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0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第一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shiyanxiaoxue 推普专栏 实验论坛

依 依 惜 别 情 深 深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课文描绘了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美景,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上为好友孟浩然饯行的事,抒发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初感情深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黄鹤楼送别》。

回忆一下,课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谁在黄鹤楼送别谁?

过渡:是呀,李白就要与好朋友孟浩然分别了,此时此刻,他们内心是何感受呢?请打开书,带着这个问题再读一遍课文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便于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奠定了本节课的感情基调——两位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精读课文,体悟情深

(一)围绕“依依惜别”谈体会

1.即将分别的李白和孟浩然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依依惜别”。

什么是“依依惜别”?换个词来说说看。(难舍难分,依依不舍)2.课文中哪些文字传达了这种情感呢?请拿起笔,再将课文细细地品味一番,然后把你认为能体现他们俩这份深情的句子或词语画下来,好好体会一下,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静心读书,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你从哪儿感受到两位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的? shiyanxiaoxue 推普专栏 实验论坛

引导学生抓两个“一会儿”,联系“有意”体会两位诗人的表面平静,内心却难舍难分的深情。

师:是的,这份依依惜别之情,被他们深深地藏在心底。

师:回忆当年,两人初次见面,便一见如故,多少次在黄鹤楼饮酒赋诗、欣赏美景、谈论人生,如今一样的蓝天白云,一样的江上美景,此时的相见却是要分别,此时他们根本无心欣赏春景,只是不愿也不忍谈及那一触即发的离别之情呀。请你读出这份感情吧。

师:是的,离别是他们心底最柔弱的弦,面对遥遥无期的再次会面,他们谁都不忍心去触动那根弦,让我们齐声读出这份依依惜别之情吧。

师: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呀!还从哪儿感受到他们的这份情?

(三)研读三自然段

师:你从他们俩话别中感受到了这份情。1.读李白的话,感受情深。读一读李白的话,看你感受到什么? a.敬仰之情(请结合语句具体谈一谈)(1)“您”

我们什么情况下称对方为“您”?

数一数李白的话中有几个“您”?(6个“您”呀,短短的话语中就用了六个“您”,可以说他口口声声都在称孟浩然为“您”)

从这6个“您”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尊敬孟浩然)何止是敬仰,那是非常的敬仰呀,能读出这份感情吗?(2)除此之外,李白对孟浩然还有什么称呼?

“夫子”,在古代“夫子”是对那些有才学、有人品的人的尊称。一个“夫子”再次感受到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3)兄长、老师

中国自古就有“长兄若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李白称孟浩然是自己的兄长和老师,可见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有多高的地位呀!就将这份敬shiyanxiaoxue 推普专栏 实验论坛 仰之情读出来?谁来读?

(4)为什么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 人品:了解孟浩然的人品吗?

孟浩然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很有才华,可是他宁愿在田园里种菜,也不愿意去做一位剥削百姓、欺压百姓的官,这样的人品让李白——敬仰。

了解孟浩然的诗篇吗?你能背他的什么诗?

《春晓》这首诗,从几岁的孩子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人人都能出口吟诵,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这就叫——“誉满天下”。

还能背他的哪些诗?

师:是的,正如大家所交流的,孟浩然一生写了很多诗,仅山水田园诗就有260多首,这个数字也再一次让我们感觉到他的诗——“誉满天下”。

师:就是这样的一位有着崇高人格的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诗篇誉满天下的孟浩然,怎能不让年轻的李白敬仰呢?请再读一读李白的话,让我们听一听他这敬仰之情吧!指名读。

b.难舍之情。

从李白的话中,我们仅仅体会到的是李白的敬仰之情吗?还有什么情?(依依惜别之情)。

(1)是哪个句子,请读一读。

不知何时才能见面,未曾分手,已经盼着再次的相见,从这里足见他对孟浩然的难舍难分,请你再读,让大家听到这种难舍难分之情。(2)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满饮的这杯仅仅是酒吗?那也是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呀!

杯中分明装的是(他们依依不舍的深情),杯中分明装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与祝福)。

这满满一杯酒,装着李白多少的无奈,多少的敬仰,多少的依依不舍啊,让我们再一次用朗读表达出这份复杂之情吧(一齐读)。

(这里采用了多次朗读,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意在让学生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情。分三个层次去读,一读,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二读,shiyanxiaoxue 推普专栏 实验论坛 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难舍之情;三读,读出李白对孟浩然的复杂之情。)

2、读孟浩然的话,体会情深。

此时的孟夫子完全明白李白的心情,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但他作为兄长,他要宽慰好兄弟呀,谁读一读孟夫子的话?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句诗什么意思?

