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材料教案 反思 体会课稿

时间:2019-05-13 01:5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材料教案 反思 体会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材料教案 反思 体会课稿》。

第一篇: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材料教案 反思 体会课稿

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材料•教案 反思 体会

《丑石》教学案(五年级)

丽水市莲都外国语学校

汤金波

一、教材理解

这是一篇借物说理的散文,借助了一个公认为平凡的对象——一块顽石,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作者通过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道理:人们的无知,并不能掩盖和抹杀那“默默忍受”多年,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引导学生感受丑石的形象,体会文章所揭示的哲理,进而感受作者特殊的写作手法,是学生学习的增量点。

二、学习目标

1.认识“錾、掮”等9个生字;正确理解“錾、掮、庇覆、繁衍、世俗”等词语。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课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3.感知文章特有的语言风格,发现 “先抑后扬”的写法,初步感受表达效果。

三、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丑石》。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课文预习过了吗?说说你是怎么预习的? 老师想检查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大屏幕出示生字。)

2.指名读,读对的跟着读。

3.重点指导“錾”、“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课文围绕丑石写了哪两方面内容?

(三)合作研究:丑石之“丑”

1.丑石丑石,丑在哪里呢?我们先来研究课文第1至5自然段,看看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丑石的“丑”。

(1)个体学习:圈画出写丑石“丑”的语句,相同的内容用简洁的话进行概括,写在课文边上。

(2)小组呈现:指导学生简洁概括,组长归纳事例,纸片呈现在黑板上,指导修正错误的概括。将合理的概括张贴在黑板上。

(3)教师整合:梳理出先后顺序。

2.体会材料安排的层次性和合理性: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能不能调换先后的顺序?为什么?组织小组学习讨论,随机品学相关语段,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四)合作研究:丑石之“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看到这丑石,既难看碍地,毫无用处,又遭花草、小孩嫌弃,还害“我”摔跤,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那么,课文又是如何写它的美的呢?

2.学生再读课文,用“丑石之美,美在 ”的句式练习说话。

(1)发现标点符号的特殊性,感受其作用。

(2)指导朗读,感悟文章揭示的人生哲理,感受借物喻理的写法。

(五)发现“欲扬先抑”的写法。

1.既然丑石这么美,可以极尽赞美之词啊?为什么还要写它的丑?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2.小组讨论,汇报成果。3.小结写法。

4.迁移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

四、板书设计:

丑 石

极致丑

极致美

借物喻理 欲扬先抑

《丑石》教学反思

汤金波

5月20至23日,我有幸作为丽水市的一名代表,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并在活动中执教了贾平凹的作品《丑石》一文。现将课前、课后的一些想法整理如下,请指正。

一、教学中所彰显的亮点

1.依据学生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

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五年级学段教学的要求,结合上课学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仔细研究,制定出符合学生习需求的学习目标:

(1)认识“錾、掮”等9个生字;正确理解“錾、掮、庇覆、繁衍、世俗”等词语。(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悟课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3)感知文章特有的语言风格,发现 “先抑后扬”的写法,初步感受表达效果。目标中,既关注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紧扣文章的主题;既学习文章谋篇布局的巧妙,先抑后扬的对比,又相机进行迁移性的语言实践。

大目标下,又有版块小目标,在达成小目标的过程中,都紧扣语言的运用和实践。如:在学生将“概括描写丑石之丑”的内容依顺序粘贴在四面的黑板上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可以调换先后顺序码?从而体会到了作者编排材料的合理性和层次性。又如:在引导学生发现“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后,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迁移用“先抑后扬”的方法练习写提纲,学生兴趣盎然,纷纷写出了非常精彩的“先抑后扬”式的提纲,语言运用与实践在这里成了学生学习的增量点。

2.针对学习需求,适时调整教学进程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准和能力,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如:(1)当检查学生预习时,发现学生预习能力较强,已经比较全面地掌握了文章的字词,我便将这个版块的目标由“组织学习关键字词的含义,指导难写字的书写”调整为“检查字词的读音,指导学生掌握‘根据字的部件构成来理解字义’的方法”,重点指导“錾”、“掮”字义理解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在指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在纸条上概括描写丑石之“丑”的内容时,其中一组学生对第四自然段所描写的内容产生了困惑——既写了丑石的好处,又写了它给“带来的不安全”,到底如何概括?于是他们在纸条上打了一个大大的“?”,来作为学习结果呈现。我顺势引导

