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正确引导孩子上兴趣班教案
一、教材解读
《小学生家长读本》第十七讲其主要内容是引领家长发现,培养孩子特长,有效指导孩子参加兴趣班学习,真正让孩子全面发展而又乐在其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父母的言行,偶有不慎,即生弊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正确引导成为关键。在家庭教育中,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似乎是父母与生俱来、义不容辞的事。有的父母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父母说:“要为孩子准备一点竞赛的本钱。”于是,每逢周六、周日,家长没有了休息,孩子没有了假期,家长与孩子一起奔波于各个兴趣班之间。家长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孩子却说:“给我点时间,给我点空间。”目前家长与孩子间的这种矛盾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尖锐,引领家长发现孩子兴趣,并正确指导孩子参加兴趣班学习,让孩子全面发展而又乐在其中成为我们家校互动的重要课题。
二、教学重点
引导家长摆脱虚荣心,以一双慧眼发现孩子的兴趣,有效地指导孩子发展兴趣。让家长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成就都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不能因为虚荣心而强迫孩子,不尊重孩子,强迫他们实现自己不能力所能及的目标,要摒弃虚荣心,建立平常心。
三、教学建议
如何让家长获得“点金术”?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学习基础、个性品质等千差万别,不可能有一个“万能术”适应所有的孩子,同时,家长都有一定的教子经验,也和学生一样有倾诉的欲望,故在教学策略上我们采用“参与式”、“案例分析式”,让家长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组织者)互动,力求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共享教子方略,分享育人智慧。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老师:非常欢迎各位家长来参加今天的家校互动活动。在九月未时我和各位家长曾共同探讨过“帮助孩子学会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今天我想和诸位一起探讨另外一个育子策略。那就是“关注孩子的兴趣,引领孩子快乐成长。”(出示课题)
教师:下面我想问问家长,您知道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吗?您希望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您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学习吗?您的孩子喜欢上您为他安排的兴趣班吗?
家长:部分家长谈自己的兴趣及参加兴趣的情况。(略)
(二)共同探讨,各抒己见
互动一:摒弃虚荣心,建立平常心
教师:有许家长不知道自己孩子真正的兴趣,给孩子上什么兴趣班也是自己设计安排的。少年儿童时期是培养兴趣的最好时期,可以直接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那么我们该以何种心态对待孩子正确的兴趣呢?请大家看下面几个案例,若您是其中某个孩子的家长,您会如何处理呢?(出示案例)
【案例一】一个男孩告诉我:“我爸爸逼着我学钢琴,我不爱学,他就打我,我都恨死钢琴了!”
【案例二】一个漂亮的十岁小姑娘愁眉苦脸地说:“减负前,妈妈给我报了一个兴趣班,减负后,我妈说这回有时间了,不能闲着,又给我报了两个兴趣班。我苦死了,哪有快乐呀!我每天真是度日如年啊„„”
【案例三】有一颗小番茄秧,人们告诉它,只有努力,就可以长得很高,结的果实像西瓜一样大,味道像香瓜一样甜,并且还会像苹果一样有营养,小番茄苗很努力地汲取养分,很卖力地做体操运动。结果,它的果实仍然还是小小的番茄。最糟糕的是,现在的小番茄苗不再认为自己是小番茄苗,它甚至连一点儿自信心都没有了。
家长:谈对上述案例的处理策略及体会。(略)
教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成就都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的,可我们不能因为虚荣而强迫孩子,不尊重孩子,强迫他们实现自己不能力所能及的目标,这会戕害他们的心灵。所以我们要——摒弃虚荣心,建立平常心。(出示本段话)
互动二:善于观察发现,积极鼓励赞赏
教师:许多家长问我:“李老师,您说我的孩子兴趣爱好是啥?我怎么看不出她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如何去发现孩子潜在的天赋和兴趣,这就需要我们父母有一双慧眼,能成为发现千里马的伯乐。请大家看看下面的案例,一定会有所启发。
【案例一】爱迪生上小学时,学校买来了新教具,他很好奇,全给拆了,又装不回去,气得老师请来了他妈妈。老师对爱迪生的妈妈说:“你的儿子太爱拆东西了,你让他改改这个毛病!”
