诸子百家;因为通阴阳,晓八卦;仰知天文,俯察地理;定国安民,用兵施政之道,无不了然于胸,终成一代名相。

[第二步:入据。列举历史论据,这是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淡泊宁静,对于我国古代志士仁人来说,乃是一种修身立世所追求的境界,一种恒定志向、获取成功的路径,一种于扰攘红尘中保持独立人格的自重和高洁。因此,作为一种美德,才世世代代被人广为称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变的时代,市场经济大潮的涌动,已使急功近利成为时尚;社会心态的浮躁和浅薄,也使世俗化、物欲化倾向日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到淡泊宁静也许更难了。但是,难以做到并非不应该做到;唯其难以做到,也就更需要我们大力倡导。

[以上两段是第三步:结承。对第二步所举论据进行分析,并联系实际指出所提问题的现实意义,为下一步“迭据”做准备。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大家知道,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淡泊宁静的人。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他毕生沉浸在自己的数学王国,宠辱不惊,视名利同陌路。而另一位被誉为“文化昆仑”、“学界泰斗”的钱钟书先生,则更是淡泊宁静得令人肃然。记者采访,他回避;为他录像,他谢绝;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的编辑们曾想尽办法,但他坚决不同意上镜。至于这个会那个会的邀请,他也从不给面子。他的妙论是:“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三不四的话,花些不明不白的钱,何苦来?”如此人格,真令那些钻天觅缝,蝇营狗苟之徒羞煞愧煞!

[第四步:迭据。本段的两个论据与第二步的论据构成迭加和层进关系,是由抽象再到具体的过程。] 当然,我们认为淡泊宁静值得提倡,并不反对某些人宦海凌风,商海弄潮,而只是说,无论如何,我们不应该将淡泊宁静看作是一道过去的风景线,看作是一种时代落伍者的迂阔和陈腐。其实,就是宦海、商海,又何尝不需要淡泊宁静?其实,淡泊宁静,永远都应该是人生的一种力量,一种崇高。所以,诸葛亮的那句箴言,仍然值得我们牢牢记取。人,还是淡泊宁静些好![第五步:归纳全文。这是由具体再到抽象的过程。]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1、2006年湖南高考作文:“意气”一词在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⑴意志和气概。例如“意气风发”。⑵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⑶由于主观和偏激所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结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谈意气的议论文,不少于800字。以《谈意气》为题,对字典里“意气”的三种解释作个阐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请阅读下面的高考优秀议论文,分析它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例文

谈意气 湖南考生

如果说雏鹰腾飞苍穹要经历风雨的击打,那搏击长空的意气就是它那犀利的双眼;如果说骏马奔驰于旷野要经历千万里奔跑的锤炼,那奔腾万里为夙愿的意气就是助其翻越千山万水的铁蹄。人,欲傲立于世,成为一代雄主立一世伟业,那舍我其谁,勇战万方的意气就是其成功的基石。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舍我其谁,使我们重视审视自己,重新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重新树立起一个全新的自我形象。舍我其谁的意气,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能力,使我们为了自己身上所担负的重任而勇猛作战。——舍我其谁的意气,是人们腾飞的起点。

献身理想的意气,使人勇敢。

凡人欲成大事者,皆需受尽千磨万砺。也许上天就是喜欢捉弄那矢志于成功的人们,他总是要为孜孜于辉煌的人们设置障碍。那障碍,可能是罗马宗教裁判所前的熊熊烈火,可能是哥伦布远航新大陆中的连天风雷,可能是红军长征中的雪山草地。然而,幸运的人们呵,他们还有理想,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布鲁诺一般投身于火海,为捍卫真理而与烈火永生;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如哥伦布一般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为探寻未知世界而披肝沥胆;在献身理想的意气的指引下,他们如红军战士一般豪气顿生,征服千山万水为拯救民族而抗争。——献身理想的意气,是成功的精神动力。

勇于探索的意气,是人们发挥潜能的金钥匙。

科学,充满了未知的美。好奇的人类站在自然与社会圣殿的门口,不时地窥探其中的奥妙,而只有勇于探索的人勇敢地踏入了上帝设置的禁区,徜徉于科学的无尽美妙。于是我们看见杨振宁、李政道勇于质疑前人,看见吴剑雄勤于实验破解谜云,看见一代大师王淦昌在极其恶劣的科研条件下为物理学发展献计献策。——勇于探索的意气,是成功之眼。

望尽人类千载悠悠的历史,凡成大事者,皆为意气风发,慷慨激越之人。让我们以舍我其谁的意气为帆,以献身理想的意气为指引,以勇于探索、勇于挑战的意气为桨,驾起人生的巨轮,向着成功的彼岸远航!

2、200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注意:⑴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⑵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⑶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⑷不少于800字。⑸不得抄袭。

请阅读下面的高考优秀议论文,分析它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例文

生命不是永远张开的弓

浙江考生

当过劳死逐渐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当知识分子英年早逝不再成为新闻,当小学生把睡一次好觉当成一种梦想,我们是否应该大声疾呼“注意休息,学会休息”?

当“水稻之父”袁隆平跳起踢踏舞时,当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活跃在球场时,当IT业的骄子们也擂着鼓为足球呐喊时,你是否会发现生命的一种和谐之美?

古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诚哉斯言。

现在也有句话,叫“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如果不懂得休息,工作的疲劳不能恢复,心理的压力不能缓解,思想的包袱不能放下,身体的疾病得不到诊疗。久而久之,学习成为一种负担,工作成为一种痛苦,追求变成海市蜃楼,事业变成摧残人的恶魔。最终的结果就是厌学、厌工,甚至是厌生、厌世。

休息与拼搏进取并不矛盾。

“革命加拼命”、“小车不倒只管推”,过去的这些口号铿锵有力,现在听起来仍旧让人肃然起敬,热血沸腾。不过,这些口号强调的是一种敢于拼搏的精神,绝不是提倡大家去蛮干乱闯。

孔子的“生无所息”是针对子贡“倦于学”而说的,是强调学习不能倦怠,人生不能停步不前,并非强调不能休息。

目标应该坚持不懈,追求永无止境,人生也绝不能“息”。但人需要休息。休息就像拉力赛中的检修,就像NBA中的拉拉队表演,就像世界杯中的中场休息。它是暂停,而不是停止;它不是甘拜下风,而是前进中的一种形式。

真正的休息是为了拼搏进取的休息。

游手好闲、东游西逛、吃喝玩乐、得过且过,这样的人是没有乐趣的,这样的所谓休息也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为拼搏所作的休息才有意义,只有在前进的道路上忙里偷闲的小坐才有乐趣。在攀登高山时,我们停下来倒掉鞋子中的沙砾,这是真正的休息;在浩翰的大海中航行时,我们抛下锚补充淡水等各种给养,这是真正的休息。这种休息是冲锋前的宁静,是春暖花开前种子的蛰伏。

大河奔腾不息,有急有缓,有直有弯;大海咆哮不停,潮涨潮退,浪起浪落。人都需要休息,特别是在追赶成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的人,别忘了,和朋友小酌一杯是休息,和孩子做游戏是休息,做做家务也是休息!

我拼搏,我休息,我收获,我快乐!

