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让孩子在快乐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摘要】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并不乐观,很多学校很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识不高,很多学生都认为学习语文是为了应付考试,进而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提高自身修养水平,用渊博的知识魅力感染学生、与学生有亲切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都能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语文课程。【关键词】语文,学习兴趣,语文课程,生活实际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不但是对语文学科本身的定义,更是对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在《名家谈语文学习》中写道:“有人问过我,‘你能成为院士,有些什么个人因素?’我讲,‘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语文起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作用。”然而,目前小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主要是由于学校对语文教学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学生对语文的认识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
为了改变现代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尴尬现状,笔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认为老师应该提高自身修养水平,用渊博的知识魅力感染学生,与学生有亲切感,才能使学生都能发自内心的喜欢上语文课程。1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以渊博的知识感染学生
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充当了领路人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语文老师自身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念都对学生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以高尚的情操和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博得同学们的信任,以勇于创新和对知识精益求精的精神来感染学生。
语文老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在平时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和创新素质,学好语文相关的教育理论,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符合语文新课程要求的观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学习语文。2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寻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习用语文的关键就是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学设计方面巧妙的设计新颖的教学状态,为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中的兴趣,在课堂上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针对《穷人》这篇文章来说,小说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在文章中主要描写了生活困难的桑那夫妇收留两个孤儿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在俄国沙皇统治下穷人们生活的悲剧,同时反衬出穷人们互帮互助的善良品质,文章以穷困贯穿全文,通过细腻的描写突出了穷人高尚的品质,在进行《穷人》一文教学开始时,老师应首先考虑从题目入手,引导小学生谈谈自己脑海中的穷人是什么概念,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程伊始就得到激发。提示学生在阅读《穷人》一文过程中画出以下词句,以感受桑那的穷苦状态,一是汹涌澎湃、狂风怒吼、寒风呼啸;二是心惊肉跳;三是“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这些带有丰富感情色彩的词语能够有效地召唤学生进行感情的投入。另外,授课老师还可以根据课文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句词的写作,感受文章情景状态下的穷苦感情,例如老师问道:“这样的天气,难道在渔夫临出门时,桑娜没有劝劝渔夫吗?”接着出示:“你看,天这么冷,风刮得怕人。”桑娜不安地说道。在这种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已经不是单纯的学习者,学生就会把自己当做桑那和渔夫,进而更加感受到文章作者所能传达到的感情,这种情境教学的方法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将语文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光彩照人的一面,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住这一点,只是为了学习或者考试而学习语文,只看语文书而不看实际,整天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这种教学方法只会使语文的教学之路越走越窄,也会逐渐榨干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语文教学方法与我们所期望的背道而驰。语文老师一定要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融为一体,彻底转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从传统的、狭隘的、封闭式的课堂教育中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真正做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要和生活相结合”。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这句话在语文的教学方面被表达的淋漓尽致:比如执教《胖乎乎的小手》过程中,课文讲兰兰的小手帮大人做了很多事情,不经意间老师说了帮爸爸,妈妈和爹爹做了哪些事情。而课文却没有爹爹,是我的口误,孩子们都笑了,于是老师应该立刻开始引导学生:书上没有帮爹爹,大家想想兰兰有没有帮爹爹做过什么呢,这时候同学们热烈地讨论起来,此时老师可以随意提问学生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这样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老师应该顺势引导,这双小手还帮老师做过什么,帮同学们做过什么,引导学生开展进一步的讨论和学习,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口语表达。最后,老师还可以继续问道:你们的小手又能为家长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回答,各抒己见,然后回家真正帮家长做了。这样就能把所学习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大大增加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工作中,为了能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授课老师应该首先从自身条件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以高水平的教学气质吸引和感染学生,其次,在教学方式上应着力转变教学角色,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最后,老师还应该能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参考文献
[1]许利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5):144.DOI:10.3969/j.issn.1673-9795.2011.15.132.[2]肖音.如何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J].南北桥,2014,(8):134-134.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8.134.[3]王秀丽.小学语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浅议[J].东方文化周刊,2014,(10):241-241.DOI:10.3969/j.issn.1007-7316.2014.10.222.[4]黄方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J].神州(中旬刊),2013,(7):75-75.[5]邵泽东.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1):244-244.[6]牛敬梅.小学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学周刊:B,2012,(6):186-186.
