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3 00:2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

第一篇: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重点:意象、情感

难点:抓住意象体味情感的方法

教学课时:1

教学步骤:

1、导入:

2、抓意象,背名句

——提示背40篇中写“月”的名句

先请大家在老师的提示下背《大纲》中要求背诵的咏月的名句

(可用文言接句的方法)

王维《山居秋瞑》“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苏轼《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唐,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宋,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白居易《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唐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3、抓意象、知情感

“明月松间照”写的是明月;“冷月无声”写的是冷月;“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的是秋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写的是夜月;“一尊还酹江月”写的是江月;“杨柳岸晓风残月”写的是残月等等。

(2)对这些不同诗句中的意象月,我们如何去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呢?

方法是:

抓其画面,联系背景,通过想象,去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

下面我们把刚才同学们背诵的诗句抽出几句分析一下。

幻灯(1)

明月松间照

析: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画面:泛舟于赤壁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杯劝客,吟唱咏月之诗。

想象:内心的情感——快乐无比(板:乐)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画面:二十四桥仍在,但昔日扬州十里盛景已无,只有寒冷的月儿在湖心荡漾。

想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伤、痛惜,怀古伤今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画面:醉别醒来将在何处,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那时只有凉风残月。

想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斯人已去,相见无期。——凄清冷落

4、练习:

幻灯(2)

提示回答名句: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意境雄浑阔大)(前景后情:怀念远人)

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因小人谗毁,君王疏远,心情苦闷,所以对月自诉,借酒销愁。明知孤独,却不甘寂寞;明知潦倒,却依然旷达;于是请出无情的明月,无形的影子来作证。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脱口而出,纯乎天籁。)

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兄弟分散,在这凄清的月夜,伴着戍鼓边雁之声,遥望天涯,不由人不兴起怀乡思亲的感叹。为什么故乡的月格外的明亮?因为游子用心蘸着思念,将她一遍遍揩拭。)

画面:凄清的月夜,遥望天涯;

想象:怀乡思亲的感叹,思念亲人

——在古诗文中,除了月这一意象用得较多外,其他如花、草、山、水、大雁等也经常用到。2003年北京春季高考古诗鉴赏就考了雁这一意象的分析。

——下面我们做个小练习,我唱一曲曹雪芹写的红豆曲,请根据歌曲最后一句,回忆背诵和此意象、情感相似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情似东流水)

———发讲义,做练习

提示:

5、总结:

寄情山水,明月千里寄相思,这是古人也是今人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我们在复习时,如能明确这一点,抓意象,知情感,那么,对诗句的理解就会深刻的多,记忆也会牢固得多,评价鉴赏能力自然也就会有大的提高。

附:感悟写月诗句

(明月:明月松间照(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给人以愉悦美感。)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沧海月明珠有泪(沧海月明泣泪成珠,以美景衬感伤之情)

冷月: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冷月即冷心,桥虽在,时已非,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见痛惜之情,伤今怀古之意跃然纸上)

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暗示曲声的感人)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写谪居的郁闷心情,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夜月:又闻子规啼夜月(哀愁,更觉蜀道之难)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月: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别”句借江边月影烘托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月圆人不圆)

旧时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当年从秦淮河东边升起的明月,如今仍多情地从城垛(女墙)后边升起,照见这久已残破的古城。有“今月曾经照古人”之意,融合着诗人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峨眉山月歌》: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作为蜀人,李白对故乡峨嵋山的月怀有特别深厚的感情。此诗写出了诗人与峨嵋山月,也可以说是故乡的自然山水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江上望月,月影随人;峡行月隐,思念不绝。)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思于俯仰之间,凝缩的语言,凝缩了乡思和乡愁。)

《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以浓郁的诗情道出,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第二篇:诗歌鉴赏 意象与情感 教案

从意象入手 把握诗歌情感

一、导入

我们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就是诗歌,而说到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绕不开的概念就是“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之丰富可谓“灿若繁星,浩如烟海”,甚至有的意象已经深深植根于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我们传情达意的一个符号了。今天我们就从意象入手来赏析诗歌。

我们不少同学在拿到诗歌时总觉得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手。的确,诗歌本身就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学样式,尤其是古典诗歌寥寥几十个字,还是文言表达的,仿佛不能沟通。今天我们就找一条可以沟通的路,来真正走进诗歌,走近诗人。

二、回归课本

“意象”包括“意”与“象”两个层面。“意”,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即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以及想像中的万物。“意”是“象”的主宰,而“象”则是“意”的载体。可见,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我们知道的常见的意象有哪些?(杨柳、月亮、酒、杜鹃、梅兰竹菊、梧桐)回顾课本诗句,以月为例详析: 明月(冷月)松间照

