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谈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摘要:精心的教学设计能将小学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效结合,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怎样教,以及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发展,折射在学生层面上,要解决的是学什么,怎样学,以及如何实现自身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策略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1-09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精心安排。好的教学设计是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设计具有上述特征和功能呢?
一、了解学生的语文经历、语文现状
1、了解学生的语文经历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不是在零起点上接触母语的。因此,教师在预设教学目标前需要了解学生目前已经具备了哪些相关语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比如,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大致阅读过什么样的书籍,参加过什么样的语文活动,获得过什么样的奖励,他们大致有着怎样的语文经历,都需要教师具体把握。
2、了解学生的语文现状
教师给一个班级的学生上课,要知道学生们当前感兴趣的阅读、写作范围是什么。正在进行的有关语文的学习活动有哪些,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之间语文学习程度的差异怎么样。什么样的问题适合哪种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实际状况来确定教学目标。这可以通过课下与学生的交流来完成,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应。
比如,在阅读《背影》的过程中,学生对父亲爬月台的背影哄堂大笑。那么,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层次,将消除这种消极体验,唤醒他们对亲情的感恩作为必须预设或达成的目标。
二、把握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有效设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精美的教学预设必须首先“定标”。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目标设计呢?经实践,我们认为:第一,要认真研究所定目标与上位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操作性;第二,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确定目标的重点;第三,要深入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分析可获得的教学资源,以便挖掘教学潜在的教育意义;第四,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在具体的操作中应特别做好以下两点。
1、在目标中体现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
作为素质教育的“学校知识”,大体应包括三个侧面:知识技能、方法论(即学习方法)、价值性知识。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一个标尺就是关注“方法论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如何在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方法论和价值性知识是进行有效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三个侧面的知识要明确,并体现出语文个性和课时特点。
例如,《桂林山水》的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学会“抓重点词句列提纲”的方法,当堂背诵课文;
(2)学会9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方法理解 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习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按“总―分―总”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4)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为祖国而自豪,产生去桂林山水一游的美好愿望。
如果我们把目标(1)表述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就缺少了“方法与过程”的体现。如果把目标(3)表述成“了解漓江水的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就缺失了语文的学科个性。
因此,诸如“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感情”“积累课文中优美词句、精彩句段”等表述,其实都是某一个学段的目标,不是课时目标。
2、重视教学设计三个领域目标的整合
在教学目标设计的上述三个领域中,前者重视的是脱离现实生活实践、抽象性的学习,实现的是基础性目标,极少兼顾个体差异;而后两者重视的是真实情境的学习,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实现发展性目标。因此,通过目标的整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教学流程是教学设计的关键
1、教学流程要从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向新课改理念设计转变。
以《田忌赛马》为例(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是一个有关人生智慧的故事。文章以田忌赛马转败为胜的历史故事,揭示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下面是传统的程序化的线性设计:
A、导入课文,介绍文中人物和历史背景;
B、教师范读课文,指导学习生字新词;
C、学生自读课文,给文章分段;解?x教材,学生跟着教案走
D、逐段讲解课文,弄清两次赛马过程;
E、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简析:从上述教学流程看,教师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其量是对教材的解读;学生是被动听会的,被教师讲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
下面是新课改理念下设计板块设计:
A、导读板块:纸牌游戏,初涉文本。
B、初读板块:动画配音,进入文本。
C、精读板块:辩论比赛,深入文本。活用教材,教案跟着学生走。
D、拓展板块:给齐王写信,超越文本。
简析:从以上设计的教学步骤可以看出,按这样的设计实施的教学进行过程是充满智慧、连接学生生活的生态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学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在这样的生态课堂里,教师不再是单单给予学生以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思维品质的提升、综合素养的增强。
四、教学反思是教学设计的延伸
