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1:4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小编推荐]》。

第一篇: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小编推荐]

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 .明确知识对深化、发展学生认识的作用。

《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除了其所具有的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价值外,还隐含着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科学能力发展的认识价值,以及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情意价值,因而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分析和挖掘教材知识的认识功能。使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纯地接受现成知识结论的过程,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会科学方法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关注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认真思考通过哪些素材形成学生的核心知识,设计哪些活动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有关知识。

活动教学过程不仅重视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发现,更重视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及时地整理和重组,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知识的概念化水平,使学生在言语和概括水平上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的基础上实现对知识的概括掌握,实质上就是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结构化认识。结构化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内在联系得整体反映,它不是新知识获得而得出的发现,因而不能仅靠记忆和理解知识来实现,而是对已有知识重新审视和反思过程中的突破和创新,是对已有认识的发展。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和交流,把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性质、规律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3 .注重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层次性

第二篇: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

专题1:教学目标的设计

开篇小语: 所谓目标是指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也就是说目标是与行为相关联的,任何行为都不可缺少目标。课堂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教学,而这一行为发生的特定场所是课堂。所以,在理解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考虑两方面的要素:课堂中的群体——老师和学生;所发生的行为一一教与学。只有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时,才算真正达到了理想的境地,实现了制定的目标。

培训内容与方式:

·实践探索: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分析 案例展示:文本案例、视频案例

案例评析:形成初步认识,确定研讨内容 ·统一认识:

1、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2、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3、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请注意的几个问题

4、教学目标的确定

5、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教学目标具体而精确地表达了教学过程结束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由于它是预先设定的,故而也是衡量教学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准。

[案例]《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课改前:

(1)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制取氧气的基本原理,了解催化剂和催化剂作用的概念,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观察态度和科学方法。

1、传统教学目标的分类与新课程目标的分类不相符,未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进行分类。

2、行为主体不明确,表现在行为动词的选择不恰当。如:使„„,培养„„把行为主体变成了教师,而不是学生。

3、知识目标中,描述行为水平的动词选择不当。使得要求太高,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符。

4、目标不够具体,太笼统,含糊不清,难以具体操作,缺乏层次,不具备可测量性。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1、标准性原则:只能以国家制定的《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基本原则。

2、整体性原则: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思路通盘进行考虑。即由中学教学的总目标,到具体实施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一个有序的、前后关联的整体系统。

3、适应性原则:教学目标的制订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强针对性,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具体性原则: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具体,易操作,可实施。

5、全面性原则:根据布卢姆等人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认识、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的思想,并根据中学化学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分知识、能力和德育三个领域。

三、教学目标的合理表述

(一)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一个规范的教学目标一般包括以下四个基本功要素 主体:阐明教学对象

行为: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或者有什么心理感受体验。

条件: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教学目标在表述时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的主体、描述教学目标的词注意条件的表述

四、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2、教学目标要从学的角度表述

3、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表述

4、教学目标反映学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五、教学目标的确定

1、如何确定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是科学素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主要目标。

2、如何确定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应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确定正确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

3、如何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而不是具体规定从这些活动中获得什么。

[案例]《氧化的制法》教学目标 新课程: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文字表示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说出实验中的仪器名称及操作要点;能解释验证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能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知道催化剂的定义以及催化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认识: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理解、运用科学方法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氧气实验室制法的探究,丰富科学实验,激发探究的兴趣;通过讨论,增进交流与表达的意识。

[评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起化学教学的三维目标。在这些目标 中,能够充分显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目标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测量性,操作性强,是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或课外学习,绝大多数都能达到基本要求。

六、教学目标的达成评价 [案例分析]

1、重视学生自我评价

2、重视学生之间的评价

3、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问题思考] 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专题2:教学情境的设计

开篇小语:现代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创设教学情境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注意的指向,启动学生思维的重要性。教学情境有着并列的两种涵义:“情”在于使学生情感投入,也就是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境”在于新、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启动,学生思想活动的点燃。两种功能统一在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高效的学习之中,即做好到“情”“境”兼收。