参考答案: 1、本文属于论点并列式结构的议论文,考生巧妙地将论题“意气”分解为“舍我其谁的意气”、“献身理想的意气”、“勇于探索的意气”,紧扣论题,分解自然,形成三个分论点,足见考生思维的广度。

2、本文属于递进式结构的议论文,开始两段用排比句列举了正反两方面的现象,自然地引出了问题;文章的主体按照序“为什么要休息”“休息与拼搏不矛盾”“什么是真正的休息”的顺层层深入,思路清晰;结尾使用了比喻和对偶修辞手法,并且用一种广告语形式简洁而幽默地强调了自己的观点。

四、尝试写作

以“品味”为题目,文章结构采用层进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考场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的基本要求。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幻灯片)

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在高考考纲之中,把结构作为基础等级要求的有“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两条,作为发展等级要求的有“有创新”“构思新巧”。

二、合作探究

(一)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的要求是什么呢?(幻灯片)

1、什么是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散文兴盛于话题作文兴盛的时代,因为它的议论方式便于联系话题,形式灵活,便于广泛地选用材料。议论性散文,用散文的表现手法展开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从议论文的角度看,它是议论文,要阐明一个论点;从具体的写作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一般议论文要求以抽象思维为内核的线状结构的语言,它更强调清晰的理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议论性散文属文学语体,它用的是以形象思维为内核的片状结构语言,它要通过具体的充满情感的描写,展现一幅幅画面,而且要把自己的观点蕴涵其中。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议论性散文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但是,议论性散文又不是规规矩矩的议论文,它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推理表达的,也不完全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成文的,它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

具体来说,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⑴内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鲜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趣味性和怡人的书卷气,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⑵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有感染力。

⑶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表达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发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作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语言的功夫,展示自己的文采。

⑷结构的灵活性。议论性散文的写作主要是发散性思维,这就决定了这种文体结构灵活,能散得开,能收得拢,跌宕起伏,绝对不至于陷入呆板的结构形式之中,能体现灵活自由的思维特点。

⑸强烈的抒情性。抒情是散文的一大特点,在议论性散文中,也必须重视抒情。在以理服人的时候,还要以情感人。强烈的抒情性是议论性散文的突出特点。议论性散文的最高境界就是情理交融。

⑹意蕴的丰富性。议论性散文写作时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做到情理交融。

议论性散文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怡人的书卷气,厚重耐读,它往往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两个含义深刻、意蕴丰富的语句以前后呼应、点明题旨,以使文章更加厚重,给人留下想象和回味的空间。这样的语句,有“一处点亮,全文生辉”的妙用。

2、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的要求

在高考考场上,有的考生不熟悉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模式,写出的作文或罗列材料,或衔接不好,或过于片面等,想到哪儿写哪儿。虽然议论性散文在材料的使用、论点的表述方面比一般议论文有了更多的自由和灵活性,但它还要求具有议论文的整体的思路,在分析说理的过程上,都对文章的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议论性散文谋篇布局的技巧 议论性散文的结构框架:

第一节:以比喻、拟人、排比、引用、设问等手法起势。第二节:明确提出中心论点。第三节:提出分论点一并论证。(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面例式)第四节:提出分论点二并论证。(选用另一种论证方法,如点例式)第五节:提出分论点三并论证。(再选用一种论证方法,如引用式)第六节:以华丽的语言收束并给人以启迪。

与一般议论文相似,议论性散文常见的结构模式有五种:并列式、对照式、递进式、感悟式、漫谈式。

⑴历史名人事迹并列式。

例文1:2006高考山东作文题:

星 空(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例文:

绝知此事要躬行(2006年高考山东考生)

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见它的皎洁之下的灰尘。世间的事情,全都是雾锁烟笼,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昭君

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从群山中走出来的佳人。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多了位从中原走出来的佳人——昭君。人人都说塞外凄苦,那儿的人杀人如麻,但你不怕。没有亲身经历,道听途说,可信吗?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马车,一路微笑,你要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世上的事,要亲身探看,方可相信。事实证明,你赢了。塞外荒凉,但民风纯朴。你的躬行,为历史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昭君,没有被表面迷住了双眼,你亲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来。

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司马迁

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你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实,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真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司马迁用他一生的躬行创下了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绝唱当之无愧。

壮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东坡

高唱赤壁东风,你潇洒成千堆雪。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三分。苏轼之才,自不必说,但让我五体投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的得名多有说法,却没有一个人去躬身探求,除了他。他没有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被前人所扰,只是默默地验证。好一个苏轼,只为他的躬行,令我五体投地。苏轼的躬行,也许只是历史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见。

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思绪纷飞,穿越千年的繁荣尘杂,我不由感叹,绝知此事要躬行。

仰望星星的人,总以为星星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面对世事,万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世间的万象炫人心目,请借东海之水,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点评:文章中连续使用了昭君、司马迁、苏东坡三个名人的事例,让文章构成并列结构,从三个角度阐述不被表象迷惑,要办好事情就要“躬行”的话题,使得内容丰富多彩,意蕴丰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⑵主题思想意象化并列式 例文

2、(2004年高考重庆考生,所写话题“自我认识与他人期待”)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吧,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认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行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哮,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本文采用象征手法,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历史人物的品格,然后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高洁个性的历史代表人物,三个小标题把人物品格意象化,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画面之中,想象丰富,意蕴深沉。将不同的人物,按照同一个主题组合在一起,使题材丰富,意蕴丰厚。

⑶单个名人身世感悟式

品一杯传递民族灵魂的苦茶

(2007年广东高考,所写话题“传递”)

一场千年的大雪,冻结了流逝的时间,唯有萦绕耳边的感慨绝唱。死,并不是终结,他以湘江孤舟上那一具尸骨,向我们传递一种穿越千年的民族大义!

杜甫,久违了!沏一杯苦香的茶,我开始谈他。不,更确切地来说,是读这杯又苦又清又香的茶,我想知道苦茶中传递的是什么样的真味。

茶很苦,读得也苦。尽管衣衫槛褛,饥寒潦倒,他仍然高呼疾喊,为老百姓的疾苦担忧:“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而成就了千古诗史。读千年史诗,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一场曾经吹破一所茅屋的秋风,和秋风也吹不冷的赤子之心。我诧异,甚而惊悚。如何才能读懂他,读懂这杯苦茶传递的真意?我苦苦思索。

读他一遍遍,我懂得为什么沧桑的岁月与冷酷的历史会选择他,让他来雕刻历史、传递真情。那是因为他有一颗忠诚的心,一种爱国爱民的责任感!尽管茅屋被秋风所破,他依然呼吁“独使至尊忧社稷,众臣何以报升平”,为皇帝担忧,为国家担忧;尽管妻儿饥寒潦倒,他依然高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总是推己及人,处处为民着想,而不以自己的处境为意。

读他一回回,却读不懂;茶里藏真意,却品不出。人生的苦难都让你来承受吗?难道你的一生只有苦难吗?

我叹息。你就不能媚俗一点,来保住那一顶小小的乌纱帽吗?你就不可以低一下高扬的头,来安抚一下快要冻死的妻儿吗?也许你少点批判,少一点对寒士的担忧,你的生活将会变样!

然而,为了传递,为了博爱,这杯苦茶始终是那样的执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还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悲恸流泪。“夜宿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你咬着牙记录真实的历史细节。然而,当你在为老百姓的疾苦担忧时,你自己也是一个饿得奄奄一息的人。直到冻死在湘江的孤舟上,你一心所系的始终是天下百姓!