第二篇: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乐趣
飞飞妈妈:
我有一难题,想问问大家的高见。是这样的F女儿4岁,昨天从幼儿园回来,告诉我说,班里的小朋友请她吃糖了,因为当时我很忙,也没多问,今天早上,女儿又说,妈妈我想去超市买好吃的,我以为女儿乱要什么东西,就说不能天天去超市的,妈妈没有那么多钱。今天我看了网站上她班上别的小朋友也有回家和妈妈要糖的,去分给小朋友吃,我才意识到可能女儿吃了别人的糖也想买点好吃的给别人吃,所以我很后悔,女儿当时说的时候没问清楚,我和她爸爸商量也给她买点好吃的,让她也分给小朋友们,体会分享快乐。爸爸怕这样引起女儿的攀比心理,或是让她觉得通过分好吃的才能交到朋友等类似不好的事情,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很急….又避免孩子的攀比意识。
我觉得可以这样做:就是让分享受得无意。
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吃小饼干,觉得很好吃,可以建议孩子:“真好吃,明天拿去给同伴点儿尝尝,你要不要带点儿去给小朋友尝一尝?”但是不要硬让孩子分享,更不要用这样的语言:“你看人家都给你吃了,你也得买点儿给人家吃。”这样不利于孩子对分享产生快乐的体验。
活动既然已经过去了,当孩子再说起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体会与分享给她带来的乐趣:“别人和你一起分享,你是不是很开心?”
当然,可以分享的可不止是好吃的。比如好听的故事,比如好看的书,都可以带去幼儿园和孩子一起分享……
只是,刚刚接触分享的孩子;请不要让他们分享玩具,他们很在意自己的玩具,因为那是唯一,分享了就意味着他自己没有了……
第三篇:浅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浅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黄岗镇罗楼小学
梁坤
我是一名乡村小学的数学老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年有余。下面我就谈一下怎样让孩子们爱上数学,从而提高学生自己的数学成绩。为自己的美好人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为我的学生们都生活在农村,这里有广阔的天地,要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些。让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理论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从而才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爱上数学,爱钻研,成为学习数学的能手。
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作为教师的我,首先要自己做起参与其中,其次要给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能体会到自己去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但现在是学习的主人,而且永远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完成一节教学任务后,学生能自主地去复习并且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给自己布置作业,独立牢固的掌握这一节的内容,作为教师,引导同学们定期制作数学黑板报、组织数学知识竞赛、组织“一帮一”的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一个平等、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同学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的成为学习数学的能手。
三、让同学们自己动脑思索动手操作,来调动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为农村的孩子好动,好奇心特别强,所以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准备直尺、三角尺及量角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量角、画角,对于自己动手做得较好的同学,在班上给于口头表扬,这样会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会爱上数学这一学科。
四、对于课本中的一些内容,可以采用做游戏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游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感兴趣的,因为农村的孩子特别爱在乡间、课间内做游戏,一个砖块、一个石子或一个玻璃珠,孩子们便会快乐的做游戏,所以教师利用同学们爱玩游戏的特点,在教学中安排一些游戏内容。比如,画统计图的比赛,做小游戏或让学生进行抢答游戏,或者让同学们用长方形的纸折角的小游戏。在玩游戏中同学们既带来了快乐又学习了知识,有力地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师在教学时,注意题的难度,让不同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让他们找到自信,从而才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一个班内同学们的基础不同,学习成绩也参差不齐,所以作为教师在提问同学时要注意题的难度,成绩好的学生就提问一些难度较大的题,成绩不太理想的就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都找到成功的感觉,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告诉同学们只要努力、自信,成功一定会属于他们,当然也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当面对失败时,也不能气馁,只要加倍努力,成功就会属于他们,只要同学们能够正确的认识成功和失败,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佼佼者,就一定会对会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要灵活多变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从而能让同学们爱上数学这一学科,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宁陵县优秀论文评选
浅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黄岗镇罗楼小学
梁坤
第四篇: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何让小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将使他们受益匪浅。
