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马非马“微教案
《白马非马》微教案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文学与新闻学院
吴鹏
所属学科:文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课程:诸子百家名著导读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大学语文平台课、通识课学生
一、教学背景
“语言暴力”现象是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它反映出与文明社会的格格不入,是传统道德观应批评和抛弃的对象。本课结合战国时期“名家”思想家公孙龙的思维方式,呼唤合理健康的表达方式,沟通远比结论更重要,沟通带来尊重,尊重带来和谐。这是本课的人文情怀,也是当下启示。
二、教学目标
1、掌握《公孙龙子》“白马论”“跡(迹)府论”的经典章节,能够翻译并了解主旨;
2、了解“白马非马”对当时环境的意义,即名家思想的重心,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启迪,即杜绝语言暴力。
三、教学方法
文本与事例相结合,趣味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四、课程设计
1、起——事例
以“吴Sir‘犯二’的早晨”为引入,讲述吴Sir在上班路上公交车上的遭遇,车辆急转,吴Sir抱怨“这还是个车吗?”抬头一瞧,老大妈抱怨“这还算个人吗?都不知让个座儿”。相互的抱怨使年轻的吴Sir提前下车,产生了强烈的怀疑,大树是树吗?小花是花吗?草儿是植物吗?
2、承——背景及三段文本讲解
(1)“公孙龙,六国时辩士也。”(语出《公孙龙子·跡府论》)公孙龙,前498—?,字子石,楚国人,一说卫国人。提出了著名的“白马非马”思想。
(2)“尝度关,关司禁曰:‘马不得过’,龙曰:‘我马白,非马’,遂过。”(语出王琯《公孙龙子事辑》一文)
翻译:公孙龙曾经携马过关,守关将士不得令其通过,口称人可过,马不得过。公孙龙对答,这是白马,不是马,白马非马。于是顺利过关。
(3)“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今合以为物,非也。”(语出《公孙龙子·跡府论》)
翻译:公孙龙说白是颜色,马是外形,颜色不是外形,外形不是颜色,现将其合二为一,是不对的。
(4)“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此飞者入池,天下之悖言乱辞也。”(语出《公孙龙子·白马论》)
翻译:公孙龙举例说,欲叫一匹马来,黄马黑马都可来。欲叫一匹白马来,黄马黑马则不可来。(将白马认为是马的话)就好比飞鸟入水,这是胡言乱语逻辑混乱的行为。
(5)小结:以上三段论据仅仅是一个片段,公孙龙子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为思想史上留下了那个经典命题——“白马非马”。
3、转——“?”的解读
(1)对“白马非马”本身的质疑:汉代司马谈指责公孙龙的思想“苛察缴绕,诡谲变幻”。
(2)对“白马非马结论的滥用:公孙龙子“白马非马”的思想重在思维,而非结论。对结论的“拿来主义”,成为了诡辩的手段,更成为了当今的语言暴
力。比如,说“XXX不是人”,“番茄炒蛋不是饭”,“男朋友不是朋友”等等。
4、合——“!”的解读
(1)现代逻辑学解读“白马非马”:错误。因为白马为种,马为属,二者构成种属关系,故白马是马。
(2)“白马非马”的意义和启迪:是公孙龙的思维方式,笔锋胜于刀剑,分条析理,而不是强词夺理,有话好好说,有理好好讲。沟通比认同更重要,信守道德比语言暴力来得更猛烈。鲁迅先生所言理性精神,我们在战国时期公孙龙的身上看到了,不妥协,也不狂躁,这种对待人和事的态度恰恰是文明社会所需。
(3)对“名家”的小结:“名家”以“论辩、思辨、善辩”为手段,以研究事物的“概念”为核心,标新立异,独特精妙,在诸子百家中占据一席之地。
五、课后作业
完整阅读《公孙龙子》(中华书局)《跡府论》《白马论》两篇。
六、教学小结
思维过程比特殊结论更有意义,这不仅是学习的认知,更是为人处事的智慧。我们通过对“名家”经典《公孙龙子》两个篇目的阅读,除了对文本本身的了解分析以外,更要关注文本的当下精神和价值,这是避免“死学习,死读书”的重要尺度。
本节课,仅仅为学生提供了“白马非马”一个案例,假如下一次同学们自己接触到“坚白离”“白狗黑”“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些表面上看起来荒诞的结论时,是一棒子打死呢?还是耐心思考其中的合理性?这正是本课带给学生的启示。
名家思想在诸子百家中之所以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正是其思想中的合理性决定的,它并不是错误的。于当下而言,它既有与当下逻辑判断的冲突,又有与当下人文环境的贴切和吻合,这才是本课的精髓所在。
第二篇:微教案
《认识声调符号》微教案
莞城中心小学 熊莺
设计理念: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让拼音教学与故事相结合,与游戏相结合,与生活相结合,创设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
教学目标:
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 o 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教学过程:
一、认识声调符号
1.在拼音王国里,住着快乐的拼音宝宝。还有一位拼音魔术师,他有四顶神奇的帽子,代表四个声调符号:汽车平走,是“第一声”;汽车上坡,是“第二声”;汽车下坡又上坡,是“第三声”;汽车下坡,是“第四声”。
2.拼音魔术师很喜欢这四顶声调符号帽,他唱起了《声调符号歌》:我是拼音魔术师,我有四顶小帽子,伸出手指写一写,四个声调牢牢记。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二、掌握“a o e”的四个声调
1.听到歌声,单韵母a跑过来:“亲爱的拼音魔术师,帽子能不能给我戴?”“当然可以。”
2.a戴上了四声帽,读音不同要记牢:ā,阿姨好!á,你说什么?ǎ,这是怎么回事?à,多可爱的小鸟!
