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01:3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Unit 5 What does he do ?(教学设计)

(A.Let’s learn)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词汇教学 2.能力目标:

1).能掌握四会单词或词组:postman , businessman , businesswoman , policeoffier , factoryworker.2).能用问答句What does he/she do ? He/She is a ……来询问某人的职业。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各种职业的表述,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劳动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词汇:postman , businessman , businesswoman , policeoffier , factoryworker.句子:What does he/she do ? He/She is a …… 教学难点:

businessman 和 businesswoman的区分;he和she 在句子运用中的区分。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情景教学,任务教学。教学过程:

1.课前热身(复习有关职业的顺口溜)

2.教授新课:出示图片,教授单词postman , businessman , businesswoman policeoffier , factoryworker.3.练习:

1).看图读单词并记忆单词。2).检测:看图片写单词。4.游戏:(猜猜他是谁?)5.根据所学句型和词汇编对话。

6.作业布置:调查自己亲戚的职业,自己编一个小对话。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游峰的扫路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课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的形象。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3.品味文中老人话语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透过文中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天游峰扫路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难点: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乐观、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准备:小黑板、有关天游峰的材料。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检查读音

武夷山 颇有 褪色 竹扫帚 炯炯有神 瘦削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4、再读课文(1)、天游峰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课文是如何描写的?

(2)、交流讨论

5、默读课文(1)、梳理课文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2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

画出课文中描写天游峰的句子,再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小组交流。

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

——天游峰高、险、美(相机板书)

“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琳,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

——山高而险、石阶多、上去不容易。(1)、小组练习朗读(2)、教师补充天游峰资料(3)、指导朗读天游峰的高、险、美。

四、作业

1、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2、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高 险 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老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汇报

3、根据回答板书:自信 豁达 开朗

二、研读交流、品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三段(3—12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

画出课文中描写扫路人的句子,仔细读读,从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在课文中空白的地方作批注。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3.小组交流。

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体会老人扫路的艰辛、品读写老人的句子,自己做出批注。

“„„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穿一套褪色的衣服„„”

“„„为我沏了一杯浓茶„„”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 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 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他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炯炯有神。”

“„„悠然地说‘„„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 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做伴,我能舍得走吗?’”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

——老人健康、不怕累、能吃苦、开朗自信、豁达

(边谈体会边练习感情朗读。)

2.教师点拨:体会老人扫路的艰辛,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深入体会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3、朗读感悟老人乐观豁达的性格。

再次指导读描写山险而高的句子、描写游人的表现句子、老人说的话,让学生对比着读,谈一谈从中体会出什么?

(体会老人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拓展延伸、体会人物性格。

三十年后,作者章武先生又来到天游峰,会是什么情形呢?

1、学生自由练习说。

2、讨论交流:三十年后这位老人还健在吗?还在这扫路吗?

3、完成小练笔

4、根据本文所学写一篇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天游峰: 高 险 美

扫路人:

健康 豁达 开朗 自信 乐观

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挑挑拣拣,结果两手空空。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课文虽属散文,但集描写、叙事、说理于一体,通过摘麦穗这样看起来很不起的小事,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揭示出了深刻的哲理。文章在结构上先叙事,后说理,显得层次分明。

文章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是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其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所写的摘麦穗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小事中能见大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几处分号的用法。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并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凭借对课文的感悟内外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教法学法:引导点拨 联系实际品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资料,初步了解苏格拉底。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课前收集的苏格拉底资料

二、故事导入

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人们都认为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于是有人问他:天与地之间有多高?他说:“三尺。”“胡说,人都有四尺,那不是要把天都顶破吗?”苏格拉底说:“是啊,所以凡是超过三尺的人要立足于天地之间,必须低头。做人要懂得谦虚。”平淡的话语中折射着智慧,许多人想成为他的学生。我们今天也来做苏格拉底的学生好吗?看这次他给学生上了一堂怎样的课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6课《最大的麦穗》(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这形,读通句子,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

2、检查字词,理解词语

出示词语:沉甸甸、试着、挑挑拣拣、定夺、嘲笑、苍老、如梦初醒、麦垄、惋惜、不失时机、错失时机。

3、逐段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体会文中几处分号的用法(指名分段朗读,及时正音,相机理解词语,并理解三处分号的用法。)

四、默读课文,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五、理清脉络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部分是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六、作业:

1、抄写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课文中苏格拉底共说了几次话?(出示文中的三句话。自由读)

1、学习第一部分(抓对话学习第1自然段)

出示苏格拉底的第一句话:“你们到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请读一读,其中的要点是什么?(2)重点讨论: ①、一个、最大 ②、只许进不许退(3)、苏格拉底会用()语气给弟子说?(4)、、指导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部分(抓对话学习2-6自然段)出示:“你们已经到头了”

①、是什么到头了?弟子们在怎样的情况下到头的?

②、激发学生想象,苏格拉底是用()的语气来说这七个字的。③、指导朗读苏格拉底苍老如同洪钟声音。

过渡:麦地里这么多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的弟子却没有找到,是他们找的不认真吗?

④、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找的认真,画出来。

抓词语(埋头、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总认为、随手扔掉、挑挑拣拣)相机板书:挑挑拣拣

⑤、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从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⑥、填空练习:弟子们心里怎么想的()⑦、他们完成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了吗?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摘麦穗的结果呢?相机板书:两手空空

过渡:弟子们真的是两手空空吗?我们接着往下看。⑧、如梦初醒什么意思?他们醒悟了什么?

