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爱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0:2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份爱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份爱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一篇:《一份爱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识

第四册教材中曾学过《一位盲人的感谢信》一课,写的是一位少先队员天天接送一位言人,把爱心奉献给残疾人。《一份爱心》是写“我”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如数捐给灾区,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教学时,可结合1998年夏,我国南北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与洪魔作斗争的情景以及全国上下为灾区踊跃捐款捐物的感人场面。还可以结合《雷锋日记》运行教学。

这是篇选学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可放手让学生学习,教师作必要的指导。

2.教材特点

《一份爱心》记叙了“我”从电视里得知江南大地遭受洪对袭击,心里很不平静,把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捐给灾区的感人故事,表达少先队员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共分为三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洪水袭击江南大地,造成重大损失,“我”心里很不平静,决定向灾区捐款,并得到了妈妈的支持。这一段叙述了“我”心里很不平静的原因:洪水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的抗洪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激起了“我”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和社会的责任感。这也是事情的起因。

第2自然段写“我”抱着储蓄罐,来到募捐站捐款,受到了叔叔的称赞。文章与第1自然段一样开头点明时间。这段文章写得很具体。准确,是本文的重点,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句子比较,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写准确。

第3自然段写“我”为这“爱的奉献”而高兴。“回家路上”点出了“捐款以后”这个隐含的时间。回家的路上,“我”脚步特别轻快,哼起了最喜欢的歌。文章的结尾,写得很含蓄,以作的描写反映人物愉快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出注拼音的生字,能理解“袭击”、“捐助”、小心翼翼”、“奋不顾身”、“赞许”、“奉献”等词语,读懂相关的句子。

2.通过比较,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通过朗读,欣赏写得好的句子。

3.培养学生以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上下文通过理解词语意思来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生字组成的新词在文中意思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爱的奉献》录音带。有条件的学校可放1998年夏洪水席卷中国大地,军民奋力抗洪的片断。

五、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读准生字。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袭击”、“捐助”、“小心翼翼”等词的意思,读懂相关句子。

3.比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我”对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揭题,读题。

(2)讨论:什么叫“爱心”?课文是写谁对谁献上了一份爱心?为什么要献上这份爱心?

(3)教师播放或介绍1998年夏洪水袭击祖国大地,军民奋力抗洪的录像片断。

2.自学课文。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

①本文是选学课,主要靠同学自学为主,大家要用这个单元我们学到的“通过理解重点词读懂句子”的方法,在自学中加以运用。

②能正确认读生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③读通句子。

④结合揭题谈话的问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词语认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议正音。

(3)回答思考题。

4.再读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

(1)教师板书重点词(略)。

(2)学生轻声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并划出不理解的其他词语。

(3)师生共同讨论重点词的意思。

(4)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讨论。

5.读懂句子。

(1)用“„„”划出有下列重点词的句子。

(袭击捐助小心翼翼赞许奋不顾身奉献)

(2)四人一组(前后两桌)讨论这些句子,要求:

①读句子。

②理解这些词在句中的意思。

③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3)全班交流分组学习情况。

(4)教师对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和点拨。

6.朗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人感动?(读后讨论)

7.课堂练习。

(1)据义定词:

①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

②不计回报,恭敬地交付。()

③做事非常谨慎,不敢疏忽。()

④认为好而加以称赞。()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比较句子意思的不同,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心。

3.懂得我们也应该向“我”学习,奉献自己的爱心。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读词语,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袭击冲垮搏斗救灾捐助

呼唤奉献赞许奋不顾身小心翼翼

2.朗读课文,思考:

(1)课后第(3)题。

(2)“我”是怎样去参加捐款的?(找出相关句子)

①读一读这些句子。

②师生共同讨论。

3.比较句子,体会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1)结合第(2)题的第(2)小题,引导学生读句子进行比较:

我抱着小猪储蓄罐,来到募捐站。

我抱着心爱的小猪储蓄罐,急匆匆地来到募捐站。

①说说这两句话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②第(2)句中带点词分别用来说明什么,③用上这些词,有什么作用?(或说明了什么?)