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因为,通过反思,教师会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在学生的“错误”中寻求发展,在自身的“失败”中找到出路,在教材的“局限”中谋求进步;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从冲动的、例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意志的方式实施教学行为;通过反思,还可以使教师从教学主体、目的和工具等方面,从教学前、中、后等环节获得体验,变得更加成熟。所以,反思是教师取得特定实践成就、走向解放和专业自主的工具。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强化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形成反思习惯。
教学活动与目标的一致性、可操作性以及生长性,是活动设计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教学活动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活,而是折射出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对学生学习语文过程的把握,需要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功力,更需要语文教师提高的专业设计能力。
第二篇: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阅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先后提到了“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要有丰富的积累”。朗读感悟直至烂熟于心是至关重要的。它能有效地巩固学过的字词,加深理解课文,规范学生的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读写能力,利于积累运用。不仅如此,它的价值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潜力,增强记忆力、想像力、思考力,是高度密集型的智能活动。进行朗读教学应根据儿童认知水平重视朗读训练,优先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在小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并存贮“思则来,用则出”的相似块,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同时,必须指导课外阅读,来为朗读教学夯实基础。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三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 1 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自读感知,品味感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 2 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偶然的一次机会看到了《小鹿的玫瑰花》这篇文章,我很喜欢这篇文章,文章中蕴含的寓意值得体会,于是我便在课堂上用投影显示出来让学生读,读完后,我问学生:“小鹿的玫瑰是不是白栽了?”学生一致回答没有白栽,但当问到为什么没有白栽时,大多数学生的回答却仅仅是因为玫瑰花很美。显然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存在问题,这时我对他们进行点拨启发,学生也能理解,但这种理解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缺乏自身的感受和体会。为此我没有马上加以分析而是以“读”为主,让学生找找描写玫瑰花很美的句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微风、黄莺的话,并展开想象,想象微风、黄莺当时还会说些什么?还有那些动物?他们还会说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角色表演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进入角色,从小动物的角度深深感受到玫瑰花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从而深刻地体会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这种感受显然是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外国有的教育家预言说:“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增进学习效果,达到最后不需要教师到现场,当面督促,步步施教的地步。如果学生把读书当成一件苦差事,被迫应付,收效将甚微。心理学家认为,自觉主动性是一种心理品质,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就谈不上读书,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之达到“善学”。为此,我在班里每周增添一堂“谈天说地”课,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论自 3 己学得的新奇见闻和印象特别深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和眼界,同时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比如,每次报刊发到后,我先浏览一遍,发给学生时,向学生介绍几篇;有时先给学生阅读一部分,学生正注意听时,有意中止,给学生造成悬念。报刊发给学生们后,他们就会迫不急待地去读教师点到的文章。另外,每隔一段时间,就开一次故事会、评论会等,学生越来越爱读书,真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五、课外阅读,朗读教学的有力保障
课外阅读功能很大,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读写能力,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吸收信息,丰富精神生活。
对于阅读有一定困难的低年级孩子或者阅读习惯还没有形成的孩子,那该怎么办呢?大声读给他们听是引领他们亲近书籍的最好方式。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上,还是在亲近母语读写培训班中,孩子们最安静的一节课就是“大声读”实验课。用耳朵倾听名著,给予孩子的是最畅快的阅读享受,它没有家长逼迫的痛苦,也没有生字的羁绊,纯粹处于一种放松的愉悦状态中,所以最吸引他们。
一本书、一张嘴、一颗心——给孩子直接的情感熏陶老师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和文本的情感融于一体,直接传达给孩子,给孩子情感熏陶。当老师和孩子共同沉浸在文字营造的那份美好情感中,那种美妙不是我们苦口婆心的进行说教所能传递的,因为它能触及孩子的心灵,引起孩子们的感情共鸣。
总之,有效阅读的策略还有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第三篇:谈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思考与策略
谈小学语文教学多媒体应用思考与策略
——札札弄机杼 为何不成章
[摘 要]随着多媒体应用与推广,课堂教学存在课件使用过滥,语 言训练不到位,思维发展弱化的现象。为了使多媒体使用 走出误区,务求实效,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研究 生本,吃透教材;重点突出,使用有度;激发兴趣,陶冶
情操;自主发展,拓展思维。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思考 策略
