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45: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课题2: 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8 页、79 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 透“单价X 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正确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情境图、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呈现下图。

教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中有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杯子? 你怎么列式?(4×6=24)教师: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求4个6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师: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用乘法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 解决问题。(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简单说出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使学生理解用乘法计算的道理。)(二)探兖新知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教师呈现如下主题图(教科书第78 页例3情境图)。

教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知道了什么? 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找到的信息大声地告诉同学们? 学生: 文具盒8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铅笔3元,教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问题吗?“文具盒8 元”是什么意思? 学生:“文具盒8元”就是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钱。

教师: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能把信息说得完整些。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 我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并深入挖掘这些信息的含义,初步理解物品单价的意思,为后面学习解决问题作好铺垫。)教师: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格。下面我们继续看图(教师呈现例3情境图中的问题),从图上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 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教师:很好!那结合你刚才了解到的信息,谁能完整地说一说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脑

教师:要解决“买3 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你应该选择那些信息呢?为什么?

教师: 怎样解答呢? 同学们可以自己先写一写或画一画。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好,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谁来向大家汇报一下你的解决方案?,8元 8元 8元 质设1一一面图

1个文具盒是8元,要求买3个一共多少钱,就是求3个8元是多少,8+8+8=24(元)。预设2-一列式: 8×3=24(元)。

教师: 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学生: 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师: 计算时用的是哪句口诀? 教师: 想一想,这道题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的信息和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自己是怎么想的,怎样列的算式,用哪句口诀计算的。

(设计意图: 通过画一画、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利用画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明白解决这种类型的问题用乘法计算的道理,初步为建立数学模型奠定基础)3.回顾与反思

教师: 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看看自己的解答正确吗?怎样检验? 学生1(用加法检验): 1个文具盒是8元,3个就是8+8+8=24(元)。

学生2(再算一遍);要求3 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8元,乘买的个数,也就是8×3,三八二十四,一共是24元。4.小结:

教师;很好!刚才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买3 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这个问题,如果要买5 个文具盒怎么办呢? 买6 个呢? 8 个呢? 应该怎样列式解决? 教师: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知道了1个文具盒的价钱,求买几个文具盒的总钱数,就可以用1个文具盒的价钱乘买的个数,(设计意图,运用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知识解答简单的求总价的问题,同时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三)基本练习

教师:想一想,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后交流汇报,重点说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怎样解答,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你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并解答吗? 请和你的同桌互相说说。

(设计意图: 看图自主选择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教师: 刚才我们解决的这些问题都是知道了某种文具的价钱,求买几个文其用多少钱,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教师: 像这样求买3 个文具盒一共有多少钱、7块橡皮一共有多少钱,6 支铅笔一共有多少钱等,都是求买几个物品的总钱数,也就是求几个几元的和是多少,我们都可以用个物品的价钱乘买的个数,求出总钱数。

(设计意图: 归纳、概括一些简单的求总价的问题,渗透“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为以后正式学习这一数量关系积累基本的学习经验。)(四)综合练习1.看图列式 2.辨析练习

(1)一套《童话故事》共有8本,每本7元。小亮买-套,需要多少钱? 学生读信息和问题,想算式用手势判断下面哪个算式正确。A.8+7=15(元)B.7×8=56(角)C.7×8=56(元)教师: 谁能说一说你的理由? 教师: 为什么第二个算式错了?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信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明确数量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吗?

第二篇:用连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店上希望学校

赵叶青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教材第52页例3和“做一做”,第54页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掌握较复杂的“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两位数连乘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与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3.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重点难点】

根据数量关系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然后导入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类似的数学问题,要用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新课讲授】

教学教材第52页例3。

1.出示例3情景图。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2.阅读与理解。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已知每箱保温壶有12个,一共卖出了5箱,每个保温壶需45元,要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3.分析与解答。

(1)每箱卖了多少钱?

45×12=540(元)

(2)一共卖了多少钱?

(1)5箱共有多少个保温?

12×5=60(个)

(2)一共卖了多少钱?

45×12×5=

12×5×45=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方法一:

可以先求出一周一共卖出了多少个保温壶?

列式为:12×5=60(个)

再求这60个保温壶一共多少钱?

