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天祥千秋祭》教学设计
《文天祥千秋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本写作特点;
2.正确评价英雄的人生选择,体味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正气歌》导入课文。
二、相关常识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学家、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考取进士第一名。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进逼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应勤王诏,捐家产做军费,率义军万余人起兵抗元。不久元军大举南下,驻军于皋亭山,文天祥以资政殿学士身份出使元军议和,被扣,后在北解途中逃脱,经海路转至福州,拥立端宗,图谋恢复,转战东南,终兵败被俘。次年被送至大都(北京),宁死不屈,从容就义。时年仅47岁,遗有《文山先生全集》27卷。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字词,初知文意。2.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谈谈对文天祥的印象。(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3.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这篇文章是作者的“出山之作”。文章通过史料及想象刻画出文天祥的高大形象,格调大气而深沉。
第一部分为引子,通过写对文天祥的评价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写元人对文天祥的几次劝降,表现文天祥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机智勇敢的品性;
第三部分重点叙述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
四、研读讨论
1.作者对文天祥高度肯定,因为他面对元人的威逼利诱面色不改。那么既然他不愿归降元人,有人劝他死他又没有死,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的使命还没有结束”。2.文天祥的“使命”是什么?
明确:他的“使命”指的是复宋和创作《正气歌》。看过他的《指南录》就知道他曾经试过要逃,但最终又被抓,他活下来无非就是想找机会逃出去,完成复宋的使命。创作《正气歌》是其历史使命,无法复宋,却留下了一腔正气在人间,激励后人。
3.学生讨论:如果你是文天祥,在那样的处境下你会怎么做? 4.课文特色。
“小说、诗歌、政论”的三结合。(1)丰富的想象
历史题材的散文要写得生动,除了翔实的史料之外,还离不开丰富的想象。作者在充分参考史料的基础上,展开了大胆的想象。如第二部分写文天祥与几位劝降者的对话,既使行文生动,又表现出文天祥的忠贞;第三部分描写文天祥创作《正气歌》的过程,写牢狱情景,写室外天色,写天祥思索,使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丰富的想象补充了史料的不足,增加了生动的细节,使文章更加摇曳多姿,使读者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真切的抒情
本文激情洋溢,感人至深。开篇就充满感情:“怦然令我心跳的,是他已活了760岁。”这样以直接抒情开头,开篇就能吸引住读者,也令读者“怦然心跳”。有时候,作者采取间接抒情,把感情融入写景、叙事之中,如:“室外,滂沱大雨裂天而下,夹杂着摧枯拉朽的电闪雷鸣,天空大地似乎将要崩裂交合了。天祥屹立不动,身形俨如一尊山岳!”这些抒情语句具有强烈的感染性,读后令人深思,令人振奋。
(3)精当的议论 说理不必长篇大论,只需点到为止,这才耐人寻味,恰到好处。作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往往忍不住自己也“掺入”进历史事件中来,以当代人的视角发几句议论。如第一部分写到文天祥自杀不成,作者说,“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写到文天祥不理会留梦炎的劝降,作者又忍不住发表议论说,“真的,你让葵藿如何与狗尾巴草对话?你让铁石如何与秽土论坚?”而且,作者还常常借题发挥,调侃揶揄一下现代人的弊病:“留梦炎之流的后人对乃祖的投降哲学又有发挥,最形象、最直白的是‘有奶便是娘’。”这些议论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了文章容量。
有人把卞毓方的文章称为“大散文”,卞毓方认为所谓的“大”,“主要是指一种眼光,一种气质,一种神韵,它是渗透在骨子里的”。这篇文章,叙事、抒情、议论三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作者激情洋溢,思想深刻,可以说是“大散文”的典范。
五、作业设计
课后阅读文天祥《正气歌》。附:板书设计
文天祥千秋祭
卞毓方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小说、诗歌、政论”的三结合──“大散文”
第二篇: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卞毓方(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卞毓方
卞(bian)毓(yù)方,当代作家,记者。
