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执威海文登市文峰小学 隋秋英 评威海文登市文峰小学 张 玲
教学内容:课本49~51页,方程的意义。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观察、比较、分类、概括的过程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
3.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能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天平、一袋米粉、一个碗、课件。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
师:对,大熊猫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更是我国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形象大使。请看情境图,动物园的叔叔正在科学地喂养大熊猫,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里蕴含着哪些数学问题。(电脑出示情境图。)
【评析:通过从学生耳熟能详的大熊猫入手引入研究,既对学生渗透了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新知。
(1)借助天平,理解等式。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①出示天平。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中饲养员叔叔用什么来称米粉的质量? 生:天平。(教师板贴:天平)师:对于天平你有哪些了解? 生:天平是用来称物体的质量的。
生:天平还可以用来比较两个物体哪个重,哪个轻。
师:比较谁重谁轻时,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我们一起来比划比划!②理解相等的式子。
(出示板贴: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盛米粉的碗,右边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师:同学们看,天平怎么样了?谁来说? 生:天平平衡。师:平衡了说明什么? 生:说明两边的物体是相等的。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 生:一个碗的质量=20克。
(教师出示板贴:天平左边放一个20克的碗和一袋50克的米粉,右边放7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师:你还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吗? 生:一个碗的质量+一袋米粉的质量=70克。师:还有不同写法吗? 生:20+50=70。
师:像这样用等于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同学们能试着来说一个等式吗?谁来试试? 生:60+30=90。师:好,还有呢? 生:30+70=100。
师:除了加法,还有其他运算吗? 生:100-60=40。师:还有呢? 生:100-30=70。
师:我选了同学们说的几个。通过刚才说了这些等式,我们发现“=”不但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还可以表示相等的关系。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③理解不相等的关系。
师:我们接着来研究。同学们,如果我把天平左盘的米粉取下来,天平会怎样? 生:天平会不平衡了。师:哪边重了?
生:右边70克的砝码重,左边20克的碗比较轻。
师:也就是现在这种情况(教师演示)。现在天平的现象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20<70。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70>20。
师:很好!(板书:100>60 60<100)找到了两个这样不相等的式子,那么刚才我们说过这样的相等的是等式,这样不相等的呢?
生:不等式。
师:真了不起!这样的就是不等式。现在能不能说几个不等式? 生:60<61。师:对不对? 生:对。师:还有呢? 生:60>50。
师:老师想来说一个,50+40>50,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个? 生:70+80>100。师: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还有呢?想一想。
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和“<”可以表示两边不相等的关系。
【评析:借助天平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等式”和“不等式”的概念,为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打好基础。】
④含有字母的等式与不等式。
(教师演示: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碗(20克)和一些米粉,右边放5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师: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生:20+一些米粉的重量>50。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这些米粉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简单地用什么来表示? 生:字母。
师:谁来说说可以用哪个式子表示现在的天平现象? 生:20+x>50。
(教师演示:天平右边放10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师: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生:20+x<100。
(教师演示:天平右边放7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师:用一个式子表示出你看到的天平现象。生:20+x=70。
⑤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出示课件。)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上面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尝试做。)
(展示交流:2 x=150 3 x+10=100)
【评析:继续借助天平学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既有助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前后贯通,又便于学生的前后比较。同时,让学生用数学的符号把要说的话表达出来,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的简洁方式表达生活现象的过程,不仅使学生初步感知了方程的表现形式,更渗透了建模思想。】
(2)引导分类,建构方程的意义。①式子分类,揭示方程的意义。
师:现在黑板上有这么多的式子,你能给这些式子分分类吗?想想可以按照什么标准来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分完了,能来说说你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吗?
生:我想先将等式和不等式分开,然后把不等式和等式其中有字母的和没有字母的再分开,分成四大类。
师:好,你们上来分一分吧!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好,这是他们小组的分法,你们和他们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我们来看这组同学分的,分成了这样的几类,首先是不等式和等式,今天我们重点来研究等式,等式里面分成了这样的两类,这些都是等式,而这种式子,它们有什么突出特点?
生:这种式子含有未知数。
师:都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板书定义)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方程。谁来说说什么是方程?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一起来读读。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师:在方程的概念里哪几点很重要?
生: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方程,还有必须是等式。师:也就是,首先是等式,什么样的等式?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等式和未知数是判断方程的重要依据,看是不是方程就根据这两点。②揭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师:看黑板上既有方程又有等式,想一想,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方程其实就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等式里面包括方程。师:很好!还有谁想说?