我终于懂了,懂得了杜甫,懂得了这苦茶传递的真意。这是一杯需要细细品味的苦茶。杜甫,他感慨世态,忧国忧民,始终以他刻骨铭心的文字与苦难对抗到底。

湘江那一片孤舟,承载着一具不朽的尸骨,诉说着一段凄苦的唐朝,传递着—种永恒的民族精神!

点评:本文选取了杜甫这一历史人物,针对其一生坎坷的遭遇和复杂的人生体验,直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苦茶作比,在品荼中品人,反复地感悟杜甫人生背后蕴藏着的深刻哲理。

⑷历史名人事迹对比式

历史的诉说

(2005年高考全国卷III,话题“忘记与铭记”)

一、诗人“愁”

范仲淹有词曰:“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多情词人秦观曰:“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南唐李后主凄凉的吟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婉约词人李清照也在用文字演绎着她凄苦的生活:“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在文人的诗篇里成为了永恒的话题,他们或豪放或多情,或豁达或感伤,但都在用不同的笔调抒发自己的愁绪,虽然很欣赏他们笔下的文字,很同情他们心中的无奈,但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另一种生活的方式——忘记。

汪国真有句话,我颇有感触,“即使受了伤,也不让泪水遮盖住脸,把眼泪擦干净,我们要重绽三月的笑颜”。的确,忧伤哀愁有时让我们不堪重负,但我们要学会让自己轻松,把愁绪忘记。忘记并不会损失什么,而会让肩膀的负担变得更轻。天高地远,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怀才不遇的王勃因为学会忘记,才看到人生的另一番景象;仕途跌宕的苏轼因为学会忘记,才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潇洒;久别官场的李白因为懂得忘记,才有了“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千古名句。忘记失意,忘记忧伤,忘记离索,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脱胎换骨面貌一新。

人就像只蛹,总爱把自己包在痛苦之中,虽可化蝶,但总要死一次,为什么不学忘忧草,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思想,依然可以美丽动人。

二、祖国的“辱”

当大唐盛世的瓦不再锃亮,当歌舞升平的霓裳不再绮丽,当昨日的繁华渐渐退去,当闭关锁国的清政府变成一个戴着罂粟花冠的瞎眼老人„„于是,古老的中华醒了,当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的时候,国人怎还能醉生梦死?他们学会了铭记——铭记那无法改写的耻辱。

学会铭记,便有了抗争的精神源泉;学会铭记,让斗争成为一种必需;学会铭记,让中国从耻辱走向繁荣!当侵略者挎着钢枪,开着坦克,踏着铁蹄,以趾高气扬的姿态再次入侵我国领土时,他们面对的是中国人民手挽手,肩并肩,用血肉之躯筑起的一座无坚不摧的长城,他们震惊了!这还是那条睡龙吗?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滔天罪行在中国人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正是这种无法拭除的铭记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勇前进,从维新运动到辛亥革命再到八年抗战,使中国成为一个传奇,一个永不磨灭的神话。

沧海桑田,古埃及的文明已凝固成阳光下无言的石柱,古印度的史迹早成为地底尘封绝缘的神秘印记,而中国,这座沉稳的大山,却又一次给世界带来的喷涌而出的生机与绿意,因为中国懂得如何将历史铭记!

三、我的悟

“忘记”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愁,哀而不伤;铭记是中国历史的辱,痛而不耻,懂得忘记便开始收获快乐和幸福,学会铭记,便开始走向成熟与自强!

点评:本文通过对众多历史人物心灵深处的深度挖掘,从而展开强烈而鲜明的对比,再揭示出自己的感悟,在结构上大开大合,自然巧妙。

⑸主体递进式

孤独与幸福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名言引入)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中心论点)

世间怕有无数称自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诠释论点“是什么”)

孤独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分论点一“为什么”)

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议论)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例证)。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议论)

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分论点二“为什么”)

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议论)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睿智的话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例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议论)

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分论点三“怎么样”)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议论)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例证)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议论)

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联系实际)

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辩证思考)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结论)点评:孤独与幸福,看似两种毫不相干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之中,人们通常是追求幸福而逃避孤独的。文章一开头就针对这个问题开门见山地提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的主体部分,文章则从众多的历史人物事迹去挖掘、揭示“为什么”,层层递进,再进入现实生活层面,提出“怎么办”,是典型的递进式结构。

⑹多个名人事迹漫谈式

千年的呼唤

它曾是千年前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争、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生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连牙牙学语的孩童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

它,就是诚信。

有了它,才有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承诺;才有了五关之前“赤兔胭脂兽”的一骑绝尘,才有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丰功伟绩。因为诚信“文不能安邦,武不能服众”的宋江才能坐上聚义厅的头把交椅,将替天行道的大旗扯得迎风飘扬。因为诚信,平遥小城诞生出来的“日升昌”,才将分号开遍大江南北,将半个中国的财富汇集一堂。同样是因为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诚信之约,嘉兴南湖的微波,井冈山头的星火终于汇成滔天巨浪,熊熊烈火。席卷了古老的神州大地,一个年青政党走过了八十载的漫漫征程。

然而,历史不会忘记,在一次次烈火硝烟中,在一场场血雨腥风下,诚信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无可奈何„„

宋襄公追求诚信,可在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战国,靠诚信他屡战屡败,在失利与孤独中无力回天,忧愤而死;宋江追求诚信,为了它,他率领108名好汉接受了朝廷的招安,直到长江水荡涤着张顺的碧血,蓼儿洼埋下李逵的冤魂,这份忠贞,至死不渝,留下的只是无数仁人志士的扼腕叹息。终于,苏州才子金圣叹背弃了这条路,一个大手笔,腰折了宣扬忠孝节义的教科书,也许从那时起,诚信开始摆脱了封建枷锁的桎梏,一种崭新的人文精神开始悠然自立。

当一场春风吹遍大江两岸,中国开始敞开胸怀,迎接八面来风,我们蓦然发现,时代已经赋予了诚信以新的内涵,它变得独立了,坚实了。在它的指引下,莱茵河畔,荡起了滚滚的“海尔”潮,联合国的讲坛,开始有了中国人字正腔圆的“呐喊”,就在昨天中国“入世”问题取得重大进展,站在世纪潮头,我坚信,新世纪的中国将以诚信、务实的形象,傲然挺立于太平洋的两岸。

点评: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整篇文章看似漫无边际、毫无章法,实际上作者的行文紧紧扣住全文中心“诚信”,或正或反,收放自如。

三、经典引路(幻灯片)

(一)真题演练

请阅读下面的高考优秀议论性散文,分析它们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1、2005年四川省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例文

烟随风逝 名随史流

溶溶月,淡淡风,犹如那花香,风飘万里却总有散去的一刻。可是,他们的名字却始终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佩服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辱。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一样。

李白

看着你在宫中自在逍遥,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人们忘记了你郁郁不得志的过往,传诵着你的名作,铭记着你的功德。因为,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曾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之势的无限蔑视。仰望诗仙,一股傲然之气油然而生。人生能够这样走一回,也就无怨无悔了。人们佩服你,铭记你,那是理所当然的!

