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第7节 数学游戏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9页。【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问题解决: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出“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使学生在游戏和操作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掌握在一张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的方法与技巧。【教具】每个小组几张长方形作业纸、一把剪刀。【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学生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作业纸在2分钟之内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
2、提问:你能在另一张作业纸上剪出一个大洞,让两个同学钻过去吗?
二、游戏活动,解决问题
1、学生初探,小组合作
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图示,自己试着动手操作,在作业纸上剪一个大洞。完成后,请成功解决该问题的小组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并演示剪的过程。
2、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同学剪不出大洞,而是把纸剪破了。
3、答疑解惑
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再跟着剪一遍。
4、学生再探
刚才剪的结果,在小组内比一比,谁剪的洞最大?为什么大?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到小组的小白板上并汇报结果。
5、小结
只要将对折后的纸分割的份数越多,即剪得越细,形成的洞就越大。
三、课堂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数学知识具有无穷的奥秘,只要同学们善于动脑,勤于动手,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板书设计:
数学游戏
剪的起点与终点分别在()。每次剪时,都()剪到头。最后从()剪到()。
第二篇: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数学游戏教学设计
1、圆柱
包括三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体积。安排了6个例题。圆柱的认识:
首先从生活中的圆柱实物或模型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及各个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经历由“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
然后通过观察交流,抽象圆柱的特征。例1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演示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即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发现他们的特征;之后安排这样一个有趣的操作活动,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绕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并沟通从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让学生快速转动长方形纸片活动,只要求学生操作、感知,不必做更深入的讲解。
本节课的难点应放在例2,即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指导展开圆柱侧面的方法,理解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再一次沟通从立体图形再到平面图形的转换。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先让学生摸一摸圆柱形实物,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2)接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剪开侧面,再展开,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准备的圆柱体各不相同,在剪开的过程中并不是千篇一律,故可能会出现: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是平行四边形,对于这些操作结果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剪的,以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3)最后再让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出:圆柱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最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这样学生通过在亲历立体图形与其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逐步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了空间观念。
“做一做”让学生制作圆柱,加深对圆柱特征的认识,也为后面学习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做准备。
圆柱的表面积
2、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因为学生已有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经验,知道表面积是物体各个面的面积总和。所以对于圆柱表面积的理解并不困难。例3的教学让学生将课前做好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展开后的形状,并在展开后的图形中标明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以便于把展开后的每个面与展开前的位置对应起来,得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例4的教学是关于圆形物体表面积的计算,关于例4的教学,我个人认为要注意这样几点:①圆柱形物体在计算表面积之前一定要先判断此圆柱体是几个面,什么面,再来进行计算;②圆柱形物体表面积的计算的步骤较多,学生在熟练应用公式计算之前,最好是分步进行计算,即先求出侧面积和底面积,再求出表面积。注意每一步的运算结果要写上正确的计量单位;③圆柱表面积计算结果再取近似值时,一定要注意不可乱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而是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完成例4后,做一做是一道计算圆柱表面积的基本题型可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后可与例4进行比较,找出两题不同之处,同样都是求圆柱体的表面积,为什么这题要求侧面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而例4求侧面和一个底面的面积之和?使学生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求表面积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计算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3、应用转化策略,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例5教学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例6是利用圆柱体积计算解决问题。
