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大全)

时间:2019-05-13 00:1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大全)》。

第一篇: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大全)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扎实的导学案使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让教师的课堂变成和谐的课堂,紧张的课堂,优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作为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它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希望今天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共同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二、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题开展。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启发性。要克服满堂灌、满堂问,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训练要精,要加强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及时检测学生记忆、理解的程度,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校正,做出讲评。讲评时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的难点上,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概括而言就是:“五讲五不讲”。五不讲:自学之前不讲、自学懂的不讲、能讨论懂的不讲、不提出问题不讲、结论性语言不讲 “五讲”——是指学生理解不全面的时候,教师作补充讲解;学生讲错的时候,教师作更正讲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之后,教师作点评讲解;学生回答问题涉及到几个方面之后,教师作归纳总结讲解;让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举一反三的时候,教师作延伸拓展讲解。

4、巩固练习。根据当天所学,合理分层次给学生布置适当的作业,达到及时巩固,进一步熟悉应用的目的。

三、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导学案?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前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学前准备”部分,初步尝试“探究活动”,学有余力的同学独立进行“自我检测”和“应用拓展”,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要求学生使用“导学案”时坚持三个原则:自觉性原则、主动性原则、独立性原则。

(1)、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多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不能突出学科的特点。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的接受和等待。导学案的预习能够给学生明确的指导,使学生能抓住各科目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教学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急于想解决问题,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2)、检查预习的环节:学生小组交流导学案上的预习题目,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掌握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不足之处。对于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障碍及疑难之处,教师要在随后的教学中进行点拨。此环节,教师要做好三点:解决基本问题。所谓的基本问题就是扫清阅读障碍的字词,要处理的准确扎实;强调中心问题。预习中有关内容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充分重视、明白、理解,为下一环节的合作探究做好铺垫;强化集中的问题。大家都容易出错的问题一定要强化解决,哪怕是一个字的读音,也要做到事无巨细的弄准确,不留预习上的的死角,这也是堂堂清的具体体现。

2、课堂上注意勤做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此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学后心得)。

3、每隔一周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保存好作为以后的复习资料。

四、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必需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给学生,学生预习后交给组长,教师按照需要抽批或全批“导学案”,体会学情,二次备课,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严禁组织学生取代教师的批阅。

2、要求学生利用“导学案”时坚持自动性和独立性。不管课前还是课上都要自动按照“导学案”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教育学生课前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故弄玄虚。

3、课堂上要求教师以学定教、灵活利用。课堂上要随时把握学情,灵活进行调控,努力做到学生本人能处置的问题坚决不讲,教师只讲学生的疑点,引导学生总结纪律、提炼方法,最大限度的减少多余的讲解和不必要的指点,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和训练时间。

4、课堂教学时要充分体现例题的典型示范做用,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阅读;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

5、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主要包括: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6、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要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补。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精选材料,精选认知策略,精收反馈信息。优选教学方案,优化教学手段,在抓住“重点”、凸显“难点”、破解“疑点”上下功夫。教师要激励、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创造表现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

7、突出一个“导”字。在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在课堂中的读、听、思、说、议、做等环节中,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指导学生的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要引导思维,“学起于思”。教师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要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不唯上、不唯书的质疑品质,提高质疑能力,从而锻炼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8、强化一个“研”字。在实施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模式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和教材的研究。强化集体备课,注重课堂预设,同时充分注重课堂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重视预设,课堂会杂乱无序,不重视生成,课堂就不会精彩;教师要加强对其他教学方式的研究。要研究如何结合学校和学科及自身实际,对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嫁接、创新,不断挖掘“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的巨大潜力,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以学定教,同案协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加强课堂细节的研究。要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反思、讨论交流,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教研组集中攻关,遵循课前集体备课——课中观察诊断——课后共同反思的课例研究路子,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促进“以学定教,同案协作”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9、按期的巩固复习:有针对地实施“周周清”“单元清”等巩固操练。

10、导学案导学中教师有效落实导的6个方面:

(1)指导学生的自学。要善于结合具体自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效果。

(2)指导学生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有组织地开展合作交流活动,争取能在小组内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内解决,并形成共同的学习成果和共性的问题。(3)引导学生的质疑。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的问题或疑难问题,要善于在解决的方法上给予引导,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4)引导学生的小结。要善于通过对学生学习小结活动的引导,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学生的学习活动。

