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1:2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第一篇: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分析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了解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3培养读图、填图、析图、绘图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能灵活运用。[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目标问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运用读图分析法、讨论法、归纳法,解决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达到教学目标。[三]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我做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板图、本插图、地球仪、手电筒

五、教学时 第一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通过前面两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界各地气温与降水的千差万别。那么大家是否考虑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差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四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从早晨到中午再到晚上,感受到的气温的变化是怎样?

2设问:为什么早晨、晚上冷,中午热呢?

3用手电筒从不同的角度照射墙壁:先直射,后斜射,引导学生观察墙壁上光线明亮程度的不同。问: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4有谁观察到或能解释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差异? 让学生读图比较阳光照射角度的不同对地面所获得的热量的影响。

6教师在此引出并简单介绍什么是“太阳高度角”。7活动:做相关活动。

8总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太阳斜射的地方,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弱。9强调:由于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内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因而从低纬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10后活动:指导学生做活动题“太阳高度与气温”。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出示表格如下,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讨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球公转运动”的不同。

自转 公转 概念

方向

周期

产生的现象

2分析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①做活动题“演示昼夜更替现象”,强调地球自转形成昼夜更替是关键。②完成该题。

③设问:地球自转对气候造成什么影响?

④提问:大家每天都要经历清晨-正午-傍晚-子夜-清晨的连续变化,其中能感受怎样的天气变化? 3分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根据教材“地球公转示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

①地球公转轨道是什么形状?

②地球在公转时是直着身子,还是斜着身子转? ③设问: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多少?读图得出结论。④设问:太阳直射点是在什么范围之间移动? 板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

⑤出示讨论提纲: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简图”,由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春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夏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秋分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冬至日:_____月________日,太阳直射在:____________,北半球昼_______夜______ ⑥讲解:地球公转对气候造成的影响:产生昼夜长短的变化,使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使中纬度地区产生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⑦再引导学生观察:夏至日时北极圈以北地区,全为昼,南极圈以南地区,全为夜;到冬至日恰好相反。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极昼、极夜现象,这也是地球公转造成的。⑧学生讨论完成活动题。

A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上指出:太阳光线直射赤道的节气是春分日和秋分日,直射在北回归线的节气是夏至日,直射在南回归线的节气是冬至日。

B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的这一天是6月22日。联系家乡所在地月1日、10月1日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怎样?

4“地球上的五带”,完全可以由学生根据图示与文中的文字提供的文字性练习题自主讨论完成。①确定五带的范围。

②在地球上的五带中,有太阳直射的是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南北寒带。③连线。热

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北温带和南温带

气候终年炎热 北寒带和南寒带

气候终年寒冷

④在地球的五带中,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欧洲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七大洲中主要位于南寒带的是南极洲。

⑤联系家乡所在地的纬度位置,判断位于五带中的哪个带?具有哪种现象?哪个季节昼长夜短。

小结: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造成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各地气候的有规律变化。

七、后作业:

自绘“地球上的五带示意图”,标注上四条分界线、度数。列表比较五带的范围,获得热量的差异,各自具有的特殊现象。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 2地球公转对气候的影响 3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第二篇: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气候的因素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世界的气候》是初中地理课本的重要章节,而《影响气候的因素》是《气候》的重要内容,难度比较大,七年级的学生地理基础比较差,怎样让学生接受这堂课呢?本节课的设计有如下特点:

设计思路:“实例——设疑——结论”,深入浅出。

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影响气候的三个因素,因这三个因素的内容比较抽象,不经过具有一定深度的剖析,学生很难透彻理解,所以我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和举实例等方式,层层设疑,深入浅出引导、启发学生思维。如从一盆沙和一盆水温度变化对比引申出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利用一般人都知道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充分运用“相关联想”,加强对“海陆分布因素”的理解。突破了难点,把握住了关键,把握了重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

