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01:3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第一篇: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工艺美术史上对陶与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结合图片、多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陶瓷的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并培养学生鉴赏陶瓷艺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

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

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戏把学生带入教学情

景中。

3、注重个性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4、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

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我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运用独特的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

1、游戏: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等教学工具,分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陶瓷的魅力所在,为此课学习内容作铺垫。

设计依据:提高娱乐身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答辩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

(二)新课教学

※ 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

生对话。

1、设疑: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

器的异同点。

2、释疑: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②师生对

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

3、探究: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

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设计依据: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释疑: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类别。

设计依据: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对

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以此突出重点。

※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

1、思维拓展: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

设计依据: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2、鉴赏小试: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及收藏实物;②学生分组合作观赏,学生代表分别展示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设计依据: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通过师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3、个性表达。

出示问题: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们睁开发现的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设计依据:课程是生活。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结反思: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泥土的生命,而且还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并在师生互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学相长。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四)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篇二: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各异的风土人情 高中美术教学案例--各异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认识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了解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学习活动分析

本课共安排了两个活动,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思考与交流”灵活安排。这两个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去挖掘并体会民间美术的独特魅力。第一个活动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建议学生分小组来完成,去图书馆查询本地区的资料或者询问一些长辈。如果条件允许,在本地区又有很有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被保留下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集体活动的形式来进行现场调查与体验。

第二个活动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一种个人体验的形式来认识民间美术的审美价值。这个活动可以先请同学们查阅一些资料,或者教师展示一些民间美术的作品,然后教给学生制作的方法,比如像剪纸这一类制作简单的民间美术作品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制作或者收集的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居室,然后与同学们交流装饰居室时的构思与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自己的感受。

教学基本思路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 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①它是研究民俗的重要途径;②它体现着劳动人民质朴、自然的创造力,有着专业美术不可替代的价值;③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为人们带来一些风格独特的生活用品。④它是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⑤它是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源泉之一。接着,教材又进一步深入分析了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以及它们的内涵,列举并分析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实例。

教学建议

本课的教学主要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而这个主题包含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实际上都比较广泛。从审美价值上来说,民间美术有着一种质朴、纯真、自然之美以及独特的韵味,它具有专业的艺术创作所不能够替代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民间美术产生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它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通。并且,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从这一个意义上来说,认识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培养一种朴实的生存情感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要避免那种认为民间美术过于简单粗糙的想法,或者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再需要民间美术等等诸如此类的狭隘想法。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民间美术在形式、民俗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努力去保护那些民间美术形态。同时,民间美术这一形式本身就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自发性的美术形式,它往往不需要专业的技巧,制作比较简单,但是形式又很多样,从这个角度来说,了解民间美术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促使他们了解多种美术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本课的内容不宜讲授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意识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之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提高他们的兴趣。2.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并参与其中,要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活动让学生拓展思维。3.要改变学生认为民间美术过于普通或者过时了的看法,在这方面教师可以结合第一单元的第1课关于美术作品的问题来分析。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找一些录像资料来给学生观看,尤其是关于民俗的资料片。或者找一些教材中所列举的一些中国现代导演拍摄的电影中涉及到民俗与民间艺术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巨大价值。5.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美术的重要门类,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认识并且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和形式。

本课建议用1课时完成教学。

美术教案-自主·发现·探究 小学四年级美术《有趣的木棉花》教学案例的启示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7-1-19 10:11:06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广东有一种树,叫木棉树,每年的三四月份结果、开花,其花称木棉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很多校园都有栽培。这种树树身高大,平时总时默默无闻地“守卫”着校园,只有到了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木棉树才真正显示其“英雄”的本色(为广州市花)。那红彤彤的花朵,为校园景观增添了亮丽的色彩,深得校园师生的喜爱。每逢这个时候,校园里的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一有时间就会争着去拣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木棉花。该美术教师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它设计成小学四年级的美术活动课,以绘画写生为切人点,整合自然课知识,尝试用探究性学习方式融人课堂教学之中。

基本过程: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收集木棉花,并带到美术课堂备用。在上课后,教师先让学生之间交流收集木棉花的过程,然后指导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对木棉花进行观察、写生。此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木棉花的形状、色彩以及木棉花之间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每小组学生都很认真、很投入,其中有一小组发现了使教师和其他学生都吃惊的问题:木棉花的花办重叠方向,存在明显不同。有些花朵的重叠方向是顺时针的,有的则逆时针。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班学生的一时轰动。当学生问教师时(其实该教师也不知道),教师灵机一动说:“这就是老师要你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出未被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黑板上写出已准备的六个问题,供其它几组去选择和研究。并指导各小组选出正、副小组长,负责自己小组所选择的研究问题,在课后进行调查,收集,纪录。在下一节美术课中进行讨论、汇报和发言。此时此刻,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都沉浸在热烈的探讨情景之中。讨论的问题:在上第二节美术课时,四个小组都有了一定的准备。教师引导各组把课前收集、调查的资料,在小组中进行最后讨论,小组长记录好讨论的结果,并代表小组作汇报发言。有几位小组长悄悄地告诉该教师,她们小组拍了木棉花的照片;有的是写生作品,能不能使用投影仪,该教师很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并成了他们的帮手。下面是几个小组自己收集、讨论、上台发言的部分内容:

“我是第三小组代表,我们小组选择了《用画画的什么材料,表现木棉花的色彩最好》的研究题目。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的研究过程。”

“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木棉花的花办,刚刚从树上掉下来的时候,颜色非常鲜艳,很红很红的,圆形果托又是鲜绿色的,红色和绿色形成了一组对比。(把照片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观看。)。”

“我们观察后进行写生画,为了画好木棉花的形状和色彩,我们每个人选择了自己喜欢用的水彩笔、蜡笔、水粉颜料宋表现木棉花。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用水粉颜料来画木棉花既快效果又很好,用蜡笔画木棉花,可以画出它的立体感,用水彩笔很慢又会没水??下面请看我们的写生作品吧。(展示写生作品)??(全班给以热烈的掌声)?? 另一小组上台发言:

“我们小组研究的题目是:《通过对木棉花的写生,了解了木棉花、木棉树的生长规律》。” “1.我们小组同学在上一节美术课里,仔细观察了木棉花的外形、色彩并进行了写生。请看我们小组的几幅写生作品(我把作品放在投影仪上,让同学们欣赏。)。”

“2.我们写生后,在课外又去查找了有关木棉花、木棉树的资料。我把查找来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根据我们从《常用中草药手册》的字典中查到,木棉树,又叫红棉、英雄树、攀枝花。树身高大概l0米左右,树和枝长有扎人的硬刺。春天先开花后生叶,花大,红色,肉质,花办有5片,结果后会裂开,还有棉毛种子。主要生长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是广州市的市花,又称英雄花。”

“根据资料记载,木棉树是先开花后生叶。但是我们对这一条资料有怀疑,因为根据我们的仔细观察,木棉树是在春天3月份开花的,在开花前是先有了绿色的叶子,后来绿叶开始变黄,木棉开花时没有了叶子,等木棉花全部掉完了,木棉树才开始长出了新的叶子。所以我们觉得有怀疑??”。

“以上是我们小组研究的成果,谢谢大家!”

“我是第一小组,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组写生木棉花的情况。”

“我们写生木棉花,主要用线条画出木棉花的花办形状,在写生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就是木棉花的五片花办的重叠方向,有的是向右转的,有的是向左转的(投影仪出示木棉花照片和学生作品)。”

“我们小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是受太阳光不同的原因;有的同学说,是木棉花在小时候被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向造成的原因;有的甚至说,一个是公的,一个是母的,我们去请教了自然课的老师,自然课的老师说也不清楚,我们又上网去查找,但网上也没有这方面的介绍,不知道哪位同学、老师是否有这个问题的资料?请介绍给我们??”

此时,很多学生的思维和情绪被这个问题给激活了,纷纷举起自己的手,发表各自的观点。其中有一位男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看过一本书,书上说植物的枝蔓茎干,会出现左右旋转生长的现象,是因为地球旋转的引力和磁力共同引起的”。另一位女学生则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我认为这是木棉树遗传基因的问题吧!当前大家都在说什么人类基因,我想植物也应该有自己的遗传基因吧!”令在场的所有教师都很惊讶,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二、案例的几点启示

1.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探究性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实践,突破了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美术教学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引领到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过程。这一案例的展示,正体现出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着眼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到解决问题,运用综合知识进行创新实践能力为

重点。它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倡导的,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因而,对当前的中小学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的操作性,值得启示和借鉴。

2.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方法

教育思想决定着教学的方法,而教学方法只有适应先进的教学思想的要求,才能体现科学性。这一课例的创设,正是抓住了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个典型,通过这一典型,引领学生从美术学习角度,运用综合知识(自然、语文等学科)自主发现、探究问题,无疑为体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找到了科学依据。同时,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在有利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对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因此,让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空间进行大胆设想、尝试、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3.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

有了先进的教学思想、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了扎实的学习氛围和基础。可以这么说,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上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更具有现实意义。

这一案例的创设和设计,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出了重大的突破。首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在教师教学思想的引领下,逐渐得到养成和实现的。在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中,过分地突出和强调知识的接受与技能的掌握,冷落和忽视了发现与探究,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的学习美术知识完全控制在“你说我听,你示范、我模仿”的被动接受过程。其次,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之中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这一案例的展示,更多地强调了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成为本案例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亮点,更有利于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借鉴。

4、体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地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完全的冷落: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践,不被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情景完全听命于“标准化答案”和有限的书本知识的狭窄范围之中,极大地压抑了小学生好动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新意识。而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地把全班分为多个小组的小群体进行学习,学习形式上更具有灵活性和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在课外收集、调查所需资料;自己把作品用相机拍成照片;课堂中进行自己讨论、发言、辩论、作记录;并选派小组代表上台发言等。在发言中既有发言稿,又有小组成员的作品展示。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充满了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相互适应和完美统一。这为我们美术教学中的其它活动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

5、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体现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教学评价的综合性,是体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综合体系,是教学者教学思想的延续和检测。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美术课的作业,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完成这张作业,并不是很关心。对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好坏的肯定与否来实现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而这一案例的创设,展示出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对学生的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学评价促进发 篇三: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美术课教学内容宽泛,包涵“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里包涵了多种课型,每个课型又各有特点,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便成为关键。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

1、传统的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不重版块,模式单一,没有恰当地应用探索、合作、实践等方法。问题①:以本为本的备课