(5)辅导个别学生。在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要加强对特殊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学习态度、方法及知识技能等方面达到应有的要求。

五、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讨论开始时教师对讨论进行指导:

(一)校订学案,小组长带领全组首先校订学案,要逐内容进行;

(二)组内个别释疑解难,小组长或组内其他同学对于某同学的个别问题答疑解惑。小组内要互帮互学,开展交流,提倡合作;

(三)落实学习目标,小组长带领全组对每一个目标检验落实情况或对给定问题组织讨论;

(四)如有集中的困惑问题,小组收集、2、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

各小组的主要展示人,按事先分配的重点内容(对本小组领取的重点学习任务,认真研究,弄懂吃透,能够解答他人的疑惑,全部组员要高质量解决相关问题;也可以尝试不分配特定内容)板书展示,展示人要写上名字。

3、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上集中的困惑问题记在学案上、个人的疑难批在学案上、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得写在学案上、思维的碰撞更要注在学案上。

4、学后反思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方法的概括是对学的结果的一个方面的表现,展示反思可以借助学案,修改反思更需要学案。

5、复习备考离不开导学案

对课堂知识的巩固、整合以及阶段复习都需要用到导学案,可以通过自主评价等环节自查学习薄弱环节,有重点、有主次的复习。

6、课堂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教师课堂学生会的不讲,学生会写的教师不写,教师是对各知识点强调、指导、点拨,或对各目标所涉及的问题敲定、点拨。学生要结合教师点拨,进一步讨论展示内容,并对学案再次修订。

7、教师引导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后十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生应适度浏览新学案,结合教师的引领初步了解新学案。

六、利用“导学案”备课的基本模式

目前,我县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县四中作为参与课改的一员,暑假前后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针对已经印制好的导学案,为规范利用,特提出如下备课要求:“提前备课,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

1、提前备课:体会学生,疏通教材,从纵横两方面把握知识体系。

2、集体研讨:备课组长提前一周召集全体组员就教学内容进行说课,主要围绕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选择的教学方法,设计的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的内容完善导学案。

3、课前备课:上课前一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填补完善。

4、课后备课:师生共用“导学案”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的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小组交流。

5、具体要求

导学案不等同教师的备课,它只是教师备课中的一个构成部分。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导学案当成备好的课,而应当对导学案进行个性化删改,融进本人的创意。教师可在导学案上进行创意备课,只是备课的形式灵活多样。导学案要有教师圈点勾勒和填补填写的踪迹,并且具有实效性、实用性。如导学案不合适本人的教学要求,可在后面另加附页,写进本人需求的教案和学案,并粘贴正在后面。

七、相关保障:

1、实施“导学案”后,可合理选用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等教辅材料,不再随便的印制试卷;传统意义的备课模式停行;严格按课程标准开设课程,并按标准课时放置学科教学时间。

2、实施“导学案”后为确保学生学习方式的真正改善,班主任要强化学生学习品行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切实落实“二先二后”(先预习后上课,先思考后提问)的学习方式,倡导课前真预习、课上乐学习、课后善拾掇的学习风气。

3、合理放置学生座位。班主任要协同任课教师,按照学生现有知识实际,合理放置学生座位,以便于开展小组合做,互伴互帮。充实发扬“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功能,同时每组确定一名小组长,担任本组成员学习过程的组织。

4、对实施“导学案”学科教师的讲堂评价标准是:

①看学生的学习氛围;②看学生的参与面,参与人次;③看学生各环节占用的时间多少;④看教师采纳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⑤看学生的学习效果;⑥看教师的讲解效率。

第二篇:使至塞上 导学案

使至塞上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古诗文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境。

3.激发热爱祖国古典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重难点】

准确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境。【资料链接】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他的诗现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或静谧恬淡,或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苏东坡称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本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属()国 汉塞()逢候骑()燕()然 ....2.解释下列词语

属国: 征蓬: 长河: 候骑: 燕然: 3.文学常识填空

王维,字,唐代伟大的诗人,被后人誉为“”。

二、整体感知

1.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悟一悟。要求:参照注释,译读诗歌,感知诗意。

(1)全诗以大漠、春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2)从题材上看,它是一首边塞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合作探究

1.“单车欲问边”中的“单车”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句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奇观”的名句,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课堂检测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使至塞上》一诗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一诗描绘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画面开阔、气势雄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背诵诗文