随着现代化教育设备的应用与推广,多媒体班班通的实施,打破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的传统教法,构建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情趣和注意力,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还有它的大容量图文并茂、声光俱全的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离不开课件,好的课件要求学习进度可控,路径可选,内容可调,交互性强,能更好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扩充知识,加深理解。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发挥出它的优越性了。
但是,根据本人近两年多时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观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引起思考,采取一些必要的对策。
思考一:预设课件,如何应对课堂生成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时下有些课例,“上课就像看电影,语言训练没落实。”多媒体统治课堂,流于形式,教师围着课件转只当“解说员”,忘记了以学生为本。而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也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却常常因无法加到课件中去而成为遗憾;学生在课堂中的随机变化,教师只能随课件的预设,很难进行教学生成,这样势必影响了课堂效率。
思考二:屏幕板书,如何体现书写教学
现实中不少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媒体无法替代的,而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往往教师的一手好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长期使用多媒体,学生的字越写越差,速度也越来越慢,长此以往,教师的板书也随之弱化。
思考三:课堂热闹,如何呈现思维过程
在教学中,课件的直观形象,不少教师直接演示,取代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只是理解了,不会用语言来表达,大多是只可意味,不可言传。语言也是有思维的,而思维是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来内化。
思考四:耳目一新,如何加强语言训练
课件能利用声音、图形和图像等多种形式展现文本内容。正确适当的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师生关系得到质的改善和提高,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的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在课堂中让人耳目一新,但如果让课件统治课堂,就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学生语言训练的时间就大大减少,就会影响学生语言训练的效果。
为了尽快走出误区,还原多媒体教学的真实面目,要求我们教师摆脱花架子,苦练真功夫,力除虚空假,务求实效,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研究生本,吃透教材
课堂要体现生本,课前就必须研究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在备课上,认真钻研教材,找准重难点,撰写课件脚本,不断修改,并且要具有创造性,大胆突破,不能老是“拿来主义”。也要通过上网、使用教学光盘、观摩优质课等方式获取信息,广泛吸纳别人的经验,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发掘自身潜力,最终形成有特色的符合自己教学思路的课件。
策略二:重点突出,使用有度
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有赖于一定的条件,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使用效果上,媒体使用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如《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件,通过展示各种恐龙的图片,让学生理解“形态万千”这个词语,进而了解恐龙家族的庞大。通过让学生说说,再来对照文本是如何表达的,然后加强朗读训练。再如《桂林山水》,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桂林山的“奇、秀、险”,既直观形象,又激发学习兴趣,课件适当点缀,教学效果就会更佳。
策略三: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课件把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景一下子推到学生面前,在优美的抒情朗诵声中,让学生体会:流水淙淙、万物复苏的春天;树木茂盛、雾气浓浓的夏天;落叶飞舞、累累硕果的秋天;白雪皑皑、万籁俱寂的冬天。感染那仙境一般的童话世界。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美,心中的爱油然而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赞叹祖国河山美,陶冶思想感情美,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如《庐山云雾》一文,描绘了壮观美丽的庐山云雾景象,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影象“庐山云雾”,就可以将静止的语言文字变成流动的、直观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秀丽的山峰、潺潺的流水、绚丽的红日、或缥缈翻腾的云雾,风起云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再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特殊的情境,营造出一个特定的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强烈地叩击着学生的心灵,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愿望,使学生的情感在欣赏语言美、自然美的过程中得到陶冶和净化。
策略四:自主发展,拓展思维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来实现自我发展,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实现智慧教育的目的。如讲《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放一段借箭经过的录像,学生提出疑问:“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把船一字儿摆开有什么妙用呢?”,“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等等。再由学生阅读文本自主探究的方式解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讲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多媒体呈现画面:一枝经霜的红叶,在诗人身后还有一匹瘦马,让学生通过见到的景物展开联想,由“经霜的红叶”联想到“秋天”;由“瘦马”联想到“异乡”、“异客”。我们知道,思维是认识的核心,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唯有思维的参与,才能真正加速和深化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光、色的作用,视听结合,可以深化思维训练,促使学生乐于学习,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四篇: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 要: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识字的基础任务,学好拼音影响着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中拼音的重要意义,从基础出发,尽管拼音学习的过程枯燥乏味,但是教师应该努力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拼音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问题 策略
