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案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例1至例4)练习十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把末尾有0的小数化简,把一个数改写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2、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的能力。教学重点:小数的性质 教具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回答:(1)0.3里面有()个1/10;0.30里面有()1/100;(2)1分米=()厘米=()毫米
2、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量的大小。0.5米○0.6米 0.4米○0.2米 0.21元○0.09元 0.5元○0.38元
二、学习新课
1、谈话设疑(出示投影)
师:我们在商店里经常看到商品的标价。比如(指投影)这副手套2.50元(板书:2.50元),这条毛巾的标价是3.00元(板书:3.00元)谁能说说这里的2.50元、3.00元表示什么意思?(生答后师板书:2.50元、3元)
师:那么2.50元与2.5元、3.00元与3元是否一样呢?(片刻)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小数的性质
2、自学例题
例
1、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出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
(1)从书上直尺图可看出1分米、10厘米、100毫米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如何把这三个单名数改写成以米为单位的小数?(学生回答 师板书:0.1米=0.10米=0.100米)(3)从左往右观察三个小数,末尾的0有什么变化?
(生述 师板书:小数末尾的“0”添上了一个或2个)
(学生自学后,教师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得出答案)
3、例
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自学后提问:
(1)0.30和0.3在正方形里所占的面积大小怎样?(相等)
(2)面积相等说明两个小数的大小怎样?(也相等)
(3)为什么相等?(0.30是30个1/100,也就是3个1/10,0.3是3个1/10,所以它们大小相等)
(板书:0.30=0.3)讨论:从上面两个例题,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发言后,概括归纳出:
(板书)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质疑问难
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和有疑难的问题。由其他学生给予帮助解决,教师适时进行点拨。
三、强化巩固
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一个数“化简”或“改写。”
1、尝试应用
学生自学P65例
3、例4,并完成例题中的作业,集体讲评订正。
2、独立练习
[做一做](1)化简下面的小数。
0.40 1.850 2.900 0.080 12.00(2)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在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0.9 30.04 5.4 8.18
四、深化提高
1、新旧综合
以“元”作单位,把下面的钱数改写成用两位小数表示。4元3角 7角 2元6分
2、辩析判断
下列各题对的打“√”错的打“×”。①0.8和0.8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一样。()②3.08和3.80计数单位相同,大小不同。()③小数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④小数后面的“0”去掉,小数大小不变。()
3、综合思考
用0、4、0、6四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符合要求的数:
① 两个0都不能去掉;②只能去掉一个0;③两个0都能去掉。
五、全课总结
提问:
1、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2、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作业延伸
课本P67 练习十三 第1~6题 附: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2.50元=2.5元 0.1米=0.10米=0.100米 3.00元=3元
例2、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第八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情况,更要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36人,男生19人,女生17人,大部分学生来自于本校,其中有1人是从东山屯村校转来的,有1人是休学半年后本学期继续试读,可以说学生的语文基础参差不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本班学生从总体情况看成绩还是比较好的,像段立成、刘敏、单宝辉等同学等都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平时能进行自主学习,他们的写作水平都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标准。但是也有几个同学由于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当,成绩还很不稳定。像周可欣、于胜宏、张海泉等同学做作业还需要多次提醒才能完成,有时还会拖拉。这些都待这学期再进行严格督促训练。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主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着重继续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措施:
1、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从知识到智慧,由技能到习惯绝非一日之功,习惯依靠是快速反应直觉,是要长期实践,反复训练的。
2、本着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因为班级有新生,他们学习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不可以一开始上课就很快,第一周,要注意培养他们集体意识,使他们融入到其它同学之中。
3、注重对学生进行读书指导。在课堂上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读书时间,要指导全班学生把书读通顺、流利、连贯。
4、要充分利用好教辅手段,帮助学生领会课文内容。
5、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有机结合,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这学期继续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引导学生做好语言的积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的方法。
6、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课堂教学环节设计采取的措施。
1、充分利用课前3分钟,采用朗读、讲故事、趣事回顾等形式,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说话能力。
2、在教学中要做到激趣导课,采取多种形式,如抓课文题眼,设置悬念等导深形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想学的兴趣。
3、在授课过程。我准备采取“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或发现问题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的过程。通过“初读寻疑,一再读释疑—细读解析一精读入情一美读品味一熟读成诵使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耳出于口。发于心,出于口、眼、耳、脑并用。从而达到以由学会到会学的目的。
4、巧设结尾,善始善终。在教学中我们又可以根据课文不同采用延伸式,悬念式等有效的结课形式。