五、小结

六、作业

1、默写诗歌

2、收集四句有关边塞的诗句。

第三篇:晏子使楚导学案

《晏子使楚》导学案

备课人:陈 枫2011.11.1

1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4.能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逻辑关系严密,学习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

能理解课文意思,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学习难点:

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德育渗透点:

学习晏子临危不惧以及崇高的爱国精神。

一、导入 : 投影《晏子使楚》故事视频

二、简介背景,揭题(投影展示)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期,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这时候的齐国相对较弱。

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可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

三、自主学习课文:

1、自主学习,组内检查

“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晏子使楚”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词语或句子:

习辞_________________避席__________________

何坐__________________其实___________________熙_________________反取病焉_________________

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曷为者也_______________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人固善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_________时期,楚国

_____________和齐国大夫___________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这篇课

文按____________顺序写的;故事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考:课文中的斗智

楚王招待晏子时押了个犯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是:______________晏子却说:____________,话中隐含的意思

是:____________,结果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5、拓展思考:

看了刚才的短片,想想楚王想要侮辱晏子,让他____________,而晏子

却说____________晏子的话隐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结果楚王只好开大门迎接晏子。

6、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楚王又是什么样的人呢?(请小组派代表写到黑板上)

四、质疑探究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找出来,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楚

王采取迂回战术,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

思维的独创性。例如:晏子的反驳很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

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

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

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投影展示)

3、研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晏子的话中 , 把“淮南”比作____________把“淮北”比作

____________把“橘”比作____________把“枳”比作____________,说明橘之所以变成枳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就好比齐国的人到了楚国就做了盗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讽刺了楚国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内合作,交流收获:

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质疑.如:我们小组交流的问题是____________请第()组同学帮助回答解决.五、全班展示,共享收获

总结全文,学做演员

示例:

第一幕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城门外

人物:晏子接待晏子的人城门卫兵

画外音: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晏子来到楚国城下,只见城门关着,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洞──。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接待晏子的人:不须多说,快请吧!

晏子: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晏子的人:(愤怒地瞪着晏子)你,你,竟敢如此无理!也不看看你自己多高的个子!(后一句没敢大声说,但充满了轻蔑的语气)

晏子:唉,谁让我访问狗国呢,只好从狗洞里钻过去了。(说着假装要走进小洞)

接待晏子的人:慢,你等一等,快去禀报大王。(一士兵跑下,一会又跑回来)

士兵:大王有令,城门大开,迎接齐国使臣!

(两个士兵打开大门,晏子大摇大摆走进城门,脸上挂着一抹胜利的微笑)

„„„

请好朋友一起试一试演一演。给大家5分钟时间熟悉自己的角色,并把自己有特色的台词写下来。

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晏子使楚》里的其他故事。

-同学评价小结

(晏子依靠严密的逻辑思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驳倒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他不愧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六、检测提升(课内)1.本文选自,这是一部的著作。

2.注意下列加线字的读音:

缚一人()酒酣()诣王()曷为()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齐之习辞者()⑵今方来,吾欲辱之()⑶吏二缚一人诣王()⑷齐人固善盗乎()⑸圣人非所与熙也()

七、拓展提高(课外)

1、请你谈谈在影视和文学作品里看到的关于机智幽默的人物巧妙的摆脱困境,反击对方的,充满睿智的,逻辑推理很强的话语和事例。

2、同类文言文阅读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能理解文中文言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故事.

第四篇:导学案使用后的感想

关于导学案的感想

童庄小学

毛之珍

为提高课堂效益、实现高效课堂,镇中心校要求小学三至六年级使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导学案的设计、内容及用后感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的使用是为了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实际,符合所教学的年级与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我今年带的四年级语文,只有一半的学生基础能力过关,这样的话,导学案设计的时候就不能有太高拔高性的题目。

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相信学生,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候,鼓励他们去独立完成。我听过一位老师的课,使用的就是导学案。但这位老师是当堂发放的导学案,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导学案。同样,学生展示和点评的时间也不充足,最后这堂课没有按预设完成教学要求。

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要兼顾所有的学生,那么导学案设计的题目也应该由浅入深,具有层次性,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能够解决大部分问题。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导学案的设计要有创新性。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独立完成问题能力的学生,而不是一群只会机械地背诵古诗名句的学生。只有题目时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为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创造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导学案的内容