(2)用上述方法比较下列句子。(分小组进行)

队伍向前移动,轮到我了!

长长的队伍向前移动,终于轮到我了!

“„„全捐吗?”叔叔问。我点点头。

“„„全捐吗?”叔叔问。我使劲地点点头。

①分组讨论。

②检查讨论情况,教师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4.指导朗读,激发爱心。

(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4题。

(2)讨论:哪些句子写得好?(不必强求统一)

(3)读一读这些句子。

(4)指名朗读自己觉得读得最好的句子。

(5)师生共同评议。

5.朗读全文,汇报学习课文的收获。

(1)师生串读全文。

(2)谈谈自己学了课文的收获。

①学了课文有什么感想?

②除了向灾区献爱心外,还有什么时候,或什么地方可以献爱心?

(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当努力去帮助他,献出自己的爱心。特别是学校有些同学家境比较困难,交不起书费,通过大家的努力,让他们安心读书。)

6.播放《爱的奉献》。

《一份爱心》教学设计

第二篇:《爱心》教学设计

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

——《爱心》教学设计

江西省定南县第二小学 胡桂花

设计理论:

本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爱心、畅谈爱心、赞美爱心、表达爱心,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以“爱心”贯穿全过程,引导学生品味爱心,感悟美好的生活。

教材简析:

这是语文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仍然紧紧围绕着本组课文的主题,与爱心教育密切相关。教材的编排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以“爱心”为题的短文,二是完成这次口语交际。

学情分析:

本班级学生共 50名,其中口语交际能力较好的同学占 30 %,口语交际能力中等同学占 40 %,其余 30 %为口语交际能力困难的学生。我把他们分成六个学习小组,每小组 5名同学,优劣搭配,按角色进行任务分工。为方便小组学习,课上小组内同学前后集中坐在一起。由于本课的交际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只要把学生引入这个情景便使这节课成功了一半。再课上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调动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会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1、能流利的说出与爱心有关的一件事。

2、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3、感悟生活中的爱心,激发热爱美好生活的感情。教法学法:情境创设、启发引导、互动交流、评议结合 媒体选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爱心(未成曲调先有情)

1、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课件内容:(配上教师深情的语言。)在家里,妈妈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在学校,老师给我们讲解精彩的课文;大街上,警察叔叔在帮助小朋友们过马路;草地边,一位小姑娘正在放飞经她照料痊愈的麻雀„„

师问:同学们,你感受到了蕴藏在其中的爱心了吗?

2、自由发言,畅谈感受

(生:妈妈辛勤劳动了一天,还为我们做丰盛的晚餐,我感受到了妈妈对我那无私而伟大的爱„„)

二、联系生活,畅谈爱心(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三言两语说爱心

1、师:你印象最深的与爱心有关的是那件事?(生说)

2、师说自己受到的有关爱心的感人故事(故事内容略)

(二)同桌交流谈爱心

师:爱心常常令我们感动,使我们特别想说点儿什么。那么,请你把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一件事,讲给同桌听好吗?

1、引导学生说出口语交际说话者的要求。(如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说清楚、说完整、有自信„„)

2、引导学生说出口语交际听话者的要求。(如要有礼貌、认真倾听、有听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述说者„„)

过度:围绕什么来说呢?

3、师出示“温馨提示”

(1)这件事可以是自己见过的,听过的或亲身经历过的。(2)这件事应与爱心有关。

(3)听的同学要认真听明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询问,可以对大家感兴趣的地方进行讨论,还可以对同桌的表现进行点评。

4、师:怎样说?才能使你的语言更美?(生答)

师再总结:(1)说爱心的事时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2)用上好词佳句。

(3)努力用语言感染听众,打动听众。

5、同桌交流。

(三)评议结合悟爱心

1、明白评价标准: ※ 发音正确,声音响亮 ※ 句子通顺,说的流利 ※ 表达清楚,表达具体 ※ 故事真实,能打动人 ※ „„(生自己规定)

2、学生上台讲与爱心有关的一件事。

3、生评价,自主选择评议方法(评议方法可以自评、他评、师评)

三、多元互动,赞美爱心(万水千山总是情)

导语:生活中感人的故事多得数不胜数,有许多的爱心故事藏在你、我、他的身边,可能一个月,一年,五年,十年„„都没有人说出来,你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一幕幕感人的爱心故事展示在大家面前吗?