(1)例5,渗透了转化的思想。首先从回顾旧知(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入手,引出圆柱体积的计算问题,并提出圆柱能否转化成已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体积。接着通过教具演示图说明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个相等的扇形,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一定不要忽略操作与直观演示,也可借助多媒体。然后引导观察和推理,得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S,高就是圆柱的高h,并由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得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Sh。
(2)例6之前,安排了已知圆柱底面半径r和高h,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V=sh的内容延伸成V=。(3)例6,创设了一个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解决这个问题,先要计算杯子的容积,使学生明白圆柱形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从里面量出需要的数据后,可直接利用V=sh计算。
1.圆锥的认识。
内容主要包括: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其编排与圆柱的认识类似,教学中可参考圆柱的教学,但教师可放手学生自己探究发现总结。圆锥的体积
例2教学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例3是圆锥体积公式的应用。
例2,教材按“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四个层次编排。(1)引出问题。首先提出“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让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是:可以用排水法,但这种方法太麻烦。从而产生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动机。
(2)联想、猜测。学生讨论,回想会计算哪些图形的体积,思考圆锥的体积和哪种图形的体积有关?从而将圆锥和圆柱的体积联系起来。
(3)实验探究。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学生可以借助自己的学具,进一步通过圆柱圆锥相互倒水或沙子的实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4)导出公式。通过试验学生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由此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 1/3sh 整理和复习
课时安排建议:一课时。
1、引导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2、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图形的特征及计算方法。
3、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数学游戏”──“剪大洞”
教材(第31页)则是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体会图形变换的奇妙,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用数学的自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篇:设计数学游戏
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第四篇:教学游戏及其设计
谈教学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何更好的运用教学游戏提高教学效益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可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把教学游戏作为问题来探讨,我们也就不顾浅陋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教学游戏是一种手段性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的乐趣,这样的活动我们称之为教学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建议中再次重申这一观点:“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教学游戏既可以是教学的先导活动,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或是教学与游戏不断的互相转化,使幼儿的学习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一般来说,教学游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组织教学。游戏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的关注教师,关注教学组织的教学活动。一节健康课,上课之初,幼儿刚来到户外,注意力正被户外的各种刺激物吸引,教师就神秘的说:“来,看老师变一个魔术,看老师能从这个箱子里变出什么?”幼儿马上开始关注教师的活动,都期待着魔术的结果,这节课也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2、教学准备。游戏也可以为教学准备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气氛,提高幼儿学习准备的积极性。幼儿园大班的一节健康课《玩椅子》,内容是教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椅子开展活动,活动中有许多身体动作,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活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扮演小飞机:“小飞机要起飞了,先活动一下机头(颈部活动),再活动一下翅膀(肩肘腕部活动),再活动一下机身(躯干部活动),活动飞机轮子(下肢活动)。”同样的准备活动,这样的游戏就为准备增加了吸引力,幼儿的活动也就更积极主动充分。
3、教材呈现。有的教学内容幼儿理解起来比较难,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理解更到位,掌握更牢固。一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听力,活动开始以后,教师就创设了情景,在一个山洞里寻宝贝,什么也看不到,只能跟着铃铛走,把大家的眼蒙上,训练就开始了,活动在游戏的情景中展开,4、学习巩固。一节健康活动的内容是训练幼儿的侧滚翻能力,完成对幼儿的指导以后,在活动巩固性训练阶段,教师就组织了一个游戏:“大家都是小老鼠,现在去小猫看守的高坡上的食品仓库去偷东西,偷到东西以后,我们不能跑了,因为手里有东西,我们只能侧滚了。”这样幼儿就在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练习巩固。
5、增加情趣。有些游戏主要作用是增加了教学过程的情趣,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分瓶盖》是一节利用啤酒瓶盖开展的综合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两个幼儿分小筐中的瓶盖,教师就建议幼儿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分,一时吆喝声此起彼伏,幼儿热情空前高涨,不只是这一环节积极性高,也为下一个环节的造型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一般来说,教学游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借用。运用已经有的游戏,大量的传统游戏和幼儿比较熟悉的游戏都是可以选用的,这些游戏幼儿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不用再向幼儿介绍规则,使用效率比较高。前边所说的分瓶盖就是这样的情况。