杜甫

看着你在成都郊外过着悠闲的日子,人们讶然于你的轻松。你忘记了自己的不得志,却依然记得黎民百姓的日子。因此,你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心胸是何等的博大,爱民是何等的情深!你忧国忧民的情感,你宽广无边的胸襟,让后来人铭记于心。你的佳作,流传百世。一个“诗圣”之称,你当之无愧。

回望历史,项羽、司马迁、李白、杜甫,他们不能不令人感动,他们将失败、不得志、耻辱看得云淡风轻,而我们不能不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心。

溶溶月,淡淡风,让该忘记的统统忘记,让该铭记的统统铭记,这是我们的福分。往事随风,看云卷云舒;梅花飘香,忆花香淡雅。

烟随风逝,名随史流。

2、2004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丁语)⑵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波兰谚语)

⑶应当耐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

⑷相信一切人和怀疑一切人,其错误是一样的。(塞纳克)

面对各种说法,有人想,我该相信谁的话呢?也有人想,还是相信自己最重要。请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例文

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别人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题记

有人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相信别人,让别人决定自己。有人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看似是不可统一的矛盾双方,但二者却有统一的一面,它们正如我们的左臂与右臂,缺一不可。在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既要相信自己,又要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又能相信谁呢?当自己有着清醒理智的认识时,就应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在当初改组女排时压力很大,任务很重,许多人劝他以“保险”为好。然而他力排众议。相信自己,起用冯坤等新将,最终改组成功,夺回了失去17年的奖杯。假如当初他采纳别人建议,那金牌奖杯还有谁拿?正是在关键的时刻相信自己,陈忠和取得了骄人战绩。

然而,凡事都有限度,“过犹不及”。我们在相信自己时,也要相信别人。这是由事物的多变性与自我局限性决定的。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被禁锢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鼠目寸光”而又“自以为是”。这时别人多角度的观察、评价更具客观真实性,我们要相信别人。唐太宗接纳魏征等人的进谏,于是有了开明盛世;朱元璋接受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的建议,于是也国泰民安。相反,那顽固的马谡置王平忠言于不顾,自认为“熟读兵书”,结果痛失街亭,丢掉性命。别人的意见有时是好的,有时则不是,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明智之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能夸口自己是完美的,代表亘古不变的真理;但同时,也没有人一无是处。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在“胸有成竹”时相信自己,在“迷茫怅然”时相信别人,让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 充,你会拥有精彩的人生。

3、2005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

古人常用凤头猪肚豹尾来形容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小到学习生活,大到事业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八百字以内的文章,题目自拟。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文体不限。

例文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参考答案: 1、并列式结构。2、对比式结构。

3、递进式结构。

四、尝试写作

以“思想的锋芒”为话题,文章结构采用并列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性散文。

散文文采训练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明确高考考场作文文采的基本要求。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文采训练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掌握高考考场作文文采训练的技巧,增强应试能力。教学方法:读写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考纲解读(幻灯片)

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高考考纲把文采作为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具体说有文采就是: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二、合作探究

(一)高考作文文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文采就是作者在文章中的文字表现力,是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一种强化和美化。对于散文的写作来说,文采的要求就是:描写人物、景物要穷形尽相,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叙事要绘声绘色,娓娓动听。

《考试大纲》对作文有文采具体要求是: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也就是说一篇好文章斐然的文采主要表现在:①整齐美:句式整齐匀称,多用整句。②错落美: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自由地变换句子的结构。③变化美:词汇丰富多变,绝无呆板的雷同和机械的重复;表达方式丰富而多变,绝无统一的模式。④韵律美:整齐的语言铿锵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的节奏;多变的语言自由而活泼,跳跃着欢快的音符。欣赏美的语言就像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充满美的韵律。⑤意象美:意象就是通过语言描绘出来的,融合了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美的意象符合人们生活中审美习惯的,给人以美感,因而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悦,获得审美的享受。⑥意境美: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他所描绘的客观环境有机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

(二)怎样才能使作文具有文采呢?(幻灯片)

我们首先探讨散文的文采训练。

散文抒发情感和表现思想主要通过叙述生动的故事细节和描绘人物、景物、情感、哲理高度融合的画面来实现的。因此,无论是叙述还是描写,首先要把握住事件、人物和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倾注个人的激情,在细节上写真,写活。

1、捕捉细节,精雕细刻,绘声绘色,叙述描写,表现生动

散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要通过细微逼真的刻画把描写对象的细节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能感觉、能想象、能体会出所描写的情景,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⑴善用工笔,刻画细节。要抓住事件、人物或事物能突出主题的细节,进行细致入微、具体充分的描绘,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事件、人物或事物最本质的特点清晰地展示出来。

①捕捉事件、人物或事物最典型的细节,表现个性,表现最本质的特征。世界万物,千姿百态,但林林总总的物类均有各自的特征,并以其独有的特色呈现于人的视野。只有抓住了它的独特之处,才能反映独特的个性,并且将这独特个性,用细腻的笔法雕刻,使所描写的对象纤毫毕现,给人以真切的感受,体现出作者对此独特形象所蕴含的意旨来,这就需要我们敏锐精细的观察和对其特征的事物深深地感受。刻画人物如鲁迅先生写《故乡》中的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寥寥几笔,捕捉住人物肖像和外貌的典型细节就绘出了她的外貌特征,通过这个特征,可粗知她尖酸刻薄的性格。叙述事件如朱自清先生《背影》写父亲送我前后的一个细节: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捕捉住了父亲翻越火车月台的典型细节,展示了人物行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揭示了父亲的舐犊深情,而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这样儿子对父亲的挚爱也自然流溢于纸上。如此,就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②调动五官,绘声绘色,把细节上写真,写活。调动各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诸多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特征,使其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这也是散文文采的重要体现。

1)绘色,即语言形象生动,叙事写人,要避免使用抽象的字眼,尽量选用图画般鲜明的词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语言要有穿透力,要有视觉效果。例如,“她眼睛很美”,就很抽象。而如果添加上绘色的形容词,写成“她的眼睛碧蓝,闪动着明亮的眸子,甜甜地望着我”就形象多了。又如,“这完全是多此一举,就像很好的事情再作改动”,就比较抽象。而莎士比亚写成“替精炼的黄金镀金,替百合花上油彩,把香水洒在紫萝兰上”就是色彩鲜明的图画。高考作文也可以用绘色的方法,使语言形象化。

2)绘态,要从静与动的角度充分表现事物的情态,增强语言的动态性。我们要善于准确地描写出事物或动或静的变化状态,往往可以采用以静衬动或化静为动的技巧,往往能收到好的效果。

静与动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基本方式,我们写文章要善于选用生动形象的词语准确地描写出事物的存在状态。

静态。例如:还有苹果,那驰名中外的红香苹果,也是那么鲜艳,那么逗人爱。大

金帅苹果则金光闪闪,呈现出一片黄橙橙的颜色。山楂树上缀满了一颗颗红玛瑙般的果子,葡萄呢,就更加绚丽多彩,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莹透明,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似的,而那种叫红玫瑰的,则紫中带亮,圆润可爱,活像一串串紫色的珍珠。(峻青《秋色赋》)

动态。例如:雨滴坠落下来,它们汇入山脚的溪流,雀跃着。它们顺着山势顺着山的引导,奔流着。就像父母牵着跌跌撞撞的孩子教他们走路。

溪流顺着山势的引导进入了河流,河流翻卷起小小的水花,一朵两朵„„像是调皮的孩子在跟父母做着鬼脸、眨着眼睛。而山是沉稳的,山有山的威严,看着那河流上的水花,他们只是静静地微笑。他们要担负着树林、草儿和小鸟甚至人类的生命。所以他们沉重,他们不能陪着河流去玩耍。(峻青《秋色赋》)

动静相生。例如:河流越来越宽大,望着沉重的大山,它想它应该为大山分担些沉重,所以它载起了航船。山望着河流笑了,笑得很舒坦,就像父母看见孩子把家里收拾得整齐后那种微笑。