列式为:60×4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方法二:

先求出每箱可以卖多少钱?

列式为:45×12=540(元)

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列式为:540×5=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

(4)如何列综合算式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方法一:12×5×45=60×45=2700(元)

方法二:45×12×5=540×5=2700(元)4.回顾与反思。

(1)通过以上的分析、解答,思考:知道数量和单价,如何求总价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归纳。

小结:知道数量和单价,求总价,总价=数量×单价。【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解答,并说出你是怎样思考的?点两名学生上台板演,然后集体讲评。【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数连乘应用题,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列式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弄清数量关系,注意题目要求,同时也要拓展思路,用多种方法列式解答。

第三篇:二年级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估算》教案

估算教学设计

楼雅楠

【教学内容】

教材第~页

【教材分析】

例5教学估算,以情景图为背景,教材给出了两对学生的不同解答策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策略不同估算的结果也会不同。

【学情分析】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千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难点: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小字本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引入估算

师:同学们,昨天张老师给小朋友们听写词语,小明写了两面(出示某个同学的听写本),猜一猜,他大约写了几个词语?

生预设:···

师:你为什么猜···呢?

生预设:因为我写过这样的听写本,我的听写本上一面大约有···个词

师:说得不错。在实际生活中,有好多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的问题。人们唱唱用估算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估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估算,解决问题

1、观察,收集信息。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第98页例5)。这张统计表大家还熟悉吗? 生:熟悉。

师:这是昨天我们看到的胜利街小学二年级的同学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的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新的信息吗?

生预设1:我发现这张表比昨天那张表多了第三周、第四周的统计数量。

生预设2:我从这张表上知道了同学们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手机矿泉水瓶的数量。生预设3:我发现第四周比第三周收集得多。

······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你能根据统计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能。

师:好!谁来提问?(板书学生的提问)

生预设1:第二周比第一周多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2:第三周和第四周一共收集了几个?

生预设3:第三首比第四周少收集了几个?

······

师:大家提出的这些问题都会解答吗?

生:会。

3、提出估算问题。

师:很好!小精灵聪聪也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聪聪提出的问题:第三、第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

师:聪聪的问题与生2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生:聪聪提出的问题是“大约”多少个。

师:想想看,聪聪提出的问题需要精确计算吗?

生:不需要。

师:我们只需要估算出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就可以了。

4、估算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先自己估算,再同桌交流。

师:谁来给大家讲讲,你是怎样估算的?

生预设1:192接近200,219也接近200,200+200=400,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00个矿泉水瓶。

生预设2:192接近190,219接近220,190+220=410,那么,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410个矿泉水瓶。

······

师:同学们都非常爱动脑筋。大家说一说,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估算的结果呢?

生:也不一样。

师: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生预设:有的估计得精确,有的粗略。

师:说得不错,你认为这几个估算结果中哪个更精确些?

生:第二种。

师:我也赞成你的意思。你能说说理由吗?

生:把192看作190少算了2,把219看作220多算了1,190+220=410比精确计算只少了1个。

师:说得真好!这几位同学估算的方法和结果都是合理的。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5、尝试用估算解决问题。

师:我们接着看屏幕。这儿有个新问题(课件出示问题)。请一起读一读。

生:如果每500个送一次,大约再收集多少个又可以送一次?

师: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预设1:我用500-400=100,那么大约再收集100个,又可以送一次。生预设2:我用500-410=90,那么大约再收集90个,又可以送一次。

······

生预设: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方便估算。

师:我们再看看黑板上这些同学们最初提的问题,老师在每个问题上都加了一个大约,你们还会解答吗?(集体交流)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应用估算,解决问题

1、帮小花猫解决问题。

师:现在请大家来帮助小花猫解决问题吧。秋天来了,小花猫为了过冬,晒了好多鱼(课件出示100页第5题)。现在,鱼晒好了。我们一起来帮助小花猫收鱼,好吗?

生:好。

师:小花猫准备了两个筐(课件出示筐)。谁能告诉大家小花猫的要求是什么?

生:鱼身上有算式,把得数比500大的鱼放在左边的筐里,得数比400小的鱼放在右边的筐里。(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师:最后还剩两条呢,为什么不收呀?