拼音属于小学语文的重点内容,也是小学阶段学生接触汉字的基础,是学生求学路上的第一步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要知道拼音教学的重要作用,对拼音教学进行明确的定位,培养学生的拼音学习兴趣,为后续的识字、写字以及阅读奠定好基础。[1]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常见问题
到目前,依然还有大多数的老师采取一人一桌一教鞭的教学方式,老师领读,学生跟读,重复朗读,这种重复性的,带有一定强迫性的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产生抵触心理,无法真正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激不起学生接受知识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关注拼音字母的特点与发音规律,只要学生会背就万事大吉,这对于学生拼音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让他们感觉一头雾水,丧失了学习兴趣,虽然学生为了迎合要求会去死记硬背,但是却难以灵活的掌握拼音学习要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2]
二、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策略
1.从认知规律出发,提高学生兴趣
兴趣对于一个个体而言,是一种持续稳定的内驱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可以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内心的驱动力必然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进行探索。
根??笔者多年的角度经验,读音是否准确与学生的口形有密切的联系,刚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他们愿意接触新鲜的事物,如果可以让他们动起来,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如,在小学六个单韵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儿歌+手势的教学方法,如嘴巴张大a、a、a,嘴巴圆圆o、o、o,小嘴咧开e、e、e,一根蜡烛i、i、i,树上乌鸦u、u、u,水中小鱼ü、ü、ü。让学生一边唱着儿歌,一边来观察教师口形,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可以很快掌握六个单韵母。此外,还可以在课后自制一些拼音卡片,采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出标记,这样,拼音在孩子的眼中就不再是单纯的符号,而是变成丰富、多姿的美丽符号。[3]
2.组织合作,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小学教学中一种非常受欢迎的教学手段,在拼音教学中,可以让同桌两人来互相充当小教师,一个做教师,一个为学生,两人互相考问,体验着教师的角色。还可以组织“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之间,一个人拿着声母卡片,一个人拿着韵母卡片,由教师来说出音节,学生来找出其中的声母、韵母,一起朗读。这种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产生了源源不断的兴趣,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避免学生掉入误区,顾此失彼,本应该学习知识的课堂论文游戏场地。真正的合作课堂应该是学生在玩中学习,开心的记忆自己所学的知识。
3.组织活动,愉悦学生身心
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他们需要教师的关照和提醒,为了锻炼学生的拼音学习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让他们可以真正的动起来,主动来学习拼音知识。研究显示,学生的记忆效果与自身的情绪有一定的关联,他们在情绪好的情况下,记忆力更好,反之,负面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记忆效果。在教学时,可以开展画一画、看一看、做一做、唱一唱的活动,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利用多元化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和学习频率,实现优势互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探究精神,这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在“d、t、n、l”拼音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编一编”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编写顺口溜,如一根铅笔lll、一根粉笔lll、伞柄朝下ttt,让学生来自己编写顺口溜,让原本抽象的字母变得更加具有生机,学生记忆起来也更为容易。
4.认真教学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已经在国内得到普及,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拼音教学也是汉语学习的首要内容,为学习者继续学习汉字打下基础。在实际教学中,为避免过多解释晦涩的学术理论,增加学生练习机会,教师常常根据教学情况,提出了很多不合《方案》规定的教法,这是变通的做法。拼音教学应减少语音知识的讲解,增加模仿和练习的时间,语音纠正师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师将拼音教学重点放在后期的整字和语流认读中,不让学生纠结于个别发音上的问题,讲解时多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增加机械模仿练习的方式。许多学者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也设计了几种拼音教学简化变通的教法,例如王力先生(1963)将8个有韵尾的韵母归纳成a系和e系两大系统进行教学,赵金铭(2009)将韵母重新安排简化,提出教外国人汉语韵母只需教6??单韵母、4个开口呼复韵母和4个开口呼鼻韵母即可,其余的韵母可以在此基础上拼合练习。这些变通的教法既减轻了学习者学习拼音的负担,又节省了讲解时间,方便教学的实施。在学习单韵母a的音形学习中,可以借助小女孩的头连同小辫子构成图形表示“a”的形;小女孩在看病,发出“a、a、a”的声。[4]
参考文献
[1]李晓林.浅谈小学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4(6):56-58.[2]牛建军,王金萍.浅谈小学低年级汉语拼音教学[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15):78.[3]雷志春.浅议农村小学汉语拼音个性化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8):46-48.[4]左玉荣.小学低年级学生汉语拼音教学浅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2):5.
