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5、《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案
25、《黄鹤楼送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文诗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
3、指导书写生字词。教学重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及指导书写生字词。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
听着这首歌,你有怎样的感受?(伤感、依依不舍、仿佛看到、仿佛想到)
一、导入:
1、同学们,相聚总是美好的,而分别总是令人伤感。在我国古代,许多诗人都用古诗来抒发这离别之情。你知道哪些?
《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薰,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儿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2、积累得真不少。不仅诗人写得精彩,同学们读得更精彩。
二、初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老师今天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出示古诗,指名读(不错,字音很准),谁再来试试看?(字正腔圆)齐读 过渡:同学们,你可知道,在这首送别诗的背后,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黄鹤楼送别》(板书)(齐读)。
三、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第25课,自由轻声读课文,2、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反复读。(2)思考:课文讲述了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读书情况
(1)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补充成一句话。刚才我们所说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出示词语: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杨柳依依、沙鸥点点
指名读(2名)读着这一个个词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春景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谁能用上其中的几个词来描述一下? 这就是繁花似锦的三月,这就是烟雾迷蒙的三月,此景迷人,此情醉人。谁来读读这组词语?出示:依依惜别、永世不绝、按捺不住(评价:读出了人物之间情谊的深厚)
四、再读课文。
刚才我们大家把文中的一些词语学得很好,现在能把课文读通顺吗?你最想读哪个自然段?(指名后)能说说你为什么最想读这一节吗?
(读得很好,可让学生指出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再读读;读得不流利不正确,要及时纠正,多读一两遍 可以比赛读 第三节可以分角色读 读诗时,要求读出节奏来)过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进如诗如画的暮春三月,来到俯临长江的黄鹤楼下,目睹两位大诗人饯别的感人场景。
五、学习第一、二节 自由读1、2两节。
一段优美的文字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同学们要学会边读书边想象画面,把书读活了。
生读后,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过渡到诗人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春景图”一带而过,重点是饯行,惜别)
简介黄鹤楼:黄鹤楼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很多诗人都在这儿题过诗,李白选在这个地方为孟浩然饯行可以看出他们的友谊―― 一对好朋友就将在这里分别,他们此时心情如何呢?从哪儿可以看出?能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吗?(无意欣赏美景,不忍心面对离别)引出“藏”,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藏”字的呢?
他们想藏什么?有哪些话非得藏呢?现在你就是大诗人李白或孟浩然,你特别想说什么?(看时间,可练笔可说话)
想说的话太多太多,想表达的情太深太浓,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融在了“仰望、远眺”之中,让我们通过动情的朗读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配乐读。
“自古多情伤离别”尽管他们都有意不动触动心底的那根情弦,但依依惜别之情还是让李白诗兴大发,把对孟浩然的难分难舍融汇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齐读)
六、指导书写生字词。
1、观察生字词。
“孟”最后一笔的“横”应长一些。“暮”中的撇捺应舒展开。
2、描红。
3、临帖、听写。
板书: 黄鹤楼送别
李白 孟浩然
依依惜别
第二篇:《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案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课的准备都做好了吗?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好吗?(播放歌曲:《送别》)
3、好听吗?告诉大家,这首歌的名字叫《送别》。这首歌带给你什么感受呢?(学生交流:觉得伤感,感觉到依依不舍,仿佛看到人们在依依不舍地告别„„)
4、是啊,一般情况下,我们面对即将远行的亲人或朋友,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感,总会觉得依依不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
5、介绍黄鹤楼:这就是黄鹤楼。(出示黄鹤楼图片)黄鹤楼,它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的长江边,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它楼高50多米,俯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黄鹤楼飞檐凌空,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传说中还有神仙在此乘鹤而去,所以称黄鹤楼。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第25课,自由轻声读课文,(大屏幕出示)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开始读吧!
2、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刚才同学们读书的样子都很专注,读书就应该这样沉下心来投入进去,一字一句读仔细。有信心接受检查吗?