(四海之内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像邻居一样亲近。)(2)孟浩然引用王勃的诗是想告诉李白什么?

(别难过,我们不会永远分开,还会重逢的。我们的友谊不会因为远隔千山万水而受到任何影响,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用书上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分别只是暂时的,我们的友谊将永世不绝。)

是的,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这样的话别多么深情,让我们再读读这感人的画面,让它深深地印在我们心中。

分角色朗读。

还从哪儿感受到这份情呀?

(四)研读第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谈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依依惜别之情的? 引导学生抓住“伫立”“凝视”体会李白的深情。

师:是呀,李白在江边站了很久很久,他目不转睛地望着望着,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有祝福,有思念,有牵挂,更有难舍难分。)

此情此景,不仅打动了我们,就连江边的景物也被打动了。你听,岸边杨柳依依,似乎在对孟浩然说——

江上沙鸥点点,似乎在对孟浩然喊——

师:不忍离别,但终须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陪着李白去送送孟浩然吧。(放音乐——《高山流水》引读课文。)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他的船渐渐远去,此时的李白————读(依然„„天边。)

白帆随着江风越去越远,然而李白——(依然„„天边。)小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了,然而此时李白——(依然„„天边。)shiyanxiaoxue 推普专栏 实验论坛

师:这一江春水送去的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之情、牵挂之情、眷恋之情、惜别之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充分让学生进行想象,在想象中走入李白的内心,感受其依依惜别之情。再加上《高山流水》的配乐一遍一遍地引读,学生的情感也融入其中,很自然地读出了那份深情。)

(五)研读古诗,体会深情。

1.年轻的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情动而辞发,随即吟诵出脍炙人口的名诗。一齐读。

2.这首诗被称为脍炙人口的名诗,那“脍炙人口”这个词你理解吗? 师:“脍炙”这两个字都有月字旁,很多月字旁的字都与身体有关,与肉有关,比如„„“脍”是指切得很细的鱼和肉。“炙”就是把肉放在火上烤。现在能说说“脍炙人口”的意思了吗?(美味人人都爱吃)

那脍炙人口的名诗意思就是——好的诗文人人都称赞。

3.让我们伫立江边,目送孤帆远去,一起地深情地吟诵这首诗。4.读完古诗不知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了解得怎样了?其实课文中就有与诗句相对应的解释,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找一找与古诗相对应的句子。

A.与一二句诗句相对应的句子有——(暮春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这就是“烟花三月”,顺流东下,前往扬州,这就是“下扬州”。)

现在能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了吗? B.与三四句诗句相对应的句子有——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小结:你看,这么多这么长的语句凝炼到诗句中,就仅仅是二十八个字了,这就是古诗语言的的特点和魅力。

C.对于这首古诗的理解,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之广陵”中的 “之”什么意思?)

D.课文中的“白帆”为什么李白在诗中却用“孤帆”呢?

引导:长江自古为交通要道,江面上应该有上百只帆,上千艘船的呀,怎么会只有“一只帆”呢?你又体会到什么? shiyanxiaoxue 推普专栏 实验论坛

师:满眼只有一只帆,满心只有一个人,足见李白对朋友孟浩然深深的眷恋之情。

引导:明明是白帆片片,为什么李白偏偏还是要用“孤帆”,联系李白想一想,一个“孤”字让你又体会到什么?

是呀,孟浩然一走,李白就失去了一位知己,一位良师益友,想着以后再也没有人理解自己,内心自然十分孤独寂寞,所以他眼中的帆也是孤零零的。

E.诗中无一个“情”字,却处处含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一起再来感受这份依依不舍的人间真情吧。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让诗与文紧密结合,让学生理解的诗句的意思,而且抓住一个“孤”字,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人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六)拓展阅读,再悟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送别诗可谓数不胜数,请大家再搜集几首送别诗读一读,如果能搜集到相关的故事来对照着读,就能更好地体会其深情了。

第二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的思想感情。

三、突破措施

1.以诗统领全篇课文的解读。(从诗入、在理解诗中读、从诗出、以诗结)

2.以“送别”为文本的结构线,把握住文本的结构脉络。(谁送谁?在何时何地送?怎样送?)

