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领课教案
5、秋天到了
教材分析:
课文抓住了秋天的特征:天气变凉了,树叶黄了、落了,天空又蓝又高,大雁南飞,田野里丰收了,体现了秋天景物的美好,使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设计理念:
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
2、认识“秋、到、红、收、季”6个字,会写6个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读时,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学重点:
认识、写会本课的生字。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朗读本课课文,读出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秋天。教学难点:
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有什么感觉?你对这个季节有什么了解?
二、朗读感悟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秋天到了》。
2、这篇课文有三段,什么是段,一行的开头空两格,第二行不空格,有几处空格就有几段。
3、大家自己看拼音读文,读准字音。
4、同桌互相度,要读流利。
5、看书中插图:说一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三、比赛朗读,调动热情。
开展朗读比赛,同学与同学比,同学与老师比,在互相评。
《莫高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确立小组的问题。情感态度目标:
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 :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生活。
1、同学们,我看见你们的脸上写着两个标点符号:一个是感叹号,一个是问号。写着问号的同学可能想问:“老师,您叫什么名字?”写着感叹号的同学想说:“我好害怕老师抽我起来答问!”接下来,你们想问什么,尽管说。这时课堂气氛高涨。凝固的场面顿时升化了,老师顺便问:“你们想不想看老师给你们带的礼物,想的孩子请举上小手?”﹙师出示泥人﹚玩过的孩子你能说说自己的创意?你们喜不喜欢绘画?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和泥塑、绘画有关的课文《莫高窟》,同时板书课题。指出“窟”是什么意思?﹙教师出示幻灯片﹚
意图 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构建已有的认识,让陌生的莫高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你最想了解的是什么?请孩子们带着好奇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莫高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激发学生走进课文。
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请孩子们在默读课文,针对不明白的地方,你能提出自己 的问题吗?﹙教师随机板 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问题。
2、那么,你打算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
3、我们不急于回答这些问题,先把描写莫高窟彩塑、壁画的 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意图 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当即解决,有些问题可供学生课堂选择研究,学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这样课堂才会学趣盎然。同时,学生为自己的问题而定学法。
四、精读品味,点拨提高
1、你最想读哪一段内容?﹙教师随机进入﹚
2、品读“彩塑”一段。
(1)朗读感受:谁愿意起来朗读感受莫高窟的彩塑,听后想想莫高窟的彩塑给你总的印象是什么?
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
(2)欣赏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放幻灯片)
学生随着音乐模仿彩塑的神态,形象具体地感知彩塑的艺术特点。
(3)品味体验:欣赏了彩塑,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这段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在字里行间蕴于的情感。
(4)对话追问:孩子们,我们学会品味语言还不够,还要学会和课文对话,请你们追问一下古人,他们当时塑造神态各异的彩塑,他们心里怎么想的?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真正与课文对话,与课文交流,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5)美读感悟:把你自己对莫高窟的彩塑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放音乐)
意图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地朗读,让语言所抒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5)想象说话:如果你站在摸高窟彩塑面前,你会怎样啧啧赞叹?
3、总结言语感悟的策略。(出示幻灯片)
4、自主品读“壁画”一段,学生读后汇报交流。
5、品读了课文,欣赏了莫高窟的壁画,此时此刻,你站在莫高窟壁画面前,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用横线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位的词,你怎样理解这个词语?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结晶”是什么意思?(教师板书结晶)
意图 学生进行合作性阅读,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欣赏影片 如果你是导游,你会给在做的人怎样介绍莫高窟的艺术?
