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色彩大纲
《设计色彩》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设计色彩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4学分 课程学时:64学时
课程性质:设计专业基础必修课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设计色彩是本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的必修课之一。设计色彩主要有绘画基础色彩与设计色彩两部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和设计色彩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科学的观察、分析、理解和表达物像的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打下基础并适应本专业要求。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通过对设计色彩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色彩的运用规律,主观能动地进行表现与设计。通过学习和训练,解决用客观色彩的描绘向主观表达,即描绘起步向“色彩分解”倾斜,颜色向“限制色彩”倾斜,在造型表现上向“装饰性”倾斜,艺术情境向“意象性”倾斜。用装饰性、意象性塑造强烈的彩度和表现力度,将色彩走向设计进行引导,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1.色彩的分解(色彩、形态分解)(8学时)1.1 绘画性色彩与设计性色彩的差异 1,1.1色彩分解的的表现 1.1.2色彩分解的作用 1.1.3色调的调和 1.2 色调 1.3 色彩分解分类
2. 限制性色彩(色彩归纳)的训练(8学时)
2.1 限制性色彩的特点 2.2 色彩限制训练的方法
3. 装饰性色彩训练(16学时)
3.1 装饰性色彩的特征 3.2 装饰性色彩的造型特征 3.3 变形与变色的表现 4. 意象色彩训练(16学时)4.1 色块意象 4.2 光色意象
4.3 抽象、肌理意象
5. 设计色彩综合表现训练(16学时)
三、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课堂讲授和大量课堂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2.根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为两个阶段来进行。
3.教学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色彩基础阶段,注重学生对基本技法和基本规律的训练,使学生尽快掌握水粉、水彩画的工具特征、技法要领。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面,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和经验传授以外,通过对优秀作品的分析,加强对学生艺术思维的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介绍中外古今优秀的水彩、水粉作品和现代表现技法,加强现代审美观念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基础教学的发展。
四、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
课程实行随堂考试。每阶段的最后一张作业作为期末考试。学期成绩为平时作业成绩(40%)加最后评估成绩(60%)。由教研室主任组织3名教师组成考核小组进行集体评分。
五、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由任课教师拟订教学讲义和教具使用计划,并提前上报教具室准备,教师准备好教学范画、参考书目、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相关资料。
六、教材与参考书
1.《色彩》,马一平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色彩表现实技》,鲁宾·沃尔夫(美)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3.《绘画色彩学》,李天祥 赵友萍,天津美术出版社 4.《历代名家作品集》,天津美术出版社
5.《色彩》,杨贤艺、甘学明著,广西美术出版社
第二篇:设计基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大纲
