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

时间:2019-05-13 01:26: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

第一篇:《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

《蚯蚓的选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五、作业设计

问答:

一般在什么地方能看到蚯蚓? 你知道我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吗?

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大雨过后为什么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

第二篇:蚯蚓教案

三年级科学

蚯蚓教案

陈家权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过程与方法

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重点】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教学难点】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教学准备】每组: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1、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蚯蚓,捉到蚯蚓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蚯蚓是否伤害蚯蚓和其他动植物。

3、设计意图:使学生对蚯蚓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同学们都准备好的蚯蚓,请问,你们是在哪儿捉到的蚯蚓?蚯蚓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

利用课件,进一步清楚蚯蚓一般生活在哪儿,怎样更容易捉到蚯蚓。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先画粗图,再修改)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身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肛门、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1、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2、学生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3、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4、设计意图: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①爬行

(环节间的缩放)②反应

蚯蚓能对刺激做出反应。③对水的反应 不能长时间浸在水中。

2、学生把上节课学的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3、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5、设计意图: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关蚯蚓的信息。

板书: 蚯蚓

蚯蚓的身体分为 蚯蚓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口、肛门、环带 蚯蚓需要空气

第三篇:蚯蚓的选择作文600字

蚯蚓的选择作文600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蚯蚓的选择作文6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外婆家门前开辟了一块碧绿的菜地,外婆常给菜地松土,蔬菜在外婆的照料下越长越好。

一个周末,我陪着外婆一起松土,发现了一条胖乎乎的'蚯蚓,“哇,一条蚯蚓!”我对外婆说。“这很正常,这土壤湿润肥沃,蚯蚓可喜欢待在里面了。”外婆一边说一边继承松土。我以前也听说过,蚯蚓喜欢待在潮湿的泥土里,可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决定亲自动手试验一下。

我先预备了一个空的鞋盒,在鞋盒两旁分别铺上不同的泥土,一边是潮湿的泥土,一边则是干燥的泥土,两种泥土中间留了一条通道。我不费吹灰之力就从外婆家菜地泥土里找到了5条蚯蚓,一切就绪,实验开始。

首先,我把5条蚯蚓全部放在两种泥土中间的通道上,关上鞋盒的盖子,耐心等待。15分钟后,我把盖子打开,发现有1条蚯蚓在通道上,3条在潮湿的泥土中,1条在干燥的泥土中。我再次盖上盖子,开始第二次实验。15分钟后,打开盖子,这次我发现通道上已经没有蚯蚓了,5条蚯蚓全部在潮湿的泥土里。第三次实验和第二次的结果一样。通过这三次实验,最终,我得出的结论是:蚯蚓确实喜欢待在潮湿的泥土里。

可这是为什么呢?通过查阅资料我弄明白了原因。原来,因为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因此,蚯蚓才需要生活在潮湿的泥土中,以保持体壁的湿润。

虽然蚯蚓喜欢待在潮湿的泥土中人人皆知,但我以前从没深层次想过为什么。通过这次蚯蚓的选择实验,不仅让我知道了蚯蚓的习性,更让我明白,凡事要拿证据说话,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敢于突破一个个困难,去追求科学的奥秘!

第四篇:《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方案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快乐成长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

《蚯蚓的选择》一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生物与环境》单元的第4课。本课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蚯蚓的生活环境进行讨论,猜想蚯蚓可能选择的环境条件,通过设计两个对比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一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到自然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五年级是学生从中段进入高段的一个开始,学生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在小学科学体系的三个维度上已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如观察、假设、简单实验、合作、记录等。因而在进入高段的科学学习中,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进一步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等,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以及探究方法的培养,让他们从事物表面兴趣发展为对科学探究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探究中思考与发现的乐趣。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收集记录,整理、分析数据,获得结论的探究过程。

2、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从而认识到;学生初步具有实验能力(应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蚯蚓喜欢的环境)和归纳概括能力(从反复实验的数据中发现蚯蚓喜欢的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动物有各自适宜的生活环境,感受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珍爱环境,珍爱生命,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教学重点:

探究知道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学生体会到动物有各自适宜的生活环境,感受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珍爱环境,珍爱生命,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教学难点

学生会设计、完成对比实验,能够自己分析实验的结果,并能够根据自己的分析进行科学的判断。

教学环境和教学媒体

(一)课前准备,目的是学校生态园寻找蚯蚓 把班级30名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个小组5名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寻找地点命名为:树荫组、阳光组、沙土组、草地组。。。小组内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工。

小组长:1名,指挥寻找蚯蚓活动有序地进行

操作者:3名,动手操作寻找

收集员:1名,收集小组成员找到的蚯蚓,同时保护好蚯蚓

(二)分组实验材料:

(1)灰色长方体塑料盒(无盖)15个、黑布15块、透明塑料片15片、干土15份、湿土15份。

(2)除了课前学生自己抓到的蚯蚓外,每个小组再多给与10只蚯蚓。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条摆线中,摆线长短不同。

(三)课堂分工合作:把班级30名学生分成15个小组,每个小组2名学生。

操作员:动手操作实验

记录汇报员:对数据进行准确的记录、能够准确汇报小组的实验数据和实验发现。

(四)课件

1、录像:学生课前到学校生态园找蚯蚓的影像

2、对比试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的实验要求

3、蚯蚓吃垃圾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实地探究 快乐出发

1、课前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的生态园的各个地方寻找蚯蚓,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拍成录像、课前观看,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一个快乐的起点。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带着蚯蚓上一节科学课。

2、回顾旧知,唤起旧知

师:关于蚯蚓,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 预设:

生1: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由一个个环带组合起来像跟管子,还有前端口后端肛门 生2:蚯蚓主要用湿润的体表进行呼吸,体表的粘液起到了润滑作用,减少了钻土的摩擦力。生3:蚯蚓没有脚,主要靠肌肉与刚毛协调运动,它没有眼,但体壁上有许多感光细胞,尤其前端特别多。

生4:蚯蚓有再生的功能,而且根据最新研究表明:它的再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只有保留了头部神经的这一段才能再生为一条蚯蚓,而尾巴这一段还是会死去,所以我们更要好好保护它。

师逐一点评,肯定学生已有的科学知识。

【点评: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 牢吸引住。”教师在上课的前一天组织学生在学校的生态园的各个地方寻找蚯蚓,初步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拍成录像、课前观看,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一个快乐的起点。学生对蚯蚓这种小动物产生了喜爱之情,同时点燃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动手实验 自主探究

(一)提出问题 谈话引入

全班交流:大家在什么地方找到蚯蚓?

【点评: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或间接经验。同时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涉及到蚯蚓的生活环境,师生充分的交流和表达,为学生猜测“蚯蚓的选择”起到启发和暗示的作用.】

(二)大胆猜测

师:谁来大胆猜测蚯蚓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一边板书:猜测)

预设学生学生大致有:潮湿(湿度)、阴凉(温度)、黑暗(光线)、富含腐殖质„„这些预测。【点评: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是科学探究的程序之一,是学生在探究之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科学预见性思考,是探究活动的主线,是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的前提和依据。】

(三)探究问题

实验

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过渡:看来大家的猜测是有依据的,到底蚯蚓是不是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怎么证明呢?(做实验)

2、阅读自学

阅读课本第一个实验的操作方法,问:你觉得这个实验在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讨论出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

【点评:自学能力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节课的对比实验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设计完全相反的两种环境,让蚯蚓做出它自己的选择。教师通过合理地引导学生讨论改变的条件和不变的条件,潜移默化的渗透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学起来自然、真实、亲切,也为下一个对比实验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的板书。

3、倾听实验注意事项

对比实验一:蚯蚓需要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在长方体盒子的盒底放入一张白纸,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2)轻轻地把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

(3)在长方形盒子的一端,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盖住。(4)3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1次。

(6)做完实验,把蚯蚓放回原来的泥土里。友情提示:保护蚯蚓,轻拿轻放。

4、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教师巡视

【点评:在科学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以小组为单位,加强与同组同学的交流,通过团结合作来完成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协作精神。】

5、交流实验结果

组织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

【点评:教师请学生上台展示实验数据记录,用数据说明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表达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实验二:蚯蚓需要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学生尝试设计实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引导改变什么条件,不变什么条件。

2、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

【点评:新课程标准把学生定位为科学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教师再次遵循“知道了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学生自己去设计验证的方法。从而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同时虽然实验一和实验二在知识目标上平行的,但是教师能巧妙的把第一个实验设计转为学生自学再进行交流,而第二个实验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实验方案,从而使得这两个实验在能力目标上是递进关系。】

三、拓展探究 情感升华

1、总结归纳:通过两个实验,我们能说说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课件出示:书中11页几幅动物图片,(企鹅等学生不常见的动物)请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进行汇报,教师补充总结。

3、联系生活:请学生举例说说身边的动物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

4、拓展蚯蚓的作用

处理生活垃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可以松土,帮助农作物更好地生长、作中药„„ 小结: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是呀蚯蚓浑身是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善待我们的朋友就是善待我们自己,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做一名爱护小动物的大使。