5、板书设计新颖,简练,力求体现文章主旨。
6、合理分配时间、教案有课后记。
教学准备:挂图、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组:12—1课时第二组:10—1课时第三组:12—14课时。第四组:12—15课时第五组:10—13课时第六组:10—14课时
第七组:12—14课时第八组: 11—13课时
总之,教无定法,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充实和调节自己,使教学任务能更好地完成。
第三篇:人音版小学第八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手挽手》
一、教学内容:
聆听
1、《祝你快乐》
2、《彩桥架到台湾岛》表演
1、《拍手拍手》
2、《阳光牵着我的手》
音乐知识:认识“>”重音记号,复习2/4拍:根据第二单元认识拍号的知识点,我认为有必要在第一单元的两首2/4拍歌曲中进行提前的认知,有利于整个知识体系的贯穿。
二、教 学 目 标:
1.通过《祝你快乐》、《彩桥架到台湾岛》、《拍手拍手》、《阳光牵着我的手》四首作品的欣赏,理解与感受发扬团结、友谊,文明的新风尚。
2.聆听《祝你快乐》,感受音乐热情、欢乐的情绪,创编简单的律动;通过《彩桥架到台湾岛》的欣赏,理解歌曲的主要思想,能用轮唱的形式唱好歌曲最后一句并进行情景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的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
三、活动建议
1、歌曲《拍手拍手》
这是一首颂扬和倡导精神文明风尚为题材的儿童歌曲。歌曲吸取了少年儿童生活中的几段情景,反映了少年儿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歌曲的句中及句子之间频频穿插了伴以掌声的间奏,既突出了主题,也增添了欢乐的情趣。(欣赏)教学重点:
1、能正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愉快的)。
2、注意两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后半拍弱起小节的正确演唱。
4、创编简单的节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具体操作:
1、将教材中实践部分三度音程的“奏一奏,听一听,唱一唱。”在歌曲教学前进行训练。为歌曲合唱做铺垫。
2、用拍手解决后半拍弱起小节的演唱
3、歌曲教唱前进行单声部节奏创编。在教唱歌曲前,引导学生先跟着教师随着音乐拍手,接着对间奏处的节奏进行创编,并随着歌曲录音拍击,几遍下来,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对音乐的旋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唱起来也更方便了。
4、掌握歌曲之后,歌曲的间奏还可引导学生作进行多声部节奏的创编。
5、拍手形式变化。可以学生自己拍手,也可同学之间拍手,还可进行其他形式的律动创编,如拍肩,拍腿等。
2、铜管乐合奏《祝你快乐》
这是一首铜管乐合奏曲,乐曲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给人以轻松、快乐的感觉。我认为这个作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感受作品热情欢快、充满朝气的同时,牢记主题音乐,区分音乐的结构。因此,在教学中,我的设想是:
1、通过听,找到主题音乐,通过主题音乐的演唱加深印象,接着找一找主题音乐在整首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是不是每次出现的情绪都一样的,演奏的乐器是否不同。(欣赏主题音乐)
2、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肢体语言表示音乐,当音乐(情绪)变化时,就变换另一种形式或停止拍击;在听到相同的音乐再现时,用相同的方法再次拍击,以示乐曲的分段及结构。
3、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乐器的演奏形式是铜管乐合奏,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出示演奏图。
3、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这首歌的歌词十分精炼,含意深刻,它表现了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欣赏歌曲)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的内容与情绪,知道“阳光”的含义。
2、正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注意二声部的和谐
4、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
这首歌曲表达了海峡两岸儿童统一祖国的心声。 歌曲基本上由两个段落构成。
歌曲的教学目标:(1)理解乐曲的主要思想,知道歌曲中的彩桥指的是什么。(2)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能用轮唱的形式唱好歌曲最后一句。(欣赏最后一句)
四、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唱《拍手拍手》;聆听《祝你快乐》。 第二课时: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学唱《阳光牵着我的手》。
《手挽手》教案 教学目标:
1、“阳光牵着我的手”,大家“拍手拍手”,我们衷心祝贺“祝你快乐”,向“海峡两岸小朋友”问声好。人们的友情传递、表达,莫过于音乐。本课四首作品都是集中反映了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熏陶下歌唱团结、友谊,发扬文明新风。
2、聆听《祝你快乐》,感受音乐热情、欢乐的情绪,创编简单的律动。通过《彩桥架到台湾岛》的欣赏,理解歌曲的主要思想,并能用轮唱的形式唱好歌曲最后一句并进行情景表演。
3、在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拍手拍手》实践中,学习二声部唱与奏,使音乐表现更为和谐丰满。
4、掌握重音记号“>”,使其在音乐表现中强化感染力。内容难点:
1、学唱第二声部曲调
2、认识重音记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表示该音要唱得加强、加重。
3、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聆听《祝你快乐》
二、表演《拍手拍手》
三、学习重音记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愉快的)。
2、注意两声部的音准与和谐。
3、后半拍弱起小节的正确演唱。
4、创编简单的节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教师放音乐《祝你快乐》,学生进教室。
二、《祝你快乐》
1、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2、再细听乐曲。找出主题音乐。
3、欣赏乐曲,数数主题音乐在整首音乐中出现的次数。
4、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不同的情绪。
5、讨论演奏该曲的形式及乐器。
合奏、铜管乐合奏,指导学生观看教材中的演奏图。
6、让学生边看教材中的图形谱及其歌词,边跟音乐哼唱。
三、表演《拍手拍手》
1、设问:大家在快乐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示?带着学生演唱《假如感到幸福就拍拍手》。
2、播放歌曲《拍手拍手》范唱录音。
设问:歌曲有什么特征?(以拍手掌声穿插在歌曲中间。)
3、引导学生对间奏处的节奏进行创编。
4、学唱第一部分曲谱
5、学唱第二部分:
注意:合唱的音准,后半拍起唱的地方。
6、完整地、欢快热情地唱好歌曲二声部曲调。
7、填入歌调,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8、结合歌曲《拍手拍手》的实践,掌握重音记号。
9、引导学生作进行多声部节奏的创编。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童声独唱)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曲《阳光牵着我的手》理解歌词的精炼,含意的深刻,体会新世纪的少年儿童热情乐观的精神风貌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二、聆听歌曲《彩桥架到台湾岛》音调,感受歌曲活泼、轻快的情绪,海峡两岸儿童隔岸相望、遥相问候的殷切之情。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聆听《彩桥架到台湾岛》
1、聆听歌曲:听读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设问:“彩桥”是什么桥,是不是真正的桥?彩桥为什么要架到台湾岛?