《设计基础1》(平面构成、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任务和作用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图形的抽象理解、创造的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宏观与微观范围内的宽泛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其在面积、空间、肌理、节奏与韵律等不同方面的关系问题,对不同的抽象元素进行组合与创造,力图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创造图形的规律,进而研究赋予图形以生命与寓意的各种可能性。
通过学习与研究形态的基本形式法则、形式的审美标准,使学生在这个课程环节中能够了解法则、研究逻辑、学到规律,是艺术感受力、判断力与理性的逻辑、方法的学习愉快结合,为从事“艺术设计”打基础。
二、教学形式与方法
形式:教学形式采用讲授一堂基础设计美学形势法则的理论课起步,是对二维设计基础的综述。除了介绍必要的理论知识外,更多的是展示给学生一些生动的二维的与形、色、质有关的素材:有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有学生作业案例,也有与形、色、质相关的人文、自然的图片,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品位。
方法:希望在课程中立足于实践,立足于实用,立足于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寻找感觉、研究逻辑、掌握方法”,并且希望学生能够在一种“放松”的气氛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就像做游戏一样在“玩”中学到所需的知识。
三、教学年限与学时
教学年限:第一学年 学时:90学时 学分:5
四、教学内容与进度
第一部分平面 18学时×2周
1、点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点”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点的大小、形状、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2、线
用不同的工具,不同手段进行“线”的形态造型。要求从线点的粗细、线形、肌理效果以及组织形式诸方面进行思考。
3、面
纸的切割与重构练习。对黑、白色方形进行一次切割、两次切割、多次切割再重组的练习,寻找新的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4、图形与肌理
肌理是材料与质地在图形上的体现,是图形所具有的材质与痕迹特征。有时肌理在图形的体现中同时具有较明确的“造型形态特征”,也有时则仅仅是以“肌理”或“痕迹”的方式呈现出来。
5、构图
对画面的组织结构的一种决策。
6、骨骼
对设计中常用的如重复、渐变、特异、聚散等基本骨骼进行了解并进行实际的练习。
第二部分 色彩 18学时×2周
1、色面积
用准备好的色块进行分割与重组,寻找新的色彩搭配、面积、空间组织关系。
2、色彩调性
寻找色调、色谱、色彩氛围。
3、色相
色彩的相貌关系 [同类、临近、对比、互补]。
4、艳度
色彩的鲜艳程度 [高、中、低艳度,艳灰]。
5、明度
色彩的明暗关系 [高、中、低明,调性]。第三部分 综合排版 18学时
利用形、色、质等要素的特质,进一步领会点、线、面的关系,对其进行创造性的组合游戏。
五、考试与考察
此课程采用课题作业的形式进行,可以手绘也可用电脑制作,并使学生体会创作中的过程美。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有效避免了学生为作业而做作业、无法将基础知识学以致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缺憾。
第三篇:设计色彩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设计色彩(1)》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色彩(1)Design color(1)
二、课程编码:c020791
三、学时与学分:56/3.5
四、先修课程:设计素描
五、课程性质:必修
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的规律,并着重培养学生正确观察对象、分析对象和表现对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正确把握色彩、表现色彩、创造色彩的能力,了解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的区别与联系,并能强化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为学生能够达到应用色彩规律设计、整合自然色彩奠定基础。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掌握色彩的基本原理,掌握色彩调配的方法和规律,脱离传统色彩的束缚。