二、人物介绍:
文天祥(1236——1283),原名云孙,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吉安市)。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
三、词语:
怦(pēng)然凛(lǐn)凛而去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独柱擎(qíng)天煌煌(huáng)笔墨云愁雾惨颠簸(bǒ)黄钟大吕舍身取义刀光剑影戕(qiāng)灭衢(qú)州迫不及待葵藿(huî)秽(huì)土精神侏儒摇唇鼓舌聒(guō)噪不已戟(jǐ)指厚脸昧心李煜(yù)辚辚(lín)绝尘一代枭(xiāo)雄趾高气扬衣单形瘦雍(yōng)容戏谑(xuâ)恼羞成怒撒手锏(jiǎn)箴言(zhēn)缧绁(lãixiâ)孛(bâi或bï)罗乱髭(zī)倒竖拽(zhuài)博学宏词科诘(jiã)难歇斯底里黔(qián)驴技穷孤注一掷奸佞(nìng)攘(rǎng)袂(mâi)心旌(jīng)嵇(jī)绍祖逖(tì)颜杲(gǎo)卿擦拭笔走龙蛇摧枯拉朽 ※补充词解: 怦然:形容心跳的样子。凛凛:严肃,严厉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独柱擎天:比喻独力支撑起大局。煌煌:明亮。
舍身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秽土:肮脏的土。
精神侏儒:指精神上苍白、猥琐的人。戟指:直指的意思。
绝尘:完全没有了尘土,形容走远了。
一代枭雄:某个时代中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或智勇杰出的人物;或魁首)雍容:文雅大方、从容不迫的样子。
撒手锏:指旧小说中厮杀时出其不意地用锏投掷敌手的招数,比喻最关键的时刻使出最拿手的招数。
箴言:劝诫的话。诘难:追问,责难。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黔(qián)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了。孤注一掷: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奸佞(nìng):奸邪谄媚的人。心旌:心旗。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跨。
四、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五、研讨:
1、全文主要写了文天祥一生中哪一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279年被元兵所俘,1280年被押送至北京囚禁,在狱中写完《正气歌》。(1283年被元朝杀害)按时间顺序。
2、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
一、概述文天祥一生的伟大意义,介绍他被俘的情景。
第三篇: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贝多芬百年祭》《文天祥千秋祭》
《贝多芬百年祭》《文天祥千秋祭》
命题人:刘霞 朱培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贝多芬的艺术成就和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的情况及其作品
2、过程与方法
学习并掌握文本清晰的思路和富含哲理的语言,正确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文本所饱含的丰富感情和贝多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二、知识体系梳理
1、文学常识
萧伯纳(1856-1950),是20世纪英国杰出的剧作家。他的喜剧创作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戏剧的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萧伯纳出生于爱尔兰首府都柏林一个破落的清教徒贵族家庭,从小感受的是没落和贫困的气氛。1892年他完成第一个剧本《鳏夫的房产》,揭露中产阶级的虚伪和金钱的丑恶与万能。接着写成剧本《华伦夫人的职业》,在1925年,萧伯纳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功达到了顶峰。一生完成剧作51部,如《圣女贞德》等。作品还有《康蒂坦》《人与超人》《魔鬼的门徒》《巴巴拉少校》《真相毕露》等。
基础知识
一、生字详解
(一)生字
赫(hâ):①显著,盛大。如:显赫。②赫兹的简称,频率单位。悱(fěi):形容心里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样子。璜(huáng):玉器,形状像半块壁。恻(câ):忧伤;悲痛。如:凄恻。
(二)容易读错的字
倔强 误(juâ)散乱 误(sàn)管弦 误(xuán)
正(juã)正(sǎn)正(xián)
(三)多音多义字
症 zhēng:中医指肚子里结硬块的病。如:症结。zhâng:疾病。如:病症。
倔 juâ:性子耿直,待人态度生硬。如:倔脾气。
juã:义同于“倔(juâ)”,只用于“倔强”
稽 jī:①考核;调查。如:无稽之谈。②计较;责难。如:反唇相稽。
qǐ:[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笼 lǒng:①笼罩。如暮色笼罩大地。②较大的箱子。如:箱笼。
Lïng:①笼子。如兔笼。②旧时囚禁犯人的刑具。如:囚笼。
③笼屉。如:小笼包子。