生预设:619-203大约是420,258+171大约是430.这两个数比400大,比500小。师:原来是这样,老师再准备一个筐(课件出示新筐),把这两条鱼收进去好不好。

2、帮小明解决问题。

完成第100页第6题(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

3、帮妈妈解决问题。

师:接下来,请你们帮妈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第100页第7题)。自己先估计一下,再与同桌交流。

生预设1:我估算的结果是440(250+19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不够。

生预设2:我估算的结果是420(240+180),那么400元买这两样东西也不够。

生预设3:我估算的结果正好是400(200+200),妈妈可以拿400元买这两样。

师: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几种不同的答案呢?拿400元买这两样东西究竟够不够呢? 生预设:245+187=432(元),也就是说买这两样东西要432元,400元肯定不够。师:刚才生3估算400元购买,问题出在哪了呢?

生预设:她是把245看作200,少看了45,把187看作了200,多看了13,这与实际价钱相差太多了。

师:说得非常好,估算的方法虽然多样,但要学会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结果与实际相差太多,就容易出现上面的问题,增添许多麻烦。要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估算策略。就比如买东西时,带的钱应该多一些,把价钱估得多一些,这样就不怕钱不够了。

4、完成第100页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最后集体交流估算方法)

四、总结

师: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请同学们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预设1:我学会了加减法的估算。

生预设2:估算时,把这些数看作接近它的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的数,再加减。

生预设3:估算后要判断结果是否合理,不合理的就要调整。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能把所学的估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篇二:二年级数学上册估算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

《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98页

教材分析:《义务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通过具体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二年级下册的估算教学要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整百或几百几

十)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学情分析:二年级上册在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单元时,第一次正式学习估算,学生初步认识了估算,初步了解估算的意义,初步认识了估算的方法。但是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是否具有估算意识、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时是否能自觉运用估算?对此,我们课前进行了调研。

调研题目1:问题调查:从估算的基础、生活经验、情境的选择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题:①你了解估算吗?②你认为估算有用吗?③什么时候会用到估算呢?

其中第二个调查问题,80%的学生回答说估算有用,但是只局限于做题的时候。而第三个调查问题显示,有大部分的学生不能主动的进行估算,而是当教师或题目中有要求时,被动地运用估算。

调研题目2:调查学生对估算的意识、方法掌握的情况。

(暖瓶:28元 水壶:43元 水杯:24元

要买暖瓶和杯子,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通过调研结果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

从整个前测的数据看,尽管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开始接触计算到现在一般都是准确计算。没有估算的主动意识,只是被动的为了估算而估算(题目要求估算就估算、老师让估算就估算)。

学生年龄小,很少有机会去独立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就连常用到估算的购物、算账的实践机会也极其少,甚至是没有。根据对课标和教材及学生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估算的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估算。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估数游戏,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了,你能帮老师估一估这些数大约是多少吗?

1、一件上衣399元,大约是多少元?

2、一箱水果重104千克,大约是多少千克?

3、一艘轮船能载客859人,大约是多少人?还可以估成多少人?

4、小明家离学校734米,大约是多少米?

5、小亮一分钟拍球123个,大约是多少个?

6、学校新买来867本书,大约是多少本?

7、一个暖水壶28元,一个杯子23元,买这两样商品,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师:这是我们之前学过的估算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估算。(揭示课题:估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估数游戏,唤醒学生对近似数和估算的记忆。同时后两题注重了对估算单位的渗透。)

二、通过购物情境,渗透估算单位

1、师:小朋友们,周末的时候乐乐和妈妈去逛超市,她看上了这两样商品,你能帮忙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吗?我们要先算算这两样商品的总价钱,怎样列式呢?

生:219+192 师:要很快知道这两样商品一共多少钱,你是准确计算呢还是估算呢?谁能很快的估一估,大约要花多少钱?把你的结果写在练习纸上。

2、汇报

(学生说,教师板演)

生1:把219估成200,192也估成200,200+200=400,大约要花400元。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明白:把219看作200,192看作200,200+200=400)

这样做可以吗?谁也是这样做的?你能再说一说怎样想呢?(多找几名学生重复说过程)

师:(指着219+192和200+200=400的算式)这位同学把每个数都看成了200,也就是以“百“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百”为单位)还有不同的吗?