1.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应尽量用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让学生背诵顺口溜:“1像粉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钩子,6像口哨,7像银锄,8像葫芦,9像蝌蚪。”以此帮助学生形象记住字形。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儿歌激趣
数学知识的表述往往比较抽象和单调,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将它们编成口诀、儿歌等用于教学,这样不仅便于学生掌握,而且富有情趣。例如:在学完10个数字后,编了如下一首儿歌,并配有动作,教学生演唱。l像小棒斜着放(小朋友拍手);2像小鸭脖子长(双手扶颈头向上仰);3像耳朵多个弯(左手轻拉耳朵,斜着点头);4像红旗举得高(右手握拳念到“举得高”时向上伸);5像秤钩多一横(右手食指书写5字,念到“多一横”时向右画一横);6像哨子嘟嘟吹(左手大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成圈像6字,放到嘴边“嘟嘟吹”);7像锄头肩上扛(做扛锄姿式,脚踏一二一);8像小圈连大圈(右手食指书写8);9像小网捉害虫(做握小网姿式,念“捉害虫”时晃三下);10像小棒右边多个0(左手食指伸直作1,右边拇指与食指弯曲作,念“0”时两手靠近)。又如:在学习“凑十法”时编配了“凑十儿歌”:小朋友,拍拍手,大家来唱凑十歌。一凑九,二凑八,三凑七来四凑六,两五相凑就满十,九和一、八和二,七三、**也好凑,两数相凑都是十,做加做减想到它,又对又快用处大。
3.设置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创设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游戏激趣的形式很多,像“找朋友”、“摘苹果”等,对中、低年级尤为适用。但对高年级来说,如能精心选择内容,采用游戏激趣也能得心应手。例如:在讲完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后,在巩固练习阶段,我制作了若干个数字卡片,把卡片一一发给学生,然后下令:能被“3”整除的起立,请坐;能同时被“
2、3”整除的起立,请坐;能同时被“2、3、5”整除的起立……学生在游戏中精神高度集中,脑子飞快思考,愉悦地掌握知识。
4.满足学生的趋美冲动
学习的个体──学生天生具有一种趋美冲动,即对美的样式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当一个学习个体,面对具有很大魅力的学习对象时,在趋美冲动的作用下,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形成求知需求,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孜孜不倦地去渴求、去欣赏、去品味。如果他面对的不是很有魅力的学习对象时,就不会表现出积极强烈的情绪,就很难产生积极的享受学习的情感体验。
新教材,版式灵活,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比起以前,学生乐于亲近教材、阅读教材。我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发现、欣赏教材中的美,从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及美的体验。
5.将知识实物化或图形化
学生对于文字,在经历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疲倦感,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将知识要表达的信息用实物展示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借助实物或图像的形式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效果更明确。例如在圆柱与圆锥单元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借助实物道具的演示,对于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关系有更深的体会。
6.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0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按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0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再自行分配”。还没等和?|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现有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三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
7.设问要放飞学生思维
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会出现不同的情况,课堂上“精彩瞬间”的出现与否仅是教师的一念之差。因此,教师应善于在设计教学流程时适时地进行“生成”的预设,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捕捉生成的有利时机,以灵活的策略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动态生成。
《认识百分数》这节课试教多次,当出示投篮总数后,学生一般都束手无策,于是设计问题“你能不能想办法比比谁投得更准”启发。实际上课时,我耐心倾听学生发言,没有急于提醒,希望慢慢将学生引到比较命中率上。当有一个学生提议先将最差的淘汰时,无形中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朝比较没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这一方向前进。
生1:我认为谁投篮水平最差就先淘汰谁,首先可以排除3号队员,他有7个没投中。生2(支支吾吾):但1号队员和2号队员没投中的个数都是三个。生3:可以算出没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比较。
通过计算,生1发现开始猜测3号队员投篮水平最差是错的。这是我预设中所没有的,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又不失为一条好的思路,何必非要比较命中率呢?实践证明,学生自己创造出来的方法他们更感兴趣,他们在合作、对话、摩擦甚至碰撞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建构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
第五篇:让孩子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
让孩子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 本报记者
冯永亮 教育要为生活做准备
中国教师报:我们都有一个感觉,减负喊了许多年,但为什么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根源在哪里呢?
