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时《嘎达梅林》

时间:2019-05-13 00:23: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时《嘎达梅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时《嘎达梅林》》。

第一篇:五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时《嘎达梅林》

第 5 课时 嘎达梅林

五 年级 上 册 音乐 学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过程与方法: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感受歌曲悲壮的情绪,并熟练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多三位歌唱家演唱的《嘎达梅林》,引导学生从多个艺术角度去理解和感悟《嘎达梅林》,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热爱。

教学重点:马头琴《嘎达梅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感受不同歌唱家所演唱的《嘎达梅林》所表达的感情和情绪的不同。教 法:想象体验法 学 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音乐磁带、录音机、歌曲《嘎达梅林》等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

1、课前播放蒙古民歌《我从草原来》。

2、同学们课前我们欣赏的歌曲大家熟悉吗?它是那个民族的歌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大家对蒙古族都有那些了解呢?谁来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蒙古族的风俗人情。)

4、同学们了解的可真不少,在刚才的歌曲中还唱到了蒙古族的一样乐器,同学们听出来了吗?

5、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师:也许是浸染了马的灵性,其音色空灵中有奇绝之境,感人肺腑。马头琴,尤可模仿马的嘶鸣,萧萧然,几可乱真。马语中常有悲声,而马头琴也如马语,深情悲悯之情,令倾诉者翻卷衷肠。有人曾经说过: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曲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这话十分贴切,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人们耳边奏响时,你随着那旋律闭目冥思吧……下面我们来欣赏马头琴独奏曲《嘎达梅林》。

【自主学习】

请学生讲述马头琴的故事。

师小结: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合作探究】

欣赏了刚才的乐曲,他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在音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我感受到了乐曲中透露着一些悲壮。生

2、我仿佛看到了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课堂达标】

通过本节课,使学生了解和认识马头琴。作业布置:

请大家课后搜集一些用马头琴演奏的歌曲。板书设计:

《嘎达梅林》 马头琴

教学反思:

第二篇:2016年五年级音乐上册第2课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 准确表达歌曲感情。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教学手段: 讨论法、视唱法。教材分析:

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 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各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教学过程:

(一)欢迎大家到蒙古包做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 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第三篇:《嘎达梅林》教案

《嘎达梅林》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

教学难点:长音的保持。

教学手段:讨论法、视唱法。

教材分析: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教学过程:

(-)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个组,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三、后记:

本节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教学思路:

这使一节唱歌,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

第四篇:《嘎达梅林》观后感

悲怆的马头琴在蒙古的草原上响起,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走进了蒙古——摔跤、赛马、歌舞、蓝天、白云、蒙古包、老艺人……忽然想起了米兰昆德拉的话“生活在别处”,在小小的清英,几乎忘却了还有另一个世界。

草原上最棒的博格手巴特尔骄傲,豪爽,敢担当;白云下最美的女人牡丹同样向我们演示着草原女人的英气,美丽……

嘎达,意为最小的孩子,从小受人欺负的瘦弱孩童,长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匹奔驰在草原上的骏马,不甘落后,视死如归……

蒙古的汉子和女人,都充满了阳刚之气,英雄之气!

音乐主要有马头琴和管弦乐两类,编配者为有名的三宝。马头琴的悲怆,管弦乐的激昂,令人感慨。

最值得品味的是象征爱情的红绸,和那两次金色的夕阳。一次烘托浪漫的爱情,一次象征辉煌的牺牲。

生于乱世,是人们的不幸;但你的出现是人们不幸中的万幸。因为你有一颗为百姓着想的心,所以注定你会成为一代英雄;但因为生于乱世,所以注定你只会是一个悲剧。这就是你,一个长生天的子民,一个成吉思汗的后人——嘎达梅林。

你从小受人欺辱,立誓要作梅林,以帮助天下受苦难的百姓,但即使你做了梅林,你仍免 不了要受恶势力的欺辱。最终,因为你的耿直,因为你为民请命的决心,你被贬为平民,又成了原先的你。但此时的你,已经意识到不能乞求恶势力的怜悯,只有靠自己,才能不再受别人的欺辱,所以你凭借长生天赐予你的信念,勇敢的拿起战刀,向恶势力宣战。

但是由于你生于乱世,太希望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所以你同意向恶势力谈判,但是你太低估了恶势力的险 恶,所以你的善良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的失败,也造就了你悲剧的一生。