重视读图能力的培养。

读图、对比、启发提问贯穿教学始终,同时强调空间分布的概念,这节课采用了多张自制的幻灯片和景观图片,借此引导学生从地图与景观图上获取地理信息,并增强学生阅图能力。

启发思路,讲练结合。精心设计启发提问,让学生始终在看地图和教师启发提问下,主动、积极地观察、思考,获得新知识。如“地形雨”的形成,看幻灯片时提出为什么云彩越来越高,降水却越来越少?通过幻灯设疑提问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强调基础知识的训练,每讲一个知识点就设计题目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思考练习,加深印象同时吸引学生注意力。

重视师生双边活动和课堂气氛。

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和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师生关系融洽,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并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事物的发展规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课程标准分析:

本本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程标准是: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对于课程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影响气候的因素比较多,其中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三个因素是最基本的,也是对气候影响最大的,其他因素因缺少知识基础或难以理解未在课标里面列出。

2、“课程标准”中的“分析”,不必从成因分析来理解,只要学生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

3、地理知识要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比较两地的气候差异,初步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气温、降水分布图,景观图等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有用地理事物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概括、比较、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气候与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教学重点: 影响气候的三个主要因素

五、教学难点

分析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

六、教法采用:

1、“问题解决式”教学

2、小组合作学习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七:课前准备:利用Flash、课件大师等软件制作地理课件

第三篇:世界的气候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候类型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气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它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七年级上册第四章阐述的是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主要涉及课标“气候”和“地球与地图”的相关内容。本章内容是学生后面学习分区地理知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基础:一方面,教材的呈现方式(先提供素材和信息,再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后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另一方面,用大量的图片将地理信息巧妙地蕴含其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挥学生潜能。

本节突出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对区域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热带气候类型”作为本节的开篇,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气候类型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归纳气候特征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和资料,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景观、特征、分布; 2.学会看世界气候分布图,能根据气候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资料以及教师收集补充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掌握学习气候类型相关知识的方法,提升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四种热带气候的景观差异,以及热带雨林的重要环境效益,感悟气候在自然环境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理解区域开发中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景观、特征、分布;2.根据气候资料归纳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老师有个问题要考考大家:(多媒体出示)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老师对这句古诗进行了改编,这些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又是什么?(多媒体出示)1.内陆四月芳菲尽,沿海桃花始盛开。2.低纬四月芳菲尽,高纬桃花始盛开。3.城市四月芳菲尽,乡村桃花始盛开。

4.向阳四月芳菲尽,背阴桃花始盛开。

过渡:从上面的答案可以看出,影响气候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这导致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差别非常大。科学家根据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了不同的气候类型。相对于五带来说,就出现了热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类型。其中热带气候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第一课时《热带气候类型》。

新知探究一:热带气候类型的特征

1.比较景观差异(多媒体出示四幅热带气候景观图)

1)比较一下,这些景观有什么差异?你能否用语言描述一下? 2)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异?

3)推论一下,哪种景观降水比较多?哪种景观降水比较少?

2.比较异同

1)教师简单介绍坐标图的构成

2)观察四幅坐标图,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指导读图:大家观察气温曲线,这四幅图最低气温都在多少度以上?说明这里终年炎热。3)这四幅图的不同点是什么?

比较:降水最多的是哪幅?降水最少的是哪幅?

小结:热带雨林气候降水最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最少(多媒体出示结论)

比较:孟买和巴马科的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哪几个月降水较多?哪几个月降水较少?

师小结:我们把降水较多的6~10月称之为雨季,把降水较少的11~次年5月称之为旱季。那么孟买和巴马科的降水特点都可以这样来描述:降水分配不均,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多媒体出示)

3.总结气候特征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这四种气候的共同点是在气温方面,都是终年高温;它们的不同点是在降水方面,其中降水最多的是新加坡,年降水量大约是2200mm,降水最少的是喀土穆,年降水量大约是350mm。我们把气温和降水的特点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如新加坡,我们可以说“终年高温多雨”,具有这种特征的气候我们称之为热带雨林气候。

那喀土穆的特点应该怎么描述?这种气候称为热带沙漠气候。

师:继续观察,孟买和巴马科相比,哪个地方降水较多?虽然降水多少不同,但由于季节分配特点类似,这两个地方的气候特征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终年高温,降水一年分旱雨两季。具有这种特征的气候有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也有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4.比较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的异同 师:这两幅图最大区别是什么?哪幅降水更多?哪幅降水较少?

