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本节课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学生练习实践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理解、认识等式的意义与方程的意义!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方程的意义,欢迎参考!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P53-54及“做一做”,练习十一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
知识重点
会用方程的意义去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难点
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据实际变换为其它实物)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手段
引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上课要用到一种重要的称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对,它是天平。同学们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称与砝码组成,当放在两端托盘的物体的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会平衡,根据这个原理,从而称出物体的质量。
二、新知学习
1、实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称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书: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约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几滴红墨水),问:发现了什么?天平出现了倾斜,因为杯子和水的质量加起来比100克重,现在还需要增加砝码的质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码,发现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现在,水有多重,知道吗?如果将水设为x克,那么用一个式子该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这个关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码,天平往砝码这边倾斜。问:哪边重些?怎样用式子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 第五步,把一个100克的砝码换成50克,天平出现平衡。现在两边的质量怎样?用式子怎样表示?让学生得出:100+x=250。
像这样含有求知数的等式,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对,叫方程。请大家试着写出一个方程。
2、写方程,加深对方程的认识。
学生试着写出各种各样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师应引导学生说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书第54页,看书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小结:一个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两个条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数(即字母),这也是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据。
3、反馈练习。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对于不是方程的几个式子要说明其理由。
课堂练习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怎么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问: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吗?
看“课外阅读”,了解有关方程产生的数学史。
课后追记
本课方程的特征比较容易,从两点(1)含有字母(2)等式来判断。虽然形式比较简单,但是仍然要注意区分式子和方程。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方程的意义”(板书)这部分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过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作准备,在知识的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根据等量关系学习方程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方程之前,学生解题方式一般是列“算术式。”本单元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在思维上是一个大的转变。用“算术法”解逆向思维的题目,难度较大,而“方程法”把“未知数”与“已知数”同样对待,让未知数也参与运算,将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因此,如何注意引导学生实现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转变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引导学生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用字母个性化表示—一般的方程表示”的过程,使学生独立把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翻译”成未知数与已知数关系的方程,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策略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我将重点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关系式。并翻译成未知数与已知数关系的方程;二是合理利用天平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等式意义的理解。三是巧用练习,强化理解。引导学生在练习与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实现由逆向思维向顺向思维的转变。
基于上述理解与思考,我打算通过下述四个环节的教学活动来突破难点,促进各项教学目示的顺利达成。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的伊始,教师先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有关问题。
(把课本的三个问题填上)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红点问题学习等式的意义,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关系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自主探索,然后班内交流。要引导学生经历“寻找等量关系—用字母个性化表示—一般的方程表示”的过程,使学生独立把数量之间的相等翻译成未知数与已知数关系的方程。第二步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所以理解等式的意义至关重要。以前学生只关注的是等号右边的结果,对于等式的左边=右边没有全面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天平平衡,更能加深对等式的意义理解。
2.解决第二个红点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人工养殖的只数×10=野生的只数”,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10x=1600”,然后让学生观察天平示意图:左边是10个x,右边是1600,天平平衡。借助天平直观理解等式的意义。
3.学生自主解决第三个红点问题。通过第一二个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等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式,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3x+100=1000”
4.总结概括方程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像x+300=400、10X=16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一结论并板书,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等式与方程的区别。使学生理解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的式子,只有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数才是方程。总结两个要点:(1)是等式(2)含有未知数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经历一次“方程”概念的再理解、再认识。
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目的让学生加深理解方程的意义,根据天平平衡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的关系列出方程。
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四)、回顾反思 总结提升
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收获进行总结反思,帮助他们建立起科学的知识系统,促使他们把算术法解题的技能转化为用方程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他们自觉建构知识的良好习惯。
(五)、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练习4,板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
χ+300=400
10χ=1600
3χ+100=1000
各位评委、各位专家: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比较,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本节课设计坚持以“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为核心,以学生练习实践为主线,着力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理解、认识等式的意义与方程的意义,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预期应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及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2~63页及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及式子的分类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能从形式上判别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理清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2.能根据简单的线段图、情境图列出方程,并能在教师引导下找到等量关系,经历利用等量关系进行方程模型建构的过程。
3.在对式子的分类、整理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及应用等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等式”“含有未知数”两个关键词初步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方程中等量关系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写式子的卡片、磁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平,谈话铺垫
教师(出示天平图):这是什么?同学们知道天平的用途吗?