第五篇:谈关于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策略
谈关于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的设计策略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旨在改变过去那种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单纯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利于让社会生活走向课堂,有利于让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有机衔接,有利于新世纪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活动;阅读;合作;社会实践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内容,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评价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将口语交际、习作融于活动中,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强字、词、句、篇的综合运用,加强各方面能力的整体发展。在口语课“我会拼图”中,可以让学生欣赏收集到的各种拼图,让学生在美的感染中产生自己动手拼一拼的愿望,这时可以创设“夸一夸自己的拼图”,“比一比谁的字最端正”等情境,让学生写下赞美拼图的?语,拼图完成后,组织一次展评,师生共同评议、欣赏,以此加强语文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审美情趣。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把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口语交际及写作知识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注重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书本,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学会学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提倡课外专题性阅读,开展综合性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一些适合学生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在“我爱阅读”为专题的综合性活动中,教师不仅要在阅读中引领学生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1)围绕一个小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英雄成长的故事、科学家的故事、科普读物等,让学生和好书交朋友。一段时间按学生的读书进程安排一个小专题内容,在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2)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3)去图书馆或书店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4)找一本喜欢的书阅读,作摘抄或填写阅读记录卡。(5)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全班同学就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利用交流平台交流读书乐趣的体会和学到的读书方法。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课内课外综合性活动的进行,加强了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结合,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学生对阅读充满了兴趣,使阅读成为学习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三、倡导合作学习方式,开展综合性活动
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是学生个体学习的有效补充和有力延伸。综合性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入地解决问题,增加学习的信息量。提供学生交流情感,展示个性的机会。“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改变了以往单一的教材编排,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单元结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特别是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也是学生第一次开展较长时间的综合性学习,为保证活动的效果,我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内容:(1)活动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制定计划。活动结束后,以小组展示和交流活动成果。(2)举行猜字谜游戏。各小组自选内容,同时开展不同的活动。如第一小组猜字谜,第二小组搜集歇后语,第三小组搜集带谐音的笑话,第四小组了解汉字的来源。由于各小组学习任务的不同,教师要及时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要求小组明确分工,每个成员都有具体的任务。(3)以小组为单位开成果汇报会,共享学习成果。可以说,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增强了团结合作的思想意识。在交流评价中,促进了情感的提升,也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活动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生活的空间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我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地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在节假日,提倡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外出旅游,进行参观访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家庭做调查采访,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深入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放了语文课程。可以说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
新课程标准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开展综合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意义深远。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同时,综合性学习在强调学生自主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服务、组织与指导。这是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也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杨再隋.小学语文教学的新走向[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