学习目标。使用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主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那么导学案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知道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了。有了目标学生就可以检测自己是不是能够独立完成了学习任务。

基础知识部分。这一部分包括生字新词,可以有音、形、义等各种形式;包括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资料,或是课文内容牵扯到的相关内家。比如《牧场之国》这一课,学生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荷兰这个国家的知识,这样才更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对课文的总体把握。包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段落的划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写作的目的。比如《乡村四月》作者是为了赞美劳动人民,《四时田园杂兴》是为了赞美热爱劳动的乡村儿童,《渔歌子》是为了赞美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三首古诗虽都为描写农村题材文章,但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不同的。知道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更易于把握古诗的主题。

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较为宽泛。可以是对重点语句的分析,也可以是对主要人物的理解;可以是对文章写作方法的探讨,也可以是对文章特色的归纳。这就需要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并且让学生能够理解题目要求。毕竟导学案面对的是一群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知识的积累还较为薄弱。你不能直接出这样一题:请你说出本方描写人物的方法。估计有的学生还不知道什么是人物的描写方法。那么你就要找出一些具体的句子来,让学生理解这是采用的哪一类描写方法,是外貌还是心理,是动作还是语言。这样学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拓展题目,考察学生能否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以运用。这一部分既有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检测,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我面对的是一群农村的学生,在学习《乡下人家》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并没有感觉到乡村生活有什么可赞美的,也找不到自己身边生活的美。我就给学生展示一些我自己拍摄的图片,让他们欣赏,很多学生都说太美了,当我告诉他们这些都取自于身边的景物时,他们很不能相信。我就布置给他们一个作业,让他们停下脚步,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认真地观察一处风景或是一种植物、动物。事后学生告诉我,他们真的发现了好多美丽的东西,那么学生也就理解了: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随堂练习。当堂检测一定要有,但不能太多,五分钟左右的题目也就可以了。课后可以再有一份练习案,让学生结合当堂所学到的知识点通过题目的形式复习巩固。

三、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响应中心校的号召,在教学中我开始使用导学案。但困于只了解形式,而不能知其精华所在,导学案使用后,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太理想。下面把我所遇到的问题在这里简单地说一说。

一是没有集体备课和初审、复审之说。我们学校大多都是一个年级一个班一位语文老师,导学案出来之后,也没有人可以帮助提些意见和建议。内容是否全面,形式是否合理,这些只能自己去把握了。

二是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农村的留守儿童太多,基础差的学生也过半,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课下完成,总有一部分学生无法做到。如果是留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学习好的学习又感觉过于轻松了。而且课堂中做也是需要时间的,感觉时间就有些不够用了。

三是交流。很多学生不会交流或是不愿意交流,也缺少一些判断能力,大多是看看别人的,一样或是不一样。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结果是一个或是两个积极的学生上台去板书,其他的组员并不关心。

四是任务的划分。一开始我是把任务分到每一个组,一两次后我发现这让有些同学误以为他们只需要完成这一到两个题目就可以,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的。于是我就让组长把所有的题目按组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划分,也无法实行。四年级的学生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全面细致把题目合理的划分下去。

五是点评。展示这一环节没有太大的问题,各组都能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但如果让学生来进行点评,基础性的题目如字词方面他们可以判断出对错来,但很多题目他们讲不清楚。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是,他们知道怎么做,也会做到很好,但他们无法讲清楚,这样其他的学生也无法理解。我的方法还是学生展示完了之后,由我来统一的点评、打分,希望一部分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去评判别人的题目。

改革总是需要勇气的。路途也是遥远的。有问题出现是好事,有了问题并发现了问题,我们才会去积极地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去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第五篇:《使至塞上》导学案

《使至塞上》导学案 主备人:于晓曦

学习目标:

审核人:九年级语文组

1、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品味诗歌的语言;

2、理解并结合诗人的写诗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3、体会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的精妙;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学习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味赏析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航]

1.走近作者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素有“诗佛”之称。王维是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在诗、画、音乐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宋代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2.创作背景

开元二十五年(737)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使至塞上》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3.朗读指导

(1)能够做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侧重读准字音,停顿合理,重音节奏恰当;能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读出情感,读出意蕴。给诗歌划分出节奏。(2)读准音:汉塞 萧关 候骑、都护、燕然。(3)对照课本注释,理解诗文大意。阅读赏析

1本诗从体裁上看是 诗,从内容上看是 诗。

2.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的意思是,“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3.在首联中作者特意交代“单车”二字有何用意?