1、师出示各种表达爱的方式:

◎ 说 把爱心故事有感情地说给大家听。◎ 演 有兴趣的小组可以把爱心故事演一演。

◎ 诵 用诗歌的形式歌颂爱心故事。

◎ 写 对感动过自己的人写几句感谢的话语。

◎ 唱 把心中最想唱的歌儿唱给感动过自己的人听。

2、小组自主选,先在台下准备,再上台汇报。

3、自主汇报,并选喜欢的评价方式评。

4、评出优秀小组,及先进个人,并颁奖。

四、课外延伸,奉献爱心(风雨过后有彩虹)

今后你用什么行动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呢?(生说今后该做些什么)

五、总结

师:一个个爱心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一曲曲爱心的歌儿唱也唱不厌。我们感受到了一颗颗跳动的爱心。是的,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将永远是温暖的春天,生活会更加美好。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了以下几点:

1、话题生活化,创设立体和谐的交际空间

口语交际不同于写作,它需要交际者的心理适应。这就要求口语教学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的情感记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因此,交际的话题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学生对话题本身感兴趣才愿意说,才有话可说,才有可能说好。本节课创设了生动逼真的生活交际环境,使学生很快进入交际的状态。

2、形式多样化,调动全员互动的交流参与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交流参与,必须通过形式多样的交际场景来展开。(1)、师生互动。教师既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在口语交际课中我蹲下去与孩子平等对话,赏识孩子的闪光点,正面评价鼓励。这样有利于和谐气氛的营造,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积极参与进来。

(2)、生生互动。这是一种更为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具体说来有:小组内轮流介绍,选择喜欢的方式表达爱心等组内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可推选出大家认为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在班上汇报;还有在交流完后的评议。这样的生与生之间的互动,调动了学生全员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形成了会说、想说、爱说的可喜状态。尤其是组间的竞争,有利于群体间的互动合作,培养了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为了集体的荣誉,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将对自己以及他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活动,都希望大家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努力赢得比赛胜利。这样的设计基本上照顾了全体学生,又尽量让优秀生脱颖而出,使得后进生“能跟得上”、优秀生“能吃得饱”。

第三篇:《献出一份爱心》教学设计

《献出一份爱心》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献出一份爱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图意。

2、听清录音中的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

3、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清楚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的。

4、通过听说活动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1、听清录音中所叙述的事。

2、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做过的献爱心的事。

三、教学准备:

录音机、范例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小朋友,我们每天都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来,学习很多文化知识,可是你知道吗,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很多小朋友根本上不起学,需要大家关心帮助他们。

2、出示课题:听说活动 献出一份爱心

3、齐读课题。

说明:通过师生谈话,让学生了解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很多同龄朋友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人人都应该有爱心,由此引出本课的听说活动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听说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二)、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

1、出示图: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图中的女孩在做什么?

