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1:05: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0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0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共)》。

第一篇:10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共)

10、《螳螂捕蝉》教学设计

汉营小学 周洁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检测导入,对比质疑。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螳螂捕蝉》,首先老师想检测一下同学们上堂课学习的情况。

请看作业单,用你的心来读一读,填一填。

出示:请在()中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在“

”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其他诸候国()会,那后果将。吴王固执地说:“谁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后来,一位少年向他讲了“ ”的故事,他,打消了攻打吴国的念头。

二、理解故事寓意

过渡:师:看来我们同学都已经了解了课文内容,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故事竟然有这么大的作用,避免了一场关乎国家存亡的战争,避免了生灵涂炭,打开书,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段直接写“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

1、出示第9、11段文字,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这则故事,其他同学看看这段话中描写了几个角色。(板书:蝉 螳螂 黄雀)

2、很好,让我们来细致地观察一下它们。请拿出笔,划出描写这三个小动物动作神态的词语,想一想它们的心情怎样?它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体会三个动物的心情。

选择以一种动物,写一写它此时的心里活动。

过渡;说得真好,蝉、螳螂、黄雀,他们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都有美食摆在眼前,利字当头,他们都放松了警惕,个个得意忘形,殊不知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所以少年是怎样说这三个小动物的?勾画下来,指名回答

3、出示:他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三个小动物眼前的利益指什么?隐伏的隐患指什么?请同桌相互讨论,完成作业单第三题 指名回答,订正答案

根据结合课文,观察插图把螳螂、蝉、黄雀这三者的关系用“→”表示。巡视板书

(蝉 ←捕—— 螳螂 ←啄—— 黄雀)根据这幅关系图,我们把课题的后半句补齐。

三、学习吴王

过渡: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一双火眼金睛,那么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是很危险的)还有谁也明白了?(吴王)你从哪里知道的,勾画下来。

出示最后一段。吴王为什么会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呢?请同学们联系第一段,思考一下,师点播出示:如果吴国攻打楚国,吴国就相当于故事中的(),楚国就相当于(),其请他诸侯国就相当于()。

根据刚才梳理的关系,请把楚国、吴国、其他的诸侯国这三者的关系用“→”表示出。

巡视板书(楚国←攻打——吴国←攻打——其他诸侯国)完成作业单表格最后空

1、思考一下吴王心理现在是怎么想的吗?

口头填空:吴王心想:“如果我出兵攻打楚国,不正如();正如();正如();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不知道()。”

2、吴王恍然大悟,悟出来的道理有没有人对他说过?(有,大臣们)

大臣们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吴王的反应有这么明显的差别呢?出示大臣劝解的话(大臣们是直接地劝,是规劝、直劝、力劝。)

理解“死”——失去生命

3、少年是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巧妙地劝说吴王的。那少年的劝说妙在何处呢?请大家把少年与吴王的对话找出来认真读一读,看看少年的哪些做法或说法是很有深意的?打动了你,也打动了吴王。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圈划批注

四、揣摩文章表达。

下面就请同学找出有关句子,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1、指名体会

2、出示两句话是诱导体会。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我觉得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因为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了,不允许别人来劝阻,他还要去劝说,说明他真有勇气。理解“死”字——不可更改。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从这里能看出,少年劝阻吴王的决心已下、锲而不舍,说明他很有勇气。因为他的衣裳和鞋子都被露水打湿了,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还在等待吴王的到来,可见他的决心确实很大。

4、同学们,吴王听了少年的劝说,想起了大臣的进言,恍然大悟,放弃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你觉得吴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固执、知错就改

5、小练笔:次日上朝,作为吴王该怎样对大臣说呢?请大家展开想象,为吴王设计一份早朝稿。

五、拓展积累词语

六、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蝉 ←捕—— 螳螂 ←啄—— 黄雀 楚国←攻打——吴国←攻打——其他诸侯国

只想眼前的利益,不顾身后隐伏着祸患,是很危险的。

第二篇:螳螂捕蝉 校公开课教案

螳螂捕蝉

一、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被分为许多诸侯国,谁通过课前预习资料知道什么是诸侯国,他们之间是个什么状况?(皇帝喜欢分给有功的王族和大臣一定的土地,这些领地被称为诸侯国。这些诸侯国之间经常互相侵略想吞并他国,扩张自己的领土。)

吴王就想攻打楚国了,那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螳螂捕蝉》

二、检查预习生字(投影)

易:劝阻

瞄准

毫不介意

螳螂捕蝉

不堪设想

侍奉

固执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乘虚而入

诸侯(有一个字易写错,谁发现了)

难:文中还有一些很容易读错的字,投影没出示,谁在预习的时候发现一些让你拿不准的词?

