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山雀》《蜗牛》《寓言两则》是精读课文,《好伙伴》是略读课文。这四篇课文与动物有关。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山雀》用充满情趣的语言,写“我”堵住树洞里的小山雀,而另一只山雀站在树枝上不时地尖叫。“我”想象它是在为了救它的朋友而掩护和传送“信息”。《蜗牛》写“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寓言两则》中,《狐假虎威》写老虎要吃狐狸,狐狸蒙骗老虎,并借老虎的威风来吓唬百兽。《鹬蚌相争》写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的肉,被蚌壳夹住了嘴,双方都不肯相让。打鱼的人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好伙伴》写马哈多救了一只乌鸦,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好伙伴,它们友好相处。猎狗掉进了枯井里,乌鸦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整个单元紧扣“细心观察,用心思考”这个专题来编排。单元导语简介了动物的种类、活动空间等,并提示学生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与动物有关,对于鸟儿与蜗牛,学生很熟悉,而且常与蜗牛打交道,这次可以用他们对这些动物的了解来激发兴趣,再让他们掌握自己不曾了解的一面。对于寓言两则,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那么,这个单元可以让他们练习“复述”和“自编”寓言。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32个,会写生字41个,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学会默读。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
5.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登攀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登攀的品质。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句的理解,读中体会山雀的可爱,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习蜗牛那种“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挫折、勇于登攀的品质。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学会默读。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用心思考的习惯。
2.要让学生学会根据课文内容和学习的需要去查找、搜集有关的资料。3.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表达,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文搜集资料
六、课时安排:
《山雀》
3课时
《蜗牛》
3课时 《寓言两则》
3课时
《好伙伴》
2课时 语文百花园二
3—4课时 山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3、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单元整体感知,明了主题:
(一)、请学生朗读“单元导读”及相应的泡泡框中的内容,提炼其中的信息。(板书:单元主题:动物故事单元训练目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
(二)、在本单元,我们将要认识哪些动物朋友呢?(归纳)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一)、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二)、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1、师:过瘾吗?好文章读起来真痛快!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二到十六自然段)
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还可以选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3、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流)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4、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生观看后)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三、回顾生字学法,自主识字:
1、师:读书有方法,学生字也一样。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的学法
2、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学法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这节课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次小老师,为大家讲解生字呢?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雀、绕、瓦、逃”四字。
(4)、学习多音字。
四、评价课堂学习,鼓励肯定:
师:人说“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不要小看课堂上点点滴滴的积累,日子久了,知识和能力就会润物细无声地和你融为一体。赞赏大家在这节课上的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再接再厉!
五、作业设计:
(一)、在作业本上写本课生字、多音字。
(二)、有感情地练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分享感受:(板书课题)
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每位同学都把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写在了书上,想不想读读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指名一组同学依次读,交流)
(一)、这两只小山雀真可爱。
(二)、自由的山雀多关心它的朋友啊,它们之间的友谊真够深的。
(三)、我真喜欢这两只山雀,要是我也有两只就好了。
(师根据生的回答适当引导,及时纠偏。)
二、读文,品词析句:
(一)、师: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可爱就格外地受欢迎。那么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小山雀的可爱呢?用心地默读课文,标出相应的词、句、段,细细体会。
(二)、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你标注的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1、“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1)、生朗读,谈体会。
(2)、师生评价。
(3)、师点拨:这段外貌描写确实不错,颜色词用得准确,“鼓鼓”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态可掬,尤其是抓住了“黑斑”这个特点——人们常说“哪个哪个小姑娘脸上长着几个小雀斑,真可爱”。“雀斑”也许就是小山雀脸上的黑斑呢!忽然觉得它们又多了几分淘气。一起来读出它们的可爱样子吧。
梯度练笔:你们想当当作者,把课文里没有写到的小山雀的外貌补上去吗?
这两只小山雀,————————————————————————。(4)、学生读句子。
2、“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展示课件第三屏」
3、两只小山雀的对话部分。
师:最精彩的一幕上演了!想不想扮演小山雀体会一下当时那紧张又充满友情氛围的情景?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一到两对同桌分别进行朗读和表演,请其他同学担任旁白。师生于评价中进行朗读的切磋、交流。
(3)、重点强调“劝告”与“警告”的区别,体会自由山雀紧张情绪的升级,指导练习朗读。
三、悟法,总结延伸:
(一)、两只小山雀的“对话”让人忍俊不禁,作者是根据什么猜想到它们的“对话”内容的?(动作、叫声)
师:小山雀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声尖叫都令作者关注,其实不仅是动作、叫声,就连小动物们的眼神也会让热爱观察、思考的人们,尤其是你们这些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浮想联翩的。
梯度练笔:想象一下,小山雀还会说些什么话呢?
小山雀尖叫着,好像在说:“————————————————————。”
(二)、小山雀在普里什文的笔下是那么可爱,连我们也想动笔尝试尝试了吧。把观察的“秘诀”记在心里,今天就试着用用!
四、作业设计:
(一)、采集课文中用得巧妙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里。
(二)、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猜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外貌 观察顺序
山雀 可爱 动作 仔细观察 用心思考 远
六、作业设计:
1、我会拼。
zhuī ɡǎn táo zǒu cāi xiǎnɡ tǎnɡ xià()()()()fù jìn kěn dìnɡ shān quâ ɡuān chá()()()()jǐnɡ ɡào qǔ chū nài xīn wãnsībúdînɡ()()()()
2、组词。
兰()绕()猜()逃()付()烂()浇()清()桃()附()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老实()
劝告()特殊()肯定()赶紧()耐心()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眼睛 一()山雀 几()斑点()的小山雀()的脸颊()地观察
5、填空。
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一只小山雀只剩下尾巴 露在树干外面。这时我便 从后面 过去,走到露出小尾巴的那个地方,用手掌堵住了窟窿。
教学反思:
由于课文篇幅很长,且对话形式多样,所以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去认真预习,把课文读通、读熟。在教学课文时,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山雀之间友爱互助的精神,我主要指导学生朗读对话。我先让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自由山雀和被拘禁山雀的对话,来让学生从中体会山雀的友好、聪明。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从中体会了山雀的聪明、可爱,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与保护之情。
6、蜗 牛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
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歌曲录音《蜗牛与黄鹂鸟》;《蜗牛童谣》、蜗牛爬墙录象。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发情趣。2.认识生字。3.熟读课文。
4.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听:院子里,邻居家的小姑娘青青,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摆动着地上的一只小蜗牛,口中还念着“蜗牛、蜗牛,先出犄角后出头„„”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板书课题:蜗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蜗牛》。
学生齐读课题。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抽读字、词卡片。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2.听写字词。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四、五自然段,理解蜗牛的精神,感受作者的敬佩之情。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随着作者的观察,了解到蜗牛实在是胆小。下面我们再随着作者感受一下他的敬佩之情从何而来?
二、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
(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
(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资料交流:
你们收集了哪些关于蜗牛的资料?