意图 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深化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板书:
14莫高窟 彩塑(栩栩如生)
壁画
(宏伟瑰丽)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命的重要性,懂得珍惜生命。
2、学习消防知识,详细了解对火灾的处理方法。
3、知道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要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拨打119,当地时间危险发生的时候能够机智、勇敢,不慌张,不蛮干。
2、学会火灾逃生的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
一、导入: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我们每天早上上学去的时候,家里人都对我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多数会是交待安全的话)
师:为什么每天都说同样的话呢?一个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他可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有可能改变人类的生活。同时我们的生命又是脆弱的,危险时时都在我们的身边。请大家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发生在我们宁安市的一次空前的大灾难:2005年6月10日下午3时15分,正当我们还安静的坐在教室内读书的时候,一场由瀑雨引发的山洪无情地冲进了沙兰镇中心小学,洪水夺走了100多个幼小的生命,给无数家长和教师心中留下了永难磨灭的创伤。(课件展示图片,教师讲解)
师: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交流当危险发生的时候。(课件出示课题)
二、师生互动活动:
1、如何拔打119
创设着火了的情境(由两名学生表演创设情境,一名演家中着火了的小主人,小主人看到着火了慌张地乱喊乱叫;一名演大火,叫嚷着要烧了一切。)
师:遇到这样的情况,他这样慌里慌张、乱喊乱叫对不对?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后多数会说不要慌张,快打119。根据情况决定用不用全班讨论)
2、与119对话
表演:大火围着小主人转,小主人打了119拿着电话问所有学生:“我该怎样和他们讲呢?都要说些什么呢?
师:下面我们就请每一组都来讨论,制定拨打119的具体过程,一会用表演的方式来汇报讨论的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组织学生得到最具体的方法)
三、火灾自救方法(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调查火灾中逃生的方法,要求记住是如何得到的逃生方法)
1、(表演:拨打完119后,小主人松了一口气,说:“这回我可以坐下来等消防员叔叔来救我了。”)
师: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
师:那他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生:逃离火灾现场。
师:现在我们都置身于楼房的火海之中,楼道是不可能走了,消防队正在赶来,请各组交流你们调查的收集到的火灾逃生方法,选出最快、最有效的逃生方法,用你们自己的形式汇报给大家。
各组交流后汇报,教师和学生可以对每一种方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检验是不是有效。评选出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推广。
四、总结
你认为学了本节知识对你有哪些帮助?
五、调查任务
回家后调查其他危险发生的时候的逃生方法。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认识角的一种特殊形式••••直角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认识知道有大有小,直观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比较。难点 教学仪器
投影仪、三角板、课件 白纸、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学生用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师: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角,并说一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学生做的几种角:锐角、钝角、直角。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边画边说:“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我画的三个角的大小就不一样。”画完后,要学生分别指出三个角的顶点与边,教师—一写上。教师指着直角说:“大家看,这个角是不是跟其他两个角不太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新课
1.教学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师让学生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出各有几个角?并且跟黑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使学生发现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的角,跟黑板上教师指出的角的形状、大小差不多。教师说:“在手帕、教科书与练习本封面上找到的角,跟黑板上的角(指着直角)是一样的,这样的角叫做直角。我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
2.寻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3.如何判断直角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教师说:“先将顶点和顶点合在一起,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边跟角的一条边合在一起,再看另一边是否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另一条边和三角板的一边也合在一起,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不合在一起,这个角就不是直角。最后,让学生检查自己折出的角、教科书封面上的角是否都是直角。2.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让学生回答。
3.教学画直角。
师:“我们已学过怎样画角。那么,你能用三角板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吗?”
学生尝试用三角板画直角,画完后找学生到黑板上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用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先画顶点——从顶点开始画一条平平的边——把三角板的直角放到这条边上,比着三角板把另一条边画好。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充分列举自己所知道的物品中的直角,还要让一部分学生来判断是否正确。
2.学生在方格纸上画直角。教师巡视,提醒学生画直角需注意的要点。
3.让学生自己在带来的纸盒上找直角,看谁能找得又快又全。(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盒子上各有24个直角。)这道题也可以作为一个数学游戏,分组进行比赛。
四、小结
教师:我们学习的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在几何知识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
第二篇:《生命生命》精读引领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 生命》精读引领课
杨柳雪镇明德小学
李翠荣
一、以杏林子的名言导入课题,齐读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学成果
师: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生命的意义,谁来说一下第19课和拓展文《生命 生命》是通过哪四个事例体验和感悟生命的意义的?