处死、弹弓、禀报大王(讲一讲)、打着鸟、转来转去、举起前爪

三、整体感知

指名读后用简练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精读

(一)、第一自然段:大臣们反对吴王攻打楚国,为什么反对呢?(体会严重后果)

吴王什么态度?感情读。

后来吴王的态度有什么转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感情读。解释:恍然大悟

同样是劝,大臣的劝遭到了吴王坚决的反对,而少年的劝却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位不寻常的少年呢?

(二)、2-11段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想想这是一位怎样不寻常的少年,在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画画写写。自学五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由于要谈的较多,每人视情况分得一处或多处。全班交流按照1234的顺序发言。

2、交流:

▲故事(投影)

①用少年的话说,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有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请同学们再读一读,找一找

②交流(投影)你抓住了蝉的什么来分析的?神态动作

③那么大家现在能说说蝉、螳螂、黄雀它们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吗?(投影表格)你能看着图把这个故事简单一讲,理清他们的关系吗?

④其实少年讲的这个故事就是著名的寓言故事: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板书:“黄雀在后”)

⑤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每个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么这个

寓言故事也不例外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板书: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

⑥我们听了这个故事都明白了这个道理,那么吴王听了明白了什么道理呢?(板书:吴王攻楚 诸侯国在后。)

师:所以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小练笔:刚才在学少年给吴王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时,感觉其中的动作神态描述很生动形象,现在我们也来练习一下写动作神态。(投影)把少年与吴王的对话前加上动作或神态,每处一个或多个都行。

▲(投影)“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1、勇敢:因为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了,不允许别人来劝阻,他还要去劝说,说明他真有勇气

2、爱国:如果不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劝说吴王了 ▲(投影)“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1、有坚定的决心:因为他的衣裳和鞋子都被露水打湿了,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还在等待吴王的到来,可见他的决心确实很大

2、不怕吃苦: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说明他起得很早,一转就是三个早晨说明他不怕吃苦

3、有耐心:一转就是三个早晨 ▲(投影)“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足智多谋:他表面上说是打鸟,好像很悠闲的样子,这是他故意不让吴王发现他是在劝,因为前面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不允许别人来劝他。

妙在他说“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这样,就把吴王给吸引过来了。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

(三)、下面我们分角色朗读吴王和少年在花园里的对话,只读对话,不读旁白。这两个人物要读出什么感觉?(将王风度、少年机灵)

(四)、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1、螳螂捕蝉真的是少年那三天中看到的趣事吗?

2、他为什么在花园里给吴王讲这个故事,而不在上朝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

五、总结:少年的劝和大臣们的劝有所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劝是“直劝”“力劝”的话,那少年的劝就是什么劝?(“巧劝”“智劝”)我们上了这么长时间的课,现在来放松一下,谁给大家讲一个生在生活中发生的类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事。老师给大家放几张跟有关的图片看看,让大家笑一笑。(投影)

六、作业: 续写:(投影)第二天,上早朝时吴王当即宣布:“攻打楚国一事暂缓不议。”众大臣听了大惊不已,议论纷纷。吴王扫视了一眼群臣,微笑着说„„ 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

吴王攻楚 只顾眼前利益 诸侯国在后 不顾身后祸患

第三篇:螳螂捕蝉 教案

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

1、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展开想象创造性地进行复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授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品读螳螂捕蝉这则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

2、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这篇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老师想考考你们是否会写了。

3、先请同学们听写五组词语。老师一组一组地念,每组三个词,同学们要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老师依次念四组词,每组只念一遍:

