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会泽县老厂乡三岔小学 徐云彩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素质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的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切实可行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
3.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
4.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如《小数的近似数》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能根据题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准确地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3.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到求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4.使学生经历用小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把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却比较忽视。如在教知识的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如何教。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显得更重要,我们应该自觉的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做好以下三个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束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课的开始,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这一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束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束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2.问题设计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于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学习《乘法分配律》一节,讲时,首先分析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提出:乘法分配律怎样使用才能使等号左右两边的结果一样? 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的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化、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会伴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去,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殿堂。在此基础上,我们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根本性的保障。学生才会肯学、乐学,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三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纪实
2018年5月20日,三岔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展示暨第三批中心组第一次研修活动在三岔小学如期举行,这里文化浸润,书香萦绕;这里质朴宁静,铅华洗净;这里生机勃勃,梦想有翼!
这天共90名小学数学教师汇聚一堂,观摩三节中心组代表的汇报展示课,分享三位专家级教师的教学论坛,学习这些老师的上课教学方法。可以说这是我最大的一次数学盛宴,更是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期间我感受实小学生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这一刻,或激情飞扬,或温和沉静,或龙吟虎啸,或浅吟低唱,所有的一切都是思维在飞越、才智在闪耀、光彩在夺目,令人振奋令人痴迷令人向往!
章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认识四边形》,这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课始,章老师开门见山让学生画一画心目中的四边形,然后收集学生作品进行观察分类,学习材料源自学生,显得亲切自然,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特别高。在学生分类后林老师不断质疑,引导孩子们初步感知并归纳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是有四条直的边,有四角,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接下来通过几何画板依次连接四个点,变化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着重探讨了凹四边形,以此突破学生的认知难点,也有效落实了教学重点。这之后一材多用将以上变幻出来的四边形分类,此次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边和角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四边形,深入认识特殊四边形,为后续学习铺垫。在课的最后章老师提供材料,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搭一搭四边形,学生搭出的四边形是多种多样的,有普通四边形,有特殊四边形,还有凹四边形,学生此刻对于四边形的认识是丰满的。是全面的、是到位的。可以说整个教学经历了形象——抽象——直观的过程,学生在深入认识四边形的同时,也发展了空间想象能力。可以说这节课是扎实成功的。
第二节课由李光生老师执教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是一堂经典课例,李老师敢于向经典挑战,上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李老师采用了在格子图中直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通过操作,提出了比剪拼更多的方法,展现了学生的学习个性,这样的教学是顺应学生的思维惯性,是原生态的学生自主研究的课堂。这源于李老师对教材的深入解读,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以及对课堂的高度把握之上。本课的练习设计更是独具匠心,李老师尝试将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以及各种图形以及各种图形的变化都囊括其中,贯穿了变与不变的思想。最后还尝试将平行四边形的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相邻两条边相乘做了比较,将知识引向更加深远的三角函数,让听课老师大开眼界。可以说这是一节创新且有思想的课。
第三节课由余启富老师执教《相差数与倍数》,这节课是余老师在研究抛硬币问题时想到的,经过研究他发现“相减关系”和“相除关系”他们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如果两个量在同时增大,要使它们相除的商不变,他们相减的差就越来越大;要使它们相减的差不变,那么它们相除的商就会越来越接近1。基于以上的分析,余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数与数之之间的一些规律,也为了让学生在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中获得归纳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体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他设计了这节课。说这是一节充满智慧且有深度的课。
可以说,这三节课都是从薄到厚,上出不一样的境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做到:
1、解读教材,要居高临下;
2、解读目标,要有的放矢;
3、解读学生,要把握起点。
4、有效地追问帮助学生更主动地触摸概念的本质属性。
5、关注思维提升,培养空间观念。
第二篇: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
四川省巴中中学
杨启林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素质外,还取决于教学设计,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笔者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切实可行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 2.巩固哪些知识?
