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3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4.2 《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平阳县南雁镇初级中学

庄文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

2.知道质量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3.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了解托盘天平的使用维护方法。4.学会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5.尝试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质量估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体验和观察,感受物体质量,了解测量质量的初步含义。

2.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际操作练习托盘天平的使用,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形成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以及实事求是和用于质疑的科学态度。2.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渗透STS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质量的概念和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中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讲授、直观演示和体验学习的教学法

【教学器材准备】

一包薯片、一个大桔子、一个小桔子、一个熟鸡蛋、一袋方便面、一包巧克力、一根铁丝,讲台和每两人课桌上有一架托盘天平和砝码、一架电子秤、多媒体课件,天平的使用的视频等。

【教学过程】

引入:

教师出示大小桔子,请学生比较这两个桔子的轻重。学生可以上来掂量一下,得出大桔子重,小桔子轻。教师问:为什么这两个桔子有轻有重?引导学生得出:桔子是物体,物体内含有物质,大的桔子里含有的物质多。

分析归纳:所以物体含有的物质是有多少的,科学上用“质量”的概念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上。举例说明(教师把实物拿在左右手,让学生有更直观更形象的比较):大桔子比小桔子含有的物质多,我们说大桔子比小桔子质量大。小瓶矿泉水比大瓶矿泉水,组成他们的物质都是水,可小瓶矿泉水里所含的物质少,我们说小瓶矿泉水的质量比大瓶矿泉水的质量小。一个大铁块跟一小根铁丝所含的物质虽然都是铁,但铁块所含的铁比较多,所以铁块的质量比较大。因此科学上,我们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质量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板书)

教师在此纠正日常生活中说的“轻、重”,描述的是质量而不是重力。质量在科学里讲大小,不讲轻重。

教师:课前老师用电子秤称这个桔子,结果显示如下: 现在桔子被老师带到教室来了,再用同一个电子秤称一下,发现什么?原来电子秤显示的数字是0.085,现在还是0.085。教师问:

桔子从办公室被带到教室,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矿泉水被冷冻,变化了,没有变化。

铁丝弯曲变形,变化了,没有变化。

进一步阐述概念:之所以他们所含的物质多少没变是因为组成他们的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质量也就不变。

教师:何种情况下,这个桔子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学生:咬掉一口,吃了„„那质量就变化了,变小了,因为物质减少了。

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完全有物体本身决定,不会因为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空间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观察,找出电子秤上数字的单位,学生找出质量的单位:千克。

教师问:你还知道有哪些单位吗?(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单位的教学)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单位是斤、两,这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引出质量的单位以及单位之间的换算。

三、质量的单位:千克 克 斤 两 吨

1千克=1000千克,1斤=10两,1斤=500克,1千克=2斤(学生发言,教师纠正)

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其他的有关物理量,展示已知身边物体的质量:

一个鸡蛋50克、一个苹果150克、一位中学生约50千克、一本科学书0.25千克、一只鸡2千克、一头大象5吨

学生活动: 把事先让学生回家准备的每位同学的质量在班上做个交流,选出质量最大和最小的同学,把数据填写在空格处,随机选取8位同学的质量数据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求出平均值并记录。

引导学生进行估测:

我们对质量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接下去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请同学们同学们估测,比一比,看谁的估测能力最好:

一袋方便面、一包薯片、一条巧克力、一个熟鸡蛋(这些可以让学生先不看包装,自己先估测,然后对照一下),学生自己的学习用品如铅笔盒、书包、橡皮擦等质量是多少。

四、测量

我们已经对身边的物体有一定的质量感知,那么倘若我们要精确的知道测量的数据就需要使用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有:

1、测量工具:图片展示各种测量工具,简单介绍几个常见的:磅秤、杆秤、电子称、体重秤等;展示弹簧秤,通过单位了解这个不是质量工具。从而纠正生活中经常混淆的质量与重量。

2、实验室常用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认识天平结构:(大家有没有觉得托盘天平与我们生活中的跷跷板比较相似,跷跷板我们经常见到,所以今天我们就借助跷跷板一起来认识托盘天平。)

介绍天平结构,让预习过的学生上来识别天平的结构并说出名称,其他学生纠正、补充完善。教师结合多媒体,把个部位结构名称表达出来,增强直观性。

着重说明:我们再来近距离看看这个砝码和标尺,谁能介绍一下砝码和标尺?