(1)蝉悠闲自由自在

(2)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

(3)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

(5)不堪设想隐伏着祸患恍然大悟

4、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自己批阅。(学生对照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全对的学生举手。有味地齐读五组词语。

二、师讲故事、学生复述

1、师:春秋时期,吴王不听众大臣的劝阻,执意攻打楚国。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灵机一动,对吴王讲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一听便打消了伐楚的念头。这是怎样一件事呢?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待会儿请你来讲这个故事。

2、师:同学们读得很专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内容都记住了。不过,为了让大家讲得更好,老师还是请同学们根据这幅图,自己来练讲一遍,尽可能地用上刚才听写的几组词语。(学生大声地练讲故事。)

3、现在谁愿意来讲这个故事?

4、指名讲述、师边听边评。

5、故事听完了。谁来评评这位同学讲得怎么样?

6、这个故事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三、设疑披文、揭示寓意

1、少年侍卫为何要给吴王讲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劝阻吴王攻打楚国?)

2、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3、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4、谁来做一做楚王读好这一句话。(指名读,评价。)

5、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的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吴王悟到了什么呢?

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我觉得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少年是一个爱国的人。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少年确实是足智多谋。)

6、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呢?(专制蛮横、知错就改)

四、合作表演、深化体验

1、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生议论纷纷,跃跃欲试。)

2、那好,先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可以同座合作,也可以下位找自己最要好的同学合作,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吴王,练台词。(读课文中人物的对话)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学生自由演练。)

3、指名两位同学上台准备表演,请下面的学生做导演进一步帮助他们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等。

现在让这两位同学到一边去练一练。我们还得准备准备。演戏要有个旁白,也就是画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没法布置出来、演出来的景呀、物呀作一个旁白,来一点说明。吴王花园早晨的情景怎么样呢?文中没写,现在就请各位导演即兴写一段话,谁写得快、写得好,就用谁的。

五、作业

1、继续写好剧本,练习表演。

2、推荐寓言书读一读。《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

教学反思: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在教《螳螂捕蝉》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默写五组词语,然后让学生讲讲《螳螂捕蝉》的故事,最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2)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劝,并体会人物形象;(3)课文表演,先不加指导让学生自己表演,再让学生评价,发现存在的问题后再让每个人根据当时情境写台词。这堂课我感觉(1)容量很大,学生的阅读准备还不够充分,所以时间有点仓促。(2)本文的寓意的揭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感觉印象

第四篇:《螳螂捕蝉》教案

睿智对话中走向生本

——《螳螂捕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螳螂捕蝉”这则故事领悟: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2、紧扣文本语言,感受少年富有智慧的人物形象。

3、通过与文本的多重对话,写下自己的感悟。教学过程:

一、题目切入,初读课文

导入:今天我们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课件1)

1、“螳螂捕蝉”是个成语,我们使用的时候,通常还会在后面加上四个字。

2、这课生字词语不多,指名读。(课件2生字词语我会读)

3、易读错写错的词语倒不少。(课件3易错词语我会辨)

4、扫清了这些字词障碍,读课文自然就容易多了。指名读。(课件4读通课文,读懂故事)

5、读到这句话时:“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老师产生了疑惑,相信你至少能提两个有质量的问题。(课件56,点红“这番话”和“恍然大悟”)

二、紧扣“这番话”,展开教学

1、文章&

9、&11,仔细读读,从这些具体的描写当中,一定会有些语句引起你的注意?(课件7,点红3个“却不知道”)

抓住三个“却不知道”引导:如果它们将头往后一调,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灾祸。咦,蝉怎么不掉头看看身后?螳螂怎么也不掉头看看身后呢?黄雀怎么也没有掉头看看身后呢?请你用上“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说说这3句。

2、少年说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谁能像少年那样将这件事绘声绘色地讲好? 带上修饰词,画面才会情趣盎然。(课件8复述故事)

3、师:万全之策是既瞻前顾后,又顾后。现在,该用一句话来对蝉、螳螂、黄雀三位好好总结一下喽!齐读书上的句子。(课件9故事寓意)

4、说话练习,强化寓意。如果由我们对蝉、螳螂、黄雀来说这句话,该怎么读? 如果由蝉、螳螂、黄雀三位对自己来说这句话,该怎么读? 如果蝉、螳螂、黄雀要告诫别人千万不要像他们那样,这句话,该怎么读?