2、要求学生看着歌词合着歌曲录音哼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海峡两岸小朋友盼祖国统一,„„)
4、能跟着录音哼唱歌曲,并能用轮唱的形式唱好歌曲最后一句,并能用表演最后一句。
5、小结: 海峡两岸小朋友手拉手,为争取祖国早日统一共同奋斗。
五、表演《阳光牵着我的手》
1.欣赏歌曲范唱:了解歌曲内容与情绪。
2.设问:“太阳”、“阳光”的含义是什么?(这一环节可以放到歌曲学会之后再进行)
3.看谱听第一乐段曲调的范唱。 设问:哪一句基本相同,哪一句基本相似? 让学生找出这一乐段的难点节奏的掌握。4.学生自学第一乐段曲调。5.学唱第二乐段。
6.以稍快的速度、热烈的情绪唱好全曲。7.填入歌词
(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听伴奏带或教师伴奏,学生学唱第二声部。 (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4)学生二声部曲调合唱。 (5)班级基础较差的,可以降低难度。第一乐句单声部,第二、三乐句二声部。
8.要求有感情、充满活力地唱好歌曲。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 《跳起来》
一、教学内容:
聆听:
1、《马刀舞曲》
2、《小步舞曲》
3、《新疆舞曲》(第二号)
表演:
1、《我和提琴》
2、《跳吧,跳吧》
音乐知识:认识3/8拍号的特点
二、教 学 目 标
1.感受三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马刀舞》——(炽热);《小步舞曲》——(典雅);《新疆舞曲》——(节奏性强,热情奔放),拓展我们的视野。
2.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3.在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后,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4.继续学吹口琴。
三、课时安排: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初步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学唱《我和提琴》 第二课时:学唱《我和提琴》(二);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
四、活动建议
《马刀舞曲》
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1903~1978)于1942年创作的一首乐曲,为作曲家所作的芭蕾舞剧《加雅涅》中第三幕第二场的群舞音乐,表现了亚美尼亚民族剽悍粗犷的性格。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想象乐曲表现的内容。
2、用多种形式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了解乐曲的结构。
3、创编不同的节奏为不同的乐段伴奏。
操作:
1、通过仔细聆听乐曲,发表观点,谈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感受。
2、为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教师可以借助舞板等打击乐器,在第一主题音乐处表现乐曲的强弱变化,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通过各种肢体语言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
3、欣赏乐曲的其他演奏形式。(现场教师互动)钢琴曲《小步舞曲》
是作曲家巴赫在为孩子们写的最为人熟知的一首作品,乐曲为二段体结构。教学目标:
1、知道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
2、感受乐曲的风格特点。
3、知道“舞曲”的体裁特点,并能跟着音乐进行简单的表演。
具体操作:
1、在欣赏时我认为应和《马刀舞》对比欣赏,通过找两首乐曲的不同点更好的掌握音乐作品。可以从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表现的内容,旋律的起伏、演奏形式、演奏的乐器、适合表现的舞步等方面进行比较。
2、学跳简单的舞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跟着教师或自己创编简单的舞步跳一跳)。
《新疆舞曲(第二号)》
这首舞曲是我国作曲家、钢琴演奏家丁善德采用新疆民歌为主题写成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特色的钢琴独奏曲。它描绘了节日中新疆人民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乐曲较长,为防止学生在课堂上产生听觉麻痹,我主要采取以下手段:(1)课前用一段新疆舞曲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感受新疆舞曲的曲风特点及典型的节奏特点,从而引出《新疆舞曲(第二号)》。(2)找出乐曲的伴奏音型,拍一拍,并为作品伴奏(3)学习简单的新疆舞步,和着音乐跳一跳。歌曲《我和提琴》
这是一首D大调挪威儿童歌曲。3/8拍,一段体结构,全曲由五个乐句组成。(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挪威人的风土人情
2、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的含义,并能掌握正确的指挥 歌曲《跳吧,跳吧》
这是一首新疆塔塔尔族民歌。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把新疆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刻画得栩栩如生。(欣赏)
具体操作:唱好曲谱:
1、找到歌曲中的两个主要音,边唱边体会曲谱的旋律走向。
2、能学会边挥拍子边唱曲谱。
表演展示: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
1、舞蹈
2、选择恰当的节奏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第二课
跳起来教案(三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 标: 聆听《马刀舞》、《小步舞曲》感受两首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教学过程
一、聆听《马刀舞》
1.设问:谁见过骑着马挥舞大刀打仗的场景?(电视剧、电影„„)
2.欣赏管弦乐《马刀舞》,这是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创作的一首乐曲。 设问:乐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3.师生讨论:自己根据乐曲所想像的场面发表各自的见解。(粗略的)4.细细聆听:能否把各段音乐所描绘的场景,再叙述得细致些?如引子部分有什么特点,第一部分是怎样的场面?中间一段又是怎样?„„
5.借助舞板等打击乐器,把第一主题音乐的强弱变化表现出来。
6把你们想像的场景,用动作跟随音乐表演出来。
二、聆听《小步舞曲》 1.谈话:《马刀舞》表现的是战争的场面;现在你听听又表现怎样的情景——初听乐曲。
2.师生交流所听乐曲的印象。
3.和《马刀舞》进行对比欣赏,从音乐的情绪、速度、力度、节拍、表现的内容,旋律的起伏、演奏形式、演奏的乐器、适合表现的舞步等方面进行比较。
4、再欣赏乐曲,教师作简要介绍:
(1)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与作曲家巴赫。(2)典雅的宫廷小步舞曲。
4.“舞曲”体裁说明。学跳简单的舞步