小结: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较多,旱雨季更明显;热带草原气候降水总量比较少,旱雨季不明显,我们称之为干湿季。那么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应该怎样来总结?

5.阶段小结、方法提升

刚才我们了解了四种热带气候的特征,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过程:

四种气候的相同点在气温方面,最低温都在20C以上。科学家规定,如果一个地区月平0均最低温在15C以上,这个地区就属于热带;它们的区别是在降水方面,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出现四种情况(多媒体出示):

全年多雨---雨林气候

分旱雨两季,降水总量大—季风气候 分干湿两季,降水总量少—草原气候 全年少雨---沙漠气候

6.课堂小练习

1)给气候类型找个家

0

2)给气候特征找个家

3)给气候景观找个家

新知探究

二、气候类型的分布

(引入)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种热带气候的景观、特征各不相同,虽然都是在热带,但它们具体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别。下面请大家自主学习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1.阅读课本P88~89图文,完成表格要求,在课本中圈画重点内容。(出示热带气候分布图、表格)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最广地区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学生质疑 3.交流1:

出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图”,思考:

1)这是______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2)三大分布区是_____、_____、______。

师:关于热带雨林,它除了能给我们提供木材,带来经济效益外,还能给我们提供巨大的环境效益。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小结:热带雨林因为能提供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可以说,保护森林就是保护我们的肺,意义重大。4.交流2:

出示“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

1)A是____气候,只分布在___洲的____、____. 2)B是____气候,以___洲分布最广。

3)C是___气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以____洲的__________面积最为广大。

5.阶段小结:

6.课堂小练习:给气候分布找个家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热带气候类型的景观、特征、分布,并根据学习过程总结出一种气候类型判定的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大家根据知识提纲梳理一下本节课内容。

六、达标练习

1.根据下列说法,分析当地所属的气候类型。

1)这里一年有干湿两季,湿季草木旺盛,干季原野枯黄()2)杰克的家乡全年高温多雨,高大的乔木长出板状根以稳住身躯,林间白藤缠绕,树木丛生,物种丰富被称为“地球之肺”()

A.热带季风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2.非洲分布面积较大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3.拓展延伸:玲玲看到电视直播的非洲大草原的动物迁徙,她被这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所震撼,但是,她却不明白这些动物为什么每年都要进行凶险而艰辛的迁徙呢?

第四篇:同课异构:《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

同课异构:《气候》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地理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地理认知能力,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说明问题,并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气温的相关知识也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由于本节课有些问题较为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影像等资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这样,才能抓住地理事物特征,建立良好的空间概念,从而做到“图”“文”合一,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1月、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掌握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规律;明确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认识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

2.通过引导学生判读气温和温度带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并进一步说明气候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3.唤起学生学习“气候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气候”的兴趣,树立“地理生活化和生活化地理”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辽阔地域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2.教学难点:分析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气候”一节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使学生从“身边的地理”入手,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地理图表的能力;利用图释导学、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快乐假期》、下载视频《夏天到》。2.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QQ聊天对话:

江南雨烟(900259***)2014-1-25 20:15:18

今年寒假我去了海南姨妈家,那里鲜花盛开,瓜果飘香,让我深深感受到“水之秀,林之幽,气之爽”„„

潇洒走一回(951260***)2014-1-25 20:18:20

今年寒假我去哈尔滨看望爷爷、奶奶,并参观了“2014年哈尔滨冰雕展”,好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

江南雨烟(900259***)2014-1-25 20:20:20 看看我拍的照片

潇洒走一回(951260***)2014-1-25 20:22:15 这是我拍的照片

教师:同是过寒假,“江南雨烟”和“潇洒走一回”对话中所描述的情景和所发的照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气候”的学习。设计意图:以学生喜闻乐见的QQ聊天形式,对比呈现我国南北方景观的巨大差异,激奇引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板书: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