满堂灌的教学

满堂间的对话

简单化的练习

学生追求唯一正确的标准

问题②:情境表面化

活动形式化

偏离目标

非学科活动

浅层次的教学

2、新课程对美术教学设计的要求:

⑴ 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不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要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⑵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⑶ 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⑷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应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⑸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⑹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⑺ 教师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⑻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对教学方法的设计,首先要在掌握本课教学目标基础上,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的联系,由“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在课堂里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眼看、耳听、脑想、口说和手做五种,教法设计还要注重体现出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知识形成的过程。美术学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语言传递信息、直观形象传递信息、操作训练等,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

新课程强调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所要达成的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领域:要了解基本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学会欣赏和评述,形成基本美术素养。

过程与评价领域: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这三者是既分层次又互相联系。教学目标要反映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之中。

⑴ 教学内容丰厚

相关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的总和。教师要准确地把握知识内容,还要对教材 进行加工、整理,进行消化、提炼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易接受的层面进行教学,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作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⑵ 教材处理变式

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对教材加以改造,营造出一种新的结构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既富有吸引力,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⑶ 教学问题优化

课堂提问设计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

⑷ 教学活动有效

教学活动指学生在课堂中能否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为美术教学的目标服务,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创设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活动情景,使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提高思维品质,充分感受不同的视觉审美。

⑸ 教学流程清晰

教学流程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安排的教学过程,它以流程的形式出现。合理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新课的引入与课题紧密吻合,起到激励学习、引起动机的作用。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还应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加深,巧搭台阶。教学环节之间安排有序,环环紧扣,课堂结构严谨,合乎学生的认知规律。

⑹ 教学姿态平等

教学姿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言论及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应该是民主、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主动、热情,态度和蔼,感情真挚,循循善诱。教师能尊重学生,公正、公平地去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大家都能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⑺ 教学评价恰当

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这种教学评价的意义建构过程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是平等的。评价要以自信评价为主要评价。评价还要信奉价值的多元性。对学生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要讲究方式方法,评价要起到激励的作用,评价要全面,要讲究科学,不能强调了这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

⑻ 教学方法多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⑼ 媒体运用恰当

案例

(一):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作业内容:字数500以上,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实际进行编制,设计构思要新颖有创意,结构要完整合理。教学模式选用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应用“教、学、做”。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例如:《美丽的昆虫》

课题: 美丽的昆虫

计划学时: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 能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让学生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初步体验、感受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增强亲近自然、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学习目标: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

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感受美。

教学重点:

内容: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并能在绘画制作中体验感受自然美和生活的创造美。

解决措施:教师通过课件的辅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发现,逐步感受和体会色彩的美,并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逐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内容:对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大胆表现能力的培养。

解决措施:学生主动观察发现,教师进行引导。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蜡笔,剪刀和胶水。

教师:课件、投影图片,绘画纸

教学模式:观察发现型

过程:

一、欣赏感受

二、观察发现

出示一种昆虫的不同外形

三、欣赏感受

课件的辅助教学,欣赏感受昆虫的外形、花纹和色彩的变化美。让学生加深了对昆虫美的认识,为学生的想象创作埋下了伏笔

四、自主表现

学生自主表现 绘画一种自己喜欢的或刚刚熟悉的昆虫。要求发挥想象,大胆表现,可以夸张、变形。

五、交流评价

教师带动学生自评、互评。

1、评评谁的昆虫外形最独特。

2、评评谁的昆虫花纹最别致。

3、评评谁的昆虫色彩最美丽。

4、师小结评议,表扬鼓励。

教学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生自我的表现过程中,观赏和审美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第二篇:高中优秀语文教学设计案例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示例句,让学生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学生“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是为了给学生讨论交流提供一个缓冲的空间,让学生质疑,这个疑问可以是预习课文时留下的,也可以是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的。产生的疑问可由学生互相解答,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学生总结。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篇二:《高中新课程: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试卷

《高中新课程:语文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试卷

一、《精神栖身于茅屋》的教学设计

精神栖身于茅屋

教材概述: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发展,时代浪潮多么的汹涌澎湃,始终冲不破一些人身上的物质枷锁,致使精神不自由。如何才能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呢?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作出了回答:安于简朴的生活,保持精神的自由。

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作者非常注重选材和组材。

首先,以“如果你爱读人物传记,你会发现,许多优秀人物生前都非常贫困”总括开头,接着以印象派画家梵。高和大哲学家斯宾诺莎为例。这两个例子详略得当,恰到好处。

接着,以“我并不是提倡苦行僧哲学”一句过渡,将问题引到现实生活中。作者虽然表面上是假设论证,可所举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例子,这样就将一个哲学道理通俗地表现出来了。

最后,以“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总结。同时还引用了几位名人的名言,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论证过程及思路。

思路方法:

本课堂设计首先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达到知识积累的目标。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筛选信息;通过分组活动,相互协作,探讨本文的论证过程。最后,让学生以“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为话题,自由发言。

三维目标:

1、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观点。

2、引导学生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3、引导学生结合结合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对本文进行解读,感悟。教学设计: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还记得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文章吗?一起来背一背。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即使住在陋室,但精神是自由的。古往今来,追求精神自由的人举不胜举,在我看来,周国平先生也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精神栖身于茅屋》

二、文本解读

(二)信息筛选

思考:在文中,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明确:安于简朴的生活,保持精神的自由。

(三)合作探究

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讨论后归纳:

首先举例论证:以印象派画家梵。高和大哲学家斯宾诺莎为例

接着假设论证:以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情进行假设反面论证。

二、请写一篇关于“感悟亲情”作文讲评课的教学反思。

本次作文讲评课分为三个环节:总结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对照我所总结出的问题,互相交换阅读,并给对方提出相关的建议;根据每个组所提出的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并指明今后写“感悟亲情”文章的方向。

在讲评的过程中,基本上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总体效果也不错。在第二个环节,学生讨论积极,一方面看到他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不要犯类似的毛病。

当然,这次的作文讲评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第一环节,我直接将所有存在的问题罗列出来,虽然学生领会,但显得不够主动。其次,讲评的范围有点广,既涉及到语言运用,又涉及到结构安排等,讲评的重点不够突出。再次,在总结存在问题的时候,语言有点过激,可能会挫败一些学生的积极性。

经过这次作文讲评课,自己也有一些新的想法。

首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评,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也可提供两篇例文,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出两篇例文的优缺点,并从中总结出一些写作技巧。接着教师根据这次作文的实际情况,从总体上进行概括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具体的实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其次,评讲要有针对性。这次学生作文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是:只注重叙事,忽略对亲情的感悟,语言空泛,难以打动人。针对这一问题,应着重引导学生采用细节描写,使语言充实,情感细腻。

再次,将班上一些优秀的文章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在班里的宣传栏,供班上同学借鉴 篇三: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龙源期刊网.cn 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作者:杨爱国

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年第04期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兼顾 课堂教学设计应宏观把握语文课程目标,以课程目标为总纲,紧紧围绕学年、学期总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设定教学目标要紧贴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充分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据文本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目标的设定既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也要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定,对于个别特优生和后进生,可以用适度提高或降低目标梯度的办法,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3.目标设定要有“留白” 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要预留生成空间,保持预设的弹性,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空间。充分考虑生成性目标产生的可能性,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境的需要,不断地创设新的学习目标,通过对预设目标的调整,使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不断地得以发展、生成、完善。

4.根据文章体式、特点设计教学目标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欣赏角度。叶圣陶先生也认为“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以从种种视角来看”,不同的视觉可以设置不同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抓住文章的体式,要抓住课文的特点。

5.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明 一篇课文,需要探究的问题很多,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的能力也很多,但这些问题不可能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全部得到解决。因此,我们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大胆取舍,最好制定切实可行的较单一的教学目标。一堂课依据文本可能会出现几方面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把这几个目标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然后根据学生情况审时度势,抓住最适合学生完成的目标去探究,去设计问题。

二、教学内容设计

1.语文教学内容设计要关注语文本质,以文为本 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理解与学习语言,进行语言品味。文本解读设计要以文为本,以文为源。文本解读要富有新意,但富有新意的解读不能抛开文本而成为“空中楼阁”,无论怎样,“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都应该以文本为本,以文本为源。

2.确定教学内容要有教师个性化的思考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即教师要对教材作出合理的甚至是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化处理。

第三篇: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创设生活情境 迸发创新火花

——谈

美术课《小花篮》一课作业与评价的设计

桂林市阳光学校/韩 魁

1、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

※思考问

习兴趣?

2、如何最大限度地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开来?

3、作业与评价的设计。

※案例描述:

一、案例背景

自国家美术新课程标准(试用版)实施以来,我教过一年级使用的《美术》(湘教版)教材,但《小花篮》这一课是广西版的五年级下册老教材,老教材和新课标的要求还是有点出入。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上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特点对原有的教材有所改动,并且加入了生活情境的环节和德育教育,在动手环节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精神。

韩魁老师

二、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前在纸杯里倒好饮料)猜猜老师为什么请大家喝饮料?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大家唱一首英文歌祝我生日快乐好不好?

师:老师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你们在美术课上越来越能干!希望你们学到更多的美术知识,你们说好吗?当然,老师还希望收到你们亲手做的生日礼物,你想送老师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请打开课本,今天就做一个漂亮的小花篮送给老师吧。(板书课题:小花篮)

(二)教学过程

1、欣赏课本中的图片,说说每幅图片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不同?4人小组讨论。(学生回答)表扬说得好的小组。

2、根据课本上的示范,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制作步骤: A、剪开

B、折好 C、插花

D、整理(板书步骤)

3、制作材料和德育教育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图片的特点和制作小花篮的步骤,课本上教我们用什么材料来做?(塑料瓶子)

你们带了吗?(没带)

那大家用什么来做小花篮呢?(纸杯)

为什么用纸杯?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用纸杯做的好处)

师:回答得真好!老师原以为大家喝晚饮料会把纸杯扔掉,看来你们懂得了废物再利用,知道保护环境,老师表扬大家!下次又请你们喝。

(三)布置作业

师:既然是做送给老师的生日礼物,希望大家动足脑筋,老师相信大家会做出更有新意的小花篮。

(四)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五)鼓励团队合作,学生互评作业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构思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六)课堂小结

※ 反思与研究

(一)课前创意,我想做的尝试

在课堂上,教师抓住起主体作用的学生,带领学生走进课堂情境之中,使学生主动、自觉、愉快、地进行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保持昂扬的学习劲头,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但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进入新课的契机,创造新颖、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很快地排除外界及内心因素的干扰而进入教学内容。