⑨、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说()

指导朗读,读出感受来。

3、品读第三句话

出示:“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齐读最后一句话 指导朗读

①、在摘麦穗的过程中,弟子们的想法和苏格拉底的想法一样吗?当时弟子们摘麦穗时是怎样想的呢?苏格拉底想法是什么?不同的想法结果一样吗?师生讨论交流。

②、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③、苏格拉底告诉了我们这个哲理使我们想到了什么?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看一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真的是两手空空吗?他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4、出示第7自然

①、读了这段话,我们知道苏格拉底在麦田模拟人生,麦穗模拟人生的机会,让我们知道了人生有很多的机会需要把握。想一想人生与此相同之处是什么? ②、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到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与理解!③、相机板书:追求 眼前的机会 实实在在 师生相机举例 ④、指导朗读这段话

⑤、找出一对反义词(不失时机、错失良机)师引读:在人的一生中,我们会碰到两种人,一种人是„„。(生读)另一种人是„„。(生读)你想成为哪种人呢?生说自己的想法。

5、学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为什么有些人会一再地错失良机?你能够给这样的人一点忠告吗? 师小结:同学们, 人的生活态度决定了他的人生,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把握住眼前的机会才是实实在在。一个两千多年前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我们现在似乎不可能在发生,但这个故事中蕴涵的道理,在我们现在却仍然能留下很深的启迪。苏格拉底的思想,在两千多年以后,仍然对我们的后人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他真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三、拓展

1、学习了这篇课文,让你想到古代的一首什么诗歌? 出示《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2、出示名言: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思索地把握----巴尔扎克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四、课外作业

1、找一找苏格拉底或孔子的名言,看看他们还有哪些话给你很大的启发。

2、写一段“与机会失之交臂”令自己遗憾深深的往事,注意细致刻画自己的心理活动。

板书设计: 最大的麦穗(追求)

挑挑拣拣 两手空空

眼前的机会 实实在在

17、《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山谷中的谜底》,饱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记叙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陶冶性情和培养意志的好教材。

二、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4、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行字词句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㈠、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个别读:山谷中的谜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估计学生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㈡、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出示初读要求,学生按要求自学:

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达到正确、流利。

⑵思考刚才提的问题(这是哪个山谷?迷是什么?谜底是什么?怎样揭开的?)。

2.巡视学习情况,相机解决问题。(指导同位交流预习情况)㈢、检查初读情况——组织交流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

指名认读,正音,记忆。

2.指名逐节朗读,相机指导读好长句,纠正字音。3.组织交流词语理解。

重点交流:“抗争、反弹、完好无损(加拿大、魁北克)”等,着重交给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或查字典理解词语)。㈣、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1.默读,根据要求给课文分段。提示: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山谷中的谜?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旅行者揭开了谜底?

看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一段写了什么?

2.组织交流,讨论:

第一段(1——2):加拿大魁北克山谷奇异的自然景观是个长期没有解开的谜。

第二段(3):两个旅行者通过仔细观察揭开了这个谜底。

第三段(4——6):写了两个旅行者的对话。指出这一自然现象给人们的启示——以退为进。

㈤、组织质疑:针对句子或段落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吗?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㈥、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摧、贞。3.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2、读熟课文。

3、查资料搜集有关能解释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成语,俗语,或者故事。

第2课时 ㈠、复习导入 学习课文,朗读感悟。1.题目中的山谷是哪个山谷?

2.这个山谷中的谜是什么?谜底又是什么?

要求:在文中找出答案,把有关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3.组织交流:(相机板书)

谜:西坡:松、柏、柘、女贞......

东坡:只有雪松

谜底:(出示句子)

“东坡雪大,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事,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也丧失了生机。而东坡雪小,树上少量的积雪就压不断树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贞之类的树种,也都存活了下来。”

哪几句话具体写了雪松的这个本领?

要求:大声朗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看看谁能用两个词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领!(弯曲、反弹)5.指导朗读:

①指名朗读,想象,概括。

板书:弯曲、反弹

②再把谜底读一读,把这两个词加上去。③谁能到黑板上来给我们讲讲这个谜和它的谜底?

(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指导学生读中悟理。)6.组织辩论:

师:有人读了咱们课文的第三段以后说,雪松面对风雪,一个劲

地向下弯曲,他们是一群胆小的弱者。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我们也再来把第三段读一读,然后再反驳他,要有理有据,才能把它辩得哑口无言。

(重点体会雪松的顽强,雪松的弯曲策略。)

学生反驳 板书: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7.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

8.引导体会写“启示”的一段话,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⑴出示小黑板:对于外界的压力,„„但„„。⑵指导理解句子的方法。

①对于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要想读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举例子)。②谁能举个例子来证明一下这句话的道理?

⑶这段话的道理也可以用我们的一句老话来概括:“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则乱大谋”。㈢、总结文本、拓展练习:

齐读最后一节,根据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们也来说两句名言:“弯曲不是„„而是„„” ㈣、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摘抄描写雪松与大雪抗争和旅行者得到的启示的句子。

2.请搜集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3、有兴趣的同学可写一篇读后感

㈤、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西 坡:松、柏、柘、女贞......(雪小)

东 坡:只有雪松(雪大)

(弯曲 反弹)

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

《习作5》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教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文字说明,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第二部分是一幅插图,描绘了同学们交流习作的情境。文字说明可以分为四个层次,首先,以大人们总爱说的一句话“小孩子是最无忧无虑的”,引出“烦恼”这一话题。接着,列举了同学们成长中的一些小烦恼:有的来自学习的压力,有的来自家庭的种种困扰,有的来自与同学交往中的困惑。然后,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话题,围绕“成长的烦恼”定一篇习作。最后,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要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写好后与别人交流交流。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回忆成长中的烦恼,具体写出一件令自己烦恼的事。

2、大胆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4、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素材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不觉间,我们已由孩童渐渐长成青少年,童年的幼稚已逐渐退去,所谓的成熟离我们又太遥远。于是,在花季和雨季中,我们心中的烦恼也就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上一节作文课——《成长的烦恼》。

二、讨论畅谈

1、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各自畅谈内心的烦恼。

2、交流自己的烦恼,引起同学的共鸣。

3、小组代表上台来讲述自己的烦恼。

4、教室小结。

三、学会表达

你能用一定的形式,把你心中的烦恼形象化吗?

举例示范:

(1)我的烦恼是鞋子中的一个沙粒,它虽然很小,却是我前行中的一大障碍。

(2)我的烦恼就像夏天的骄阳,炽热下,我只好走在他人的阴影里。

学生模仿练习,指名表达。

四、引导化解

烦恼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接踵而至,让我们小小的心田承载不了这样的困惑,可是你知道吗,世界上许多的名人名家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日子。爱迪生、毛泽东成长的故事,你们都听说过吗?

