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5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感情朗读感悟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泊船瓜洲》、《秋思》

二、默写诗句:师说句意,学生分组写诗句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洛阳城里秋风乍起,想要给远在家乡的亲人写封信,可要表达的

意思太多太多了。

三、以诗引题

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明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是那封拆了又写,写了又拆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词《长相思》。

教师板书课题

(一)走近纳兰性德:收集并整理纳兰性德的资料。

介绍词人(课件出示):纳兰性德

生介绍:纳兰性德,字容若,是清代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儿子,被称为满清第一词人。他的词主要是写离别相思之情。他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曾两次随康熙皇帝远行。

师补充:《长相思》就是纳兰性德随同康熙皇帝出关东巡师写下的。

(二)初读,读准字音,1.请大家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读的时候要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2.出示生字和多音字。

聒噪 榆关 河畔 帐篷(分析字形,练写生字)

更:gēng

(1)改变;更换。(2)<

gèng(1)再;又(2)更加;愈加。

3.指生读文,教师相机指导难读或停顿有误的地方。

4.教师范读

5.指生读,教师相机指导难读或停顿有误的地方。

(三)简单介绍文体

浏览这首词,共有几句话。第一句为词的上阕、第二句为词的下阕。

指名(一男一女互读文)

三、再读《长相思》。要求:读懂《长相思》。

(一)、整体感悟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能把词读的字正腔圆,那么你能说说从这首词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疏通诗意

1.默读《长相思》,借助书中的插图和注释,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大概讲了怎样的意思。

2.学生说词意,教师补充。

(三)深入品味诗的情感

师唱:“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想家的时候泪长流,家乡月就抚摸我的头。

师引:词人这般思念家乡,那他现在身处何处,心有在何方呢?

请同学生读读词,勾画一下。

生: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读相关句子。

师:这就是作者的身啊,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趟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小川。夜晚驻扎军营的帐篷。

师:从哪里知道作者心系故园?

师:故园无此声,故园里没有什么声音?

生:故园没有风声、雪声。

师:其实并不是故园没有风声和雪声,只是此时作者远离故园,那风声、雪声就格外激起了绵绵的思乡情。

师:故园无此声啊,故园无此声。那么在纳兰性德德心中,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

生谈感受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我的家乡多么美好呀!故园,有的是亲人关爱,有的是温暖舒适、宁静详和……而身在塞外,听到的却只有风雪交加,感觉到的只有寒冷孤寂,卧不成眠!叫我怎能不想家!这种心情,谁人知晓呀!这种身心分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融成了一个字,那就是——(苦、痛、碎……)

指导朗读:试着把作者身和心分离的那种苦、那种痛、那种碎读出来!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导:

(四)互文印证,读透词心,背诵积累。

师:《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纳兰性德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化作了千古传唱的《长相思》。现在,就让我们把这首思乡词铭记于心吧。

四、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多少身在他乡的游子写下了思乡的诗词,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课前搜到的思乡诗句与大家一同分享。

2.老师也搜集到一首是: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五、作业设计

1.将《长相思》添加细节描写,改写成一篇现代文。

2.搜集更多思乡的诗文,朗读、背诵。

第二篇: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这样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四年级学习《忆江南》、《渔歌子》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已有了基本的认识。因此引导学生感受纳兰性德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思乡之苦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设计思路】

“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学好教材,超越教材”是我本课教学的总体设计思路。

在教学时,我围绕本单元“思乡”这一主题,搜集相关思乡的古诗词,通过自主阅读、对比研读、主题阅读等环节,让学生了解词意、体会词情、领悟写法、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的思乡情。

2、读悟教学法

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入情入境,揣摩人物的内心,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1.会写“榆、畔、帐”三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有感情地诵读《长相思》。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4、通过主题阅读,积累语言、丰富文化底蕴,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学生交流有关思乡的古诗词

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读懂词意

(一)读通《长相思》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

(二)读懂《长相思》

1、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感知词意。

2、汇报交流

(1)交流词意。

(2)作者的“身”在哪里?作者的“心”在哪里?