教学情境是指利用具体的场所(教室环境)、景象(课文文境)、境况(学生心境),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教学。

创情境就是要促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能促使我们获得最佳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一定的新颖性;适度的障碍性;灵活的技巧性。

二、怎样创设教学情境

1、教学情境是以思想和精神境界为前提的

2、创设教学情境要从教学目标出发

3、情境内容和形式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4、情境要注意时代性

5、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创造良好情境的保证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1、以“理”入境

说明某一学习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学习作用和重要性,向学生展示学习的目标,与教师一起共同努力,达到学习的目标。

2、以“趣”入境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探究。

3、以“疑”入境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善于设置疑问,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激疑启思,活泼思维,而且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以“情”入境

以情感人,是人际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师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当这种情感、情绪感染学生,引起师生共鸣,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良好的效果。

[案例]《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的新课导入 实录1: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同学们想知道二氧化碳具备什么性质吗?

生:(齐答)想!

师:好。今天我们就开始学习碳的两种氧化物——二氧化碳和 一氧化碳。

实录2:

师:打开瓶盖将全出现什么现象? 生:饮料中冒气泡。师:对。很多饮料都是这样的,你们知道冒出的是什么气体吗? 生:二氧化碳。

师:怎样证明你们的说法是否正确呢? 生1:把冒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生2:在饮料上方罩一个内壁有石灰水的烧杯。

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饮料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师;同学们,请通过上面的学习,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呢?

[评析] [问题思考]

1、谈谈你在教学实践虽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

2、某化学教师的《常见的酸和碱》一课导入新课是这样设计的:

师:今天,我带来了我们的三位老朋友——浓盐酸、浓硫酸、浓氨水。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专题3:探究活动的设计(略去)

一、探究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误区

1、否认讲授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泛化探究教学。

2、追求探究之“形”,将探究教学形式化。

3、刻意追求学生的探究,弱化知识教学。

[案例]《分子》教学片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子是不断无能无力的这一性质,老师做了“氨气分子扩散实验”。

师:请同学们观察老师做的氨分子扩散实验,注意看我的操作。(略)

师:你们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略作停顿后)老师告诉你们吧,[评析]

二、探究活动应注重的问题

1、创设轻松愉快的探究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

2、引导学生多途径地获取证据。

3、注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三、探究教学实验的思考

1、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抛开农村的现有条件不适合新课程的消极思想,创设和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投入到课程改革中。

2、对教师角色和行为转变的思考。

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绝对权威者。而探究性教学中,教师的的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兼顾和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的个性思维,让学生在主动探求、主动合作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升了获取知识的质量,自然也能增塑剂学生的积极情感与态度,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将讲授教学和探究教学进行有机融合。

将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与现代的探究教学思想进行有机融合,整合成为一种新型的“启发——探究”化学教学思想。

5、开展探究活动时要注意“两忌”

一忌只重视过程,不重视结果。二忌“黑板探究”,纸上谈兵。[问题思考]

1、简述探究性教学的教学策略。

2、在学生探究活动中,如何有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专题4:教师的教学反思 开篇小语:(略)

一、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反思

2、从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

3、通过学生的眼睛来反思

4、通过邀请同事、专家观察和研究来反思

5、通过阅读理论文献来反思

二、教学反思的类型

1、课后思

2、周思或单元思

3、期中思

4、教师之间的相互反思

5、不同学校老师之间的相互反思

三教学反思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比较法

四、应该反思些什么

五、如何写教学反思

1、反思“成功“之举

2、反思“败笔”之处

3、反思“教学机智”

4、反思“再教设计”

5、反思“学生见解”

6、反思“老师见解”

7、反思“家长见解” [问题思考]

1、新课程下,老师应通过哪些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2、新课程下,一堂好的化学课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第三篇:新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

兴庆区三小

杨丽华

一、什么叫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通常的说,就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的系统过程与程序的活动,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新课程课堂设计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研究的是课堂教学的“前设计”,即教案,由教师课前精心设计,一旦物化成教案,几乎成了“铁案”,不可更改,课堂上照搬使用。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却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设计分为课堂教学的“前设计”、就是通常意义下的教案;课堂教学实施中的“中设计”;现在也称“课中实践性备课”,是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情临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与设想的过程;课堂教学的“后设计”,就是“课后反思”,现在也称“课后反思性备课”三个阶段。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学生也参与了教学设计。

三、新课标教学设计的理念有哪四种?