张志勇:我们的家长甚至学校一直都搞不明白,上小学是为了什么,上中学为了什么,上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在这样一个话语体系里,根本没有培养人的问题,没有为生活做准备、为终身发展做准备的问题。当前我们的教育本身并不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当教育和生活有了真正的内在联系,教育本身才更有意义,学生的学习也才更有兴趣;相反,学习脱离了生活和人自身的体验,学习就是枯燥的,孩子还有什么兴趣?学生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可以体会到学习的价值是什么,比如他在课堂上突然解开了一个生活中的秘密,他的学习兴趣立刻就可以调动起来。
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回到教育本质上,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应当让孩子们感受到当下教育的快乐,而不是工作之后挣大钱才快乐。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今天的学校生活最苦、最累,因为他们所学的东西与生活有很大的距离,都是和自身体验没有直接关系的东西,这是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中国教师报:这是否说明我们现在的教育价值观发生了扭曲?
张志勇:可以这样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已经扭曲了。实际上中国有两个很好的教育传统,基本上都丧失殆尽了。一是孔子所讲的,“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我们的教育传统,首先是教人做人,然后再去读书。但现在一切都以学习为核心了,所以党中央才提出德育为先,要恢复这个传统。
二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就要求我们处理好读书和社会实践的平衡关系。但是现在,当我们丢掉这两个传统的时候,我们的整个教育就只剩下功利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多年前就说过,教育要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要为人走向社会做准备的。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这是我们最赞赏的教育。教育,就是为了让教育对象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在社会上谋生,为了终生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做准备的。但现在的教育,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严重欠缺的。
此外,现在都是以统一化的考试进行人才选拔,其与扭曲的教育价值观绑在一起,我们的教育就只剩下——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一切都围绕着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运转,教育就变得急功近利和浮躁了。
中国教师报:是不是也跟现行的评价体系有关系?
张志勇:另一个扭曲,与我们现行的政绩观有关系,与对学校的评价体系也有很大关系,这要看主管教育的人用什么来考核学校和教师?教育面对的问题跟经济面对的问题其实是一样的,今天,我们看不到蓝天,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喝不到清洁的水,吃不到安全的食品。为什么?都是GDP崇拜带来的,一切都要有增长。只有经济总量增长了,才会有政绩。因此,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不管任何环境问题了,有了政绩就好。
当一切都围绕这个操作的时候,其他的任何科学发展就没有了。可以说,现在的教育就完全走上了这样的道路。要求的就是数字,就是升学率。当我们把数字看作高于一切的时候,就没有人管学生的身体是否健康,也没有人管学生的道德和培养了,更没有人能够冷静地坐下来,等待发现孩子的兴趣,也没有人去跟孩子谈心了……所以说,政绩价值观又推波助澜,和扭曲的教育价值观绑在了一起,造成了今天这样的教育局面。
改变学生的学习性质、结构和状态
中国教师报:您说的两个扭曲这么严重,是不是意味着中国教育改革将困难重重?