《小花篮》是一节高年级的手工制作课,我创设了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先请学生喝饮料,再说今天老师生日,祝我生日快乐并想得到学生亲手做的小花篮,这样就充满了师生情感的交流,目的性很强得进行教学和学生创作。

在德育教育方面,我有意识地用喝过饮料的纸杯来进行小花篮的制作,让学生自己发现废物再利用,保护环境,共创节约的好习惯。同时,通过亲手做生日礼物给老师更表现了尊师重道的好心意。

现代社会,各方面竞争都很激烈,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中都应该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这样才能提高效率和创新精神。在教师示范后,4人小组合作,把手上的纸杯做成有自己特点的小花篮送给老师当礼物。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说说你的创意及制作方法,这也是课堂教学的学生自评环节。

学生在课堂所创设的宽松愉快的生活情境中,充当主动角色。老师对学生也不必约束过多,让他们尽情享受制作过程中创造的快乐。在这种情境中,儿童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状态,他们无所顾忌,无所拘束、自由选择、自由活动、自由创造、自由表现,尽可能地挖掘大脑潜在的能量,使新的点子、新的想法蜂拥而出,从而主动积极地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必然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创造性思维得到自由伸展的尽情发挥。

(二)设想的实施情况及几点遗憾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堂课还算得上是一堂新鲜的课。但在我看来,还是存在不少的遗憾。

1、关于情境——根据我的设想,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了我设计的情景,对我说的生日礼物有极大的兴趣,并且交头接耳地进行讨论,这种最初的接触,符合我的设想。但随着课的进行,我应该结合我校双语教育的特色让孩子们唱一首英文歌《祝你生日快乐》,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2、关于制作——根据我的想法,这节课教材上的示范不难,所以有所忽略基础的教学,把重点放在了创新上,从而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体现不好。再有就是应该在制作前小组先讨论好如何分工,定好组长,这样有利于节省制作的时间。

3、关于小结——在课堂小结部分,由于前面小组的分工不明确,时间不够,所以小结过于简单和模式化没有出现课堂最后应有的小高潮。

(三)结 语

虽然只是短短40分钟,但我花的脑筋很多。我竭力想上好一节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术课,但经验有限,就算重来一次,仍然还有许多不可弥补的遗憾。幸好,事后的揣摩必不可少,这样,人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汇总

篇一: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课 型]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新课

(三)讲授新课

[生上前示范刺绣的制作] 3.风筝(1分钟)

师:放风筝是男女老少都喜欢的集运动、娱乐于一体的活动,同学们放过吗?今天我们来看看北京的风筝,请大家看书本第5段,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生介绍自己看过的风筝。及放风筝的感受] 4.玩具(2分钟)[生回忆儿时的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几乎都是由各种玩具随着成长的,民间玩具充满了人们对儿童深沉的爱和美好的祝愿,我国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5.编织(1分钟)

师: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各种竹、藤、草、玉米皮遍地都是,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其材质,巧妙编织出造型优美的盘、篮、鞋、席等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在我国南方的竹编,劳动人民利用竹材的皮和簧不同泽,竹、幂的宽和窄,编插技法制成不同的竹制品,造型美观,而耐用的整体形态达到静中有色,粗中有细,硬中有柔的艺术效果。[边介绍边看各地编织品的录像] 6.剪纸(2分钟)

[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老师通过表演剪、贴、看的一系列动作,请同学们猜含义。] 生:过年贴窗花。

师:剪纸通过在纸上剪刻,就靠一把剪刀,就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看(边剪边展示),是不是很美。

(四)布置作业(12分钟)

同学们亲手尝试手工艺制作。[放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五)学生作业 [有的剪纸,有的刺绣,有的做泥塑]老师巡回辅导

(六)举行作品发表会[布置时放背景音乐《喜洋洋》,烘托热闹气氛]

(七)小结(1分钟)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感想?[生畅谈感想]

(八)生听音乐,出教室。

篇二:高中美术教案__人教版_(样本参考)教案样本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六课《宛自天开——古代园林》。园林是单体建筑的环境,又包括在广义的建筑范畴之中,可谓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因为园林的创作素材既可以包括山丘、河流、花木甚至动物等自然元素,又可以包括雕塑、碑刻、小桥、石级等建筑小品,并且相对于建筑而言可以较少地受到使用功能的限制,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因而创作手法极为丰富、灵活,往往营造出独具特色、美轮美奂的艺术气氛和效果。因此,在这里极有必要将古今中外优秀的园林艺术介绍给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审美品位,感受园林艺术“巧夺天工”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们能够深切领会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拓宽眼界,兼容并蓄,领略外国造园艺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并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皇家园林,建立对园林艺术概貌的认识,培养初步的鉴赏能力。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难点:对于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但仅凭课堂所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是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当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对于园林的图片展 示以及视屏解说,激发学生对古代园林的浓厚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园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播放一段祖国大好河山的风景宣传片,吸引学生兴趣,再引入中国古代园林。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大家觉得园林是什么样的呢? 2)建造园林的必要因素有哪些呢? 3)我过园林有哪些类型呢?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又反映出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呢? 5)我国园林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比较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园林 特点: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主要代表作品之一。接下来播放一段苏州园林的视屏,并提问同学们对于苏州园林的感受。

课堂总结:园林的历史发展;