生2:可以把219 估成220,把192估成190,220+19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哎?这个同学是怎样想的?谁听懂了,看明白了?(指名)请你说说他是怎样想的?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询问生2是否和他的想法一致)还有谁听懂了这位同学的想法?指名回答

这样做可以吗?

师:(边指着相应的算式,边说)第一个同学是把这两个数看作整百数,这个同学是把它们看作„„(如果学生能接上说最好,如果学生接不上,教师直接说)

师:看来,我们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教师重音突出“以十为单位”)

(预设:生3:还可以把219估成220,192估成200,220+200=420,所以大约要花420元。生4:老师,还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192估何曾190,219估成220,190+220=410,所以大约要花410元。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真棒,连四舍五入的知识都学会了,你在哪知道的“四舍五入”

生:辅导班

师:老师真佩服你爱学习的精神。

生5:我计算了一下,219+192=411,大约是410元。

师:小朋友们,看这道题目,有必要精确计算吗?我们是不是算出一个大约的范围就可以了呢?)

这一环节去掉,把后面大估的情境放到此处。

(修改理由:这个情境没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不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小结

师:同学们,看,这么一道小小的估算题目,我们竟然想出这么多的办法。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可以以“百“为单位,(重点突出)把每个数都看作“整百数”,也可以以“十”为单位,把每个数都看作“几百几十”进行估算,(手势配合)这些估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道理。

4、感受估算单位

师:小朋友们,老师在同学们估算的同时悄悄地计算出了精确结果,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板书:411元),看到这个结果你们又有什么想法吗? 生:410这个结果最接近411,,只差一个数。

师:对啊,他是怎么估得呢? 篇三:二年级下册估算教学教案

教学内容:

加、减法估算(教材第98页例5,练习二十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综合具体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站境中,掌握加减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难点:

体验估算的多样性,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教学准备:教材第98页主题图。

一、课前导入

1、创设情境

师:今天羊村要举办一个开心派对,羊羊们邀请我们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参加,但是,必须先通过下面的三关,从老师手中得到小红花才能接受邀请,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2、复习近平似数

说一说下面数的近似数。43 98 703 629 683 1298 7008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要想求得近似数,可以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二、新课导入

1、出示例5 师:进入第二关,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

⑴出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

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想如何解答?192+219 ⑵出示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两道问题,你能发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⑶比较两个问题,并发现不同的地方

师:大约就是约等于,在计算过程中不需要计算出准确的答案,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加、减法估算)师:要求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

2、板书1192 + 219≈(400)(整百数)

(200)(200)

师:

1、首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192和219的近似数是多少?(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解答)

师:192接近200,219接近200

2、然后再求出这两个近似数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我们最后估算的结果是多少?

3、最后用约等号连接(为什么用约等号来连接呢?区别=和≈)(引导学生掌握估算出最后得数的三个步骤)

师: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是怎么写这个约等号的。

板书:≈(教师教学如何书写约等号)

师:我们来看看最后估算出的结果400是一个什么数?

生:(整百数)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这两个数的十位,找出它们的近似数在求和,估算出的结果是一个整百数,现在我们在来看看,为了让估算的结果更加精确一些,我们还可以看这个数的()位来找出它们的近似数? 生:看个位

3、板书2 192 + 219≈(410)(整十数)(190)(220)

⑴师:那么现在就请同学们2人一组讨论你是怎么估算出这个得数的?

⑵教师提问个别学生,学生汇报结果。

⑶师小结: 我们可以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看这个数的(个位)来找出它们的近似数; 192接近190,219接近220 ⑷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为什么算式一样,但估算的结果却不一样?(学生2人小组相互讨论)

引导学生认识估算的结果410比400更精确些。

4、小结

当我们看这个数的十位取它的近似数时,估算的结果是一个整百数;为了让估算的结果更加精确,我们还可以看这个数的个位来找出它们 的近似数。

5、课件出示练习题:382+246≈()(学生独自完成,老师指名学生完成)

估算成整百数 估算成整十数

382 + 246 ≈()382 + 246 ≈()

()()()()

6、拓展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有关估算的问题呢?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将问题写在小卡片上。

7、谁来做做“小老师”。(指名学生说说小组讨论完成的结果)

8、出示幻灯片:两道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完成。问题

1、————————————————?