(四)形似字
魂(hún):①指精神或情绪,如:魂牵梦萦。②特指崇高的精神。如国魂。魄(pî):①迷信的人指依附于人的身体而存在的精神。如:魂魄。②精力;胆识。如:气魄。
傀(kuǐ):傀儡。
骄(jiāo):①放纵;傲慢自大。如:戒骄戒躁。②强烈;旺盛。如:骄阳。娇(jiāo):①(女子、小孩、花朵等)柔嫩,美丽可爱。如:娇娆。②过度宠爱。如:娇生惯养。
矫(jiǎo):①矫正。如:矫枉过正。②强壮,勇武。如:矫健。③假托;诈称。如:矫命。
菲(fēi):花草茂盛,香气浓郁。如:芳菲 绯(fēi):大红。如:绯红。扉(fēi):门。如:柴扉。
诽(fěi):说别人的坏话。如:诽谤。斐(fěi):形容有文采。如:文辞斐然。
二、词语详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恭顺:恭敬顺从。如:态度恭顺。怒涛:汹涌起伏的波涛。诙谐:说话风趣,引人发笑。
法度:①法令和制度。②行为的准则和规矩。
玩世不恭:对社会、对生活不满而采取的不严肃的态度。
三、词语辨析
赋予——付与 相 同点:动词,都有交给的意思。不同点:“赋予”是指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付与”是拿出、交给的意思。两者的差别在于所使用的对象有些区别,前者指 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例句:其实可以把这个部分先提出来跟大家分享,赋予这个活动另一个意义。/当花儿付与流水的时候,其实是最好的归宿。
顾忌——顾虑 相同点:这两个词都有怕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造成不利的意思。不同点:“顾忌”的程度要比“顾虑”的重些。例句:他在这个公司说话、做事没有什么顾忌的,因为老总是他亲戚。/小王这几天对这事一直都顾虑重重的。
滑稽——诙谐 两者有相通之处,在表示语言方面都有引人发笑的意思,但若用在动作引人发笑,则只能是“滑稽”。
课后巩固练习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滑稽(jī)病症(zhâng)不羁(jī)谨(jǐn)守法度 B、咆哮(páo xiào)管弦(xuán)显赫(hâ)嫉妒(jí dù)C、悱恻(fěi câ)倔强(juã jiàng)祭祀(sì)称(châng)心 D、诙谐(huī xiã)上溯(shîu)伯辽兹(zī)散(sǎn)乱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气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躬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
B、因为警察不肯相信穿得这样破破烂烂的人竞会是一位大作曲家,更不能相信这幅躯体竟能容得下纯音响世界最奔腾澎湃的灵魂。
C、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
D、这种力量和他狂呼大笑的滑稽恢谐之处是在别的作曲家作品里都找不到的。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他的狂风怒涛一般的力量他自己能很容易控制住,可是 并不愿去控制。②„„也没有另外哪一个作曲家可以先以他的乐曲的阴柔之美使得听众完全 在缠绵悱恻的境界里„„ ③这些乐式被 了巨大的内在力量。A、往往 融化 赋予 B、常常 溶化 赋予 C、往往 溶化 付与 D、常常 融化 付与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听过贝多芬的第三里昂诺拉前奏曲之后,最狂热的爵士乐听起来也像“少女的祈祷”那样温和了。
B、这样无顾忌的骄纵的不理睬传统的风尚——这些就是使得贝多芬不同于17和18世纪谨守法度的其他音乐天才的地方。
C、莫扎特是更有远见的,他听了贝多芬的演奏后说:“有一天他是要出名的。” D、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年每听到亲友去世的消息,总令我无比伤感,尤其是这回相濡以沫的老伴远行,....对于我这个年已九十且神经衰弱的老人,真像天塌了一样。
B、这位文学老人被誉为“农民诗人”,他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高薪”不一定能收到“养廉”的效果,因为贪官污吏本来就是欲壑难填,并不是因为收入维持不了生计才搞腐败的。....D、一项社会调查显示,现在很多中学生在学校里见到老师都能亲切问好,而见到烧锅炉的、打扫厕所的和食堂打饭的工人师傅,却都不屑一顾。....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B、依据纪律处罚办法,决定给予该队员停止参加今年余下所有甲级队比赛资格,并罚款人民币4万元。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出土了40多件。
D、观摩了这次关于农村经营承包合同法的庭审以后,对我们这些“村官”的法律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生字详解
(一)生字
戕(qiāng):杀害,残害。如:自戕(自杀)。藿(huî):豆类作物的叶子。如:葵藿。聒(guō):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如:聒噪。
佞(nìng):①惯于用花言巧语诌媚人。如:谗佞。②<书>有才智。如:不佞(旧时谦称自己)。
稷(jì):①古代一种粮食作物。②古代以稷为五谷之长,因此奉稷为谷神。本文用此义。
噬(shì):咬。如:吞噬。
浼(měi):①污染;玷污。②请托。如:央浼。
(二)容易读错的字