生: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是等式的一部分。
【评析:通过分类、比较、概括,让学生找到方程的特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同时,通过寻找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3.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是方程的打“√”,并说说你的理由。①3y=12 ②x+7 ③8-x=6 ④10÷m=2 ⑤3+4=7 ⑥y-5>25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试做一下。(学生自主完成。)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哪些不是方程?理由是什么? 生:②⑤⑥不是方程。师:同意吗?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生(齐):同意。师:②为什么不是? 生:不是等式。师:⑤为什么不是? 生:没有未知数。师:⑥为什么不是? 生:不是等式。
师(小结):同学们都紧紧抓住了是方程的两个必备条件来判断,非常好。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这里的未知数我们通常用x来表示,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字母。
(2)看图写出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师:请同学们先自己试做一下。(学生自主完成。)
师:把你的做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师:哪个小组有问题?
师:上面的练习中,同学们列方程根据的是什么? 生: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小学数学精选教案
师(小结):说得真好,我们在列方程之前要先思考这些量之间存在着怎样的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评析:本环节设计了层次清晰的两组练习,既巩固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4.总结拓展。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方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困惑?我们一起来谈谈。
生:我知道了什么叫做方程。师:那你能说说什么叫方程吗?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生:我会用方程来表示等量关系。生:这节课我们是借助天平来学习方程的。
师:非常好!前面同学总结了学习的内容,你总结了学习方法。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借助天平的平衡现象认识了方程,如果现在抛开这个天平,你能想象出等量关系吗?课后,把你们的想法互相交流一下。
【评析: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引导学生学会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同时,教师运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学会做数学学习的有心人,让学生后继学习有动力。最后,让学生抛开天平这个“拐棍”想象等量关系,既抽象了学生的思维,更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后。】
第二篇: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三:方程的意义
授课时间:年月日
授课班级:五年级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材分析:
教材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
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
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
250克。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为提
供更为丰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灵要求:你会自己写出一
些方程吗?另一方面通过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方程的插图,让学生
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过程与方法: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用方程的思想刻画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讲练法
教学准备:天平、空水杯、水。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
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
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
子=100克;
第二步,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
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
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
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
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
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300.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
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
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
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4、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再根据图意再列
出相应的方程。
2、独立完成第3题,评讲时,介绍什么叫数量关系,然后让学
生先说出各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再说出相应的方程,同一幅图由于数
量关系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作业设计:
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
5+4x=158+9x6-b>1
16-5=117x=012-3x<5y
a+b=8625+1.2x=1108x+5y=541、根据下面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1)x的5倍等于100。
(2)125与y的和等于200。
(3)x除以2等于b。
(4)a的2倍减去y的差是20。
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像100+x=250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如:x+5=185x=308-x=3x+y=5等等„„
课后反思:
第三篇: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于子龙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经历从具体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在观察、分类、抽象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发展思维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3.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方程的作用,为进一步学习方程做准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请看。
师:同学们都开心的笑了,但笑声的背后也得思考,这小虫子们在跷跷板上跑来跑去,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
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呢?生:在跷跷板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就能平衡。
师:好,今天我们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知识。
二、新知探究
1.演示天平,引出等式。
(1)认识天平,了解平衡现象。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一种更精准的工具也用到了这种平衡原理,那就是——天平。
出示天平。
师:请看,它的指针指到刻度的正中,天平处于什么状态?
生:(齐)平衡。
(2)演示天平,根据天平平衡现象写出等式。
师:在天平左边放2个50克砝码,右边放1个100克砝码。此时天平又会是什么状态?
生:平衡。
师:后面的同学可能看得不太清楚,老师把它展示在大屏幕上。平衡意味着什么呢?
生:意味着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师:你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生:50+50=100或50×2=100。
师:(小结)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3)引导学生列举出不同的等式。师:那再看看,这时的天平也平衡,你还能用等式来表示吗?
生:90+60=100+50。
师:像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谁来说说?学生举例。
师:(小结)看得出,在同学们的脑海里已浮现出了很多这样的等式,那让我们回到天平上再来认识一些不一样的等式。
2.演示天平,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称出杯子的质量,揭示已知数。师:请看(课件演示左边一个空杯子、右边100克砝码天平平衡),这又说明了什么?
生:杯子的质量就是100克。师:杯子的质量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已知数。
(2)往杯子里倒入水,引出未知数。师:接着往下看。(课件演示倒入水)师:此时,水的质量你知道吗?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以用什么表示?