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成长中的烦恼讲给同学听,并模仿名言警句的格式写出你对烦恼的认识和感悟。比如:烦恼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但是它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彩。

五、激情写作

学生各自回忆,提笔写作,表达真情实感。

《练习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练习共安排了五个训练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其中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训练的重点。教学重难点:

认识街头招牌,学会给超市取名、给货物分类。进行口语交际,学习辩论。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学会关注生活,创造生活,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晰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诵读与积累成语,丰富文化知识。

3、学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辩论。

5、学写毛笔字。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教师创新情景:同学们想象自己走在街头,看到各种各样 的招牌。

(2)学生说说挂有这些招牌的商店各自的经营范围和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看过的招牌中,你认为哪些是最有创意,最让人过目难忘,最能吸引顾客?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白皇浦东开的是超市。说说超市是什么性质的商业机构。

(2)学生试着起店名。(互相讨论)

(3)学生分组说出自己起的店名。(师生评议,要有意思、新颖)

(4)指名学生说,并说出创意的来源。

(5)师生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是给货物分类)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货物可以分成几类,各类别的名称是什么。

(3)学生分类,并填入题中。

(4)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成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认准字音。

(3)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

(5)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板书设计:

练习5 店名________。创意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山谷中的谜底》。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成一样大小。

(5)教师重点指导“弯曲、反弹、步”等字词的写法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加以纠正并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激趣导入:播放一段辩论录像。画面闪现法庭辩论镜头,国际事件辩论镜头,商务谈判辩论镜头,大、中、小学生辩论场景„„

2、揭示话题:在电视节目或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些辩论的场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辩论,开个“小小辩论会”。(板书: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

3、指导。

(1)学生朗读怎样“辩论”。

(2)学生选择辩题和正方、反方。

(3)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4)讨论:辩论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有什么欠缺?正确的结论应是什么?

(5)学生上台演练,其他同学评价辩论的情况。

(6)师生共同评议。

4、拓展。

(1)教师让学生课后设计辩题。

(2)鼓励学生经常参加辩论。

三、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屋、眉”。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再次练习两个字的写法。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予以纠正。

板书设计:

练习5 口语交际___小小辩论会

辩论双方的观点

缺陷 正确的结论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法脿小学集体备课通用教案

年级组:六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第五组18课—21课、口语交际习作

五、回顾扩展五 主备:孙长富 周次:第5周 课时:14课时 集体讨论时间:2013.02.24 教师签名: 教研组检查: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课前预习: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二课时

一、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二、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三、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

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 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 美丽端庄

内在美 执著的探究精神

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巨大贡献 淡泊名利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难点: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

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预习作业: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老师带来一段录像:师解说意义。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华飞天梦想实现的那刻,你们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

二、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

2、质疑:看着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预设:千年梦是什么?怎么圆的?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叫千年梦?为什么以它为课题?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今朝指?)

三、梳理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下面我们就来围绕这些问题,仔细读文,注意读音,同时老师建议大家边读边勾画,觉得自己力量单薄,可以互相合作。

2、交流汇报第一个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问题,师板书

师: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七十年代人造卫星上天、世纪初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呀!

3、浏览板书,把板书中的话连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谁来试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师小结:飞天梦的实现是靠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才使梦想变为现实。你们是从哪体会到的?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文章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5、仔细读这几个事例,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勾勾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6、交流感悟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预设:

(1)万户飞天:壮志未酬身先死,虽败犹荣,激励着后人勇于探索,人类飞天史上的先驱(2)人造卫星:激动不已(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那些语段还能表达这种激情?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的决心和勇气,航天员将付出的代价

(4)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规模大,人数多:可追问这么多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什么 4

精神?(团结协作)

(5)夜以继日:忘我精神,(默默奉献)

(6)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抓重点词四字词语。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更多人的代价)仿照排比句说说。

(7)课件展示,师:这座烈士陵园安息着600多航天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虽然一座座丰碑不会说话,但铭记着航天人感天动地的献身精神?此时,你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字眼?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情吧,指一生读,然后师生合作读。(8)成千上万、终于

(9)飞天情景:壮观(想像)

(10)杨利伟的三句话:看似平淡,对幕后英雄包含着崇高的敬意,对祖国饱含着无限的热爱。(你读懂了句子背后的意思把句号读成了感叹号,真棒)(11)意义;这是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可齐读

7、小结: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的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二、拓展延伸主题

1、解放军作家蔡桂林在飞天梦圆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炎黄飞天梦》一诗,齐读

2、时至今日,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生接,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这一梦的实现要靠在座各位,而且,2009年三月一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千年梦圆在今朝,缘起今朝,让我们踏上寻梦之路,相约未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祖国发展的突飞猛进,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词语。

拓展延伸:

1、课下阅读《炎黄飞天梦》。

2、片断练习:写一个片段,可以想象地描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在太空中的情形。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梦想——尝试——执着——梦圆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见微知著、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作业:查找与课文中相类似的事例。

课前让学生读《怀疑与学问》。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怀疑与学问》,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及词语

2、完成上面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究根源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思考

21、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 7 的可贵品质。

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出不懂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说一说,在你心目中怎样的老师算得上最好的老师?(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又是怎样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的回答大概是:“我”最好的老师是谁?“我”为什么觉得这位老师是最好的?-------)

(谈话激趣,从生活走进课文中。引导学生质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积极主动性。)

二、整体感知,认识“最好的老师”

1、这位老师是谁?课文一开始又没有写他是最好的老师?请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浏览就是快速阅读,大略地看)

(学生反馈)、2、而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1——4自热段。边读边想,怀特森是一位()()的老师,最好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用一二个词来形容他,别忘了做批注。

(交流汇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生反馈,教师点拨,体会老师是一个糊弄、古怪、欺骗、过分、无理取闹、令人气愤的老师。)

3、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是怎样的?

放幻灯片: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假如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你会怎样读?(指名生朗读)我把后面两句改了,行吗?这不算测验,怀特森不算老师。(让学生体会反问句的好处)再读原句,体会学生气愤的心情。

4怀特森是一位古怪、欺骗、过分的老师,怎么是最好的老师呢?一定是弄错了,我们把课题改了,我最坏、可恶的老师,可以吗?先别急着下结论。

三、再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我们来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边读边想(放幻灯)怀特森是不是最好的老师?用波浪线划出依据来。仔细读,细细品,也可以和前后桌讨论一下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吗?

