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写写帮整理)

时间:2019-05-13 01:4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写写帮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写写帮整理)》。

第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写写帮整理)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

[摘要]数学教学中巧妙应用情境创设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课堂,促进数学知识理解掌握。本文分析了当下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如一味追求信息技术演示形式,而忽视思维的深刻性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数学中的应用建议,如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创设情境等。本文旨在为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发挥更充分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 教学情境 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152-01

教学情境是教师借助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和知识本身的可塑性,有目的地设计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可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教学情境设计在数学教学中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刻意求新,偏离主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新颖或当前热门话题等材料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入课题。恰当的情境问题创设、准确的问题切入点,无疑能激发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促进积极思考,为后续课堂开展做良好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对情境创设内容、方式、篇幅等有恰当的把握。若刻意求新,反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如有的课堂在引入部分用大篇幅讲故事,学生听得入神,但故事与课堂要点明主题联系甚微,这样就极可能使学生的活跃氛围偏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导致牵强的形式上的刻意求新,哗众取宠,偏离教学主题,而与教学无实际意义。

(二)过分追求生活化,淡化数学

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入课堂。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然而,不能把情境的创设等同于情境的生活化,一味追求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使数学淡化。有些已解决的问题完全可以看做新问题的一个情境,而不应让情境生活化的思想框住自己的脚,使情境创设僵化,致使学生不能把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很快的抽象成为实质性的数学问题。

(三)信息技术演示过多,忽视思维的深刻性

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若过分追求情境的热闹和生动,使学生停留其中,而没有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深刻思考,这样的情境毫不否认是低效的。

比如说,老师在讲“对称”时,老师在屏幕上使用多种动画效果,呈现形形色色的对称图让学生来观察认识“对称”。若教师没有意识到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对称的认识不同,一味的注重课件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境的热闹和生动,使原本易于理解说明的问题占用了大量篇幅,却停留在“对称”事物现象的直观浅显认识上,忽视了思维的深刻性。这样的花哨情境设置对学生的学习并无启发思考意义,只是热闹,哗众取宠。

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发挥情境创设引领作用

教学情境的设置起“敲门砖”的作用,但不止是“敲门砖”,好的情境在整章或整节教学中始终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可引导学生喜欢数学、激发探究心理、培养数学思维。比如在向量概念的引入,如果利用物理中的“力”来引入向量的概念,这个情境不仅在课题的引入上发挥了作用,在后继向量运算的学习中,可以继续利用力的合成作为情境。这样的情境贯穿在整个向量的教学过程中。

(二)情境创设适当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关于数与形经验的提炼和结晶。数学教学创造情境时可从实际生活出发,联系生活中相关的数学内容,引导学生找出数学与生活中案例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比如讲相似三角形定理时,情境创设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生活例子。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据说,埃及的大金字塔修成一千多年后,还没有人能够准确测出它的高度。一年春天,泰勒斯来到埃及,人们想请教他解决这个难题。泰勒斯很有把握地说可以。第二天,泰勒斯和法老如约而至,金字塔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围观的老百姓。泰勒斯来到金字塔前,阳光把他的影子投在地面上。没过一会儿,他就让别人测量他影子的长度,当测量值与他的身高完全吻合时,他立刻在大金字塔在地面的投影处作一记号,然后在丈量金字塔底到投影尖顶的距离。这样,他就报出了金字塔确切的高度。在法老的请求下,他向大家讲解了如何从“影长等于身长”推到“塔影等于塔高”的原理,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相似三角形定理。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迎刃而解,且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多渠道创设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的教学情境,使得情境创设更加丰富多彩、鲜活生动。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内容,多渠道、灵活多变地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讲三棱锥体积公式时,运用几何软件做一个动画课件,直观生动、全方位地演示三棱柱被切割成三个三棱锥的过程。他们自由分开合拢,学生易于发现三个椎体体积相等的现象。在观察演示后,请学生分析影响三棱锥体积的因素,并提出自己的三棱锥体积求解公式,然后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这里运用信息技术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猜想的渴望。

责任编辑:武聪

第二篇: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摘要】

教学情境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利用具体的场所、景象、境况等来制造或设定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师生共同营造的课堂情感氛围,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提高思维和认知能力。