3.以“依依惜别”为文本中蕴含的情感线,紧扣感悟、体会两人的深厚友谊。

四、教具准备 PPT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长亭送别》,导入新课

http://ting.baidu.com/player/index.html?__methodName=mboxCtrl.playSong&__argsValue=527176#loaded

1.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2.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儿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李白年轻时潇洒倜傥,挎一把宝剑,带上他最心爱的酒壶,离家出走,云游天下,在路过湖北襄阳时,认识了当时誉满天下的大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比李白大12岁,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交往,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一起游山玩水,饮酒作诗,成为了亲密的朋友。一天孟浩然要去扬州做事,对于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来说,他们难舍难分依依不舍。

欣赏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http://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课前同学们已进行了预习,1.谁能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大家读了课文,字音读准了吗?上面有十个词语,各小组先检查一下。课件出示词语。

3.再读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自读古诗,试说诗意,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合作交流

谈话激趣:学贵有疑。让我们打开课文,它文中包诗,对这首诗作了较好的扩展和阐释,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同学们自己就明白了(出示导学案)http://

汇报交流:

1.老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老师:火眼金睛,找得准也读得好。

老师:找得准读得好,声情并茂。请大家认真地小声地读读文,揣摩一下。女同学读文,男同学读诗。

老师:从大家的朗读的声音里我都感觉到一股浓浓的,依依惜别的感情。在文中的哪一段落找出来。

2.交流探讨,适时评价。

⑴你是怎样理解“依依惜别”这种感情的?(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

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⑶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继续谈朗读体会 ⒈(多媒体出示句子):

⑴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⑵交流。(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⑶再读课文,体会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过渡:其实,孟夫子的内心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他却把无限的眷恋之情深深地埋在心底,反而去宽慰自己的好兄弟李白。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等会我们请全班最好的朋友最好的知己来表演这段对话。老师:谁来做李白?在我们班你最好的朋友是谁?两名学生角色朗读。

老师:多好的一对朋友,多么感人的画面哪!此时此景就连岸边的花也会黯然落泪,我们也随同李白去江边送送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吧。

四、理解古诗,体会别情

1.(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把满腔的离情别绪浓缩在这首诗里——(媒体出示古诗及要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现在,你能大概地说一说这首诗的意思了吗?

3.这首诗景美情更美,让我们怀着和李白一样的心情,配乐《秋窗风雨夕》再次朗诵这首诗。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C7%EF%B4%B0%B7%E7%D3%EA%CF%A6+%D6%A3%D0%F7%E1%B0]&cat=0&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C7%EF%B4%B0%B7%E7%D3%EA%CF%A6++&si=%C7%EF%B4%B0%B7%E7%D3%EA%CF%A6;;%D6%A3%D0%F7%E1%B0;;529320;;435427&lm=-1&mtid=1&d=9&size=5557452&attr=0,0&titlekey=4131862587,114198105&mtype=2

五、送别诗欣赏:

在短时间内,看谁读的熟,读的好

http://wenku.baidu.com/view/ad406e82e53a580216fcfe64.html

六、布置作业 的确,一首好诗,就像一位好朋友,好兄长,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伟大友谊,他能告诉你什么是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的天地,提供了一个净化心灵的空间。

第三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东昌府区建设路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诗大意。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欣赏歌曲《烟花三月》。2.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除障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认读词语。

三、强化感知,1.找三位同学读课文,并考虑问题: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回答问题,师总结: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并赋诗一首。

讲解“饯行” 了解李白和孟浩然的相识相知。3.师引导并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a.生自由读古诗,讲解词语“脍炙人口” b.再读古诗,说说不理解的字词。c.师生交流,解决问题。d交流完,生带着自己的感悟朗读古诗 e.师配音范读,生齐读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暮”,讲解字的演变并组词。2.师生观察字帖,并说说书写时需要注意的事项。3.师范写,生临写、仿写。4.幻灯片出示学生作品并指导讲解。五.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熟读课文,找出诗文之间的联系。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第四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黄鹤楼送别

——教学设计

矣得小学 阚红芸

2012年11月14日 黄鹤楼送别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课文的诗。

二、教学重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纸杯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复习引入,初步设疑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诗歌除了可以吟诵,还可以唱呢。想听老师唱这首诗吗?(音乐响起,师唱)

这首歌和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有什么关系?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一篇课文,那么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在黄鹤楼上,谁送谁?谁向谁道别呢?

