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书籍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5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护书籍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护书籍教学设计》。

第一篇:爱护书籍教学设计

《爱护书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爱书,更是一种美德。大凡爱读书的人都爱护书籍,鲁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是爱读书的典范,本篇课文记叙的就是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事。结构分析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写鲁迅爱护书籍的表现。第一层(1自然段)写鲁迅爱读书,看书时对书籍非常当心。第二层(2自然段)写鲁迅爱书,他精心地保存书籍。

第三层(3自然段)写鲁迅爱书,认真保持书籍的干净和完好。第二部分(4自然段)写鲁迅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写作特点

1、选取典型事件表现人物性格,提示课文主题。

2、用词准确,极有表现力。

3、先叙事后总结的“分------总”结构方式,使课文条理清晰,而且有说服力。教学内容:爱护书籍 教学目标:

1、通过鲁迅小时候爱护书籍的故事,学习他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出12个字。教学难、重点:

1、理解“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这句话的意思。

2、学会写出12个生字。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教学时间: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看书吗?你都喜欢看什么书?你们是怎样看书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名人看书的故事。板书《爱护书籍》

二、新课探究

1、齐读课题,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创设了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2、初读课文,通读文句,自学生字。

①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标记下来,要多读几遍。

② 学习生字,师:同学们都读完了,生字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看你们认识了多少字(出示生字,认读)③ 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让学生自由说)

(这个环节,符合学生的心理,学生能积极投入。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并且提出读书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读书,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习,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文识字不但提高了识字效果,而且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3、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1)同桌互读,师:同学们把生字读准了,能把课文读下来吗?(相互读,互相提提意见。)(标下自然段)(2)展示读书,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愿意读给我们听听?(读后评价,主要评正确、流利,肯定学生优点,注意表扬,激励)

(3)教师教师范读。

(4)师:同学们把课文读通顺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读,生生互动,让学生评价,教师范读,师生互动,体现了开放式课堂教学。读书要体现过程,还要给学生练习的机会。)(5)找出课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用自己喜欢的标记符号,画出课文中能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的语句。(7)小组交流,读书,体会,说一说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汇报交流,互谈读书体会。)(8)复述课文。

A谈谈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B简单的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复述前,先练习,体现重视学习学习的过程。)

(9)教师总结,师:同学们表现都很好,体会很多,今后,我们也要学习爱护书籍,学习鲁迅爱书的精神和做事认真的态度。课文延伸:你们想一想,以后我们应该怎样看书呢?今后你准备怎么办?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扩展,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4、学写生字,造句练习。

(1)小组内认读,老师读,检查自学。(2)学生组词。(3)教师范写。(4)造句练习。(5)学生朗读。

(写字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

5、自我检验,总结提高。

师:学会了这个单元后你有什么要说的?(引导学生自由说)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爱护书籍还要做事认真的态度,对我们很重要,希望小朋友们努力做到这一点。

第二篇:爱护书籍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

19、《爱护书籍》教学设计

绥芬河市北寒小学 林海霞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我们都知道:爱读书,是一种好习惯,那爱书啊,更是一种美德。凡是爱读书的人都会爱护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爱护、保存书籍的课文,一起学习第19课《爱护书籍》。

2、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谁爱护书籍?又是怎样爱护书籍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章,请同学们把书轻轻地翻到第121页,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开始吧。

2、指名展示读课文

同学们读书都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开火车分段接读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注意纠正读音。

3、默读课文思考主要内容。

咱班同学读书都很流利,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的一句话,用“——”画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课件:“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板书: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明确:像这样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希望同学们写话时也能写出你文章的中心句,概括全文。

三、品词析句,理解感悟。

1、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鲁迅爱护书籍,那鲁迅是怎样爱护自己的书籍的呢?看大屏幕导学提示一:

导学提示一:

(1)独立用“~~~~~~”画出文中描写鲁迅爱护书籍的语句,画完自己读一读。

(2)组内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2、生汇报:

(1)第一段

a、我们先看第一自然段,通过他先看看手干净不干净,才小心地翻着看,看出鲁迅他爱书,怕把书弄脏。

板书:爱书。

b、在这句话中有一个关联词。先„„然后„„

它表示事情的先后顺序,做完这样再做那样,谁能用“先„„然后„„”说一句话。(评价:你已经理解并会用这个关联词语了,你真棒!)