【关键词】 教学情境设计 学习兴趣 求知欲望 综合素质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小学生的思维与认识总倾向于直观性和形象化。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 的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

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创新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是非常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出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教学情境设计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方法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下面结合实例,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一些方法。

一、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问题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置问题,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教学情境。课堂上,教师设计问题情境,能使学生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设计问题情境不等于随随便便问问题,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频繁地问“对不对”“会不会”“是不是”等,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这样问,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多少意义,而且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因此,问题教学情境所设计的问题要富有挑战性而且思维含量比较高,这样,学生探索的欲望才能不断生成,思维才能不断发展。

例1:《百分数应用题》的教学情境设计:

师:“小明想买条裤子,同样的商品华润超市98元,打八折出售,天虹超市118元,打七折出售,请你帮他算一算,该上哪儿买合算?为什么?”

像这样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就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真正用于生活的真谛。

例2:《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情境设计:

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2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任意的长方形,有几种拼法?拼后思考

(1)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3)你发现每个图形的长、宽与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直观演示和共同讨论,就能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宽”。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转换角色教学情境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讲授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听讲、模仿、记忆、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这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强化储存的过程,学生的角色是被动的学习者。对于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学习来说,这样一种数学教学活动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抑制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认为学数学就是做题,没有什么用处。

《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善于结合教材实际,设计出改变学生角色的教学情境,诸如:让学生扮演节目演员、游戏(或活动)参与者等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3:《3的倍数特征》的教学情境设计:

师:“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游戏,看谁能考到老师。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老师不用计算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不信,你们可以用笔算去验证。”在想方设法没有难住老师后,学生充满好奇,老师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快速判断出来的呢?老师趁机说,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也能做到。于是学生就能以极高的兴趣迅速进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导入新课内容,改变了学生作为被动学习者这一角色,把枯燥死板的数学学习过程变为主动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

三、合作学习教学情境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合作学习的教学情境,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要求学生学会沟通、合作的技能,以及学会处理分歧的能力和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例4:《圆的周长》的教学情境设计:

师:“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找一些圆形的物品,分别量出它们的周长和直径,并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把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单中。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由于数据多,完成工作量大。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做,然后校对答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不能很好发挥,而且完成这样的一道题目单靠一个人去做要耗费15分钟左右,课堂教学效果非常不明显。笔者在这类题目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来设计教学情境,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学情境设计:以4人为一组,要求小组在5分钟之内完成规定的题目,形

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情境。学生顿时投入到紧张的合作解题中,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活跃起来,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和小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须为学生作咨询和指导。5分钟过后,让一个小组主动到投影仪前汇报结果,其它同学检查。由一个小组对答案进行校对、分析,提出意见。此时,教师只须作适度的引导和纠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情境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尊严,使之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

四、编说故事教学情境

学生对故事情境有着极强的向往,因而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数学故事、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等设计情境进行课堂教学。故事情境所讲的故事要小而具体、富有趣味性和启发性,更重要的是要与课本教学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迫切要求学习。

例5:《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情境设计:

师:“兔妈妈有两个孩子,大的叫长耳朵,小的叫短尾巴。炎热的夏天到了,有一天兔妈妈上街买回一个大西瓜,长耳朵、短尾巴开心极了,围着妈妈吵着要吃。兔妈妈用刀把西瓜平均分成两半,让他们每人吃其中的一块。可是短尾巴弟弟不肯,缠着妈妈说:“一块太少,我要吃两块”,长耳朵哥哥急了,抢着说:“我要跟弟弟吃一样多”,兔妈妈想了想,很快按要求分好了西瓜。”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兔妈妈通过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解决了分西瓜碰到的难题。听完故事之后,学生迫切想知道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因此,这一节课的重点内容也就在学生迫切要求学习的情境下完成。

例6:《循环小数》的教学情境设计:

师: “同学们,你们能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吗?(学生疑惑的看着我,摇摇头)老师给你们讲一个: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再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再对小和尚说......”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知“不断重复”,水到渠成地引出“循环”的概念。