4.“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从景物描写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两方面,说说你对颔联的理解。

6.诗的颈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体现了王维诗的什么特点?

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颈联、的“直”和“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两个字的妙处。

9.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的画面。

提升训练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3.怎么理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4.在写景、叙事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的诗句是。

5、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奇特壮美景色的句子是:

7、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_________两个字中。课堂小结:

《使至塞上》叙述了作者出使 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

第二课时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发现实之忧。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 修辞?什么写作手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4、“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5.“商女”和“《后庭花》”各指什么?

6、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四.反馈练习:

1.《泊秦淮》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泊秦淮》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点明全诗主旨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2。诗中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表达出对国事的极度忧虑和忧愁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两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写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4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意旨在借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实际上批判那些不理国事,沉溺于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语言清新洗炼,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诗篇。

E.“寒水”,寒冷的江水,指穿过南京流入长江的秦淮河。F.“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诗人从船上听去,所以说“隔江”。

五.课堂小结:《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六.背诵这首诗。

《无题》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学生自由朗读,师生齐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5、全诗 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三字展开。“----——————”一句点明了时节,但更是对人想思情状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__________,“泪始干”隐喻____________-。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__________________.7.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五、教师小结:

《无题》是一首抒写无限相思的爱情诗,全诗由一个“别”字统领,抒写了无比真挚的相识别离之情。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使至塞上》导学案答案

 阅读赏析:1五言律诗、边塞诗;2.出使、飘飞的蓬草。

3、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单”字写出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孤单与无奈。暗示作者此次出塞是受到朝廷的排挤。

 4.“蓬草”随风飞转,古诗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或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这里王维用“征蓬”自喻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受排挤离开朝廷的内心的抑郁和激愤。

 5.这两句诗写的是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也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透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和激愤。

 6.诗的颈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黄昏落日的奇丽景象,体现了王维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7.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1分);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1分);表现了孤寂的情感(1分)。

 8.“孤”写了景物的单调、边塞的荒凉;“直”突出孤烟之高,表现了孤烟的劲拔之美;“圆”写出了大漠长河地区的辽阔旷远,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地融入了诗人自己的孤寂情绪。 9.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上,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上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

 提升训练:1.B

2.D

3.A·这两句诗体现了绘画的构图美。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再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空旷无垠的沙漠,画面上景物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丰富。B·其次,体现了绘画的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C·第三,体现了绘画的色彩美,广阔无垠黄沙漫漫的大漠,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青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4.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5.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7.燕然  《泊秦淮》答案

 1.这句诗描绘了秦淮河朦胧淡雅的美丽夜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 2.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3.“笼”,即笼罩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淡雅的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4、在全诗的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5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被后人称做“亡国之音”。

6、不是。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用曲笔的艺术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形和国家注定灭亡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反馈练习:1,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5.B·F 

 《无题》答案 

1、(1)困难,指相见不容易;(2)难受,痛苦,指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痛苦。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1)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 。6.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7.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后面的题见《100分闯关》 

 

下载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学案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导学案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知识、获得的感悟体验,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逐渐内化为个人的知识结构,并使自己的语......

    导学案使用后的反思

    关于“导学案”的思考 杨店初中杨敏芬 2009年暑期集训后,我校组织教师学习了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决定借鉴孝南区西湖中学经......

    《晏子使楚》导学案学生版

    《晏子使楚》导学案 主备: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 2......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导学案

    接龙中学年级学科导学案执笔:审核:授课人:授课时间:班级:姓名:小组:学案编号:课题: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型:课时: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教师“......

    《晏子使楚》导学案(共五则范文)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高新区程故事小学 李秀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

    浅析如何选拔培养使用好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极为重要的社会力量。青年强则国强,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能够担当重任的跨世纪青年人才,是新世纪新形势向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贯彻......

    浅析如何选拔培养使用好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极为重要的社会力量。青年强则国强,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能够担当重任的跨世纪青年人才,是新世纪新形势向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贯彻......

    浅析如何选拔培养使用好青年干部

    青年干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支极为重要的社会力量。青年强则国强,选拔好、培养好、使用好能够担当重任的跨世纪青年人才,是新世纪新形势向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