c、鲁迅读书不仅怕自己把书弄脏,而且他还不许弟弟动手摸,只许在桌旁看,他也怕弟弟把书怎么样?(弄坏,弄脏、乱涂乱画„„)

那他这样做,弟弟会不会生气?他不怕伤和气,伤亲情吗?这说明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都宝贵。(亲情、友谊)课件出示

齐读: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亲情、友谊都宝贵。d、那你能读出鲁迅这种爱书超过亲情、友谊的心情吗?组内练读第一段并展示。

评价: 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你爱书的心情了,老师知道你也是个爱书的孩子。

(2)第二段

鲁迅读书时珍爱书,那他存放书时是不是也爱护书籍呢?课件出示第二段。板书:存书

看大屏幕,文中用了“精心”一词,是什么意思?我们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一下呢? 生:专心,细心,仔细

这些词语都能看出鲁迅放书、存书时也是非常爱护书籍的。a.这里的“整整齐齐”是个什么式词语?(这个词是AABB式,是叠词)

b.你说得真棒。那么如果把原句换成这样,同桌一人一句练读,感受一下,看看哪一句好。为什么?(课件①鲁迅把书摆得整整齐齐。②鲁迅把书摆得很整齐。)

“整整齐齐”要比“整齐”好,更能体现出鲁迅放书时的细心、仔细、认真。

c.你理解的可真好,你们还能说AABB式的词语吗?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健健康康、高高兴兴„„

你们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的出来平时你们都很爱读书,并且能够认真积累好的词语。

d.文中说鲁迅把书放在母亲的红漆箱子里,想象一下,在过去,“母亲床边的红漆箱子”原来是放什么的?(首饰、钱财、贵重物品),而现在放的是书,说明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都宝贵”(金钱、珠宝)。

课件出示:生齐读“鲁迅小时候把书看得比金钱、珠宝都宝贵。”

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读出鲁迅存书时认真、仔细的情感来呢?自己读读,一会来读给大家听。

展示读。(听出来也是个认真的孩子了)

读的时候要抓住“精心,整整齐齐”这些重点词语,读准重音,读出感情,这种朗读方法就是抓重点词语朗读法,我们试一试。齐读一遍。

这就读出了鲁迅的那份认真、仔细了,今后读书时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抓住重点词语朗读的方法,读课文。

(3)第三段

我们看大屏幕,这段文字里有两个“总是”,总是是什么意思?(经常)通过两个总是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小时侯爱书、珍惜书的做法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养成了习惯。板书:惜书

通过“轻轻地擦”、“仔细地补”可以看出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都宝贵。括号里可以填哪些词语?(比玩具、新衣服„„)

比任何喜爱和宝贵东西都珍贵,所以最准确的词语应该()。填(什么),课件出示:齐读“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作者通过鲁迅“爱书、存书、惜书”的三个具体事例,总的说明“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像这种先写具体事例,然后再总结全文的构段方法,叫做分总式结构,板书:分 总 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学习这种文章结构,使你的文章清晰、完整。

课文学到这,老师想看看你们的语文书保存的怎样,今后又打算怎样去保存呢?一起看大屏幕导学提示二:

导学提示二:

(1)小组同学比一比,看谁的语文书爱护的最好?(2)今后的学习中你打算怎样去爱护你的书籍?(3)组内交流并派代表汇报。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也相信同学们今后能真正的去做一个爱护书籍的孩子。

那就让我们就从现在做起,轻轻地把你的语文书合上,放好,好,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9、爱护书籍

爱书 ————存书 ————惜书(分)鲁迅小时侯,把书看得比什么都宝贵

(总)

第三篇:教学设计书籍

介绍你读过的教学设计书籍,及其发展趋势。

教学设计研究发展趋势的探讨

曾祥翊

论著选摘

摘要: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研究领域,自其产生以来的近40余年来,国内外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本文认为教学设计观、学习心理学和科学技术是影响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三个主要推动力,并通过分析这三个要素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影响与作用,探讨了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的特征和发展脉络。