三、紧扣“恍然大悟”,展开教学

1、少年这番话,吴王听懂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恍然大悟】

2、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也含有突然明白过来的意思?(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拨云见日 如梦初醒 顿悟„„)(课件10近义词)

3、吴王由少年的这番话到底悟出了什么呢?当初大臣们劝说吴王的理由是什么?谁来读一读。(指名读第1小节)

4、吴王悟出来的结论,跟当初大臣们所劝说的理由不是正好一致的吗?可大臣们劝说吴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课件11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5、这两句话中的“死”意思一样吗?透过这两个“死”,你看出了什么?你见过固执的人吗?吴王固执到什么程度?

6、少年的话吴王还是听进去了,他决定在第二天早朝的时候,跟大臣们说说自己悟出的内容。请你代他拟一道圣旨。(课件12代拟圣旨)

四、细读课文,悟少年“智慧”

1、大臣们苦苦劝说却无济于事,还惹得吴王下了一道死命令;【板书:死命令】 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只用一番话就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让一言九鼎的君王心悦诚服地改口。少年靠的是什么?这其中一定藏着什么神奇的密码!就让我们走进这番不寻常的劝说之中,走进具体的语言文字之中,去探寻那神奇的密码!(课件13 读少年)

2、交流:(这是一个完整的劝说过程,所以我们先从第三小节开始交流吧)预设:

●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一个关键的词语!

●看似无意,实则有心。再读一读这几句话,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有不寻常的发现?●再读一读这几句话,还有哪些地方让你发现少年是在有意而为?

●为什么选择在清晨转?为什么选择在王宫花园里转? ●为什么要拿着一个弹弓在转?是否算好了要转上三天?

●那要是三个早晨后,吴王还是没有发现他呢?(课件14比较句子)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吴王终于发现了少年。透过这个不寻常的“被”字,你领悟到了什么?

看似被动实为主动,一个“被”字透出少年无尽的智慧呀!由这句话,我们不妨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

第二天清晨,少年整整转了一个早晨,也未见吴王的踪影,他想:

于是,到了第三天清晨,他又——(引读)(课件15,引读&3)可过了好一阵子,仍不见吴王吴王的到来,他想:

到了第四天,少年又——(引读)(课件15,引读&3), 这一次,少年终于见到吴王踱着方步向他走来,他的心中一阵():

但很快就控制好自己激动的情绪,又装出一副专心致志打鸟的样子,读——(课件16“被发现”)

●师追问: 有同学关注吴王在对话中的所有反应吗?(课件17)读一读,你有什么话要说?

(透过吴王的一系列反应,我们再次领略到少年的智慧!你看他一步一步地吸引吴王主动而饶有兴趣地来“问”,而自己则藏于暗处不留痕迹地“答”,吴王不知不觉中按照少年的节奏在接受“劝说”,此等劝说方式,实在是巧妙至极!)

● 师再追问:你说少年在劝说吴王打消攻打楚国的念头,怎么没有提到一句攻打楚国的话呀?他真的见到螳螂捕蝉这件事了吗?那他为什么这样说?

(抓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含而不露,实在是巧妙至极呀!)● 同样是在劝,在你看来,大臣们的劝是(力劝、直劝),少年的劝又是怎样的劝?(智劝、巧劝)同学们,那神奇的密码解开了,一切尽在少年这番智慧的劝说之中。

【板书:智劝】

总结语: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这语言的智慧哪里来,阅读中来,思考中得。请两个同学为我们分角色读读,让我们再次见识那个有胆识有智慧的超群少年。

五、古文学习,拓展延伸

北京的6年级小学生,他们也学《螳螂捕蝉》,不过是古文版的。想不想尝试。(课件18、19小古文)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

2、想象说话。

少年智劝吴王的事很快就传开了: 众大臣听说此事后,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吴国的平民百姓听说此事后,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楚王听说此事后,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那些准备乘虚而入的诸侯国的国王听说此事后,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个角色,发挥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写一写,说一说)