七、适用学科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
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的关系(20学时)
【内容】
(1)自然光环境中的静物写生。(2)灯光环境中的静物写生。
【基本要求】
(1)作业过程要体现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掌握绘画技巧;
(2)正确把握两种光线下的色彩关系。【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光线改变的情况下色彩之间的变化;
难点:充分表现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第二单元平面性色彩归纳写生训练(36学时)
【内容】
放弃自然色彩绘制静物。
【基本要求】
(1)用平面性色彩表现静物;(2)控制好画面的色彩搭配。
【重点与难点】
重点:放弃自然色彩的束缚,概括、归纳、借用具有简单、单纯的色彩表现物体;
难点:把静物的固有色进行分解、重构,强化主观色调和形式构成。
九、使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 材:《设计色彩》 周至禹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设计色彩》 朱华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十、课程考试
考核方式:考查
评分方式:平时成绩占70%,考试占30%
修订人:刘 倩 审定人:阮正仪 2014年2月10日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设计色彩(2)》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设计色彩(2)Design color(2)
二、课程编码:c020792
三、学时与学分:56/3.5
四、先修课程:设计色彩1
五、课程性质:必修
六、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用观念、视觉思维理性地创造色彩空间、色彩意象,训练学生对色彩组织能力的把握,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造能力,为用色彩表现本专业的设计效果图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通过色彩的表现正确传达个体的情感倾向或某种意境,总结色彩的表现性及装饰性。
七、适用学科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视觉传达方向
八、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单元 色彩的情感与表现(36学时)
【内容】
以特定的主题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基本要求】
通过想象空间的勾画正确表达色彩的情感与思维。
【重点与难点】
重点:色彩与心理的关系;
难点:色彩的情感表现。
第二单元 综合材料色彩表现(20学时)
【内容】
利用各种材料表现意境。(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基本要求】
(1)多种材料及表现技法来丰富画面;
(2)独立选择表现题材,绘制较完整的作品。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强化色彩记忆能力,敏捷感受画面色调;
难点:准确掌握材料与画面的关系。
九、使用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 材:《设计色彩》 周至禹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资料:《设计表现与技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版
十、课程考试
考核方式:考察
评分方式:平时成绩占70%,考试占30%
修订人:刘 倩 审定人:阮正仪 2014年2月10日
第四篇:杭州色彩静物初级大纲
杭州天时教育色彩班
色彩静物初级班(10次课,每次3H)
第一课时:色彩常识及水粉画常识,单个绿苹果的画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1:色彩工具的认识与运用;色彩常识及水粉画的常识认识。