该小组学生进行再讨论,同时鼓励其他小组同学参与讨论,最终在组员的努力下,在其他小组的协助下,大家解开了这个疑惑——原来,这里写了丑石难得的一点好处,却也会给人带来不安全,更加写出了丑石之无用,丑之极致。

(3)在体会文章所揭示的哲理时,我出示了贾平凹与记者的一段对话,以便学生能结合作者的经历,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读到这里,几位学生眼圈红了,我想,此刻应该是学生的情感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了,于是及时让学生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借物喻理的手法,学生由景生情,感受写法也就水到渠成。

3.围绕小班教学,学习成效扎实有效

根据评比活动的要求,教师要围绕“小班教学”这一组织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我在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小班“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特点。

(1)关注个体学习:在学习“丑石之丑,丑在哪里”时,我要求学生圈出相关词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批注在书上,并进行巡视指导。这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关注了学生个体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2)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学生学习过程中,我通过朗读指导、师生对话、练笔反馈等形式,让24位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并根据展示进行指导、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

(3)组织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用在何处?应该用在小组成员需要合作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学中,呈现概括第1至4自然段内容的时候,需要小组谈论、提炼,这时候就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这几个自然段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也需要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贾平凹的经历与这篇文章的主题有什么联系?更需要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在这些环节中,我适时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参与学习的面更广,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问题解决的途径更广了。

二、教学中还需改进的几点

课后,我认真地对照教案和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表现,进行了反思,认为以下几点还需改进:

1.要处理好“取、舍”之间的关系。在研读教材时,众多的处理方法和教学观点都让你感觉非常的独特,使得自己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显得“臃肿”,继而带来的问题就是——为保证40分钟不超时,一些环节不能深入组织教学,部分目标的落实显得仓促。因此,哪些目

标要取,哪些要舍,就要科学地处理好。

2.要凸显“以学定教”的理念。曾经在赛前的试教过程中,几次大胆地运用“学生提问,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学习目标”作为推进教学的一个重要线索。但在评比的课堂上,几个板块的问题,都来自于教师本人的提问,如:“丑石之丑,到底丑在哪里?”,“课文又是如何写它的美的?”,“写它美,又为什么写它丑?”这些问题虽然提纲挈领,但不是来自学生的提问,还不能真切反映出学生学习的真实需求,说明老师的启发引导还不到家。

3.要打磨精致的环节和语言。在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语言的运用上还显得有些粗糙,以至于上课中板块与板块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一些学习指令还不够简洁明了,教师导语还不够精致,影响了课堂精彩。

风筝,在牵线中飞舞

——参加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的甜酸苦辣

汤金波

2013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年份,许多生活中的快乐和辛酸,在这个平凡的年头里纷至沓来,让你应接不暇。

3月的一天,我接到了通知:汤金波要代表丽水市参加5月份在杭州举行的全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一股复杂的心情油然而生:惶恐,都奔四了,还参加省里的赛课?那都是85后的舞台啊!激动,毕竟是全省优质课啊,多少市级小语名师,个个都是高手,却唯独安排我去参赛,是赵老师和各县(市、区)教研员们对我的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啊!紧张,5月?就剩一个多月时间了,什么都没准备,能行吗?上不好怎么办?

不多想了,制定准备工作的方案吧。在和兰奕兄、施雷方等老师的讨论中,《参加省课堂教学评比准备方案》出炉了。读什么书,看什么教学实录,试教什么课文,方案作了详尽的规定。发给赵老师和翁老师,通过!

此刻,收到了评比活动的通知,主题——小班教学,以学定教。形式:赛前24小时抽签决定上课内容和节次。哇,前所未有的挑战!