展示资料:
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蜗牛
蜗牛 我
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不耐烦
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担心摔坏
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作业设计:
1、我会拼。
lín jū yìnɡ kã chù jiǎo dǎn xiǎo()()()()jì xù nǎo dài dǐnɡ duān bù miǎn shú xī()()()()()
2、组词。
脑()代()趴()免()恼()袋()扒()兔()更()胆()卖()令()硬()担()续()邻()便()但()读()领()
3、连一连。
摆弄 动静 动听的 墙角 观察 小蜗牛 潮湿的 石块 探出 房门平整的 蜗牛 奔出 触角 熟悉的 歌谣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畏惧()潮湿()熟悉()退缩()耐烦()
5、填空。
不一会儿,从硬壳里 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地“巡视”一番直到觉得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了,才 地 来。教学反思:
小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生的研究兴趣,但限于他们的观察水平,他们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蜗牛》一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做中学”的学习方式,旨在引导学生按照科学家发现知识的过程来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对物体和自然现象的发现,让他们通过观察与实验接触现实,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改善交往和语言能力。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捉蜗牛、画蜗牛、设计实验来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给蜗牛设计一个家,使他们通过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并在活动中改善了交往和语言能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
教学重点: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激趣: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
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样读?
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练习、评议。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指明朗读、评议。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 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结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习《鹬蚌相争》,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
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
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设计:
1、我会拼。
mào mì xún zhǎo hú li pū guî qù()()()()hïu zi yě zhū hài pà mãi huā lù()()()()hú jiǎ hǔ wēi bàn xìn bàn yí()()
2、组词。
狐()狸()扑()疑()吵()孤()理()朴()凝()抄()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神气()现 摇头()尾 半信半()大揺大()狐()虎威 东张西()毫不费()鹬蚌相()()的森林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违抗()半信半疑()(2)、反义词:违抗()半信半疑()
5、按要求答题。
(1)、老虎被狐狸蒙住了。(改为“把”字句)
(2)、这时候走来一个打鱼的人,毫不费劲地把它们两个一起捉走 了。
毫不费劲——
教学反思:
对于《狐假虎威》中狐狸怎么借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我紧紧抓住 “一前一后”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再次联系上下文,找到相关字“带”,并通过说说,演演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借助对词语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狐狸的狡猾。最后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让学生借助板书内容复述课文,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内容,也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为学生积累了一些好词,如:大摇大摆,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深信不疑等。
8* 好伙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生回答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随生回答板书: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发生在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把书打到52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升华感动
读着课文你有没有被具体的内容所深深的打动以至于想说点什么? 看来,我们真的是被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深深的感动着,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看看那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想一想为什么使自己感动。
好了,如果你有了感动就找你小组的伙伴说一说,把感动传递给他。
好了,谁愿意把你的感动与大家说一说,让大家分享?
(1)第二段:“马哈多把受伤的乌鸦带回了家,给它抹药,帮它养伤。”
学生读后谈感动,从哪些词体会到马哈多对乌鸦的关爱?抓住带回家、抹药、养伤来理解。
是呀,交朋友就得用真诚打动对方,就得用心去交。板书:用心交。
(2)第三段:“马哈多和猎狗外出护林,乌鸦就守在家里。护林回来,乌鸦‘哇哇’地叫着迎接他们,日子过得很富有诗意。”学生读后谈感动。
你怎样理解富有诗意?
从中你体会到三伙伴在一起相处得怎么样?
是呀,好伙伴在一起生活会很幸福,很开心。板书:幸福、开心。
(3)第四段:“马哈多两天两夜都没见到可爱的猎狗了。他很担心,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像得了一场大病。”学生读后谈体会。
你生过大病吗?当时你心里感觉怎样?你能想象得到马哈多当时的心情吗?
是呀,好伙伴就该互相牵挂。板书:互相牵挂。
你能把这种担心牵挂之情读出来吗?
感情朗读这一段。
(4)第五段:“‘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马哈多抬头望望乌鸦,那乌鸦也飞出飞进,焦急不安。”学生读后谈感动。
焦急不安是什么意思? 你能把那种焦急不安读出来吗?
重点指导“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这句话。多找几个同学来读,读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读出那种焦急不安之情。顺便课件出示: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
师:读读这两句话,你知道究竟在两个句子中意思吗?
师:像这样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意思不一样,叫做一词多义的现象。回忆一下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谁能举一个例子?(学生举出一词多义的现象)
(5)第八段:“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它送食物。”学生读后谈感动。
你怎样理解“一次一次”?
(6)第九段:“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学生读后谈感动。
马哈多心理在想什么?
是呀,拥有这样的两个好伙伴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三、回忆全文,质疑问难
刚才,同学们畅谈了感动,愿意与老师合作把这种感动读出来吗?
读完三个好伙伴的故事,我们沉浸在感动中,再读读课文看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升华理解,扩展再创造
读到这里你是不是对“伙伴”有了更深的理解?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对“伙伴”的理解吗?
那就根据你对“伙伴”的理解按照这样的格式编一首小诗,送给自己的好伙伴。
课件出示:送给好伙伴的诗
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伙伴就该„„与好伙伴在一起会„„
五、故事扩展
生活中什么样的伙伴才是真正的好伙伴呢?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看一看谁才是玛莎的好伙伴?
课件播放故事。
六、友谊格言欣赏
交朋友就得用心去交,课下我们收集了一些关于如何结交朋友,如何与朋友相处的格言,读一读,选自己喜欢的读给同学们听,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选自己喜欢的格言背下来,作为自己结交朋友时的座右铭。
七、歌曲升华
最后让我们伴着《永远是朋友》这首歌,找到自己的好伙伴,说一说自己的心里话。
八、板书设计
马哈多
猎狗
伙伴
乌鸦
有心去交
幸福开心
互相牵挂
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九、作业设计:
1、把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画去。
巡逻(xún xín)拨开(bō bá)焦急(jiāo jiàn)汪汪(wāng wān)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猎狗 一()大病 一()枯井 一()野猪 一()肥肉 一()护林员
3、选词填空。继续 陆续 连续
(1)、林医生在手术台旁()工作了8个小时。(2)、蜗牛稍停了一下,又()往上爬。(3)、参加晚会的人们()来到会场。观察 观看 观赏
(1)、星期天,我和妈妈来到公园()菊花。(2)、一定要仔细(),才能把动物具体。(3)、小朋友们都喜欢()动物表演节目。
4、照样子,写叫声。
小狗(汪 汪)乌鸦()青蛙()小羊()小猫()小鸡()小鸭()小牛()教学反思:
《好伙伴》是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护林员马哈多和他的猎狗救了一只乌鸦,乌鸦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朋友,他们友好相处。有一次,猎狗掉进了枯井里,乌鸦怕它饿死,就一次一次地给猎狗送食物,体现了伙伴之间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学时,我先让学生齐读课题,根据课题质疑。如文中的“好伙伴”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们是好伙伴,等等。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看看读了课文后自己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再提出来讨论交流。然后在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把最受感动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完了课文,我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猎狗是怎样从枯井里被救上来的,他们之间还会发生什么故事,从而拓宽学生的思路,丰富其想象力。最后,我还让学生讲一讲自己亲身经历的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或看到的、听到的人与动物之间友好相处的故事,从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思想感情。
语文百花园二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课件。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说过绕口令吗?你会说哪个?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练习说绕口令:
1.课件出示绕口令
(一):
2.自由练读,圈出难说的字。
3.课件闪烁难读字:平、盆。
4.点击分别出示音节进行分析:“平”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5.自由练读。重点练习这两个字。
6.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快,读得清楚。
7.课件出示绕口令
(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8.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9.激发学生收集和练习绕口令的积极性: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准备绕口令比赛。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所以我今天没到公园去玩。
因为,所以。
自由读句子,思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 3.填写缺少的部分。
4.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5.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
一.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蜂》。自由读。
2.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落实背诵。
二.我的采集本:
1.课件出示题目中的成语,自由练读。
2.观察思考:词语中都有什么共同的字?