当然,设计教学情境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联系

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一定能设计出许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情境。这样才能逐步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在原有的教学条件下所形成的那种偏重于记忆、理解的、立足于接受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逐渐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学习方式。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本领,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师》2008年第3期、第5期、第12期 《教学月刊(数学)小学版》2010年第9期

《怎样教得精彩》方国才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三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思考

广西北海一中 王金梅

提要: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中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而课堂中的教学情境无疑是其中最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在不断教学实践中,思考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与方法,从而总结一些有效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化学 教学情境 创设

化学课堂教学情境地的创设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根据教学内容考虑三维教学目标、学生特征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与利用,而且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成构的情境创设。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化学教材本身理性重于情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体现趣味性,体现化学的魅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触及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

一、创设情境的一般原则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日常生活的现象,或以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为出发点,创设一种教学情境,从而导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化学的氛围中。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境进行交际,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教学原则:

1、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初中化学教材的设置都是从生活中的小现象,小实验从手,让学生从中认识原来生活出现的这些现象都是与化学有关的。教师要有效的利用这一点就可以令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的氛转,快速的从生活情境中提炼出化学的知识点。例如:初中学生学习到化肥时,可以让学生例举平常种菜种花时所用的化肥的名称,当菜或花出现什么样的现象时可以利用哪种化肥,从而引导学生学习化肥的分类与作用。

2、形式多变,活泼有趣。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交际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中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游戏、比赛等。初中学生开始接触化学,对他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实验,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验通过比赛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观看完课本之后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课堂实验的结果有所了解,这就使得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缺乏吸引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提出实验创新,利用不同与课本的新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让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去了解物质的性质。

3、难度适当,照顾层次。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试题答案范围扩展的比较宽,不再有单一的答案,对于不同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去分析学生的想法,要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话可说,有想可析。教师也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出发模拟一定的生活情境,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共同参与,培养其合作精神,发挥其个性和特长。教师可以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创造交流情境,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

二、创设情境的具体操作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创设问题情境。(1)教师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制造悬念,创设问题情境。这是初中化学中常用到的方法,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就可以利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的多媒体文件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又是如果灭火的呢?老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不局限于一种。在学生表达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马上纠正,要给学生自己意识错误的机会,能意识自己的错误也是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还可以在提出问题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彼此之间也可以互相纠正错误。(2)可以连珠炮式地提问。在进行化学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注意实验中关健的实验现象,而这时用连珠炮式的提问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既让学生明白实验的关健,又让学生能进一步思考出现的实验现象的本质。如:教师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中我们应先通气体还是先加热?实验中我们注意观察氧化铜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里发生了什么反应澄清石灰水有什么现象?这里又发生了什么反应?我们最后收集到的气体会是什么气体?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几个问题就要让学生了解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的点在哪里,也让学生思考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3)设置“突如其来的提问”,让学生就某个问题随便说说他们知道的东西。让学生说出他们能想到的情况,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可以提示。突如其来的提问可以使学习生动活泼,能引起学生临场发挥的冲动,获得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与信心。(4)连锁操练,学生任意提问。在练习时不仅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而且要敢于和善于提出问题。尤其是课文教完之后,教师提示学生就所学的当堂课文的内容,这种总结很有效。

2、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指设置或虚拟一种能够激发情感的场景。作为教学方法和技巧其作用在于以形象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和潜意识的认知与感染;而产生作用的机制原则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利用创设模拟情境,在认知方面具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我们可用以下情境:表演情景、模糊情景、图片情景等,其中包括利用实物,采用多媒体课件等。例如:创设一个遇到火灾,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地点,环境下所人们应该如何逃生的方案,让学生自主去演示,通过各种各样的逃生方案,教师引导学生遇到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手段。学习化学就是要把化学用到生活中,只有学生能在生活发现化学知识的运用,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为教材服务,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点。在创设情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养学生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主动性;例如:初中教材只显示盐酸制氢气的反应式,而学生学过的酸还有硫酸和硝酸,在谈到制备氢气的材料时,学生就提出了用硫酸和硝酸制取氢气的方案,这时让学生来实践自己的方案,最后教师利用观察到的现象,指出不用硫酸和硝酸制取氢气的原因,从而完成对制备氢气材料的探究。