于是,埋头苦读,《小学语文教学》、《人民教育》、《名家教学思想》、《小班教学的实践》……一本本叠放在案头,经常看到夜深;观摩推敲全国赛课的录像,薛法根、王崧舟的课堂实录,自己上课的实录,一遍遍地看,看到精彩处就反复琢磨。4月19日还跑到杭州参加了千课万人活动,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一个个特级教师的课,让我深受启发。慢慢的,一些新的思考,新的灵感逐渐产生,但此刻,教学中对如何鲜明地体现小班教学的特征,心中还是没有充足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方法。

第一场试教,选了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安排在囿山小学。选择囿山小学,原因有二:一方面是这所学校的学生综合素养不错,应该更接近赛课地杭州学生的水平,另一方面,自己学校的学生太熟悉,课堂上反而不容易放开。

赵老师带领一帮重量级市级名师在听课。课,就洋洋洒洒地上了起来。

一下课,心里就忐忑不安,总觉得师生对话过多,小组合作学习无从下手。果然,大家纷纷“扔砖头”:小班教学的基本形式——合作学习没有明显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具体体现……记下了大家的意见,准备着下一次的试教,信心,依然充足。

缙云教研室的樊老师十分关心我的课,几次来电话,表达了鼓励和信任之情,再加上缙云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于是第二次试教选择放在缙云实验小学,仍旧上《临死前的严监生》。

五月的清晨,带着一丝懵懂和忙碌,出发了,驶过清冽山谷,远处的微风扑入车窗,眼前闪耀着不可捉摸的阳光。车子在一条巷子里停了下来,我来到缙云实验小学的阶梯教室。这个曾经熟悉的地方——几个月前就在这里上过一堂课《白杨》。课上完了,大家坐下来了讨论,还是一个重要的难题没有突破——小班教学的操作模式没有体现。但樊老师、翁老师、陈永英老师等十几位教师的真知灼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心里暗想,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的。

回到丽水,我将备课的重点放在如何体现小班教学合作学习的操作上。上网查资料,翻阅有关研究合作学习的书籍,几经周折,几经思考,学习任务该怎样落实,组员如何分工,组员怎样交流,组长如何发挥作用,怎样组织组际交流等等,心中逐渐有了方向。

到中山小学是第三次试教《临死前的严监生》,拥挤的教学楼和教室,让我上的大汗淋漓,却获得了赵老师、翁老师和陈老师的充分肯定,前几次大家非常担心的问题——合作学习的呈现,在这堂课中有了突破。大家认为:有形式,有实质性的指导,更有合作学习的成效体现。这些鼓励,陡增了我的信心。

周一的早上,来到了永嘉实验小学。单志明老师,这个清新略带可爱的小伙子,坐在教室里听我上《临死前的严监生》——这篇反复磨过,好似没有新意的课文。课后的讨论中,他几个观点令我耳目一新:呈现学习成果要和小组合作学习有机融合;大胆开放地组织学生提问,依据问题展开教学;课文的环节要通透……,于是,对小班合作教学的认识,又有了新的认识。

之后,我更换了试教的内容,选择人教版四下的选学课文《生命的药方》,分别到缙云壶镇小学和莲外小学试教,虽然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课在不断地进步,体现主题越来越鲜明了,课感也越来越好了。

终于出发了,5月20日,这个值得记忆的日子,赵老师、翁老师、叶国幸和我一起奔向充满希望的赛场——余杭实验小学。

天气有些炎热,内心有些激动,却很奇怪,没有一丝紧张!是紧张的让自己感觉不到紧张了吗?

入住、晚餐……,晚上7时,到了一个让你开始紧张的时刻,抽签决定上课节次了。省、市教研员和8男4女的上课代表端坐在余杭实验小学的会议室里。滕老师温文尔雅地宣布着比赛的规则和纪律,然后将签一排放在桌子上,说:抽吧!12位上课代表站了起来,我顺手拿了左边第二张签,摊开一看:23日第五节。心里咯噔一下,晕,是整个评比活动的最后一节。但转念一想:还好不是第一节。赵老师坐在对面,我悄悄告诉他:最后一节,他点了点头。

我想:从比赛角度来说,最后一节课是个双刃签。准备时间是充分多了,但对我的要求也更高了,因为评委们前面已经听了11节课!