1、认为是最好的老师举手,认为不是最好的老师到台上来。我们举行辩论会,底下的是正方,观点: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台上的是反方,观点:怀特森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说真理越辩越明,反方呢?老师来当反方,有信心驳倒我吗?

2、辩论要有说服力,理由在哪里?(课文中)

3、辩论开始

正方:课文的第三自热段,怀特森拿不存在的动物忽悠我,我认为不是最好的老师。反方:学生反馈

正方:让你考零分,你还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 反方:零分吸取教训,不能睡觉------正方:学生考零分谁害的?老师有没有安慰心灵受伤害的我们,怀特森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反方:似乎根本------正方:他经常搞挑战、冒险,把学生搞的神经兮兮的,难道是最好的老师? 反方:正是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正方:你认为老有兴趣,你敢接受挑战,跟我不一样。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不对呀!你看课文最后,我不仅有物证,还有人证:一个朋友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反方:“不,你的看法错了。”------正方:有道理

4、这么一辩,我明白了。

(1)作者还有朋友都考零分,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放幻灯)读: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2)怀特森老师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课尽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一种“冒险”,但仍然觉得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放幻灯)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3)怀特森老师用根本不存在的“猫猬兽”来忽悠学生,原来他的这种目的,就是为 9

了让学生(放幻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4)怀特森老师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训,他的用心良苦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重要的道理(放幻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由此可见,怀特森就是最好的老师(课题加感叹号)

5、你现在还认为他是古怪、欺骗------的老师吗?不认为(擦去学生写的内容)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6、请大家看大屏幕: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迷信”可以换成什么?(生反馈:盲从、盲目、过分相信、轻易相信)

我要非常遗憾的告诉你,这是作者回忆录的一部分,我最好的老师是编者加上去的,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完完全全相信书本,在读课文时,作者是怎样写的,你们就怎样说,这是什么?(迷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大脑,那就是:独立思考、怀疑精神(板书)

第二课时

一、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边浏览课文,一边独立思考(放幻灯):在你看来,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想完后,写在本子上,写下的是内心的真实的想法,不一定写很多,但要是真实的。写完的,轻声读读,还能怎样修改的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学生反馈------

3、无论你认为不认为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也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他都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二、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课外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再次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坚持真理。)

2、作业:课外阅读《嗅苹果》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独立思考 怀疑精神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课时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二、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三、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课题: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二、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第四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折扣》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折扣》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2页例题做一做及练习。教学目的:

1.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折扣”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确折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2.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折扣的含义,并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能应用“折扣”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复习数量关系式。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在周末也出去逛了逛,发现一些店铺前面有这样的广告语(出示场景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第一个学生回答到“打折”后,另指两名学生问:“你认为呢?

师:同学们,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一种促销手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打折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讨的内容—-折扣(板书课题)

二、自主尝试

学生自学后,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① 生: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② 生:几折就是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师:大家真善于学习!这就是折扣的意义,我们来齐读一遍!

3、课堂练习

(出示)师:那你能结合具体的例子说一说吗?

当有学生直接回答就是百分之几十的时候,师表扬:真不错!一下子就能说出百分之几十。

① 指着屏幕。师:请同学们选择一幅你最喜欢的与同桌说一说。② 出示教材62页第一段。师:同学们表现得真积极。那好,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声音读一读。

师:是啊,为了促销商品,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那现在我们就应用折扣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打折吧。请同学们根据自学要求自学例例。

4、自学尝试(出示)(1)出示:例题(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0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出示自学提示: ①独立尝试解决。

②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2)全班交流(指名学生板书并说解题思路)

学生板书:八五折就是85%,也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5%。

师:说得非常清楚。特别是通过现价是原价的85%这句话,我们就找到了单位1的量。重点引导学生明白:八五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85%,原价是单位“1”, 单位“1”已知,要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元,就是求100的8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00×85%=85(元)

解题思路:“八五折”是现价是原价的85%,也就是求100元的8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学生说完之后,师:那老师想问一下,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找到单位1的量)

师:谁愿意再来说一说?(指名说,同桌互说)(4)课堂练习(出示教材第62页做一做)①学生独立完成。②指名说解题思路。③ 练习反馈:

师: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解决了问题,现在有一个更难一点的问题需要同学们解决,你们有信心吗?(5)出示:例4(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0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①师:请同学们读题之后先独立思考:如何求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想好的同学请举手。

②师:有些同学有想法啦。请把你们的想法在小组内同其他同学研讨研讨吧!

(6)全班交流(学生板书、展示并说解题思路)

重点引导:打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90%,原价是单位“1”, 单位“1”已知,要求便宜了多少元,就是求原价的(1-90%)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100×(1-90%)=10(元)

解题思路一:先求现价再用原价减现价

100-100×90%=100-90=10(元)

解题思路二:先求便宜的折扣再用原价乘便宜的折扣

100×(1-90%)=100×0.1=10(元)学生说完之后,要求同桌互相说。

5、教师小结:(指着黑板)

其实打折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进入生活,挑战自我。[设计意图]: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便能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身临其境地去观察,去分析,去思考,并在理解折扣的意义上生发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方法的优化。

三、当堂训练、拓展提高

1、出示练习二十三第1题。

(1)指名学生说图画意思,问:你认为上面的价格是现在的价格还是原来的价格?

(2)学生独立完成之后,问:可以怎样买? 学生练习后指出“五折”也可以说成“半价”

2、出示:小雨用42元买回一本打六折的书,这本书原价多少元?(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质疑。

(3)指名展示,说出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折扣》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说完之后,师:同学们真是学有所获。其实,现在的商场、店铺都喜欢在节假日搞促销打折,所以,请同学们以后尽量和你的家人在节假日的时候去购物,这样可以少花钱!