【板书】 螳螂捕蝉

智劝

死命令

————

恍然大悟

第五篇:《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热烈祝贺陶建忠老师在常州市村校优秀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螳螂捕蝉》教案 溧阳市城南小学陶建忠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螳螂捕蝉》教案。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大臣劝阻无效,并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住吴王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时的形势等。)(板书:吴王攻楚)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对话部分的内容。少年:聪明、勇敢。

(少年的聪明就表现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蝉的故事来劝说吴王放弃攻打楚国。)

1、出示对话部分的内容(这就是少年对吴王讲螳螂捕蝉故事的经过。)(1)练习分角色朗读(学习小组)

注:由学习小组长选一个读吴王的话,选一个读少年的话,其他两个做评委。(2)指名分角色朗读评价(自评,互评)(请同学先点拨点拨,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螳螂捕蝉》教案》)指点示范后,再指名分角色读。(评价过程注意点拨。)

2、出示“螳螂捕蝉”图(课件)读完螳螂捕蝉的故事,咱们再一起来看看螳螂捕蝉图。(1)对照这幅图,请大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听。(2)学生自练(3)指名讲故事。

3、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蝉、螳螂、黄雀说什么? 蝉、螳螂、黄雀只顾眼前利益 不顾身后隐患(教师板书)

4、齐读螳螂捕蝉的段落。(媒体出示)

5、我们明白了故事当中的道理,那吴王明白吗?(明白)哪里可见(恍然大悟)(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过来;原来不明白)(2)哪里可见吴王原来不明白?(回到第一小节)

A:吴王执意要攻打楚国,不听劝告,还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没说服吴王,这时你想对大臣说什么。(表演大臣们可能怎么劝阻。)你们说我这个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固执)(3)就这样一个固执的吴王,怎么会由于少年的故事而改变想法呢?这是什么原因呢?看来咱们还得研究研究当时这段历史。(4)出示战国形势图(媒体演示):联系刚才螳螂捕蝉的故事,从这幅春秋形势图上,现在你就是吴王,你会从中明白什么?(引导学生将吴国分别比作蝉、螳螂、黄雀说话,如:我们吴国就像那螳螂,楚国就是那蝉,我们很容易能打败楚国。但我们进攻时,其他诸侯国就会像黄雀一样攻击我们。)(5)学生互说。(6)汇报(板书)(理解“不堪设想”)

6、教师小结:吴王的确也悟到了这点,所以他是怎么对少年说的,(指名说)假如你就是吴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为什么?(爱国)课文学到这里,吴王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作业:

1、请大家把螳螂捕蝉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请大家回去后把螳螂捕蝉的故事讲给家长听。附板书设计: 螳螂捕蝉

只顾身后隐患不顾眼前利益 吴王攻楚

《螳螂捕蝉》教案

下载10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0螳螂捕蝉公开课教案(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教案 主备人——袁丽荣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板书:寓言故事2、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语言故事? (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3、我们......

    螳螂捕蝉 教案

    教案与反思: 10、螳螂捕蝉 一、1、读题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二、学文 (一)读读课文1——2节,看看少年时在怎样的情景下......

    《螳螂捕蝉》教案

    教学内容:10 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说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3.正确、流利、有感......

    螳螂捕蝉教案

    10 螳螂捕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2.展开想象,通过分角色朗读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螳螂捕蝉教案

    湖小六年级2班语文家长开放周教案 课题:课文10 螳螂捕蝉 课型: 新授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吴培兰 授课时间:2013年4月1日早上第一节 教学要求: 1.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

    0的认识教案公开课

    0 的 认 识 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0页《0的认识》 教材分析 :《0的认识》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内容。教材先通......

    第二篇螳螂捕蝉教案

    10、螳螂捕蝉 教学目标: 1、弄清楚吴王攻打楚国与“螳螂捕蝉”之间的关系。 2、体悟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3、养成......

    苏教版螳螂捕蝉教案

    《螳螂捕蝉》 一、自主质疑,构建话题。 1、,同学们,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大臣们的反对。那么,大臣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卡片出示:“大臣们认为,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