攘袂 误:(juã)箴言 误:(jiān)
正:(mâi)正:(zhēn)
(三)多音多义字
说(shuō):①说话,解释。如:一说就明白。②言论,主张。如:学说。③责备,批评。如:挨说了。④说合,介绍。如:说婆家。
说(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如:游说。
槛(kǎn):门框下部贴近地面的横木。
(jiàn):①栏杆。如:直栏横槛。②关牲畜、野兽的栅栏。
如:兽槛。
(cì):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sì):暗中探察,守候。如:伺机
(四)形似字
攘(rǎng):①排斥。如:攘外。②捋起(袖子)。如攘臂。
禳(ráng):禳解。如:禳灾。
骧(xiāng):①马仰头快跑。②仰起,高举。煌(huáng):明亮。如:辉煌。惶(huáng):恐惧。如:惶恐。遑(huáng):闲暇。如:不遑。袂(mâi):袖子。如:联袂。诀(juã):①就事物主要内容编成的简短顺口、易于记诵的词句。如:口诀。②诀窍。如:秘诀。
玦(juã):古代佩带的玉器,环形,有一个缺口。
二、词语详解
缧绁(lãi xiâ):捆绑犯人的大绳索,借指监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比喻竭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正大、庄严、高妙。如:他的作品气势宏伟,如黄钟大吕,金铁相击,震撼人心,回味无穷。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如:没有深厚的文化和艺术底蕴,就很难做到笔走龙蛇一挥而就,更不用说达到神韵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腐烂了的木头。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被打垮。如:拣着个精壮的村夫,赶上一拳打去,只望先打倒一个硬的,其余的便如摧枯拉朽的。
杀手锏:比喻关键时刻使出的最拿手的本领。
戟指:直指的意思。戟,古代的一种兵器,此处指用手做成戟的形状。
三、词语辨析
延续——持续 相同点:动词,都指继续下去。不同点:“延续”,强调跟原来一样继续下去。“持续”,强调动作连续不断,中间不停顿,例句:会议延续了两小时。/争论持续了很久。
督促——敦促 相同点:动词,都有催促的意思。不同点:督促意思是监督并催促,表示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监督催促,含有亲自察看之意。敦促意思是催促,表示诚恳地催促,适用于外交场合。例句:已经布置了的工作,应当认真督促检查。/她一直在敦促他去赴会。
惶惶——遑遑——煌煌
“惶惶”意思是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 惶惶不安”、“ 惶惶不可终目”;“ 遑遑”意思是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煌煌”指光彩夺目、盛大醒目,如“煌煌数百万言”、“灯光煌煌”。三者意义不同。
四、课文名言名句解析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解 析:这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意是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年光景。大好山河被敌和侵占,国势如同风吹 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吹雨打漂泊无根的水面浮萍。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里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 死,应该留下一颗赤诚“丹心”垂名青史。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的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 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最后两句表现了文天祥忠贞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
拓展: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写作背景
文 天祥,宋末杰出的民族英雄,字宋瑞,又字履善,自号文山,吉水人。他是宋理宗时的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宋都临安(今杭州)危急时,文天祥请率二十万 义师背城一战,宰相陈宜中不许。后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冒险逃脱到温州,拥立益王赵是,以图复兴,转战于赣、闽、岭南等地,兵败被俘。在拘 押的四年中,敌人百般劝降无效,终被杀害。时隔700多年后的1996年,作者缅怀英雄业绩,满怀对英雄人品人格的敬意,写了这篇祭文。课后巩固练习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戏谑(nuâ)押解(jiâ)奸佞(nìng)滂(páng)沱大雨 B、葵藿(huî)聒(guō)噪 颠簸(bǒ)吟哦(ã)C、缧绁(lěi xiâ)攘袂(mâi)门槛(jiàn)心旌(jīng)D、恫吓(xià)戕(qiāng)灭 夙(sù)愿 四肢百骸(hã)