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园林特点;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园林的发展史以及特色。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爱上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使学生在巩固工艺美术史上对陶与瓷作全面的了解。陶瓷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结合图片、多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陶瓷的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并培养学生鉴赏陶瓷艺术的能力。②过程与方法: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

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

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

2、情景教学法:设置不同情景,利用游戏把学生带入教学情

景中。

3、注重个性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

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4、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

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一堂课能否成功,导入是一个关键的因素,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我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运用独特的导入法激起学生的兴趣,我采用了游戏导入法。

1、游戏:教师充分利用实物等教学工具,分组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制陶瓷的魅力所在,为此课学习内容作铺垫。

设计依据:提高娱乐身心,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增加美的情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答辩中获得成就感和快乐;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把学生引入到教学情景中。

(二)新课教学

※ 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

生对话。

1、设疑: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

器的异同点。

2、释疑: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②师生对

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

3、探究: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

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设计依据: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释疑: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类别。

设计依据: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对

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以此突出重点。

※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

1、思维拓展: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

设计依据: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2、鉴赏小试:①出示名家陶瓷图片及收藏实物;②学生分组合作观赏,学生代表分别展示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设计依据: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通过师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3、个性表达。

出示问题: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们睁开发现的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设计依据:课程是生活。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结反思: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泥土的生命,而且还提高了艺术鉴赏能力。并在师生互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反思,促进了教学相长。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二、名瓷的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 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四)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

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欣赏分析,尝试探索。——表演体验,主动探究。——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课后拓展

(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 ”,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谈一谈,你最喜欢或者最为关注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同时说出你喜欢、关注的理由。如果在鉴赏时有什么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在小组交流时一并提出来。2.学生分小组鉴赏、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关注的陶瓷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同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每一小组组长代表本组交流鉴赏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

学生汇报归纳:喜欢陶器的古朴、喜欢陶器上面粗狂、简洁的花纹。喜欢造型独特的陶器。篇三:高中美术教案模板

高中美术教案模板《标志设计赏析》美术教案 [课 型] 高中美术欣赏 [教材分析] 《标志设计赏析》是现代商业美术课中的重要内容,是高中美术欣赏课中知识性与应用性相

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国内外优秀标志设计

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设计思路和方法,使学生了解标志设计 的基本审美原则和掌握标志设计的基本技能、设计思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假设这样一种情境,我们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旅游,在无法用文字语言交

流的情况下,如何尽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其实答案很简单,你自然会去找能够代表这种地方的图形符号,这样的符号就是

我们要讲的标志。

(二)基本知识 1.什么是标志

用一种文字或图形来代表另外一种事物的符号。

标志的这种作用与文字产生之前的原始社会采用的结绳记事、堆土记事、刻木记事的作用是

一致的。

教师明确:结绳记事盛行于原始社会,“先民结绳以明事”,结绳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别。这

应当说是标志的雏形。2.标志的类别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场合见到一些标志,请仔细回想,你都见到过哪

些标志?这些标志各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确实如,标志存在于我们社会的每个角落,适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在现代社

会中,标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符号,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社会功用,成为一个种文化。

(用微机展示一幅图片,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几种标志)

(1)从用途上分:[*] 纪念标志:1979年国际儿童年

城市标志:德国基尔城城徽、联合国标志

会议标志:奥运会标志

商业标志:①代表企业公司形象

②代表企业产品品牌(简单介绍标志设计及艺术设计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公共图形:贴近生活,服务社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如:规范人们行为的交通标志和散见于公共场合的服务性标志

(2)从造型特点上分:

具象型标志(特点:形象自然、生动活泼、有直观趣味感。图例为:德国自然出版社标志[*] 抽象型标志(特点:造型严谨、寓意深刻,是把无形的事物转化为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图

例为:南斯拉夫进出口贸易公司标志[*] 字图型标志(特点:运用广泛、传播速度快。图例为:加拿大铁路标志[*](此处点一句中

国铁路路徽的异曲同工之妙)

以上同学们认识了标志的类别,但怎样区分标志设计的优劣,是否需要有一种评判的标准

呢?而这种标准也正是标志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在创作中遵循了这些原则,支委

会符号人们的一种普遍的审美情感,同时,也才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给人以美的愉悦

和享受。

3.标志设计的主要原则

简:简明易认,一目了然(采用美国百氏可乐饮料公司标志的五次变革来说明标志设计从繁 到简的过程)[*] 准:内容准确、形象直观(日本某建筑公司标志)[*]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采用几幅典型的标志图说明)[*]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符合大众普通的审美情感 4.标志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

在电影史上有众多的流浪汉形象,然而,大家可曾想过:为什么这众多的形象中只有卓别林

留有给我们一种卓而不群的艺术感受呢?原因即在于它独特的形象设计和别具风格的艺术

表达方式。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艺术表达,即可产生风格迥异的艺术效果。同样,既然标志

设计是艺术设计,那么它应运用一些基本的艺术表现方式。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式。

(1)形象高度夸张、概括、简洁、几何形化(采用太阳神口服液标志和捷克音乐学院标志

说明)[*](2)运用联想、比喻的方式(采用阿根廷市政银行和某人寿保险公司标志说明([*](3)运用象征的方式(波兰和平委员会标志)[*](4)运用民族艺术表现形式(采用德国和法国两种不同风格的标示设计说明民族性特征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突出民族性)请同学们确定两幅标志的类型[*] 这两幅标志设计的构图特点正反映了两种不同民族文化观。我们知道,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民族史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而不同的民族性格又滋养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底蕴。大家