“老师,我看是你不对哟!我观察儿子很久了,他跟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喜欢拆东西,你叫他改掉这一点,那我儿子不就跟别人一样了吗?”爱迪生的妈妈是那么相信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兴趣。
【案例二】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在教他儿子学数学时,他儿子起先并不喜欢,于是他采用了游戏的方式。如把豆子和钮扣等装入纸盒里,父子二人各抓出一把,看谁数得多;或者在吃葡萄等水果时,数数它们的种子。在不同的游戏中,儿子逐渐明白了数的概念,学会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等等。在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后,小卡尔·威特就爱上了数学。
家长:部分家长谈自己如何发现孩子兴趣和从案例中获得的启示:①注重观察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②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加各种游戏,在游戏中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教师:我们能发现孩子的兴趣,发现后如何去培养呢?如何让孩子转化为特长呢?请看下面案例。(出示案例)
一个8岁的女孩说:一天晚上,我正在家练琴,屋里静悄悄的。忽然我一回头,发现爸爸妈妈都坐在床边静静地听我弹琴,爸爸的眼里含着泪水,我害怕了,忙问:“爸,您怎么啦?我哪儿做错了?”爸爸笑了,“不,你弹得太好了!爸爸和妈妈一天中最高兴的时刻是听女儿弹琴,你的琴声把我们一天的疲劳都赶跑了,”真没想到,我的琴声有这么大的力量!有一次,我家来了客人,爸爸叫客人坐下来听我弹琴,还轻声说:“瞧,我女儿弹得多好!听她弹琴是一种享受!”客人听了一会儿,称赞道:“真没想到21世纪的音乐家就出生在你们家!”我听了,就觉得自己真成了21世纪伟大的音乐家,更陶醉在音乐的世界里,感觉真是好极了!
教师:您发现孩子兴趣后是如何培养呢?请把您的宝贵经验拿出来交流一下。
家长:家长谈自己是如何培养孩子兴趣的。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用慧眼去观察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发现他们的兴趣及潜能,并给予鼓励与赞赏。(出示课件)
互动三:尊重孩子的需要,下放兴趣决定权
教师:当孩子的兴趣与您的希望不一致时,您会尊重他,还是否定打击他?您会要求他改变兴趣吗?我们就从下面一个案例中去体会该如何做呢?(出示案例)
【案例】我的一个同学是负责学校管乐队的。她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学校组建管乐队准备参加比赛的时候,有一个五年级有点胖的女孩,第一个报名来吹大号,同学有点诧异,大号一般是男生吹,她担心女生力气和肺活量不够。女孩的母亲也反对,当着老师的面说女孩:“你干什么不好,干嘛非要吹喇叭?”女孩低着头。只说了一句:“我喜欢,我愿意!”百般劝无效后,母亲只好作罢,乐队也破例收下了她。训练是在最艰苦的暑假进行的,无论是顶着烈日在操扬上练队列,还是练习吹号吹得腮帮子生疼,女孩都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句累。两个月后,乐队开始合奏了。那天同学把家长都请到了学校。孩子们个个吹得很起劲。当雄壮的国歌响起时,许多家长都流泪了。谁也没想到,原来对铜管乐器一窍不通的孩子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竟然演奏得这么好!后来,女孩进入了中学,仍然吹大号,成为学校乐团的首席大号。教师:您读了本案例后,您准备如何对待孩子兴趣?