张志勇:放在历史的长河里面看问题,我对中国的教育还是有信心的。任何事情都要放在相对长的时间段里面去看,我们才能看得相对清楚一点,才能找到破解的办法。比如说,今天的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甚至到了人人逐利的阶段。但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背反的阶段,到了最后都会慢慢地走向科学、法治和文明的。
所以说,中国出现这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当大家都能发现问题的时候,离问题的解决也就越来越近了。整个社会普遍感觉学生负担过重,感觉教育扭曲的时候,也就是曙光在前的时候了。
中国教师报:今年,减负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不是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
张志勇:我不同意把减负当成中国教育改革的目标,我们所说的减负,应该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性质、结构和状态。“性质”,是指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负担重就是因为学习是被动的。“结构”,就是学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既有书本学习,也有实践学习;既有课堂学习,也有校外学习;既有制度化学习,也有自主学习。减负的要求是,学校控制下的学习少一点,自主的学习要多一点;统一化的学习要减一点,个性化的学习要增一点,并从书本学习中抽出一段时间来进行实践学习。“状态”,学习不是时间概念,要有好的状态和效率,没有效率的学习和负担是无意义的。
可以说,减负要减的是学生过重的、单一的、单调的、被动的知识学习负担,要加的是缺失的社会实践、读书、各种各样个性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一个孩子,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和正常的交往之外,剩余的时间就要让他过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这才应该是我们教育改革的目标。
中国教师报:减负之后,您对学生的成长有怎样的期待?
张志勇:我对中国教育有一种深深的忧虑。今天,中国的学生热情、独立、开放、自信,但却严重缺乏强烈的学习兴趣,独立性和社会责任感缺失。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是学生最重要、最宝贵的学习素质,是引领、促进、保障有效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品质;独立性,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自己的自主管理能力、对生活的自主处置能力、对问题的自主判断能力,等等;社会责任感,是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所担负的自我使命。我个人认为,这是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在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最大差别。而这三个要素又恰恰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我曾经提出“有大德才有大智慧”。大德是什么,是国家情怀,社会情怀,人类情怀。没有这种大德,一个人就不会有大智慧。一个人的情怀和境界,不仅决定着一个人当下的学习,而且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和事业的高度。因此,学校教育必须唤醒学生内在的人生追求。规范办学,让教育回归正常的生态
中国教师报:我们知道,山东一直在强力推动规范化办学,这是基于什么考虑?
张志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山东之所以从规范办学做起,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坏在了没有规矩。当没有任何规矩约束的时候,一个地方的教育规矩就会被破坏殆尽了,各级教育工作者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只有在一个规范的秩序里,教育才能回归正常的生态。
教育首先是保护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一项事业,我们为什么要求全面开足开齐课程?就是要保护最大多数学生的利益,教育首先要有良好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才能保护大多数孩子的利益。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进一步因材施教和让学生个性发展。
理想的课程应该包含必修、选修和个别化三个层面,这样才是比较合理的。必修是保证公平的,保障每个人的发展基础;选修是保护每个人的个性化发展;而个别化课程,保护的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或者身体、心理等方面有缺陷的学生的利益,特殊学生要给予特殊课程和特殊教育。教育,应该是由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组成的。
中国教师报:为什么您如此注重办学的规范?
张志勇:在中国做教育,只要我们信奉了时间加汗水,相信“白加黑”,白天黑夜都要干,相信“5+2”,周末也要干,那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任何科学可言。教育本来是一个非常辩证、综合、科学的事业,当我们这样极端化地看待时间这个变量对于人的影响和发展的时候,整个教育就都是扭曲的了。
规范,就是要回到教育的科学框架里面去。不从规范做起,改革者是没有胆量和空间去探索的,所以必须保证改革者是安全的,才能讲效益。只有回到规范的框架里面,才能给改革者以科学和施展的空间。规范办学,其实就是规范教育的过程,规范学习形式、作业、考试等。这包含了几个方面的统一,把书本学习和实践学习,校内学习和校外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制度化学习,统一化学习和个性化、差别化学习都统一起来。
当山东打出规范办学的第一枪的时候,就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以后,我们会有很多改革的后续措施和制度设计层面积极的探索。
中国教师报: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如果您离开了教育厅,山东的规范办学还能继续下去吗?