5月21日,到达余杭的第二天,知道了第一天上午上课的内容《苏七块》,哟!竟是非人教版的教材。我躺在宾馆的床上,琢磨着:要是我来上这课,得怎么上。

5月22日,是最煎熬的一天,公布我们上课的内容了。上午8:00,滕老师交给我们一张A4纸双面打印的课文纸——贾平凹的《丑石》。

紧张的备课开始了—— ……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24小时!

当一切准备完毕时,指针指向了11:40。和叶国幸在路边买了一瓶饮料,一根油条,边吃边来到了余杭实验小学……

胸有成竹地站在教室里,面对着一群可爱聪明的孩子,面对着一排令人尊敬的专家评委,我竟没有特别的紧张。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组织合作学习,发现写作方法,尝试语言运用……,孩子们的激情和表现比我想象的好多了,他们更是带动了我的情绪,一堂课,感觉前所未有的淋漓尽致。

课,终于上完了!一身的汗,胃也绞痛起来。赵老师充满肯定的语言和表情,让我觉得幸福无比。

回程的路上,风呼呼地吹向我的脸庞,回想参加赛课前后的一幕幕,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飞舞的风筝,所有关心我、支持我的领导、专家、老师和同事犹如一根长长的牵线,在线的牵引下,伴着风,我快乐地飞翔,飞翔在充满希望的天空中。

第二篇:2009年浙江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听课反思

2009年浙江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听课反思

很荣幸参加本次浙江省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本次小学体育优秀课评课活动是在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举行的,能参加此次活动觉得非常幸运。我观摩了本次比赛的全部内容。下面是我个人对本次优秀课评课活动课的一些反思: 技能比赛部分:

给学生一杯水,做为教师我们要能装下一桶水。可见做为小学体育教师我们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本次的教师基本功比赛刚好向全省体育工作者展示了小学体育教育者的能力。有精彩也有过失。教师的各体专项的区别在比赛过程中表现突出。特别是在行进间的四面走法中失误较多。在游戏的讲解部分,多数教师能将游戏表达清楚,但也出现表达不清的。浙江大学的王教授在对教师技能方面的点评提到了两点。

1、“书面语言和讲解语言是不一样的”。在比赛过成中体现的特别明显,有几位老师直接就是按照抽到的游戏题目的书面纸读一便,从而导致有几个游戏下面的学生就理解不了它的意思。致使游戏过程出现与书面所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总的来说在这一环节缺少教师的示范,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讲解与示范的结合运用。

2、“基本功怎样内化为教师的执教能力”。作为一名体育工作者必修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时时体现出来,比如教师的讲解、示范等等要使学生一目了然,知道动作该怎样去完成,什么样的效果才能达到要求。在本次观摩的过程中发现我们在对自身的基本功还有待提高。这点也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

课堂教学部分:

课堂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可谓是一堂课的基本骨架,教学目标可以说是学生在课堂中智力发展的终极目标,重点和难点便是一堂课应该了解和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难点应该是很突出的,是一目了然的。在各堂课的教学中各位老师都能围绕教材的重点来展开,通过几种方法来解决其中的难点。使观众能够很清楚的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但同时也要求老师有更高水平的引导能力,让学生很快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配合教师达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各堂展示课的老师在课堂上他们充分挖掘课堂资源,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面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为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

在课的设计上,各位老师都各有所长,针对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杭州的方伟老师、绍兴的沈君江老师、温州的徐珊珊老师都运用了模仿操的准备活动。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每为老师在对教材的分析上都做到精细,结合学生特点运用了情景教学,课的开始设计一个童话般的环境使学生能尽快的容入到教学环境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入作用。但是在王教授点评的中提到的教师的辅助要简洁,音乐要自己放。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反映出了有几堂课教师的辅助材料过于烦琐。致使课前的准备时间过多。在教学中基本每位老师都用了音乐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但是在音乐的播放上都不是本人自己播放的。