五、作业

六、板书设计

折 扣

意义 七八折=78% 表示现价是原价的78% 应用 100×85%=85(元)

答:买这辆车用了85元钱。

100×(1-90%)100-100×90% =100×10% =100-90 =10(元)=10(元)

答:比原价便宜了10元钱。

第五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

冯树云

2013.3.23

囫囵吞枣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则成语故事,讲了一位年轻人到别人家去做客,由于不思考、不分析主人的话而盲目作出决定,让别人笑话的事,告诉我们“囫囵吞枣”的原意,就是把枣儿整个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结果毫无收获。年轻人与主人的对话包含着一定的哲理,那就是读书或做事要认真开动脑筋,不能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3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囫囵吞枣”的原意,知道这个成语现在的意思。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学习默读课文,做到默读课文时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课后搜集一则成语故事,讲给别人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使学生明白:学习时不能生吞活剥,对所学的知

识不理解,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重难点分析:

1、年轻人与主人的对话包含着一定的哲理,这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抓住“两全其美”一词,反复品读人物对话,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学习默读课文,做到默读课文时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

引 入

1、游戏:成语接龙

2、引出课题

师:你们知道的成语真不少,其实每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师讲故事(配乐)

3、听完了故事,你们想说点什么吗?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讲给大家听听。

学生们各抒己见,谈论听后的见解。生: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可笑。

生:我觉得故事中的年轻人笨死了,他想的办法根本不是“两全其美”的,还很自以为是。生:我觉得„„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义

师:同学们的意见很多,也都很合理,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对这个故事还不太了解,下面同学们亲自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吧。师:在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问同学、问老师、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读通课文。(学生按要求读文识字。)

1、检查生词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学生读,然后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2、理解词义:

师:这些词语你们都会读了,那有没有不懂的? 学生提出不懂得词语,共同理解。

如:脾胃、益处、抓起、愣住、若有所悟、咽、嚼„„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并为学生提供多种方法,如:动作表演,表情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图片资料等。

3、检查读文情况:

按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其他学生听后评议。

三、理解课文

1、提出问题:

师:这些词语你们理解的真好,词语是组成文章的最小单位,我们只有读懂了词语,才能真正读懂课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笔勾画读懂的地方。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读后的收获。

师:你们真了不起,老师还没有讲,你们就已经读懂了这么多,那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对于简单问题,当时利用学生资源给予解决,与文章中心有关的或共性问题,教师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引导学生共同解决。预设:

(1)年轻人听了这家主人的话为什么愣住了?

(2)年轻人想的办法真的是“两全其美”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

(3)为什么在场的人都笑得前仰后合?年轻人哪里可笑?

2、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理解“囫囵吞枣”的含义。随即指导感情朗读。

师:你们表现的真棒,不但自己提出了问题,还解决了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了这个成语故事,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读课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收获。

四、拓展延伸 积累词语:

师:这篇课文不但短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现在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文中的成语,一会儿我们共同欣赏。

学生读课文,画喜欢的词语。师:谁愿意读出你找到的成语? 学生读。

师抓住“两全其美”、“前仰后合”“囫囵吞枣”“若有所思”等成语,鼓励学生再次积累成语,写在“小本本”上。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六、作业

1、把这些成语抄在积累本上。

课后反思

1、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为更好的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打基础。评价时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才智

2、默读是一种更有利于思考的读书方式,应重视学生默读能力的培养。

3、交流记字和书写方法,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及时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

4、结合学生的叙述,把年轻人的人物活动过程用四个字加以概括,使学生对课文线索有更清晰的把握。

5、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再把问题还给学生,使阅读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6、学生发言时,教师要及时点拨,让学生抓住一些具体词句来自读自悟,凸显浓浓的语文味;在评价中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体现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要引导学生理解到位;年轻人对主人的话不加分析,没有真正领会主人的意思。为理解“囫囵吞枣”的比喻义做好铺垫。

体现“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培养学生的语感。

7、结合语境,读透“两全其美”的具体意思,为下面否定“两全其美”做好铺垫。细致地分析,深入地探究,才能避免学生学习上的“囫囵吞枣”。

8、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对课文重难点有更充分的理解,同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增强合作意识。

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把对课文的理解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9、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自主表达,在轻松的心态下深化了对文本的解读。

10、把语文学习向课外拓展,向课后延伸,通过实践活动激发讲故事的动机和欲望,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年级

冯树云

2013.3.25

17称

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事,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的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这个故事说明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冲是怎么称象的。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并与官员的称象方法进行对比,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2、通过有趣的智力问答,让学生亲身体验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乐趣。

3、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曹冲的聪明多智。

2、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重难点分析:

1、第四自然段曹冲所叙述的称象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重点,可利用课件或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2、体会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是教学难点,教师可采用对比法加以引导。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教具(用纸片剪的大象、船、石块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猜故事,导入新课。

(一)课件出示图画,猜猜它表现的是哪一个故事。(《盲人摸象》)

(二)课件出示大象图片,谈谈大象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大象是现如今生活在陆地上的最大的动物。正因为它的大,才有了“盲人摸象”的笑话,也正因为它的大,造就了历史上一位小神童称象的千古佳话。(课件出示《称象》题图。)

二、质疑导读,识字学词。

(一)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的小脑瓜里一定生出许多问号。(课件显示问号。)你想弄清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发言点击课件出示问题。围绕“称象”,预设的问题有: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象?称出来了吗?

(二)带着问题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多和它们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交流识字。同桌互读,并介绍记生字的好方法。

(三)检查学习效果。

1、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学生能否读准词语。之后让学生简单谈谈对曹操的了解,以及什么是秤杆、船舷。

2、课件出示“我会用”:用“秤、称、杆、赶”选字填空,并说说如何区分这两对生字。

3、指名接段读文。其他学生当小评委对他们的朗读进行点评。

三、朗读感悟,解决疑问。课件出示前面的问题。

(一)解决“谁称象”的问题。

课件出示曹冲图片。简单介绍曹冲:曹操儿子之一,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可惜13岁就病死了。

(二)解决“为什么称象”的问题。

1、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

2、点击“议论”一词使之变红色。“议论”是什么意思? 对一件事每个人谈自己的意见。

3、官员们对什么发表议论? 大象的形体和重量。

指导朗读第一句话:“大象又高又大„„”