2、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高亢 迫不急待 秉笔直书 凭心而论 B、聒噪 煌煌笔墨 笔走龙蛇 先发治人 C、社稷 博学宏词 撼人心魄 暗然失色 D、推销 趾高气扬 莫名其妙 独柱擎天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他生时,“直把杭州作汴州”的临安朝廷,已经危在旦夕。....B、那是公元1279年,农历正月,他已兵败被俘,恰值英雄末路,在元军的押解下,云.愁雾惨地颠簸在崖山海面。...C、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急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D、阿合马在一干僚臣的簇拥下,颐指气使地来到会同馆正厅,着人传文天祥。....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一去,“百年落落生涯尽,万里遥遥行役苦”;“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
B、且慢——打量历史,我们只能作这般理解——日月还要从他的生命摄取更多的光华;社会还要从他的精神吸收更多的钙质;盘古氏留下的那柄板斧,需要新的磨刀石;长江和黄江,渴求更壮美的音符。
C、“你、你、你„„,老夫本是一番好意,你不听也罢,凭什么要血口喷人?”留梦炎饶是厚脸昧心,也搁不住文天祥这一番揭底剥皮,当下脸上红白乱窜,低头鼠窜而去。
D、这就要谈到元世祖忽必烈——也就是那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平心而论,忽必烈火也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他不仅识得弯弓射大雕,还尽懂得治理天下。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6、依次填到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 发出动人心魂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劳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劳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7、本文的作者是,江苏盐城人。文章淋漓尽致地颂扬了,(朝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他是杰出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遗有
27卷。其《过零丁洋》中的 ?,是表达其爱国思想的名句。
8、阅读《文天祥千秋祭》时,读到下面一段文字,华文新同学不禁为卞毓方的文采喝彩,更为文天祥的傲骨所折服,一时心潮激荡,想起自己所处的时代仍需要这样的精神,于是决定再续写两句以表达自己的心声。如果让你也来试试,你会怎么写呢?
„„这一次,便是借文天祥之口诵吟《正气歌》。歌之临空,则化为虹霓;歌之坠地,则凝作金石。五岳千山因了这支歌,而更增其高;北斗七星因了这支歌,而益显其明;前朝仁人因了这支歌,而大放光彩;后代志士因了这支歌,而脊梁更挺。
因了这支歌,而 ;
因了这支歌,而。
9、把下列各句填入横线上,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
在众多的杰出人物中,使国家面貌、民族命运改变之巨大,形同乾坤再造的人,无疑是罕见的巨人、伟人。
①虽屡踣而屡起 ②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 ③集文治武功于一身 ④扶大厦之将倾 ⑤挽狂澜于既倒 ⑥既继承又开拓
10、请你给“北海牧羊”的苏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分别写一幅对联赞颂他们的爱国精神。
苏武: 文天祥:
过零丁洋①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②,干戈③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①零丁洋:珠江口的海面。②起一经:作者精通一经书,经过考试出来做官。③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战争。
[鉴赏]开始说作者在惨淡的战争环境中过了四个年头。“山河破碎”,“身世浮沉”。“说惶恐”是指山河破碎、身世浮沉之叹,非指害怕敌人。自己独擎危局又受到排挤是多么孤单啊!最后两句表明了自己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第四篇:18 * 文天祥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感悟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与崇高的民族气节。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出现了不少民族英雄,他们身上表现一种不屈于外来强权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流传千古,你知道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了解文天祥。
二、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学习生字,掌握重点词语。多种形式读写以下重点生字、词语:
脍炙人口、日趋腐朽、被俘、铿锵、关押、刑具、囚室 2.通过读课文,你对文天祥有哪些了解?