国外的教学设计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步,至90年代,涌现出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罗米索斯基的“知能结构论”、梅里尔的“成分显示论”、赖格卢特的“精细加工论”、巴纳斯的“宏观教学设计论”、史密斯和雷根的“教学系统设计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教学设计理论。这些研究趋向于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用系统方法来探索教学设计问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从整体上综合考虑教学过程的各种因素。虽然这些理论都是各自独立地发展,但却得出相类似的结论。因此,梅里尔等人将这些理论称为“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简称ID1。

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起步较迟。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翻译介绍了一些国外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出版了一些研究专著,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李克东、谢幼如编著,1992)和《教学设计》(乌美娜 主编,1994)两书。可以说,这两本书已成为指导我国教学设计实践活动的主要理论依据。9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者更多地转向教学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研究。在1994年,教育部启动了九五国家级课题“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在何克抗、李克东教授的主持下,该项目的试验范围已覆盖22个省市的近600所学校。素质教育思想、信息技术和建构主义理论是推动项目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研究成果“主导---主体”教学设计方法的提出是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性突破。

如何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脉络?本文拟从教学设计观、学习心理学的影响、科学技术的作用等方面作抛砖引玉性的分析与推断。

一. 系统观和设计观 教学设计的思维方式主要来自于系统观念的贡献。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而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从教学设计角度看,理解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长期以来采用的是系统方法。这一观点充分反映在对教学设计的定义和设计教学的系统方法模型的认识方面。

美国学者肯普给教学设计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在连续模式中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教学设计的代表人物加涅对教学设计的定义较为简洁,“计划教学系统的系统过程,称之为教学设计”。我国教学设计专家乌美娜认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这个定义在我国有较大的影响面,但不难看出,它与肯普、加涅的定义是一脉相承的。如果加以分析和概括,可以得到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特征:系统方法和系统计划过程(通常用模型描述)。

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方法,强调整体性和反馈性,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是:如何对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结构和功能进行整体研究,从而揭示出教学要素之间必然的、规律性的联系,使教学效果最优化;如何在教学系统中,使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与反馈正常进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那么,系统科学的原理应如何在教学设计领域中有效运用呢?由此又引出了系统方法转化为可操作性的过程和程序的研究,于是出现了系统方法模型研究(又称作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的百花齐放局面。按模式产生的时间顺序看,较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过程模式有肯普模型

1、狄克---柯瑞模型2和史密斯----雷根模型3。它们的共性是要求从整体观出发,从环境或需求入手制定教学目标,发展教学计划,进行教学传递、评价,并有效地运用系统反馈进行教学设计修正,从而达到教学系统的整体优化。这些模型所反映的步骤和过程具有很强的线性特征,又被称作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作为线性系统方法模型,基本体现了硬系统思维的特征,都有一个较严密的设计程序,这为我们掌握基本的教学设计程序和规范提供了良好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按照希夫曼(SHIRZ S·SCIFFMAN)的观点4,这些系统方法模型可归到“标准系统观”范畴。另外,我们还发现,教学目标、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是构成这类模型的基本要素。这也说明了该阶段对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研究始终未跳出肯普构建的“目标—策略—评价”这个基本框架。

尽管肯普、狄克—柯瑞、史密斯—雷根等人的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一直被奉为经典,各领风骚,但是近年来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评。我们从系统科学的发展来分析它们的局限。一般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系统理论、系统科学的第一批成果,它们几乎都酝酿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诞生于1948年左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三论都是运用系统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系统、信息、控制)研究同一问题的成果,有学者称此三论为一般系统论。汲取一般系统论(又称硬系统)营养的肯普、加涅等人的系统方法模型也深深打上了“相对的封闭性、稳定性和线性思维模式”等烙印。1990年梅里尔等人历数了这些模型在运用中产生的问题,例如,内容分析缺乏整和性;由于系统的封闭性而不能有效地吸纳有关教与学的专门知识;机械地使用系统方法,导致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阶段彼此互不相关,换言之,每个阶段都使用各自的工具,保持各自的知识表征形式,但对于前一阶段中所发生的变化应如何直接引起下一阶段的变化,却未能提出相应的处方5。