3.圈出表示动物名字的字。
4.熟读词语。
5.课件出示缺少动物名字的词语,指名填空读词。
6.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7.布置作业:通过多种方法(问、查、摘等)积累这样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喜欢观察吗?对于身边的事物你感兴趣吗?你有记录观察到的事物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
二.阅读观察日记:
1.自由读,认识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2.整体感知:日记中写的是小作者观察什么的事?
3.指名读短文:继续整体感受:你觉得写日记的小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引导思考:小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读一读、画一画。
5.出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中理解小蚂蚁把比它大得多的米渣儿般回家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
一.谈话引入:
1.你们一定喜欢动物吧?谁能说说,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2.既然喜欢,那你们一定对这些动物有比较多的了解,想不想把你了解到的介绍给同学们听?
二.自由介绍喜欢的动物
1.引导思考: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呢?
2.指名说:你想介绍动物的什么?
板书: 整体(大小、胖瘦、颜色)
外形、局部(头、身子、四肢、尾巴)
吃乖巧习性、喝性格淘气 睡勇敢
3.自由练习介绍。
4.小组交流,互相倾听并提问、解答。
三.笔下生辉——学写观察日记: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练习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动物,还学习了怎样把动物介绍清楚。能不能把我们平时观察到的动物写出来呢?我们也来学习写一篇观察日记吧!
2.分析短文,思考:观察日记是按照怎样的格式写的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题目、月、日、星期、天气。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部分位置的安排。课件演示。3.课件出示观察与思考题:
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动物什么样的?它喜欢吃什么?玩什么?
想一想:你对小动物的哪些方面感兴趣?你和小动物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小组互相交流、评议。
4.学生课堂练笔。
5.投影展示、评议格式和语言表达是否通顺合理。
6.小组交流、评议、修改。
四.布置作业:完成观察日记。
1、我会拼。
táo zǒu cāi xiǎnɡ lín jū jì xù()()()()fù jìn kěn dìnɡ nǎo dài shú xī
()()()()
2、组词。
绕()逃()续()便()浇()桃()读()硬()狐()狸()胆()脑()孤()理()担()恼()
3、把词语补充完整。
()目寸光()假虎威 守株待()画()点睛 打草惊()()到成功 亡()补牢 呆若木()()急跳墙 九()一毛()年马月()肥羊壮
4、把句子补充完整。
(1)、因为,所以今天我没有到公园去游玩。(2)、因为,所以。
5、默写《蜂》。
6、拓展学习:观察其他动物或植物,养成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教学后记: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 教学过程:
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4.学生描红、摹写。
5.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第二课时 3周2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 教学过程:
贴图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板书:
5、灰雀
(惹人喜爱)列宁 男孩
教育 知错就改 小摄影师 3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摄、媚”等8个生字。会写“突、按”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1.上节课大家学习了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位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是一个小摄影师。2.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shè)。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怎么回事,“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3.出示教学挂图,学生交流高尔基生平情况,教师相机补充讲解。初读课文
1.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
2、检查朗读情况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齐读全文后,完整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2.交流识记方法 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3周4节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突然、立刻、人行道”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难点:
体会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1.巩固词语
纸团 墙报 鞠躬 打量 吩咐 摆弄 胶卷 秘书 杂志社 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课外延伸,想想续写 1.小男孩匆匆赶往高尔基的办公室,再次见面时他们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呢?请你展开想想,接着往下编写这个故事,同学间相互交流。板书:
6、小摄影师
小男孩 高尔基
扔纸团 请进来
忘胶卷 给胶卷
热爱崇敬 关心爱护奇怪的大石头 3周5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 教学过程:
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指导写字,完成作业。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4周1节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
7、奇怪的大石头
产生疑问
李四光 多方求教
学习地质 专门考察
冰川遗迹 ——震惊世界
8* 我不能失信 4周2节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板书:
8* 我不能失信
爸爸 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 小珍
诚实守信
语文园地二 4周3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培养良好习惯。
2、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力。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第二课时 4周4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
3、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3.齐读句子、体会。
4.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4周5节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教学过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第三篇:语文s版2016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学习内容: 《七颗钻石》 《倾斜的伞》 《礼物》 《一串红璎珞》 “语文百花园二” 学习主题:
即“每个人都需要关爱,也要把爱心献给别人。” 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随文识字,要求认识25个生字,会写37个字。
2、学习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
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能力,理解重点句子的能力。
4、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受到为了让世界更美好,人人都应该献出一份爱的思想教育。内容分析:
1、《倾斜的伞》反映的是亲情之爱,《七颗钻石》反映的是无私的爱。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共同展现了“爱”这一主题,告诉人们“爱”像甜甜的蜜汁,我们应该用清纯的眼睛和透明的心,去发现世界的美丽,去用真情酿造爱的蜜汁,学会给自己的心中注满爱,并把爱心献给亲人,献给别人,让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2、“语文百花园五”设有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笔下生辉五个栏目,安排了自学汉字、词语组合、读背积累、阅读实践、口语交际、看图写文等方面的内容。
5.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
1、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学会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凋、罐、翼、喘、涌;要求会写的字有:钻、旱、焦、缝、滴、捧、嘴、银、凉、需、股;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钻石、旱灾、焦渴、岩缝、一滴、嘴边、清凉、需要、一股。学习重点:
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变化。学习难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学习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夏天的夜晚,当你仰望天空,你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星星、外星人、宇宙飞船……)看来,同学们的想象力都非常的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遥远的大熊星座,跟随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一起走进《七颗钻石》。
二、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学生读课文。
2、认识生字新词。
借助文中拼音、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出示生字。
自由认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交流识字方法
三、出示预习提纲,探索感悟
1、《七颗钻石》让你觉得最有兴趣的是什么?
2、罐子为什么会一直变化?
3、那么这个神奇的罐子发生了几次变化呢? 是怎样变得呢?(同学们讨论)
4、是什么让这罐子变得这么神奇呢? 女孩→母亲(孝心)女孩→小狗(善心)母亲→女孩(母爱)女孩→陌生人(爱心)而其中所有涉及的最重要的就是爱。
四、拓展
收集有关爱的诗和名言:
第二课时 展示课
一、学习生字
二、出示预习提纲,学习课文
1、罐子为什么会一直变化?