2、看图听录音:听清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捐书 捐款

3、看图再听录音:听清玲玲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交流反馈,师生评价。

4、三听录音:听清录音的内容怎样将玲玲做的事说清楚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接着说什么。集体交流。

说明:这个环节的教学从看图和听录音入手,而且每次听录音都有明确的要求,有层次的推进,为学生接下来的说话奠定了基础。

(三)、联系实际,练习说话。

1、回忆我们学校里曾经组织的'献爱心活动的事或者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给同桌听。

2、集体交流,指导说话:围绕献爱心的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要献爱心的,是向谁献爱心,具体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1)个别准备。

(2)指名说,指导学生评议。

说明:要组织好学生的评议,针对说话时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地纠正,如:学生无法说完整或说不连贯,教师在旁边要及时适当修正。

(3)同桌互相交流

说明:这是大面积操练、让全员参与的一个环节,要组织好教学,落实质量。同时各种形式练习说话,不但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听说机会,而且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所提高。

(四)、课堂总结

评出最有爱心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说明:课堂结束,通过评选奖励,让学生明白我们人人都应该做个有爱心的孩子,从中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第四篇:《爱心树》教学设计

绘本解读《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爱心树》的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爱心树》的故事语言平白,却足以给人以心灵的冲击。因此,于阅读而言,《爱心树》是一份心灵的鸡汤;于习作而言,《爱心树》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教学目标置身绘本情景,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绘本《爱心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绘本。

1.同学们,你喜欢读课外书吗?请告诉老师,你曾经读过的一本最难忘的课外书。把给你们印象最深刻的课外书介绍给老师好吗?

2.今天,我们首先一起来读一本书。这本书不仅有文字,而且有图画。这样的书我们称为“绘本”(板书:绘本)。这节作文课咱们一起来读绘本,写作文。(完成板书)

可能有些同学早就阅读过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出版于1964年。没关系,让我们重温这个故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收获。

二、阅读绘本。

静静地听老师读,仔细地看屏幕上的画面。(导读过程中,相机点击关键处,为学生的多维想象铺垫)1.第一处“大树很快乐”。

设疑:大树为什么快乐?(孩子的快乐就是大树的快乐,大树的快乐就在孩子的快乐之中。)

每一处“很快乐”处均作适当停留思考,不设问题。5.第五处“大树很快乐”。设疑:面对这幅静止的画面,这幅让“大树很快乐”的画面,你快乐吗?你的心中只有快乐吗?

(我们不仅仅有淡淡的哀伤,还应该有更多的思考。)6.介绍绘本《爱心树》。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插画家谢尔〃希尔弗斯坦,书的名字叫《爱心树》。

三、品味绘本。

1.读完这一绘本,我们要学会掩卷沉思。能告诉老师,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面是什么吗?

读完这一绘本,我们要学会掩卷沉思。能告诉老师,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受是什么吗?

(交流后小结: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整理一下自己的感受,可以是收获,也可以是困惑。这就叫阅读后的“回味”。)【板书:回味】

2.在你的生活中,你拥有属于你的“大树”吗?

虽然我们还很小,但是,老师相信,在我们的班级中,一定有同学已经是别人的“一棵树”。你有过做“树”的经历吗?

(交流后小结:读完一本书,我们还要学会由“书中人”想到自己的“身边人”,由“书中事”想到自己的“身边事”。这就是作文时的“联想”。)【板书:联想】

3.有了回味,有了联想,我们就会把一本书读“长”,我们的作文就会有丰富的素材。今天,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学会把书读“厚”,给自己的作文提供更多的素材。

【板书:想象】优秀的作品常常会给我们留下许多想象的空间,绘本更是如此。它的魅力不只在文字,也不只在图画的有限空间内。用心去读,你会发现,在画面的背后,在文字的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咀嚼的内容。这就叫“想象”。你会在阅读中去想象吗?

引导想象画面: 于是,孩子坐下了。

“坐下了”。简单的三个字岂能表达此时男孩子的内心世界。此时的男孩已经是白发苍苍,一身疲惫;此时的男孩就坐在这棵原本挺拔的老树墩上。此时,男孩子也许在回忆……(点击出示:他也许在回忆……)追问:他会回忆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向大树倾诉……(点击出示:他也许在向大树倾诉……)追问:他会在倾诉什么呢?