2:色彩知识的学习与运用。
3:学习单个绿苹果的画法,构图与轮廓的练习。
4:学会调色,运用不同色调,用不同的块面表达。
第二课时:两个苹果的画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单个红苹果的画法。
2:学会用色彩塑造形体,用不同的块面表达。
3:在不同颜色背景下水果的画法。主要是练习巩固调色与色块表达。4:注意静物组合的构图方式。
第三课时:单个梨的画法,单个桔子的画法(侧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单个梨的画法,练习不同静物的调色。
2:学会用色彩塑造形体,用不同的块面表达。
3:侧光下的桔子画法
4:桔子形的把握(色彩)
第四课时:单个桔子的画法(侧光)教学内容和要求
1:侧光下的桔子画法
2:桔子形的把握(色彩)
第五课时:2—3个水果组合的画法(平光)教学内容和要求
1:在不同颜色背景下水果的画法。
2:静物组合的构图练习。
第六课时:2—3个水果组合的画法(逆光)教学内容和要求
1:逆光下的暗部画法。
2:静物组合的构图练习。
第七课时:陶瓷器皿的画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陶瓷器皿的画法。
2:学会用“分面法“来塑造形体。
杭州天时教育色彩班
第八课时:罐子的画法1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罐子的画法。
2:学会用“分面法“来塑造形体。第八课时:罐子的画法2 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继续学习不同罐子的画法。
2:学会用“分面法“来塑造形体。
第九课时:罐子与水果组合的画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静物组合的构图。
2:学会用“分面法“来塑造形体。
第十课时:陶瓷器皿与水果组合的画法 教学内容和要求
1:学习静物组合的画法。
2:用不同的角度对静物复分析不同的块面。
第五篇:数字色彩设计
数字色彩设计 教师:魏星
所授课程:《数字色彩设计》、《媒介营销与管理》、《新媒体广告理论 与实务》、《互联网传播》(双语)、《传播与新媒体研究方法》
色彩设计是一项感性较强的创造性活动,它需要经过细心经营、灵感 启迪和热情创意,需要艺术情感和人文精神的关注。只有理性的色彩 与感性的色彩融为一体,色彩设计才具有灵魂。
概述: 课程目的:
学习色彩学和在计算机环境下色彩学的基本理论常识 培养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
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常识,学会用计算机作为工具来进行基本的色彩设计 认识色彩: 形形 色色
色彩的发展简介
东、西方人不同的色彩理念 色彩在视觉中的地位、作用 提高色彩鉴赏力的方法:
1、多看美好的事物
2、拍照片
3、自制剪贴册
4、亲近自然
5、自己尝试颜色再现
第一章:色彩的知识
1、色彩的本质
1.1 光与视觉
在人的视网膜上分布有两种细胞,一种是“杆体细胞”,它可以接受微弱光线的刺激,只能让 人们在月光甚至星光下极暗的环境里分辩出物体的形状和“黑”与“白”,不能分辨出颜色。视网膜上的另一种细胞叫“锥体细胞”,它只有当亮度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被激发,是人眼颜 色视觉的神经末梢,能分辨物体的细微结构和颜色。
人眼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因光谱颜色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大概能区分 128 种不同的色相和
种不同的色饱和度等级。根据所选的颜色又可进一步区分若干个等级的明暗差别。对于 黄色,能分辨出 23 种明度;对于蓝色,能分辨出 16 种明度。因此,我们就能计算出人眼大
约能分辨出的颜色总数:128×130×23 = 282720,共二十八万二千七百二十种。
1.2 色与光
1.2.1 光源
对于地球来说,最大的光源就是太阳。太阳给地球带来生命,同时也赋予世界万紫千红 的色彩。我们习惯上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它包含了彩虹的全部色彩 1.2.2 光的色散
我们习惯上认为太阳光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它包含了彩虹的全部色彩-红、橙、黄、绿、青、蓝、紫,这就是光谱的颜色,是人类肉眼可感知的可见光颜色。我们可以让阳光或 灯泡发出的白光透过三棱镜,把它折射到白色的屏幕上,就可以看见它们的存在。
光谱颜色是一条从红色到紫色柔和过渡的彩色光带,并不是七种硬邦邦的颜色,我们平时所说的七色光,只是一种高度的感性概括。1.2.3 发射光