1、课堂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学生、教师)

新课标教学设计主体的多元性意义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参与了教学设计,二是教学设计的主体相对教师来说也不仅仅是个体的行为,提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即具有合作意义的“集体备课”“说课”等。

2、教学过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教学设计思想。(学生观)

教学过程除了确定性的一面(教学内容),大量存在着不确定性的一面(学生),甚至可以说,不确定性才是教学的主要特征,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因素,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对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不断地补充、修正、完善等。

3、为不同的学习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

只有把学习方式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不同的学习设计不同的教学”。新课程要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学习过程与方法,4、教学设计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总之,新课标下的教学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

四、新课标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确定三维目标的整合。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是三维目标的整合。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分析教学目标就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觉得难以处理。其实他们有一定的描述语。

知识与技能:常用的描述语有:“知道(了解)„„。理解(认识)„„。掌握(具有)„„。运用„„。会„„。

过程与方法:常用的描述语有:“在获得„„过程中”;“通过„„”;“发展„„能力”“了解(体会、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常用的描述语有:“获得„„的体验”。“培养„„的精神”。“体味„„”。“激发„„兴趣。”

五、新课标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师教学过程设计,是知识教学策略的选择过程。教学过程的选择,主要就是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媒体的选择。

1、当前教师应具有哪些教学模式?(1)、接受教育的基本模式(知识掌握和技能获得);(2)、发现教学模式(发现知识,培养探索能力)

(3)、探究教学模式(问题解决和研究)(4)、课堂讨论模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5)、合作教学模式(参与意识,合作能力)(6)、情景教学模式(学习与情感,态度结合)

教学模式很多,老师不必全部掌握,但是教师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教学模式才能完成教学所赋予的任务。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的教师不会是好教师。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区别:

教学模式的层次要比教学方法高。例如:现在大家都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就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是艺术,也是科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扬自己之长。既个性化教学,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

六、新课标课堂教学中教学评价的设计

(1)、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采取什么样的评价?评价应为学生学习服务,提高学习的效率,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发展性教学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学生最大可能的实现自身价值。因此,三种评价取向都应给与重视,既要结果,又重过程;既重教师评价,有发挥学生的自我评价。(2)课堂教学评价的类型:课堂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定性评价。

七、新课程课堂教学“前设计”的结果------教案的编写与修改

1、“前设计”的最终结果是教案,现在也把它叫做“教学前的预案”或“课前预备性备课”。预案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只需要针对问题教学内容,在符合校情、学情的前提下写出教学的基本思路,通过哪些环节、采用什么手段完成这个思路,从而充分准备教具、学具,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活动的平台。使文本内容走向学生生活,形成新的经验。

2、有人说,既是预案,可以不写?教学不做前设计是不可想象的,但有前设计有太固定、刻板、不可变通,同样是不可想象的,正如叶澜所批评的“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这些“活的”老师和学生,让他们围着“它”转,在丰富多变的教学情节中,教师固守原有的设计而置学生的反应不顾,这样的教学不可能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成功教学。

八、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设计”——即时决策与设计

1、“中设计”现在也称“课中实践性备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突发问题、错误、质疑和探索,教师发挥自己自身的教育智慧,善于抓住课堂中的这些一闪即逝的教育机会,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原来的教学设象,使教学更符合学生实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学习活动,使得人人有收获。

2、如何做好“中设计”?