“又高又大”、“墙”、“柱子”等词语能给人以重的感觉,应读重些。

4、他们是怎么议论的? 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去掉“到底”,跟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到底”一词强调了大象的重。

5、他们的议论引发了什么结果? 曹操决定让他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

(三)解决“称出来了吗”的问题。

1、大象的体重最后称出来了吗? 称出来了。

2、那你知道大象的重量到底是多少吗?读一读课后关于大象的资料。考虑到文中的大象应属亚洲象,可补充以下资料:亚洲象的身长为5—7米,肩高为2.5—3米,尾长为1.2—1.5米,体重3—5吨。第二课时

一、演示对比,深入探究。

(一)感悟曹冲的称象方法。

1、课件出示四个问题。过渡: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怎么称象”这个问题。

2、课件出示语段,默读本段课文,想想曹冲的这个办法是用几句话说清楚的?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要求学生用“先„„再„„最后„„”的句式说说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3、画出表示动作或动态的词: 赶、沉、画、赶、装、沉、称

随着学生的回答点击课件,动词变为红色。

4、通过课件或教具演示,形象感知称象过程。学生叙述称象的步骤,教师做演示。教具演示:

①先在黑板上画一条横线代表水面,贴上大船并让学生注意船身下沉位置。

②将大象“赶”到船上,将船身下移至适当位置,并沿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

③再把大象“赶”上岸,将船身上移。

④然后往船上“装”石头,将船身下移,使所画线与水面重合。这样,石头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了。

5、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展开讨论。

例如: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

为了让石头和大象一样重。一样的重量才能让船下沉的幅度也一样。

6、如果使用教具,可让学生一边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一边动手操作,再演示一遍。

(二)了解官员的称象方法。

1、课件出示语段,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的方法可行吗?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评论。

造大秤,提不动;宰大象,害性命。板书:官员

造大秤

宰大象

(三)两相对比,体会曹冲称象方法之妙。

1、对比曹操前后神态变化,揣摩人物心理。

(1)曹操听了官员和曹冲讲完称象方法后,神态有什么不同?(2)曹操直摇头,他可能在想—— 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他可能在想——

2、对比称象方法之优劣,感受曹冲的聪明多智。(1)思考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的办法好在哪儿?(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以船代秤,借助水的浮力,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以石代象,化大为小,既解决了称不了的难题,又保全了大象的性命。板书:曹冲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二、拓展延伸,深化认识。

(一)课件出示邮票图片。2008年发行的“曹冲称象”特种邮票共两枚,分别是“载象刻舟”、“换物知重”。

(二)看着邮票图案,转换角色:年仅七岁的曹冲想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作为在场的一名官员,你想说些什么?

(三)把官员们的话用“有的„„有的„„也有的”连起来说一段话。

(四)谈谈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如:善于动脑思考,想办法解决

问题;能从别人的议论中获得启发;留心观察等等。

三、分类指导,正确书写。

(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二)观察字形,按结构归类。说说每一类字书写时注意什么。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

1、称、议、论、杆、秤: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居于左半格,右边字体略大占领竖中线。

2、官、员: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官”字上宽下窄,“员”字上窄下宽。

3、赶:半包围结构,捺画写长些。

(三)学生独立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超市,由你选择。课件出示作业安排。

(一)动动口:给爸爸妈妈讲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二)动动脑:除了曹冲称象的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三)动动手:和爸爸妈妈合作,做一次曹冲称象的模拟小实验。

课后反思

1、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识字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形声字和加偏旁的方法区分形近字,加强识字方法的指导。读前质疑,读后解疑。教师伺机诱导,使学生自解其难,变“有疑”为“无疑”。

3、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并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注重品词析句。

4、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具体步骤是本课教学重点。采用理清次序、抓住动词、直观演示、质疑问难等一系列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恰当地运用演示技能,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曹冲称象的情景和过程,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感知的效果,为理解和应用新知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演示不是简单的重复。第一次是老师动手,这一次是学生动手实践,体现了“内化——实践”的层次性。

5、文章的难点,采取自读自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

二年级

冯树云

2013.3.26

18找骆驼

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启迪智慧的故事。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商人丢失的骆驼,却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准确判断出骆驼的特征,指点商人找回了骆驼。读者在叹服老人的智慧的同时还会得到这样的启示: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会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句等习惯。

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是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如何发现这些特

点的,可以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勾画重点词句的方式解决以上问题。

2、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可以通过播放动画课件、运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进行表述以及辨别树叶等方法来突破。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制造悬念,激趣导入。

(一)课件出示“沙漠之舟”字样。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被成为“沙漠之舟”吗?

板书:骆驼。学生一边提示“骆驼”两个字的写法,一边书空。课件出示骆驼图片。

骆驼之所以拥有“沙漠之舟”的美称,是因为它很耐饥渴,又不怕风沙,是沙漠地带重要的交通工具,许多商人靠它们来运送货物。你看,这边就来了一位——

(二)播放动画课件。教师叙述:哎呀,骆驼哪儿去了。丢失骆驼的商人焦急地开始寻找。

板书:找。将课题补充完整。那么他到底找没找到骆驼,让我们赶紧去《找骆驼》这篇课文中一看究竟。(课件出示课文题图。)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画出文中生字新词,同桌互读,检查是否能读准。

(三)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字正腔圆读一读”,请学生认读词语。

2、说说自己想到的一些识记生字的方法。

3、指名朗读课文。课件出示插图。

读中随机提问:为什么说是“一峰骆驼”呢? 骆驼背部有驼峰。

(四)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丢失了一峰骆驼,向一位老人询问,在老人的指点下找到骆驼的故事。

(五)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走失——询问——找到

三、朗读课文,感悟对话。

(一)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对话,体会人物的语气。

(二)说一说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商人的语气要有变化:着急——高兴——生气(愤愤不平)。

1、指名读。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详细”。

老人了解骆驼的很多特点,包括很多细节。

3、重点指导朗读商人愤愤不平说的一段话。

(三)再读,读出“愤愤不平”的语气。

(四)当你被人指责的时候,心情怎样,语气会变得怎样?而老人却是“不紧不慢”,这说明什么呢?