生:x、y、z、……师:都可以。
(3)调整天平,经历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
师:如果想要知道水的质量怎么办?生:添加砝码。师:好,添了。生:不行,再添砝码。师:又添了。
生:不行不行,换一个轻的试试。师:现在可以了吗?生:可以了。
师:那就奇怪了,为什么前面三次都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这次就能够确定呢?
生1:因为前三次天平不平衡,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一次天平平衡了,所以能确定水的质量。
生2:前三次左右两边质量不等,就不能确定水的质量,最后一次左右两边质量
师:由此可见,这种相等关系非常有价值,特别重要!你还能用一个式子把这种左右两边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吗?
生:100+x =250。师:还有不同的写法吗?生1:100+y =250。生2:100+a =250。
教师依次板书学生说的等式。师:同学们写出了不同的等式,它们表示的意思相同吗?(相同)这些等式都表示什么意思?谁能说一说。
生:都表示杯子的质量+水的质量=砝码的质量。
师:他提到了一个相等关系。可别小瞧这个相等关系,这些等式可都是根据它写出来的。
3.结合情境,再写出一些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那这几幅图,你还能从中找到相等关系并写出等式吗?
师:四人一组,先找出图中的相等关系,并用等式来表示。组长带头,边说边记录。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先汇报等式,再结合图说出等式的意思。
生1:x +y =2.5,猫的质量+狗的质量=熊的质量。
生2:y +200=z +150,梨的质量+桃子的质量=香蕉的质量+苹果的质量。
生3:3x =2.4,单价×数量=总价。
4.观察比较,抽象概念。
师:黑板上得到了这么多的式子。仔细观察,左边一组式子和右边一组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都是等式。师:你怎么看出来的?生:因为都有等号。
师:对,它们都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所以都是等式。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1:左边的等式不含未知数,右边的等式含有未知数。
生2:有的等式只有一个未知数,有的等式有两个未知数;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左边,有的未知数在等号的右边。
师: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用红粉笔描出未知数)。
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板书:方程)
师: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同桌互相说后集体汇报。师:谁先来说一说你的想法?生1:含有未知数,有等量关系。生2:含有未知数的式子。
生3:有一个或多个未知数,而且是等式的就是方程。
生4: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师:正如大家所说,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板书)
师:教科书上也写有这样的结论,请大家在教科书第63页找一找、勾一勾。
5.回顾反思,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师:我们回头来看看,(课件出示)你认为写出这些方程要注意什么?
生1:要找到题中数量之间相等的关系。生2:要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生3: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师:(小结)你们的意思就是带着未知数,把相等关系用等式表示出来,就得到了这些方程。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①45+35=80③6(2+y)=42⑤a ÷5=35+b ⑦x ÷4<26
②x-14>72④y +24⑥62÷2=31⑧x-3=19+1
1师:刚才这些式子都是你们写的,老师这也写了一些式子。请判断哪些是等式?
生:①、③、⑤、⑥、⑧。(教师在课件上圈出)
师:另外几个为什么不是等式?生:因为它们没有等号。师:哪些又是方程呢?
生:③、⑤、⑧。(教师又在课件上圈出)师:你们怎么都不在圈外面找方程呢?生:因为方程必须是等式,所以一定要在等式里找。
师:听你这样一说,等式和方程之间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
生1:方程包含在等式里面。生2:方程一定是等式。生3:方程是一种特殊的等式。师:特殊这个词用得好,特殊在哪?生:特殊在它含有未知数。
师:同学们把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图整理一下(课件出示下图)。从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
2.请看这三个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它们是方程吗?
师:(处理第一个,追问)确定吗?为什么?生:确定,因为它含有未知数,而且还是一个等式。
师:也就是说只要它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数,就一定是方程。对吧!
师:(处理第二个,追问)因为它不是等式,所以不可能是方程。
师:(处理第三个,追问)怎么又可能了呢?
生:如果遮住的是未知数,那就是方程。如果遮住的是已知数那就不是方程。
3.请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父子俩,我们俩相差28岁, 小明x 岁,爸爸40岁。
(2)36颗糖,平均分给a 个小朋友,每人得3颗,正好分完。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师:谁先来说说你写的方程?生1:28+x =40。生2:40-x =28。生3:40-28=x。
师:这三个方程都能表示小明的年龄和爸爸的年龄之间的关系。小明到底多少岁呢?(12岁)怎么算的?
生:40-28=12(岁)。
师:这是我们以前用的思路,看这三个方程中的第几个与以前的思路一样?