“发射光”就是光源发出的光,如阳光、灯光、计算机显示器、数码相机显示屏等,它是 数字色彩得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严格意义上的数字色彩的颜色,都是发射光形成的颜色。1.3 颜色的属性
1.3.1 色相
众多色彩种类里,为了易于辨识,人们对于每一种颜色都给予一种称呼,因而我们能称其名而知其色,这个名称的区分我们通常称之为色相 1.3.2 明度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1.3.3 饱和度
饱和度是指色彩鲜艳的程度。
通俗来说,是指色彩里所包含的颜色程度。色彩里无色的包含量越少且越接近纯色,饱和度 就越高。饱和度在单一波长的光线里是最高的,而各种颜色混合越多,饱和度就会越低 1.3.4 色调
色调(Tone)体系是把明度和饱和度的概念合并成一个,将颜色的明暗或强弱、浓淡等 表现出来的方法。人们普通都是以 【淡蓝色】、【鲜明的红色】等方式轻松地把颜色表现出 来,这种表现方式就是把颜色的色感和看到的感觉一次性传达出来。1.4 原色
在 RGB 色彩模型中,它分别是 R、G、B
(光线三原色); 在 CMYK 色彩模型中,它分别是 C、M、Y(颜料三原色)1.4.1 间色是由两种原色生成的颜色,它的成分比较单纯。
1.4.2 复色是由三种原色生成的颜色,或者是由两种原色加黑色生成的颜色,它的成分相对 比较复杂。
2、数字色彩的使用方法
2.1 色彩的数字化表达(在 CorelDRAW 软件里)
数字输入法、模型选取法、色板与色盘选取法、滑杆选取法 2.2 色彩的绘制方式
填充工具填色、各种类型的渐变填色、画笔等工具绘制的颜色
3、色彩的混合3.1 色彩的组成
3.1.1 光源色:例如从太阳光等光源传来的光,用肉眼看是感觉不到色彩的;然而,经由三 棱镜或自然的折射可以呈现出的色彩,被称作“光源色”。
3.1.2 透过色:在光源本身加上颜色而让人感觉到色彩的称为“透过色”,请想象舞台上的聚光灯,在聚光灯前放置彩色玻璃纸,灯光就变得有颜色了。
3.1.3
固有色/反射色:我们周遭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无法自行发光,而必须借由太阳或是室 内照明照射,让光接触到物体再反射之后才得以被看到。这种感知色彩的方法称为“固有色”,或是“反射色”
3.2 RGB 颜色和 CMYK 颜色
3.2.1 RGB 颜色——荧幕映像色的混合原理:从内部里散发光线的电视机、电脑等的荧幕 颜色属于光源色。在荧幕画面里均匀分布的红色 Red、绿色 Green、蓝色 Blue 的荧光物质 微粒,若按下荧幕的电源开关,荧幕就会散发光源并同时让我们看到色彩。加色法混合特征:(1)两种不同的彩色光混合生成另一种颜色,且色光混合的次数越多、强 度越大,得到的颜色越明亮;(2)如果两种色光混合成白色,它们就被称为互补色;(3)三 基色可以混合出其集合范围内的所以颜色;(4)红(R)、绿(G)、蓝(B)三色等量相加
生成中性灰色, 当 R、G、B 三色达到最高值时,它们相加后的结果生成白色;当 R、G、B 三色处于最低值时,它们相加后的结果生成黑色。
3.2.2 CMYK 颜色——印刷颜色的混合原理:荧幕里的彩色文件印刷在纸张上面时,其呈现 出就是荧幕里装好的三原色和黑色混合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印刷机墨水里所使用的三原 色是洋红色 Magenta、黄色 Yellow、青色 Cyan,这和光源色里的三原色不同。
如果要将印刷品里所呈现出来的多元颜色加以说明的话,只要知道 Magenta、黄色 Yellow、青色 Cyan 和黑色的混合比率就可以了。减色法混合的特征是:(1)两种不同的颜色混合生成另一种颜色,且颜色混合的次数越多,得到的颜色就越灰暗、越混浊;(2)青(C)、品红(M)、黄(Y)三色等量混合生成中性
灰色, 当 C、M、Y 三色达到最高值时,混合的结果生成黑色;(3)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颜
料的化学成分和介质吸收等原因,C、M、Y 三色混合后不会产生真正的黑色,因此在打印 时要多加一个黑色(Black, 记为 K)作为补充。“中性混合”有两种方式: 1)是色彩的旋转混合 2)是色彩的空间排列混合
放大的电视机屏幕上的色彩网点,是由红绿蓝三色小点通过空间排列混合构成的。
就是颜色在进入视觉之前没有混合,而是在一定位置、大小和视距等条件下,通过人眼的作 用在人的视觉里发生混合的感觉,这种发生在视觉内的色彩混合现象是生理混色。第二章:色彩的美学原理
1、色彩美学 1.1 美学原理
审美意象——艺术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艺术不是为人们 提供一件有使用价值的器具,也不是用命题陈述的形式向人们提供有关世界的一种真理,而 是向人们呈现一个意象世界,艺术创作了、呈现了一个完整的感性世界。1.2 色彩之美