画面: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此时山居者会产生什么感受?感到环境的幽清明净,内心的愉悦。作者借此表达向往自然美的情感。——清新秀丽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明月)。

画面:醉别醒来将在何处,在杨柳依依的岸边。那时只有凉风残月(不圆满)。想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斯人已去,相见无期。——凄清冷落。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残月)无声。

画面:二十四桥仍在,但昔日扬州十里盛景已无,只有寒冷凄清的月儿在湖心荡漾。想象: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感伤、痛惜,怀古伤今。这句中的“月”能互换吗?“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客观的外物的本身无所谓情感色彩,而诗歌意象上的主观描绘却传递着诗人不同的情感体验。找准意象,抓其主观特点,体会画面,联系全诗,通过想象,还原情感,去感受“此时”“此景”中的“此人”的“此情”是什么。分析诗歌“意境”,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规律呈现)

意象——特征氛围——情感

二、实战演练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迟日:春天日渐长,天气趋暖。)

本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答:①此诗描绘了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春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②这是一幅明丽的春景图。③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验证规律,抓意象,找特点,组画面,品氛围,析情感 不提供注释,让学生结合杜甫生平推测写作时期。迟日:春天日渐长,天气趋暖。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鹊桥仙 夜闻杜鹃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1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2淀:即蓝靛,蓝色染料。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答出远近顺序的,给2分;答出白天夜晚顺序的,给1分;答出动静角度的给2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

开头两句是实写送别的情景,后两句行为人虚构了一个凄清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是一轮孤月高照,两岸猿啼一声一声闯入梦境;诗人通过想象友人的旅夜孤寂更好的表现了送别的伤感。(4分)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眼前实景: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可知)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诗的后二句为虚拟: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成眠,即使暂时入梦,两岸猿声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无法摆脱愁绪。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有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很好地表现了惆怅别情。

山馆余靖 野馆萧条晚,凭轩对竹扉。树藏秋色老,禽带夕阳归。远岫①穿云翠,畲田②得雨肥。渊明谁送酒?残菊绕墙飞。注:①岫:山 ②畲田:焚烧田里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田地 ⑴首联、颔联,诗人怎样表现自己的境遇、情怀?试做具体分析。

⑵“远岫穿云翠,畲田得雨肥”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⑴作者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表现情怀,“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更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1分)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徊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1分)运用了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萧条”不仅渲染了田园的冷落,列表现了诗人此时心情的黯淡、孤寂。树因秋色而更显苍老,倦鸟在暮色中低回寻巢,映衬了诗人内心的悲哀。

⑵“穿云翠”是生动而美丽的景象。“得雨肥”意味着丰足。(1分)这是乐景写哀的手法。(1分)美好的景物反衬出诗人的穷困潦倒和黯然神伤的心情。(1分)

1、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还可以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再比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的《入若耶溪》“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

2、虚实结合在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柳永《雨霖铃》想象别后之景。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

3、光影、色彩的渲染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杜甫的另一首《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补充材料:

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美国著名诗人,意象派的代表人物。他和艾略特同为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领军人物。他从中国古典诗歌、日本俳句中生发出“诗歌意象”的理论,为东西方诗歌的互相借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庞德最著名的作品,要属意象派名作《在地铁站内》: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以下是这首是的几种中文译本,你最欣赏哪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在这拥挤的人群里这个美貌的突现; 一如花瓣在潮湿里,如暗淡的树枝

在群众中这些脸的魅影; 花瓣在一根濡湿的辚树丫上

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

人群里忽隐忽现的张张面庞,黝黑沾湿枝头的点点花瓣。

第三篇:意象 教案

离别诗意象鉴赏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离别诗常用意象。2.抓意象,品味氛围或意境。3.理解意象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领悟积累。

(一)高考题示例(见高三语文——诗歌鉴赏P138例1)

(二)古人送别的习俗

1.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王之涣 归纳:折柳送别

2.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归纳:饮酒饯别

3.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李白 4.朝闻游子唱离歌。李欣 归纳:唱歌送别

(三)离别诗中常见的意象:

1.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雨霖铃》

柳永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 王维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时间意象:日暮、斜阳、暮雪、暮钟等表明傍晚时分的词语。

2.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歌》 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谢公亭》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 李白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南浦别》 白居易 空间(地点)意象: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南浦、阳关、古道、灞桥等。

3.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 李白 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送韦评事》 王维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 高适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送魏万之京》 李颀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卢溪主人》 王昌龄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李煜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 欧阳修 具体物象:落日、蓬草、孤雁、明月、哀猿、流水、春草、舟船、渡口等。

二、深入学习

1.见高三语文——诗歌鉴赏P141例

2鉴赏训练(1)2. 湖口送友人

李频

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前三句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氛围?