解答————————————————。

10、小结

三、巩固提高。

1、估一估

请学生来回答你是如何解答的。(让学生说出完成估算的三个步骤)

2、“火眼金睛”p100

3、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预测一下冷饮店叔叔第二天两种冷饮的进货情况?(矿泉水比冰棍卖的少,第二天冰棍要多进些)

四、全课总结。

第四篇: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

(一)——解决问题

严建国

教学内容:教材P63页 例7及练习十四的习题

教学目标: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要用乘法计算,不同加数相加用加法计算,会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乘法或加法算式。

重点:区别用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看图列式计算

(1)△△

△△

△△

△△

(2)□□□□□

□□

————————

——————————

2、根据算式的含义画图

3×4

2+5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7

1、课件出示情景图。

(1)有4排桌子,每排5张,一共有多少张?

(2)有2排桌子,一排5张,另一排4张,一共 有多少张?

认真观察,这两道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 同的地方?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题意。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4和5,它们在这两道题里 的意思一样嘛?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第(1)小题里的4表示有4排,每一排是5,表示 4个5,我们用图形表示,你能画出4个5吗? 学生合作,用图形表示出4个5。

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这是几个几相加?(4个5相加。)用什么 方法计算?(乘法)

列式:5×4=20或4×5=20(张)

师:第(2)小题也请你用这样的方法画出来,再思考解决的办法。

生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交流。

引导:这一题里的5表示一排的数量,4表示另一排的数量,只有两排,一排是5,一排是4,求两排合起来,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列式:4+5=9(张)

(3)我们的解答正确吗?

先检查画图的对不对,在看看算式是不是正确的表示图的意思。生自行检查。师生共同交流,说说看法。

2、对比小结

观察这两道题目的解决方法,为什么第(1)小题用乘法计算,第(2)小题用加法计算? 学生互相交流。

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分析数量关系。第(1)小题,其实就是在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解决。列式时既可以用5×4=20也可以用4×5=20来计算,像这样求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的问题(手指画面)可以用乘法计算来解决。如果是求几个不同加数的和,把两部分和起来,求总数时用加法计算。所以第(2)小题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

1、教材P64页的练习十四1、2题

2、教材P64页的练习十四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解决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小结: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求几个不同的加数的和只能用加法计算。

五、作业

做练习十四第7-9题

第五篇:二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初步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培养对长度单位进行实际运用的能力。

2.培养估测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技能。

3.培养观察、操作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都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了?你们能举个例子吗?

那1米和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们能比量比量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解决有关长度单位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瞧。两只可爱的小鸟在旗杆边发生了争吵.到底谁说的对?你们愿意帮助小鸟吗?

二、探究学习,合作交流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你认为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呢?想办法解决。

(二)出示小组合作提示:

1.自己想一想,判断旗杆的高度。

2.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方法。

(三)展示汇报,总结提升。

(四)验证结论:我们的答案到底对不对呢?怎样验证一下呢?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量一量你最长的那支铅笔或本子的长度,再比一比。

三、巩固应用有效训练

师:同学们,小鸟设计了几道游戏关卡想让大家闯一闯,你们有信心吗?

1.完成教科书7页的“做一做”。

独立解决问题,全班汇报:你是如何确定长度单位的?

2.拓展练习: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

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20()

一块大约橡皮长2()

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3.提高题

笑笑是一年级的学生,她的身高是120(),也就是1()20()。师:恭喜同学们,勇闯三关,你们真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当堂小测,总结提升

1.当堂小测。

2.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在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下载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数学《用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农垦二小 李晓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精力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学会用找出中间问题的方法解决需要两步解决的问题,丰富......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8,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分析问......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5~16页例9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生活中出租车费计费特点理解“分段计费”的含义,学会用“分段计算”和“先假设再调整”的方法解决“分段计费”的......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16页例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分析分段计......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数乘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16页例9。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段计费问题的相关信息。 2、会分析分段计......

    三下数学《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连乘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解题思路,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