四、评价总结 回归生活

1、谈收获 预设

生1:我们知道了蚯蚓需要黑暗和潮湿的环境 生2:我想补充一点:其他动物也需要适宜的环境 生3:我们还学会了设计:对比实验

师引导:我还学会了一种科学方法:“猜想—验证—结论”,掌握了这种方法后以后在学习中 如果再碰到科学问题时就懂得自己进行研究了。

2、师小结:请同学们整理好桌面,我们的蚯蚓送可爱的蚯蚓回家,让它回到熟悉的家园里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点评:科学教材在编写指导思想上强调对学生的发展格外注重,表现在从对学生“学”的关注转向对学生“人”的关注,强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然和社会,本课从知识目标上来说是比较浅显的较容易达到,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和探究技能训练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设计的实验活动真正实现培养学生探究技能,同时在课末设计“送蚯蚓回家”这个环节引导孩子珍爱生命,就更应该让生命回归自然】

五、板书设计

猜想 光线 湿度

蚯蚓的选择

验证 结论 对比实验 喜欢黑暗的环境 喜欢湿润的环境 5

第五篇: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蚯蚓的选择

五年级 杨 瑛

【教材分析】

蚯蚓的选择,学生先要谈谈自己对蚯蚓生活环境的了解,做出自己的猜测,然后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把蚯蚓放入半边明、半边暗的纸盒里,观察蚯蚓往哪边爬。在这个实验中,盒子里的温度、湿度条件都一样,只有光的条件不一样。然后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观察、记录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纸盒阴暗的一边。另一个实验是把蚯蚓放在干土和湿土之间。在这个实验中,只有土的干湿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请学生猜测实验结果,观察、记录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蚯蚓会爬向湿土的一边。

认识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是让学生具体分析一些动物的生活需要,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特别喜欢到大自然去玩,对动物好奇,男生好动手,女生爱思考。学生不会观察,不知道怎样去观察,观察能力较差,学生认知只是停留在感性基础上。学生实验过程思路不够清楚,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

【教学目标】

1、弄懂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2、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实践与观察

【教学重点】 如何设计对比实验。【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设计意图】谈话交流你所见过的蚯蚓,让学生交流下自己平时观察到的蚯蚓有什么特征。

二、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三、实验二: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环境。【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小结出结论.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做中学,学中做。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3.学生看书11页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板书设计】

蚯蚓的选择

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

五年级 杨 瑛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本节课是前一课的继续,进一步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方案设计来探究生态群落。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部分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的指导,从而学生没能很好地从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情感。但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正好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节课已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学生对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

1.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2.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3.培养与同学讨论学习,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交流思想 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生态群落,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教学准备】

视频资料、大的饮料瓶6个、自然水、水生生物、泥沙小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池塘里的生物。

二、认识真正的池塘里的生物环境:(1)通过观看视频,讨论池塘里的生物关系。①池塘里你看到了哪些东西? ②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③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④动物为植物的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⑤池塘里的非生物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2)概况: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导入视频——美丽的池塘,找出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进而引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然后设计建造生态瓶的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三、设计生态瓶:

(1)说明:我们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

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2)学生讨论:做一个生态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问题提示: ①生态瓶用的水应该是什么水?

②瓶子的大小与放入的生物的数量有关系吗? ③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④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⑤是否可以贴上标签?

(3)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

(4)分享设计成果: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同学们提意见并修改。

【设计意图】在教师创设性的三次学生探究学习汇报中,学生进一步清

晰地知道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制作生态瓶:(1)说明制作步骤:

①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②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③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④再放入小动物。

⑤把本组组别做成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理和观察记录。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在对学生自己“设计制作方案”与“做一个生态瓶”的作品展示及小组互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影响制作生态

瓶的因素有着深刻的了解,而且对所探究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完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板书设计】

做一个生态瓶

生态瓶观察记录表

【教学反思】

下载《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蚯蚓的选择》优秀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蚯蚓的选择》教学反思 教学《蚯蚓的选择》这一课,上节课我就留了作业,让学生这节课准备活蚯蚓5——15条,鞋盒一个(其中一半用毛笔给涂上黑色),干土一袋,湿土一袋。本节课有两个教......

    教案 蚯蚓松土

    小班科学教案:蚯蚓松土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生活在城里,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蚯蚓是长什么样子都很不了解,于是我就抓住了幼儿有探究的欲望,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蚯蚓松土》,让幼儿接触......

    蜗牛和蚯蚓教案

    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寓意,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所受的启发,能复述课文。重难点:了解寓意,说出自己的启发,有感情朗读和复述课文。课前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3.初步熟悉科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究、发现......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1000字]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蚯蚓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了解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能运用多种方式大胆猜想和表达对蚯蚓的认识......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蚯蚓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

    幼儿园大班教案《蚯蚓》(合集)

    大班教案《蚯蚓》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蚯蚓会松土,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喜欢使用水彩笔,尝试用扭动的线条表现蚯蚓的外形特征,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快来看......

    蚯蚓教案(写写帮整理)

    《蚯蚓》教学设计 执教 杨平国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2、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过程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