2、那么这个神奇的罐子发生了几次变化呢? 是怎样变得呢?(同学们讨论)
三、拓展
这个罐子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它周围的人都充满爱心,是“爱”让罐子变得神奇。同学们,你身边肯定也有许多充满爱心的人,爱心的事,请把你知道的和“爱”有关的故事讲给我们大家听,好吗?
四、总结:
是啊,如果没有爱心,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有了爱心,我们才感到温暖,我们不但要沐浴爱心的温馨,更要懂得对别人付出爱,正如歌词唱得那样:“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愿你们都能成为充满爱心的人,相信,拥有爱心会让你充满神奇的力量。
五、练习
1、写出下列句子中括号内词语的反义词。
a、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b、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c、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d、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2、填空。
地球上发生了(),一个小姑娘(),()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了(),涌出了()。最后,七颗钻石变成了()。
教学反思:
6.倾斜的伞
学习目标:
1、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吧爱心献给亲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缝、挽、惑、颤、浊、珍;要求会写的字有:喜、缝、墨、招、胳、膊、眯、歪、湿、透、服、微、颤、抖;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喜欢、每逢、墨绿色、胳膊、笑眯眯、湿透、衣服、微微、颤抖。教学重点: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包含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课
一、谈话导入
夏天的时候,们经常遇到雨天,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有关雨中的图片,请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雨中,伞不仅美丽,在这把倾斜的伞下还有着动人的故事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勾画出你最感动的地方,然后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学,读文交流。教师深入小组,巡视指导)
2、讲故事。
谁能结合课文把倾斜的伞下的动人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3、认识生字新词:
借助文中拼音、课后生字表、认读字表或查字典读准字音。出示生字 词,认读 缝、挽、惑、颤、浊、珍
喜欢、每逢、墨绿色、胳膊、笑眯眯、湿透、衣服、微微、颤抖
三、出示预习提纲,感悟情感
1、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标注书上
2、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 用-------画出来
3、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没变。可我和外公却变了,我已经长大成人,外公却年老体衰。我们的容颜变了,撑伞的人变了,但我们互相关爱的心没变,那份浓浓的祖孙情没变。你又从哪儿体会到丹丹对外公的爱?
4、在茫茫的雨中,人们撑着伞行走,犹如一叶叶扬帆的小舟涌动,远远望去,仿佛五颜六色的花朵,美丽极了。雨中,伞不仅美丽,在这把倾斜的伞下还是一把------的伞。!
四、扩展
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结合你课前搜集的有关长辈关心孩子的资料和你的日常生活经历,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吗?
五、总结
第二课时 展示课
一、课前3分钟:听写前几课的生字词。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膊、颤、微、墨、喜。
三、出示预习提纲,感悟情感
1、听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
2、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 读1---5段,交流汇报 每当,说明什么?
从那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
3、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都没变。可我和外公却变了,我已经长大成人,外公却年老体衰。我们的容颜变了,撑伞的人变了,但我们互相关爱的心没变,那份浓浓的祖孙情没变。你又从哪儿体会到丹丹对外公的爱
4、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抄下来。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在我生病时:________________。
2、在我被雨淋时: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夏天热的睡不着觉时:______________。
4、在寒冷的冬天里:__________________
五、小练笔。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中,爱是饭桌上妈妈做的可口饭菜,爱是犯错时爸爸责备的目光,爱是生病时爷爷奶奶心疼的泪花,爱是老师的细心教导,爱是同学的热情帮助。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把它写下来,好吗?
教学反思:
7.礼物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贴父亲的真挚情 感。
3、通过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内心。
4、认识倒叙的叙述顺序。教学重点:
课堂体现“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 中感悟父亲疼爱女儿,女儿敬爱、体谅父亲的真挚情感。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边朗读边思考,体会人物的内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颗钻石》,给你留下了哪些最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来 学习一篇极为真挚感人的文章《礼物》。
二、以情激情,整体感知。
1、师:文章确实很感人。同学们知道吗?我自己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 就控制不住泪水,中间多次停下来,因为泪水就在眼眶中打转儿。现在大家也用 心去读这篇文章(板书:用心去读),没有具体的要求,只要你感觉到文章的感 人,就算完成了自读任务; 如果你读的时候也想落泪,那就是优秀地完成了任务,老师要谢谢你。
2、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1)师:刚才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用小手帕擦眼睛了,这说明他是用心去读 了,那他可真会读书。
(2)质疑问题,理清主线。①文中的礼物是指什么? ②是谁送给谁的礼物? ③通过用心去读,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出父女俩之间的“爱”: 父亲疼爱女儿,女儿体贴、体谅、敬爱自己的父亲。)
三、抓住重点,深入感悟。
1、导言:下面大家默读课文,看那些句子最能体现出父亲对女儿的爱,用 线划出来,自己多读一读,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一些。
(1)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引导后进生的感悟。(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画的句子和写的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特别是以下两个句子: ①“??这一切,使她对女儿产生了一种深深的内疚感:女儿弱小的双肩本 不该承受这一切啊!”(应引导学生体会到父亲疼爱女儿,但又无能为力的心情。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感受。)②“??每当刮风下雨,女儿回来总是一身雨水一脸疲惫,他见了不知有多 心疼。”
(4)、总结学法,布置自学。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方法:默读划句→ 精读体会→写下感受→小组交流→读出感受。
2、学生运用学法迁移,自主学习体现女儿体贴、敬重自己父亲的内容。(1)学生自学,教师注意对学法的指导。
(2)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指导有感情地 朗读。①“等你再拿一个第一,爸爸买辆自行车给你。”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随 即又黯淡了下来。“不,爸爸,我真的不需要。”虽然女儿这样说,但他明白,一辆自行车对女儿的意义。(女儿的眼睛“亮了一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随 即又黯淡了下来”?这说明了女儿怎样的心情?并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女儿 “真的”不需要吗?她为什么这样说?)②“他也曾每天给女儿五毛钱让她乘公共汽车,女儿收下后却在他生日那天 送了他一双不很名贵却足以让他珍惜一辈子的皮鞋。”(女儿本不想乘车,为什 么还收下钱呢?为什么皮鞋“不很名贵却足以让他珍惜一辈子”?引导学生读 出父女之间的“爱”。)③“这次考试后,她发现女儿沉默了许多。考试成绩也迟迟没有告诉他。他 隐隐猜出了几分,却什么也没问,他决定了,无论如何,他一定会在女儿生日那 天实现自己的承诺。”(女儿为什么“沉默了许多”?为什么“迟迟没有告诉” 自己的父亲考试成绩?“迟迟”这两个字,暗示着什么?父亲会猜出什么?那他 为什么还下那么大的决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并读出父女之间的感人的“爱”。)
3、抓住描写 课后反思:
8.一串红璎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 13 个生字,积累“风风火火、诱人、心事重重”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一定要诚实,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的道理。3.体会“外祖母”独特的教育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做人要诚实的道理,明白诚实的人是需要勇气的,培养学生诚实的美德。【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一定要诚实,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的道理。【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出示“璎珞”的图片;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吗?(自由发 言)简介璎珞。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跟它有关,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作者围绕“一 串红璎珞”写了一件什么事。4.板书课题:一串红璎珞。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惶、恐、谎、坑”都是后鼻音,“斥、铲”是翘舌 音,“泽”是平舌音; “嫁、咽、唾、沫、训”都是第四声。4.重点词语理解。
小心翼翼:形容十分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
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觊觎: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毫不犹豫:说话做事果断,很快拿定了主意,一点都不迟疑,形容态度坚决。意犹未尽:形容该活动给人的感觉很好,结束之后还没有尽兴。勃然大怒: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寝食难安: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出人意料:出乎人们意料之外。惶然无措:害怕急躁不安的意思.5.组织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 三,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1.通读全文,思考:
(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讲“我”偷偷拿了外祖母的红璎珞,将它毁坏却不承认,后来选择将红璎 珞完好地还给外祖母的故事。)
(2)拿了外祖母的红缨珞之后,“我”经过了哪些心理变化?(兴奋——惶 恐——寝食难安——惶然无措——如释重负)
(3)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心理变化的?画出来并读一读。(指名 读)
2.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在朴实的叙述中恰切地表达了独特的内心感受。让我 们来品味一番吧!
