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陈学壮)(推荐)

时间:2019-05-13 01:2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陈学壮)(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陈学壮)(推荐)》。

第一篇:《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陈学壮)(推荐)

chǔ

铁 杵 磨 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中心小学 陈学壮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PPT出示:

17、铁杵磨针)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出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

眉州

弃去

chǔ ǎo yù 铁杵

老媪

老妪 yù zhuō huán zú 欲作针

笑其拙

卒 业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老媪

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 白 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 针 溪,在/眉州 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 山中 ……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

,未成。过

,逢老媪

,问之,曰:“

。”白

。老妪曰:“

。”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⒉指名朗读,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姓名:陈学壮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00 信箱:chenxuexzhuang10@163.com

第二篇: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他是做什么的?(唐朝伟大的诗人)不错,他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你们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诗?谁起来说给大家听听?(静夜思)

师:那你们知道李白小时候的事吗?(不知道)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李白上学时候的故事,想不想听?

二、学习新课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故事《铁杵磨针》师板书。教师出示:铁棒和针并问:同学们请看,知道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吗?生回答。师:铁棒也就是铁杵,铁杵磨针也就是将铁棒磨成针,你们认为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这细细的针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答案正不正确?那就让我们赶快读一读这个故事吧。在读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看阅读提示。(学生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边度边思考: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师:我看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了,那同学们就赶快读吧。

师:读完课文,你认为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生:能)你从哪个地方知道铁棒可以磨成针的?(生:只要我„„)你认为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坚定、有决心)师板书。让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师:那么李白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生:不爱学习)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将第一自然段读一下?(指生朗读)由此可见,李白小时候和许多同学一样,也贪玩,不爱学习。那他后来改正了吗?(生:改正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师:哪位同学将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指生读)你读的非常通顺。并将最后一自然段用大屏幕

师: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改掉了以前的缺点,从此再也不逃学了,每天都用功的学习,那老婆婆究竟说了什么话?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划出李白与老婆婆说的话。(生读课文并划)

师:下面老师找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李白和老婆婆的谈话。你们认为这三位同学读的怎么样?(生评价)老师认为在读李白问话时语气应该是不一样的,像这一句“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这里应用奇怪的语气来读。同学们在下面试试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和老婆婆的对话。

师: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是怎么做的?那个同学能说一说?从老婆婆的话中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引导学生得出道理并板书)

三、总结课文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再将课文齐读一边,注意李白的第二次问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老婆婆的话要读的干脆、坚决。

师: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以后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师:这个故事我们学完了,你们喜欢老师为你们带来的这个故事吗?(喜欢)这样的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实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成语故事》,里面有许多像这样富含深意的小故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三篇:《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PPT出示:

17、铁杵磨针)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⑴ 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 眉州 弃去 yù zhuō huán zú chǔ ǎo yù 欲作针 笑其拙 还 卒 业 铁杵 老媪 老妪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老媪 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 白 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话说,磨 针 溪,在/眉州 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 山中 ……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⒉指名朗读,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第四篇:壮美的长城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美术下册

《壮美的长城》

教 学 设 计

保定市满城新华(艺术)小学郭芳

11课《壮美的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长城作为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本课的设计宗旨在让学生欣赏长城的过程中观察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了解长城的历史,体会长城的精神,同时,在表现长城的过程中提高美术造型与表现能力。《壮美的长城》一课是以中国文化底蕴做基础,以丰富灵活的造型体现活动为主体,蕴涵着浓郁人文精神的一课。在本课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学生的书包堆放在一起,盖上一块带有花色的布,模拟一座山,把做好的长城模型摆放在上面,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学情分析:

1、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其特点是注意力时间短,无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同时,学生自制力较差,表现为课堂上活泼好动。因此,要求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学生年龄较小,知识水平较低,但通过一年的美术课学习,对美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教学中,对于美术内容的讲解演示简单明了,浅显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课的美术创作就是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尽量用写实的手法表现长城,想要表现得生动准确,观察长城的各个部分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课前让学生搜集了关天长城的资料,所以课上直接由老师对长城做简单的介绍。采用问题导入,一起欣赏图片,而后抓住长城的建筑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长城。在感受与理解长城所富有的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美术创作,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创作长城的作品,除了让学生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外,还想让同学们知道修建过程中的艰辛。美术创作及评价的过程又是再一次理解与感受长城的过程。最后结束语,也对学生进行掩护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教育。这样,学生所收获的除了美术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外,还增强了民族精神的自豪感。

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能够对长城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完成美术学习。

2、学生能够采用剪、粘,画的形式表现长城。

3、感受长城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长城,画出长城的外貌特征。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精神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卡纸、纸盒、有关长城的资料、画笔、剪刀、胶水、一块花色布、学生书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去过长城吗?长城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壮美的长城》。

二、新授: 1.赏析、交流深化知识

(课件演示长城的全貌)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到长城游览,饱览一下长城的壮丽风光,欣赏一下长城的建筑艺术。

图片有: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金山岭长城》、《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嘉峪关》、《黄花城长城》。

中国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军事性防御工程,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和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

2、了解长城

师:远看长城像什么? 生:答。

师:近看长城有什么建筑特点? 生:答。

师:引导学生说出“高大坚固”

师:我们再找一找长城还有什么建筑特点?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两大组成部分。课件演示:长城的全貌,长城的烽火台和城墙。生:答。

c.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d.教师总结长城由烽火台和城墙两大部分组成,烽火台是长方体,上方有锯齿形墙边,还附加有小孔。城墙和烽火台连成一片,蜿蜒曲折,长城建造在一座座山顶上,山顶下是茫茫无边的森林。

3、感受长城

a.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让学生手拉手连成长长的一串,感受长城的长)c.师:现在我们一起演出个小故事怎么样?