3.听到a的四声,o和e跑过来:“亲爱的拼音魔术师,帽子能不能给我戴?”“当然可以。”
4.a、o、e戴上帽,唱起了《四声歌》:声调符号四顶帽,读音不同多奇妙。请和我们一起读,四个声调要记牢,ā á ǎ à,ō ó ǒ ò,ē ã ě â。横着读完竖着读,ā ō ē,á ó ã,ǎ ǒ ě,à ò â。
三、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1.亲爱的小朋友,a o e的四个声调你们记牢了吗?拼音运动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请你到运动场上大显身手吧!
2.第一项比赛:听音识卡。我来读拼音,你来指卡片。各就各位,预备,开始!(逐一出示:ǎ ā à á ō ò ě ã ē ó ǒ â)
3.第二项比赛:读音跨栏。只要读对了,就能跨过去。各就各位,预备,开始!(逐一出示:ā ò ã ǎ ō â à ǒ ē á ó ě)
4.听到掌声,拼音魔术师笑眯眯地说:“小朋友,你真了不起,我喜欢你!欢迎你到有趣的儿童注音读物中来找我,和我一起变魔术。亲爱的小朋友,再见!”
第三篇:微教案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综合运用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展示汇报建立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图形的面积?{学生口答},你能用学过图形拼成一些你喜欢的图形吗?,谁来给大家展示汇报一下。你可以告诉大家你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会计算吗?{学生汇报} 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物品的组合图片,(课件出示:房子、队旗、风筝、七巧板拼图)这些物品的表面,都有哪些图形?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学生回答,谁还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的表面有组合图形?{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二、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课件出示)下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认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怎样计算出面积呢?大家在图上先分一分,再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师: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用课件演示)。先分别算出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相加 师: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师:把这个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教师用课件演示)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2就可以了。
师:你认为那种方法比较简便呢?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师: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有多种算法,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多动脑筋,选择自己喜欢而又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师:通过学习,你认为怎样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师小结{课件说明}:在计算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
师;在计算面积时,还要注意些什么?我们到智慧屋看一看去。
三、反馈练习及时巩固
1.(课件出示:教学楼图片)要求学校教学楼平面图占地的面积是多少?,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选择有用的数据,你想怎样计算?把你的算法在小组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同学汇报} 对于不同的算法,师生共同分析,提升比较简便的方法,加以指导。师;方法一小长方形+大长方形,方法二,大正方形—小正方形。方法三,小长方形+大长方形。方法四,大正方形—小正方形。2(课件出示)解决纸盒面积问题。你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汇报自己方法}。
3.(课件出示:简易平面图)没有数据。让学生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学生汇报自己方法} 4,我们教室里有组合图吗?你来找一找。
5.出示题目教室门:{课件出示}计算刷油漆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学生汇报自己方法} 6.同学们刚才计算的是老师搜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你们想不想算一算自己搜集的组合图形的面积呢?选择一个简单的图形,量出有用的数据,算一算组合图形在纸上的面积。{课件出示图}先指名汇报,再互相检查算得对不对。下面图形的面积。你有不同的算法吗?{学生汇报自己方法}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微教案
微教案:
《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育,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稳定性”(按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动手实验
(1)、来做一个实验。同桌同学拿出学具各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拉一拉,有什么发现?
(2)、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二、理解实质
师:(投影演示):老师这里也用同样的三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你们围成的三角形和我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你能用同样的三根小棒围出不一样的三角形吗?谁有勇气上来围一围?(学生发现:无论怎么摆,摆成的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只是方向不同,转一下就一样了。)
课件演示:三条同样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经过旋转后完全重合,再次说明三条同样的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
师:通过自己围三角形和观察演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三条线段最多只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生: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固定,形状不变。
师: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则大小、形状就完全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不会变形。这就是三角形稳定性的实质。
三、解释应用
1、三角形的这种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几个例子么?
2、实际应用。
3、小结:(欣赏图片)
第五篇:微教案
《用789乘法口诀求商》微教案
山西省潞城市城关小学:原桃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探究求商方法: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主题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
① 引导观察,收集信息: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② 梳理信息,提出问题: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③ 学生汇报,师板书:“平均每行几面?”“平均每组几个?”“可以摆几行?”
2、教学例1。
① 探究56÷8的口算方法。
a、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用什么方法解决的?(除法)怎么列式?(56÷8)
b、怎样求出56÷8=的商呢?先独立试做,再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c、指名汇报(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还可以怎么想,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d、比较一下,用哪种方法最简便?(用乘法口诀求商)e、引导学生小结:求56÷8的商,想乘法口诀中()乘八得五十六,就是()八五十六,用哪句口诀呢?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的商是7。当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求商后,再观察算式中缺的是几,商就是几。② 口算56÷7
a、换一条信息:“如果要挂成7行呢?”怎么列式? b、列出算式:56÷7=,能用乘法口诀求出这个算式的商吗? c、先让学生独立试算,再同桌交流,说说商是几。d、全班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③ 比较56÷8和56÷7两个算式的联系:仔细观察这两道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a、让学生明白,用一句口诀可以列出两个除法算式;b、被除数相同,但除数和商的位置交换了。)
3、解决主题图中另外两个数学问题。(愿意帮助第二、三组解决问题吗?)
① 请在草稿本上解决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教师巡视。② 说说你是如何求出商的?
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算式,小组讨论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4、小结: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计算除法时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就用几的乘法口诀,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