(砝码的质量,标尺的零刻度、最小刻度、量程。)

观看视频: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展示托盘天平的整个使用过程。教师再强调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进一步追问:天平能称量老师的质量吗?为什么?

我们已经认识了天平,现在我们要以天平为助手,称一称你手头的桔子,实验之前我们必须先设计实验步骤,以4人小组为单位,讨论3分钟,先写下实验步骤。

3、学会天平使用:

学生活动:首先4人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步骤,称量桔子。

设计单投影展示,教师加以补充纠正,完善实验步骤,并且板书概括。1):“放”: 天平放平 2):“归”: 游码归零

3):“调”: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哪边轻往哪边移)4):“称”: 左物右码、先大后小、最后移游码 5):“读” 左盘=右盘+游码

6):“收”:物码归原

试试学生对天平的正确读数。学生体验:称量你手上的桔子

学生活动过程中观察典型错误,用相机及时抓拍,错误呈现,让学生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

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

六、课后作业

第二篇:“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教学设计

富锦市砚山镇中心小学

杨秋迪

《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感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的任务是让学生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通过实际测量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教材中创设了“估一估”、“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估测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量、比较、找实物等活动体验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的估测、操作、分析、判断等能力。

设计思路:

本课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未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中,通过具体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获得关于“毫米”、“分米”的直观体验。教学中注重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通过比身高,观察直尺,估测纸条长度,测量书的厚度,判断公共汽车的长度、硬币的厚度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数学模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流程:

一、沟通情感,激发兴趣

师:初次见面,老师为每一位新朋友准备了一件小礼物,就放在你们的书桌中,快找一找,拿出来看看吧!(生找出直尺)

师:(出示尺子卡通图)这是把什么样的尺子呢? 生:一把直尺。生:一把透明的格尺。

师:你们一定不知道,老师送给你们的可是一把神奇的尺子。生:为什么说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呢?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自己就会找到答案。

二、观察尺子,认识毫米

师: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尺子,看看你能发现些什么?和伙伴一起说一说。

生:尺子上有一些数字,还有一些线。

师:(指着展台上的尺)这些线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生:刻度线。

生:尺子上有一些1厘米的格,格中还有一些小格。师:谁知道1厘米中的这些小格,叫什么名字吗? 生:毫米。

师:(板书:毫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书上说格尺上的一个小格就是1毫米。师:没错,书是我们共同的老师,有了问题可以直接向书请教。(指着黑板上的“毫米”)“毫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它还可以用字母“mm”表示。(板书:mm)

(生齐读两遍毫米)

师:(指着尺子上的小格)格尺上1格小格是1毫米,2格小格呢?6 3 格小格呢?

生:2毫米、6毫米。

师:接着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生: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的小格。

师:你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把这个发现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

生:1厘米=10毫米

师:(生齐读两遍。师板书:1cm=10mm)

师:现在到你的身边找一找,那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 生:这张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一分钱的硬币厚度大约是1毫米。生:这把尺子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三、猜一猜,认识分米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游戏需要一样道具,就是你们学具袋中的纸条,快拿出来吧!(生从学具袋中取出纸条)

师:不能用格尺测量,猜一猜纸条有多长? 生:我猜这张纸条大约长10厘米。生:我猜它是11厘米。

师:一诈的长、手指的宽都是我们熟悉的。估测物体长度的时候经常要请它们帮助,它们是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

师:纸条究竟多长呢? 生:(经过测量)10厘米。

师:(板书:10厘米)10厘米还可以用另一个长度单位来表示,谁知道是什么?

生: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板书:1分米=10厘米)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感谢你们把新知识介绍给大家。它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书:dm)试着在本上写一写表示分米的字母。

(生在本上试写,全班学生齐读一遍)

师:(出示米尺)谁能在这把米尺上找一找,从哪到哪之间的长是1分米。

生:从10到20之间是1分米。生:从45到55之间是1分米。

师:你们找的明明不一样,你们怎么都说对呢? 生:因为他们找的都是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

师:对,像这样10厘米的一段就是1分米。和同桌一起在你们的格尺上找一找1分米吧!(生互相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找一找你身边有没有大约长1分米的物体吧。生:这个橡皮大约长1分米。生:我的这支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只要你细心观察,藏在身边的一分米朋友自己就会跳出来。师:(出示一条彩带)猜一猜它多长? 生:我猜大概是1米吧!生:我猜可能是80厘米。

师:大家猜的不一样。请前后桌4个人为一个小组,一起想办法测量它的长度,好吗?