(1)出示句子:此时,它就躺在那张木桌上,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我幼小的 心灵躁动起来。“躁动”一词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看出了什么?(因急躁而活动;看 出了“我”想去拿那串红璎珞的蠢蠢欲动的心思。)(2)出示句子:直到太阳落山,我才意犹未尽地回到家里。如何理解“意犹未尽”一词?(原指没有尽兴。此处指“我”得到觊觎已久 的红缨珞之后的兴奋和没有玩尽兴。)
(3)出示句子:我内心一阵惶恐,使劲咽了口唾沫,轻声说: “没,我没拿。” “我”为什么会“惶恐”?你从这个词看出了什么?(因为“我”意识到自 己闯祸了,看出了“我”因为意识到犯错之后害怕的心情。)(4)出示句子:好了,孩子,你去吃饭吧,要记住外婆的话,一定要做个诚 实的孩子,说谎的人是要被人瞧不起的。这段话对“我”有什么影响?“我”做了一件什么事?(寝食难安,后悔; 把璎珞埋到土坑里)
(5)出示句子:最后,我干脆把它们埋进屋后的土坑里,可我仍然心事重 重。为什么“我仍然心事重重”?(偷了外祖母的红缨珞却没有勇气承认,想承 认却怕被训斥,感到很大的压力)
3.指名读课文最后一段话,思考:为什么外祖母要谢谢“我”替她保管红璎 珞?(此处的“红璎珞”实际上是指诚实、正直的品格,这句话实际上是外祖母 对于“我”能完整地将她的红璎珞归还回去的行为表示肯定。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内容分析:
语文百花园五一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即“语海畅游”(引导学生自学汉字;照样子组词语)、”积少成多”(通过读读背背和我的采集本来练习朗读,进行语言积累)、“阅读平台’(通过阅读平台训练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让学生知道怎样汇款)、“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学习目标: .通过杳字典,自学不认识的字:
.通过词语接龙练习,丰富词汇。.通过读读背背、采集本,积累语言,丰富课外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观察思考及书面表达能力。学习时间: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语海畅游”和“积少成多”。
一、“比一比,再组词” 1.先区分4组形近字。2.组词,读一读。3.做练习。
二、读一读,记一记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读准字音。2.理解成语 3.用成语说句子。
三、照样子写一写。
1.观察请假条的格式。2.说一说请假条怎么写。3.练习写请假条。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遇到不会读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
2.读一读,背一背。
二、“能说会道”
1.自由读引导语。
2.默读。你明白了这道题的要求吗?
3.想一想你自己见过、听过或亲身经历过的与爱心有关的事。对哪一件事你印象最深?
4.四人小组先练习说一说。要求讲述时要把事情说清楚。
5.指名说。评一评讲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教学反思:
第四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山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教法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有谁见过山雀呢?指导看图:谁来说说山雀的样子?(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学生根据自己喜欢学习生字的方式自学生字。
3、教师检查学习生字情况。
4、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说说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3、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雀的,并说说作者在不同的地方个观察到了什么?
4、引导体会:你从山雀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什么?(你喜欢山雀吗?为什么?)
5、指导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五、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shān què()kěn dìng()nài xīn()cāi xiǎng()fù jìn()qǔ chū()tǎng xià()wén sī bú dòng()
2、比一比,再组词
察 尽 付 朱
查 尺 附 殊
六、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一猜它在想什么,会说些什么,并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抓住山雀说的话,联系上下文,读懂“我”猜想的根据。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猜字游戏。
2、你对山雀有了哪些认识与了解。
二、抓住山雀的语言,弄清“我”的猜想。
1、学生自由读第4——17自然段,要求用“——”画出自由的山雀说的话,用曲线画出拘禁中的山雀说的话。
2、指名反馈,读一读找出的语句。
3、集体评议,纠正补充。
4、全班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5、引导体会:你从山雀说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6、学生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直接读两只山雀说的话。
7、教师质疑,引导弄清作者猜想的根据,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以及山雀的聪明、机智、团结互助。
(1)山雀真的会说话吗?课文中出现的这些山雀的语言是哪儿来的?
(2)联系上下文,看看文中我是根据什么猜出山雀的对话的。
(3)指名反馈,抓住山雀第一次说的话做具体地示范性的指导体会。
8、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第4——17自然段。
三、课堂练习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一动不动---()肯定---()开心---()
2、填空
锋利的()泪汪汪的()
四、总结课堂,拓展仿写。
1、小小的山雀有着高尚的心灵和美好的品质,它们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而文中的我更是通过耐心到观察,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让小山雀都成了能够说话,能够沟通的可爱的小精灵。
2、拓展仿写。
不止小山雀,其实许多动物都是通过叫声以及动作来代表语言,向同伴或人类表达它们的想法。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
五、布作业。
板书设计:
6、蜗牛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字。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教法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问:你们见过蜗牛吗?会唱这首童谣吗? 问:你喜欢蜗牛吗?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导入:打开书,看看作者对蜗牛的看法是怎样的?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3.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七、本节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蜗牛的看法的转变,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细致。教学难点:
品味词语,了解蜗牛的“胆小”,体会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受作者由嘲笑到“敬佩”的心里变化。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2.听写字词。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四、研读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4、5自然段,画出最另你敬佩的语句或词语,想想你敬佩它什么?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练习朗读。(1)不怕难——垂直向上。(慢极了)(2)不怕重——壳重。(喘气)几十分钟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动)
4.再读4、5自然段,画出表现作者态度的语句,体会感情变化。 不耐烦——担心摔坏——以为畏惧——开始敬佩
5.两人合作朗读:一人读描写蜗牛的语句,一人读描写作者的语句。
6.小结:小小的蜗牛面对垂直向上的高墙,经过摔落的打击,却毫不退却,坚持到成功,怎能不让人敬佩?
三、理清写作顺序,理解作者对蜗牛的喜爱。
1.引导思考:文中除了写蜗牛的部分,还写了什么内容? 2.自由读1、2、6自然段,想一想从这几段文字中感受到什么? 3.这几段与描写蜗牛有什么关系?不写可以吗?