(1)出示:暮春三月 孟浩然 一饮而尽 暂时 友谊 唯见 ......A、这些词你都会读了吗?指名读(读得真不错,字音很准)谁再来试试?(字正腔圆)齐读
B、交流生字情况:暮春三月:“暮”是生字,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暮.本义是指日落时,傍晚的意思。)那暮春是指什么时候呢?暮春,是指春天最后一段时间,指农历三月;孟浩然:你了解他吗?(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诗人);一.饮而尽:(一下子全部喝完了)你能告诉大家你刚才所说的这句话中,哪个字是.“饮”的意思?(喝)对,在这里,“饮”就是喝的意思;暂时:写“暂”字时.要注意上面的“斩”要写宽一些,下面的“日”要写的窄一些,这样,这个字才写得好看;友谊:说说意思(指朋友之间的情谊),请你把这个词读一读;唯见:..你能说一两个“唯”的形近字吗?(堆、推、难、维、锥、椎„„)同学们的掌握的字词可真多。至于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将在学习课文时再去理解。
C、让我们再次一起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2)过渡:刚才我们大家已把文中的生字新词读得很准了,现在能把课文也读通顺吗?请几位同学分小节来读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并争取机会读,谁愿意先来?
(3)指名分小节读
(4)读得真流利!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2—3人学生概括课文大意)(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情景)
三、再读感受:
1、师: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情景,课文写了两个场景,请你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是那两个场景?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交流:(第一个场景是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一边喝酒一边说话。)你能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一下吗?(饮酒饯行,饮酒话别„„)(相机板书:饮酒饯行)那第二个场景写的又是什么呢?(李白站在江边目送朋友远去,吟出了一首诗)(板书:吟诗送别)
3、我们常说: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这书呀,只有多读才流利,甚至感情也就慢慢地有了。我们先来看一看他们饮酒饯行的情景吧。(出示课件)(指名读)
4、读得真不错!面对朋友的离去,李白作了一首什么诗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指读)
5、师:读诗,不仅要音准,而且要注意节奏。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同学们边听边把诗的节奏画出来。(师范读,生画节奏)
6、校对。(出示正确的画法)师:这就是老师刚才读这首诗时的节奏,你是这样画的吗?不准确请改过来。(画错的学生纠错)请同学们按着这样的节奏再次进行朗读。(自读,指读,齐读)
7、小结:大家读得很有韵味。那这首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老师相信,爱读书爱思考的你们一定能做学习的主人。
四、作业:
1、完成习字帖,写好字,争取得“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家人听,请他们为你打分。
3、课后收集别积累关于送别的诗句和名言。
板书:
黄 鹤 楼 送 别 饮 酒 饯 行
吟 诗 送 别
第三篇: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学习部分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过程展示】 一.导入揭题
1. 同学们,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小到大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下面两首诗我想每一位同学都会背吧 多媒体出示《静夜思》《春晓》,齐声背诵
2. 你知道这两首诗的作者吗?介绍李白和孟浩然及两人之间的友谊(多媒体介绍李白、孟浩然及两人的友谊)
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李白在黄鹤楼送别自己的朋友孟浩然,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黄鹤楼送别(板书课题: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书写课题。提醒:“鹤”字要写紧凑一些。)4.朗读题目
5. 黄鹤楼知道吗?简介黄鹤楼(地处湖北武汉江南三大名楼)(通过多媒体图片学习“俯临长江”
“飞檐凌空”)
过渡:有一对好朋友就要在黄鹤楼分别了,那是怎样的场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小组分别汇报
(1)我会读
(2)我会写
(3)词语理解
2、教师集中检查预习情况
3、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出示古诗,指名读。
5、默读课文:
把和诗句对应的句子画下来。
6、交流。诗文对照。
三、披文入境、由境生情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你觉得送别时的景色怎样?你想用什么词或诗句来形容?
3、谈话:真是春光无限啊!请全体女同学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现这美丽的春景。
过渡:春天的景色这么美,当时正在黄鹤楼上的李白和孟浩然有心观赏吗?读读第2自然段,体会体会。
4、你觉得他们有心观赏吗?从哪儿看出?(小组汇报)
5、过渡:时间在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们说了些什么呢?