生: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蜜蜂逃生(板书并齐读)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到位,也很精炼,课下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三、精读指导,感悟生命
1、师:我看了同学们的预习单,发现咱们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句话比较难理解。(屏幕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齐读这句话。
师:这是作者在课文最后一段中对生命的感悟,如果我们理解了这一句话,其他的句子就迎刃而解了。怎么理解句话呢?这就要用到我们上一节课学到的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抓重点字词等方法来辅助完成。
2、品读事例,感悟生命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速读课文,选择一个最能打动你的事例用心品读,然后小组内交流感受。
汇报
(1)师:喜欢第一个事例的同学谁先来?说说你画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1:我画的是(课件展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我的理解是飞蛾求生的欲望很强烈。是从“挣扎、极力、鼓动、跃动”这几个词中体会到的。
师:你真会读书,学会了运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生2:飞蛾有很强的生命力,它不愿放弃自己的生命。
生3:我被飞蛾的求生精神打动了。飞蛾的生命力真顽强。
师:你们真会读书,理解得真好。师:那同学们,捉过飞蛾蜻蜓之类的小动物吗?(生:捉过)现在请你伸出手来,想象有一只飞蛾正握在你的手中,你感觉到了什么?(生:我感到它在扑着翅膀,它在拼命挣扎,想快点飞出去。)你就是那只被人抓在手中的飞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生:我想对自己说:“我可得想办法逃出去,我不能死。”)你还想对抓着你的人说些什么?(生:“求求你放了我吧?我想活着。”)师:同学们想象的太好了,看来你们真的很热爱生活,有很多的生活经验。了不起!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练读)谁来展示读?其他人注意听,然后评价。
师:同学们,飞蛾极力的想要求生,可是你们知道吗?一只飞蛾平均寿命只有9天!可它却为了这短暂的9天,在你的手中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甚至会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小小的飞蛾为的是什么呢?(生:活下去)是呀!小飞蛾是多么()生命啊!作者恍然明白了,原来生命就是——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作者震惊了,于是忍不住放了这条生命。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感受你的震惊。
课件出示: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我感受到了你的震惊!
小结学习方法:
师:我们用联系生活实际、抓住重点语句、想象等方法学习了第一个事例。下面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另外两个事例。
(2)瓜苗生长
师:喜欢第二个事例的同学谁先来? 学生读出自己画的句子,谈感受。
生1:我画的是“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呀!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我的理解是小瓜苗有一种很强的生命力。
师:不错,你是用什么方法体会到这一点的? 生1: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师:你抓的重点词语很准确,真会读书啊!谁还来补充?
生2:我觉得瓜苗很了不起,它可以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很茁壮的生长,真令人惊讶。它真顽强!
师:是啊,这粒瓜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里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真是一件令人惊讶的事!文中哪个词写出了作者的震惊?(生:竟然)
师:“竟然”可以换成哪个词?
生3:可以换成“居然”,表示很出乎意料,吃惊。师:谁能用惊讶、敬佩的语气来读这句话? 生4感情朗读,评价。(3)静听心跳
师:喜欢第三个事例的同学谁先来?
生1:“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我的体会是作者的心跳给了她极大的震撼。她明白了自己的心跳属于自己。她要对自己负责。
师:你把课文读的很透,理解的比较到位。谁还想说说?
生2:我觉得我们的生命也是由自己负责的。我们也要好好的使用它。师:同学们真是会读书的孩子。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手放在胸口静静地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生把手放在胸口感受。)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用文中的话说说。
生:(课件出示)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师:杏林子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的?我们一起来看杏林子的背景资料。(课件出示作者背景资料)
杏林子自12岁起就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百分之九十以上关节坏死。从12岁患病到61岁去世,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保持着一种姿势,在轮椅上坐了整整50年。她就是用这样一双残缺的手写出了40多部著作。她还把自己的遗体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她曾经在她的作品中这样写道——
(课件出示)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结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还是没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长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绝对不要活了!