色彩是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离不开色彩,没有色彩人们的生活难以 想象,是多么的枯燥无味,是多么地死气沉沉。缺少了色我们的生活便陷入一种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色彩的范围向当地广泛,包括万事万物,小到一张纸,大到宇宙万物,无不有色 彩的存在。色彩是不能用其他色混合形成的颜色称为原色。色彩之美美在色彩的对比,色 彩的调和
1.2.1 色彩的调和
一般说来,色彩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当我们观察某一色彩时,必然受该色彩周围其它颜色的 影响,从而产生比较的关系,即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有秩序、和谐地组织在一起时,能使人产生愉快满足的色彩搭配,就叫做色彩调和。1.2.2 色彩的对比
将不同的色彩放置在一起,就会产生相互影响或冲突,这种影响或冲突就是色彩对比 1.2.3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逆向关系)
对比:临近色
类似色
对比色
互补色 调和:临近色
类似色
对比色
互补色 1.2.4 隔离调和
e.g.中国传统壁画沥粉贴金,用石膏沥粉勾勒人物或山水的造型线条,起到调和色块的作用 e.g.隔离开鲜艳的颜色 1.2.5
互混调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2.6
极色调和:黑色做背景 2.色彩的感觉与情感 2.1
色彩的温度感
具有温暖感的色彩是:红、橙、橘黄、黄、红紫色具有寒冷感的色彩是:蓝、蓝绿、紫蓝 中性色彩是:紫、绿、黑、白、灰 色彩的温度实验证明:
人们对于暖色和冷色的温度感相差摄氏 3 度以上。2.2
色彩的重量感 明度高— 感觉轻 明度低— 感觉重
色相— 暖色轻,冷色重 2.3
色彩的坚硬与柔和
色彩的软硬感与明度关系紧密,而色相几乎毫无影响。2.4
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
色彩的华丽与质朴感,受彩度的影响最大,明度和色相的影响次之: 从饱和度方面看:饱和度高的纯色华丽,反之质朴。从明度方面看:明度高的明亮色华丽,反之质朴。
从色相方面看:对比色相的组合显得华丽,同一色相和邻近色相的组合显得质朴。2.5
色彩的前进与后退
色相方面: 波长长的色相(红、橙、黄)给人以前进膨胀感;波长短的色相(蓝、绿等)给人以 后退收缩感
明度方面: 明度高而亮的色彩有前进感;明度低而暗的色彩有后退感
饱和度方面: 高饱和度鲜艳色彩有前进与膨胀感;低饱和度灰浊色彩有后退与收缩感,3.色彩的心理
3.1
色彩的象征
3.1.1 性别、年龄对色彩心理的影响: 儿童、中老年人、女性&男性
3.1.2
民族、宗教对色彩心理的影响京
红脸:忠心耿直
黄脸:干练勇猛 蓝脸:妖邪盗寇
黑脸:刚正勇敢
白脸:阴险奸诈
绿脸;草莽好汉
粉脸;老臣宿将
金脸:超常神怪
紫脸:热情忠谨
丑脸:书童 3.1.3
其他人文因素对色彩心理的影响 色彩与五行联系 木、火、土、金、水 青、赤、黄、白、黑
五方正色,也奠定了中国传统色彩的哲学基础 3.1
色彩的象征(补充)
红色:刺激和兴奋神经系统,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和增进血液循环。橙色:诱发食欲,帮助恢复健康和吸收钙。黄色:可刺激神经和消化系统。
绿色:有益于消化和身体平衡,有镇静作用。蓝色:能降低脉搏、调整体内平狻.靛蓝:调和肌肉、止血、影响视听嗅觉。紫色:对运动神经和心脏系统有压抑作用。黑色:精神压抑。导致疾病发生。3.2
色彩的音乐感
音频与光波之间有可寻的联系与规律,最简单的是把音阶中七个音与七种颜色联系起来。强 烈的色彩,如亮黄色、鲜红色,带有尖锐、高亢的音乐感,而暗浊的色彩,如深蓝色、深灰 色等,便有低沉、浑厚的音乐感。色彩明度的高低和声音高低的关系,也容易被人们感受到。3.3
色彩的味觉&嗅觉感
鲜红色使人想起辣椒,有辣味感。
绿色、黄绿色是未成熟的果实色彩,有酸、涩的味感。
橙色、淡黄色、浅棕色、粉红色使人想到了成熟的瓜果色彩而产生甜甜的味感。3.4
色彩的联想第三章 :传统色彩系统与数字色彩系统 1.传统色彩系统
传统的艺术色彩学是一种以颜料色彩为载体的色彩理论体系。它的物理基础是一种是以颜 料、涂料、染料等色料为基础的显色系统,其本质是“反射光”的色彩系统。1.1
理想状态的色立体
色立体是一个假设的立体色彩模型,理想状态的色立体象一个地球仪。球的中心是一条自上 而下变化的灰度色彩中心轴,靠北极(上方)的一端是白色,靠南极(下方)的一端是黑色,用来表示色彩的明度变化。其他彩色的明度也跟中心轴的变化相一致,越往北极的颜色明度 越高,到达北极点就是纯白色;越往南极的颜色明度越低,到达南极点就是纯黑色。最纯的 颜色都附着在球的赤道表面,沿赤道作圆周运动,表示色彩的色相变化。从球的表面向中心 轴的水平方向延伸,表示色彩的饱和度(彩度)变化。1.2
孟塞尔色彩系统