5.小结:这两首舞蹈音乐,描绘两个时代背景,两种风格特征。请回家收集本地区的舞曲,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三、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表演《我和提琴》,了解挪威人民的风格。在学唱《我和提琴》过程中掌握3/8拍的特点及学习找出曲调中的重复乐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曲式打下基础。
二、学习掌握3/8拍的含义。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我和提琴》,掌握 3/8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我和提琴》
1.音乐知识导入:我们已经唱过很多3/4拍的歌曲。3/4拍的含义是什么?它的指挥图式是怎样的? 2.介绍挪威民歌《我和提琴》:
(1)出示欧洲地图,找出挪威的地理位置:北欧。(2)欣赏《我和提琴》演唱。
设问:从歌曲内容中,你了解到挪威人的风土人情吗?歌曲是几拍子的? 3.学唱歌曲曲调。
(1)看谱听教师范唱曲调,找出基本重复的乐句。(2)根据3/4拍的含义,启发学生讲3/8拍的含义。
设问:3/4拍与3/8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从分析对比中理解3/8拍。(3)学习3/8指挥图式,并用指挥图式自学曲调的第一、三、五乐句。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学习起拍及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节奏。(4)流畅地唱好曲调,用色块表示乐句的基本重复。4.学唱歌曲: 5.表演歌曲。 有感情地歌唱。请少数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伴奏,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即兴伴舞。6.将《平安夜》3/4拍改写成3/8拍。
二、口琴吹奏训练。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唱新疆民歌《跳吧,跳吧》,掌握歌曲的节奏曲调,即兴编创舞蹈使歌舞一体。
二、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感受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舞蹈音乐,体验其不同的风格特征,拓展我们的视野。教学内容
聆听《新疆舞曲》(第二号);学唱《跳吧,跳吧》;本地区舞曲交流。教学过程:
一、聆听钢琴曲《新疆舞曲》(第二号)
1、用一段新疆舞曲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眼球,感受新疆舞曲的曲风特点及典型的节奏特点,从而引出《新疆舞曲(第二号)》。
2、欣赏乐曲。谈感受
3、学生讨论——新疆风格的音乐——伴奏的音型具有新疆节奏的风格。
4、再欣赏一遍。找出乐曲的 代表节奏,拍一拍。
设问:钢琴中的伴奏音型节奏是模仿新疆少数民族中哪件民族乐器?
5、全体学生轻轻地模仿手鼓的节奏:,为钢琴独奏伴奏。
6、小结学习简单的 新疆舞步,和着音乐跳一跳。
二、学习歌曲《跳吧,跳吧》 1.直接导入歌曲欣赏歌曲。
2.谈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范唱曲调,大家看着歌谱。 设问:这个短曲中有哪两个主要音?这两个主要音是怎样行进的?行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平行。
5.放慢速度,划着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谱
6.填入歌词歌唱(教师分别用四种节奏型手鼓伴奏),请同学们在练唱中选择伴奏型。
7.表演《跳吧,跳吧》,请学生自由选择打击乐器,有舞蹈特长的学生合着歌声即兴舞蹈。(根据学生的兴趣及时间的可能,可以表演数次,让更多学生参与,体验新疆地区载歌载舞的风格。) 8.小结
三、.结合本地区舞曲跳一跳、唱一唱,进行相互交流。
三、教师总结
第三课《家乡美》
一、教学内容:
聆听:
1、《北京是故乡》
2、《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3、《东方明珠》
表演:
1、《杨柳青》
2、《大雁湖》
补充:1《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视频
二、教 学 目 标
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东方明珠》(上海)、《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演唱《大雁湖》(内蒙古)、《杨柳青》(江苏)五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五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三首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杨柳青》《大雁湖》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三、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杨柳青》、《大雁湖》。
第二课时:聆听《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第三课时:聆听《东方明珠》;“唱唱自己家乡美小小音乐会”。
教学建议
一、表歌曲《杨柳青》
这是一首江苏地区广为流传的一首民间小调,它以衬词“杨呀杨柳青”而得名。歌曲通过对党的赞颂抒发了美好生活所带来的喜悦之情和对家乡的热爱。全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衬词在歌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欣赏)教唱的目标
1、通过正确的演唱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热情风趣的情趣及江苏民歌的风格。难点:唱好衬词,用师生互动的形式学唱。
二、歌曲《大雁湖》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曲中通过对大雁湖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情感。(欣赏)
歌曲《杨柳青》和《大雁湖》因为南北地域的不同,因此风格也不同,在学习时可通过对比性的学唱来加深对两首歌曲的认识。将两首作品放在同一课时,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不同的情绪,通过画旋律线感受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较多大跳,同时增加南北代表性民歌的欣赏增加印象。
三、第二课时重点欣赏《故乡是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懂得男、女独唱的演唱形式及表现力。
聆听:《故乡是北京》
《故乡是北京》这首歌曲倾吐了生长于北京的人们对乡土怀恋的情绪。歌曲的旋律吸取了京剧和京韵大鼓的音乐素材,赋予了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欣赏部分)
一般学生相对来说对京剧较熟悉,对京韵大鼓比较陌生,为感受歌曲的地方色彩,我认为有必要将京剧和学生们陌生的京韵大鼓的介绍带入课堂给同学们欣赏。
聆听: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歌曲的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表现的思想感情。
2、区分歌曲的三个乐段及各乐段的情绪、速度、力度的不同。