4.小结:正因为作者平时善于观察,才能感受到蜗牛的“胆小”和“不懈”。才能把蜗牛描写的生动、具体。
四、本节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仔细观察一种动物,仿照课文写一段话。板书设计 :
7、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教法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两则寓言,初步了解内容。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会。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三、整体感知:
指名说说这两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4.师生研究难写字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七、本节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狐假虎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5.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 8 思。)
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7.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
三、理解感悟: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 “你敢吃我?”
“ 昂首挺胸、摇头摆尾、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3.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4.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四、拓展:
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鹬蚌相争》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二、了解内容,理解寓意。
(一)第一自然段
1、齐读,问:被暖暖的太阳照着,河蚌会有怎样一番感觉呢?
问:鹬看见了蚌,会怎样说?交流。又这样做? 蚌呢?
2、这是故事的起因,我们再读一遍。
3、看这部分内容,先自由读,要求试着复述。
4、学生试讲(绘声绘色、活灵活现,大声点)。
(二)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简单说说故事如何发展?(互相争持)
3、这一段写得非常生动,再请同学读。提醒:加表情
(动脑,怎么读,才有味道)
请大家认真听,最好能在脑海中浮现鹬蚌相争的画面
4、说说此时鹬蚌之间的局势?(威胁、毫不示弱、和意洋洋、相持、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两人配合分角色朗读。
(前后、左右搭配都行),配以面部表情
6、请一对搭裆分角色读,为了体现故事的完整性,再请一位同学做旁白。
(三)第四自然段
1、范读
2、回答:鹬蚌双方--筋疲力尽
3、揭示寓意:这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四、总结
1、学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些什么?
2、交流
五、课堂作业
1、鹬和蚌被渔夫抓住后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2、交流,小练笔
六、作业:将寓言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8* 好伙伴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明白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2、独立阅读,了解“好伙伴”的表现,抓住重点,体会动物的可爱
3、体会乌鸦与猎狗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 重点难点
抓住“好伙伴”的表现,体会它们之间如亲人般互相关心、爱护的深情。教法学法:
教局准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伙伴》,(板书:伙伴),我们来回忆一下课文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猎人马哈多、猎狗、乌鸦三个好伙伴之间的故事,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自由读课文)教学过程: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感情朗读。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思考与讨论:
①乌鸦是怎样成了马哈多和猎狗的好伙伴的? ②为什么说它们是好伙伴?
③马哈多看着他的两个好伙伴,为什么激动得留下了眼泪?
四、拓展:
1、想象故事结尾,课后交流。
2、讲一讲看到的或听到的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说绕口令的练习继续学说普通话;通过补充完整句理解因果关系的句子,知道因果关系句子间的联系,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发展学生语言。
2、继续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和按要求积累词语的能力。
3、通过阅读练习,使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4、通过介绍动物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掌握因果关系句子的特点;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格式。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海畅游、积少成多。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说过绕口令吗?你会说哪个?说给大家听一听。二.练习说绕口令:
1.小黑板出示绕口令
(一):
2.自由练读,圈出难说的字。指出难读字:平、盆。
3.点击分别出示音节进行分析:“平”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4.指名读、比赛读,看谁读得快,读得清楚。
5.出示绕口令
(二),方法同上,注意“拉”“那”“两”“辆”的声母和韵母的发音。
6.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说绕口令有什么好处?(纠正普通话、区分易混声母和韵母)
7.拓展: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去收集和练习说绕口令。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小黑板出示两个句子:
因为————,所以我今天没到公园去玩。
因为————,所以————。
自由读句子,思考: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因为”和“所以”是什么关系?
2.思考横线上缺少的是哪部分?填写缺少的部分。
3.指名读填好的语句,评议对错。
4.引导学生拓展练习:你还会说这样的语句吗?试一试。
四.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蜂》。自由读。
2.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读准字音。
3.练习背诵。
4.同桌互相检查。落实背诵。
五.我的采集本:
1.出示题目中的成语,自由练读。
2.观察思考:词语中都有什么共同的字?圈出表示动物名字的字。熟读词语。
3.出示缺少动物名字的词语,指名填空读词。
4.拓展积累:你还知道那些带有动物名字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阅读平台。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喜欢观察吗?对于身边的事物你感兴趣吗?你有记录观察到的事物的习惯吗?读一读语文天地中的观察日记吧!
二.阅读观察日记:
1.自由读,认识文中的生字,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
2.整体感知:日记中写的是小作者观察什么的事?
3.指名读短文:继续整体感受:你觉得写日记的小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4.引导思考:小作者都观察到了什么?读一读、画一画。
[培养学生边读书边思考、边读边画的好习惯。]
5.出示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读中理解小蚂蚁把比它大得多的米渣儿般回家的过程,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感悟按事情发生发展经过进行写作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篇: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百花园组成。四篇课文都是弘扬科学精神的,其中《电脑棋手》《走马灯的奥秘》《孩子考科学家》是精读课文,《空气在哪里》是略读课文。
语文百花园三共安排了五项内容。分别是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能说会道、和笔下生辉。这些学习内容,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情分析:
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积极状态,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发现,多角度和多样化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一节课中,同学们充分调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完成了四项练习,轻松自如,还收获了一些方法。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养成默读的良好习惯,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电脑、用电脑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的习惯。
4.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5.使学生明白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尊敬。6.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7.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写请假条。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朗读、默读等训练,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教学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2.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3.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9、电脑棋手 3课时
10、走马灯的奥秘 2-3课时
11、孩子考科学家 3课时
12、空气在哪里 1-2课时
语文百花园三 3课时 电脑棋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能对电脑产生兴趣,体会使用电脑的乐趣。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电脑棋手是怎样下棋的。
3、掌握默读的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文题目
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儿电脑吧,那你们和电脑下过棋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和电脑下棋,同学们一定会感兴趣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新词。
2、学习会写的字。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2)小组内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出示生字卡片,集体认读。
(4)理解词语的意思。望尘莫及、规则、风度等词。(5)扩展词语。
(6)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技”、“矛”、“规”、“虚”。
学生练习书写。
3、学习会认的字
4、认读多音字。
应、着、重
5、积累词语。
从课文中找出你喜欢的词语,抄在本子上。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课文分段,并说说每段的主要内容。
2、默读全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和电脑下棋的过程。
二、细读课文,理解句子
1、自读课文。
(1)读课文,画出喜欢的语句,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2)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交流。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2)不理解的语句在小组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指导。
三、朗读全文,交流体会
1、朗读全文。
2、组织讨论。
(1)“我”与电脑下棋为什么能反败为胜?