一般在称东西时,我们在天平的左边放上要称的东西,右边放上砝码。如果天平左右两边达到平衡,左边东西的质量就等于右边砝码的质量。这种平衡的状态如果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达,就是──等号。
二、探究新知
(一)天平演示,初步感知等与不等。
1.出示天平图1。
现在这种状态,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板书:50+50=100)
2.(出示天平图2和图3)天平向左倾斜表示什么?如果水的质量用
g表示,那么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呢?(100+)
3.如果老师在天平右边再加一个100 g的砝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用式子来表示。
;
;
。(分别板书)
这三个式子体现在天平上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况?咱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
4.来看看究竟是哪种情况?(先出示天平图4,后出示天平图5)用式子来表示一下。
;
;
。(分别板书)
5.(出示教材第63页最上面的图)这样的图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感受等与不等。同时通过反馈和追问,帮助学生感受等式的意义。为下一环节中式子的分类及理解等式和不等式做好准备。从天平到式,再从式到天平图,在学生的头脑中利用天平建立左右相等的等式模型,为突破建立方程中的等量关系这一难点做好铺垫。
(二)分类整理,建构概念
1.观察黑板上出现的式子,尝试根据式子的特点进行分类(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进行交流。)
2.学生反馈,教师根据反馈在黑板上移动式子。
预设1:按左右相等和不等分类(补充等式和不等式);
预设2:按是否含有未知数分类。
注:教师在按照两种分类方式摆放式子时整理成如下表格所示: 含有未知数 不含有未知数 等式 不等式
3.(指表格)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揭题)。
4.写方程:根据你的理解写2~3个方程,写完之后给同桌看看其是否为方程(教师在巡视过程中选择一些学生到黑板上写一写。)
5.说说黑板上同学写的是否为方程,并说说判断理由(主要使学生明确,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看是不是等式,二看有没有未知数。)
(三)概念辨析,理清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
1.“做一做”第1题:请学生说说哪些式子是方程,并说说为什么(可以选择其中几个不是方程的式子,请学生说说怎样改一下就可以将其变成方程。)
2.这两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呢?
反馈分析:
(1)式1:一定是。为什么?
(2)式2:一定是等式,可能是方程。
(3)思考:等式和方程有什么联系呢?
(4)引导画集合图,并引导得出: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设计意图】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时,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对等式与方程的关系产生直观、正确的感知;然后通过被蘸了墨水的式子的判别,进一步体会两者的关系;最后,通过韦恩图帮助学生加以明确。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渗透了初步的集合思想。
三、实践反思,巩固提高
1.“做一做”第2题及练习十四第2题:看图列出方程。
学生练习并进行反馈。
反馈侧重:使学生明确,可以根据量相等来列出方程。
2.练习十四第3题:看情境图,思考数量关系再列方程。
(1)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根据你知道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3)学生自行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方程,并进行反馈。
【设计意图】能用方程表达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也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XX年版)》对本内容的要求,为从数量关系到等量关系的转变做好准备,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至关重要。
四、总结回顾,介绍历史
1.你对方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每个同学说一点,后面的同学要和前面同学不一样。)
2.教师介绍方程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设计意图】把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当中,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方程的产生过程产生比较清晰的认识,知道数学是一个动态成长的科学,体会到数学的每一个理论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学生在体会数学文化的价值的同时,产生探索的欲望。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上册方程的意义教案
方程的意义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2页、第63页 【课程标准描述】
1.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2.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了解方程的作用。【学习目标】
1.借助天平的演示,了解等式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给出的式子是等式还是不等式。2.借助天平的演示,在师生交流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程的意义。
3.在解决问题中,能根据方程的意义正确列出方程。【学习重点】
借助天平的演示,在师生交流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借助天平的演示,在师生交流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方程的意义。
【评价活动方案】
1.借助天平的演示,学生能够用不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天平的变化,并判断给出的式子是等式还是不等式,评价目标1。
2.借助天平的演示,通过师生交流,引导学生写出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示等量关系,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或语言表示出方程和等式的关系,通过练习,准确判断方程和等式的区别,评价目标2。
3.通过例题,学生能根据方程的意义,写出等量关系,并正确列出方程,评价目标3。【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工具能帮我们测量出相同重量的物体。你们都知道有哪些吗?(学生举例回答)今天就先来认识其中的一种:天平。
出示天平。
让学生说一说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天平有两个托盘,中间有指针;天平一边放物品一边放砝码,物品的重量与砝码的重量相等。
教师做补充:天平可以称量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判断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使用天平一般是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指针在中间说明天平平衡。
二、借助天平的演示,学生列式表示天平的变化(评价目标1)
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50g的砝码,在左边放2个20g的砝码和1个10g砝码,天平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预设:生:平衡)平衡意味着什么呢?