答: 前三句选取了暮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等意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又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

3.别严士元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情感题学生没有教师点拨)答: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主要抓住雨和花;颈联则分写现实和想象中的景色。以之寄托别情,并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惆怅之情。

三、迁移运用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指出首句所描写的意象的含义。

答:首句选取的景物是漂泊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婉哀愁的子规,暗含了因友人王昌龄左迁偏远之地的忧伤之情。

2.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这首词上片描绘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答: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意象。描绘了广阔苍茫、凄清感伤的氛围,奠定了全诗哀而不伤,愁而不悲的感情基调。

3.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前两联写了哪些自然物象?描写了怎样的环境?

答:自然物象有衰草、寒云、暮雪。荒凉、寒冷、白雪茫茫。

四、教学反思

第四篇:情感名言名句 (800字)

无法无天工作室——情感名言名句大全

有时候人都需要退开一点,放松一下自己。因为很多你接触的人,在很多的时候也是会不喜欢、贬低、轻视或忽略你。另外,你永远也不知道别人真正的需要。放松一些吧,爱你的人终究是会包容你的过失,他们才是值得我们在乎的人。

两个人一起是为了快乐,分手是为了减轻痛苦,你无法再令我快乐,我也唯有离开,我离开的时候,也很痛苦,只是,你肯定比我痛苦,因为我首先说再见,首先追求快乐的是我。

世界上的颜色并非只有白色和黑色,黑与白之间还有很漫长的灰色地带。

只要多相处,便能发现对方的优点、产生好感,这才是发展感情的自然过程。

凡事皆有代价,快乐的代价便是痛苦。关于情感的经典名人名言名句最新整理

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单身,有时不一定是贵族。单身也许会比较自由,但自由也有一个同义词,叫作寂寞。

因为人不是什麽时候都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有时好东西需要跟人分享,有时候难过需要人安慰。

单身贵族产生的原因,是因经济上的独立、人格上的独立以及感情上的独立。

爱情是作为伟大的因素渗入他们的生活的,但是它并不把其他因素都吞噬吮吸掉。他们并不因为爱情而割弃公民精神、艺术、科学的普遍利益;相反,他们还要把爱情的一切鼓舞、爱情的一切火焰带到这些方面去,而反过来,这些世界的广阔与宏伟也渗透到了爱情里。——《赫尔岑论文学》

如果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仅在于你们个人的幸福,而我们个人的幸福又仅在于一个爱情,那么生活就会变成一片遍荒茔枯冢和破碎心灵的真正阴暗的荒原,变成一座可怕的地狱,…… ——别林斯基

喜欢一个人,是不会有痛苦的。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黑格尔 开始的时侯,我们就知道,总会有终结。

人间的真爱是很难得的。在人的一生中,很难找到一个你真正爱,真正可以跟他过一辈子的人如果你怯於表达,或害怕会有什麽事,错失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的真爱,那就太可惜了,所以一定要采取主动,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更何况,幸福比面子重要,如果牺牲一时的面子可以换得一生的幸福,是非常值得的,勇敢把心里的话说出来,不要隐藏自己的真心。

第五篇:把握意象内涵,还原诗人情感

把握意象内涵,还原诗人情感

——浅谈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宁波中学语文组 柴汛汛

[摘要]:诗歌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往往是“言在此意在彼”,借助于一系列积淀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特定审美情趣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就面临这一个阅读难点:如何通过意象来还原作者的情感。这问题同时也是学生在诗歌阅读时面临的一个难点。本文力图从把握意象的内涵特点,明晰意象在抒发作者情感时的作用这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解读意象歌,领会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在诗歌阅读中,意象毫无疑问是解读诗歌,把握诗歌主旨的关键。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如果对意象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体会,那么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也必然是模糊的,对诗人情感体会也是肤浅的。

从目前来看,诗歌,尤其是古典诗歌的意象,是教学内容的一个重点,但是这同时也是现在学生学习诗歌的一个难点。学生除了像小和尚念经一样会背诵一些名句名篇之外,一碰到陌生的诗歌,对诗歌中的意象,大多不解其义,或者只会简单地套用已学意象的内涵,对诗歌的内容无法正确理解,更别提对作者蕴涵的情感的理解,对写作手法的鉴赏。

那么如何解读意象,积累意象,从而达到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旨的目标呢?我们不妨从诗歌创作的角度入手,先思考这么一个问题:诗为什么需要意象?