3、歌曲在演唱形式上采用男生独唱的优势。建议:将李双江演唱的视频和歌曲的mtv带到课堂,通过李双江演唱的视频欣赏知道歌曲采用男生独唱的优点,通过歌曲的mtv的欣赏,理解歌曲的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聆听:合唱《东方明珠》
第三课时重点欣赏合唱《东方明珠》,懂得合唱的演唱形式及表现力。从明珠塔导入欣赏歌曲,通过反复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唱形式,以及演唱形式、速度、力度的变化对表达歌曲情绪的作用。(欣赏)
第三课 家乡美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以及改编其拍号后所创造的另一种情趣,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学习内容
学唱《杨柳青》(江苏)、《大雁湖》(内蒙古)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习歌曲《杨柳青》
1、欣赏《杨柳青》的演唱。谈感受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浓郁的地方特色。师生互动地形式掌握衬词部分的学唱。
3、学唱曲谱: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4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附点八分音符要唱好。
4、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5、表演歌曲:
(1)在间奏处,用打击乐器敲击。
(2)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二、学唱《大雁湖》
1.直接切入:《杨柳青》是江南地区的民歌。现在我们要学北方内蒙古地区的民歌《大雁湖》,由于南北地区的不同,民歌风格也完全相同,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4小节一句)。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
6.把2/4拍改编成3/4拍: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三、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学习内容
1、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2、掌握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为感受歌曲的地方色彩,有必要将京剧和学生们陌生的京韵大鼓的介绍带入课堂给同学们欣赏。 2.再听一遍:思考歌曲表达的思想感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完整的欣赏歌曲。
二、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李双江视频),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mtv),细致品味:(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小结: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三、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从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东方明珠》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二、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学习内容
聆听《东方明珠》
小小音乐会:唱唱自己的家乡美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东方明珠》
1、从明珠塔导入欣赏歌曲,欣赏一遍录音。歌曲的情绪怎样?(深情、浪漫)
2、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可以用笔在教材的歌词上标出,独、合„„)
3、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
4、小结
二、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
三、小小音乐会
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 水上的歌
一、教学内容:
聆听:
1、《划龙船》
2、《水上音乐》
3、《船歌》 表演:
1、《小螺号》
2、《让我们荡起双桨》 音乐知识:掌握波音、上滑音 补充:《星星索》、《船歌》视频
二、教 学 目 标: 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3.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4.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5.继续学吹口琴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学唱《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第二课时:聆听《水上音乐》;竖笛吹奏练习。 第三课时:聆听《船歌》;学唱《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 学 内 容
一、歌曲《小螺号》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歌曲的教学目标是:1能正确使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音唱好歌曲。
2、能给歌曲进行简单的口琴伴奏
二、歌曲《划龙船》
这首民歌非常生动地表现了赛龙船这一热闹场面。歌曲采用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欣赏)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歌曲的内容及情绪我认为
1、在教唱歌曲前,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赛龙舟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从视觉感受赛龙舟的情景。
2、对歌曲进行适当的表演。创作简单的划船节奏,和着节奏给歌曲伴奏。
三、管弦乐组曲《水上音乐》
这首乐曲是亨德尔为英王乔治一世即位而举行的庆典所写。它是组曲中的第六首《坚定的快板》。乐曲采用三段体(ABA),快板,3/2拍。(欣赏)教学目标:
1、能正确哼唱乐曲主题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2、了解部分演奏乐器。
四、管弦乐《船歌》
本曲原为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第三幕的主题歌,以女声二重唱的形式演唱。但现在人们更常听到的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了解船歌的体裁特征,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在参与聆听、演奏、演唱等创作活动中,感受船歌的特点。
1、由《星星索》引入《船歌》
2、反复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视唱主题音乐,知道旋律走向,体验波浪型伴奏的特点。(欣赏主题音乐)
3、通过其他作品的欣赏,感受“船歌”的体裁