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文天祥是在父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第2自然段)
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第3、4自然段)文天祥拒绝劝降,为国捐躯,视死如归。(5—8自然段)
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长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第9自然段)
(二)自主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探究的问题:
(1)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 2.全班交流自主探究的成果。明确自主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1)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2)每段文中的重点语句。
(二)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合作探究的问题:
(1)第5、6自然段中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2)第8自然段中你还从哪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全班交流组内合作探究中的疑难问题。明确合作探究问题的答案及学习技巧:
(1)抓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抓文天祥的语言。
(2)抓他说的两句话:“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 “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宋朝亡了,我只有死,一死之外,无可为者。” 引导学生体会出: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巩固练习题目。你还知道文天祥写过哪些作品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过零丁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希望我们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课后习题 《文天祥》习题
一、基础题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脍()人口
惊()失措()风而起 大义()然
宁死不()
洋洋()意 花言()语
()然正气
阴谋()计 2.给加点字注音。
脍()炙()人口
铿()锵()
二、综合题
1.文章的开头、中间部分、结尾是什么关系?
2.哪几句话最能体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A.“国家有难,„„共同保卫国家。”
B.“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 C.“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无可为者。”
三、提高题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1.炙
慌
闻
凛
屈
得
巧
浩
诡
2.脍(kuài)炙(zhÌ)人口
铿锵(kēng qiāng)
二、综合题
1.概括——具体——总结 2.B
三、提高题
1.(1)“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2)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C
三、提高题
1.永久
光荣
谦虚
富饶
迅速
冷漠。
2.(1)毕业时聆听罗素夫夫人的叮咛,接受了罗素夫夫人赠送的修建铁路的资料。
(2)外国学生嘲笑中国落后贫穷,詹天佑愤然离开教室。
板书 文天祥
变卖家产作军饷
文天祥
征集义兵抗元
浩然正气,千秋常在
被俘后宁死不屈
第五篇:布衣总统孙中山、华罗庚、罗曼罗兰、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千秋祭、我的回顾(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传记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通过传记的学习,了解传主的人生经历,体会传主的精神,从中汲取成长的教益。是第一单元“正确认识自我”的深化。这些传主为我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2、结合各课特点,熟悉传记的写法学会写传记文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
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⑤适用343教学法;
⑥前两课较易,可加快进度。*单元导语 研讨:
1、什么是传记?
——是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重要文体。可分为人物传记和传记文学。人物传记在通常情况下可视为复杂的记叙文。
2、从传记中你可以学到什么? ——见第二自然段。*基本阅读
第4课“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陈廷一
二、词语: 推崇籍(jí)贯一介儒生不知天高地厚血气方刚卤(lǔ)水肃然起敬美味佳肴(yáo)奢侈(shēchǐ)津津有味张灯结彩裹(guǒ)脚水泄(xiè)不通 ※补充词解:
推崇:指出某人某物的优点。一介: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三、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课堂练习)——三部分。
(一)写“布衣总统”称谓的来历。
(二)从衣食住行、待人宴客的具体方面写“布衣总统”的简朴生活。
(三)写“布衣总统”悄然出巡的故事,表现了他为人民着想、甘于淡泊的高尚品质。
三、重点研讨:
1、从孙中山和张之洞的交往中,你认为孙中山表现了什么品性?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甘于淡泊;胸怀大志,不畏权贵。
说明张之洞尽管摆官架子,但还是善识人才。
2、找出第二部分中有概括性的句子及词语,体会它们的作用。——总领下面的文句,使层次分明。
3、第二部分写孙中山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环境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
4、文中说,群众见到孙中山的时候,一起高声呼喊:“大总统万岁!”你觉得这个口号表现了群众怎样的心情?这个口号妥当吗?为什么?
——热爱,尊重。妥当。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
5、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当代青年人身上还需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需要。国家;文明建设;个人素质。
6、课文中引用了一首北伐军的军歌,其中“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两句歌词运用了什么修辞格?用同样的修辞格仿写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