最简单的回答是化抽象为具象。语言的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特点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复杂性是矛盾的。因此,诗人必须寻找到一个途径,将语言符号通过一定的技巧转换为艺术符号来完成审美传达。这就是古人所谓的“立象以尽意”。

如“旅人愁思”这种抽象的意义,就需借助“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中“孤馆”“杜鹃”这样两个意象来表达。当然,诗人也完全可以借助“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颖《黄鹤楼》)中“日暮”“烟波”这样两个意象来表达。这就是诗歌含蓄、凝练的表现,诗人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情感,而是借助于一系列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审美情趣的意象来抒发自己的内在情感,是“言在此意在彼”,强调“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效果。

但是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就面临这一个阅读难点:如何通过意象——这一表达特定情感意义的语言符号——来还原作者的情感。于是,我们就明晰了目前学生学习诗歌的症结所在:学生缺少通过意象来还原作者情感的能力。

为解决这一诗歌教学的难点,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两步来解读意象,还原诗人的情感:

一、把握诗歌意象的内涵特点;

二、明晰意象在抒发作者情感时的作用。

把握意象的内涵特点,是解读诗歌意象的基础。请看下面两句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和“落日”是两句诗中很精彩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应怎样理解?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了解这两个意象的内涵特点。“浮云”,来去匆匆,漂浮不定;而“落日”,倚着黄昏的树梢缓缓而下,似是对万物的眷恋与不舍。正是因为“浮云” 与“落日”的这一特点,才让人不禁联想到只身在外漂泊的游子,联想到对熟识故人的浓浓依恋。

因此,理解意象,我们必须把握意象丰富的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而正因为这些意象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才触发了不同诗人的不同感慨。比如大雁,为什么总会在诗人心中投下浓郁而忧愁的影子?就是因为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分后飞往南方,据说到衡阳即止,不再南徙;第二年春分后北返,路过中原,回到北方大漠中。于是定期迁徙回家的大雁在漂泊者心中自然就成了思念亲友、感伤飘零、盼归故乡的情感的触发点。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在分析诗歌意象的内涵特点时,还必须关注意象内涵具有多层面性。诗人总是依据自己的表达需要,选取意象的某一层面,来抒发自己的情思。这就需要在解读时深入体会、分 析具体语境中诗人选取意象的侧重面,从而准确把握意象内涵特点。

例如“柳”是古典诗歌中文人骚客较衷情的一个意象。最早在《诗经·小雅》中就有关于“柳”的诗歌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而贺知章和李白又云② “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③“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杜甫诗云④“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而王昌龄却说⑤“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白诗云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而曾巩却说⑦“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通过仔细揣摩,分析各个意象的修饰语赋予意象的指向和强度,我们会发现各首诗句中“柳”有着不同的内涵特点:①是随风飘拂的依依杨柳②是长长地,挂满嫩绿色绿叶的垂柳,再现春景之美③是报春的柳,悄悄传达春的希望④是袅娜美丽的杨柳⑤是春日青青、充满生机的杨柳⑥是送别时赠送的柳⑦随风飘忽不定、放肆狂舞、柳絮漫天飞舞遮住日月的柳。正是因为作者在诗歌中选取的意象内涵不同,所以我们可以推想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也就不尽相同了。

紧接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把握了诗歌的内涵特点之后,我们如何准确还原诗人当时在诗中寄寓的情思呢?例如上文曾巩诗中提到了“杨柳”具有随风飘忽不定、放肆狂舞、柳絮漫天飞舞遮住日月的特点,那么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这是诗人在借着“柳”与“柳絮”这意象来讽刺在权势的庇荫下猖獗一时的小人呢?

因此,我们还必须了解在诗歌中意象抒发作者情感时所起到的作用。所有的意象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它的目的是来抒发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个特定的情思。

不了解意象的抒情作用,就很难真正把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骆宾王的“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愁”(《在狱咏蝉》)和柳永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雨霖铃》)中的意象“蝉”,它们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意象基本特点的基础上,明确意象抒情的作用来领会诗人的情感。“蝉”生长在夏季,餐风饮露,古人常以“蝉”象征高洁。在这里诗人骆宾王以蝉喻自己品行的高洁。另外,立秋以后的蝉活不了多久,秋雨后蝉声更是悲凉,在这悲凉的寒蝉的烘托下,柳词所表现出的别离之时抒情主人公的凄清悲凉之情更是跃然纸上。