就是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她被挣扎求生的飞蛾所震惊,被顽强生长的小瓜子所感动,被自己的心脏那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所震撼,于是对生命有了全新的感想。
师: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出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师:谈谈体会。
生1: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只要我们好好利用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迷宫,就会让自己活得有意义。
生2: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师:通过对文中三个事例的品读,大家对生命的认识又近了一步。美国的克伦·沃森又是怎样看待生命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同名文章《生命 生命》。
四、学习同名文《生命 生命》
1、(课件出示):快速浏览文本,找出最让自己感动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多读几遍。
师:谁来汇报让你感动的句子。
生汇报,谈体会。(蜜蜂的生命力很顽强,有毅力,为了能活命,它拼命地捋翅膀想要重新飞起来,最后终于成功了。让我感到震惊。)
师:是啊,你是一个多么会读书的孩子啊!你是用什么方法感受到这些的? 生: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
师:这几种体会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很实用,在平时的阅读中加强练习和运用。
五、走出文本,升华主旨
读到这里,同学们一定对生命有了许多的感悟,现在请拿起你的笔,写下生命的感言吧!(课件出示)生命是什么
师:请大家以《生命是什么》为题,以诗歌的形式写出对生命的感悟吧!配乐,生创编。
汇报。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抓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和蜜蜂逃生四个事例中,让我们认识到“虽然生命短暂„„光彩有力。”
五、作业:
1、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向生命鞠躬》、《打开那扇窗》,进一步感受顽强的生命力。
2、继续创编珍爱生命的小诗。板书设计:
19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联系上下文
想象、标点符号
瓜苗生长
结合图片、生活实际
静听心跳
结合背景资料
蜜蜂逃生
第三篇:精读引领课金木水火土教案
《金木水火土》
备课人:寿光市营里镇中心小学 王红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认识田字格,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会写长横短横两种笔画,4.会写一、二、三 三个字。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2.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1. 读准“
三、四、上”的音。2. 观察、仿写汉字。3. 能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语文主题丛书
【课时安排】 三课时
《金木水火土》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联系生活、看图想象等方法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1.读准“
三、四、上”的音。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开火车读天、地、人、你、我、他 生字卡片。
二、揭示课题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童谣。出示课题。
2、师读课题,学生跟读。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学生回答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逐句朗读,学生跟读。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四、师带领读课文,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
1、师领读,学生指读。师巡视,教会学生指读。
2、各种方式朗读,读正确,读流利,不唱读,不拖调: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男女生分别齐读。
3、指名学生读,重点正音,把生字“
三、四、上”读正确。
4、引导学生把课文补充完整。一二三()(),金木水火土。天地分()(),日月照今古。
五、自由朗读课文,理解句意。
1、出示第一行。生自由说。(第一行的“一二三四五”是数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数字?(六七八九十等)
师出示五个生字的阿拉伯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生字。
2、出示第二行,第二行的“金木水火土”是五行。教师讲解:古代的人喜欢用五行代表自然万物,他们认为自然万物的一切都和“金木水火土”有关。(教师简单一提,不作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金木水火土。
金:出示各种金属制品图片,了解金可以泛指金属。
木:出示树木的图片,告诉学生“木”指的树木,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木头做成的。水:出示水的图片。水是大自然的生命之源,引导学生说说水的用处。火:出示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业和危害。土:出示土的形式,引导学生说说火的作用和危害。
3、第三行中“天地分上下”。“天地”指的是“天和地”,头上为天,脚下为地。利用事物的位置关系理解,“铅笔在桌子上”,“凳子在桌子下”。
4、第四行中“日月照今古”。“日月”指的是“太阳和月亮”,太阳和月亮从古代照到今天,永久不变。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今天是“几月几日”。
六、拓展学习,谜语诗。
1、整体感知,理解谜语诗。师出示谜语诗,教师逐句诵读,请学生猜猜谜语诗写的是什么,并说一说理由。随机理解和“雪花”有关的词句,如“片、飞入、无数、飞入水中都不见”。
2、诵读谜语诗。
师范读,学生指读跟读,读准确。
多种形式朗读。
3、识记五个生字。
师出示五个生字的阿拉伯数字,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识记生字。
【教后反思】
第四篇:精读引领课
29寓言两则 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有关词句,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流程: 1.激趣导入
2.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把握课文主要内容。(1)听写词语