2、以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理解性;在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的性质时,在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瓶子中放入小昆虫或小动物,让学生观察小昆虫或小动物的状态,就可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不只是教师的空讲。同时也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爱惜生命的情感。

3、以发展思维为中心,着眼培养学生创造性;在学习二氧化碳灭火时,教师通过展示实验室中简易灭火装置,让学生设计不同的二氧化碳灭火的方案。提高了学生参加实验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4、以陶冶情感为动因,渗透德育教育性。其实在初中化中中提到爱惜水资源,减少空气污染,对垃圾的废物利用等等,都是向学生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主题,教师要充足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及唯物主义精神。

情境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认知与情感,活动与环境,学习和应用统一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丰富学生的各种体验,发展创造能力,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化学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化学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于海强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新课导入创意设计[J] 化学教学,2006。(12),21-23 [2]刘

义 利用新闻中的化学信息丰富化学教学[J].化学教育,2005,(4):33-34 [3]赵玉泉 从社会生活实际走进化学[J] 化学教学法2006,(4):39-40 [4]郑永信 对探究性学习中学习情境地创设的认识[J] 化学教育,2006(1):28-29 [5]黄剑芳 三维虚拟技术在物质结构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化学教学,2006.(10)30-32

[6]盛群力,李志强.现代教学论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包朝龙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7,(3):18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实效性探究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无效、低效的情境,课堂教学效益难以提高,因此,开展创设有效情境的研究是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是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问题情境 实效性 趣味性 操作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要有实践性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教师要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有利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度也是十分有利的。

如:教学《数的奇偶性》一课,教师可以设计抽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分别从两个分别写有奇数和偶数的纸箱里,各抽出一张扑克牌,并告诉学生两个数字相加,如果是偶数,就可以得到奖品。其实,无论学生怎样抽取相加,都不能得到偶数。这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动机,引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始终有一种吸引力。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创设教学情境要有趣味性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创设教学情境,突出知识的趣味性,是使学生很快对所学知识产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节到最佳状态,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虽然数学知识中有些内容较抽象,但有些内容还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师可以创设一定情境或是提供一定的素材让学生体验并发现数学规律。学生如果能真正理解规律,体会到规律的价值,那么他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恰当的实例。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它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信心。教学中应努力加强学生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如在教学“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对家庭中一个月或一年的收入或支出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制作统计图表,学会用理性的科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教师认真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根据知识的特点去设计合适的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年龄特点相符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共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搭建知识桥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创设学生动手操作情境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心理学研究证明: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在求知者面前,从而亲手发现新知,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是枯燥和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笔者安排了画、围、拼的活动,其中通过用长方体画长方形的活动,进一步沟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联系;通过用线围三角形,可围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不强求学生只能围某种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还有在教学“对称图形”这一课时,笔者安排了撕一撕、折一折、剪一剪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撕图形这一活动,学生从中认识了对称图形的特点;通过折一折使学生发现有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通过剪一剪,加深了学生对对称图形的认识,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本节课通过学生活动操作,不仅掌握了对称图形的特点,还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

实践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是要掀起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场面,而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数学本质特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第五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环节的设计(精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环节的设计

内容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这篇论文中,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收集了在日常教学中具有典型性的例子素材,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教学情境的设计”,(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

(二)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创设启发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五)创设故事型的问题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课本应是学校教育中内容最丰富、最有趣的课程之一,但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的学生感到数学乏味而难学。正如赞可夫所批评的,传统的教学对学生的情绪是忽视的。他说:扎实的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新课标》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符合学生实际的,是以心理学,文学理论为基础的。因此,教师不得不反思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想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数学情景创设关键是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性,连贯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下面结合实例,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数学情景创设方法。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为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即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简便运算125-98,可引用“购物付款的经验”来理解。爸爸有一张100元大钞和25元零钱,买一件上衣98元,他怎么付钱?营业员怎么找钱?最后爸爸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爸爸拿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给他找2元,爸爸最后的钱是25+2=2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21-103等习题。