(生分组测量)

组1:我们把4把尺子接起来量,彩带长100厘米,就是1米。(师板 5 书:1米)

组2:我们用这个长1分米的小纸条一段一段地量,量出来正好是10分米。

师:(板书10分米)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很好,因为他们动脑筋了,用纸条来量。

师:对,只要善于动脑筋,一张普通的小纸条,同样是一把神奇的尺子。

师:你们在测量彩带长度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米就是10分米,因为1米是100厘米,1分米是10厘米,100厘米就是10分米,1米也就是10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这么快就把新知识和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到一起了。

师:刚刚同学们就在动手做,在做中观察和思考、学习中认识了新朋友,获取了新知识。

四、情境练习,巩固新知

师:除了老师送给你的尺子以外,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生:米尺、皮尺、卷尺、三角尺。

(课件展示不同的尺子图片,学生认读名称)

师:生活中尺子的种类很多很多,这些形形色色的尺子能方便我们的学习和劳动。

师: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一起看一段淘气的故事(课件出示:淘气的故事)

(生边看边笑)师:你们笑什么?

生:淘气说错了,公共汽车不能是8厘米,应该是8米。

生:机灵狗也不能是5毫米,5毫米(比尺子)就这么点,太小了,应该是――

师:谁来帮助他?

生:机灵狗高大约是5分米。

生:一元硬币不能是2分米,那得是20厘米,不可能,应该是2毫米。生:淘气怎么能高138米呢?太高了,应该是138厘米。

师:说一说吧,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并改正了淘气的错误呢?有什么奥秘吗?

生:应该根据实际来看。师:你亲自量过它们吗? 生:没有。

师:看来奥秘还是它――神奇的尺子

师: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这神奇的尺子,它在哪呢? 生:(举起格尺)这呢!

师:对,这是一把神奇的尺子,还有呢? 生:(边比边说)一诈、一指、一臂。

师:对,生活中这些藏在我们身上的尺子往往更加神奇。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神奇的尺子,只不过现在它们藏起来了,藏在小朋友的――(指)眼睛里,藏在我们的――脑子里,藏在了每一个人的――心里。

【评析】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 7 数学知识。

2、加强了对学生估测能力的培养,通过估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想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关注了学生学习中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关注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4、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并能机智地在总结、评价中给学生以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评价语言丰富,富有启发性。8

第三篇:科学入门第五节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科学入门——第五节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

云和三中

王海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质量的大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知道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是天平,认识天平的各个主要的结构,初步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并懂得天平的维护。

2.过程和方法:观察天平的结构,在观察中培养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根据说明书使用测量天平;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概括出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从而明白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以及所在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尝试通过对具体的实物,从而总结出质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调查和访问能力,并从生活中体念质量的概念。

3.态度、情感、价值观: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善于观察、善于阅读、敢于发现的品质;了解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而且有了统一的称量物体质量的单位;从而提升爱国情感,感受天平结构中蕴含着的平衡美、对称美。

二、教学准备

天平、天平的说明书、课本、作业本、铁锤、铁钉、铁丝、橡皮泥、橘子、棒棒冰两支〔一支冻成冰〕、袋装饼干、参与活动评价单等。

三、教学设计思想

新教材的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开展,其根本理念是突出表达普及性、根底性和开展性,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开展打下良好的根底。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

改变课堂上传统的老师问学生答的旧模式,更多地采取观察、实验、讨论、练习、辩论评价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问题可由学生来提出,结论由学生来探究,方法由学生来摸索,结果由学生来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讲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挑战知识权威,使学生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展。符合新课程教学评价评价的要求,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设计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家长评价等,采取多种形式的语言评价,鼓励学生。整个教学过程突出科学探究,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努力把新课程理念灌输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

四、教学活动设计

〔一〕、引题:情景引题、学生仔细听

为了上这节课,我特意买了六元钱的橘子,橘子1.2元钱一斤请问我共买了几斤橘子?待学生算出斤两后予以评价〔你们真聪明〕来煽动学生参与学习,然后接着提问:斤是什么量的单位?待学生答复后引出课题?质量的测量?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常见的生活现象、问题入手,学生很感兴趣,能较好的引入新课,又能为后面学生的猜测作铺垫。

〔二〕、新课教学:

1、提出问题:物体的质量是指什么呢?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认真答复以下问题:木桌和木凳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做成的,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这种物质做成的,科学课本和作业本都是由纸这种物质做成的,请问做一张桌所需的木材比做一张凳子的木材    〔多或少〕,也就是说一张桌子所含的木材比凳子    〔多或少〕,同理:做一个铁锤比做一枚铁针所需的铁   〔多或少〕,即铁锤比铁钉所含的铁   〔多或少〕,做一本科学课本比做一本科学作业本所需的纸   〔多或少〕,即一本科学课本比一本作业本所含的纸   〔多或少〕,因此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通过同学们对商场、菜市场、邮局进行的调查访问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含的物质越   〔多或少〕。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归纳出质量的概念并汇报。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和评价〔你真棒或你真聪明〕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常见的物体的组成练习,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自觉的形成质量概念。问题通过填写多与少以降低难度,使更多的学生都能答复,充分表达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观。

2、我们知道了质量的概念,那么质量的单位又有那些呢?它们的关系又是怎样?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

〔1〕、质量的单位有、、、。

〔2〕、它们的关系是:1吨=   千克,1千克=   克,1克=   毫克,450克=   千克,0.12千克=   克,30毫克=   克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并汇报。学生评价和自评。

教师活动:当参谋和维持秩序

设计意图:用较短的时间让学生明白常见的质量单位及其关系,空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后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评价和自评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质量的属性。〔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思考。〕

教师分别把一根直铁丝弯成圆形,把一块橡皮泥压扁,两支一样的棒棒冰,一支放到冰箱里冻成固体。学生认真观察后,思考什么变?什么不变?然后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把一根直铁丝弯成圆形,把一块橡皮泥压扁,它们的形状   〔改变或不变〕,它们的质量   〔改变或不变〕,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2〕、两支一样的棒棒冰,把一支放到冰箱里冻成固体,那么它们的状态   〔改变或不变〕,温度、质量   〔改变或不变〕,即物体的质量不随。

〔3〕、我从北京带回两只用密封袋装好的北京烤鸭,它的空间位置,质量   〔改变或不变〕,即物质的质量不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质量的属性归纳为:物体的质量不随、、、的改变而改变。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完成练习、小组汇报。小组评价和自评。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讨论,当参谋和维持秩序,教师也对小组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开阔的天性。并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变化为载体,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来突破难点。

4、根据同学们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猜测、估计以下物体的质量。

某某同学的质量,一本科学书的质量,一只橘子的质量。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测?答。

学生活动

学生猜测、估计、汇报、评价。教师活动:请几个同学汇报对某同学的质量估计的结果,然后由被估计的同学报出自己的质量,让学生自己评出最正确小能手。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创设轻松、和谐的民主气氛,激发兴趣;选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学生估计,既具有可验证性又为下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5、我们已验证了同学们对某某同学质量的估计,那么我们又怎样来验证对科学书的质量、橘子的质量估计呢?从而引出质量的测量工具。

学生活动

学生讲述测量质量的各种工具。教师活动:聆听学生的讲述并及时给予评价,随即介绍我国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有了称量质量的工具。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科学,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和提升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激情。

6、天平具有那些主要结构和怎样正确使用?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说明书、查阅课本资料、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以下问题。

〔1〕、在天平的图形上填上各结构名称,天平的量程是,最小刻度是

〔2〕、天平的读数:小明用已调好的天平去称一个大苹果,假设右盘放一个100克和50克的砝码,游码移至以下图位置:那么它的质量为    克,所以天平的读数应是    质量+    质量。

〔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a,b,c。

学生活动:阅读说明书、查阅课本资料、小组讨论等。

教师活动:巡回指导并参与小组讨论,当参谋和维持秩序。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许多电器、生活器具都须在说明书的指导下使用,通过这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从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开展奠根底。

7、下面我请同学来当一回老师,帮我介绍一下天平的结构和教我测量课本的质量好吗?

学生活动:介绍天平的结构和教老师测量课本的质量〔可看着说明书、课本等资料〕其他同学认真听讲、认真观察,并对讲解同学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听学生讲解,并按照学生的指导一步一步的操作天平,测出课本的质量。同时也对该同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智力开展水平和开展要求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因材施教。通过师生角色互换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老师在学生的指导下做了演示实验,为学习优异的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又能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起着示范的作用,让同学们能科学的使用天平,又能验证同学们对课本质量的估计,做到前后照应,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8、同学们,下面我们用天平测量出橘子的质量,谁的估计值与测量结果最接近,橘子就奖励给谁。

学生分组测量橘子的质量,橘子的质量为    克。谁估计的最准确?