预设:意味着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天平平衡的状态列出等式:20+20+10=50 学生观察式子,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这样的式子就是一个等式。(板书:等式)
提问:如果我把左边托盘上的10g砝码取下来,你认为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天平的状态列出不等式:20+20<50
三、借助天平的演示,让学生尝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评价目标2)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天平的状态,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鸡蛋的质量+一个小砝码的质量=一个大砝码的质量 提问:此时,鸡蛋的质量你知道吗?(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数,这个未知数可以用什么表示?(x,y,z……)都可以。那么根据平衡的现象,以及刚才同学们所说的等量关系,你能用式子将它表示出来吗?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提问:如果我将50g砝码换成一个20g的砝码,你认为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请你用一个式子将这种变化表示出来。
2.观察每个式子;并进行分类,概括方程的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上所列的式子①20+20+10=50;②20+20<50;③x+50=100;④x+20>100;⑤2y=500,并分类。
预设1:根据是否含有未知数,分为①②一类,③④⑤一类;
预设2:根据是否为等式,分为②④一类,①③⑤一类。
提问:仔细观察,在①③⑤中,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预设:③⑤含有未知数,①没有未知数。
总结:像③⑤这样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方程吗?把你的想法跟组员交流一下,小组讨论后回答: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3.根据大家总结的方程的意义,你能说出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吗?
引导学生运用图示法直观地看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4.练习巩固,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式子,哪些是方程,并说出判断的依据。① x-3=6;②35+65=100;③6a=24;④y+24;⑤x-14>72;⑥3x+2y=9
四、巩固拓展(评价目标3)
1.组织学生观看例1,引导学生在图中获得有效信息并说出存在的等量关系。
预设:每块月饼的质量×4=380 提问:如果用y表示每块月饼的质量,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 预设:4y=380 2.组织学生观看例2,引导学生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后来的人数-下车的人数=现在的人数 x-5+8=22
五、课堂小结
提问: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目标检测】: 1.下面那些式子是方程?
x+3.6=7 a×2<2.4 3-1.4=1.6 3÷B 8-x=2 6.2÷2>3 4×2.4=9.6 5y=15 2x+3y=9 2.你会根据下面的图列出方程吗?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5篇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本章节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个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1、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为以后学习运用准备。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学习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探索,掌握方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
达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 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2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列出表示等与不等关系的式子,为进一步认识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观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式子分类,建立等式概念,并举出新的生活实例进行强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3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方程的意义”。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课设计了活动探索、自主分类、抽象概括、灵活运用4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建立起方程的概念,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递进性,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学生观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式子,建立起“平衡—相等、不平衡—不相等”的.概念;二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三是引导学生对“等式”观察,将等式分为“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两类,然后抽象出方程的概念。最后通过判断与独立创作方程两个学生活动,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用语不够准确精练,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欠缺,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倾听程度不够,未能很好把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4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这几个环节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 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天平的相等关系(如左盘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盘中是250克砝码,天平平衡,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3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5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复习导入,激趣揭题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识有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垫搭桥,以旧引新,方程是表达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开课伊始我结合与学生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出示了一组题,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这些题的出现即能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用式子表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开课很实际,很干脆,也很有用。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教学中的不足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利用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对列方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2、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含有未知数的数量关系表示时,存在困难。
3、我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
五、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首先是在课下的备课环节,重点的知识应重点去备,一定要详实,具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到讲出一种,备出十种。备学生有时比备教材更为重要,稍微与学生脱节的备课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不小的影响。课上表述任务要求一定要具体,每一个形容,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会完成到不同的层次上,要清晰,易理解,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完成。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列出表示等与不等关系的式子,为进一步认识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观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式子分类,建立等式概念,并举出新的生活实例进行强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2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方程的意义”。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课设计了活动探索、自主分类、抽象概括、灵活运用4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建立起方程的概念,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递进性,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学生观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式子,建立起“平衡—相等、不平衡—不相等”的概念;二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三是引导学生对“等式”观察,将等式分为“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两类,然后抽象出方程的概念。最后通过判断与独立创作方程两个学生活动,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用语不够准确精练,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欠缺,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倾听程度不够,未能很好把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3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本章节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个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1、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为以后学习运用准备。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学习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探索,掌握方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
达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 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4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不仅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还要会判断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的后继学习与思考,注重知识的渗透。如后面学习的等式的性质、用方程解应用题等等。