70年代先后,出现了耗散结构、协同学和超循环三种系统理论,它们合称自组织理论。此外,混沌学说、分形理论等,也从不同角度对系统的结构及其运动进行了刻画。为区别贝塔朗菲最初的一般系统论,这些新的理论群被称为“广义系统论”。广义系统论对教学设计研究是否会有积极意义?我们注意到,Johassen、Dowling、You等学者提出了教学设计过程充满了混沌性,并对混沌在教学设计中的理论、方法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6。他们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引入混沌学的非线性开放系统、非决定论的不可预测性、正反馈圈等基本概念。我国学者也提出了“混沌基本理论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是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以期能引起国内更多教学设计研究者的关注和研究7。

美国学者巴纳斯(Bala.H.Banazhy)称线性系统方法模型为微观教学设计,它们的特点是:机械地使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预先确定行为目标,在确定的有限范围内运行,呈现出稳定性等等。在研究了微观设计的特点后,巴纳斯提出了宏观教学设计论。它的出现也是近年来开放系统思维和软系统方法的产物。巴纳斯认为,教育是一个开放的人类活动系统,是一个系统复合体,它与教师、学生、环境、政治、文化背景、国情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是简单线性的、稳定的,必须对教育本身建立一种动态的、非线性的、综合的、整体的思维模型。宏观教学设计与微观教学设计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立足于对已有系统进行分析、诊断和矫正;前者立足于更大系统的需求与条件,用系统与环境模型、结构与功能模型、过程与行动模型对未来系统作系统表征(综合描述)。宏观教学设计论的系统方法模型强调非线性和动态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水平、四种系统环境和四种关系构成的三维设计框架8;设计过程是反复的和螺旋式的,并与反馈和前馈相互联系9;分化—整和存在于教学设计过程始终10;对系统中各个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强调协调与综合11;设计者、教师、教学对象和其他与系统设计有关的人员应共同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来12。

超越、展望和重塑是宏观教学设计论的三个主要策略。巴纳斯认为,不应该再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改良,相反,我们应该超越现有系统;不仅要预测它,还应该重新认识它;不仅要改造它,还应该重塑它。我们着重介绍巴纳斯的研究成果,不仅是要说明宏观教学设计论是教学设计理论的重要发展,还希望在我国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发展契机的大背景下,该理论能对可能或正在出现的新型教育(学)系统(如网络教育)的探索发挥重要作用,帮助我们确定和组织社会中存在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将它们聚集起来,为所有人提供学习机会。

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模型研究,一方面在对线性模型进行完善补充,一方面在向非线性模型转变,在微观设计的基础上,已发展起开放的、动态的、多层次的宏观设计。这些研究反映了系统科学及其发展对它的影响,因此,可把这些研究归属到教学设计的系统观范畴里。

前面提到,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通常,问题可分为定义完善的与定义不完善的两种。定义完善的问题有唯一正确的解,问题的初始条件、唯一的解以及解题的有限途径,通常都是约定的。设计者遵循教学设计的规则与程序,只要一步一步进行操作,就可获得定义完善问题的“最佳”设计结果。该过程是合乎逻辑的、理性的和系统的。在这时,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是统一、一致的。定义不完善问题则可能有无数个解。因为无论是初始条件,还是获得令人满意的解的过程与标准,都不可能十分清楚。在实际中,我们面对的教学问题基本上是定义不完善性的。这时,设计者采用系统方法,遵循一系列步骤,却可能获得了解决定义不完善问题的多种发现。如何解释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的这种差异性呢?教学设计的另一本质问题不可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教学设计的设计观。