此时,男孩也许在……(点击出示:他也许……)【追问,但不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拿起笔来,用一两段话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

四、丰厚绘本。

1.练笔,指导,班级交流。

小结。同学们丰富的想象让这棵“爱心树”的形象更加丰满。这就是作家比我们高明的地方。他在作品中给我们留下许多的想象的空间,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是地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我们在作文时候,如果你也能像作家一样给自己的文章设计一两处供人想象的空白,那么你就是作家了。

2.总结、延伸。

在我们的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及时地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这就是给作品“补白”。这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进行作文的一种方法。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前面阅读中提到的“回味”,去写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是读后感。

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阅读中提到的“联想”,去进行文章的移植。例如,今天我们读了《爱心树》,有兴趣的同学回家以后可以去写自己身边的“大树”,甚至写一次自己做大树的经历。

老师相信,这样边读边写的过程一定会让我们的阅读更加充实,也一定会让我们的作文不再出现选材难、很枯燥的难题。这样的过程一定是“很快乐”。

它有散文的随和,也有诗的意境,还有故事的乐趣,它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成长与生命的故事,告诉读者亲情与爱心的意义。——谭旭东 梅子涵老师的《走在路上》,诗意盎然,且起伏跌宕。孩子和奶奶走在路上,奶奶落在了后面。可是,难道不应该像从前那样,一起走,不该让奶奶孤独地落在后面?最后,孩子终于醒悟了。唤醒他的是什么?仅仅是投映在孩子心底的那些往事的残存印象吗?仅仅是奶奶衰老的佝偻身影吗?……亲情的力量,超越时空的羁绊与阻隔,它让孩子学会爱,学会感恩。——孟凡明 我们都会在路上走很久很久,我们珍惜路上的时间,路上的感情,路上的故事吧。我们会回味,会想念,讲起来的时候,伤感很少,笑容就很多了。满眼的泪全在笑容里。——梅子涵

00

1、通过教师大声读,学生动情读、参与演,让学生感知故事。

2、初步认识到做自己最幸福。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教学媒体 课前学生准备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认识书名。这本书叫什么名字?爱字在哪里?谁能指给大家看?其他的字可以不认识,可是这个爱字你一定要认识。板书:爱

二、阅读图书

1、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爱的故事,想知道吗?

2、我们的故事开始了:

晚上,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可是他拉着妈妈的耳朵不放,要他听自己说话,他对妈妈说,妈妈。猜猜我有多爱你。妈妈说:这我可猜不出来。小兔子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妈妈,我爱你有这么多。妈妈一看,也把手张开,张到无法再张开说,我爱你有这么多,小兔子一看,哦,真多啊?

提问:小兔子用了一个什么动作说明对妈妈的爱呀?用了一个张开的动作,嘴里说:我爱你有这么多?谁来和妈妈比比谁的爱多。小兔子为什么要把手张开?(因为她爱妈妈)

小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妈妈说,我爱你一直到我的手指头。小兔子一看,真高啊!小兔又在原地拼命地跳,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妈妈说:我跳得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提问:小兔子又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对妈妈爱的?

小兔子说着说着来到了哪里?他们看到了什么?花、山、树、小河、竹子……

小兔子看到那么多的东西又说出了对妈妈的爱:妈妈,竹子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

你能把看到的东西比成对妈妈的爱吗?小草有多多,我就有多爱你?天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 说着说着:小兔子累了,看着月亮说,妈妈,我爱你从这里到月亮那里,说着,睡着了。妈妈说:傻孩子,妈妈爱你从这里到月亮那里,又从月亮那里回到这里。三:拓展说话

幻灯出示图片:星星、太阳、房子、围巾、西湖、长城、大海 你能用什么来说说对妈妈的爱?