(让部分学生扮长城,部分学生扮侵略者模仿进攻,以此感受其代表的坚不可摧的力量与精神)

4、欣赏长城作品

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生:答。

三、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师:现在就轮到我们小巧手们上阵了,用我们现有的手中的资源共同合作去创作一幅长城的作品好吗?

(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通过剪、粘、画,的形式制作出来,引导学生共同合作完成)

教师将学生的书包堆放在一起,盖上一块花色布,模拟一座山,把做好的长城模型摆放在上面。学生4人分一组,分工明确。每组任务是2个城墙,1个烽火台,如果时间剩余可以做大树,小红旗等等。鼓励学生在城墙和烽火台上进行装饰画线,或者粘贴色块,把颜色搭配好,教师在一旁起辅助作用,提醒孩子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四、作品展评:

师:通过创作,你对长城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生:答

五、课堂总结:

师:看到我们完成的作品,你心里有没有一种自豪感呢?通过大家刚才的创作,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当时修建这座雄伟的长城是何等的艰辛啊。长城的雄伟壮丽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而它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中国文明的象征!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不让它受到任何的伤害!

生:答.保护长城倡议书

长城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保护古老的长城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从关爱长城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做起,为长城的保护事业捧上一份爱心,献出一片真情!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我中华,护我长城”。

第五篇:陈萍教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教学设计

射阳外国语学校 陈 萍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7—28页。【教材简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认识整十数和掌握了一位数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整十数的加、减计算可以加深学生对整十数的认识,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的加、减计算打下基础。教材在例题中安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例题从现实问题引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并相互交流。然后在“试一试”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整十数减整十数。“想想做做”中除了安排整十数的加、减计算外,还安排了应用这种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让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小朋友喜欢吃冰糖葫芦吗?冰糖葫芦什么味儿?

2、今天小松鼠和小熊给我们大家带来了一些冰糖葫芦,看看小松鼠拿了几串?小熊拿了几串?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一串冰糖葫芦有10个,小松鼠拿了3串,就是3个十,是30;小熊拿了两串,就是2个十,是20。

(设计说明: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1)提问:看着这些冰糖葫芦,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串冰糖葫芦?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小松鼠比小熊多拿多少个?小熊比小松鼠少拿多少个?)

(2)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算式?(3)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4)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5)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小棒摆一摆,可以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组内的小朋友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6)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小朋友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算的。出示课本图:

小蘑菇: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再数两个十,是40、50。小番茄: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注意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主动地从生活实例中提出问题,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手中的学具来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在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2、教学“试一试”

(1)提问:刚才,我们提的哪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2)你会列式计算吗?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

10、(4)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小朋友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出示三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2)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各自的出题情况。

3、帮小鸭子找妈妈(“想想做做”第3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4、游戏:开火车(“想想做做”第4题)。

(1)请小朋友看第4题,我们来做开火车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

(2)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积极思考,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下载《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陈学壮)(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陈学壮)(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陈伟 浅谈教学设计

    浅谈历史课程教学过程的设计 历史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备课和知识传输,更重要、更精细的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把握。笔者一直致力于将课本基本知识渗透于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陈壮壮作文:我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母亲 爱,不需要金钱,不需要珍贵的物品,更不需要花言巧语,只需要一颗真诚的心。——题记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爱是幸福着你的幸福,悲伤着你的悲伤;爱是把快乐留给你独自咀嚼......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一、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课文的意境。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二、重点与难点:1、领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2、背诵积累诗词名句,体会诗词的精妙之处。三、教学步骤:一、导......

    榆林刘壮壮三年级小学足球教学设计

    三年级小足球教学设计 刘壮壮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接轨,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

    快乐学习法-壮美的长城教学设计5篇

    11课《壮美的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长城堪称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长城作为一个建筑史上的奇迹,在世界范围内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本课的设计宗旨在让学生欣......

    陈进荣教学设计

    《6.胖乎乎的小手》教学设计 【教材简说】 《6.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爸妈的双手能工作,姥姥的双手会做饭,兰兰也有一双手,能画画......

    教学设计 英语陈霞

    《Module 8 Changes Unit 1 I was two》教学设计 华阳实验小学英语组陈霞 一、课标相关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具为学生创设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陈宇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案 陈宇 教学目标: 1、通过张国强的自述和柯岩老师的回信,理解“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2、会正确使用写信的格式进行书信交流。 3、相似情境下能用“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