学生活动:分组测量橘子质量,并汇报结果。教师活动:巡回指导,把橘子奖给估计最准的同学。

设计意图:尝试天平的使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自行操作,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并验证自己的估计,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兴趣。

〔三〕课后练习

课本P19页1~4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表达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开展,淡化知识目标,只是要求学生在原有根底上有所进步,有所得即可。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作了一次尝试:摆脱了教师教学生的传统模式束缚,师生互换位置,自觉地建构关于质量的知识,教师的任务和角色也由“指挥〞变成了“伴奏〞。创设一个问题情境,提供富于结构的材料,启发推动学生在探究、思考中发现,感受科学的魅力。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创立活泼、开放。轻松、和谐、积极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轻松、诙谐的话语,为学生营造了上述的气氛。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泼,情绪高涨,尤其是在估计某同学的质量和动手测量橘子的质量时,把活动引向高潮。但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缺乏之处,学生的合作、讨论内容安排偏少,大局部内容由学生一个人就可完成;学生的课前准备缺乏,没有亲自讲商场、菜市场、邮局进行调查访问,对质量概念和属性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评价欠自然,有些牵强,也没有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二00四年十月十日

参与学习活动评价单

?科学入门?第五节 质量的测量

姓名:     班级:

评价内容:

1、实验操作是否标准;2、观察是否仔细;3、能否得出明显现象;4、是否能对现象进行思考或提问;5、是否在实验中有新发现;6、是否能从观察中得出有关正确结论。

评价等级:

1、较好完成其中三项或四项以上为“我好棒呀!〞

2、根本完成前三项为“我还不错〞

3、达不到要求或有较明显错误的为“加油呀!〞

自我评价:

我好棒呀

我还不错

加油呀

老师评价:

家长评价:

活动内容

一、引题:情景引题、学生仔细听

二、新课教学:

〔一〕我能答复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认真答复以下问题:木桌和木凳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做成的,铁锤和铁钉都是由铁这种物质做成的,科学课本和作业本都是由纸这种物质做成的,请问做一张桌所需的木材比做一张凳子的木材    〔多或少〕,也就是说一张桌子所含的木材比凳子    〔多或少〕,同理:做一个铁锤比做一枚铁针所需的铁   〔多或少〕,即铁锤比铁钉所含的铁   〔多或少〕,做一本科学课本比做一本科学作业本所需的纸   〔多或少〕,即一本科学课本比一本作业本所含的纸   〔多或少〕,因此我们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通过同学们对商场、菜市场、邮局进行的调查访问可知,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含的物质越   〔多或少〕。

〔二〕我能换算

1、质量的单位有、、、。

2、它们的关系是:1吨=   千克,1千克=   克,1克=   毫克,450克=   千克,0.12千克=   克,30毫克=   克

〔三〕我会分析和归纳

认真观察、仔细阅读、积极思考、善于归纳,努力完成以下问题:

1、把一根直铁丝弯成圆形,把一块橡皮泥压扁,它们的形状   〔改变或不变〕,它们的质量   〔改变或不变〕,即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2、两支一样的棒棒冰,把一支放到冰箱里冻成固体,那么它们的状态   〔改变或不变〕,温度、质量   〔改变或不变〕,即物体的质量不随。

3、我从北京带回两只用密封袋装好的北京烤鸭、袋装饼干带回云和,它的空间位置   质量   〔改变或不变〕,即物质的质量不随。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质量的属性归纳为:物体的质量不随、、、的改变而改变。

〔四〕我能猜测、估计

学生猜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某某同学的质量    一本科学书的质量,一只橘子的质量。怎样验证自己的猜测?答。

〔五〕我会阅读、合作

阅读说明书或课本,认识天平的结构,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

〔六〕我能讲解

1、在天平的图形上填上各结构名称,天平的量程是,最小刻度是    〔图略〕。

2、天平的读数:小明用已调好的天平去称一个大苹果,假设右盘放一个100克和50克的砝码,游码移至以下图位置:那么它的质量为    克,所以天平的读数应是    质量+    质量。

3、天平的使用方法是a,b,c。

〔七〕我会测量

学生分组测量橘子的质量,橘子的质量为    克。谁估计的最准确?