(1)理解孩子的生活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走入孩子的内心,不了解他们就不能在教学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不能用我们的思维和认识代替孩子的思维和认识。大家不妨听一听这个故事,也许会有所体会:一个老教授的四岁孙女津津有味的看动画片,入迷的连老教授连喊两声都没听见,无奈之下老教授走到小孙女面前说:“孩子,我喊你怎么不答应?”小孙女这才抬起头微笑着伸着懒腰说:“哎呀,我都陶醉了”老教授几乎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仅有四岁的小孙女竟能这样准确的使用“陶醉”这个词。于是他激动地问:我的小乖乖,你说的太好了,你陶醉了,给爷爷说说什么叫陶醉啊?小孙女抬头看看爷爷,一副骄傲又为难的样子,老教授鼓励说:“说说,没关系”小孙女憋了很久,半猜半疑地说:“就是喝醉了酒逃跑了,”老教授有一次的惊呆了。

(2)把问题转化为教育的时机。(3)保护学生发现错误的意识。(4)学生“卡壳”后改变原来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卡壳的原因是:一是不熟悉,二是教学内容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重新设计教学,以便引导学习内容上。其实就是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学习内容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5)让“节外”的枝“长起来。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有时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未进行,教师要及时巡视,了解学生,发现富有创新的闪光点,从而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这时的教学,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老师既不遏制学生的看法,又不搁置学生的问题,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推究下去,时时刻刻都体现“目中有人”的教学理念。

(6)老师不但要克制,更需要“借题发挥。例如,记得那天下雪了,上课了,学生还都趴在窗台上七嘴八舌的说看。看到这,我非常生气,耐着性子静静的听他们说什么,他们都在说看雪说雪,我没有发火,而是和他们一块堆雪人、打雪仗、踩雪。

我觉得教学设计的“中设计“可以简单理解为:“依学定教,顺学而导。”

九、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后设计”——教学设计反思

“后设计”是完成教学后,做深度的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是什么?为什么成功?还存在什么问题?引导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例如:

1、《坐井观天》教学片段及反思。

师:小朋友,你们想象一下,青蛙跳出井口了,会怎麽样呢? 生:(讨论交流)

生1: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吓的它忙向小鸟求救。生2: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绿油油的田野,它陶醉了。生3:青蛙跳出井口后,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回了井里。生:哄堂大笑。师:(似笑非笑)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我们不能像课文中的青蛙那样——坐井观天。请同学们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反思:究竟谁该“跳出井口”看看。

看了这位学生的写话后,我的心被震撼了,这位为学生续写的故事是:青蛙跳出井口后,来到了一条小河边,它渴了,想要喝水。突然,它听到大吼:“不要喝,水里有毒!”果然,水上飘着不少死鱼。它抬头一看,不远处有一只老青蛙在对它说话。它刚想道谢,就听到一声惨叫,一只钢叉刺穿了老青蛙的身体,老青蛙痛苦的挣扎着。青蛙惊呆了,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还是井里的好,他急忙跳到了井里。

或许,孩子的想象与课文不符,也和教师的教参答案不符,与人们的传统观念相驳,但是,孩子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描绘的画面难道不是真实的吗?学生敢于依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提出与众不同、精辟独到的见解,不正是我们所一再期待的创新精神、自主精神、批判的火花艳艳生辉吗?谁能说学生抱着事实求事的梯度对这个家喻户晓的老故事提出了新注解、不必故事的本来寓意更深刻、更发人深思、更闪烁出哲理的光芒吗?着不正是对传统观念、从重心理的挑战吗?原来,孩子的心灵就像井外那多彩的世界,需要跳出来的恰恰是我们老师自己。

2、一位老教师的反思:老教师退休的那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一脸沮丧的来到校长的办公室。老教师说:“我勤勤恳恳的教了一辈子书,教学成绩尽赶不上一些刚工作不久的新老师,我很不甘心。”校长说:“你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教学路,你会有所发现的。”老教师细细的想了想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发现自己后面的教学仅仅是前三年教学的重复。