五、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歌曲比较熟悉。如何正确而有感情的唱好歌曲是教学的重点。第四课 水上的歌(三课时)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学习内容
学习演唱曲《小螺号》;聆听《划龙船》
教学过程
一、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 6.表演展示。
7.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二、学习表演《小螺号》
1、情景导入欣赏范唱。谈感受
2、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讲解: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3、表演歌曲。
三、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学习内容
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二、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8世纪早期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用动作表示,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三、聆听《船歌》 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学习内容
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你能哼唱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4)深入其境,有想像、联想的,有感情的演唱、处理歌曲。6.自编伴奏表演歌曲。
三、创作歌曲的练习
1.完成二首短曲的曲调填充创作。
2.从现有的素材来分析应该是大调式或宫调式,但在教学中教师不是先给以限制,而是应该让其发挥,适时指点,指导也从感性、曲调通顺出发,而不从理性的调式上去分析。
3.根据曲调的意境及分句长短创作相应歌词,试唱——修改——试唱。
4.学生以个人创作为主,相互交流为辅。教师以鼓励学生的热情为主,适当点拨为辅。重在参与,强化过程,淡化结果。5.全班交流展示,教师点评。
四、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下课 第五课《童年的回忆》 教学内容
表演《白桦林好地方》 表演《红蜻蜓》 聆听《彼得与狼》 教学目标:
一、从外国音乐《彼得与浪》、《白桦林好地方》、《红蜻蜓》中感受
外国儿童的童年生活与风土人情。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并回忆自己童年唱过的歌,进行相互交流。
二、聆听《彼得与狼》能听出各件乐器的音乐所代表的角色,讲出 故事情节并进行表演。
三、表演《白桦林好地方》(包括伴奏),并编创赞美自己家乡的歌 词唱一唱,用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演唱《红蜻蜓》。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彼得与狼》 第二课时《白桦林好地方》 第三课时《红蜻蜓》 教学建议
《彼得与狼》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彼得与狼》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一首交响童话。
普罗科菲耶夫对儿童有着特殊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为了儿童们写作的。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写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据俄罗斯同名童话写成的。为了让儿童们理解它,作曲家还专门为乐曲写了通俗的解说词,孩子们不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时还可以了解到各种动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现力。活动建议
1、《彼得与狼》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首交响通话,乐曲中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丰富的音乐形象。以往的欣赏教学总是从整体入手,而在这一课中,我尝试从部分入手。先听辨感受每个形象的主奏乐器的音色特点及旋律特点为分段欣赏做好伏笔。
2、分段欣赏。熟悉相应音乐旋律,为深入欣赏做好准备。分五组,老师为小鸟,学生依次为彼得、猫、鸭子,爷爷、各自在听到相应的 音乐时作出反应。同时在“聆听音乐”“讨论情节”“联想画面”“思 考道理”的过程中熟悉故事情节,了解相关音乐要素在表现故事情节 时的变化,并自主地领悟故事中所传递的勇敢。
3、整体欣赏。(强调时间的安排上也可作二课时的安排)在对作品的 个部分有了深刻的把握以后再整体欣赏,了解作者的简介。一方面能 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音乐概念,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学习此音乐作品 的深刻含义。
《白桦林好地方》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简短流畅的加拿大名歌。歌词的描绘和曲调的有机配合,即刻在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活动建议
1、这堂课可以设计成充满异域风格的一堂课。本课的导入从欣赏加拿大白桦林的图片入手,一张张风景迷人的图片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视野冲击力。
2、乐器伴奏可以根据每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开展
3、(转换课件,出示谱例,请老师实践配合)伴奏的节奏型的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选择,找到一个切入点自然渗透,巧妙过渡。从蓬得得蓬蓬入手请学生来表演,为这一乐句来伴奏。过渡到多声部的节奏练习,最后是整一首乐曲的伴奏,本首乐曲的伴奏型在同一个声部中是固定不变的。《红蜻蜓》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妇孺皆知的儿童歌曲。歌曲由日本作家山田耕笮采用诗人三本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的。活动建议
1、初步聆听、感受《红蜻蜓》优美的旋律,并带着这份感觉朗读歌词,更进一步挖掘歌曲中的情感元素。
2、分段学唱,以老师示范学生跟唱为主。在学唱的过程中复习力度记号,(出示课件,听音乐)复习可通过跟着音乐随这旋律的起伏做肢体的律动,而不一定是死板的告诉学生这里强这里弱。
3、歌曲二声部的合唱教学,单独出示合唱谱,通过教师弹和范唱让学生找出不同的声部,第一声部旋律感强,在聆听几遍后可以直接用单音模唱,但是低声部的音准比较难把握,建议可以用口琴来固定音高,通过声音和器乐的配合,相互倾听,在唱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效果。
4、拓展对比体验唱。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情绪看来演唱。此项设计意图在于通过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当然此过程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切身的感受找出合适的音乐表现手法。
第六课《风景如画》 教学内容:
聆听:《森林的歌声》、《荫中鸟》 表演:《小溪流水叮咚响》、表演《茨藜花》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我们能从《1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和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题音乐创编活动。
2、在欣赏《森林的歌声》的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音调的顺序,提高音乐记忆力。
3、在演唱《小溪流水丁冬响》、《茨藜花》是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在学唱《茨藜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森林的歌声》《小溪流水响叮咚》 第二课时《荫中鸟》 第三课时《茨黎花》 教学建议:
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秧鸡、腹斑蛙、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活动建议
1、欣赏之前激趣置疑,森林的歌声是谁?(捕捉音乐形象)然后引导学生关注几种主奏乐器。
2、看谱例用不同颜色表示音乐不同段落,总结乐曲的结构。
3、引导学生加强环保意识,保护森林资源。笛子独奏《荫中鸟》教材分析
这是笛子独奏家刘管乐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活动建议
1、认识各种各样的笛子,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导入本课,也为下一步的欣赏作好铺垫。
2、欣赏由整体入手,树立初步的音乐形象。分段欣赏,感受丰富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想像树林中的热闹情景。
3、拓展欣赏有很多的民族乐器也可以来模仿鸟的鸣叫,如唢呐曲《百鸟朝凤、二胡曲《空山鸟语》、曲笛曲《鹧鸪飞》。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淳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听音乐)活动建议
1、《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单声部的四拍子歌曲。可以通过朗读歌词、聆听感受旋律、简单勾勒图画来抒发对人民祖国的一片爱心,从而也能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
2、本首乐曲中一共有几处连音线和切分节奏的唱法,可以采用分解指挥图示法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跟着指挥拍子唱歌。
3、最后的“拉拉”的部分教学建议先入为主,就是跟教师模唱,讲解太过清楚反而唱不好。
歌曲《茨藜花》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运用“茨藜花”借物抒情,抒发了布依族儿童在党的阳光下幸福成长以及对党的一片真情。(听音乐)活动建议
1、《茨藜花》是一首较为简单的少数民族民歌。以挖掘学生的演唱情绪为主要切入口。了解西南地区的布依族的民族的风格,了解茨藜花的红色象征是什么。
2、要求学生会用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打拍,教师可以自己范唱学生挥拍,从而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拍子律动感。
3、附点节奏比较多,出现的频率是格一小结出现一次。唱好附要作为难点单独解决。注意附点节奏的准确性和旋律的连贯性。
第七课《校园里》
教学内容
聆听:《运动员进行曲》、《打字机》表演:《校园多美好》、《冬夜静悄悄》 教学目标:
1、本单元汇编了一组校园音乐文化的故事:有师生情的《冬夜静悄悄》;有教室里的《打字机》声声;有操场上的《运动员进行曲》;有描绘校园美景的《校园多美好》。这些音乐能激发我们联想起可爱的校园生活,热爱我们的校园。
2、在欣赏《运动员进行曲》过程中,边听边作队列队行变化,以表现运动员们朝气蓬勃的形象;在欣赏《打字机》时,能准确同步与声配音响,以锻炼对声音的敏锐反应。
3、唱好《冬夜静悄悄》的二声部合唱,以表达学生们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尝试为《校园多美好》编配伴奏,使其气氛更为热烈。
4、试唱各乐句的练习,并把它们排列成通顺的乐段,非理性感受乐段旋法。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运动员进行曲》《校园多美好》第二课时《打字机》《冬夜静悄悄》 教学建议:
《运动员进行曲》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铜管乐曲。我国著名指挥家马革顺构思新颖地将这首乐曲改编为无伴奏合唱,由人声代替乐器来诠释这首曲子。活动建议:
1、《运动员进行曲》是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乐曲,在各级各类的运动比赛场上都能听到这首乐曲,乐曲的旋律在人们的心中是根深蒂固的。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对比聆听体会各声部的表现力,以及旋律声部、伴奏声部的走向和曲式结构。
2、可以请学生分组,自主创编行进的队列队形并进行演示。管弦乐《打字机》教材分析
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1908—1975)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采用迅速的快板。活动建议
1、认识老式打字机导入新课,对音乐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树立具体的概念,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
2、欣赏从伴奏声部入手,(出示主旋律的谱例来讲解打字机声和音乐是如何配合的)讲解抓住主要的音乐形象然后再来分析乐曲的段落结构。
3、再揭示音乐的创作背景,帮助学生能更进一步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含义。歌曲〈〈校园多美好〉〉
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四四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手法写成,曲调规整。(听音乐)活动建议
学生可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校园的美好(摄影、绘画、作诗等)用于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校园,感情的升华。歌曲〈〈冬夜静悄悄〉〉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作者通过老师日常家访的生动描写,展现了一幅师生间深厚友情的生动画面,充分地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深情。(听音乐)
第八课《理想》
教学内容:
表演:〈〈种太阳〉〉、〈〈小纸船的梦〉〉聆听:〈〈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教学目标
1、长大后希望成为怎样的人?是四年级学生大家应该思考的问题——理想。本单元的四首音乐作品为你提供了几个侧面:有科技类《种太阳》、有航运类《小纸船的梦》、有教师类《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以及各行各业的英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他们为祖国、为“四化”流汗,是我们的榜样!