渐渐的河流来到了平原,它与大山渐行渐远,大山的影子早已模糊了,但河流的记忆里大山依旧清晰。此时的河流已经能负起很重的大轮船了。

大山在眺望,蜿蜒的河流不知伸向何方,“孩子,路上小心啊!”大山在心中默念着(《水的成长》)

以动衬静,如“园子里静悄悄的,远处传来唧唧的虫声,在歌唱愉快的夜晚。从黄浦江边吹过来的微风,掠过树梢,吹拂过水面,平静的水池漾开涟漪,圆圆的月亮和圆圆的灯光仿佛在水中喝醉了酒,摇晃着。映在水池两边的树的倒影,也轻轻摆动。公园里各色各样的花朵,徐徐吐露着芳香,给微风一吹,四散开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化静为动,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鲁迅《社戏》)3)绘声,描绘人或事物的声音,可以传神地写出事物的特点,人物的个性。拟声词可从声音方面抓住读者。

例如:俄罗斯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辅导学员写作时,让学员用一个句子写吝啬绅士给乞丐一个小钱的情景。

学员写的句子是:他把一个钱投到乞丐的手里。

陀斯妥耶夫斯基修改的语句:他把一个小钱向乞丐投下,叮叮当当地滚到乞丐脚边。这个句子动态声响兼备,让人想象得到绅士鄙视乞丐的神态和乞丐的可怜。2、锤炼字词,字字传神 句句关情

⑴精心锤炼动词。前苏联作家阿·托尔斯泰曾经指出:语育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动词。因为全部生活都是运动的,大凡运动的东西,往往最富有感人的魅力。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妙,就能准确地反映出形象特征,传达出作者的爱憎感情,使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一种浮雕感。就能增强文章的精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使文章富有文采,令人耳目一新动词运用得有灵气,还能增强文章的气韵,使文章活起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孔乙己》)本来很穷,只有“九文大钱”,却偏偏要一个一个地“排”在柜台上。正是这个“排”字,淋漓尽致地“排”出孔乙己穷酸、迂腐、好炫耀的性格特征。

⑵精心锤炼形容词。形容词又是阅读写作思维的主要语言工具之一。诗人、作家很会运用形容词,创造优美的文句来描绘人、物、事的性质和状态。特别是那些色彩的形容词,用得好,可以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绘画美。正如冰心所说,写作是“用文字作画”,写文章时,要注重词语色彩的调配,创造出一种具有绘画美的语言艺术来。如:

1)“四围山色之中,这油然一碧的天空,充满了一切。漫天匝地的斜阳,酿出西边天际一两抹的绛红深紫,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冰心《到青龙桥去》)由于准确地选择了形容词,夕阳下落时的色彩变化被描写得极为细致,极为生动。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的《使至塞上》)这一名句很具有绘画美。写“孤烟”着一“直”字,既明状“孤烟”之高,又隐状“孤烟”之浓黑;写“落日”遣一“圆”字,既明状落日之低,又隐状落日之残红。这一红一黑,色彩鲜明,对比强烈,逼真地描绘出了一幅塞外特有的绮丽壮美的画面,具有绘画美。真可堪称千古绝唱!

⑶精心锤炼叠音词。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它反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能增强人们对语音的感受,使听觉能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并且这种叠音词格外能表现出一种亲切、爱怜的情感。巧妙地使用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音乐美,同时使词语描述更形象,表情更细腻浓烈,增强语言的意境美。我们最熟悉的《荷塘月色》叠音词比比皆是,不但传神地描摹出事物的状态,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一唱三叹的美感。再如: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透露了作者难舍难分的离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又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令人回味无穷。

⑷精心选择同义词。汉语同义词词汇丰富多彩,在表达同一个内容时,既要善于选用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同时要避免相同字面的重复。要使文笔更加生动活泼,读者感受深刻,便要选择同义对举的表达方式。如:

“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句中“顾”和“盼”是一对同义词,如果将句子前后一都改用“顾”或“盼”字,这样,虽然文句也连贯,但显得重复单调,呆板干瘪,缺少一点音韵美,影响了感染力。

3、精选句式,参差错落,灵动自然

散文语言的变化之美还集中体现在句式的选用上,即通过长句与短句、整句和散句、肯定句与否定句等多种形式的灵活搭配,追求参差错落、灵动自然的美感。

⑴长短交错。即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为长句;反之,为短句,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谨、精确、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短句交替使用不但表意丰富,增强抒情效果,而且往往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

例如:“我求贤若渴,用人不疑,夜追韩信;你一不知人,二不善任,气走范增。如此,你众叛亲离,我渐丰羽翼,不纳人言,你不见幽王烽火戏诸侯,代价是戎狄胡马摧雕楼,始皇奢掠黔首,代价是诛秦族万年遗臭,你一意孤行,我则充分听取臣子意见。函谷关前,范增劝你强攻,你按兵不动;鸿门宴上,张良让我谢罪,我以身脱险。项王啊项王,由此看来,只该我大汉并吞八荒,横扫六合,包举宇内,席卷天下。”

(《英雄》)

长短句交错,极尽变化之能事。内容上构成鲜明对比,尽显项羽“一意孤行、盲目自信”的个性,有力的表现了文章主题。

⑵整散结合。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使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表达活泼生动,明快自然。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语言就会变化多姿,产生一种特殊的美感。

例如:他不仅是现代科学界的泰山北斗,更是一位永远战斗不息的人生斗士,他是谁?他就是史蒂芬·霍金。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破旧的花架,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花似锦,光艳夺目;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漆黑的夜空,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繁星闪烁,熠熠发光;如果说他的命运是那贫瘠的土地,那么因为他的坚强意志,变得葱葱郁郁、油油翠绿。是的,他的成功,不仅仅是他非凡的科学成就,其中更令人称道的是他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人生的无比自信,这造就了一个时代的伟人,人生的斗士。„„霍金,他就是火,点亮了我们前进的灯;霍金,他就是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人生的斗士》)这段文字整散结合,灵活多变,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流畅悦耳,令人拊掌击节。⑶是否相间。即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否定句。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意重,语气果断;而否定句的语意轻,语气比较委婉、缓和。肯定句与否定句交错使用,能取得特定的表达效果。例如:右边,山岩。春日寒风料峭,夏日骄阳如火,秋日蓬蒿遍地,冬日风雪击面。西西弗斯愁眉苦脸,脚步沉重,每一声喘息都饱含愤怨,每滴汗水都充满牢骚。接受惩罚中的西西弗斯看不到春花之绚烂、秋果之丰硕,禁锢的心灵中全是愤怨牢骚,他不快乐,更不幸福。左边,山势挺拨。春天繁花盛开,夏天鸟鸣啾啾,秋天漫山红遍,冬日银装素裹。西西弗斯红光满面,每推一步都有舒心的叹息,每上一米都有成功的微笑。享受过程中的西西弗斯,听到了鸟鸣风语,感受到了夏之热烈,冬之静穆,心灵与大自然相通,他能不快乐,能不幸福吗?(《西西弗斯你快乐吗》)

一个西西弗斯两个不同画面,惩罚面前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煎熬、享受。为增强艺术的表现力,考生采用对比之法,兼用肯定否定两种句式,中间嵌入虚词“之”,于画面中增添了抒情性和音乐美。