教学设计是一种设计活动,设计活动的本质就是为创造某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新事物而进行的探索活动。创造性和直觉是设计活动的主要特征。设计者作为设计活动的主体,对情景的分析和需要的描述,离不开技术与理性的思考,但是,设计者的创造性和直觉则对提出有关方案的设想极为重要。设计者的经验、理论素质、风格、情感、洞察力等都会影响对问题的理解。理解的不同,则可能导致不同的方案。设计过程中通常存在着社会性交互作用。例如,巴纳斯在宏观教学设计论中提出的多方参与原则,即设计过程应包括各方面人士的参与协作,各方的利益、价值观以及看法都统一被加以考虑,以产生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对于某些模糊性的教学情景,设计者没有必要采用一般的规则和程序,可凭直觉对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进行归并或简化,这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对于教学设计的本质,多数学者倾向于强调它的系统观,视教学设计过程为一个逻辑的、理性的、技术的、系统的,强调规则与过程的重要性。在实际运用这些规则时,设计更接近工程学,设计者更像一个工程师。也有少数学者把教学设计过程描述为一种创造性的过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新颖性及独特性都来自于设计者的创造性,这时的设计者更像一个“艺术家”。我们认为,系统观和设计观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以机械地、片面地对待,教学设计过程是包含技术的与创造性的、逻辑的与直觉思考的过程,这正是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二. 学习理论的重要影响

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关系?对这个似乎已成定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设计理论发展的脉络。

从文献检索看,“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已是公认的看法。它的逻辑依据是:教学设计是为了促进学习而设计教学策略,为了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必须广泛了解学习及人类行为,而学习理论说明了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以及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因此必须以学习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

我们可否进一步推断:学习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理论的新成果会带来教学设计理论的革新。赖格卢特认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为了提出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13。在他看来,教学设计理论也可以被称为教学理论。我国学者也有类似的认识,“教学设计就是把教学原理转换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过程”14。

关于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关系,有两种典型看法:相互作用论和推衍论15。相互作用论是指,学习理论的进展会影响教学理论的形成,同样,教学理论的发展也会影响学习理论的研究。例如,阿特金森(Akkinson,1972)认为,教学理论的发展要阐述学习过程,因为在对学习有较深刻理解之前,是不可能制定真正有效的教学策略。但是,如果以为一种完善的学习理论是形成教学理论的先决条件的话,那他在教学理论方面将不会有任何进展。推衍论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理论可以作为派生教学理论的基本来源。例如,布鲁纳(Bruner,1966)认为,“教学理论必须考虑学习与发展这两个方面,必须同那些他所赞同的学习理论和发展理论相一致”。在他看来,学习理论是描述性的,而教学理论是处方的和规定性的。言下之意,教学理论是学习理论的进一步推衍。

在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学习理论对它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比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理论是由某种特定的学习理论直接推导出来的。

乌美娜教授在《教学设计》一书中,专门讨论了“学习理论的发展使教学设计从萌芽到诞生,从起步走向发展”,指出“以行为主义联结学派心理学为基础的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展”。斯金纳在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概括出强化作用、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学习规律。他在其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教学机器”,设计出“程序教学”的完整方案。程序教学重视作业分析、学习行为目标的分析、教材逻辑顺序研究以及如何设计教学策略。在程序教学运动中,出现了专门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者,他们对目标理论、任务分析、媒体选择、形成性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设计问题展开了研究。这些研究为后来发展的教学设计思想提供了基础。

加涅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他所关注的重点是把学习理论研究的结果运用于教学设计。加涅被公认为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的折中主义者。他一方面承认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另一方面又注重探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心智活动。70年代后,他在对学习理论的探讨中,试图阐明学生的认知结构,并着重用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过程。加涅按照学习的类型、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过程,推导出他的教学设计原理。

加涅按学习的复杂程度,提出了八种类型的学习16。他认为,学习是累积性的。较复杂、较高级的学习是建立在基础性的学习基础上,每一类学习都是以前一类学习为前提的。这就是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的核心思想。学习层次说对教学序列的设计有重要意义。因为前一层次的学习为后一层次的学习做好准备,这样,教师可通过分析前一层次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而且,这些学习层次呈累积的性质,是以一种可预测的方式一级一级建立起来的。因而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可以此为基础,构成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加涅,1979)。

加涅认为,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根据学生在学习后所获得的各种能力,加涅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17。加涅认为,设计教学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加涅对学习结果的五种分类,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目标的分类。

加涅在论述学习的类型和学习的结果时,都把学习作为一个过程,每一过程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根据学习的过程,加涅推导出与其相应的教学过程,该过程由八个教学事件构成18。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影响学习的内部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要与其一一对应起来。