知道,法国是一个崇尚浪漫、追求自由的民族,柔情似水、恬淡无求的他们至为崇敬的人生

境界。这点恰与德意志民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德国人的热烈奔放是举世著名的,威武刚劲,执著不息构成了德意志民族性格的全部。曾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约翰。克里思朵

夫》中的主人公,一个在德国本土取得突出成就的音乐家,当他来到巴黎试图取得更高的发

展时,其作品却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法国音乐界的认同,原因很简单,因为德国民族的直线条

抒情方式的狂热猛烈地击打着法国人的柔弱纤细的内心,他们无法忍受这种近似于虐杀的残

酷的心灵的摧残。这就是民族性格差异造成的艺术理解的反差。由此可知,强调线条的翻复,在起伏波动的线条中体现法国人的多情与灵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创造了风格迥异的艺

术,但给人的却同样都是美的享受。①①

(三)用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加深对知识部分的理解

(此处采用几个国家的航空标志让学生分析判断类别及艺术表现方式)[*]着重介绍中国民

航新标志[*](让学生通过新旧两幅标志的对比体会标志创作的艺术演变规律)

中国民航标志说明:①在创作构思上,作者突出了标志设计的民族性特点,它以中国固有民

族图腾形象之一“凤凰”作为构图的主体,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滋润与独特内涵。

②从造型特点上看,具有极强的现代设计意识,完全符合上述标志的现代设计原则。是一幅

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美原则和谐统一的杰作。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赏析几幅优秀作品)

a.中国铁路标志介绍:[*]①“工人”点明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而

工人阶级又是国家的主人,它洋溢着铁路工人当家作主的自豪感责任感。②“人工”:在建国初期,中国处于一穷二白的阶级,而这一标志的含义恰在说明广大铁路

工人乃至中国人民勇于战天斗地,不畏艰难险阻,誓与“天公”一比高的豪迈之气,歌颂了

“人”改造自然的力量和精神。

③在具体形象上,“工”字取铁轨横截面之形,整个构图外形上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火车头形

象,它夺面而来,蕴含了磅礴的气势,孕育着无穷的力量。

可以这样说,这幅作品,它构思精巧,构图精美、意蕴深刻。它虽创作于50年代,用当时的艺术标准衡量,实属佳作;即使放在今天,它依然不失为一幅极具现代设计意识的、不可

多得的典范性作品,具有级高的艺术价值。b.加拿大毛纺织公司标志[*] c.某皮鞋超大厂标志[*]

(四)指导学生分析标志设计的构思过程

(通过教师自己设计的心理门诊标志和自己家乡的长城干白葡萄酒标志来分析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过程)[*]

(五)小结

以上同学们看到了很多中外的优秀标志作品,了解了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和设计过程。标志

设计概括是一种美的创造,同时也是一种民族艺术的流露与渗透,从这一点讲,我们应该以

一种正确的思想和心态去认识中国标志设计现状,既不盲目崇外,更不能固步自封。正如斯

大林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各民族的民族文化,而是以民

族文化为前提并且滋养民族文化;正像各民族文化不是取消而是充实和丰富世界文化一样。

我衷心希望同学们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营养,投身于标志创作的领域,以更多的具有中国特

色的美的作品,为中国、为世界艺术史写下壮丽而又灿烂的新篇章!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

界的骄傲!

教案的一般格式 [教学目标] 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目标,从有

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既要符合课程和教材的要求,更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规律。目标要切实可行,可操作、可检测。[教学重点] 不仅要有知识内容的重点,还要有学生技能发展的重点。[教学难点] 要着重分析学生在知识构建和方法内化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点。[教学方法] 不求统一的模式,不求统一的方法,但要注重引导自学,注重启发思维,注重激

励参与,注重合作学习,注重联系实际,注重鼓励质疑。倡导教学灵活性、多样

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教学过程] 这部分是教案设计的重点,必须写得具体。完成时可从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或

学生接受知识的认知过程来展开,也可综合这两条主线优化设计。

要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学习,把以问题作线索来组织教学作为过程设计的重要策略。

教学过程不仅要有知识的内容和呈现的程序,还要有具体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指

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手段。认真选择能够体现“减负”与增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

量和学生能力的方法。

要重视组织学生自主式、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活动,以及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评价。活动的安排要明确。

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练习的设计,并安排当堂训练,以便检测目标的达成度。练习后要及时评价,反馈矫正。练习的难度要有层次,对难度大的要给出标识。要以“低起点、多反馈、段段清”的策略,加强基础训练。课堂教学中要因人而异,加强个别辅导,重点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过程后期师生共同进行小结与评价。教学过程还可结合具体内容适时地组织学生反思和质疑,以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布置作业] 应控制数量,控制难度;作业的内容要突出教学的重点,作业的题型要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能力,务必使重要的知识点、能力点得到充分地落实。

第五篇:高中美术教学设计

形神兼备

迁想妙得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古代人物画》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人物画》 课时: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出现;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日常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比较鉴赏法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理解人物画形成与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培养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主要特点,也是重点。