此外,陈述句、反问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句式交错使用,都能以恰当的语气表达丰富的内容。

4、善用修辞,意蕴丰厚

善用修辞是使作文语言“有文采”的重要手段,会给文章带来可观的姿色。文章是一条小河,修辞便是这条河上的片片白帆;文章是一棵绿树,修辞就是这棵树上的朵朵红花;文章是深邃的蓝天,修辞就是蓝天上的缕缕白云;文章是浩瀚的大海,修辞就是大海上的束束浪花。如果你在高考作文中成功地嵌入些精美的修辞语段,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内容丰赡,气势充沛,辞采华茂,形象富丽。

⑴比喻。精妙的比喻,具有无比神奇的艺术力量:深奥变得浅显,晦涩变得清晰,清瘦变得丰满,直露变得含蓄。运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准确,就是要贴切反映对象的特点;新颖,一是喻体新,二是喻体与本体的联系角度新。

例如:

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一阵清风,当你惊慌失措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荒寂时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

我的生命是一条船,母亲是长天,父亲是大海,老师是风帆,朋友是港湾。于是我有了无限的感动和无穷的幸福。岁月如歌,余音绕梁;好友如诗,句句悠扬。(《感谢生命》)

两段文字把比喻、排比相结合,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

⑵拟人。拟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加语言的审美效果。如:

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碍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春草散章》)

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春之怀古》)

上面两段文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在作者笔下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⑶排比。排比句式用于叙述,具体形象;用于抒情,淋漓尽致。使用排比都可以充实内容,

第二篇:高中作文教学设计之三

高中作文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作文互赏互评的兴趣和能力。

2、让学生掌握赏评作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赏评同学作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赏评文章的角度选择及语言表达。

教学步骤及其设计

一、导语设计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在《马说》一文中叹息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在痛惜缺少识别人才的伯乐,而至于千里马一般的人才不能被发现,而被埋没了。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想啊,如果你创作了一篇得意的美文,就肯定希望有人来阅读,来欣赏,来评说。那么,这一节课,我就来赏评同学们上星期所写的作文佳篇。借我们一双慧眼吧,让我们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二、指点迷津

如何上评作文呢?从何处下手呢?光凭热情还不够,还要掌握一些方法。我这里集同学们的智慧,归纳出一些来,便于记忆,我就将它简称为:“四五六”,即四个准备,五个方法,六个角度。

展示多媒体课件。一边展示,一边解说。

四个准备:

1、一支红笔

2、基本的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3、必要的审美知识和审美方法

4、若干段名师的作文赏评文字

五个方法:

1、词句点评法

2、整篇总评法

3、对话交流法

4、成句引用法

5、对照比较法

六个角度:

1、审题立意角度

2、选材构思角度

3、层次结构角度

4、手法技巧角度

5、遣词造句角度

6、题目题记角度

三、美文共赏

1、佳作亮相: 课前由同学推荐出来的作文佳作若干篇,老师再从中挑选几篇有代表性的有示范作用的,让作者本人在到前面讲台上朗读。比如,高一(9)班的作文佳篇有耿晴晴的《走笔抒写多情的秋》、汤锦楠的《秋月抒怀》、戴玉梅的《秋之意蕴》、周文静的《快乐的秋》、黄涛涛的《秋天不回来》等。

2、文心畅谈:让那些被推荐出来的文章的作者畅谈写作体验、写作感悟和写作得失,给其他同学以启发和鼓励。

3、师生赏评:这个环节是,在每一位同学朗读和谈心得之后,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分别点评,赏析。以学生赏评为主,老师适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老师要鼓励同学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还要运用上面所提示的方法和角度。

四、教师下水

老师本人也应该参与写作,和同学们写同题作文,现身说法,会更有针对性,会更能拉近师生之间距离,也更有利于老师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我也写了一篇以“秋”为话题的下水作文《秋怀》。我当堂读给学生听,欢迎学生也对老师作文加以评点,说真话,说实话。

五、新题展示

练习资料《名师一号》第55页六则材料,任选其一,发挥合理的联想想象,进行适当的虚构,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要求:

1、故事情节完整,情节要有波澜;

2、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多角度塑造人物;

3、以“爱国”或者“节气”为中心立意。

附:教学感言

我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三点认识的:

1、为语文老师批改学生作文减负。语文老师批阅评改学生作文是一项繁重的劳动。比如我校语文教师一般都是代两个或三个班的语文课,而且学生人数多,批改一篇作文若用5分钟,三个班批改完就需要1000多分钟,如果每天用两个小时批改,再遇到学校安排其他事务,批改一次就要两个周,耗时长。因此,批改作文不仅是老师繁重的脑力劳动,而且给老师带来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况且,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对同学写作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又很微小。将老师批改作文的重负分一部分给全班学生,也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业负担,但对老师来说,确是大大的减负了。

2、学生互相之间赏评作文,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因为学生在赏评别人作文的时候,也是在反思自己作文得失,也可以借鉴和取长补短。况且,学生之间可以面对面的互相互评,随评随改,针对性很强,时效性很强。

3、学生互评作文有利于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欣赏作文的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在进行情感沟通,评点过程也是同学之间在进行思想认识交流,在互赏互评中,在交流沟通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合作学习的一个体现。

不过,有一点我要说明的是,学生之间互相赏评,是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之下进行的,而不是不负责任地将作文推给学生,放任自流。一股脑地将作文完全推给学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那是教师偷懒的行为,是不尽职责的表现,那是教师职业道德所不能允许的。

我想,不管你采取哪种教学方式,都要围绕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应该是每一位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然,也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只要是围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就可以作一尝试。

第三篇:高中作文教学设计

高中作文教学设计

一、引言

朱熹曾说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就要做‚源头活水‛的开掘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真正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具有一双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素材匮乏,显得捉襟见肘。而实际上高中语文六册教材就蕴藏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个个心中有‛但又‚人人笔下无‛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1、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

2、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

3、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

4、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

5、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三、教学过程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

学生有的说‚怕‛,有的说‚不怕‛,也有的不以为意。教师:怕写作文,究竟怕什么呢?(生答,教师随机总结出发言要点)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有人说从小到大写了那么多作文,写到最后都无话可说,无材可用。可是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从小学开始,到现在,读了多少书,看了多少影视剧,听过多少故事,有过多少亲身经历,又滋生过多少关于人生的感慨,写作的材料会少吗?我觉得恰恰是太多了,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材料太多,看得你眼花缭乱,竟不知如何取舍,如何运用了。所以我们很多同学可谓是:‚捧着金碗去讨饭,躺在金山上哭穷‛。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幻灯片):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 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 《风,可以穿越荆棘》(配轻音乐,请一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

狄金森这个名字熟悉吗?高一上册课本里有她的诗《篱笆那边》。你们看,就是这么一则选自课本的不起眼的材料,也可以成为打造满分作文的零部件。古人说得好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们说,‚材不在奇,切题为妙,料不在多,精当就好(此句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纵然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我们依然要相信:‚浅草‘也’能没马蹄‛(用幻灯打出课题)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

(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

我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为了让大家对材料有一个直观而系统的印象,我归纳了一些典型材料,现在发放给大家,作个参考。

(发放材料之后,进行解说)

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

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最大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