三、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教师范读,学生想象作者行军途中,风雪交加的世界。

(二)聆听音乐,学生想象作者故园的幸福画面。

四、对比研读,感悟写法

对比阅读《泊船瓜洲》、《秋思》以及《长相思》,体会作者不同的表达方法。

五、主题阅读,积累运用。

(一)阅读一

☆阅读提示:自读诗词,感知大意;体会感情,领悟方法。

长相思?一重山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二)阅读二

☆阅读提示:品读名句,丰富积累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二选一)

1、阅读纳兰性德的其他词作,如《菩萨蛮》《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2、阅读关于思乡的其他古诗词,如《西江夜行》《灞上秋居》《长安春望》《枫桥夜泊》

七、板书设计

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 身 在征途

思念家乡

心 系故园

八、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们承担乐重大课题“语文主题教学”,课题中“语文主题”是指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教材中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提高语文能力。从阅读入手,结合教材,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学生掌握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并着力构建学生阅读行为自主化、自觉化的学习品质。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暗藏于词中的无限情思,有感情地朗读词,读出词的韵味,让学生走进词境,进入词心。同时,作为一节整合课,我设计了三个整合点:一是在初读词之后,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关于《长相思》的内容(作者,题目,写作背景,词义,感情,写法等);二是在学生学习完《长相思》之后,搜集关于思乡的诗词;三是在练习环节,引入李煜的《长相思》,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小题(词的主要内容,表达的情感,运用的表达方法等)。

1、在朗读中与文本对话,体味情感:

朗读是解读文本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听(听老师范读)、看(默读)、读(出声朗读)等途径,从整体上感受言语材料,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逐步感知与理解。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读的功能,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受和理解文本,在教师的范读中启动情感,在朗读和想象中整体感悟。

2、在想象中与文本对话,感悟形象:

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范读感召下,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学生们通过想象,感悟纳兰性德的“征途”,充满了远离与牵挂。在与“征途”对话后,通过问题将对话切换到词人的家乡和故园。学生在《琵琶语》的情思中,又展开了与“故园”的对话,学生们想象并感悟着家乡的美丽、温馨、安宁和祥和。

教学环节设计中,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读懂词意、读出词情,再和另两首进行对比研读,感悟写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主题阅读,拓展到课外

第三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学校:新庄小学

执教:张飞

从《静夜思》读起之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写聒这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字正腔圆的诵读这首词。【过程与方法】

充分了解作者从不同角度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把握词的内容,关注词中人物的场景,体会作者的那份乡愁。

2.激发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词的思乡之情,进而升华至热爱祖国。教学准备:

《长相思》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让学生齐读课件呈现的标题《从《静夜思》读起》。《静夜思》,一首家喻户晓的诗篇,一首妇孺皆知的诗篇。那么,《静夜思》告诉我们的是一种什么情感呢?(指学生回答:思乡)

是的,思乡,我们把身在异国的人们想念家乡的情怀称作:乡愁。(出示电子课件)

让学生齐背《静夜思》。《静夜思》老师诵读。

是的,那么诗仙笔下的《静夜思》,诗仙笔下的乡愁,真的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吗?

让我们一起揭开它真正的面纱。出示课件《山月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除了那轮明月之外,还有重重叠叠的山脉,正是这山脉阻隔了他回家的难度。所以李白的《静夜思》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一轮明月,一色无尘;一轮山月,阻隔思念之人。

是的,所以李白的那份乡愁不是那轮明月下的故土,而是,一轮山月下的故土。山,高大雄伟;山,连绵起伏;山,重重叠叠。阻隔了思念人的回家路,只能把思念寄托在那轮山月之中。

二、教学过程

1.初读《长相思》

这是李白眼中的乡愁,这是诗人中的乡愁,今天让我们共同领略一下词人眼中的乡愁,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长相思》。

大家开始自由读《长相思》,看看词人眼中的乡愁都有那些景,哪些物。

让学生齐读《长相思》。

分别指定学生来讲自己心中的词景、词物。那么这些字能表达怎样的情?又是如何体现的? 再齐读《长相思》。2.分层感悟《长相思》(1).精讲《长相思》上片: 是谁走过了“山一程”,又是谁渡过了“水一程”?(指明学生答:纳兰性德)真的是纳兰性德吗?

再问一句,又是谁“身向榆关那畔行”? 是谁的身?此时的身又在何方?

要了解这些问题,得先看看后一句“夜深千帐灯”。此句告诉我们,时间是深夜时分,本应睡觉,再加上白天“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水水山山,脚下的每一块石头,水中的每一道波纹,前行者都经历了,是那么的劳累,但是,帐下灯火通明,并且是千帐,那么,这千帐之下,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又是“夜深千帐灯”,可见,这身,不是一个人,是千帐内的每一个人。也就是说,不是不是纳兰性德一人之愁,是每个帐下不同人的同样之感——乡愁。“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历了山山水水,劳累了一天,本应该是帐内每一个人熄灯早眠,可是每个帐下的人儿,无法入睡,仍然点燃着灯火,此时的这灯,照的不是光明,照的是帐内人儿的心情。

此时不禁让我联想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另一首词《如梦令》,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万帐穹庐人醉”这句了得,此句无灯火,但是要强行入睡,只得饮酒,一来助眠,一来消愁。这场面更为宏大。这一灯一醉,耐人寻味。

此时,再读,就不是那么单一的了,李白的乡愁是一个人的独思,而纳兰性德的词,表达的那是许多人的愁,许多人的思。

让学生齐读上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2).精讲《长相思》下片: 这盏灯,还没有熄灭,为何? 你听“风一更”,你看“雪一更”,风雪交加,声音嘈杂,身寒意冷,外面吵得这样了,这是外表,睡不着的根本在哪里?

