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送别教案

时间:2019-05-13 01:5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送别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送别教案》。

第一篇:音乐送别教案

《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送别》。

二、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

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体验多种音乐表现同一主题的乐趣

能力:并尝试用电子琴的丰富音色来表现,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之美的欣赏能力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对乐曲意境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四、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曲谱等

五、教学过程:

1、练声曲: | 4 | 5 —|5 4 | 3 2 | 1 —

2、学唱歌曲《送别》(1).教师:同学们,让我们听一听下面这首歌曲,听完后说说它的歌名? 生:《送别》)师:你知道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送别》是出自一部老电影——《城南旧事》(2)、介绍曲作者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3)、欣赏《送别》(4)、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生答:4/4拍)(5)、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6)、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7)、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8)、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

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9)、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10)、学生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在《送别》的优美旋律中结束此课

第二篇: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四年级音乐《送别》教案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来自音乐素养较高的部分四年级学生和音乐素养很高的部分三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较高的音乐学习目标,可以挖掘拓展的深度,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教学内容:

歌曲《送别》

教学目标:、了解学堂乐歌的相关知识,知道词作者李叔同的生平简历与曲调的由来。

2、深刻体会歌曲内涵,并能悠长的气息、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3、通过知识的延伸及拓展,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深刻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对本课知识延伸和技能拓展的准确把握。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安定情绪,师生问好。

二、导入、欣赏歌曲《童年》,它演唱了什么内容?像这类歌曲叫什么?

像这种广受学生喜爱,流行于校园,体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或感受的歌曲,我们称它为“校园歌曲”。

2、那你知道100多年前,我们的前辈在学校唱什么歌吗?

三、介绍“学堂乐歌”

901年(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起,中国开始开办学校,那时称做“学堂”,学校开设的音乐课叫做“乐歌”课,音乐课上唱的歌称为“学堂乐歌”,也就是类似当今的校园歌曲。学堂乐歌的曲调大都是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

学堂乐歌充满着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的爱国主义激情,是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堂乐歌的代表作《送别》。

四、歌曲教学、初听录音,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内容。

2、出示歌词,介绍词作者李叔同。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是由学堂乐歌的先驱者李叔同填词创作的。李叔同又名弘一法师,中国著名音乐家、戏剧活动家,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诗词均所擅长,是个名副其实的全才。

3、朗读歌词:

《送别》这首歌是李叔同送别金兰友人时所写,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深刻体现了离别的忧伤与凄凉。长亭、古道、芳草、晚风、夕阳,都是离人眼中所看到的景物,景物依旧,人在别时,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情绪。下面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手势朗读歌词。

4、一边画旋律线一边用wu哼唱旋律,再次体会歌曲的忧伤之情。

5、婉转悠长的旋律更加深了人们的忧伤之情,下面我们一边画旋律线一边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气息连贯,声音优美,位置统一。

7、分析处理歌曲,加上力度记号演唱。

第一、二两个乐句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心中惆怅、忧伤,声音应该怎样(轻柔、连贯)?力度?(稍弱)第三乐句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加上渐强、渐弱记号演唱,第四乐句重复了第一乐句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就像依依不舍地看着朋友渐渐远去,渐慢、渐弱处理。

跟伴奏演唱。

五、拓展

、欣赏

正是由于这首歌的清新、淡雅、忧美,带有凄凉与忧伤的离别情怀,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获得国际金鹰大奖的《城南旧事》,就是用这首《送别》作为电影主题曲的,它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诗情画意。影片以“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为线索,透过小女孩英子的目光,在离情别意中讲述着出没在荒草中的因生活所迫沦为小偷的大哥哥、朝夕相伴的宋妈、因病去世的爸爸,与他们的一次次离别让小英子倍感到人世的凄苦。请同学们电影片段,并思考一个问题:影片中歌曲《送别》的出现起到了什么作用?欣赏后可讨论回答。

(渲染气氛、点明主题、表达主人公的心情、使影视作品更好看等。)

2、寻找离别古诗,重新填词演唱。

人间最难舍的情就是“别情”。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不知何年才能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离别题材的古诗词,想一想告诉老师好吗?

(唐·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选曲填词:谢谢大家帮老师找到了这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老师用《送别》曲调填上了其中几首古诗词,想请同学们来唱一唱好吗?

六、小结下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歌曲《送别》,感受到亲友间离别时忧伤与凄凉的不舍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同学们都能够珍惜我们现在的同学情,师生情,在学习和生活中少一点冲动与矛盾,多一些宽容与帮助,为我们的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也让我们将来的离别不留有遗憾,让我们唱着《送别》说再见吧。

第三篇:音乐教学案例---《送别》教案

《送别》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本节课中了解什么是和弦

2、运用和弦为作品简单编配伴奏

【教学重难点】:歌曲伴奏编配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实践 【教具】:电脑、多媒体、作曲软件 上课礼仪。

导课: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作品吧:点击打开链接

【作者简介】:李叔同,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这首作品非常的好听是吧,我们来看一下这首作品的谱子。谱面看起来很简单,我们再来唱一遍。同学们说我们唱的和刚来老师给大家播放的音乐有什么区别?——缺少伴奏