生于乱世,与其不闻不问,老死于户内,不如轰轰烈烈的战死沙场。所以你选择了宣战,虽然战争不是你的本意,但是只有战争,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同时,由于你是为百姓而战,所以你没有丝毫的私心,从不计较个人的安危,因此,当悲剧产生的那一刻,你毫无顾忌的选 择了死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你坚信这是真理,所以你义无返顾的选择死亡,但你坚信你为民而战的信念会永远留在人们心里,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只要有孩子,我们 就有希望!”留下这句朴实却又充满自信的话语,你向你的祖先走去……

长沙万里,飞尘扑面,在这被无数铁骑践踏过的土地上在这被烈火焚烧过的土地上,一棵翠绿的小草破土而出,它虽然还弱小,但它仍不屈的生长,似乎预示着什么……

星期四下午,我们观看了历史剧《嘎达梅林》,这是一部悲壮而荡气回肠的影视作品。一段发生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凄美故事。眼前,依然浮现着那一个个壮美的场景,女主人公骑着马,舞动着红绸缎,在蓝天白云下,无限的草原上驰骋,那迷人而凄楚的微笑刻骨铭心,还有那位白发老人在蓝天草原间,用马头琴拉的那首悠扬的曲子,无以言说的悲凉。

全局的高潮便是男女主人公隔岸相望的悲凉场景。在残阳如血的背景下,男主人公在枪林弹雨中,趟过那片河,因为河那边有它的亲人和家园。然而,他终于没有趟过那片河。当他慢慢的沉入河心时,那是一种怎样的壮美,女主人公回首相望,那已是隔着一生的回眸。

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末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科尔沁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为了保卫自己世代生存的草原,而与腐朽的卖国政府顽强反抗。那群逐水草而居的绿林好汉与政府军血战后,最终血染沙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那时孤注一掷的生死一搏,剧中最震撼我的是女主人公的坚韧,她说“鹰的翅膀从不怨天高”。她为了救丈夫可以冒死劫狱,为了全局可以向自己最心爱的女儿含泪开枪。亲人的离开是一种切肤之痛,看她都忍受了。“也许我们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也许我们长眠将不再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唤作了山脉?”从影片中,我们懂得了要学会坚强,军训最需要的也是种种刚强!

第五篇:嘎达梅林教案

课题:第五单元歌曲《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

3、教育学生热爱民族英雄,学习英雄为祖国、为人民不怕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准确表达歌曲感情。教学难点 :长音的保持。教学手段:讨论法、视唱法。

教材分析:对“嘎达梅林”的解释,最普遍的解释是:“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也有人解释为: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总之,对“ 嘎达梅林”的解释还要做深入细致的考证工作。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原歌歌词有五百多段,人们经常演唱的四段歌词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个词运用了形象化的比兴手法,抒发了人民对英雄崇敬怀念的感情。

歌曲的旋律采用了蒙古族常用的五声羽调式作基础,用上下句单乐段结构的曲式写成。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上句的旋律起伏宽广,情绪激昂。下句基本上是上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低沉。总起来看,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教学过程 :

(-)欢迎大家到蒙古包作客。(大屏幕显示:蒙古草原风情图片)

在北方蒙古高原上,长期生活着一个古老民族――蒙古族,他们分成许多部,过着游牧和狩猎生活。蒙古族又是个善战的民族,嘎达梅林就是蒙古族历史英雄人物之一。

1、找一个学生讲述历史上一件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

2、放电影《嘎达梅林》片段。

(二)学唱歌曲。(大屏幕显示:歌名《嘎达梅林》,背景是骑马善战)

1、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跟琴视唱1、2段歌词。(注意长音唱够拍)

3、视唱3段,注意换气的地方唱得要准确。

4、视唱4段,分析有几个乐句及乐句之间的关系。

5、完整演唱歌曲。

6、听录音,体会歌曲情绪。

7、再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三)分组讨论,介绍有关蒙古族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共分5个组,课前每个组已准备好了自己的内容,并制作成课件)

每组派一名代表到电脑前展示课前准备的内容。

一组:内蒙古的风光片。

二组:蒙古族是怎样待客的?并表演。

三组:蒙古族的服饰及生活习惯。

四组:蒙古族的音乐(歌曲、乐曲、乐器、音乐家等)、舞蹈。(带动全班学生跳蒙族舞蹈。)

五组:蒙古族的一些重大活动(那达慕会等)(介绍完后,一个学生演奏古筝曲《喜奔那达慕》)

(四)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就让我们有感情的再演唱一遍歌曲《嘎达梅林》吧!