我们只是把加涅的“由学习理论推衍出教学设计理论”作为个案分析。事实上,这并非一种特殊现象,赖格卢特的“精细加工论”和梅里尔的“成分显示论”,亦未摆脱加涅的研究范式,反映出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背景,本文就不再赘述。

也许我们可得出如下结论: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理论必须是建立在有关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近30年来,心理学发展迅速,硕果累累,已扩展到教学设计研究领域,影响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形成,使教学设计理论带有鲜明的心理学特征。何克抗教授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提出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应以心理学作为断代原则。并根据该原则,把握住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方向,同时结合我国教育实际和教育改革要求提出了“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理论框架。我们也必须指出,一种合适的学习理论并不是产生教学设计理论的充足条件。学习理论可以为有效的教学设计理论的产生提供一般的方向,但教学设计理论的形成,还涉及其他变量,如科学技术,下面将着重讨论这个问题。

三. 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目前已有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产生于多媒体、人工智网络等技术之前,没有真正考虑那这些以交互性为基础的技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在1990年,梅里尔等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现行教学设计的模型都将焦点集中于刺激要素的呈示上,由此产生的教学通常是消极的、非交互性的。显然,探索新技术条件下,能够充分发挥交互技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和模式势在必行。

西尔斯和里齐(Seels,B.B and Richey)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中文版的“序”中谈到教学设计的发展:“建构主义的思路和新的技术支撑两者结合,创造了新的设计与传递教学的途径。”我们以建构主义学派之一的认知弹性理论与超文本技术的结合为例证。

斯皮诺等于1990年提出了认知弹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19。所谓认知弹性理论是指以多种方式同时重建自己的知识,以便对发生根本变化的情境领域作出适宜的反应。其基本原理有二: 1.有在显示多元事实时,才能以最佳方式对结构不良领域的现象进行思考。这是因为从单一视角提出的每一个单独的观点虽不是虚假的或错误的,但却不是充分的。这就要求从多于一个观点的角度检查某一概念,这既能增强对该概念自身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将这一理解迁移至其他领域的能力。

2.概念与案例构成多维与非显性的“十字交叉” 形状(“Criss—crissing” of conceptual and case landscape),达到对复杂知识尽可能完整的理解,即充分理解概念的丰富内涵并相对完整地覆盖各种变化的、复杂的相关案例,从而使学习者获得具有足够弹性与灵活性的知识,以适应多变的真实情境。

认知弹性理论表明,以多种方式加以利用的知识,必须以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具有非线形特征的超文本技术正是这样一种适用于认知弹性理论的理想的学习与教学媒体。它可用于开发多媒体计算机支持的非线形与多维度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使学习与教学可视化、情境化,以帮助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注意不同情境中的重要特征和相关信息。斯皮诺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随机通达教学(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这种教学方式遵循以下原则:

1.学习活动必须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元表征并鼓励学习者自身对知识进行多种方式表征;

2.教学设计应注意构建由概念与案例交织组成的“十字形“,以保证知识的高度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结合,使知识富有弹性,以灵活适应变化的情境,增强知识的迁移性和覆盖面;

3.教学材料应避免内容的过于简单化,在条件许可时,尽可能保持知识的真实性与复杂性;

4.教学应基于情境、基于案例、基于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

5.作为教学内容的知识源泉应该是高度联系的知识整体。

目前,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我们深信,随着现代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将突破传统教学设计假设的局限,开发出能有效支持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知识在新情境中迁移的教学软件和课堂教学方案,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交流、资源共享,跨越时空地域开展网络上的协作学习。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何克抗教授指出,这种新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它的全部理论、方法都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其核心内容包括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而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学习环境的构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持。1、2、3 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评论”,《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4.Schffman, s·s Instuctional Systems Design:Five Views of the Field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1991 5.郑葳,“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的局限”,《外国教育研究》 1999年,第2期。6、7.朱云东,钟玉琢,“混沌基本理论与教学设计发展的新方向”,《电化教育研究》 1999年 第5期。

8.盛群力、李志强 编著 《现代教学设计论》 9、10、11、12.Robert ·M·Gagne,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Foundations , 1987 13.Charles M·Regeluth,Instructional Design :What is it and why is it? 1983 14.李志厚,“国外教学设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 第1期

15.施良方,《学习论》 1992,人民教育出版社 16、17、18.R.M.加涅 《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