3.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
4.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 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几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如《卤族元素》这一节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的化合物。
(2)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同族的概论,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
(3)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4)掌握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把教学的认知目标突出了,但对教学的非认知目标却比较忽视。如在教知识的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较少考虑如何教。内容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日显得更重要,我们应该自觉的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合理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做好以下三个设计:
1.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束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课的开始,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这一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束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束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2.问题设计
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对于教学效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迭起。如学习《氮气》一节,讲氮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分析分子的键能,提出:氮气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如何?当在高温条件下,氮气分子获得足够能量后,从氮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来看,氮气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由于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强大的好奇心,效果不言而喻。
3.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着重考查学生对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难度不大,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化、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答题能力就会伴随着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新形势下的化学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思路,使教师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赶上时代教育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中学化学教师转变观念,拓宽思路,改变方法,以全新的思路,全新的方法投入到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去,使化学课堂成为学生喜闻乐见、增长知识才能的殿堂。在此基础上,我们课堂上的教学质量才会有根本性的保障。学生才会肯学、乐学,在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
第三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以下问题:(1)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2)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3)要结合哪些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内容?(4)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并达到什么程度?(5)使学生受到哪些思想教育?纠正哪些错误的观点?(6)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结合哪些知识、技能的教学来培养?等等。教学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提法过高、过低或模糊不清,都不便于执行和落实。
当然,并非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包括上述的各个方面,但必须有所依据,例如《卤族元素》这节教材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①在学习氯的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质以及它们一些重要化合物的用途;②使学生初步掌握卤素的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关系,并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作准备;③通过卤素性质的比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依据现象作出结论的能力;④对学生进行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根本
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是指以最少时间和精力,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依据教学目标精心搞好以下四个设计。
一是课堂教学结构设计。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个部分较为合适,这种划分适合于任何一种课型。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向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在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所学到知识得以归纳、概括,重点强化,加深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和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
二是问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创设多种问题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高潮叠起。如在《盐类的水解》这节课中,首先设疑:“盐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显碱性或显酸性?为什么?”接着通过实验演示说明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三是课堂练习和作业设计。
对于课堂练习的设计,主要是着重考察学生刚学过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所以要紧密配合上课内容,适时地穿插安排,多选用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可以答对的习题;对于课外作业的设计,要配合学生已学过的知识,达到加深理解,综合运用,并逐步形成化学知识结构的作用。
因此,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是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如化学用语,又可达到形象直观的效果。一份好的化学教学板书,应有科学性、直观性和艺术性。板书设计要体现以下原则:①体现教学目标性,能揭示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是一堂课的精髓;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
三、坚持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目前书刊上介绍的化学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探索法、自学辅导法、发现法、程序教学法、单元结构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教学法、“边实验、边观察、边讨论”教学法……一堂课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要视课型、内容及教师、学生的实际而定。只要“省时、启智、轻负、高效”就是好方法。在化学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地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特别要注意的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运用化学实验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实验设计,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发展问题、研究问题,这样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实验的进程中,经老师点拨,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由上可知,化学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第四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环翠区初中物理教学小专题系列研究之--
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题记: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学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从事教学研究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部分,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我们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抓常规教学活动上。在全区物理教师中开展了一系列常规教学的小专题研究活动,如实验教学研究、命题活动研究、导学案的合理编写及教学设计的撰写等等,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下面就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作详尽说明。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与作用