(五)口风琴齐奏《嘎达梅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充分了解了蒙古族的音乐、舞蹈、风土人情等,如果同学们有机会可以到内蒙古看看,和蒙古族人民结成好朋友。

三、课后记:

本节课通过充分展示蒙古族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使学生非常感兴趣,很好的完成了歌曲的学习。

教学思路:

这使一节唱歌课,我想让学生们在一节课当中,不但学会这首歌曲,而且还要更广泛地了解蒙古族。

1. 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图片,一下把学生带到蒙古草原来; 2. 讲解蒙古族的特征,引出“嘎达梅林”; 3. 电影片段使学生感受歌曲演唱时的情绪; 4. 顺其自然,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5. 分组讨论、展示,给学生主动参与及表现自己的机会; 6. 通过以上各种活动,学生更能很好的演唱歌曲; 7. 展示器乐教学,所以让学生用口风琴吹奏这首歌曲。音乐欣赏《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

教学内容:

认识马头琴、欣赏《嘎达梅林》 教学目标:

1、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2、了解《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及《嘎达梅林》多种音乐题材的表现形式。

3、初步了解蒙古的风土人情。教学重点:认识马头琴及其音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乐曲的感受与鉴赏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有很多家长来到我们班,希望咱们大家好好表现,咱们一起度过欢乐的“音乐四十分”。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是: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回答问题:.乐曲的名称是?(板书:嘎达梅林)、多媒体所展示的画面表现的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乐曲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板书:马头琴)

二、新授部分:

(一)蒙古族风土人情。

你能谈谈你所了解的蒙古族吗?

蒙古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自治区,地处高原,地哉辽阔,平均海拔在一千米以上。

全世界蒙古族人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2000年人口普查),在我国少数民族人口里排名第六。

蒙古族自称“蒙古”。其意为“永恒之火”。别称:“马背民族”。吃:以肉食为主,多吃肉块、炖肉、手扒肉、羊背子、烤全羊。

奶食以马乳为主。穿:四件套(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住:主要居住在蒙古包。圆形为主,冬暖夏凉。易于拆建。语言:使用本民族语言学家规范的蒙古文。

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蒙古笔举行那达慕“娱乐游戏”之意。包括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

歌舞:传编的有马刀舞、盅碗午、鄂而多斯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乐器:马头琴。宗教信仰:喇嘛教。

(二)认识马头琴

1、刚才乐曲演奏的主要乐器是什么呢?(马头琴)

2、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马头琴:(课件展示)

3、它为什么被称为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特有的拉弦乐器,因为琴头上刻有马头而得名。

4、谁知道马头琴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有草原上有一个叫苏和的放牛娃。一天,他看到路边有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非常可怜,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他们就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不分开。有一年,苏和带着他心爱的小白马去参加草原上的赛马会,并得了第一名。王爷要苏和把小白马卖给他,苏和不肯,狠心的王爷赶走了苏和,抢走了小白马。小白马想念苏和,跑了出去,被王爷命人乱箭死。苏和日夜思念着小白马,一天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回来了,轻轻对他说:“我的小主人,我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苏和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琴杆顶上雕刻了马头。从此,苏和天天拉琴,就象小白马在唱着歌。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成为蒙古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乐器。

5、简介马头琴:

追溯马头琴的历史,非常久远。元朝初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1275年5月就到了内蒙古多伦县。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了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马头琴一般为独奏乐器,有时也用于民乐队演奏。演奏方法和其它拉弦乐器不同,弓子不 是在两根弦中间演奏,而是在两弦的外面演奏。

6、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马头琴独琴,体会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马头琴的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宽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三)欣赏《嘎达梅林》

认识了马头琴,我们不得不提到,用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民歌《嘎达梅林》。

1、《嘎达梅林》是什么意思?

“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王府中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还有一种解释是:英雄的名字叫那达木德,又名孟亥山,蒙古族人,1892年生,1931年牺牲。“嘎达”是幼子的意思,“梅林”是官衔。

2、《嘎达梅林》既然是英雄的名字,那《嘎达梅林》这首有名的蒙古民歌,为什么代代相传?(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

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开垦土地。这一暴行引起蒙古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嘎达梅林代表人民的利益到沈阳去控告。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控告无效,他反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死刑。嘎达梅林的妻子牧丹闻讯后,带领群众劫狱,救出了嘎达梅林。嘎达梅林率众起义,形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封建贵族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后来,嘎达梅林被蒙奸李守信陷害,在辽河畔被敌人包围,后在战争中壮烈牺牲。(请同学们电影片断)

4、人们怀念英雄,就把这一动人的故事编成了民歌,在草原上代代流传。请同学们猜猜由这故事改编成的民歌最早有多少段歌词?(500多段)。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四段,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改编的。

5、请同学们认真欣赏民歌《嘎达梅林》,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歌曲的节奏舒展从容、稳健有力,旋律宽广豪迈、庄严肃穆,既表现了广大群众对英雄崇敬爱戴的感情,也突出了英雄高大的形象。)

三、拓展延伸:

1、为了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人们还用各种形式表达着对嘎达梅林的赞美与追忆。刚才同学们看到的电影《嘎达梅林》。就是我国著名的导演冯小宁根据这动人的故事而创作的。整个电影获得了极大好评,并获得了中国“优秀故事片奖”。

2、你还知道《嘎达梅林》的哪些音乐表现形式?