这节课就让老师带着大家来学习简单的乐曲编配。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和弦。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音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即构成和弦。

和弦有三和弦、七和弦之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和弦。

和弦是建立在调式音级基础上的,旋律中一些音总是围绕着某一个音运动,这个音是主音,以主音为中心按一定的关系组织起来就构成了调式,调式中的各音称为调式音级。和弦与和弦按一定的规则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和声。

我们来看一下C大调的正和弦有

Ⅰ:1 3 5 ;Ⅳ:4 6 1 ;Ⅴ:5 7 2

同学们根据作品里出现的音来试着给作品写上正确的伴奏和弦。

在钢琴上演奏的时候可以根据作品的需要运用不通的伴奏音型比如分解和弦就是比较简单的一种。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是不是觉得创作课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啊?让我们行动起来,创作属于你们自己的音乐吧~~

第四篇:《送别》音乐鉴赏

李叔同《送别》音乐赏析

——长亭古道的艺术情怀

[摘 要]近现代音乐家李叔同的《送别》,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洋音乐成就,另一方面又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在歌词乐创作方面,成功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悠。本文从音乐创作背景、特征和唱法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探讨,由于其演绎版本较多,本文还遴选个别比较有特色的版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和赏析。

[关键词]送别;创作背景;特征;唱法;演绎版本

《送别》是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为学子们广泛传唱,但对其音乐背景和特征的了解不多,而且在声乐方法上也探讨较少,限于本人的音乐基础,在多方参考下,进行对音乐的简单鉴赏。

一、《送别》的音乐背景

李叔同祖籍浙江,生于天津,其父为同治进士,自幼饱读诗书,很早就显露出超凡的才华。1898年李叔同迁居上海,后东渡日本求学5年零7个月,1911年他32岁时返回故土,四年后在杭州浙江省立 印象。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导致许幻园家中的百万资财和家业荡然无存,许幻园赶京找袁世凯讨回公道,离别时,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写于此歌送别许幻园。也是李叔同的优秀音乐作品,被中国数代人所传唱。

从音乐创作形式来看,李叔同的《送别》属于20世纪初刚刚中国兴起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学堂乐歌在本质上是新式学堂的校园歌曲,它从日本学习了新式乐歌的创作方法,一般借用日本、欧美的音乐曲调,填上自己创作的新词,从而编成新式乐歌,这种乐歌在后来民国的学堂教育中成为广大师生传唱的主流歌曲,影响深远,李叔同的《送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李叔同的《送别》不仅具有新式学堂乐歌的“新”,还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旧”,因为《送别》的诗一般的语言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离别意象。无论是长亭畅饮,还是折柳赠别,抑或芳草夕阳,都是唐诗宋词中常见的离别意象,《送别》将这些意象熔炼为一首精致的乐歌,凝聚力丰富的文化情感元素,因而一经传唱就强烈的中国人集体无意识中的“离别情”,它让《送别》成为烙印了民族文化心理符号的艺术作品。

二、《送别》的音乐特征 从《送别》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来看《送别》,整体上清新不俗而又带有几分哀愁。在表达这种复杂情感时,《送别》用了三段式的结构。首先在 悠长的主题,但又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得以升华。

从《送别》的旋律构成来看,音乐素材简练,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结构上,全曲共四个乐句,第一乐句落音为2,第二乐句落音为1,第三乐句落音为2,第四乐句落音为1,四句重复第二句,构成abcb结构,符合中国诗词最常见的、典型的起承转合结构,也符合中国古典音乐重复下句的常用手法。从乐句内部来看,音阶是以五声为骨干的七声音阶,旋律进行除两次4—7的进行之外,其他.均与中国的“三音环绕”式旋律推进如出一辙,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气质。

从词曲结合的角度看,《送别》的音乐起伏与字调抑扬二者配合自然贴切,几乎是天衣无缝,同时,作为艺术歌曲,《送别》的歌词借用了很多意象,很是优美,由此体现出李叔同高超的创作技巧和深厚的国学功底。

三、《送别》的唱法分析

《送别》近百年的流行,给了我们诸多启迪,完全可以作为当今流行音乐的样板。作为学堂乐歌,其唱法主要可归于通俗唱法,演绎时主要使用混声。混声就是真假声的混合运用,它介于真声和假声之间,是一种中性的声音。混声和单纯的真声假声相比,在声音技巧上具有一定的难度。混声在中声区时以真声为主适当加入假声;而在高声区时,以假声为主适当加入真声,从而使声音听起来更加圆润丰满。

在演唱《送别》时,演唱者需要通过轻柔的声音唱出人们分别是的惆怅和眷恋之情,并要借助速度和力度的对比,来实现音乐的情绪表达。由于《送别》在表达上具有“沉”、“扬”的特点,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较深的气息控制能力。

除此之外,演唱者演唱时需要身体姿势的协调性:要双脚自然分开,与双肩平行,双手自然下垂;头、肩要保持自然平稳,眼睛要平视前方;胸稍向前挺起,面带微笑,保持兴奋状态,整个身体的重心略向前倾。