教学设计是依据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对教学系统的整体分析和设计,形成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有效教学系统的过程。它能更好地体现教学理念、思想、方法、教学及目标的达成。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已成为引起广泛关注的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有个整体的把握,可以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对象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教学设计,教师还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学习的初始状态和学习后的状态,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法,采取必要的教学措施,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撰写要求
教学设计包含以下重要方面:教学设计思想、学习任务分析、重点与难点、学生情况简单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教学反思等等。教学设计没有统一的固定模式,篇幅可长可短,一般而言,可围绕下面八个板块陈述(以初三物理《浮力》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教学设计思想
主要说明本教学设计的思路及原则,新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学过程的调控等。
第二方面:学生情况、学习任务分析
学情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及班级的整体素质。教学设计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学设计要研究学生的需要(期望达到的状况与目前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态度,准确把握学生的初始能力(已知什么)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
这部分主要说明学生学习本教学内容所需基础及能力前提,学生学习本教学内容前应具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知识水平情况,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本教学内容的学习需求与差距,达成教学目标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等。(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学习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媒体的选用等教学外因条件适合于学习者的内因条件提供依据,从而使教学真正促进学习者智力和能力的发展)。【案例举要】:
对于浮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很肤浅,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学生对于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但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却不清楚。当然,更不清楚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问题了。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知道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做好探究实验,尤其要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问题的提出、猜想、实验设计、分析论证等环节。
第三方面: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起点、难易程度、知识范围、能力要求等,把教学内容分解成各个知识点,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的详细计划,同时,把学习内容、水平和能力的培养表达成行为目标。
从“为什么教”入手,分析教学对象,研究教学环境,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目标,不是那种含糊的、笼统的要求或详细的知识内容的罗列,而应是教师针对本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案例举要】: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等于什么”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第四方面:学习任务分析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内容的层次结构分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即根据教学目的,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内容的教学来达到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迁移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确定“教什么”。
第五方面:教学策略
确定教学策略设计的中心任务是选择教学方法,确定课型结构,设计教学程序,设计学法指导,并按照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媒体,从而获得期待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启发性、多样性、选择性和实践性。要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策略的设计。这部分既要设计教师“如何教”也要体现学生“怎样学”。
第六方面:教学流程
流程设计应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出发点,要求紧扣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置教学环节,总体环节完整,各环节之间呈现逻辑关系。环节内容紧扣教学目标的逐步实现,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与目标之间有一一对应关系。教学流程着重以下设计:
1.情境创设。力求真实、生动而又富有启迪性,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及其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注意情景创设的多样性,如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小故事、科学史实、新闻、实物、图片、模型和音像资料等。
2.学生活动设计。针对教学环节的具体目标,对学生活动的内容、形式(小组合作、自学等)、方法(探究、讨论、实验等)、手段(利用学案、实验等)及结果作出较为具体的预测、规划及描述。可观测,有实效性,能完成对应的教学目标。
3.教学评价设计。包括课内及课外两部分。课内评价着重于目标达成度的诊断与检测,注重其对应目标的训练价值,强化学生过手,包括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矫正、强化及诊断。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与可观测性,着重驱动性任务设计,如完成学案、定时检测、目标检测等。课外评价要适度控制训练量,突出基础,进一步强化过手。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选择适当的探究性、开放性习题。
第七方面:教学反思
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对以实施教学的过程及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使“教学设计”不断地改进完善,确保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获得成功的教学。【案例举要】:
1.本节课的教学是以“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为主线,以科学探究为主要研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展开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到了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培养、提高,较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为了让学生感知浮力的存在,教学中利用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采用实验(演示或分组实验)——受力分析——归纳结论的教学流程来实施教学,使学生从事实和理论两方面明确了在水中漂浮、悬浮或下沉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从而建立起浮力的概念,也揭示了物理概念的内涵。
3.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这一探究主题的提出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教学中利用“造船比赛”和“下按易拉罐”两个小实验,让学生猜想到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多少有关,进而确定探究的主题。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的猜想、假设建立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猜想的科学性。
4.由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的时间较长,使得教学时间较为紧张。因此,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导学案进行教学,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等,还需进一步探讨。
第八方面:板书设计
简明、规范、富有内涵的板书能够给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等方面提供良好的模版,课后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利用电子课件在屏幕上的显示是不能替代科学规范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的。
三、教学设计的活动实施与成果
为了进一步规范及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能力,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来促进“教学设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1.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自己的勤奋努力,但也少不了必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2010年的暑期教师全员培训活动中,多位骨干教师就自己在撰写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心得和体会进行了交流并展示了优秀的教学设计,为一线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减少了自己撰写教学设计时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懒惰性。
2.改革教案编写模式,在教学常规中提出具体要求。
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质量和水平最直接的表现,教案质量的高低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鉴于这一点,我们把教学设计的撰写加入到教师的常规检查中,建议教师用教学设计取代以往教案,改革以往教案的编写方式。给教师一定的压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教师工作的动力。