沉着冷静、早有预料、胸有成竹等等。

(五)比赛读。两名同学自由结合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比一比哪组同学是最佳搭档。要求读得有感情,能通过表情和语气体现出人物心理。

四、理解课文,引导探究。

(一)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默读课文,想一想: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的?用两种不同的线条把相关词句勾画出来。

(二)学生自读自悟,解决问题后可以相互交流。第二课时

一、深入理解,读懂推理。

(一)课件出示表格。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发言出示答案。

(二)想一想,你明白老人是怎么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得出这些结论的吗?请同学就下面问题发表见解。

1、为什么脚印左边浅,右边深就说明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左脚有毛病,不敢用力踩,所以留下的脚印浅。可以让学生表演跛脚走路,加深体会。

2、老人根据树叶上留下的牙齿印就判断出骆驼缺了一颗牙齿。你能想象牙齿印是怎样的一种形状吗?

课件出示“火眼金睛辨一辨”,请同学们分辨哪片树叶是这峰骆驼啃过的?

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

第三片。因为缺一颗牙,所以少啃掉一块。

表扬回答正确的同学能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三)播放动画课件。看着走失的骆驼留下的这些痕迹,你能用上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说说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吗?

课件出示句式,学生按句式说话。因为老人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左边浅,右边深,所以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

因为老人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所以知道骆驼驮的一定是这两样东西;

因为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了牙齿印,所以知道它缺了一颗牙。

(四)老人指点商人怎么找骆驼? 你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

追问:为什么老人不建议商人顺着地上的米和蜜或者被骆驼啃过的树叶去找?

虽然三个条件都可以作为寻找骆驼的线索,但顺着脚印去找是最可靠、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五)导读最后一段。

1、商人听从了老人的建议,结果怎样?齐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语境理解“果然”的意思。事实证明了老人的办法是成功的。

二、交流体会,启发明理。

(一)课件出示“各抒己见评一评”。你怎么评价文中这两个人物?

老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判断准确。商人不动脑筋,盲目行事。

(二)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遇到问题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会作出正确的判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或不注意观察的事例。

三、自主观察,独立书写。

(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二)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想想书写时该注意什么。

(三)交流。课件出示生字。重点指导:

商:下半部分里边是“八”、“口”而不是“古”。竟:与“竞”要加以区别,分别组词。

顺:左边是“川”字,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短竖,第三笔是长竖,三笔要写紧凑。

(四)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四、课后练笔,续写故事。课件出示“展开想象写一写”:

商人在找到骆驼之后,他会想些什么?假设他又一次碰见那位老人,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请你接着编写这个故事。课后反思

1、播放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制造悬念,唤起阅读欲望。

2、课文以对话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适合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体

会人物心情的变化,学生才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课文的意思也就理解了。理解词句与感悟课文同步,向学生渗透联系上下文的读书方法。

3、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读。比赛读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并使之养成边读课文边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4、表格的设计使学生对“骆驼特点”和“判断依据”一目了然,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现象与结论之间的因果关系。

5、理解老人的推理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对脚印和牙齿印多问个为什么,既是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又能让学生对老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有更深的感悟。

6、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与见解。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年级

冯树云

2013.3.27

19铜板的响声

学情分析:

阿凡提勤劳、勇敢、幽默、乐观,富于智慧和正义感,敢于蔑视反动统治阶级和一切腐朽势力。《铜板的响声》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智慧的化身”阿凡提为帮助一位穷汉而嘲弄、取笑饭馆老板的故事。文章很注意选词用语,各段衔接自然,读来令人忍俊不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田字格里的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

1、课前搜集阅读有关阿凡提的资料,包括人物简介和故事。

2、用多种方式读课文,利用“智慧闯关”的形式检查学习效果。

3、讲阿凡提的故事,表演课本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凡提喜欢打抱不平、同情弱者、帮助弱者的性格,体会和感受阿凡提的幽默与智慧。

2、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丰富知识积累。重难点分析:

1、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整体感悟课文内容,认识阿凡提的智慧、幽默、爱打抱不平的个性特征。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阿凡提的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歌曲,谈印象。

(一)课件播放《阿凡提之歌》片段,出示歌词及阿凡提图片。(也可播放歌曲视频。)

(二)同学们课前搜集了阿凡提的有关资料,谈谈阿凡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三)这节课我们就来读一读阿凡提的故事——《铜板的响声》。课件出示课文题图,配有铜板图片及音效。板书课题。

二、读课文,闯三关。

(一)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围绕“故事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展开交流,从中体会阿凡提的机智、幽默。

出乎意料的地方可能有:阿凡提让穷汉把铜板掏出来;阿凡提把铜板握到手心里,贴近老板的耳朵使劲摇;阿凡提把铜板又还给穷汉;阿凡提给老板做出的解释等等。

(二)先用不同的方式把课文多读几遍。然后进行一次“智慧闯关”。课件出示三关要求:

1、我会认——生字新词。

2、我会填——重点词句。

3、我会说——主要内容。

先让同学们说说,可以采用哪些读书方式。

个人朗读、轮读、分角色朗读、默读、边读边画重点词句等等。

(三)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读书。

(四)开始“智慧闯关”。

1、课件出示第一关内容: 我会认:

铜板、智慧、幽默、穷汉、弱者、饭馆、扭打、讨要、拉扯、付钱、分辩、欠钱。

开火车读。齐读。如有同学出错可以向伙伴求助。宣布过关。课件出示“过关啦!”及掌声。

2、课件出示第二关内容: 我会填:

(1)阿凡提是个有()、充满()的人。他专爱(),给穷人和弱者帮忙。

请同学说说所填词语“智慧”、“幽默感”、“打抱不平”的意思。提示学生再读课文应抓住具体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特点。(2)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他(),你

(),两相抵消,谁也不欠谁的了。” 引导学生体会阿凡提并没有直接指责老板不讲理,而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进而体会阿凡提的智慧。宣布过关。课件出示“过关啦!”及掌声。

3、课件出示第三关内容:

我会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饭馆的老板因为穷汉闻了饭菜的香味就向他讨要饭钱,阿凡提用铜板的响声支付了饭钱,捉弄了老板。

宣布闯关成功。课件出示“过关啦!”及掌声。

三、品词句,评人物。

(一)课件出示阅读提示: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从中体会人物的性格。

(二)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品读感悟,相机指导朗读。

如通过第二自然段中饭馆老板“扭着”、“又骂又打”等动作,可体会到他的蛮横;从“拉扯开”、“问”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阿凡提对弱者的同情和帮助。

再如通过第三自然段“贴近”、“使劲”、“一阵子”等词语,可以体会到阿凡提一定要让老板听到铜板的响声,同时也在捉弄老板,使他误以为阿凡提要把钱给他,结果空欢喜一场。

(三)聪明的阿凡提捉弄了饭馆老板,替穷汉解了围。如果你是一位在场的老百姓,你会说些什么呢?