(2)从“我”反败为胜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四、课外廷伸
1、交流用电脑的乐趣。
2、提出在使用电脑中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
五、板书设计
9电脑棋手
进行对话
按下键钮 照棋谱走——>败下阵来 走出“怪棋”——>反败为胜
六、作业设计:
1、我会拼。
qí shǒu cān ɡuān kē jì tōnɡ ɡuî()()()()huí dá qí yì yǔ yǐ chánɡ ɡuī()()()()yì pái fēnɡ dù wànɡ chén mî jí
()()()wéi fǎn chánɡ ɡuī xū xū shí shí
()()()
2、组词。
其()安()非()违()棋()按()排()伟()虚()规()技()通()虎()现()枝()桶()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彬彬有()忘尘()及 小()翼翼 犹豫不()()相百出 山()水尽 自知()明 毫不谦()()高一着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真()虚()赢()先()喜欢()高兴()完整()
5、按要求答题。
(1)、我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怪棋”战胜了电脑棋手。(改为 把字句)
(2)、我先小心翼翼地与电脑棋手走了几步,它敏捷地应对着。小心翼翼—— 教学反思:
《电脑棋手》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故事。通过写“我”与电脑棋手下棋,几经失败,终于反败为胜,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能反败为胜的原因。难点是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我对教学的总体思路是:1.在引导学生了解单元导读,明白本单元学习的主要任务是懂得“细观察,勤思考,多动手,就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发现。”2.在此基础上学习“指南针”关于默读的方法介绍。并用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对课文进行初读。这也是本册重点学习的阅读方法。(要求是1.标段序。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能就课文内容试着提出问题吗?)3.引导孩子们自学生字词。
10、走马灯的奥秘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有关资料。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第二课时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 : 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 : 取、吹、又拿、点燃
六、作业设计:
1、我会拼。
ào mì tánɡ wū xī yǐn xuán zhuǎn()()()()chā zhe là zhú yîu xiǎo yì lián chuàn()()()()xínɡ zhuànɡ tïu rù mù bù zhuǎn jīnɡ()()()
2、组词。
必()堂()转()蜡()秘()常()传()腊()烛()投()串()幼()触()没()患()幻()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目不()睛()的走马灯()的小纸人 点燃()()的烛光()的心灵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中央()四周()高兴()特别()明白()目不转睛()
5、读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
学完全文,让学生回顾课题板书、齐读之后提出的三个问题:
一、走马灯什么样?
二、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三、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奥秘的?这三个问题在学习课文时已经全部解决了,让学生再说一说,从而将问号擦掉,尤其是第三个问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学生都能体会到是与茅以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不懂就问,勇于实践分不开的。然后再说说全文主要讲了什么,以填空的形式来说,“课文主要讲了(),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小时()的道理。
这样设计主要是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最后拓展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鼓励学生能学以致用,在生活中,也能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节课要把主要问题设计恰当,能贯穿全课以点带面。所补充的有关资料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讲课的中间。这样讲起课来能得心应手。
11、孩子考科学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段落,了解孩子想考科学家原因。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达乐文的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导入新课
1、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11课------孩子考科学家。
(2)板书课题,齐读,认识生字
2、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韪,你想知道什么,或者说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
(1)学生自由质疑
(2)教师梳理问题,加以板书。
3、教师小结导入读文:我们班的孩子真会动脑筋提问题,现在就请大家认真地读一读课文,从课文中找答案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识字,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
2、引导感受知故事中的人物。
3、学生自由读文。
4、分段指名读课文。
5、评议,纠错正音。
6、结合评议,认识各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7、回到文中,同桌一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教师给提示,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
3、学生独立给课文分段
4、分明名反馈,评议。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了解孩子考科学家的原因
1、质疑:孩子为什么要考科学家呢?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3、指名反馈,交流、评议,认识兄弟俩与达乐文
(1)小兄弟俩很喜欢捉虫子玩
(2)爸爸讲著名科学家达乐文的故事
(3)兄弟俩对达乐文很感兴趣,想见达乐文,于是想考考达乐文工团是否真像爸爸说的那样有学问。
五、总结课堂,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
1、教师总结:酷爱虫子的兄弟俩得知达乐文是个著名的科学家,懂得许多有关虫子的知识,于是,他们就盼望着见见达尔文,并且想考考达尔文。
2、学生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
3、鼓励阅读与查找资料:兄弟俩接下来是怎么考达尔文的,结果呢?达尔文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呢?请同学们下课后继续去读课文,查资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达尔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说说上节课学了文中哪些内容,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回忆兄弟俩到底是怎么考达尔文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兄弟俩考前的准备工作
1、学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
2、教师导言:听说达尔文要来,兄弟俩的心情如何,他们有什么想法?
3、指名反馈
4、学生装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读出文中感叹号表示的兴奋、高兴的语气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弟弟在哥哥耳边说了几句悄悄话,他会说些什么?
6、质疑:兄弟俩是怎样制作这个怪虫标本的呢?
7、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7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了解兄弟俩考的过程与结果
1、教师导言?过了几天达尔文爷爷缍来了,兄弟是怎么考达尔文工团的?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描写兄弟俩表情的语名,引导体会
4、教师质疑:达尔文真的被考信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5、学生装再次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第8~17自然段
6、议一议?兄弟俩为什么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四、总结课堂:
教师总结:这对调皮而聪明的小兄弟一心想用一个拼凑而来的“怪虫“来考倒达尔文爷爷,然而就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爷爷一眼识破,在这之后,他们对达尔文爷爷更加尊敬了。
五、作业设计:
1、我会拼:
xiōnɡ dì zhuō chïnɡ mì tánɡ zhù mínɡ()()()()zhǎ yǎn biāo běn ɡuǐ liǎn ɡài zi()()()()zhān chénɡ chánɡjiǎo xū rěn bú zhù()()()二、组词:
考()兄()弟()足()孝()祝()梯()捉()爪()塘()著()须()抓()糖()暑()烦()
3、写出下列的近义词:
著名()调皮()惊奇()留意()尊敬()兴趣()
4、照样子,写词语:
(1)、甜滋滋 水灵灵(ABB式)(2)、怪模怪样 大摇大摆(ABAC式)(3)、花花绿绿 痛痛快快(AABB式)
5、加标点:
兄弟俩高兴极了 调皮的弟弟眨巴着眼睛 在哥哥耳边说了 几句悄悄话 哥哥点着头 连声说 好 好
6、课外拓展: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收集一些昆虫的知识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教学反思:
在理解课文时主要让学生解决“达尔文是怎样考科学家的”,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解决这部分内容主要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兄弟俩为了考达尔文而做的准备工作。然后指导学习8——17自然段,通过多次和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弄清楚兄弟俩是怎样考达尔文的。尽管这对小兄弟为考达尔文做了充分的准备,可还是被博学多才的达尔文一眼就识破了,可幽默的达尔文却没有直接说穿,而是叫这两兄弟为小“叫虫”,让这两兄弟对达尔文更加敬佩了。
这节课就轻松的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很高。
12*空气在哪里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2.分角色朗读课文。3.会认五个生字。
教学重点:自主学习、探究,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在我们身边的各个地方,植物、动物的离不开空气。教学准备:课件或录象(出现空气在水中、在空中、在物体中、在身体中等)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前几课我们学习的都是关于科学的课文,了解了电脑棋手、认识了茅以生,知道了达尔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
板书课题:空气在哪里
二、读课题,质疑:
齐读课题:注意“哪”字的读音:
板书:那、哪,进行区分。
再读课题:注意语气,质疑:什么句?为什么没有标点?