在师生的课堂融合方面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嘉兴的董明华老师的《小篮球直线运球》和绍兴的沈军江老师的《动物模仿操和各个方向的跳跃两堂课》。在王教授的点评中提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心与情感的交流忘我的参与进去。这几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很好的容入到课堂的氛围中老师与学生一起游戏,一起放松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习。教师使教师与学生容为一体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实实在在的体现了王教授在后面点评中提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心与情感的交流忘我的参与进去。

在教学方法方面。王教授提到,1、练习方法的传授比教技术更重要,要特别注重学生掌握如何去提高技能,让学生体验技能掌握的过程带来的成功体验。水平一的学生的特点是模仿能力强,学生好动等。给我的感觉是在全部的课堂展示中教师都运用了模仿教学来引导技能教学。很好的结合了学生的学习特点。特别突出的是宁波的沈技峰老师的《原地侧面投掷轻物》和舟山乐海山老师的《嗒嗒球》这两堂课,水平一的学生刚好接触投掷的教学对此都比较陌生,很多学生对投掷的技术思维都是把东西抛出去而不是投。都两位老师都很好的把握了学生的特点把教学的难点分解,让学生模仿着老师的动作来完成投掷的技术学习。使学生学会如何去掌握技术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很好的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去学习如何掌握技能。

2、不同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效率是不一样的。在这两堂课中,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样的,但在对目标的达成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投掷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提示法,手臂经前、下、后投和让学生模仿所达到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也许教师的语言提示要十分钟的时间才能达到效果,而学生模仿老师的动作两分钟就达到目标。这样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我们所制定的目标。这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研究和思考的。

在课的创新方面有方伟老师的《生命接力》,董明华老师的《打气球》,沈军江老师的—《奥运会项目的模仿操》,音乐《我和你》等等都让我眼前一亮。

本次课的两点共性是

一、都运用了音乐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使学生能在音乐的引导下更好的完成练习。

二、在堂课教学中,各位教师都能做到少讲多练。也就是说他们的讲解很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从练中学,学生从自己学习中体会整个动作,这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对于体育这样的技能课,必要的动作示范还是不可少的,所以我认为如果能在课中加入多一些示范动作的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现在情景式教学在任何学科中都比较注重,而在这几堂展示课中也不例外,陈运根老师设计的球宝宝,李杰尔老师的小兔子搬萝卜,董明华老师的狼来了等。使学生在整个学练过程中都容入在情景中致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表现出了有很高的热情,掌握知识技能的浓厚兴趣。总之这几堂课给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树立了小学体育课的榜样,我学习了很多,也领悟了很多。从中也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进步。真正做好教师这一职业。

第三篇:2014年海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014年海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听《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心得体会

2014年5月19-22日,有幸来到陵水人民大会堂聆听2014年海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本次活动我共观看了21节课,其中习作课9节,阅读教学12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受益匪浅。他们多才多艺的表演,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声情并茂、自然大方的教态,风趣幽默的教学风格,精美的课件制作,设计简练、巧妙的板书等,令人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从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下面就以一节阅读课,邓爱香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谈谈我个人的点滴心得体会吧。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开篇文章。这组教材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本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价值。作者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我看了邓爱香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看后颇有收获。邓爱香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本节课教学中邓老师带着学生去感受、了解德国的异域风情和民族精神,我也仿佛置身于其中被深深地感染了。回顾一下这一节课的教学,也带给我很多启示。

在课文的最后刘老师带我们解读了一篇小诗进一步加深同学们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整堂课下来,刘老师课堂气氛紧凑,图文结合,同学们兴趣盎然,带着愉快的心情学完了这篇课文,让我深深的知道高年级的语文课页可以拼读的这样有滋有味,让我对语文种满了信心。

第四篇:浙江省2007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浙江省2007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杠杆的研究》

授课教师:湖州安吉外国语学校 叶军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上《科学》中《机械和工具》单元的第3课时,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研究了打开油漆桶的杠杆和打开饮料瓶的杠杆,认识了杠杆的省力作用,但对什么样的杠杆能省力、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省力的认识并不清晰。学生建立的更多的是感性的生活经验而不是科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三部分的内容:记录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改变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记录杠杆尺的状态以及给常用的杠杆工具分类。重点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的省力规律。