学习“圆的认识”后可设计成,学生站成一排横队,局队伍的两米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或站成纵对才公平,更好的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再如,红星公园的门票每张10元,50张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每张8元,我们班一共有45人,该如何购票?学生通过思考、计算,得 1 出2种解法:45×10=450(元),50×8=400(元),在比较中选择最佳方案。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游戏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游戏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了最佳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去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的完成的教学任务。

如“找规律”,为了让学生理解、掌握“循环”,可以设计成四人参加抽奖活动,每个人代表一种图形,教师利用课前准备的头饰,代表四种不同的图形给四位学生戴上,分别是:○ ◇ △ ☆,第一轮按这样的顺序排队抽奖,第一位抽完后到最后的位置,前三个分别往前移一个位置,最后得出

○ ◇ △ ☆

☆ ○ ◇ △

△ ☆ ○ ◇

◇ △ ☆ ○

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横着看,从上往下看有什么规律?从下往上看呢?因为在抽奖游戏中完成,学生情绪振奋,亲历了抽奖过程,所以很快的从中发现规律。

又如,在“千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中,设计成: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队:火箭队和飞虎队。游戏规则是:①第一轮每组选派三名代表抽袋中的数字(袋中的数字事先预设好),抽到的数字从个位排起,②第二轮:继续每组选派三名代表抽袋中的数字,抽到的数字从百位排起,③第三轮:继续选派三名代表,抽到的数字放到自己想放的位置。因为游戏蕴含了竞争与不定性,加上期待本组获胜的强烈心里,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在紧张的氛围中明白了位数相同是以及百位相同时的不同的比较方法,顺理成章,步步突破掌握了新知识。

又如通过“找兄弟”来理解数学知识。学生甲拿着卡片6说:“今年我6岁,比我小2岁的弟弟在哪里?”学生乙想起答案举起卡片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2岁的弟弟在这里。”学生甲继续问:“比我大一岁的哥哥在哪里。”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的有效应用做了铺垫。

(三)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目前,有些地方的教育还处在教师言口授、学生静听,静观、静思为主的方式中,这种脱离了学生亲身体验,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往往成为无根基,不牢固的“浮萍”漂泊在“脑海中”,难以形成素质。陶行知先生曾批评过:“中国 2 教育之通病就是叫用脑的人不用手,不叫用手的人用脑。”这句话切中了我国长期以来忽视实践体验的弊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心理学研究表明: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作更能做的好。作为教师,我们要深悟出“实践出真知”的真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经历、感受、体验和发现知识的形成机会。

如:讲“三角形的内角和”时,让学生亲历操作:在纸上任意作一个三角形,把它的三个角分别剪开,然后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是三个顶点重合成一个顶点,相邻的两个内角的一边重合。至此,问学生:这三个内角刚好拼成一个什么角?等于多少度?由此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把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剪开,得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所以,学生自然而然得出每个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360°的一半等于180°;再分别把它们拼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独立求出它们的内角和。通过动手操作,明白了不论是哪一类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从而得出本课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动手摆一摆,然后汇报。第一:在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中,正好摆15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第二,在摆的过程中,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刚好3×5=15(个),它的面积等于15平方厘米,第三:因为长5厘米,刚好摆5个,宽3厘米,刚好摆3行,面积是15个1平方厘米,也刚好是5×3=15(平方厘米),所以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在操作、总结、比较中悟出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的方法来计算方法。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教师作为教学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呀哦洋学生向科学家那样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索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四)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能激发学生的“情绪区”,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要有所发现,在发现和顿悟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这一观点对创新教学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学生的求知情趣是创新教学中不可少的情绪氛围,推行创新教学是不断拓宽学生的思想领域,必须以更为宽松的 3 情感区间为心理条件。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在沉闷的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只会是“情绪低落”“一筹莫展”。它们在激发学生创新方面,并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塑造生动活泼的情感氛围。把学生情绪推向高潮,“进入角色”,这无疑是收到最佳效果来的。

如:有位教师是这样教圆的概念,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同学们都觉得很简单,回答是圆形。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难道不能做成别的形状,比方说,做成三角形、四边形等?同学们一下子被逗乐了,纷纷回答:“不能”,“它们无法滚动”,教师又问,那就做成这样的形状吧!(教师画椭圆)同学们开始惘然,继而大笑起来:“这样一来,车子前进的时候就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教师进一步发问:“问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一忽儿高,一忽儿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至此,教师自然地引出圆的定义。