家长:少部分家长谈今后做法。(略)教师:从您们的交流中,我已体会到了您对孩子兴趣的关注与尊重,那我们今后可千万要——尊重孩子的需要,下放兴趣决定权。(出示课件)
(三)归纳总结
各位家长,今天我们通过互动交流,一起探讨了“有关孩子兴趣”的课题,收获是了三点育子策略,那就是:摒弃虚荣心,建立平常心;善于观察发现,积极鼓励赞赏;尊重孩子需要,下放兴趣决定权。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一定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二篇:“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专题讲座
各位家长,晚上好!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抽时间来参加三年级的家长会,我代表三年级的全体教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家长,三年级是小学阶段一个关键性的年级,这个阶段,小孩的身心和学习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忽略了小孩这个阶段的学习,那对小孩今后的学习将会产生很严重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学习内容的变化
从三年级开始,孩子们的学习内容变了,低年级主要是一些非常基础的知识,只要孩子肯下功夫,一般不成问题。到了高年级,学习的知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年级的形象思维向高年级的抽象思维过渡,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知识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牢固。
第二:心理素质的变化
孩子长大了,也学会了思考,更学会了察言观色。喜欢的人,他愿意和你交流;不喜欢的人,就会跟你对着干;而且有些事他会放在心里,不喜欢和老师、家长交流。如果你关心他了,重视他了,也许他高兴了就会把自己的心里话和你说说;不高兴就埋在心里,让你猜不透他的想法,这样就无法指导他的学习和生活了。这个阶段孩子的自尊心逐渐增强,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把握好尺度。
第三:思想意识的变化
三年级的孩子,思想意识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的意向了,自己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了。也正如有些家长经常说的:“我们孩子很犟,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那是因为他们的辨别力弱,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没有明确的方向。
第四:学习难度的变化
说到学习,在座的家长都深有体会,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辅导了。在一二年级时,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回家后,家长在家里帮助他们记记生字,背背课文、算算数等等,到考试的时候还是能考到比较理想的成绩的。但现在到了三年级,内容难度加大了,各科作业量相对多了,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学习,甚至处于一种逃避学习的状态,并不知道是“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
第五:成绩差距的变化
虽然说一次考试成绩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学业,但至少反映了孩子在这一段时间里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况。在这里,我要提醒家长朋友要正确对待分数。高年级,学生分数的波动还是相当大的,不能一看到孩子考得不好就冲孩子发火。所以,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家长不应该只盯着不如意的分数,不能光冲孩子发火,而应该耐心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分析错误的原因,帮助他弄懂意思、改正错误才是硬道理。考试分数只是衡量孩子学习的一个指标,并不是孩子学习的全部。
那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
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这里的“家庭环境的好坏”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
第一: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第二:要不断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第三: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
二、关心孩子的学习
一说到关心孩子的学习,许多家长一定会说我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啊,我每天都问孩子有没有做作业,在学校表现好不好,那是不是真正的关心呢?那倒未必,也许有的家长会说,现在三年级了,内容很深,题目我自己都不会,叫我怎么教呢?对于这些情况,家长应当怎样辅导孩子呢?
第一:热情支持孩子的学习。第二:认真督促孩子的学习。
第三:仔细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
第四: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学习上对孩子的要求。
三、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有的家长见到孩子学习松懈,成绩一时不够理想,便十分焦虑,时常抱怨、斥责,甚至对孩子进行惩罚,这样做是十分错误的,因为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家长应当从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呢? 第一:抓作业质量。第二:抓学习态度。
第三: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
第四: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目标。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生动的阐述了习惯的重要性,所以家长要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
五、给家长的一些建议
1、针对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和老师联系、沟通,支持老师工作。
2、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
3、严格管理、科学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
4、要用朋友的心态去看待孩子。
5、在孩子面前起表率作用及做好小孩的安全教育工作。
六、对家长的希望
多一份责任,少一份放任;多一份鼓励,少一份训斥; 多一份关心,少一份随意;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责备; 多一份赏识,少一份自弃;
各位家长,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太阳、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希望孩子成才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现在,你们的孩子正处于人生中的关键时期,希望你们把握好小孩五年级过渡到六年级的关键时刻,做好孩子心中的良师益友。请各位家长记住这样的话:您可以不是天才,但您可以成为天才的父母。最后我想说的是:钱,您今天少赚了,明天可以再赚回来,但孩子的教育您一旦错失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祝各位家长: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第三篇:(四一)家长学校教案--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有效控制孩子上网
马云红
教学内容: 网络时代,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教学目的要求:
1、使家长明白网络在孩子成长中既有积极意义,也有负面影响。
2、教会家长正确引导孩子上网的途径。
3、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家长该如何正确、合理地引导孩子上网。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大家好!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网络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其负面因素的影响。为此,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不应只看到网络的负面影响而忽视它的积极意义。在对待学生上网的问题上,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一同来探讨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上网
(家长畅所欲言......)