教学要以学生先前的经验为起点,本课面对五下学生施教,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和深化,力求体现一种“实验――初步结论――验证――结论”的探究活动方式,让学生体验实验验证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渗透科学实证思想,努力使学生在理性思维、理性精神方面有所发展。教学内容的组织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充分促进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2、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初步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发现并验证杠杆省力的规律。

3、让学生体验实验验证是科学实验的重要过程。教学重点:发现并验证杠杆的省力规律。教学难点:初步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

教学准备: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表、方座支架、撬板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跷跷板激趣。

2、揭题。

二、状态感知

1、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观察、分析。

3、初步结论:右边的格数 > 左边的格数,杠杆就省力。

三、验证结论

1、学生实验验证活动。

2、活动汇报。

3、分析实验数据:(1)、“撬起来”的数据;(2)、“平衡”的数据;

(3)、“撬不起来”的数据;

4、得出结论。

四、拓展延伸

1、杠杆省力规律应用。试教体会

在市县教研员的指导下,通过多次的试教与磨课,感触颇深:

1、上科学课难,要真正上好科学课更难。难在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实践,难在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难在对课堂的预设与生成。

2、一次磨课一次进步。每次试教前,总感觉这次试教应该是一节比较理想的课。但试教下来,通过自己的静心反思和体会,通过听课教师的诘责与分析,总觉自己在教学预设时考虑欠缺周全,总觉有生成缺乏灵活机智的处理手段。“失败是成功之母!”每一次的失败都预示着下一次成功的机率将会更大。

3、站在学生角度看问题,思考一节课将带给学生一点什么。六上的教材,放在五下的学生施教,从教材难度上来讲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通过一节课,学生是否有发展了。通过几轮的试教,使我从教师教的重心立场逐步转向到更多关注学生学的立场。

4、对教材的处理。起初,受教参建议的束缚,两个学生活动和10个小组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在课堂40分钟时间内总很难以满意地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而且根据教参收集数据的方法,在课堂上个别小组通过实验后总是提出平衡了(如左边第2格挂2个钩码,右边第4格挂1个钩码)和撬不起(如左边第1格挂7个钩码,右边第5格挂1个钩码)的情况是不是省力?显然,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思考已经超出了我们老师对学生的预计。如果老师直接肯定它们也省力,对学生来讲是简单的处理,学生难以信服,对学生科学质疑精神的培养也不利。忽略吧,学生已经发现了,回避不是问题,怎么办?由此,动起了对教材进行处理的思路,让学生在实验中把所有的情况都显露出来,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感到只要力点离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离支点的距离,杠杆就能省力的道理。这也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路吧。

个人简介

叶军,男,1990年8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现于湖州市安吉外国语学校小学任教,小学科学教师,浙江省小学科学学会会员。曾获安吉县电教优质课一等奖,2002年湖州市小学常识课堂教学比武一等奖,湖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和湖州市第七届教坛新秀。在任教常识、科学的10年教学生涯中,计有29篇论文、案例、多媒体课件获省、市、县一、二、三等奖,县级以上公开课、讲座25次。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并获奖。2005年8月至10月参与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材《小学科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编写。

第五篇:浙江省2007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浙江省2007年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教学设计

课题:物体的热胀冷缩

执教教师: 丽水市莲都区中山小学 朱伟龙

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共4页,由4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

这个活动是引导学生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这部分内容分为3层。

第一层是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会是怎样的?问题的提出是对上节课实验观察的回顾,教材上方的插图和对话提示了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中观察到的现象。第二层是研究怎样能够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后的体积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的细玻璃管。

内容的第三层是,教材下方以文字和插图对学生的想法施加了影响。提示学生在做水的体积变化的实验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观察活动之一是观察水在受热时的体积变化,之二是观察水在受冷时的体积变化,之三则换了一个角度,从水的体积变化推测水的冷热。

这部分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玻璃管内水面的升降,说明烧瓶内水的体积有了变化,而不是水的多少有了变化。因为烧瓶是密封的,外面的水进不去,里面的水也出不来。由于以上变化是在冷热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推测水的体积变化与冷热条件有关系,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收缩。对“膨胀”“收缩 ”两个词要加以解释。