这个例子当然不是说老教师教学不行,其实他在提醒大家要做一个反思性的教师,只有经常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扬长避短,才能在进步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进步。

2008-2-15

第四篇:浅谈新课程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教学设计

泸县五中

刘刚

经过一年的高中新课程物理教学,收获颇丰,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会科学探究方法,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就必须为学生铺垫好适当的“台阶”,让学生沿着台阶往上走,从而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下面就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几个重要理念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中使学生产生认知需要的关键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经过努力获取新知的学习情境。新奇的问题情境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要做学习内容分析,旨在规定学习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学习内容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要运用各种可能的课程资源,为教学问题创设合适的情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2)开展探究活动。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课程内容来确定,一节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重点问题。第二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探究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教学设计的中心活动。在开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应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一些子问题,分解难点,引导学生由解决子问题逐步过渡到重点问题,最终达到解决重点问题的目的。第三步,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重点问题。这过程不但可以巩固新知识、扩展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的建构,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获得成功体验。评价与交流探究结果是进一步认识事物规律的必要过程。评价是为了促进发展。学生通过评价与交流,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培养合作精神,更重要的一点是获得成功的体验。当人的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很难产生出强烈的认知需要。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积极性。这其中,关键是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当学生在学习上有了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给予热情的鼓励。一句真诚的鼓励话语,可能带出一批好学生。一个鼓励的目光,可能使这位学生终身铭记。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和分析教学问题,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我认为,新课程教学设计至少应包含下列步骤:(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三、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课题:高一新教材第一章第五节《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确定教学“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或相反时,结果是速度随时间增加或减少。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能力目标: 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c、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区分事物的能力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分析教学内容、确定重点问题。加速度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运动学与动力学的桥梁,也是高中一年级物理课中比较难懂的概念,它比速度的概念还抽象。对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的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速度变化大,加速度不一定大”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节的难点。(3)分析学生状况、创设问题情境。在引入加速度的说法时,基于学生接受能力不是太强,让学生首先感受。让他们感受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从而自然地引入“加速度”这个物理量来描述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多媒体动画]例举物体的运动: ①火车进站,②公共汽车启动,③骑自行车加速运动 请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物体有速度、速度在变化。[提问]:哪个物体的速度改变要快一些呢? [学生活动设计(分组讨论)] 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同样从零加速到5m/s,运动时间有一定的差异,让学生体会速度的变化有快慢问题。(4)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探究的教学策略。要得出加速度概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分析所需的一系列速度值从何而来?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供一堆现有数据给学生,由此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它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学生会误以为教师在“造假”。为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质疑,为了让学生接触科学的真实,应让学生实际测量,现场采集数据。必须要设计一个实验,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测出一组速度值,然后学生才可以清晰地比较这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情况。如何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呢?由于实验室没有现成的测速度的仪器。教材在第二章第一节才正式使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因此这里不宜使用打点计时器。所以,提供给学生的仪器是气垫导轨和光电计时器,比较两个小球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教师向学生说明用挡光片的宽度除以时间即为物体在挡光处的瞬时速度,记下相邻两个光电门所记录的时间,可以算出时间段,这样既测出了某个位置的速度,又测出了两个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就可以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了。[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操作)] ①在老师已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操作并记录数据。实验中,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在慢慢增大,另一只小球在轨道上的速度增大得较快。②分析实验数据,定量比较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对于比较速度变化的快慢该以什么为依据,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组长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归纳得出加速度概念。(5)设计和选择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的教学策略。引入加速度的概念后,通过有趣的实例体会加速度的实际应用。通过具体数据表格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由于速度和加速度的重要性及其关联性,应引导学生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加速度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它们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用课堂讨论的方式向同学们强调两个问题:第一,速度、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加速度的物理意义是完全不同的,速度变化大的加速度也不一定大,还要看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第二,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没有任何直接关系,高速公路上高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它的加速度为零。暂时回避几个问题:第一,只提出加速度是矢量,如何判断方向的问题应暂时回避,注意循序渐进,不要求过高的理解,待引出牛顿第二定律再研究;第二,不宜提“速度变化的快慢”,包括“速度方向变化的快慢”。(6)对教学设计的反思与评价。