(2)回顾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学射》《扁鹊治病》分别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3.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品读《纪昌学射》,感悟寓意。
(1)仔细读2、3两段,用“——”画出飞卫教的句子,用“~~~~~” 画出纪昌下功夫练眼力的句子。并在一边写下批注。全班交流:
一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 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出示句子: 你要想学好射箭...不能眨一眨。
这个师傅怎么样? 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从“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体会到飞卫的要求很严格。)纪昌面对师傅的严格要求,又是怎样做的? 出示: 妻子织布的时候....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A.“注视”是怎么样地看?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是专注地看,是心无杂念地看!用飞卫的话来说就是: 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B.纪昌让自己注视着什么来练眼力?(穿梭着的梭子)
梭子,同学们大概没有见过它,它中间粗,两头尖,形状像枣核。人们在织布的时候,便由它牵引着织线来回地、不停地穿过来穿过去。(如果有实物图片可以展示)纪昌就是躺在小小的织布机下面,足足看了——两年!700多个日子!当他疲惫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仍旧注视着穿梭的梭子);当他眼花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他快要支持不住的时候,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两年之后-------出示: 两年以后,....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纪昌对自己的成绩感到很满意,可是飞卫认为他的眼力怎样呢?(还不够)他又给纪昌提出了什么要求? 这一次,他又是怎样练习的呢? ④出示:他用一根长头发.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自己默读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⑤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4.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用学习第一则寓言的方法自学《扁鹊治病》。小组交流,全班汇报。(2)课下搜集更多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第五篇:《观潮》精读引领课
精读引领课
第一单元
《景物描写一组观潮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的特点。2.抓突出表现白鹅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
3.体会课文中的有关于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现象。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白鹅的特点。2.抓突出表现白鹅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动物的特点,采用你人的修辞,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来描写动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默读课文,说说《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潮的? 时间顺序: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
二、默读批注 1.出示提示:
默读3、4段,思考: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惊奇?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课文适当处批注(圈、划)2.合作小组内交流
3.出示泡泡提问:我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请把你的体会用一段完整的话说具体,先说给同桌听听。4.全班交流。
5.教课后提问:我发现课文许多语句写得具体形象。如,“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我们找出来读一读,谈谈对这些描写的体会。
间接描写:对观潮人神态、动作的描写,从中体会观潮人的惊喜之情,从另一个角度体会钱塘潮之奇。直接描写:声音、比喻句 2.出声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展示朗读。
四、总结写法
作者耳闻目睹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五、总结学法
1.这节课我们都学会了哪些学习的方法呢? 2.学生汇报 3.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感受钱塘潮的奇特、壮观。朗读课文,深入体会钱塘潮的奇特、壮观。抓典型语句,学习按时间顺序的描写景观的方法。
六、拓展练笔:
请抓住一种景观的特点,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采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话。
主题单元精读引领课说课材料
松山三小
张
晶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和各位交流的是“主题引领,单元推进”九模块教学模式中的第三模块“主题单元精读引领课”的教学流程和设计理念。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是这样要求的: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我校语文主题学习的任何一种课型都是在把握和研读课标的基础上形成的。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就是围绕着课标中的第四条(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和第五条(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进行设计的。
二、说对本单元和本课教材的理解: 1.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这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编者安排“作家笔下的人”一组课文,其意图就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这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根据本组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本组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二是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三是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2.本课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第一个片段侧重动作描写,第二个片段侧重细节描写,第三个片段侧重语言描写和外貌描写。这三个片段基本包括了人物描写的主要方面,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三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并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