孟塞尔显色系统是美国画家孟塞尔创立的,它是目前国际上作为分类和标定物体表面色最 广泛采用的方法。孟塞尔显色系统着重研究颜色的分类与标定、色彩的逻辑心理与视觉特征 等,为传统艺术色彩学奠定了基础,也是数字色彩理论参照的重要内容 孟塞尔色相环以红(R)、黄(Y)、绿(G)、蓝(B)、紫(P)5 色为基础色相,中间加入 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紫红 5 种过渡色相,构成了 10 种色的色相环。这 10 种色相每种
又细分为 10 个等级,共 100 个色相。这每 10 个等级中的第五级被定为这个色相的代表色样。
孟塞尔色相环以红(R)、黄(Y)、绿(G)、蓝(B)、紫(P)5 色为基础色相,中间加入 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紫红 5 种过渡色相,构成了 10 种色的色相环。这 10 种色相每种
又细分为 10 个等级,共 100 个色相。这每 10 个等级中的第五级被定为这个色相的代表色样。
1.3
奥斯特瓦德色彩系统
奥斯特瓦德色彩系统是由科学家奥斯特瓦德 1921 年创立的,它以物理科学为依据,而不是 象孟塞尔系统那样重视心理逻辑和视觉特征。它注重色彩的调和关系,主张调和就是秩序。奥斯特瓦德色相环以 24 个色组成。首先在一个圆形内以等间距安置了红、黄、绿、蓝 4 个
主色,在此基础上在每两个颜色之间分别安插 4 个间色,扩展为红、橙、黄、黄绿、绿、蓝、蓝绿、紫 8 个基本色相环,然后再将这 8 个基本色相每种色分为 3 个等级,共编组成 24 色 的色相环1.4
日本 PCCS 色彩系统
日本 PCCS 色彩系统的色立体模型、色彩明度及纯度的表示方法与孟塞尔色彩系相似;日本
PCCS 的色相环由 24 个色相组成。为了保持色相环上的色相差均匀,经过色相环直径两端 相隔 180 度的色相并非绝对补色。1.5
混色系统
混色系统是以光学色彩为基础的色彩系统,也是发射光色彩系统。它认为任何色彩都可以由 一些基色(原色)混合而成。人们通常把红(R)、绿(G)、蓝(B)三种颜色定为三基色(或称三原色)
1.5.1
混色系统 CIE CIE 是一个国际通用的色彩标准,是一个基于光学色彩的混色系统,它成熟的理论体系建立
于 20 世纪 30 年代。由 x,y,z 三基色作轴的 xyz 锥形空间是一个三维的颜色空间,它包含
了所有的可见光色。2.数字色彩系统
数字色彩系统由相关的计算机色彩模型构成。计算机色彩成像的原理和其内部色彩的物理性 质决定了它是一种光学色彩,但它又跟传统意义上的混色系统和显色系统存在明显的差别和 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正因为它的这种特殊性,使数字色彩形成了自己的显著特点而自成体 系。
2.1
Lab 色彩
Lab 色彩是计算机内部使用的、最基本的色彩模型。Lab 是计算机色彩平台里,交换颜色的
基础。举个例子,我们在 ps 里面,将 RGB 颜色转换成 CMYK,计算机就会先转成 Lab 再
转成 CMYK。2.2
RGB 色彩
红色、绿色、蓝色三色分别是常用的光的三原色,计算机图形学中成为“三基色”。红(Red,记为 R)、绿(Green,记为 G)、蓝(Blue,记为 B),它们是计算机显示器及其它数字设备
显示颜色的基础。RGB 色彩模型是计算机色彩最典型、也是最常用的色彩模型
RGB 色彩模型用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立方体来描述,RGB 色彩框架是一个加色模型,模型中的各种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基色以不同的比例相加混合而产生的。在这个立方体 中,坐标原点(0,0,0)代表黑色,坐标顶点(1,1,1)代表白色,坐标轴上的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红、绿、蓝三基色,而剩下的另外三个顶点分别代表每一个基色的补色:青、品红、黄。
2.3
CMY(CMYK)色彩 C、M、Y 三色分别是色料的三原色。青(记为 C)、品红(记为 M)、黄(记为 Y),它们
是打印机等硬拷贝设备使用的标准色彩,它们与红(R)、绿(R)、蓝(B)三基色形成色相 上的补色关系。
CMY 色彩模型也用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中的立方体来描述,CMY 色彩框架是一个减色模 型,模型中的各种颜色都是由青、品红、黄三原色以不同的比例相加混合而产生的。在坐标 系中,CMY 色彩模型与 RGB 色彩模型外观相似,但原点和顶点刚好相反。因此,这个立 方体的坐标原点(0,0,0)代表白色,坐标顶点(1,1,1)代表黑色,坐标轴上的三个顶 点分别代表青、品红、黄三原色,而剩下的另外三个顶点分别代表每一个基色的补色:红、绿、蓝。
2.4
HSV(HSB)色彩
2.4.1 HSV 色彩六棱锥的外观HSV 是计算机颜色的模型之一,它在计算机实用软件里,常被称为 HSB 色彩模型。因为它
用色彩的直观属性来描述颜色,它的三个颜色参数正好对应色彩的主观三属性(三要素),跟我们传统的颜料色彩设计相类似,所以它称为用户(设计师)直观的色彩模型。2.4.2 HSV 色彩六棱锥的色彩描述
HSV 模型的色彩从 CIE 三维颜色空间转变而来,它跟孟塞尔显色系统的色立体较接近。色