二、老师讲解
对待孩子上网我们不仅要“教”,更要“导”,只要对孩子们认真加以引导,端正其上网态度,增强其网上自我保护意识,共同利用网络的优势,有计划地上网,最大化地优化其利而缩小其弊。
家长应通过以下途径正确合理地引导学生上网
1、向学生推荐优秀的教育网站
互联网是虚拟空间,它方便、快捷、灵活的优点给予了学生们极大的遨游空间。但许多学生上网都没有明确目的,上网后随意浏览,花在游戏类网站上的时间占上网时间的比例较大。家长应注意引导学生选择上网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健康、文明、有益、有趣的适合少年儿童进入的网站。如“少儿网”,包括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中国学生报等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利用教育网站寻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如对语文学科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让他们在网上欣赏佳作。
2、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信息辨别能力
如果你问小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孩子会回答是聊天、交友、玩游戏,只有很少部分人回答是学知识。正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容易受网络中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知识越多说明学习越成功,其实,知识传播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孩子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习信息处理方法,培养交流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培养科学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了多少信息。因此,我们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引导工作,懂得基本的对与错,是与非,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分清网上善恶美丑的界限,激发学生对美好网络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并教会他们如何分辨其中有害信息的内容,以免他们在网络中“迷失”。
3、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切入点,合理引导其上网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作为老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在引导学生上网时,应避免只围绕学习这一个内容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哪怕只是发现他有一点点兴趣,抓住这个点,然后引导他往这个方面发展,那么,自然而然的孩子用于玩游戏和聊天的时间就会少了。另外,也要善于利用一些心理学治疗知识在需要时用适当的方法去改变孩子,转移孩子喜欢玩游戏和聊天的兴趣,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成瘾这个迷阵。
4、在允许学生上网的同时,应对其提出如下要求:
(1)上网的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圆满完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2)上网时家长应不定时地予以督促检查,防止其浏览不健康的网页或沉溺于网络游戏。
(3)周内与周末的上网时间应有所不同,并严格控制其上网时间。
5、在电脑上安装一些具有屏蔽过滤功能的软件,以屏蔽过滤掉不适合学生接触和浏览的网站内容。
三、组织讨论
1、在对待孩子上网的问题上,你们平时的做法是什么?
2、你们的做法是否正确?是否有效?
2、听了以上阐述,你们有何收获?
3、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打算如何有效引导和控孩子上网?
四、交流反馈
在引导孩子正确上网这方面,你们对学校教育有何意见或建议?(家长畅所欲言„„)
五、小结
互联网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影响,二者均不可忽略。作为师长的我们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影响而一味地阻止孩子们上网。只有在多了解、多关心孩子们的上网情况后,才能指导学生上网。作为老师和家长,只有我们以“导”代“禁”,才能发挥网络积极的一面,从而为孩子们的正确上网保驾护航。
第四篇: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看动画片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看动画片
摘 要:
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4岁的小波特喜欢看动画片,特别喜欢超人冲天一飞的模样,而且总有种要试试的冲动,2008年4月1日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学起动画片超人的样子,从自家三楼的窗台上跳了下去。事情发生后,邻居马上把小波特送到了医院,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尽管小波特幸运地没有受伤。但这件事情足以提醒广大家长思考:当孩子痴迷于动画片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引导他们?
痴迷于动画片的孩子
镜头1:小强每天从幼儿园放学后,先玩玩具,玩一会儿后,大约5时左右,就会准时端坐在电视机旁,开始看动画片。
哪个台演什么,再换什么台,他心里非常有数,一连串的动画片一直要延续到8时左右。这期间,妈妈大声喊他吃饭,他也无动于衷,饭可以不吃,动画片不看完是不行的。无奈,妈妈只好一边让他看,一边给他喂饭。
镜头2:峰峰最近用零花钱买了许多圆卡,卡上印有各种勇士,据说是一个动画片中的各种人物。孩子们一看见模样,就知道是谁。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轮换打卡,谁把卡打过来,谁就赢了,然后就攒卡,看谁攒得多谁就荣耀。在这种利益的诱惑下,峰峰不顾回家了,也不讲卫生了,家长的话也不听了,每天玩得天昏地暗。
点评:
每个孩子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演变成动画迷,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痴迷于动画世界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动画痴迷症”对于孩子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沉迷于动画片,不能自拔,每天到了时间必须要看,雷打不动,奈何不得,以至于忘了吃饭,忘了做功课;
二是经常沉浸在动画片的情节之中,有些“动画语言”在孩子当中广为流传的,什么“美少女”、“奥特曼”等等,有些“动画行为”也成了孩子争相游戏的主题,你扮演“蝙蝠侠”,我扮演“恶魔”,精力分散了不少,恶作剧不断。
不言而喻,“动画痴迷症”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这绝非耸人听闻,研究表明,长时间痴迷于动画片的孩子易患孤独症,尤其在听力、注意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容易出问题。另外,动画片中一些有关打斗、有关情爱的内容,也往往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不利的。