又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是,新授前设问:“小明的爷爷今年(1992)只过了18生日,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有几岁”?学生们利嘴快舌地答:“18岁”。紧接着又问;“爷爷18岁,他的儿子几岁?能有孙子吗?学生们立刻笑着回答:“不可能有孙子”那么,小明的爷爷到底是几岁呢?矛盾产生了,正是火候,老师导入新课告诉大家学习了“年、月、日”(板书)一节便知道了。如“教学比的意义”在得出比的意义后,教师故意提出:“你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学生的好胜心马上被激发,展开争论。一学生说:“比的后项不能是0,因为根据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既然除数不能是0,那么比的后项也不能是0”。另一个学生马上反驳说:“比的前项可以是0,我是体育迷,看到的记分牌上有2 :0的”。课堂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他们很快分成两派,据理力争,谁也不服谁。这时,教师顺势让他们分组讨论,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真诚探讨,终于明确其中的道理。

(五)创设故事型情境,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这里所说的礼物就是学生们乐于接受迫切需求的知识。

在课堂上,有些内容确实有些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直接的讲,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还会挫伤学生积极性,是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在课堂的难点引入故事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去探究,最终解决问题。

如在教质数和奇数时,学生对质数和奇数的概念混淆,难以理解。常常把奇数当成质数,把质数当成奇数。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时,我引入这样的一个教学故事:数学国王带1、2、3、5、7、9、11六位大臣去旅游,晚上住宾馆时,宾 4 馆只有三间,国王住一间,另两间每间住三人要求奇数住奇数房,质数住质数房,结果六位大臣发生争吵,1大臣说:“我是质数,我住质数房”,3大臣说:“不对,你该住奇数房,我才住质数房呢?„„它们闹得不可开交,只好请国王来评判,国王也一时不知道怎么安排,同学们,你能帮他们吗?你能设计几种不同的住法吗?学生们马上展开讨论,想出各种不同的方法帮六位大臣解决住房问题。心理学表明,在临下课5分钟,学生身心疲惫,情绪低落,而这5分钟恰是对整堂课的总结回顾。所以要务必使学生在这一段时间精神饱满,情绪高涨,在教小数的基本性质后,有位教师这样设计一个故事情境:0.900、0.9和0.90是孪生三兄弟。一天,三兄弟吵开了,0.900轻蔑的对0.90说:“瞧你那么一点儿,哪有我那么壮实。”0.90不服气的说:“虽然我们有你那么壮实,但我也比0.9壮实吧!”0.9也不甘示弱:“虽然你们的小数位数比我多,但我的计数单位比你们大。”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孩子们,别争了其实你们是一家人,根据小树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你们看,0.900去掉一个0就是0.90,去掉两个0不就是0.9吗?这是你们不就是一样了吗?”0.900、0.90和0.9听了,就在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果然大小没有变化,他们不好意思的对妈妈说:“谢谢妈妈,差点儿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在丰富有趣的故事中,学生不仅牢固的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还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演绎数学故事,不仅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的关注儿童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数学故事无疑是激活数学课堂的有效“处方”。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生动活泼的性格、好奇的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始终把学习放在首要地位,以情促思,使课堂生动活泼,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写写帮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几点思考(写写帮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摘 要 任何教育都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占有重要的地位。活动教学的......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倡“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把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要求“......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 通渭县碧玉初级中学 刘拴定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情境的设计,可以激发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入该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的数学学......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作者: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 凌国伟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哪些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最重要。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

    美术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美术课堂教学的情境设计 情境教学的核心思想:在具体情境中构建知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把外界知识直接输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以“主体”已有经验为基础,在一定情境,即社会......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设计 摘要:针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习情境创设的无效性为出发点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提出,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和偏差也随之出现,本文主......

    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基于数学文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摘 要:数学是一门大文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渗透,展示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悠久的数学文化渊源,让枯燥、冰冷......

    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感悟

    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感悟 在学习了《课堂教学创设情境》一书后,我有很多的感触,情境化教学思想的引用是数学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