生a: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教师:我常在幻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间的误会、悲剧便会是幸福的乐章。玛蒂尔德,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却一直被人们所讥讽。我希望移植她的所有记忆,包括那些少女美好的梦想,包括那场衣香鬓影风光独占的舞会,包括失落了项链之后那种惊惶无助不知所措,包括那十年含辛茹苦的岁月,包括青春逝去无力挽回的徒然。我愿意把自己化作她,感受着她的感受,快乐着她的快乐,悲伤着她的悲伤,这样我才能对这么一个女人,作出正确的评价。假如记忆可以移植,那么世界上会少了多少由于偏见而产生的偏颇的认识,人与人之间,又会少了多少由误会而产生的悲剧?记忆移植,毕竟渺茫,而以宽容之心待人处事,却是一个真切的命题。无论是对文学形象还是身边的人,如果可以推己及人,设身处地,那么你清澈的双眼,就不会被偏见的阴云所遮蔽。

生b: 忘与不忘

教师: 有些事,刻意去记住,却是云淡风轻;有些事,刻意去忘记,却是刻骨铭心。在忘与不忘之间,如何寻得一个平衡点,是一种智慧。当平庸的生活,毁了美丽动人的玛蒂尔德对人生美好的想象的时候,她本该选择忘记少女时期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她固执地抱住海市蜃楼不放,为此,付出了十年宝贵的代价。当她得知为之牺牲了十年青春的项链竟是假货的时候,故事戛然而止,留给我们广泛的思考空间:玛蒂尔德是选择对过往的一切一笑而过,忘怀得失,以从容的心态享受之后的生命,还是为了自己的青春痛哭,为十年的辛苦而怨恨命运的无情捉弄,以至于接连错过自己幸福的班车呢?假如换作你,你会作出何种选择?!

生c:一枝一叶一世界 教师:英国诗人布莱克在《天真的预示》里这样写到: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花里一座天堂,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一串项链,融入了玛蒂尔德十年的悲欢。或许,她愿意把黯淡的青春化作瞬间的灿烂,将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好,挑战暂告一个段落,因为课堂的主角永远是在座的同学。我并不是一个出色的采矿者,我相信你们思维都远远比我活跃。我也希望,这次挑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来而不往非礼也‛,接下来,换我来挑战你们,让你们来小试牛刀。

4、牛刀小试

(幻灯片:空间)

这是话题作文‚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广。有相对形象的空间,如宇宙空间、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地域空间、住房空间等;也有相对抽象的空间,如发展空间、学习空间、自由空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心灵空间、感情空间等。

面对这个话题,你能联想到哪些课文材料?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可以相互讨论)。两分钟之后我请同学们发言,请积极开动脑筋,这是你表现智慧的最佳时机。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根据学生选材情况,归结出几种运用材料方式,板书:一材深挖,多材一用,演绎新编。适时举例说明,配乐朗读片断,加深学生对这几种方法的理解。例子①‚一材深挖‛示例: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空间里,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空间。陶渊明 ‚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终于明了‚少无适俗韵‛,弃绝尘世,躬耕自省,‚守拙归园田‛,在那里,他悠然自得。谁说他的世界狭窄?在南山下,菊丛边,他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自由畅驰的天地。心灵,如明月清泉,澄澈明净,天地则无限宽广。②‚多材一用‛示例:在实用主义盛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生而为人,守护自己心灵的空间尤显重要。伯夷守节,隐身采薇,饿死首阳山;屈原怀沙,行吟泽畔,投身汨罗江,是为节操;柳永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便暂听吴侬软语,戏作‚晓风残月‛,自是‚白衣卿相‛,是为真我;苏轼因才高名盛而招致祸端,历经狂风暴雨,仍从容吟唱‚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为豁达;李白高超出世,却仕途艰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仍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是为坚守。世界喧嚣嘈杂,心灵更要虚空。把最后一点空间,留给真善美。③‚演绎新编‛示例:坐在轮椅上,我失去了自由,每天都徘徊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望着家中的一切,觉得自己是如此的寂寞。我想出去走走,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与自由。我很少与人交流,可我的内心却有着千言万语想倾诉,而内心的封闭使我和母亲之间产生了一堵厚厚的墙。我走出了自家的院子,来到了地坛。草丛凄迷,一簇簇的花朵,三三两两自由飞翔的蝴蝶,他们都是我的朋友。从此,我似乎觉得自己找到了真心的朋友,虽然这里很凄凉,很安静,可我找到了我的‚自由‛。――《寻找》(演绎史铁生《我与地坛》)

5、大显身手

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平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生答,教师注意挑选幻灯片上没有的话题板书。)我也替大家挑选了一些话题(打出幻灯片,念作文题目)。话题可谓琳琅满目,变幻无穷,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课文素材,以不变应万变,将有限化无限。

幻灯片(阳光 远方 阅读

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方向

岸边

一枝,一叶,一世界(浙05)网

细节之美

短暂与永恒

成功与诱惑)和黑板上(色彩 自我认 识与他人期望

山的沉稳

水的灵动

寻找)话题众多,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话题,运用课文素材,写一个片段。时间为十五分钟。

(作品投影展示。师评、生评结合,一材多用方法举隅。)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我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

四、教后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学生又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比较多。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显著问题。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学生们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教学生最大限度的去开发和利用已学的知识。作文的素材是无比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大到地球、宇宙的运动变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虫子、一粒尘土,都可以写入作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实际上,除了课本的素材之外,还有影视、文学作品,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历史名人等,教师可以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再陷入‚巧妇难于无米之炊‛的困境。

附录:

课本素材举例

一、文学形象:

项 羽 林 冲 诸葛亮 邹 忌 窦 娥 林黛玉 祥林嫂 翠 翠 陈奂生 葛朗台 别里科夫 玛蒂尔德 罗密欧与朱丽叶(联系人物的性格特点、所处环境、人生遭遇……)

二、名人名家:

屈 原 陶渊明 曹 操 李 白 杜甫 王 维 李商隐 陆游 苏 轼 秦 观 李 煜 李清照 辛弃疾 柳永

徐志摩 史铁生 曹雪芹 普希金 罗曼〃罗兰(联系作家的生活经历、精神世界、相关作品……)

三、作品:

《边城》(湘西风情与人情,真爱诠释,性格、环境与命运)《祝福》(鲁镇的风土人情)《荷花淀》(女性的成长、觉醒)

《诗经》(诗句的引用、化用、演绎)《我与地坛》(儿子与母亲,困境之中人的自我塑造,我寂寞我美丽,精神家园……)《装在套子里的人》(规则、真我,孰轻孰重?……)

《雷雨》(人性的冲突,畸恋的悲剧……)

《孔雀东南飞》(凄美的爱情会给你什么启示?……)

第四篇:高中作文教学设计之一

高中作文教学设计之一:高中第一次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摸清学生的写作心理和作文基础。

2、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热情和兴趣。

3、培养和强化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请问,你以前曾写过令你自己欣赏的文章吗?要是有的话,我想,你是不会忘记的。尽管你做过的数理化题目成百上千道,你都会忘得干干净净,就是你写的优美的文章,绝不会忘掉,而且永远忘不掉。为什么呢?因为那是你的创造性的劳动的成果。

有的同学或许会说,我至今还没有写过一篇令自己满意的文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告诉你,那真是一个遗憾啊。

谁不想拥有一支生花妙笔呢?谁不想挥毫写就一篇好文章呢?想,我做梦都想!同学们,只要你敢于想,就会梦想成真,就会如愿以偿。因为你们都是最棒的!同学们,别担心,别畏缩,因为“我是最棒的!”