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教会孩子理智地看动画片,片面制止不行,毕竟有些动画片确实能够让孩子很形象地学到知识,而且,动画片的功能就在于它的快捷方便,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
正确的引导首先在于把关,不可否认,有些动画片是很无聊的,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如果纯粹为了放松和娱乐,还是不看为好,因为孩子往往在笑过之后,就开始模仿了,所以,应有所节制。
建议家长与孩子一同看动画片,因为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家长边看边与孩子聊,既可以阐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孩子也会很自然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但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了解与感情,更重要的是,可以训练孩子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另外,可以购买与动画片有关的图书,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看完动画片后,一般会意犹未尽,这时,看看书温习一下,就很容易对知识记得牢固。
孩子模仿动画片语言“我要杀了你”
曾经引发争议的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中,虹猫为父报仇,经常高呼“我要杀了你,血债血偿”。牙牙学语的小朋友缺乏鉴别力与自控能力,模糊地认为,“我要杀了你”不过是表达愤怒的一种方式,于是,“妈妈做的饭不好吃,我要杀了你”;或者在游戏中,举着工具攻击伙伴,高呼:“我要砍死你,杀了你”,也就绝非偶然了。
专家认为,动画片与现实社会最大的区别在于强烈的游戏性和虚幻性。许多动画中的人物都能够死而复生,这就使得动画中的暴力就像儿童的游戏一般有趣。只要是游戏,就能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而此时游戏般的暴力影像也就相当自然地进入了孩子的视野,印入了他们的头脑中。其次,暴力影像因对施暴双方做正义、邪恶的区分而变得合理化了。很多动画片都是借由暴力的动作、夸张的情节来塑造“惩恶扬善、除暴安良”式的人物形象的,以增添其英雄色彩进而吸引孩子观看。往往起初是好人被坏人欺负,但是好人最后却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对坏人反戈一击,用武力制服了坏人。在这样的情节安排下,无形中暴力被“合理化”了,“以恶制恶”在儿童眼中成了应该受到鼓励和表扬的行为,模仿动画片中的“英雄”也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动画片中的人物和内容往往构成了孩子们的主要谈资。如果哪个孩子不了解正在热映的动画片的情节、人物和对话,不会模仿动画片中主人公的招牌动作,就会遭到耻笑和“排斥”。反之,如果哪个孩子能够把主人公的一招一式模仿得惟妙惟肖,那他一定会成为这个特定群体中的佼佼者。同辈群体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儿童成为动画片暴力影像的忠实观众。
孩子喜欢反复看同一动画片正常吗?
王先生最近很苦恼,因为他发现5岁的儿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他不知道孩子这样正常不正常?
其实,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个性的原因。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能表现出人的个性的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个性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表现出来。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正是一部分孩子喜欢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喜欢重复的个性的一种体现。二是心理发展水平的原因。由于幼儿的认识能力、想象能力和记忆力的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就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这样,孩子如果是每次都看不同的动画片和图画书,就会出现记不住的现象,而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则能避免这一现象,使孩子在重复中检验自己的记忆和期望,从中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一般来说,随着孩子心理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也会逐渐消失。
所以,孩子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或图画书的现象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一般也不会有什么害处。如果这种现象的程度非常严重时,家长可以适当地进行引导。
正确引导孩子看动画片
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作为家长,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在动画世界里,孩子们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从积极的效果看,儿童观看动画片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动画片可以满足儿童娱乐的愿望。
二、动画片可以充当儿童暂时的伙伴。
三、动画片可以为儿童提供有关社会和自我等方面的知识。
四、动画片可以帮助儿童培养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养成良好的合作、共享和助人等行为习惯。
当然,也有一些动画片中含有暴力和色情等内容,儿童观看这类动画片后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产生攻击行为。
家长们还是应该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免受或少受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的影响,尽量限制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动画片,同时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家长对待孩子观看动画片,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严厉压制,而应该耐心引导。
一、让孩子成为主动的认知建构者,勿让孩子只作为消极被动的欣赏浏览者。
父母应随机引导孩子谈论、比较、评价动画片中的人物、情节,让孩子讲述其中优美的文学语言,真正体验其精神实质。
二、父母要筛选动画片,给孩子提供健康、积极的动画片。
三、幼儿期是感觉发育的快速期,这时孩子柔嫩的器官对有害的视、听觉刺激敏感性比较高,所以应尽量避免孩子长时间或近距离看电视,同时电视的音量也不要过高。
第五篇: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围棋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围棋?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围棋?