教学难点:以点带面,通过本课《韩熙载夜宴图》的欣赏作为切入点,掌握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教学法及教具准备: 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式教学;课件展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回忆以前一些宗教美术作品,比如:金字塔、神庙建筑、石窟雕塑造像、敦煌艺术等,引出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因素逐渐减弱,艺术家开始把他们的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始在意自己的喜怒哀乐,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美术也自然的从表现宗教性题材转而描绘日常的生活、自己的情感,比较真实地记录各种生活现象,从而引出人物画的产生。顾恺之《女史箴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二、欣赏《韩熙载夜宴图》,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更重要的是人物的性格与内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谓传神。五代画家顾闳中作品《韩熙载夜宴图》,慢速播放长卷,并配文字介绍作品中作者和主人公。

1、顾闳中南唐画家,善画人物,据记载,他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家中,窥视其夜宴情景,凭现场目识心记,创作了此画。

2、韩熙载,南唐大臣,出身北方贵族,避难来到南唐,初有恢复中原宏图大志,但李煜对他猜忌,他为免遭不测便沉缅于声色之中,以放荡颓废的生活来表示自己的政治上的无所作为。

3、再把《韩熙载夜宴图》分成五个独立画面。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每个画面放大,主要人物局部再次放大,配音乐。(1)第一段听乐(映示画面):作者紧抓一个“听”字,把握不同听众的情绪反应,不论转身注视着弹琵琶歌伎的宾客,还是半掩在屏风后面探头倾听的女子,都统一到听乐这个中心,在场的每个人都被迷人的音乐陶醉。

提示:局部放大镜头,看到韩熙载神情忧郁,眉宇 间含着沉思与隐忧,这种出色的心理描写达到极其传神的境界。(2)第二段观舞(映示画面):画面局部放大韩熙载为助兴站起亲自击鼓,舞伎翩翩起舞,众人也站立,击掌,打板,合着节拍。提示:韩熙载虽击鼓助兴,但脸上没有笑意,流露出闷闷不乐。提问学生为什么。另外画面放大映示,后排穿黄色袈裟的德明和尚,处在观舞宾客中,并不正视舞女,而是眼看击鼓的韩熙载,人物表情内心活动,画得很出色。

(3)第三段歇息:夜宴中休息的场面,此段情节轻松,使《夜宴图》有张有弛,富有节奏变化,是整个宴会情节上的一个间歇。

(4)、第四段清吹:描写韩熙载欣赏乐伎演奏的场面,休息后的韩熙载更换了衣服,袒胸露腹,盘腿而坐,右手挥扇欣赏管乐。故作不拘小节,疏狂自放的姿态。五个乐伎虽并排一起吹奏,但表情姿态不同,有合有分,丝毫没有呆板之感,使人仿佛听到高亢丰富的管乐和声。画家用的线描,有粗细、轻重、疾缓之分,充分显示了衣衫的质感。五个乐伎服装主色调是浅色,由红绿两色相互穿插,有对比又有呼应,显得丰富而统一,画的极其工细。(5)、第五段散宴:这段收尾用一对男女隔着屏风对话的情节,自然过渡到最后一段送别(映示对话图)韩熙载的其它宾客都在与歌舞伎调笑言欢(映示画面并放大)唯独韩熙载一人在独立深思,挥手与客人道别,为什么?

提示:联系前四段的形象,反映了他在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下,强颜欢笑的矛盾心理和内心苦闷。

4、最后再次用录像配乐形式完整放映一遍长卷图,加深体会《韩熙载夜宴图》在刻划人物心理状态,用笔没色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作品欣赏: 1.《虢国夫人游春图》2.《捣练图》3.《簮花仕女图》4.观后交流,讨论,请学生根据《虢国夫人游春图》中人物动态、表情服饰等因素判断谁是虢国夫人?

四、全课总结:

1.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形成和发展 2.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

(采用分段式构图方法,画面动静结合、疏密得当;造型工整、色彩华丽;特别注重人物神情和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形神兼备”的至高境界

采用全景式构图方法,画面场面宏大、组织有序,有铺垫、有起伏、有高潮;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细节表现引人入胜。)

五、知识拓展,加深巩固(民族自豪感)当我们的画家在画《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表现人间生活的时候,西方的画家在做什么呢?

他们正受封建神学思想的统治,在画基督,在画圣母玛利亚,直到元末明初欧洲开始文艺复兴,欧洲的画家才开始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下载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美术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古诗文教学案例分析

    经验总结 不行春风,难得春雨 ------高中古诗文教学经验总结 黑龙江省兰西县第一中学王春光自2007年,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开展以来,我们黑龙江省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民教育......

    案例分析——高中

    情景答辩试题 (高中组) 1、高二年级班主任李勤老师为引导学生抓紧学习时间,把本班学生每天到教室晨读时间比学校规定的时间提前了5分钟,过了一段时间,李勤老师从侧面听到部分学......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一堂别开生面的“服装欣赏”课 会昌实验学校 李 晖 新课程强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美术教学案例分析 现在的美术教学,特别是初中的美术教学,难度大。首先从教育的角度看,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人们对美......

    美术案例分析

    美术案例《美术课上无差生》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发挥自己潜能的地方。然而,许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于沿袭固定的模式,满足于学生按照老师设计好的“圈套”回答问题。......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 复习一,基本概念,名词解释,简答等 1,教学设计(P3) 答: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

    教学案例分析设计

    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 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民间美术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民间美术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 课业类别:欣赏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