三、说具体的操作流程
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结合单元导读的目标要求我把它设计为精读引领课,起到引领学法的作用,为后面的所有相关文章的阅读奠定基础。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的要求和我对教材的理解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人物形象。2.抓突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语句,体会写法。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为体现“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的教育理念,这节课我主要是采用以读为主,读中悟情,读中得法,拓展阅读的方式进行教学。操作如下:(一)复习导入
开门见山直接进行复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听写词语检测上节课的掌握情况,二是回忆主要内容,整体感知。
(二)问题引领,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这个能够统领全文的问题我们一般都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课后题进行确定的。如本课的问题就是课后的第二题:“文中的三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的”。以这个关键问题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安进行思考感悟,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用一段话把自己的理解说完整,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我们教师的作用就是起到点拨和启发的作用,不对课文中的词句进行深度挖掘,使学生对文字产生深不可测的恐慌感。感受了人物的形象只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一点,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学习作者是如何对人物进行描写的。我依据课后第三题“文中有一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请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我选择了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朗读,在刚才的体会和理解的基础上再次用心体会作者用词用法的精妙之处。由于我们以前已经有了人物描写的读写经验,所以老师切记不要急于把答案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去琢磨和体会。
(三)学法的总结和运用。学法的梳理和总结,是精读引领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这节课上梳理出学习的方法,后面的略读提高课、拓展阅读课,以及今后同类文章的阅读学生才有法可循。那么这个学习方法的梳理就需要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方向,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结合本组课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学生才能在课堂中得出学法。本课的学习方法是:1.默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性格。3.抓典型语句,学习人物描写方法。这三个学习方法适合这单元所有课文以及配套丛书同类文章的阅读。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阅读,根据课内大量阅读的这一语文主题学习的核心理念,课上留有五六分钟时间用来拓展阅读,利用前面已掌握的学法自主阅读,扩大阅读量。结合本单元的主题,结合这节课中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作家描写方法的了解我选择的是从书中与课文体裁和写法都相近的《欧也妮葛朗台》,请同学们继续巩固前面掌握的内容。
四、最后我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来谈谈开展语文主题实验以来的一点体会: 我们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半年来,我深感自己和学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回想我自己以往的语文课上,我总是习惯于口若悬河,生怕学生弄不懂学不会,于是自作多情地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进行肢解分析,精剖细刻,但是最后导致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学生与语文渐行渐远,他们的能力并没有我预想的那么高,反而养成了等待老师给予答案的习惯。为了让我们的课堂更简约、更有效,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逐渐探索出了主题单元九环节教学模式,通过反复研讨,摒弃无效的教学环节;又通过不断地强化训练,让学生适应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习惯于个性的理解和感悟。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终于从字斟句酌的讲解中走了出来,把大量阅读带进了课堂。当我们把课堂真正交给孩子们的时候,我们发现原来的种种顾虑其实是多余的。其实语文课如果这样简简单单地上,反而因为我们的“懒惰”让孩子得到了自由。他们的能力也逐渐在我们的“放”中得到了锻炼,文学审美能力也在书海中得到了提升。现在孩子的读书胃口被调动起来了,语文课也渐渐变得丰盈而充实起来,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都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学生每天都在书海中快乐地遨游,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升。语文主题学习,真的带给了我们反三归一的惊喜。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语文主题学习”课堂会既丰富又专一,既广博又精邃,因丰富而广博,因专一而精邃。
以上我就课标、教材、流程和自己的一点收获几个方面和大家进行了交流,有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