3、作曲家辛沪光,以《嘎达梅林》这首民歌为素材,用音乐中的一个大型形式来全面而深刻的反映这一历史事件。交响诗《嘎达梅林》就这样诞生了。

3、简介交响诗

这首交响诗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草原主题;第二部分斗主题(包括第一次战斗和第二次战斗);第三部分民歌主题。我们欣赏音频:

[草原主题]:乐曲一开始仿佛把人带入那一望无垠的内蒙古草原,紧接着双簧管吹出了一段抒情而优美的草原主题。但在快结束时,这个主题失去了原有的抒情,而使人感到其中隐含的辛酸、哀痛和激动。为什么?因为这毕竟是在被封建奴役下的草原。[斗争主题]

①第一次战斗:一声刺耳的音响,预兆王爷要出卖土地——人们被惊醒,愤怒、紧张——嘎达梅林领导人民反抗的战斗场面——再现草原主题意味战争初胜。

②第二次战斗:欣赏前先提问:发挥你的想象并回答,作曲家是怎样用音乐来告诉你战斗失败了?欣赏完后讲解:叛徒的出卖——嘎达部队被包围——战斗更激烈——一声沉重而漫长的音响,英雄倒下了——奏出哀乐。

[民歌主题]

最后欣赏民歌主题,请仔细欣赏并回答问题。这首民歌主题一共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这首民歌主题为何要重奏多遍?

4、当然,老师这里还有以《嘎达梅林》民歌改编的舞蹈以及蒙古族人民去年2008把马头琴喜迎奥运的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关《嘎达梅林》的题材很多,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收集。我们下节课学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走进了蒙古,认识了马头琴,也看到了我们英雄的《嘎达梅林》,英雄可以牺牲,但他的精神永存不朽。让我们一起颂读对他的怀念吧:

嘎达梅林是一首诗,一首用音乐凝成的诗,是一首赞歌,一首英雄的赞歌,让我们记住英雄,歌颂英雄,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唱响这首优美动人的颂歌!

下载五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时《嘎达梅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上册音乐第5课时《嘎达梅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嘎达梅林》教案

    学唱歌曲《嘎达梅林》教案 一、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雕花的马鞍》音乐引入,营造学习气氛 前一节课我跟大家一起领略了蒙古风情,简略了解了蒙古族,今天我们一起学唱蒙古民......

    嘎达梅林说课稿

    《嘎达梅林》说课稿 新亚洲学校 魏荣 乐曲简析:《嘎达梅林》是由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所创作的一部交响诗,奏鸣曲式,交响诗中的几个音乐主题均取材于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的......

    嘎达梅林说课稿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鞠躬) 这节课老师陪大家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了解蒙古族人民风土人情。(播放背景音乐,幻灯片)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别名“马背上的民族”,他们逐水草而居,住蒙古包,蒙古......

    《嘎达梅林》说课稿

    《嘎达梅林》说课稿 一、教材、学情 交响诗《嘎达梅林》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第十五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当中的欣赏内容。《嘎达梅林》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民歌......

    嘎达梅林教案

    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教案 洪合镇中心小小学 赵梦夏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马头琴,初步感受其深沉、浑厚的音色和独特的草原气息。 过程与方法:欣赏马头琴演奏的蒙古族......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

    浅析民歌《嘎达梅林》 ————给小君君的参考 《嘎达梅林》这首内蒙古民歌 ,唱的是历史上一个真实的故事:1929年前,蒙古族封建王公达尔罕企图出卖旗地,便勾结东北军军阀强行......

    《嘎达梅林》教案

    《嘎 达 梅 林》教学设计 莱西市南墅镇北墅小学 梁晓艳 课题:歌曲《嘎达梅林》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 2、了解蒙古族风土人情......

    交响诗《嘎达梅林》教学设计 音乐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年级:八年级 课型:欣赏综合课 教材分析: 交响诗《嘎达梅林》是女作曲家辛沪光于1956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时的毕业作品。20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