用上句式:妈妈,()有多(),我就有多爱你!妈妈,我爱你就像()那么()。这里的爱多吗?你最爱谁呢?请把你的爱告诉你爱的人。

第五篇:爱心项链教学设计

《爱心项链》教学设计

海伦市逸夫小学 李文翠

一、教学目标:

1.读课文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2.通过阅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悟,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灵世界和内在品质,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3.培养语感,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并运用于实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运用适宜自己的读书方法阅读文章,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把好词佳句积累下来。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在我们的课题上多了两位叔叔,他们会把你们精彩的表现都记录下来,同学们你们高兴么,那好,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的心情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三,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第三单元是以“仁爱之心”为主题的单元。在《那只松鼠》这篇课文中,我们被父女俩对小松鼠的怜爱及他们的善良所感动。在《真情的回报中》让我们知道了付出就会有回报,那么,什么是爱心项链呢?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愿望呢?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体会。师:请同学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师:看到你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专注,老师知道你们都是爱阅读的孩子。老师相信大屏幕上的字词也不会难倒你们,哪组同学愿意开火车读词语?(师指同学)。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一遍。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声音还那么洪亮。我想我们把字词读得熟练了,课文读起来一定更加顺畅了,同学们,这么感人的文章,那么你们愿意把你的朗读水平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吗?(生:愿意)师:好,下面老师就请几位同学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感谢几位同学深情的朗读,那么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事。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文中的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克雷斯。(板书克雷斯)

三、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师:看来通过读课文同学们已经收获到了不少知识,下面老师还想考考你们对文本理解的怎么样?

(问题;1.克雷斯遇到了什么困难?得到了怎样的帮助?2.帮助他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回报。)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用笔画出相关的语句。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得可真认真,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克雷斯一共得到了两次帮助,都是谁帮助了克雷斯(中年人和青年人)下面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中年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帮助克雷斯的?当时克雷斯遇到了什么困难。

师:克雷斯还面临着什么情况? 师,是啊,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在这样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的狂舞着,克雷斯的车子坏了,天渐渐的黑了,这条路白天都很少有人走,此时更是四处无人,最糟糕的是修车的工具还落在了家里。此时此刻,面对这么糟糕的事情,克雷斯是什么心情? 生:

师:他多么希望有人来救他呀!就在这时,克雷斯听到了充满希望的 马蹄声,中年人骑着马走过来了,此刻,克雷斯一句哀求的话脱口而出。是那句话,谁来读一读。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克斯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语气吗? 生:哀求的语气。

师;那克雷斯为什么要用哀求的语气说出这句话呢,同学们想如果中年人走了,还会不会有人来了呢?(可能就不会有人来了)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出克雷斯焦急语气来。------------课件出示(先生...)(指导朗读)

师:同学们老师觉得哀求在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中年人生是骑着马过来的,也就是说唯一能帮助克雷斯的就是这匹马。同学们请看图,在中年人和克雷斯的后面我们可以看见一辆绿色的吉普车,老师查阅了一下,说一辆大的吉普车要有4000斤那么重,所以说这么重的车一匹马拉是很费劲的,再加上沙路崎岖,风雪交加,所以这匹马拉着就更费劲了,克雷斯怕中年人舍不得他的爱马。所以克里斯哀求中年人。

师;面对克雷斯的哀求,中年人是怎么做的,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生读。出示:(中年人二话没说)师:从这几组动词我们可以看出中年人没有丝毫犹豫,动作特别迅速。师;()

师: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一读。)这里面有两个词,走了很长时间,终于。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路上特别不容易,这匹马克服了很多的困难,但依然坚持把车拉出树林,并一直把克雷斯送回家。师;多好的这个中年人啊,师:同学们,假如中年人不救克雷斯,克雷斯会怎么样?(生试说)

师:同学们说的对,天这样寒冷,克雷斯会被冻坏的甚至会被冻死,所以中年人对克雷斯可以说是有救命之恩呀,因此,不管付出任何代价,克雷斯认为都是值得的,可是,当克雷斯提出回报时,中年人是怎么说的? 生:

(屏幕出示:不用了----------------------)(此处字)师:指名读这句话。

师:中年人给了克雷斯这样大的帮助,却不要求一丝回报,只要了一个承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善良的中年人,再次齐读这句话,再次感受中年人的真诚和善良。