3.利用网络进行优秀成果展评。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识的增长,知识的不断丰富、更新、补充、加深和完善是教师(尤其是那些富有教学经验,取得不少成绩的教师)的要害问题,因为那些教师如果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忽视对自己的不断提高,即忽视新知识的吸收、补充、更新、加强和完善,他就有赶不上时代,甚至被抛在历史车轮后面的危险。”为了培养青年教师,我们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展评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让更多的人见识他们的成果,增强他们的信心。多给青年教师创设机会,搭建平台,他们成长得会更快。
4.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现在教学设计取代了过去记流水帐式的教案,优秀的教学设计已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城里中学宋军娜老师在第九届全国物理课堂教学大赛上,执教的《电流和电路》一课荣获二等奖;在2010年全国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大赛中,环翠区推荐的徐春艳老师、陈月英老师、王丽老师和宋丽丽老师撰写的四篇教学设计均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古寨中学徐春艳老师在山东省首届青年物理教师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成功执教《压强》一节复习课;国际中学宫照刚老师荣获省优质课一等奖。现在青年教师已经基本采用教学设计加导学案进行备课,并且每章的教案中至少有2篇是教学设计的形式。
四、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各项活动中大多数老师能够以此为契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进一步规范教师的备课环节,为进一步规范教学活动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暴露出很大差距和问题,如教学设计水平参差不齐,书写不够规范,有的教师内容规范、翔实认真,而部分教师的教学设计内容却相对简单等等。针对暴露的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提出改进措施,逐步提高教学设计的撰写质量。从教案到教学设计,既有观念上的转变,又存在着操作层面的问题,再加上可资借鉴的东西不多,难度是有的,正如任何新生事物一样,都有一个起步、发展、习惯、自然的过程,相信老师们能拿出属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而不再是“复制”成的一篇篇教案。
第五篇: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江苏省宿迁中学 肖庆孝
(jsncxc@163.com 2007·6·20)
新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学已不再是以往单纯“传授化学知识”为中心了,而是更加关注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要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设计。下面就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
新课程是完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求化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是积极主动的、活泼的和互动合作的,教师要关心过程中是否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化学素养,是否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这都要求我们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措施、条件、环境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选择和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师生双方积极互动的准则,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一些具体问题,如:要使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巩固哪些知识,为学习哪些知识作准备?要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和能力?等等。
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容易突出对教学的认知目标,但比较易忽视教学的非认知目标。如在化学教学的知识运用和发展阶段,把练习内容一步到位与高考“接轨”等,而很少考虑教学内容要联系社会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很少考虑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指导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自觉地坚持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让化学教学围绕提高学生素质的总体目标实施。
二、坚持教学过程的科学化
教师要用最少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教学过程的科学化,求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要达到这一点,要求教师精心搞好以下几个环节的优化设计。
(一)优化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除注重理论课教学外,又将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 1 内容,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融教学与实验、实践为一体。强调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的检验;在实践检验的过程中,必须以理论为指导。
(二)优化预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南京大学龚放教授说:“创新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或者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可见问题提出对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化学教师要善于预设多种、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预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必然对所学内容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如《原电池》一节可设计以下实验来突破:①观察锌板、铜板分别和稀硫酸的反应;②把锌板和铜板从上方接触有何现象?③用导线在外电路通过电流计连结,观察现象;④将稀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蒸馏水重复上述实验,发现什么问题?上述实验问题是按由易到难,分层次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的。可以说,一个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将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效果也更明显。
(三)优化设计练习和作业----体现化学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布置适当数量的考查学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各种类型的习题,以便打好基础。另外,还要注意布置综合性和有一定灵活性的课外习题,课外作业题的综合性、题型的多样性、开放性,例题的灵活性及答案的隐蔽性、多样性等都要比课堂练习高一些。这样经过相当时间的培养、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就会伴随教学进程的发展得到提高。
(四)优化设计教学板书---更好体现教学的全过程。一份好的课堂板书,具有非常形象直观的效果,更要有直观性、科学性、和美学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板书,是教师教学思维的文字表达形式,它既可以弥补语言难以表达的不足,给学生更条理地建够知识框架体系。设计板书要体现几个原则:①体现目标性,能揭示、归纳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②体现教授的系统性,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③体现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上课的注意中心,起画龙点睛作用。
三、坚持多媒体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授课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利于实现素质教育。最大发挥教学的巨大潜能,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佳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功能在教育领域中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教师设计制作出符合美学、认知学、心理学和教育学规律、与教学内容 相适宜的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并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的关键。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频率,较之其它学科的教与学要高得多。各种教学素材、化学实验、社会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等都离不开互动与协作。所以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采用互动合作式的教学,借以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和能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不能一味追求多媒体技术教学,在化学教学实践中更要重视掌握好化学教学中的基本方法,如启发性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等,针对高中学生的认识水平,还可着重运用探索法、讨论法、自学法等,应用时要注意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总之,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设计探讨。而新课程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优化教学设计,才能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只有优化教学设计,才能真正提中学生的基本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本人邮箱:jsncxc@163.com
或:sqmlxqx@tom.com 江苏人才:jsrcsqz2007@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