到这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已基本形成,即:学生主观感受──猜想与假设──实验测量──分析数据──得出加速度的概念──对加速度的理解。这一条探究之路很好地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加速度的概念及理解。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体验加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应当是学生掌握加速度概念的最有效途径

第五篇: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作者:彩虹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338 更新时间:2007-11-2

[摘要]新课程理念的物理教学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策略、教者必须依据教材特点,改进备课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设计;中学

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思路和轨迹。在新课改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课上师生的角色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设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依据物理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恰当地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素质。

一、依据教材特点,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目前,新编的八年级物理教材在内容上的要求是基础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但综合性、弹性都比以往有所增大。这就要求教者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地加工处理,让课本中的例题、文字说明和结论等书面的东西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信息,如对教材中“信息库”的把握等。为此,在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方面: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应删去或从略哪些学生已学过或者已经认识的内容?哪些物理知识的素材不够充分,需要补充?补充什么素材内容才能使其更加完善?在校内、校外以及网站上可利用哪些与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的课程资源?本节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如何定位比较恰当?如何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一节课所涉及的实验内容如何实施得更有效、组织得更合理?活动与探究课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结合哪些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哪些内容可进行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教育?在练习中如何处理好基本与提高的关系,对水平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这样,教师师以新教材为基石,既充分利用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必然会使新课程理念具体地落实到教材的处理中。

二、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合作探究

新课程标准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一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原理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为提高探究的质量、合作的效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l把握问题起点,精心设计问题。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意识是思的动力,是创造新思维的基石。进入信息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宽,速度加快。学生的求知欲比成年人旺盛,对新信息的采集在很多方面比教师要快、面要广。因此,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往往超出教师的想像。学生未学之前就已经通过多种渠道知道了不少物理现象甚至部分物理现象所蕴涵的原理。例如:太阳能的利用、广播电视对信息的传播、超声波在医疗上的运用、平面镜能成等大的像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设计问题时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实际,按照学生的现有基础和实际能力设计教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多大程度的了解,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哪些物理知识的教学可以联系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哪些超出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创设哪些现实情景和实验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哪些物理知识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哪些需要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采取何种教学策略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教学设计中教师做到了充分利用学生的己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沟通新旧知识,注意新旧知识的整合,可以提高学生在新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学生在接触新知识时,求知欲促使他们对新知识追求全面的理解。那么,由于他们的知识能力的限制,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了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猜想、动手、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将新、旧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知识框架。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四性:一是趣味性。趣味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二是探究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必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过合作探究才能获得结果。而且,问题的提出要切合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探究的价值。过深,学生就会失去兴趣;过浅,不用思考,误导了学生对认知领域的开拓,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三是开放性。问题的结果往往不是唯一的,教师允许学生的答案多样化,允许学生相互修正答案,让学生在相互启发、探讨中相互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尽快地找到问题的结果。四是层次性。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将一个问题设计成几个不同层次的小问题,由浅入深,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所收益和发挥。问题的层次性能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合作与探究,并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体验。

如在讲授八年级第一章《声现象》时,补充设计了这样的实验:将一只喇叭接到功放机的输出端,纸盆向上,在纸盆内放入适量的塑料泡沫颗粒,引导学生观察,当播放音乐时,塑料泡沫颗粒跳起了“迪斯科”。然后调节音量大小,观察泡沫颗粒跳动的幅度与声音响度的关系。分别提出纸盆是怎样产生声音的?泡沫颗粒跳动幅度是怎样变化的?声音是怎样由纸盆传入耳朵的?你知道它是以什么方式传播的?这样由浅入深提出问题,经过思考或合作交流后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所受益。2设计探究活动,讲究探究实效。物理学科本身的科研性就比较强,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这对于以后他们从事科学研究活动非常重要。新课程强调,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求实效,没有实效的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前对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设计都应注重实效,注重可探究性。比如,针对某节课中的某个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启先要考虑该节课的内容是否一定要进行合作探究活动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要进行,需通过什么途径?学生的自主探究会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不安排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是否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师生合作、小组合作与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结合起来达到优势互补?如何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与建议?通过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哪些能力等等。