师:这样的话,六年后,克雷斯又一次听到了。这一次,克雷斯面对的是怎样的困难呢? 生:读课文

师:可以看出这一次情况更加危急,克雷斯几乎绝望了,如果没人救他,克雷斯必死无疑,此时,青年人救了克雷斯,当克雷斯提出感谢时,青年人说:出示:

师:„„号,省略了什么? 生:

出示完整的一段话

师:克雷斯又一次听到了这句话,是什么心情? 生:暖流。

师:为什么克雷斯的心理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生:得到了帮助 生:

师: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帮助,更是因为克雷斯没有想到中年人的话,得到了这样广泛的流传,这是克雷斯感到激动,也很欣慰,因此心理涌起一股暖流。

师:同学们,六年后,克雷斯为什么听到了同样的话呢?是巧合吗?不是的。

出示:第四段,指名读这一段。

师: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生:

师:自从六年前,中年人帮助了克雷斯,克雷斯便发誓一定要遵守自己的承诺。六年里克雷斯兑现着自己的承诺做了一件 又一件的善事,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帮助了别人,克雷斯总是要把中年人的品德传播出去,就这样曾经接受克雷斯帮助的许许多多的人也都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帮助了更多更多的人,同时也克雷斯的品德传播给了更多更多的人,所以六年后这句话又再次传播到克雷斯这里,这根本就不是什么巧合,而是爱心传递的结果。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这些爱心 人士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爱心比作什么?(金线)

善事比做什么?(珍珠)

(指着板书说,边说边完成板书)也就是说:中年人帮助克雷斯是一颗珍珠,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就是许许多多的珍珠。许许多多的人又会帮助了更多的人就会有更多的珍珠,六年后青年人再次帮助了克雷斯又是一颗闪亮珍珠,把这些珍珠用爱心这条金线穿起来,就是一条珍贵的爱心项链。

师:这个比喻句形象的证明了爱心项链是如何形成的,这条爱心项链仅仅有爱心行吗?(生:不行。)仅仅只做善事行吗?那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这条爱心项链越来越长呢?。生:互相传递

生:你传递给我,我传递给你。

师:对,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愿望,只有传递下去这串爱心项链才会越穿越长,这爱心会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打算以后怎么做呢,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我们每天都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每天都在感受着爱,享受着爱,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付出一份爱,你可能觉得你还小,力量微不足道,但是同学们你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回报亲人做起,长大了再回报社会、回报祖国。请同学们做好;

同学们,万事始于心动而成于行动,让我们既做善的行动者,又做爱的传播者,用璀璨的爱心,最朴素的善举,共同穿起世间最真最美的爱心项链!

下载《一份爱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份爱心》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心树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爱心树》教案邛崃市羊安小学教师:黄丽教材分析:《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

    《爱心树》教学设计

    绘本阅读《爱心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

    爱心企鹅教学设计[定稿]

    爱心企鹅教学设计 阅读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激发阅读的欲望,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

    爱心树教学设计

    《爱心树》教学设计 张焕香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爱心树》内容,体会亲人朋友们如大树般只有付出不求回报的关爱之情,懂得感恩。 2、在阅读中,展开丰富想象,培养学生的......

    学会感恩 奉献爱心教学设计教案

    学会感恩 奉献爱心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和怎样去感恩父母。 2、让学生懂得感恩的意......

    爱心树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大班语言活动 绘本《爱心树》设计意图:《爱心树》这一本用简单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画书,书里讲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爱的故事。虽然书的插画很简单,但是故事很有内涵很有......

    【教学设计】爱心献给你

    一、教学目标: “爱心献给你”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向他人伸出友爱之手。 1.培养学生的爱心,让学生在感恩父母的同时懂把爱回报身边的每一个人。......

    爱心小天使教学设计1

    2008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品德与社会》上教版 一年级上《爱心小天使》教学设计 第13课 爱心小天使(第一课时) 徐汇区高安路第一小学 汤捷 【教学目标】 1、 懂得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