指出本节课主要了解气温的相关知识;明确本节课的五环节:走近冬季;感受夏季;认识温度带;知识梳理;牛刀小试。

环节一:走近冬季

教师:出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提示:

1.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布的地方,大致是多少摄氏度?相差多大? 2.找出一月0℃等温线,指出东段大致经过哪条山脉?哪条河流? 学生: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最高气温出现在我国的南部,20℃以上;最低气温出现在我国的北部,-32℃,相差50多度。

2.一月0℃等温线,东段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省漠河县的北极村,一月平均气温为-30.6℃,那里曾经出现过-52.3℃的极端最低气温;海南省是我国冬季气温最高的省份。全国真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小组讨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冬季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总结特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境感知:变“形”金钢

寒假,海口的小明去哈尔滨的外婆家。仔细观察一路上小明服装的变化。感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过渡:海口的小明在外婆家将会度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呢?一起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快乐假期》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感知──变“形”金钢,感知我国南北温差较大的特点,再通过视频《快乐假期》,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南北温差大”给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环节二:感受夏季

教师:出示“中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提示:

1.找出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4℃以上的地区。2.找出七月份平均气温在8℃以下的地区。学生: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24℃以上的地区约占我国的一半以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2.8℃以下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教师:吐鲁番盆地人称“火洲”,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人们常说这儿能“沙窝里煮鸡蛋”;《西游记》中的火焰山就位于吐鲁番盆地北缘,古书称赤石山,维吾尔语称克孜勒塔格,意即“红山”。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又称“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追问: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地形因素。

小组讨论:总结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教师:夏季全国气温的分布,可以借用流行歌曲《小苹果》歌词中“火、火、火”来形容。

设计意图:用分析“全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方法,来分析“全国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特点,提升学生的读图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我们通过两幅图来感知一下夏季的“烧烤天气”。

图一:6月23日,在郑州市中心的二七广场,一名女大学生在向路人展示显示45摄氏度高温的温度计。

图二:6月22日,山东师大附小的教室内摆放着用来降温的冰块。当日,济南市最高气温接近40摄氏度。济南市历下区教育局发出紧急通知:该区小学从23日起全部停课避高温。

情境感知:“衣”如既往

暑假,海口的小明又去哈尔滨的外婆家。再仔细观察一路上小明服装的变化。感知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过渡:我们小时候所唱的儿童歌曲中也蕴藏着很多的地理知识。教师:播放儿童歌曲《夏天到》。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高温图片和情境来感知“衣”如既往,说明我国夏季具有普遍高温的特点。再通过儿童歌曲《夏天到》,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夏季普遍高温给人们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环节三:认识温度带

分组讨论:读“我国主要温度带分布图” 1.结合地形,说一说各温度带的分布范围。

2.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是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

热带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省和云南省的南部;亚热带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和云贵高原;暖温带主要的地形区有: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塔里木盆地;中温带的主要地形区有: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寒温带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

撰写学习笔记,小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还有一些,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学习笔记”环节,学生能够养成及时归纳、总结、记录的学习习惯。

活动:“我想有个家”

教师:出示香蕉、苹果、梨、橘子等水果,找出它们生长的主要温度带。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学生把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初步认识主要温度带的划分及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生产和生活的不同影响。一系列瓜果主产地的探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体现新课程“从生活走向地理,从地理走向生活”的理念,并不失时机地进行我国地大物博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环节四:知识梳理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小结本节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好铺垫。环节五:牛刀小试(见课件)

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做题能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我国冬夏气温的主要分布特点及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通过阅读教材、气温分布图、欣赏景观图片和观看视频,我们不仅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体会到了“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为我们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七、教学反思

1.导入部分采用QQ聊天的形式,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整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教学过程分五环节:走近冬季、感受夏季、认识温度带、知识梳理和牛刀小试,既突出了重点,又使整节课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内容清晰。在某些环节,在学生的学习疲惫点插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如环节一最后的情境感知──变“形”金钢、视频播放等,融知识与趣味为一体,再掀学习高潮。

3.一些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充分;在时间分配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略显不足,降低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第五篇:影响气候的因素教案