6、读读李白说的话,你觉得 对孟浩然有一种什么感情?从哪儿感受到的?(小组汇报)
7.孟浩然又是怎么说的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什么意思?他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小组汇报)
“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8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从“伫立”“ 凝视”,你体会到什么?此时的李白可能在想什么呢?(小组汇报)
9、李白虽然表面上静静地站着,但内心是波澜起伏的,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随即吟出了千古传涌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0.、同学们,诗中的“孤帆”是什么意思?据老师所知,长江是水上交通要道,是千帆竞发啊,为什么在李白眼里,只是“孤帆”呢?(学生讨论)(李白实在是舍不得孟浩然走啊!他深情地望着孟浩然坐的小船渐渐远去,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因此,在李白的眼里,只有孟浩然坐的小船了呀,直到它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11、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会背的同学可以背出来。四.布置作业
1.联系课文,说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
2.修改本课的预习案。
3.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
第四篇:《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主要内容是第25课《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设计反思等方面来阐述。
一、说教材
《黄鹤楼送别》一课是以“文包诗”的形式,讲述了在暮春三月,年轻的李白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践行的故事,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说设计理念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课文,选在本单元中目的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在设计中我从“自主高效”的目标出发,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生字、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为了做到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能够在课堂中全部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以读代讲,通过读来理解感悟。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尊重学生,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自能读书,着眼于自主发展,让学生在读书中感悟交流练习,学会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时我主要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会读会认绿线内的2个生
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3.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是教学目标的前两项,教学难点是通过诗文对照了解“文包诗”的特点,体会李白对老朋友孟浩然的惜别之情。
四、说教法及学法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并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本课时我主要采取情境渲染法、朗读感悟法、评价激励法、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法等。
五、说教学程序
在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抓课文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边学边想象边总结,以达到学习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设计了“录音导入、渲染气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加深理解、合作释疑”、“写字指导”、“课堂小结”及“作业设置”等几个环节。
第一环节:录音播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朗诵,让学生在听觉上感受这首诗的美。教师用导语把学生引入到想要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的意思的欲望上来。从而引出课题,并能从课题的“送别”一词产生疑问:“是谁在黄鹤楼送别谁?”产生对课文的阅读期待。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该环节中我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的
生字表,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及学具来学习生字词,目的是扫除阅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第三环节:再读课文,交流汇报
在该环节中我主要设计了2个自学提示: ①李白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为孟浩然送行的? ②此时李白的心情怎样?并划出相应的句段。
我让学生根据这2个问题,再次走进文本,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整理汇报意见,并推荐小组在班级交流,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教师可以作适当的点拨,只要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独特阅读感受即可,在该环节中安排的时间可能要多一些,目的是让学生敢汇报阅读体会,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反馈,多指名学生读一读2、3自然段,从人物的对话中去初步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为下一课的品析赏读垫下坚实的基础。第四环节:指导写字
能够写出规范、美观的字是小学生必备的素养之一,所以在该环节中我主要让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识记方法,范写“暮 ”“饮”2个不同结构的字,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展示作品时,要师生共同参与点评,力求意见中肯,具有一定的激励性。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我认为好的课堂小结既是对本课时的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同时也能为下一课时的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六环节:作业设置
在作业设置中我力求能体现既巩固基础知识,又培养基本技能和养成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的原则,我设计的作业是2项,一是抄写生字词,课后熟读课文。二是课后搜集有关送别的古诗。
六、说板书
简洁性和纲领性高度统一的板书才能是好的板书,本课的学生的阅读重要收获就是初步体会了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我就抓住“依依惜别”一词来连结两个人物的关系。
七、说设计反思
每一课时的设计教师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如教材的特点、文本的内容、学生的实情、教学法的准备,在本课时的设计中,我综合以上几方面的因素,我主要是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充裕的时间内读书,多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在第一课时,尽量发挥集体合作的力量,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收获,同时作为一名小学生要能够做到规范美观书写所学生字,这也是我在本课时在教学中的努力方向,争取能收到预设的良好效果。
第五篇:《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案
《黄鹤楼送别》(第二时)教案
fntsize=“6”>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84
教学要求:
精读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重点:
通过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二、讲读文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请同学们打开本,诗文对照,自学文。
(一)学生自学文。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文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句子:
1、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A、指名读
B、提问:
谁能用学过的语句来描绘一下春天的美景?
你除了知道时间在暮春三月,还知道什么?
2、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A、提问: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B、配乐朗读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3、“孟夫字,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在班级中找你的好朋友,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4、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五、布置作业
老师还收集了一首送别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后请同学们收集离别类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