引导孩子学习围棋应该从三个方面谈起;
一,引导孩子学习围棋的目的;我们应抱着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学习好围棋将来考高中或大学能成为特长生,在挫折教育中成长,培养孩子在学习中的稳定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学习围棋的目的。我们发现每个孩子都各具特点,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学到4
段或5段。所以,我们家长首先不能目标定的太高,那样会适得其反。
二,孩子开始学习围棋要积极的引导;学习围棋要让孩子感到它是很好玩儿的游戏,我是学习围棋进步很快的,我总是胜多负少,我比爸爸妈妈学的都快,大家都关注我的胜利。能够
达到上述的方案,孩子的兴趣就会不断的提高,进步也是最快的时期。
三,引导孩子学习围棋的方法;刚开始学习围棋时,家长可以表现出对围棋的强烈兴趣,但是下起围棋时要让孩子吃到你的棋子,你可以表现出吃惊但不服输的状态,我必须要赢你,我下盘还想要赢。孩子一般都是越下越上瘾,但你要控制好比分,这点很重要。(比如;下十盘吃子他赢6盘你就赢4盘,要让他感到赢你越来越不容易)我们漫漫的可以总结出很多
经验,来调节孩子的兴趣和节奏。
围棋 > 智的开启、美的熏陶
在中华民族悠悠的文化长河中,围棋可谓是一颗耀眼夺目的璀灿明珠,它是一门启迪智慧、陶治情操的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体育项目,是中国的传统棋种,有着四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学校 从一九九四年夏天开设了围棋这门课程,并
制订了教学规划,旨在开启智慧、陶治情操。
一、智的开启
黑白世界中演变出无数有声有色的“战局”,包含着无形的数学知识:下棋时,要求棋手们判断形势落子,精算、估算就是少不了的最直接的方法,无形中训练了孩子们计算能力,而下棋时,估算、精算都要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对棋手的抽象思维有了高的要求,加快了学
生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的过程。
事实也证明,五年多来我校围棋队的小棋手数学成绩都名列前茅。而参加围棋队以后,一些原本在老师眼里聪明却顽皮的孩子安静多了,通过下围棋,把棋手的注意力集中在每招每势上,慢慢地静下心来,这样经过不断地对局和各种考试磨练,收住他们的性子,起到了潜移
默化的作用。
下围棋,还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随着年龄的推移,学生从模仿性和表现性过渡到想象的概
括性、逻辑性。在过渡中就需要我们为师者很好地引导,创造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对弈时,对形势的判断,洞察对方落子的目的,分析对手落子的趋势,无形中发展了棋手的想象力。如五(3)中队的朱颢,人聪明,数学学得好,就是作文是“老大难”自二年级选入校围棋队,在教练指导下,不仅“文静”了许多,想象力也大大发展了,写作
时就象在脑子中放电影。作文再也不枯燥无味了。
二、美的熏陶
英国著名艺术教育家赫伯特。里德认为艺术在教育中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能给儿童一种意识,使意象与概念、感觉与思想发生交互关系和统一。围棋正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它能净化心灵、陶治情操,修身养性,发掘儿童创造潜能,帮助他们审美心灵的定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精神定位,弥补片面集中技术的发展、知识的获取。而忽视潜意识、非逻辑思维可理解方面状况,使学生形成较高品位的审美素养。如五(3)班的朱颢,生就一副急躁脾气,又爱计较,原来 是班上的“惹事王”,二年级入选校围棋队后,刚开始还不能定下心来对弈,往往由于急躁,没走几步棋便败下阵来,围棋水平老是上不去,在家长和教练的耐心教育及稍带强制性训练后,他比以前“乖”多了,上课时也能规规矩矩地坐上40分钟,学习成绩又提高了,这表明长期下围棋,能重塑儿童的性格,以静制动达到人格、才能、心智的和谐
发展。
我校的围棋特色已走过了漫漫的五个春秋,五年来在国手常昊、市围棋教练邱鑫及市围棋协
会等各界人士的支持指导下,我校的围棋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结出了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