我的课堂少什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重点介绍地球及其环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四节中的一部分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地球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辩证地看待人地关系,为以后的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学习方式的变革奠定基础。

整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板块:导入新课

第二板块:活动探究。

(1)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归纳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观察气温垂直变化和迎风坡降水示意图,归纳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举例说一说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出谋献策:给地球降温,我能做什么? 第三板块:总结作业。

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三点是可取的。

一、采取“活动”的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加大了“活动”的力度。从“活动”开始,到“活动”结束,用“活动”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这种“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功能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承担了相当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比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先让同学们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他们找出分布在热带、温带、寒带、亚欧大陆东西岸和内陆的主要气候类型,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来发现影响气候的两大因素: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接着观察气温垂直变化和迎风坡降水示意图,总结影响气候的第三个因素:地形。在教学活动中,坚持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在后的原则,尽量减少了老师的包办代替,让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活动中,增强了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从生活出发,密切联系学生实际,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让学生觉得地理就在身边,是鲜活的。上课伊始,就用同学们的衣着变化导入:趁大家唱歌的时候,我观察了一下大家的衣着有变化,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学习“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又从他们身边的实例说起,有的说冬天穿棉袄,夏天穿裙子;也有的说冬天结冰不能开车,等等。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尽量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遵循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利用和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在活动中思维有材料,发言有依据。

三、注意了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加强了地理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边词》、《大林寺桃花》、《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印证了影响气候的三要素,而且也让学生明白地理和文学是有关联的。最后设计的“给地球降温,我能做什么?”又把学生带入环保领域。任何学科都不是单一的,地理也不例外,它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自然、社会、人

文领域和地理课程内容的综合。这种拓展延伸,真正实践了课堂内外的衔接、地理与生活的关联、学科知识间的联系。

细细推敲,也有不少遗憾。我问我自己:我的课堂究竟少什么?

一、少“活”。大面积的同学在课堂上“默默无闻”,说的同学也是三言两语草草收兵。比如有同学在说影响气候因素时,就两个字“位置”就没了下文;也有同学说“不知道”。我觉得应该先给学生知识和思维上的铺垫,调动起他们的知识积累。因为没有积累就没有语言,没有生动的语言就没有精彩的课堂氛围,也就更谈不上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了。引导学生说,关键是要激起他们说的欲望。在说到《大林寺桃花》时,若先给学生讲清“人间”和“山寺”的区别,他们就没有理解的难度了。

二、缺少“放”。总担心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总害怕学生解决不了,总是忍不住要给他提示,在学生还没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就急于展示,欲速则不达。比如“我来试一试”这个环节,到底有多少学生弄懂了?我不禁扪心自问!放开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总结,即使得不出所谓的“正确答案”,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也是一种训练。

三、缺少“宏观调控”。最后两个环节: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也影响气候,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如果在“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上做周密的规划,简洁明了地向学生提出要求,用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也不至于浪费这大好时光。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感谢这些“遗憾”,因为它为我指明了

努力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让我借用屈原的这句话自勉吧。

下载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课时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范文模版)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

    专题复习七影响气候的因素

    地理会考专题复习七影响气候的因素一、中考目标要求:1、理解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3、记住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人口分布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沈阳市第四十中学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授课课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任课教师白艺晴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口作为必修二全书的开篇之章,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PRED)关系中的关键......

    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2.2 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教师的专业素养 1、教师的业务素养 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它是教师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取得教育教......

    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

    篇一:《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教案) 《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教案)篇二: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影响价格的因素》教学设计许岭职中 祝灿一、 设计思路 (一)指导思想:新......

    同课异构:《气候》教学设计 (第3课时)

    同课异构:《气候》教学设计(第3课时) 一、课标要求 1.能够阅读并初步运用各类气候图,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3.结合实例,说明气候差异对......

    化学平衡(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化学平衡(第1课时)化学平衡贯穿高中必修与选修内容,主要体现在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和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主题中,承前而又......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第1课时

    短文两篇 教案示例 第一课时 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版权所有 教学目标: 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3.培养独立质疑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