心动不如行动,我们这节课就付诸行动,开始写上高中后的第一篇作文。

二、写作寄语

在学生动笔之前,老师要让同学记住的五句话:

1、作文和文学作品一样,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既要真实地反映生活,又要艺术地创造生活。

2、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写作就是记录耳闻目睹的生活点滴,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发表自己的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真知灼见。

3、作文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有序,言之有文(采)。

4、坚持文体选一的原则,心中要树立文体意识,一篇作文只能选择一种文体来写,选什么文体就要按照什么文体要求来写。

5、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作文也应该是语言艺术,要力求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文章内容,让自己的文章语言有个性,有文采。

三、题目设计

题目:

我是____

——写给自己

提示:

1、这是半命题作文,要求在横线上填补完整后再写,而且还有一个副标题“写给自己”。这就要求,所写内容是些作者本人的内容。正副标题联系起来,才不至于顾此失彼,才不会偏离命题意图。

2、同学们,你们来到这个世界,已经经历十多个春秋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些问题呢?——“我”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我”出现这个世界上是一个奇迹,“我”怎样让“我”这个生命闪光呢?怎样让“我”的人生有价值呢?“我”的人生坐标怎样来定位呢?“我”人生的长河是一条拥有什么风光的河流呢?“我”的心灵天空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是怎样来设计布置“我”的心灵小屋的呢?请你再想想吧,在“我”度过的这十几年中,哪些事情是令“我”高兴的,哪些事情又是令“我”伤感的;哪些事情是让“我”引以为自豪的,哪些事情又是让“我”深感遗憾的;哪些事情是叫“我”问心无愧的,哪些事情又是叫“我”惭愧内疚的„„所有这些,把住你灵魂的鼠标,尽可以到生命生活网络中搜索;展开想象的翅膀,到生命的天空中任情翱翔;驾驭人生航船,到心灵的海洋里任意畅游„„把你得到素材加以梳理整合,提炼加工,就应该是一篇很出色的文章。别犹豫,动手吧!

四、写作要求:

1、写作态度要端正,书写认真,字体工整、清晰,要写规范的汉字;要打草稿,先修改,后誊写。

2、文体自选,可以借助应用文体,比如书信体,日记体等。

3、字数不少于800字。

4、力求让你的作文有尽可能多的闪光点。

5、写作不能养成拖拉的习惯,要按时交送,请语文学科代表要记录每次交送的本数,记录第一个交送的和最后一个交送的。

第一次作文写作情况评述

让我欣慰的有三点:

1、三个班学生的作文全部交送,一本不缺,几乎都能按时交送来。

2、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地写作,篇幅完整,字体清晰,书面整洁。

3、出现了一些富有朝气充满激情张扬个性敢于创新的作文。

也有三点让我遗憾的:

1、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令人堪忧,上高中了,却连一句话都写不通顺,语病随处可见。

2、错别字太多,有个别学生一篇作文竟有十几个错别字;另外,还有学生写繁体字,写不规范的字。

3、有一部分学生文体意识不甚清楚,写成既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议论文的不伦不类的四不像文体了。

第五篇:教学设计高中

Lesson Plan for Travel Journal(first period)Grade: Grade 10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After at least six years of English study, the students are already have the ability to express, to think in English.Teaching Objectives 1.knowledge objective Learn the following new words and their pronunciation: journal,transport,Laos,Cambodia, Vietnam,Mekong,finally,cycle,persuade,stubborn,atlas,glacier,Tibetan,rapids,valley,waterfall,plain,delta.2.Ability Objective ⑴Learn how to express their vacation activities.⑵Grasp some reading skills.3.Emotional objective Stimulate Ss’ love for nature by getting them to know the greatness of a river.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Learn the words listed above.2.Get students know to choose appropriate transportation and why.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Understand the new words and try to use them correctly.2.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warming up(7 minutes)1.warming up by presenting pictures of some places of interest and asking some questions.This step helps to arise students’ interest and attention.Asking them questions like: do you like traveling?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before? What can you benefit from traveling? If you are given a chanc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at kind of transportations will you use and why?(2 minutes)Now look at the following pictures and discuss it in pairs.Some transportation means: by car(in a car)/by bike /by plane(by air)/by train(on a train)/by bus(on a bus)/by ship(by water or by boat)/in a hot balloon /by motorbike(on a motorbike)/by jeep /by truck, then complete the chart on screen.(3 minutes)

2.warming up by looking and speaking.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ell the whole class which object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and which one is the least useful.give a reason why you think so.(2 minutes)step 2.Pre-reading(10 minutes)1.Imaging and sharing that whether you like to travel along a river, a great river? what role does a river play in people’s life? in other words, how do people who live along a river use it? the suggested answers: people can drink the water in a river or wash their clothes.people can swim in a river in summer.people can use a river to irrigate their fields.people can travel along a river.(5 minutes)2.talking and sharing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a lot of rivers in the world and also there are many great rivers.now look at the screen, there are some pictures of some famous rivers , try to guess which rivers they refer to.(5 minutes)Step 3.While-reading(23 minutes)1.scanning: Ss read quickly and answer: Where is the Mekong River originate from? How many countries does it flow through and what are they?(china, Laos, Thailand, Cambodia, Myanmar, Vietnam)Then complete the route of this river on the screen.(6 minutes)2.skimming: ss read agai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o will go on a trip along Mekong River? How will they get there? Where should they start their trip? How did they prepare their trip?(5 minutes)3.Students read and get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6 minutes)4.Please listen and read aloud about the recording of the text journey down the Mekong.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each word and the pauses within each sentence.Then the teacher will play the tape twice and students shall read aloud twice, too.(6 minutes)Step 4.Post-reading(3 minutes)

Closing down by answering questions :what should you do before traveling?(before traveling, we should make good preparations, that is, to make a plan, decide the place to visit and get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 place.with full preparations we’ll have a good time during the trip.)Which type of transportation will you choose and why?(Students are supposed to make a comparison among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s)Step 5 Refection and Homework(2 minutes)

Imagine you are going on a travel, try to make a plan.you should write down which types of transportation you will take and destination data.You may tell us why are you going there.(you should write at least 60 words)Reflection: This lesson plan was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modal of reading.Different from the Bottom-up model and Top-down model, Interactive model stresses on the new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as well as on the whole background knowledge.In this lesson plan, the teaching of new words and phrases are involved in the whole course of this lesson, For examp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lesson,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guess the topic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presented.The new word “transportation” is introduced after presenting pictures of car, plane, train and so on.In this lesson plan, the three stages, namely,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and post-reading, are involved..

下载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作文教学设计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篮球教学设计

    《交叉步持球突破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交叉步持球突破技术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是水平五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主要......

    高中篮球教学设计

    高中篮球教学设计 ---------交叉步持球突破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及体能练习一、指导思想 本课内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新的《课程标准》精神,......

    高中绘画教学设计

    篇一:人美版高中绘画教案全集第一周、第二周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高中机械功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物理 《机械功》教案 《机械功》教学设计思路 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的基本动作和 学生参与的互动实验,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

    高中教学设计评价

    篇一:高中教案、板书设计评分标准高中教案设计评分标准 1.教学目标(20):能依照课程标准与教材,结合学情制定多维度教学目标,目标内容表述清晰,用语精炼准确。 2.教学重难点(5):能准......

    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高中体育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本课以新课程标准为指针,坚持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启发思维、观察体验、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练......

    高中美术设计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美术教学设计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 学 设 计一、教材简析 第三课《如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