张志勇:目前,山东有一个很好的氛围,山东省各级领导对素质教育的支持是非常坚定的,从中国的国情来讲,领导的坚定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发展。并且在山东,你可以听到很多校长都会说这么一句话,我们都回不去了。教师和校长都已经不愿意在节假日上课,不愿意回到没有节假日的状态了。这是山东规范化办学后的一个积极变化。
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规范化办学能够持续下去。作为一个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哪个地方换局长和高中校长我都非常关注。如果是一个有专业背景的校长,一个有教育经历、有教育情怀的校长和局长上任,他们所在地区的教育情况很快就会发生变化。这是个规律。如果说这个地方教育很健康,发展很好,突然换了一个不懂教育的局长,没有教育经历也没有教育情怀的局长,那这个地方的教育水平不用三年就会下去。所以我们要明确地方教育主要负责人的任职资格标准。
这指的是市县教育局长必须要有专业资格标准。比如说你做过教育工作,有教育工作的经历,有一定的学历,有一定的教育的专业管理知识,还要有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要求,要掌握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我们目前正在按照山东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配合山东省委组织部建立教育局长的任职资格标准,我们希望各市县在任命教育局长的时候,要按照标准来选,教育要由懂教育的人管,可能就能有一个好的局面。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尽快地推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就是无论是谁做校长,必须先拿到任职资格;选校长,必须在具备校长资格的人才库里面来选。因为没有干过教育工作的,自然不懂教育,更没有教育情怀。什么叫教育情怀?就是爱孩子、爱教育,你知道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就是基本的教育情怀。
培训,要唤醒教师的教育情怀
中国教师报:我们今天讨论比较多的话题是有关减负的,现实中教师的培训也是五花八门,很多教师也是疲于应付,教师是不是也需要减负呢?
张志勇:在培训上,确实应该适当地给教师减负。以传统的作报告进行培训的方式为例,作报告的时候要看是谁来做,如果不分对象,这种培训方式确实是失效的,因为教师已经过了概念接触的阶段。要将理念转化为行动,这是检验培训是否有效,是否有价值的一个标准。培训的理念和理论,只有触动了教师的心灵,教师能够自觉地转化为行动,这样的培训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要做这样的培训,关键是要唤醒教师的教育情怀。如果我们的教师天天疲于应付工作,着力点只是教好课本知识,提高学生成绩,不回归到整体教育的本质,那培训就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所说的整体教育,是因为每一个教师都是育人的,只不过是通过不同的学科和载体进行育人,如果对教师的培养,不回到这样的一个起点上来,那任何的培训都不会走进教师的心灵。
中国教师报:那如何让培训走进教师的心灵呢?
张志勇:在当前,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山东这几年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以高端培训为例,我们有“齐鲁名师”的培训,这是基于教育家层面进行培养的。这些教师通过山东省内外、国内外的培训学习,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经验上会经常产生碰撞,促生教育智慧,从而带动市县一级的教师高端培训。
此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名校长、特级教师、教学能手等各种资源,带动日常的团队研修。目前我们就是想通过1万名骨干教师和校长的示范作用,带动10万名教师的研修。还有第三个层面的全员培训,每年有2000名教师进行脱产研修。这种研修,除了有传统的专家报告,更多的东西由培训的过程动态生成,以观摩专家报告、同伴研讨、反思作业、每天发布一个简报等6种方式极力推进,教师就可以周而复始地学习了。
中国教师报:除了外在的培训,教师自身还应该经历怎样的成长?
张志勇:除了培训,教师自身要进行“内生革命”,自主地看待教育变革,并积极参与其中。如果没有这个认同,一切的教育变革就将无从谈起。曾经有校长问我,如果搞规范办学,升学率降低了怎么办,我说这不是彻底的素质教育。我们要坚信规律和科学的力量。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规范办学两年来,教育质量上去了,升学率也上去了,学生的近视率还降低了7个百分点。今年,山东省将注重引领每个学校走内生发展的道路,要让校长和教育局长们认识到,依靠教育规律办事是大有可为的——遵循教育规律,依靠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一样也是高的。因为彻底的素质教育,升学率肯定是高的,不怕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