对于意象的抒情作用,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三类:

(一)比喻、象征作用,(二)正面烘托情感作用能,(三)正反对比衬托情感作用

(一)比喻、象征作用。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这是诗人寄寓情感的常见手法。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意象“就是来比喻、象征抒情主人公,意象本身与意象所隐喻的抒情主人公有一定的相似点,这个相似点便是理解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关键——意象的内涵特点就是抒情主体的精神特点。如意象“梅”不畏严寒、凌寒绽放的特点就通常比喻抒情主人公品行性格坚毅、不畏艰难品质,而“荷”出淤泥而不染、洁白无瑕的特点,也通常来比喻抒情主人公不同流合污、保持自我高洁的品质。

再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诗人在词中刻画了在风雨中寂寞开放,零落却依然保持清香的梅的形象,如果我们理解了这是诗人以“梅”自喻,那么我们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寂寞、却依然不愿同流合污要保持自己高洁品质。

(二)正面烘托情感作用。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营造一种悲伤或喜悦的氛围,从而更好地来烘托诗人的情感。通常我们所说的以悲景衬悲情,以乐景衬乐情就是意象烘托抒情作用。

如《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诗都由各种意象所组成,枯萎的藤条、苍老的古树、暮色思归的乌鸦、漫长的古道、凄冷的西风、旅途劳顿的瘦马、缓缓落山的夕阳,这些具有衰败、凄凉、孤寂特点的意象,巧妙地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这样凄凉孤寂的环境,很好地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仿徨悲苦的情怀,我们也更容易地体会到诗人这种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孤寂与思念之情。再如柳永《雨霖铃》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通过意象为全词奠定了离别时的凄凉、伤感的基调。而其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集中了许多最能触动离愁的意象。“杨柳”与别情有关,“晓风残月” 是天还未亮时的景象,这时一切的景象都特别凄凉,难以忍受。酒醒后的惆怅和眼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象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凄凉的意境,更烘托了伤别离的悲凉情怀。

(三)正反对比衬托情感作用。对比反衬情感作用,一是指通过把诗的上下联中,以某类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借以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组合方式。对比式意象组合由于将截然相反、相对的物象艺术地组合在一起,突出了抒情主体情感的变化。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又如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这首诗同样是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

对比式反衬作用,还可以指用对立面的意象来反衬抒情主体的心理,比如用良辰美景气氛来衬托忧思愁苦的心情,来突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所说“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的抒情效果。如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在诗歌中,诗人用意象描绘了一派怡人的风光: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象燃烧着一团旺火,多么绮靡,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花葩的红,青红互为竞丽。两句诗状江、山、花、鸟四景,并分别敷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可是,诗人的旨意却不在此,紧接下去,笔路陡转,慨而叹之“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于是我们也能顺理成章地领悟诗歌是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

综上所述,在诗歌学习中,虽然诗歌的意象复杂多变,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意象入手,学会分析意象的内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明晰意象的抒情作用,来还原诗人倾注在诗歌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读懂诗歌,并且把诗歌的学习引向更深,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下载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句、意象、情感..-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象教案(5篇模版)

    【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课型】鉴赏课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使学生认识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美术形式之一,及如何来辨析意象艺术 过程与......

    意象意境教案

    诗歌鉴赏之 ------- 意象与意境 教学目标 1、理解意象、意境的内涵。 2、弄懂意象、意境的关系。 3、重点是掌握诗词鉴赏中的意象、意境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教学过程 一、什......

    意象艺术教案

    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走进意象艺术 延川中学---白忠庆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系列之《美术鉴赏》模块的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具体了......

    诗歌意象教案

    高三语文集体备课教学案之教案 主备人: 杨慧芳 审核人:桂荣2012—12—26 2013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鉴赏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二课时)【考试透视】①鉴赏古代诗歌的意......

    名句教案

    名句名篇默写专题(十二) 一、直击高考 考纲要求:2013年湖南《考试说明》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级(识记). 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和文质兼美的诗句、文句、格言警......

    诗歌常见的七种类型及其意象情感

    1、田园山水诗及其意象 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 表现情感: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2、咏物诗及其常见意象 意象:松柏......

    月意象解读教案

    古代诗歌意象专题教学——月意象品读 一、 (幻灯1)导语:用月意象导入,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月在诗歌中......

    分析意象意境教案

    解意象 品诗歌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意象和意境; 2、 积累专业术语并准确答题; 3、 规范答题模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复习诗歌鉴赏。今天我们要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