四、观字形,写生字。

(一)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二)观察字形和占格位置,重点分析难写的字。课件出示田字格生字。

3、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五、搞活动,勤实践。

把全班同学分为三到四个大组,课后各组排演一个课本剧(也可以选阿凡提其他故事排演),准备讲两个小故事(不要重复)。第二课时

一、宣布活动开始。

课件展示“阿凡提的故事”题图。小主持人作开场白。

二、表演。

各组依次表演课本剧,讲故事。引导学生对表演者作出评价。

三、评选。

由同学提名,举手评选“最佳表演奖”、“故事大王”,颁发奖品。

四、观看动画片。

播放《阿凡提》系列动画片之一《种金子》。

课后反思

1、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资料的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主学习语文。

2、关注和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对于趣味行很强的故事,学生往往

急于读完。此外,故事情节的发展出人意料,学生在初读的过程中对此肯定有较深刻的感受。

3、利用“智慧闯关”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让学生享受互助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也让闯关得以顺利进行。

4、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能力。通过品词析句和朗读培养学生语感,让语文课上出浓浓的语文味。

5、课本剧作为一种课程资源的开发,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合作,主动参与阅读。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6、从课内出发,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重视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木偶动画片《阿凡提》是国产优秀动画片。观看动画片可以直观形象地感受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唤起学生对阿凡提故事的阅读兴趣。

二年级

冯树云

2013.4.2

综合学习五

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括:有趣的汉字、玩玩说说、把字写好看、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和一个口语交际。活动目标:

1、通过猜字谜感受汉字的变化无穷和奇妙。

2、通过“玩玩说说”的有趣形式,引导学生复习巩固前一阶段学过的生字,并在活动中练习扩展词语、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3、写好以“宀”、“穴”为偏旁的字。

4、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的形象美和色彩美。

5、让学生在朗读背诵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6、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策略:

通过猜字谜、词语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汉字的奇妙,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通过写一写、读一读,背一背等多种形式积累语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发展语言能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字谜。教学过程

有趣的汉字

(一)课件出示“猜字谜”。请学生自由读谜面,独立思考猜汉字。

(二)指名反馈说谜底,并讲讲自己是怎么猜出来的。“杏”、“呆”、“困”。

(三)观察、体会:相同的部件由于结构不同、部件的位置不同,可以组成不同的字。

(四)继续猜字谜。教师可以出谜语,学生也可以出,大家一起猜。玩玩说说

(一)说明小组比赛规则:用屏幕上的字(也可使用生字卡片)扩词、说话。分为必答、抢答两种方式。每扩一词积1分,说一句话积2分。

(二)进行必答比赛。由某组同学自选屏幕上的第几个字,然后由该组同学自由起立扩词、说话,注意统计得分。之后依次进行其他组比赛。

(三)进行抢答比赛。出示一个字,各组同学抢着扩词、说话,注意及时给各组加分。

(四)根据总分确定优胜小组。

用比赛的形式练习扩词、说话,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

把字写好看

(一)认读田字格中的四个汉字。

(二)观察之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都是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分别以“宀”、“穴”作为偏旁。

(三)学生互相交流写这些字应该注意什么。提醒注意“穴“的两点不要外露。

(四)学生仿写。

(五)书写展示、评议,订正不足。

通过观察把握这些字的共同特点,掌握写好字的方法。我的采蜜集

(一)课件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读。

(二)指名读,说说树的头发是什么?(树叶。)

(三)齐读儿歌。

(四)说说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

(五)边读边想象,体会树叶的美丽、可爱。课件变换背景,体现树叶的变化。

(六)质疑:“头发”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 不是真正的头发,而是一种想象,这样写更生动有趣,写出了树叶的可爱。

(七)背诵这首儿歌。

(八)把这首儿歌摘抄到采蜜集中。

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语言的形象美和色彩美,让语言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活起来。读读背背

(一)课件出示古诗。学生分句朗读,不会的字查查字典。

(二)指名读,评议、正音,注意指导读出古诗的节奏。

(三)齐读古诗。

(四)图文结合,想象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体会“衔”、“浸”两个字表达的意境。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六)背诵古诗。可以采用老师提词、看图等方式练习背诵。

《村晚》是一首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为一体的优美诗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粗知大意,达到熟读成诵。口语交际:请你来配音

(一)我们都看过动画片《猫和老鼠》,片子中的人物都没有台词。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给动画片配音。

(二)播放动画片(如《小小鸭》)。提出要求:看的时候可别光看热闹,要想象他们都会说些什么。

(三)交流;你喜欢片中哪个人物,讨厌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重放其中某个镜头,猜测片中的人物当时说些什么,让学生带着应有的语气、表情进行表演。

(五)小组合作,交流,分配角色练习配音。再次播放动画片。教师到各组巡视,提供指导。视具体情况可增加播放次数。

(六)学生上台展示合作成果,要求观众认真倾听,并能大胆评价

下载六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第五单元教学设计(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买蕊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属于识字单元,共安排了4课识字,分为三种形式:(1)看图读韵文识字;(2)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7”属于这种类型,本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每组分三栏;(3......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教案(第五单元) 识字5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谚语,理解谚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 3、激发学生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古诗文单元 ,亦可称之为表现“理想”主题的单元。本单元的文章或描叙了理想的社会模式 ,传达一种憧憬 ;或吟咏理想的......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五、数学广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并学会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

    语文学科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学科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十七课《少年闰土》 一、教学目标: 1.继续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学习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会本课6个生字、1个......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 绿线中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 理解一些句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