19.高文 “认知弹性理论、超文本与随机通达教学”,《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 第6期

摘自 《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10期

第四篇: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精选)

课题四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宁国中学初中部汪仕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了解水污染原因、保护水资源方法。

过程与 方法

1、利用所学的有关水的知识,宣传水的常识,学会科学 利用水

2、初步学习利用身边的生活、媒体资源获取有用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节水意识;

2、培养为环保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3、学习用辨证的 观点看待水资源的 丰富和 有限。

教学重点:

培养爱护水的意识;学会用辨证的方法看待资源。

教学用具:烧杯(1000)量筒、试管、胶头滴管、相关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为什么科学家都把探测火星上 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 突破口?水对于人类到底有哪些用途?

二、探索新知

引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所以,人类要加倍爱护水资源。

板书课题4爱护水资源

讲述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色的星球(适时投影“太空中的地球”图片),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有71%的面积被水覆盖着。地球上的水主要是海水。

阅读课本第59页有关海水的图表、文字,并思考如下问题:海水占全球储水量的 比例是多少?在海水中含量最多的 四种元素是哪几个?海水能否被人类利用?

过渡 虽然地球上的 水很多,但被人类利用的 淡水却异常短缺。

板书

(一)水不足

实验 教师演示下图实验。

小结这个实验形象的说明:在地球这个“大水缸”里,人类可以利用的水只

有一汤匙!

投影 课本第60页的 图3—

27、3—28。

讲述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水量却居世界第121位,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的 13个 国家之一。水已经成为制约21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投影有关缺水的 图片

录像我国西部严重缺水地区的人们日常生活片段。

过渡 虽然我国水资源紧张,但浪费现象严重。

板书

(二)水浪费

学生活动 汇报“家庭用水情况的 调查报告”

提问 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用水习惯与科学用水相比,用水量有何不同呢? 投影课本第62页表3—1.小结 号召学生养成节约用水习惯,而且向周围人节水用水常识,使节约、科学 用水成为社会风尚。

过渡 在我们身边,比浪费水更严重的 情况是水体受到更严重的污染。

板书

(三)水污染

学生活动汇报学校或住所附近水源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学生 阅读 课本第62页“水体污染的 原因和 危害”

讲述 我国水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浪费水的现象比比皆是,应设法爱护水资源。

板书

(四)水爱护

学生讨论如何爱护水资源

小结 教师将 学生的 方案整理成下表投影。

投影 有关“母亲水窖工程”图片、“西沙群岛雨水班”图片。并 介绍相关内容。讲述 爱护水资源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国政府1984年颁布了 《水污染防治法》。1988年有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为提高全民节水意识,还设计了 节水徽记和 节水标志。

投影 节水徽记、节水标记并 讲述其意义。

小结通过这节可 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畅谈感想。

课后冲浪

1、动手:节水标志和 节水徽记个 画一个,贴在家中用水的地方。

2、动笔:完成课后习题1、2、3.3、动口:想 家长节水一些节约用水的 方法。

4、登陆:(中国水

网)

课后记:

第五篇:爱护牙齿教学设计

爱护牙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牙齿,并知道换牙、龋齿的形成和防止龋齿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3、情感目标:让孩子懂得养成良好的爱护牙齿习惯的重要性,保护好自己牙齿。教学重难点:重点:懂得爱护牙齿的重要性。难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牙齿的相关图片,资料,刷牙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节日呀?。为什么呢?因为6月1日是我们自己的节日。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副图片。看,大家笑得多开心呀!

对了,(你们猜的都不对)老师最喜欢9月20日,因为这一天是“牙齿的节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爱护牙齿》。

二、新授

1、牙齿的作用:同学们,你们知道牙齿有什么作用吗?(咀嚼食物 帮助发音 美观)

2、牙仙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听过牙仙的故事吗? 小孩子在换牙的时候,把换下的牙齿放在枕头底下。当他们睡着的时候,牙仙就会把牙齿收走,然后实现他们一个愿望。

3、知识竞答:人的一生长几次牙?(两次)第一次长出的牙齿叫什么牙?(乳牙)第二次长出的牙齿叫什么牙?(恒牙)乳牙脱落以后能不能长出新牙齿?(能)恒牙脱落以后能不能长新出牙齿?(不能)

4、认识乳牙和恒牙。(1)什么是乳牙?(2)什么是恒牙?