教材64页热胀冷缩的概念表述不是简单的结论,而是对学生探究活动结果的一种提炼。

活动二:其他液体也热胀冷缩吗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把学生的探究活动向着更广阔的方向拓展,同时是对严谨的科学态度的培养。要充分让学生用已掌握的方法去实践。教材64页以3个问题对学生们的研究施加影响。教师可多准备一些液体供他们研究,如酒精、醋、食油、豆奶和饮料等。

活动三: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教材用学生提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内容,以两点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提供帮助:

1.想办法把空气装起来;

2.想办法看到空气的体积变化。

这些帮助本身不是教学重点。这个活动的重点在于尽可能地启发、指导学生动脑筋想出自己的观察办法来。例如: ① 用什么容器装空气。可以用烧瓶、试管、玻璃瓶、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易拉罐„„无论什么容器都要设法密封。密封的材料有胶带纸、橡皮泥、黄泥球等。② 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热水和冷水,使用烧瓶只要用手捂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效果。③ 怎样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常用的几种方法是:

通过容器的鼓凹来发现。空气总是充满容器的空间,当容器凹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小。当容器鼓时,说明空气体积变大。这种方法适于用软塑料瓶、软包装饮料盒及易拉罐。

借助其他能鼓凹的物体来发现。教材65页的插图给学生提示:可以在烧瓶口上套小气球。

用红墨水封口的液体热胀冷缩装置,观察空气受热或受冷时红墨水的移动情况。无论学生们想出的方法是否合理可行,都要让他们在不断的试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与水相比,空气的热胀冷缩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这个问题是鼓励学生通过比较有新的发现。例如:空气的体积变化比水明显。对学生们的这类发现应给予肯定,给他们充分的机会交流、探讨,这个活动不可忽视。

活动四:观察固体的热胀冷缩

学生在认识了液体、气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会很自然地想到另一个问题:固体会不会也热胀冷缩呢?教材以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作为典型的观察材料。在这个活动中,要强调使用酒精灯的安全,禁止学生触摸加热后的铜球,防止烫伤。可以考虑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以上的活动内容和对观察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水、空气及铜球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性质的概念。教材这里的结论蕴涵着两层含义:一是强调科学探究中严谨的科学态度,仅仅靠一两个事实材料就下定义是不严谨的;二是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提出了空间,省略号所涵盖的探究活动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水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发生的胀与缩的变化,进而认识液体、固体、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训练初步的实验操作能力。

(3)学会用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科学方法来研究物体和认识事物。(4)感受科学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乐趣。

2、教学重点:认识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教学难点:培养初步归纳推理的能力。

4、教学准备:

(1)为学生每组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锥形瓶、细玻璃管、胶塞)、烧杯(2个)、烧瓶、气球、水、红墨水、橙汁、醋、牛奶、油、热水瓶(两组一瓶,内装热水)。

(2)教师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金属球、金属环等)、酒精灯、火柴、乒乓球、气球、大烧杯、热水瓶(内装热水)、制作课件。

5、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热水壶水烧开时的录象。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3、学生讨论:壶里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二、实验探究,归纳推理。

(一)水的热胀冷缩:

1、启发学生用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引导学生归纳: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4、解释前面的问题。

(二)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1、启发学生选择其他液体进行实验。

2、学生分组实验。

3、引导学生归纳:橙汁、醋、牛奶、油等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

1、启发学生提问: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2、出示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引导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3、教师演示,验证学生猜测。

4、学生归纳:铜球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四)气体的热胀冷缩:

1、学生提问: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2、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典型气体——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装置。

3、学生分组运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

4、学生归纳: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5、引导学生归纳:象水、橙汁、醋、牛奶、油、铜球、空气一样,许多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五)联系生活、科学应用。