生:第三个。
师:对,第三个方程就是用的以前的思路,未知数没有发挥作用就能算出结果,所以一般不这样写方程。
学生汇报第(2)题(略)。
5.介绍数学文化。
师:通过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方程,要知道这些方程可是经过了几千年漫长的岁月才逐步演变而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课件演示方程的演变历史及方程在学习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师:看了这个短片你有什么感受?生1:方程的作用很大。生2:方程的历史很悠久。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我的课件
我的反思
教 学 反 思
1.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建立等式和方程的概念。
课始,设计了平衡木的游戏,课堂教学中又充分利用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引出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用天平两边平衡的直观形象为学生建立具体的等式和方程提供依据,并让学生根据这种直观形象而形成等式和方程的表象。
采用边直观演示边引出等式和方程的方式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直观的发现50+50=100、50×2=100、100+x =250、……等式是怎么得来的,而且还可以清楚地知道在等式100+x =250中,字母“x ”代表什么数量和为什么要用“x ”去代替这种数量。天平两边平衡的现象,形象的表达了等式的本质特征,直观地反映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等式中的特殊性。直观演示为学生抽象概括方程的本质属性、理解方程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形象支撑。
2.关注学生探索和理解方程的意义的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突出了方程的构建过程,突出了等量关系式,等量关系式是建立方程的基础,相对来说淡化了不等式内容的教学。目的是希望学生不仅仅是从外形上认识方程,而是希望他们能从内涵本质上理解方程。
教学设计中,我保留调试天平由不平衡到平衡这一过程,将教材上的三幅图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调试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只有在左右两边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天平才能平衡,再次突出“相等关系”的重大意义。
3.巩固练习中,巧化矛盾。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既要体现练习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又要体现练习的趣味性和思考性。通过辨认等式和方程,让学生自主发现等式和方程的联系;通过找图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来表示,巩固学生对方程的认识;通过方程历史文化的追溯,让学生体会方程的价值和作用。
第四篇: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 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低视的动手能力,但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天平,起码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列出表示等与不等关系的式子,为进一步认识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观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式子分类,建立等式概念,并举出新的生活实例进行强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重点难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知识点:
数学书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
观察出示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天平是平衡的?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1)先在天平左边放上两个砝码(一个20克、一个30克),这时天平有什么变化?(天平不平衡了)
(2)如果让天平达到平衡状态,应该怎么办? 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50克的砝码。问:现在天平是什么状态?(平衡)
现在天平达到平衡了,大家能不能用式子来表示这种情况?试试看。[板书:20+30=50] 20+30=50是个什么式子?(等式)那么这次咱们再来操作一次天平: 第一步,在天平的右边放上一个100克的砝码,第二步,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20克
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20克和x克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
第三步,你能用一个式子 表示 天平的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吗? 20+x>100。
2、这些图你能用式子表示吗?(让学生根据天平的平衡或不平衡写出相应的式子)
3、思考:你能给这些式子分类吗?并说说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20+30=50 20+x>100 40+x=100 50+2x﹤180 80+70=100+50 3x=180 65+30>80 100+2x=50×3(1)先让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写出自己的分类。(2)汇报交流自己的分法。(3)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4)讲解:分成等式和不等式。不等式 20+x>100 50+2x﹤180 65+30>80 等式 20+30=50 40+x=100 80+70=100+50 3x=180 100+2x=50×3
强调: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
4、如果把这些等式进行分类,又该怎样分?
含有字母的 40+x=100 3x=180 100+2x=50×3 不含有字母的 20+30=50 80+70=100+50 老师重点强调:这种含有字母的等式就叫方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式子,它们是方程吗? x-31=12 y+24 28﹤16+14 6(a+2)=42 35+65=100 x -14>72 9b-30=60 x +y=70 别强调:新认识:未知数不一定用x表示,未知数不一定只有一个。
2、张强也列了两道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1)6 x + =78(2)36 + =42
3、“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也一定是方程” 这句话对吗?
4、你能图来表示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吗?
5、问:(1)你会根据图意列出方程吗?
(2)列出的方程与以前求未知数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6、我心里想了一个数,这个数乘4,加上6,再减去3,得87 思考:哪个思路更简单?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前还借了一架天平,先让学生通过理解天平的平衡导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在教学中,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讨论交流。通过对一些式子的分类,让学生基本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学生分类后,应该让学生多说说自己是如何分类。当学生以“是否是等式或不等式”、“是否含有未知数”两种方法分类后,老师应该以不同的分类方法为例进行讲解学习、引导出方程的意义,这样效果会更好。当引导学生学习了“方程的意义”后应该接着让学生完成“思考:‘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这个问题。而不突兀的出现在后面的巩固练习中。如果调整之后再进行教学,效果会更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感觉到: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己的思考、通过和同伴的交流,学习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