5、观察牙齿,谈一谈你发现了什么?(1)观看图片中人物的牙齿。(2)同学之间相互观察牙齿。

6、深入了解牙齿构造:牙齿解剖图。

7、再次观察牙齿:你发现了什么?(认识龋齿,了解龋齿的危害。)

8、牙防五部曲:

第一步:牙齿早晚正确刷。(1)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①将牙刷刷毛与牙齿表面呈45角斜放并轻压在牙齿和牙龈的交界处,轻轻地做小圆弧的旋转,上排的牙齿从牙龈处往下刷,下排的牙齿从牙龈处往上刷。

②用正确的刷牙角度和动作清洁上下颌牙齿的内侧和外侧,刷前牙内侧时,要把牙刷竖起来,利用动力刷毛清洁牙齿。

③用适中的力度前后方向刷牙齿的咬合面,利用动力刷毛深入智齿部分,清洁难刷部位。

④最后再把舌头刷一刷,可以让您的呼吸保持清新。(2)、教师演示,学生练习。

(3)、请学生上台用正确的刷牙方法进行刷牙演示。

第二步:含氟牙膏坚持用。含氟牙膏不仅有抑制牙菌斑的作用,而且可以保护牙釉质,增强牙齿的抗酸能力,预防龋齿。儿童要用含氟少的儿童牙膏。

第三步:保健牙刷更护齿。

(1)刷头小,在口腔中转动灵活。

(2)刷毛排列合理,一般是2~3排,便于清洁牙齿和刷牙后牙刷本身清洗。刷毛选用优质尼龙丝,细而有弹性。

(3)刷毛的顶端呈圆形,刷牙时不易损伤牙齿和牙龈。第四步:健康饮食少吃糖。(少吃甜食、少吃唐宫、多吃粗粮)第五步:牙齿定期去检查。

三、复习巩固:

怎样才算是拥有一副健康的牙齿呢?

牙齿干净 没有蛀牙 无疼痛 牙龈颜色正常 没有出血现象

四、小结:(1)同学们我们的目标是:

保护牙齿,从小做起!保护牙齿,没有蛀牙!(2)老师送给每个学生刷牙星累积卡,鼓励每天早晚刷牙。希望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让我们用正确的方法保护我们的牙齿,希望人人都能拥有一副健康、漂亮的好牙,都会露出一个美丽而灿烂的笑容。

四、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如果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研究一下牙齿会患什么疾病,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怎样保护牙齿,让学生自己充当参与者,讲述自己知道的和自己亲身经历的知识,这样更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他们的爱牙欲望,从而更加生动、活泼,符合学生自身的年龄特点,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后还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醋泡蛋壳”的小实验,这样能让学生深深体会到龋齿是由于口腔卫生不好,细菌繁殖所致,懂得养成良好的爱护牙齿习惯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保护好牙齿。

下载爱护书籍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护书籍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了解水污染、水枯竭等水危机问题,及水污染的防治、节水方法等应对水危机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通......

    爱护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正确的用眼方法 2、培养学生看书、看电视的正确姿 3、使同学们重视并保护眼睛,同时每天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教学重点: 从了解眼睛入手,向大家宣传保护......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课题4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2、了解水污染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3、知道并能说出水体污染的来源及......

    《爱护花木》教学设计

    《爱护花木》教学设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 【教案背景】 1、面向小学生 2、学科:卫生与健康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了解自己生活周围的一些花草树木的名......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 (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防治水......

    弟子规之爱护书籍,珍惜知识

    弟子规之爱护书籍,珍惜知识 【原典】: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释义】:即便是有急事,也要把书本收好再离开,一旦发现有缺损,就要及时修补。不良书......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 (精选五篇)

    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凤台六中:马双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水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 (2)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情况 (3)掌握水体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

    爱护地球家园教学设计

    《爱护地球家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的共有家园。 2、意识到人类的一些做法已经对地球家园造成了破坏。 3、了解人类为保护环境和地球家园所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