2、演唱《种太阳》,并进行创编表演,从该曲调学唱过程中,学习曲调的重复与相似部分,为进一步学习重复与模进手法作铺垫。
3、在学唱《小纸船的梦中》,顺带学习变音记号——降记号,并在唱结尾句“6-b6-5”曲调实践中把它唱准,以加强音乐的色彩变化,营造梦境的氛围。
4、从聆听的两首歌曲中,进一步巩固演唱形式分类知识;听辨“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乐句重复次数,并画图形谱。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种太阳》 第二课时《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小纸船的梦》 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学重点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献给教师的歌曲。歌曲赞美例如人民教师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和托起下一代新人的崇高责任感。深情的歌声将激起今天坐在课堂中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爱,并对他们命题那的选择产生深刻的影响。
歌曲采用山东琴书的音调为素材,真挚、纯朴,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活动建议
1、这是由歌唱家宋祖英演唱的一首赞美老师的独唱歌曲,让学生谈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叙述未来的理想,用教师生动的事迹唤起学生的尊师爱师的情感。
2、随音乐哼唱歌曲旋律。
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教材分析
歌曲作于1980年夏。同年在北京“新星音乐会”上演唱后,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的喜爱,广泛流传,后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歌曲的曲调爽朗、刚劲,节奏明快、简洁,歌词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词曲结合保持一字一音,使歌曲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和欢乐的情绪。歌曲采用主、副歌的形式。(观看视频)活动建议
1、反复聆听歌曲,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情绪,哼唱歌曲旋律。
2、讨论、设想每位同学再过20年会是怎么样的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关,懂得美好理想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奋进才能实现。
3、拓展欣赏青歌赛中有一首与之可以相呼应的歌曲《20年后再相会》(视频)歌曲《种太阳》教材分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理想未来的天真美好的愿望。
活动建议《种太阳》是一首同学们很熟悉的歌曲,可以通过多渠道(包括视频、合唱、表演唱等)来感受歌曲。也可让学生自己编排表演的形式做汇报。歌曲《小纸船的梦》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情趣的儿童抒情歌曲。它以优美委婉的旋律和质朴坦诚的语言,展示了一颗纯真的童心,寄寓了孩子美好的憧憬。歌曲分为主歌与副歌,这两个部分在音乐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旋律线条在乐句之间不断有规律地上下流动,有如波浪的缓缓起伏。(听音乐)活动建议
1、要求挥三拍子的指挥图示来演唱歌曲,重点指导第四乐句的曲调。
2、难点二声部的学唱
a、二声部练习作为课前发声练习单独训练
b、用单音发声M U 等,更多关注二声部的声部和谐,学会唱好自己的声部,倾听另一声部的旋律.c、学生分小组分声部(不超过8人)自己组织训练,发挥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做单独指导,学生分组汇报,教师点评。
第四篇: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1
一、本学期教学内容及目的要求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结合具体情景,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直观教具,初步了解方程;通过游戏活动,初步了解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能辨认从高低、远近不同观察点拍摄到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通过实际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六单元“游戏公平”。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
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三、班级情况分析
我校位于浦江县浦阳镇中心,学校的教学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大,教学设施先进,拥有电化教室、语音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较好,素质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特别是学生经历了近四年的课改实验,已成为课改的受益者,本班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
本学期我任教的四(4)、(5)班各有53、5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四、教学具体措施
1. 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 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 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4. 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
5.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6.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7.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8.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课时
第一周
2.24~3.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
第二周
3.2~3.8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
第三周
3.9~3.15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4
第四周
3.16~3.22认识图形4
第五周
3.23~3.29认识图形4
第六周
3.30~4.5认识图形、小数乘法4
第七周
4.6~4.12小数乘法4
第八周
4.13~4.19小数乘法4
第九周
4.20~4.26观察物体4
第九周
4.27~5.3小数除法4
第十周
5.4~5.10小数除法4
第十一周
5.11~5.17小数除法4
第十二周
5.18~5.24小数除法、游戏公平4
第十三周
5.25~5.31认识方程4
第十四周
6.1~6.7认识方程4
第十五周
6.8~6.14认识方程4
第十六周
6.15~6.21总复习4
第十七周
6.22~6.28总复习4
第十八周
6.29~7.5总复习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分四个领域编排教学内容。
1、“数与代数”领域。
⑴体会小数的意义,介绍小数部分的名称及数位的相互关系,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当中的一些事物
⑵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⑶正确读写小数,并比较小数的大小
⑷能计算两位小数的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
⑸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
⑹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计算
⑺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⑻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并能解决日常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
⑼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⑽小数除法(包括除数是整数和除数是小数两部分)、小数的混合运算,运用小数除法和小数的混合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⑾求积、商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⑿用字母表示数
⒀认识方程,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⒁等式的性质
⒂解简单的方程:如3x±x=5,3x±7=13⒃初步学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⑴图形的分类
⑵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⑶三角形内角和
⑷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⑸初步认识梯形,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⑹欣赏与设计图案
⑺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范围
⑻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
3、“统计与概率”领域。
⑴认识等可能性,能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⑵能设计公平的规则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⑴数图形中的学问
⑵激情奥运
⑶图形中的规律
二、教材编排方面的意图与特色:
1、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
2、删繁就简,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
3、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努力形成“综合应用”专题化,渗透数学思想
5、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进一步培养学生勤学习、爱动脑的好习惯。
(2)继续加强纪律教育。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4)培养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受到爱祖国、爱科学等方面的教育。
(5)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作业干净整洁。
(6)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学生养成检验的习惯。
2、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经历从具体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小数,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和必要的计算技能,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发现一些运算规律;探索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结合解决实践问题,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会解简单的方程。
(2)联系现实情境,经历观察、操作和探索相关图形的形状、大小、运动和位置关系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变换。
(3)体验时间发生的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数学思考方面: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解决问题方面: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意识。
5、情感与态度方面: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与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述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第五篇: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推荐)
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等。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但是重点在第一、三、四、五单元。
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学习,进一步学习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稍复杂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继续培养学生检验应用题的解答的技能和习惯。
第 一单元 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三年半所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就为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也是在前面已学的基础上把所学的计量单位加以系统整理,一方面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另一方面为学习把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做好准备。
第四、五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一册的几何初步知识,主要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认识直线、线段、角、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认识射线、垂线、平行线、梯形,并萄一些简单图形的作图的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笔算的熟练程度。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謒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使学生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尝试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3.重视抓课堂教学改革,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作业在课堂上完成,并及时反馈。
进生的辅导工作,实施“课内补课”的方法,组织互帮互学。4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7.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