2、改造。有些已经有的游戏与当前的教学任务并不是十分合适,但部分内容改造以后就很好了,那就可以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改造。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其它适合改造成游戏的。比如学汉字时,就可以把传统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改造成“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山’字碰‘水’字。”还有一些是成人的游戏或者活动也可以改造成幼儿教学游戏,如成人的很多酒令就可以,还有很多培训的游戏都是可以改造的。
3、创编。如果现成的没有,改造也不行,就可以自己创编,一般来说,创编的游戏更符合教学的需要,这应该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一般来说,教学游戏创编的手段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1、禁止。明确提出禁止的内容。比如:把报纸运送十米,但不能用手拿。
2、指定。明确规定只能怎么做。比如:把豆子从这个碗里用勺子舀到另一个碗里,但只能用左手。
3、神秘。营造一个神秘的氛围。如:前面有一个山洞,里面可能有危险,也可能有宝贝,看谁能最先找到,又不受伤。
4、情节。用情节规定幼儿行动的过程或动作。如:现在大家都是小马,我们来帮妈妈运粮,一会儿发过一条小河,要跳过去,还要过山洞,山洞里有狼,不要惊动它,走路要轻„„
5、竞争。孩子争胜心比较强,可以用竞争来设计游戏。如看谁先为动物找到家(加法练习)。
在一个教学游戏中,可以单独运用一种手段,也可以是几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它要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学游戏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程序:
1、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一步是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做的。
2、游戏环节的确立。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哪些一切需要什么性质的游戏。
3、游戏结构的设计。这一步是在明确了游戏的性质的基础上来设计游戏的框架。
4、游戏细节的完善。主要是游戏情节的合理化,细节的情趣的完善,吸引和的加强。
5、游戏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主要是把游戏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让游戏顺理成章,让游戏服务于教学。
1、选择合适的游戏。游戏是不是符合这节课的要求,是不是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帮助,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选择游戏的首要条件。其次游戏要有趣,游戏是要有游戏趣味的,无趣的游戏对教学是一种伤害。还要考虑到游戏是不是能很好的被幼儿接受,除了有趣以外,玩法简单也是一个重要标准。
2、提供合适的游戏条件。游戏条件对游戏的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游戏也是一样的。场地 时间 材料
情绪
3、教会幼儿正确的玩法 规则 过程 结果 示范
4、幼儿的主动
给幼儿余地(地点、形式、评价、细节)让幼儿做主 让幼儿创造
5、游戏本质的实现 服务教学 体验反思 情绪调控
教学游戏存在的问题 轻视 盲目
生硬(过程玩法)直白(目的太明)两张皮
1、不是一定得有游戏,游戏的核心是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尊重。幼儿好奇、好胜、好动、好显。其他教学方式也 可以实现同样的 目的。
2、是幼儿游戏,不是游戏幼儿。
游戏是为幼儿的,不是为教师的。游戏是培养、调动幼儿兴趣的桥梁。
3、职业关注和教师的游戏精神。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变换管理
从容、开朗 宽容、豁达 幽默
第五篇:游戏 教学设计
游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
2.聆听《火车波尔卡》,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重点、难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
2.聆听《火车波尔卡》,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但是,他挺神秘的,他说如果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他就出来和大家见面,听!(课件播放火车声)生答:火车
师:(课件出示火车图片)快来和他打个招呼吧。孩子们,平常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火车? 生答:拉煤的、拉木头的、载人的等。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善于观察,谁能来模仿一下火车发出的声音? 生答:呜呜、咔嚓咔嚓等。
师提示:火车鸣汽笛的声音是:wu--;火车大轮的声音是轰隆;火车小轮的声音是咔嚓咔嚓。
2、三声部练习
师:下面让我们分组来模仿火车的声音好不好? 老师模仿火车鸣汽笛的声音,wu-;这一组同学模仿大车轮声,来试试,honglong honglong;这一组同学来模仿小车轮声,试试,咔嚓 咔嚓。
师:这个难不倒你,下面你可要集中注意力啦,三个组合作,一定要听清老师的要求,老师先开始模仿汽笛声,然后你们看老师的手势加进来,来试试。大车轮组准备好了吗?(鸣汽笛声、大车轮声)
师:真不错,小车轮准备好了吗?和刚才一样,还是老师先开始,注意看老师的手是啊!(汽笛、小车轮),师:哇!这都难不倒你啊!不过也先别太高兴,下面这个可真有点难度了,老师再加上你们两个组,我们三个声部一起来,好不好?老师先开始,然后你们一定要注意看老师的手势,然后也加入进来,听明白了吗?三个组一起模仿。
三、学唱歌曲《火车开啦》
师:棒极了,听,火车来啦!(课件播放《火车开啦》原唱)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车轮声、鸣汽笛声。。。师:这说明什么呢?火车是静止的? 生:火车开了
师:对,这首歌曲的名字是:《火车开啦》,请你一边小声跟着音乐演唱歌曲,一边思考:火车是怎样前进的? 师:火车是怎样前进的? 生: 咔嚓咔嚓
师:对,咔嚓咔嚓,是谁的声音啊?火车非常平稳的向前走。那开火车的司机心情怎么样啊?下面请你一边跟着音乐演唱,一边体会开火车的司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高兴
师:老师也想当一回火车司机,行不行? 师范唱。
师:你想说什么? 生:
师:你们觉得我作为一个火车司机自豪吗?我是用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我自豪的感情的? 生: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唱? 师弹琴生跟唱。
师:你们可真是一群神气的小火车司机,我们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吧。
师:老师能把火车的声音加入到歌曲当中,你们信不信? 老师演唱鸣汽笛的声音。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老师还是模仿火车鸣笛声,大车轮组唱:轰隆轰隆,小车轮组呢?
师:对,歌词就是唱的小车轮的声音。准备好了吗? 三声部演唱歌曲。
三、聆听《火车波尔卡》
师:真是太精彩了,有关快乐火车的作品有很多,除了《火车开啦》之外,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施特劳斯的一段有关火车的乐曲,请你仔细听,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火车?播放《火车波尔卡》。
师:乐曲听完了,你想到了怎样的火车? 生:高兴、开心
师:是不是静止不动的火车? 生:不是,在快速行驶,师:坐在火车上的人在干什么? 生:唱歌,哼着小曲,跳舞。
师:为什么乐曲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啊? 生:音乐速度快,活泼、欢快。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聆听音乐的小耳朵。你们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了吗?老师提示一下,拍手(一、二)。这是一首管弦乐曲,名字叫《火车波尔卡》。下面让我们一起乘上火车去旅行吧。师:跟老师一起拍手。
四、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非常高兴能和你们一起感受到火车带给我们的快乐,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