三、课后练习

课本P19页1~4题。

第四篇: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三部分: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物体的质量,采取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关于质量单位,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的比较,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感性化;托盘天平的使用,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应用过程,以达到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目的。

书中安排信息浏览“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很大”。意图有两个:一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二是帮助学生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即:人们认识自然是逐渐逼真的,真理是相对的,规律的应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

(让学生回答)。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节。

板书:4.2 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观察P79的图4-15,分别进行比较:一碗水比一盆水少,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篮球中充的空气比乒乓球中充的空气多。

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

板书: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P80的图4-16,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并完成文中的填空。

板书: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你现在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80,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由来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

2、质量的单位:千克,吨、克、毫克、斤、两等

指导学生结合P81的图4-18阅读课文,让学生形成具体的质量单位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阶梯。让学生能从数量级上认识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质量的多少,小到电子质量,大到宇宙总质量。

3、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对于托盘天平,你现在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回答(构造、作用、工作原理、正确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结合P82的图4-19,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作用。

板书:

3、托盘天平

1)构造及作用

然后,出示实物,找几位同学检查,边指边让学生说出部件的名称,同时说出主要部件所起的作用,如: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和分度盘等。

向学生介绍其工作原理。

板书:2)原理:杠杆原理

指导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然后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对有关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特别强调:被测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为:左盘质量+游码质量=右盘质量。

板书:3)正确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应先测出容器的质量,再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即可得出被测液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测量质量的工具多种多样,指导学生结合P83的图4-22,了解磅秤、超微量天平、电子天平的有些知识(可上网查询)。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4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在巩固练习中,有部分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不够熟练,易出错,有待强化提高。

第五篇:《质量及其测量》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质量是学生认识各种物质必须具备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天平的正确使用又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是探究物质的属性――密度等有关内容不可缺少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做好准备起着重要作用。

1、教材分析:质量的概念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基本概念,但在初中

不要求做过多过深的讲解,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所以教材中直接给出了质量的概念及名称符号m,对于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教材是通过图片来说明的,这种知识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所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

关于物体质量的测量仪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不少经验积累,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它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学生必须知道调节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2、教学目标: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初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目标,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质量的单位及其性质。

②.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根据该班学生组合,考虑到部分复读生对知识点一知半解,而新生茫然不知,克服以教师为中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精神,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与交流合作的能力,实现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使学生在质疑,调查,探究中接受新知,培养学生充分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教学。

2.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自学讨论、问答、练习、记忆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说过程

教学程序的设计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1.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一些同种物质构成的不同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再由展示图片说明泥团捏成泥人、冰化成水、做太空旅行的红旗,物体的形状、状态和空间位置的改变并不影响其所含物质的多少,即物体的质量不改变,知道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然后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问答、练习等方法掌握质量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其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对常见的物体的质量形成较为具体的量级观念。

2.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秤,和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加强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验积累。而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仪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结合多媒体使学生掌握了托盘天平的构造、注意事项和正确使用方法。

四、说反思

1.通过教学设计,学生对于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掌握较好。

2.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时,学生提到“右物左砝”的操作方法是不正确的,由于学生现学知识的限制,对托盘天平的原理(在第九章简单机械中学习)本节教学设计中没有涉及,因此会产生这种误解。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我没有在本节课中讨论,而是在第二节实验课上,让学生们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游码相当于小砝码,每向右移一个格,相当于在右盘加一个小砝码,按照习惯“ 左物右砝”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值加上游砝的读数,“右物左砝”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值减去游砝的读数。

3.如果课堂驾驭能力强一些,学生的能力好一点,教学过程更加紧凑一些,能让学生拿着想真实的托盘天平掌握学习目标二,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下载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4.2《质量的测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质量及其测量教案

    质量及其测量教案 教材分析 该节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内容,在这一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跨入当初中,是一个转折型的阶段,所以学好这一节很重要。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些实例使......

    《有趣的测量》教学设计2(优秀范文五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测量》教学案例 录入日期: 2010-6-3 阅读次数: 396 来源: 云山小学 作者: 云山小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

    《测量》课时教学设计

    《测量》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 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三、学生动手......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定稿)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测量机械效率教学设计[大全]

    滑轮组机械效率教学设计 向银兰 教材分析: 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是在学生认识有用功、额外功、总及功机械效率后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在此设计,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各个量的巩固认识......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新《义务教育初 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

    第二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第二节 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会使用游码,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称质量. 2、会用特殊方法测质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

    《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反思

    在学校的支持和协助下,在我们课题小组集体努力下,我较成功的完成了EEPo有效教育展示课,下面我将本节课简要做以总结反思。一、优点1、本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