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几乎提不出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都是些求未知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直接出示要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式,我发现只有极少数孩子能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找等量关系式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不知道从哪入手。学生思考讨论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也没有结果,我就引导着学生进行分析信息,找到了等量关系。找到了等量关系式,再列含有字母的式子就简单多了。课下我分析,主要是我在备课时,高估了学生,如何引导还需要多研究。这也是我下一步训练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我通过天平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学生很容易根据天平列出算式。然后教师指出,我们刚才列出的这些式子都叫等式,在这些等式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两种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一种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判断哪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最后,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个内容,但我补充进去了,我觉得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清晰,会表述,但也有部分学生表述不清,发言不够积极。看来,课堂教学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还要多想些办法。
“自主合作探究”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实施?我认为,“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合作探究”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学生则没有自己的主见,交流则会流于形式,没有深度。有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当学生展示交流时,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就会发生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结果,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果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梳理概括知识的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这几个环节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 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天平的相等关系(如左盘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盘中是250克砝码,天平平衡,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3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6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低视的动手能力,但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天平,起码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7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复习导入,激趣揭题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识有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垫搭桥,以旧引新,方程是表达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开课伊始我结合与学生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出示了一组题,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这些题的出现即能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用式子表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开课很实际,很干脆,也很有用。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教学中的不足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利用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对列方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2、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含有未知数的数量关系表示时,存在困难。
3、我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
五、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首先是在课下的备课环节,重点的知识应重点去备,一定要详实,具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到讲出一种,备出十种。备学生有时比备教材更为重要,稍微与学生脱节的备课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不小的影响。课上表述任务要求一定要具体,每一个形容,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会完成到不同的层次上,要清晰,易理解,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完成。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1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不仅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还要会判断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的后继学习与思考,注重知识的渗透。如后面学习的等式的性质、用方程解应用题等等。
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创设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几乎提不出表示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都是些求未知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直接出示要求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先找等量关系式,我发现只有极少数孩子能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找等量关系式教材中第一次出现,学生不知道从哪入手。学生思考讨论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也没有结果,我就引导着学生进行分析信息,找到了等量关系。找到了等量关系式,再列含有字母的式子就简单多了。课下我分析,主要是我在备课时,高估了学生,如何引导还需要多研究。这也是我下一步训练的重点。
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我通过天平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学生很容易根据天平列出算式。然后教师指出,我们刚才列出的这些式子都叫等式,在这些等式中,你们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得出两种等式:一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一种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得出方程的概念,然后通过练习判断哪是方程,那些不是方程?最后,让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等式与方程的关系,教材中没有出现这个内容,但我补充进去了,我觉得这样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清晰,会表述,但也有部分学生表述不清,发言不够积极。看来,课堂教学还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还要多想些办法。
“自主合作探究”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地实施?我认为,“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创造性的学习,才能实现自主发展。“合作探究”必须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学生则没有自己的主见,交流则会流于形式,没有深度。有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当学生展示交流时,不同的思路与方法就会发生碰撞,教师要尊重学生探求的结果,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结果与方法进行反思与改进,促使全体参与,加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培养梳理概括知识的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要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2
方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之后进行教学的,重点是“方程的意义”。设计的意图是想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课设计了活动探索、自主分类、抽象概括、灵活运用4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建立起方程的概念,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根据儿童思维发展的递进性,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一是通过学生观察,抽象出相应的数学式子,建立起“平衡—相等、不平衡—不相等”的概念;二是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三是引导学生对“等式”观察,将等式分为“含有未知数”和“不含未知数”两类,然后抽象出方程的概念。最后通过判断与独立创作方程两个学生活动,进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义,明确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教学实施中的不足之处:教师在教学中用语不够准确精练,对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指导欠缺,对学生的发言教师倾听程度不够,未能很好把握课堂教学中生成的课堂教学资源。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3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这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概念教学是一种理论教学,理论性、学术性较强,往往会显得枯燥无味,但同时它又是一种基础教学,是以后学习更深一层知识,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的知识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愿学、乐学,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方程打下基础。
在教学设计时,我把“方程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方程意义的教学目标定位是,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学生对方程后继的学习和发展,注重知识的渗透.课堂上让学生借助于天平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列出表示等与不等关系的`式子,为进一步认识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观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导学生对式子分类,建立等式概念,并举出新的生活实例进行强化.最后引导学生分析、判断,明确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节课从课堂整体来看还可以,有大部分学生的思维还较清晰、会说;可还有部分学生不敢说,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准确,我想问题的关键是学生的课堂思维过程的训练有待加强,数学课堂也应该重视学生“说”的训练,在说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课程的指引下学会自主探索,学得主动,学得投入。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4