1、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热胀冷缩的现象。

2、通过实例理解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运用。

(六)收获成功、课后延伸。

1、学生说说这节课的收获以及遗憾的地方。

2、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兴趣。

三、试教体会

1、教材的处理。考虑到学生是在没有学习本单元第一节课《冷水和热水》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的,因而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时采用了不同于教材的方法,结果发现学生能够乐于接受,但对于“理解水的体积变化”尚显不足。

2、材料的准备。在为学生预先准备各种各样的液体时,开始没有充分考虑,选用了酒、醋、牛奶和酒精,试教后发现了问题:酒和醋不易辨认;酒精不易观察。后来试用过“酷儿”,结果产生二氧化碳气泡,实验没有成功。因而深刻体会到要上好一堂科学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问题的设计。开始试教时,总想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结果事与愿违,课堂难以驾驭。例如在学生通过实验验证,认识到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我设计了一个过渡“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我们知道许多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时,你最想知道的什么?”学生的问题有:“水为什么会热胀冷缩?”“两种不同的液体混合后还会热胀冷缩吗?”“如果瓶子盖紧了,水没有出口会怎么样?”„„根本没有提出我欲设的问题(固体或气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4、活动的安排。考虑到是参加省里比赛,本来平时我会选择两课时的内容准备一课时完成。结果试教时发现,要么活动都能完成,但缺乏深度;要么让学生充分活动,反复验证,但不能完成欲设所有活动。只有:

一、作好充分准备,尽量少讲空话,多给学生活动和思考时间;

二、结合具体上课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5、思维的启发。三年级的学生,分析、归纳和概括能力还有待提高。还需要我们巧妙的引导以及特意的关注。

个人简介

姓名:朱伟龙,1974年出生,大专学历。1988年命运安排进入自己并没有填过志愿的师范学习,1991年8月中师毕业参加工作。从教15年来,呆过4所学校(泄川乡中心小学、联城镇苏埠小学、丽水市大洋路学校、莲都区中山小学);任教过语文、数学、音乐、自然、、常识、科学等学科;担任过教研组长、完小负责人、少先队辅导员、教务员,现任莲都区中山小学教科室副主任,分管后庆校区教科研工作。教学上,20世纪主攻数学,21世纪转占科学阵地。参加过省“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讲师培训和省新课程培训。现任浙江小学科学网丽水市联络员。历年来所得荣誉有:原丽水市第五届教坛新秀、丽水地区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莲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莲都区第七届教坛新秀、丽水市第三届教坛新秀、丽水市明星教师。06年曾被推荐参加省教坛新秀评选,无奈个人能力有限,未能如愿。历年来参加优质课比赛成绩如下:2000年获丽水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壹等奖;2000年获丽水地区小学数学优质课壹等奖;2004年获莲都区小学科学优质课壹等奖;2004年丽水市小学科学优质课壹等奖; 2006年莲都区小学科学优质课壹等奖;2006年丽水市小学科学优质课壹等奖。

下载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材料教案 反思 体会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材料教案 反思 体会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总结

    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总结 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已落下帷幕,不管各位选手的成绩如何,你们都已经努力。能被学区、学校推出来参加县级评比,足以证明你们的优秀,你们所呈现的......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蒹葭》课堂实录 浙江省2010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课《蒹葭》实录整理 执教者 永嘉县实验中学 范圣龙 师(满怀深情):在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深秋的清晨,晨雾朦胧,芦苇飘荡,一位......

    2013年浙江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比结果公示

    2013年浙江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比结果公示作者:郑 文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3-5-31 9:15:072013年浙江省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5月13日至16日在义乌市绣湖小学......

    2013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结果公示

    2013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结果公示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3-5-21 8:52:42 2013年浙江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5月13-16日在舟山朱家尖......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骅西小学于娟 语文教师,我一直以为是最难当的。作为母语,似乎谁都知道都会理解都可以说上一二。前几年语文大讨论时,多少偏激之词言犹在耳,多少老教师感叹......

    浅谈如何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浅析如何写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姓名:蒋昌珲 工作单位: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下蒋学校 联系电话:*** 邮编:425300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我们语文文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百色市靖西县魁圩乡魁圩中心小学梁彩艳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教师能够大胆创新,张扬教学个性,展示个人的教学风格,同时也发现少数语文教师由于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