“聒碎乡心梦不成”,这是根本。这心不在这儿,在哪里? “故园无此声”。心系故园。

这就又联系到了纳兰性德同时期的那一首词《如梦令》,“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巧了,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句都运用了两个字,什么呀?

“梦”和“碎”,这个水讨厌至极,这一群远离故土的人们,刚刚借酒人醉,适才进了梦乡就又让这水吵醒了。梦中故国,就这样被叫醒了。醒了之后,更是睡不着,那么,此时的惊梦人干什么?想什么呢?

“故园无此声”。

这梦中的故园是何样? “故园无此声”,这“此”指的是塞外的风雪之音,那么,那每个人的故国,有的是什么声音?每个人心中的故国又是什么样子呢?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写下来。

(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写写故国的声音和样貌)3.升华感悟

(一)《长相思》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山的阻隔,水的阻挡,那就是:山一程,水一程。纳兰性德的乡愁是亲赴赶往山海关的行程,那就是:身向榆关那畔行。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夜景下塞外营帐中的灯火,那就是:夜深千帐灯。纳兰性德的乡愁是风雪交加的凄凉之音,那就是:风一更,雪一更。纳兰性德的乡愁是辗转反侧后的难眠心境,那就是: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笔下的乡愁是众多征夫对故园无此声的久久回忆。同学们:

李白的乡愁是那一轮山月下的故土,王安石的乡愁是那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张籍的乡愁是那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纳兰性德笔下众人的乡愁是什么呢?(指生回答)

夜深千帐灯。是众人的乡愁。4.升华感悟

(二)《故乡》

乡愁的延续,经历了好几百年,乃至好几千年,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现代的乡愁之音,杨牧的《故乡》。(出示《故乡》老师朗诵)

乡愁的不断扩大,不断升华,就演化为一种最高的情感,那就是:爱国。(出示课件)升华至爱国。乡愁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爱国。

三、总结课堂。

(教师口头小结课堂)

歌声中的祖国。

让我们从《静夜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唐的乡愁,让我们从《长相思》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大清的乡愁,让我们从《故乡》读起,它给我们展示的是祖国的乡愁,三个时代,三种时期,三种乡愁的无限扩大,思乡与爱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热爱我们的故土,热爱我们的祖国。

四、作业

书写祖国。

请同学们写一写心中的故乡,心中的祖国。

板书设计

知识新授:

课堂流程:

1.重读《静夜思》——思长相思

身在征途

空间对比山水榆关图

景物对比塞上风雪图

虚实对比榆关景物

眼前

正面描写

心系故园

故园 故园无此声梦中故园心中侧面描写 乡之祖

2.精讲《长相思》生字:聒

3.现代诗《故乡》课文《梅花魂》思乡——爱国

4.歌声中的祖国

5.书写故乡、祖国

第四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教学准备: 了解诗人纳兰性德。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三、学习诗句

(一)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是的,„„(简介背景)。3.山 一程,水一程,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 它写下来。(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板书设计:

身向榆关(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苦)

第五篇:《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榆、畔、帐”等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读懂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两岸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3、简介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齐读,巩固诗歌节奏。

三、理解诗句

1、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2、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结合理解。

(3)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6)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3、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它写下来。(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7)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8)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2)教师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附)板书设计: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身向榆关(难)心在故园(苦)

下载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长相思》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教学观摩活动教案 《长相思》教学设计 上良中心小学 张艳妮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罗敏琦 教材分析: 《长相思》是人教版语文教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本单元的课文,不论诗词还是散文,都是游子们思亲怀乡的绝唱。纳兰......

    《长相思》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相关纳兰性德的资料。 ②、相关......

    长相思_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诗词并感悟词的思想感情。 2、体会并学习此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品味白居易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步骤】......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与其作品的文学常识;品味词中的意境,体会这首词的思想感情。 2、从了解写作背景入手来把握诗词......

    长相思教学设计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长相思》 2、读准多音字“更”和生字“聒”。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

    《长相思》教学设计

    王崧舟《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教学实录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师:同学们,在......

    长相思教学设计

    纳兰性德《长相思》 教案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惊叹于五千年历史所孕育的灿烂文化,而那一首首流芳至今的诗词正是中华文化中的精粹,上课前我愿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