《方程的意义》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复习导入,激趣揭题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识有间接联系的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铺垫搭桥,以旧引新,方程是表达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开课伊始我结合与学生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出示了一组题,要求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这些题的出现即能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能用式子表示出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样的开课很实际,很干脆,也很有用。
二、实践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四、教学中的不足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利用算术方法的解题思路,对列方程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2、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虽然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含有未知数的数量关系表示时,存在困难。
3、我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
五、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课堂中,我想首先是在课下的备课环节,重点的知识应重点去备,一定要详实,具体,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到讲出一种,备出十种。备学生有时比备教材更为重要,稍微与学生脱节的备课都会在课堂教学中产生不小的影响。课上表述任务要求一定要具体,每一个形容,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学生也会完成到不同的层次上,要清晰,易理解,使学生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完成。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5
本节课的探究交流主要体现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的这一概念获取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现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确定现象”三个直观活动,抽象出相关的数学式子,再通过观察这些数学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过程,然后通过必要的练习巩固加深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通过这一系列的观察、思考、分类、归纳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在这几个环节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天平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有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个数学概念。如果离开现实背景出现都是已知数组成的等式,虽然可以通过计算体会相等,但枯躁乏味,学生不会感兴趣。如果离开现实情境出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学生很难体会等式的具体含义。天平是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过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是否相等,天平图创设情境,利用鲜明的直观形象写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题图。
2、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1)在分类比较中认识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让学生把写出的式子进行分类。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讨论思考发现式子的不同,分类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类,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种情况;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数和含有未知数两类,再把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两种情况。尽管分的过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经过探索和交流,认识方程的特征,归纳出方程的意义。
( 2)要体会方程是一种数学模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质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数量关系,它由已知数和未知数共同组成,表达的相等关系是现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要让学生体会方程的本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天平的相等关系(如左盘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盘中是250克砝码,天平平衡,解释方程的具体含义),感受方程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方程用数学符号抽象地表达了等量关系,对方程的认识从表面趋向本质。
3在“看”“说”和“写”中体会式子
当方程的意义建立后,我让学生观察一组式子判断它们是不是方程,通过判断说明这些式子为什么是“方程”,为什么“不是方程”,体会方程与等式的关系,加深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再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写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6
《方程的意义》这是一块崭新的知识点,是在学生熟悉了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够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教学,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数学教学过程,首先应该是一个让学生获得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要让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结合我所执教的<<方程的意义>>这节课,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顾我的教学,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设置情景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执教《方程的意义》一课时通过天平的演示:认识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在这个环节要充分发挥低视的动手能力,但要注意对学困生的引导,在这个方面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天平,起码让他们对天平建立起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合作交流,总结概括
通过对天平的观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着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通过比较等式与方程,以及不等式与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应该替学生很快的说出答案,在将出方程的概念后,应该让学生通过变式训练明白不仅X可以表示未知数,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数。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当一个导游的角色,站在知识的岔路口,启发诱导学生发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放到小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决,逐步的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和合作意识。
三、回归生活,体会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义以后,设计了根据情境图写出相应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实例,从中找出不同的方程。这一过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加深了对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运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来看,他们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大多数学生知道等式并能举例,向学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两边平衡的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运用算术方法列式。但是,学生已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算术法解题思路对列方程会造成一定的干扰。对于利用天平解决实际问题较感兴趣,但是,要求学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转化成用数学语言、用关系时表示时可能存在困难,对于从各种具体情境中寻找发现等量关系并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则表现出需要老师引导和同伴互助,需要将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教学反思7
教材分析
本节是学生首次学习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本章节元知识的基础。按照教材的编写意图,要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以加深理解。因此本信息窗安排了三个内容,第一个首先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理解等式的意义。第二和第三个红点部分是学习方程的意义。
1、这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并掌握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为以后学习运用准备。
2、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学习本节课是今后继续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学情分析
本节教学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探索,掌握方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天平,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等式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和情景,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
达简单的'等量关系。
3.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
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意义的理解 难点: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