相(H)处于六棱锥顶面的色平面上,它们围绕中心轴 V 旋转和变化。色彩明度(B)沿六
棱锥中心轴 V 从上至下变化。色彩饱和度(S)沿水平方向变化,越接近六棱锥中心轴的色
彩,其饱和度越低。
2.4.3 HSV 色彩六棱锥顶面及其色相
在 HSV 色彩模型中,六棱椎顶面的正六边形,是一个饱和度最高的有彩色系的六色色相环。
在这个六边形色相环中,色相是沿逆时针方向变化的,用 H(hue)来表示色相。每变换 1° 夹角,色相就有细微的变化。从 0°到 360°,色相变化的顺序按红—橙—黄—绿—蓝—品红,每个颜色相隔 60°,这 6 个颜色也构成了六边形的 6 个顶点。从 0°到 359°,色相按光谱色
带依次排列,当到达 360°时,色相又回到 0°时的色彩。
在六边形中,S(saturation)表示色彩饱和度变化的量。当颜色位于六边形中心时,颜色的 饱和度为 0(S = 0),呈纯白色。饱和度的变化由六边形中心向六边形外框逐渐增大,位于 六边形外框上的颜色的饱和度最高。
2.4.4
HSV 六棱锥立体模型纵截面分解 我们把 HSV 色彩六棱椎纵向剖开,取一个直角三角形,并分别把它两直角腰上的色彩分成 5 个等级。水平方向是有彩色系的颜色,它显示颜色的饱和度变化。等腰直角三角形最左边 的颜色饱和度为 0,它是 HSV 色彩六棱椎顶面色相环的中心,呈纯白色;每个等级之间颜
色的饱和度从左至右依次增大,每级的色彩值差为 25%;它们依次是 25%、50%、75%、100%;
最右边的颜色是最纯的颜色,饱和度也最高。2.4.5 我们把这个色相环内的色相进行大致的分区:
一、间隔 5°~20°的颜色为邻近色,它们在 色相环上的位置很接近,色相对比柔和;
二、间隔 20°~80°的颜色为类似色,它们在色 相环上的位置比较接近,色相对比较为柔和;
三、间隔 80°~160°的颜色为对比色,它们 在色相环上相隔很远,色相对比强烈,对比色一般在色相上具有的共同因素很少;
四、间隔 180°左右的颜色为互补色,互补色之间在色相环上相隔最远,是两个完全相反的颜色(就 像彩色照片何底片一样),它们的色相对比最强烈,互补色之间在色相上没有共同因素。2.5
色彩域
3. 色彩的名称 / 表示
为了把特定的颜色表述给对方,可让他看实物或通过颜料、画笔及印刷等做成的色样本。可 是,仅凭色名不可能准确表达色彩,只能表达大致的色彩状况,这时用的色名可粗略分为惯 用色名和系统色名。3.1
惯用色名
樱桃色、橙色、象牙色、土黄色等,只要知道这些东西就很容易联想到它的颜色,表达大致的颜色也很方便,这些就叫做固有色名。自然界中存在的颜色、动植物、矿物(颜料)、染色材料等,从这些事物名称而来的
为固有色名。这些色名中有很早以前用的,也有从过去沿用至今的,这些都是传统色名。像这样由固有色名、传统色名组成的各种颜色的名字就叫做惯用色名。决定产品、涂料的颜色以及调色时,需要周密考虑颜色的表达及管理。3.2
色名的发展 从“白”、“红”、“黑”、“蓝”这些状况的表现就可以产生色名。“东方发白,天就快亮了” 就像这句话所说的那样,“白”就是随着夜色褪去,天空明亮起来,所呈现的“白”,也可以 说物体看得很清楚时那种“鲜明”,这都是“ 白”的来由;“黑”指日落后的昏暗状态;红、蓝也各有出处。由此发展过来,“白”就是纯白,可产生明亮的颜色,“黑”就是玄青和稍带 有色成份的暗色,就像“红”表示赤系-黄系(暖色系);“蓝”表示绿系-青系(冷色系)一 样,“白”、“黑”是用来表示明暗的词,“红”、“蓝”则是成为表示色感的词。此后,随着染料、颜料所带动的一个个颜色的命名,又分化出各种各样的色名,专指各自所具有的特色。3.3
系统色名 “红”、“黄”、“蓝”等用的是表现颜色的名词化色彩专用词即基本色名;以基本色名中习惯上
常用的“明”、“暗”等,作为附加特定修饰语来表现颜色的色名就是系统色名。它的好处在 于如果有些惯用色名记不起来了,仍可以凭各种颜色状况表达出来。JIS 系统名就是将基本 色名作为特定修饰语,可以表达 350 种颜色:
1、基本色名„„白、黑、红、黄、绿、青、紫七种,加上表示其中间色的灰、黄红、黄绿、蓝绿、蓝紫、红紫这六种,共 13 种基本色名(有彩色 10 种、非彩色 3 种)
2、JIS 系统色名的色相关系„„紫调红、红、黄调红、黄红、红调黄、黄、绿调黄、黄绿、黄调绿、绿、蓝调绿、蓝绿、绿调蓝、蓝、紫调蓝、蓝紫、蓝调紫、紫、红调紫、红紫
3、JIS 系统色名的明度及纯度的相互关系 3.4
按表色系表示颜色 仅简单地称其为桃色,而实际上就有发红的桃红、发黄的桃色、淡桃色、深桃色等多种桃色。自己印象中的那个桃色,怎样表达才能让对方听明白呢?微妙的颜色区别很难通过惯用色名 和系统色名来表现。
为了分清这些微妙的区别,准确地表达出来,有多种标准化的表现方法,客观、系统地把颜 色归纳起来,这就是表色系。每个表色系都用特定的符号、数值来表达颜色,包括表色系及 其色样本手册,合称为配色系统。如使用“孟塞尔表色系”及使用孟塞尔值的色样本手册。另,PCCS 是以便于配色为主要目 的表色系。基于 PCCS 的配色卡等有很多教材,讲究配色、色彩形象的服装行业也在广泛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