使学生了解文章题目不加标题的常识。
三、自由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相检查。
3.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题目中的问题是谁提出来的? 4.熟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
小猴在哪里找空气?找到了吗?它知道了什么? 5.自学感悟。
四、交流汇报: 1.小组交流。2.合作填写表格:
空气所在 肺里 作用 供氧气
3.总结:空气究竟在哪里?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1.自愿结合,人数、形式自选。2.练习朗读。3.汇报、评议。
六、布置作业:从下列作业中任选一项。1.调查、了解空气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作用? 2.续写课文。
3.设计关于空气的手抄报。板书设计:
12、空气在哪里
在我们周围
我们生活在空气里
真神奇
时刻呼吸着空气 作业设计:
1、我会拼。
zāo ɡāo zhuï zhuānɡ huǎnɡ rán dà wù()()()lún tāi pínɡ zi xiïnɡ xiïnɡ rán shāo()()()
2、组词。
急()黑()台()并(隐()墨()胎()瓶(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近义词:继续()神奇()茁壮((2)、反义词:继续()茁壮()灰心(4、连一连。
火苗 茁壮 仰望 空气 微风 挺拔 呼吸 眼睛 禾苗 燃烧 眨巴 昆虫))))
树林 拂面 捕捉 天空
5、造句。
(1)、四面八方——(2)、恍然大悟—— 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我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在小组内交流生字的读音是否正确,如何记住字形,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
由于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学生喜欢读。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先出示一条谜底是空气的谜语让学生猜,学生猜出来后,师导出课题,学生读题后,我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再带着这些问题自由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当学生熟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围绕“小猴子找空气,知道了空气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处?”这两个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想让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在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我还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形式多样的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最后,我还让学生交流:你还发现空气在哪里?它有什么用处?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百花园三
一.教学要求: 通过词句练习,了解同音字的不同,继续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同音字,进行区分;初步了解重叠词的特点,积累词语;通过对一般陈述句和“把”字句的朗读感悟和转换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朗读、理解并背诵关于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懂得读书的重要;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独立阅读《第一个望远镜》,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通过练习请假和学习写请假条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课件、电话(道具)。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阅读平台。步骤:
一.谈话引入,区分同音字: 1.在汉字中有很多有趣的字,板书:
须需
2.问:谁知道这两个字念什么?板书音节。
3.那么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你能分别组一个词吗? 4.体会一下两个字有什么不同?查查字典。5.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说一说。6.板书学生说的字。
7.引导积累:课下我们可以多积累些这样的字。召开一次同音字大聚会。
二.照样子写词语:
1.谈话导入:其实汉字中不仅有很多有趣的字,还有很多有趣的词语,看,这些词:
课件展示:灰灰蒙蒙。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有什么特点? 2.像这样的词你还知道哪些?
3.填空体会,总结:这样的词语叫做ABB式的重叠词。
它可以把颜色表示的更形象、具体。我们在写句子时可以学习用这样的词语。
三.照例子改写句子:
1.引入:刚才我们学习了同音字和重叠词,下面我们看两个句子: 2.课件出示:
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茅以升被走马灯吸引住了。3.指名读:
思考:两句话意思一样吗?“被”前后内容什么关系? 4.拓展练习:你能仿照例句说话吗?
课件出示:我们打开了电脑。
指名让学生改写: 5.自由练习说句子。6.语言实践:
学生练习纸:
(1)妈妈搬来了花盆。(2)小明踩脏了语文书。
(3)小猫捉到了老鼠。
2.小组交流、纠正。
第二课时
一.积少成多:
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喜欢读书吧?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书?
2.课件出示名人名言:
3.自由读,思考:这些语句都是关于什么内容的?
4.小组讨论:每句话什么意思?
5.背一背,同桌互相检查。
二.阅读平台:
1.自由读短文《第一个望远镜》,圈出不认识的字。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认识生字(问同学、查字典、拼音节)。
3.小组合作朗读,检查字音掌握情况(分自然段、分部分等方式)。
4.指名分段读,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5.学生质疑,教师板书问题,同时出示文后思考题:
一次偶然的发现后,利普西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取得了什么成就? 6.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7.小组讨论,小组汇报,互相补充、纠正。
三.能说会道:
1.谈话引入:
2.读懂题目要求:
3.明确口语交际练习的内容和方式:
几种请假方式?分别需要哪些角色进行表演?表演时分别会说什么?
4.分别以两种方式进行表演,师生评议。
5.同时以评价和追问及点拨的方式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礼貌、简练、明确、清楚等。)
6.板书响应的词语。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
上节课我们进行了关于请假的口语交际练习.如果我们不能用说的方式请假该怎么办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写请假条。
二.课件出示请假条:
1.仔细观察请假条,看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2.归纳学生所说。
点击相关部分闪烁,同时讲解格式:
题目:在中间。
称呼(假条给谁写的):左上角。
正文:开头空两个格。
落款:右下角。(与请假人的关系、姓名,之间空格)
写假条的日期:落款下面。3.探究正文写法:
(1)引导学生默读思考:你发现写请假条要注意什么?(2)小组讨论。
(3)以小组方式汇报,师生补充,总结: A语言简练、意思清楚。B内容:请假原因、请假时间。C文明礼貌(您、请。)4.练习写一张请假条。5.小组交流,修改。作业设计:
1、我会拼。
tōnɡ ɡuî fēnɡ dù wéi fǎn ào mì()()()()huí dá qí yì yǔ yǐ chánɡ ɡuī()()()()xī yǐn xuán zhuǎn là zhú yîu xiǎo()()()()
2、组词。
投()幼()转()蜡()没()幻()传()腊()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彬彬有()忘尘()及 小()翼翼 犹豫不()()相百出 山()水尽 自知()明 毫不谦()()高一着 目不()睛 怪()怪样 恍()大悟
4、照样子,写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例:灰 灰蒙蒙
红 黄
黑 白
5、填空。
(1)、读书百遍。(2)、,下笔如有神。(3)、读书不趁早。4.读过一本好书。
6、改写句子。
例:走马灯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马灯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1)、我带来了许多玩具。(2)、中国战士打败了日本鬼子。(3)、八路军消灭了日本鬼子。教学反思:
对于成语的掌握我总是对学生没有信心。在进行日积月累一题时,我请大家再说出几个与数学有关的成语,想不到孩子们还说出了:一心一意,一剑双雕,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二龙戏珠,三心二意,三羊开泰,四通八达,四面楚歌,五光十色,六六大顺,七上八下,八仙过海,八面玲珑,九九归一,十全十美。我的心都被他们举起的小手激动着,都被他们精彩的回答QUE跃着。我激动对大家说,我没有想到同学们还知道这么多的成语。虽然我天天的训你们,责怪你们,可是你们知道么,你们一直是我的骄傲,我觉得你们聪明,你们有上进心,你们懂事,你们样样都比别的班好。我一直以你们为骄傲。可能是我的激动感染了他们,他们个个坐得笔直。我突然想到,这句话,可能我早就应该对他们 说了吧。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 的感觉,让他们知道他们怎么做,我才会开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愿意做教师或家长喜欢的事情的,他们对我们的看法是十分注意的。我今后要多用用期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