三、加强动手能力,强化自主意识

新课程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和需要,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三个维度,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两个维度的落实,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对于课程,我们要注意新课程标准对于“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表述,注意学生在学习过中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热爱物理学科。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帮助学生整理听课笔记、督促学生完成物理作业的做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乐于探究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勤于动脑思考和动手实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学习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产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l教学形式要创新。新编八年级物理教材中课堂内外活动内容、形式非常多多,活动与探究、课堂实验、家庭实验、课外实践与练习、调查报告、调查与研究、填写各种调查报告和实验报告等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去完成这些活动项目?如何达到预期的目标?都要教师经过精心地设计并有所创新,因为有一些活动项目并不一定适合所在学校的环境、器材的需求以及自己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改进、创新方能实现教学目标。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群体都应有所区别。有选择有创造地组织实施,不能生搬硬套,否则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物理实验和实验插图,这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养成都将起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设计中,教者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教师不要自己演示实验;可用实物或模型的用实物做,可以用模型或画图代替的用模型代替,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比较直观地把握教学内容,得出结论。在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尽可能地增加实验的可信度和可见度,合理把握实验的时间与教学的目的,巧妙、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好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实验教学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较,新的教学方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留足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的自主探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教师说了算。学生动脑和动手时间被教师挤掉了,一切活动按照教师预设的方案进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展。新课程强调过程和方法,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传授和指导学习的方法,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中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现创造的机会,特别是为那些潜能生提供必要的发展空间。

四、改进备课方式,完善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该既是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劳动,又是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相互沟通的共同智慧结晶。因此,对当前物理备课的过程、教案的形式要有必要的改进和完善。简单地说,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

l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共性教案就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同年级的物理教师对一学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分工,每人承担相应的备课任务;每个单位由一人主备,列出该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写出教与学的思路、过程,以及练习设计等,再由年级组的所有同志对其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形成活页教案、电子教案或备课本。个性教案则是执教者在共性教案的基础上,根据本班的班情、学情、教情,对共性教案进行调整补充、拓展,使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更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个性教案要充分显现个人教学的特色,凸现自己的教学风貌。教学活动中如果注意了,个性教案与共性教案相结合,既可以汇聚集体智慧减少重复劳动又利于个性的发挥,更有助于新教师的成长。

2“教后发思”的跟进。我们刚刚投身新课改,无论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显得十分苍白,有必要通过“教后发思”的跟进,对自身教学的能力水平进行充实提高。教学反思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教者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简单说来,教师的成长很大一部分源于教学反思。教师在教案中增加“课后反思”这个内容,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主要检讨自己的教学行为,记录在教学中的新发现、新见解、新问题、新规律,然后从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今后教学活动中的自我矫正和自我完善,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艺术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

下载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思路和轨迹。在新课改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下数学教学设计理念与策略 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也在按照新课改的标准不断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

    草 原教学设计

    《草 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 2、熟读课文,理......

    原说明文教学设计

    说明文教学设计 一、我说你猜。(2分钟) 同学们,喜不喜欢做游戏?今天我们玩个游戏,叫“我说你猜”。谁愿意参加?(先出文字再指名说) 逐句出示文字: 1、我是哺乳动物,在水中生活,我比大象......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策略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生物教学设计有效性研究策略 摘要: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策略首先是要找准切入点,即施教者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通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方式的......

    新课程教学设计总结

    新课程教学设计总结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磨厉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

    新课程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景,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