四、《送别》各演绎版本

李叔同的《送别》主要有以下版本:

1.丰子恺版,收录在 1927 年 8 月开明书店出版的《中文名歌五十曲》中,也就是我们今天广为流传的歌词版本。

第五篇:送别音乐说课稿

《送别》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送别》,这是一篇歌曲唱歌课。本节课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1.教材分析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音乐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送别》。这是20世纪初我国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旋律清新自然又略带哀愁第一乐段为上下两句,第二乐段采用合唱方式,与第一段对比,形成全曲高潮。第三乐段重复第一乐段,又回归到最初的情绪之中。歌曲表达了李叔同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情谊。

第一乐段,根据旋律音高低的走向,设置了两条相仿的旋律线,仿像友人离别的道路,曲曲折折,加上夕阳西下,从场景上、视觉上让学生想象离别的场景。

第二乐段,通过朗诵让学生体会全曲的高潮,为后面力度和速度的设计做铺垫。

在教授过程中,因为有合唱部分,对于我们五年级孩子还是有一定难度,为了合唱时声部的稳定性,应该强化一下这部分。通过声音强弱对比,让学生将歌曲的情绪表达的更加充分。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五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歌曲意境,体会李叔同与友人之间依依不舍的诚挚情谊,培养学生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⑵ 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唱学习歌曲,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歌曲进行歌曲速度与力度的处理创编。

⑶ 知识与技能:认识李叔同,了解学堂乐歌,能够用有表情地连贯的演唱二声部歌曲《送别》,并乐于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有感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送别》。4.本课的难点是:唱好歌曲的合唱部分。

二、说教法

我主要采取设置情境教学法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旋律线、朗读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一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集体讨论法: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语文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模唱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加上课前的练声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来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 律动表演 导入——学唱歌曲——歌曲处理——创编活动——拓展延伸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一)律动表演,导入(5分钟)

1、学生跟随我在《送别》的伴奏音乐中做律动,通过律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借用多媒体,播放电影插曲《城南旧事》,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在听的时候思考两个问题:这首歌是什么情绪?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学生作答:

3、教师介绍歌曲的作者是李叔同,学堂乐歌,同时通过影片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二)学唱歌曲(占时2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分句模唱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新歌。

1、完整欣赏歌曲,同时画第一乐段旋律线(模仿离别的路)展示音乐的走向以

及乐句的完整。

2、跟钢琴演唱2-3遍,教师弹奏歌曲学生跟琴演唱。要求:学生用轻声、自然、集中的声音演唱。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跟唱第二乐段,4、难点的解决:合唱部分

解决方案:通过反复练习唱乐谱方法,解决二声部。一定注意乐句的连贯和美感。可以师生合作,或者生生合作等方式分组演唱。

(三)歌曲情绪、力度和速度处理

1.请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试着将已经学过的一、二、三乐段力度强弱、速度快慢等方面进行设计,分组讨论对歌曲的处理意见。教师指导。2.可以采用领唱与齐唱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5分钟)

在同学们能够有感情、完整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表演组,一个是合唱组一个是舞蹈表演组,每个组推荐一名组长。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能够很好的合作表演,在合作中培养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拓展延伸

这首歌曲表达了李叔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在这里老师也真诚的希望我们同学之间都能够拥有这样真挚的友谊,珍惜这份情感,多一份宽容和帮助,少一份争执和怀疑。用我们的真心去换取美好的友谊。最后师生在《送别》的歌声中的结束本课。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下载音乐送别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送别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送别,小学音乐教案[5篇范例]

    篇一:音乐送别教案《送别》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送别》。二、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相关图片(或电影录像)及音乐的欣赏,学习演唱歌曲《送别》情感:能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最终版]

    初中音乐公开课教案----《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

    教案 送别

    教案 送别 浦秋娟| 课例研讨 | 2008-1-23 16:27:49 | 收藏 | 阅读1275次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歌曲《送别》的教学,进一步掌握各种音符的时值与音高,学会用轻柔的声音唱出人......

    《送别》教案

    《送别》教案 一、教材分析 该歌曲出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曲家李叔同,作于1915年。歌曲属于李叔同早年创作的“学堂乐歌”,是朋友之间挥手相送的骊歌,一段式的歌曲C大......

    送别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体验合唱的魅力。通过学习,挖掘学生对音乐的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体验整首歌曲的意境 3,唱好《送别》,使二声部和协 二,教学重点 1,二......

    送别--教案

    歌曲《送别》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送别》是一首叙事题材的学堂乐歌。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4/4......

    送别教案

    送别 教学目标: 1、 会唱歌曲《送别》,。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初步认识影视歌曲、学堂乐歌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情感意境 教学......

    《送别》音乐教学法[大全5篇]

    【教材分析 】 歌曲《送别》是我国20世纪初 的一首学堂乐歌,歌曲选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作品 《梦见家和母亲》,由著名艺术家李叔同填词。这首歌曲清新而 略带哀愁。歌词以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