过渡:为好朋友送别,李白的心情非常激动,他吟出这样一首诗。

2、课件出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自读古诗,在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2)指名交流自己的问题。

(二)诗文对照,体会别情。

谈话激趣:同学们有很多疑问,学贵有疑。我想通过认真读了课文后,不需要老师讲,你就明白了。

1、学习第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1)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变一变可以解释“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用“ ”把重要的句子划出来,并读一读。

(2)故人“指的是谁?

(3)“烟花三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从哪里知道的?(4)自己把诗意说一下。

过渡:在美丽的春景中,老朋友要分离了,也许以后再也见不着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呢?(依依惜别)

2、自己试着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谁能把他们当时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是啊,两人心中都有依依惜别的感情,所以,两人都不愿意开口,但最终李白说话了。

3、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

(1)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

(2)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依依惜别之情?(3)练习朗读

(4)谁愿意来读出这种敬仰、不舍呢? 自己先试一试。(相机指导)过渡:其实,我们的孟夫子心里和李白一样的不舍,但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把这种不舍埋藏在心里,反而来安慰李白。让我们一起来把他的话读一读。(出示 “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4、分角色朗读。

(1)分角色朗读李白和孟浩然说的话。

(2)同桌之间合作练习表演他们话别的情景(指导:注意他们的动作,读熟他们的语言,把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表现出来)。

(3)指名表演。

5、学习第二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用来解释这句诗?(2)“孤帆”是什么意思?

过渡:尽管不忍离别,但是友人还是离去了,李白这时按捺不住,吟出一首诗来,现在你们准能读出味来了。

(三)背诵古诗,升华情感。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2、指名读。评议,再读。(注意读出诗的韵味)

3、练习背诵。(可自加动作)

4、男女生赛背。齐背。

六、当堂检测:

小练笔: 面对浩荡的江水,你的心情一定像江水一样波澜起伏,此时此刻,你有那些话要向你的好朋友倾诉呢?闭上眼睛想一想。请把你想说的话写在课本插图的旁边。

七、家庭作业:

1、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收集送别诗。

八、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前面的是文,后面的是诗,这样的体裁叫文包诗。学习了《黄鹤楼送别》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希望大家能在课后进一步朗读课文,加深印象。

八、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文包诗)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第五篇:《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 鹤 楼 送 别

高唐县三十里铺镇中心小学 王莹

一.检查预习,复习导入 1.我会读: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远眺 依依惜别 暂时 伫立 凝视 誉满天下 按捺不住 脍炙人口 2.指导生字的写法: 暮 饮

3.检查课文的朗读,开火车读课文。

(1)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其余的学生认真倾听,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让学生汇报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叙事类文章的写作要素。二.精读课文,感悟依依惜别之情

1.这篇课文除了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之外,还写了作者的心情,请学生朗读课文,找出能概括人物心情的词语——依依惜别。

2.让学生找一找依依惜别在文章中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悟。3.再读课文,要求:

(1)找到与依依惜别相关的词语或句子,用笔圈画出来。(2)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4.学生汇报交流。(1)先同桌之间交流。(2)全班汇报交流。

5.学生在汇报交流的同时,从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以及景物的描写等方面为突破口,请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教师相机指导“饯行,伫立,凝视”等词语。三.体会心情,表现诗歌魅力。

此时的李白是怎样的心情?学生思考,引出诗歌,请学生思考“西辞”、“孤帆”、“唯”的理解,读出诗歌的味道。四.回顾全文,总结

1.这篇文章通过描写人物之间的对话,动作,神态以及他们身边的景物来体现他们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课下找到其它的送别诗,看看是怎样体现作者的感情。

下载《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文包诗”体裁的课文,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25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执教:勐糯中心小学 杨善舒 一、音乐导入: 1、导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伤感,他们有的以......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专题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古诗 1、欣赏《烟花三月》歌曲以及美景。 2、师:这首歌叫《烟花三月》,就是根据黄鹤楼送别这段千古美谈创作的,歌曲唱出了李白与孟浩......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放松心境,准备上课 二、吟诵诗歌,做好衔接 指名背诵有关送别的诗篇。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送别的氛围,将学生带入送别的情境中,为学习新课做好衔接。) 三、回味生活,再现情......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10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文。3、读通文,初步了解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10个生字,理解......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语言理解诗句意思。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古诗。 3.品读文、诗,体会诗文意境和朋友......

    黄鹤楼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评论 (播放歌曲《烟花三月》) 师:离别是诗,离别是歌。这首《烟花三月》是根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内容改编创作的,让我们在优美的歌声中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