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物理第一次课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演示]
1实验
[演示]
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2.乓球会落下吗?
3.轮船那麼重不沉到水底,不会游泳的人为什么会沉到水底?轮船会游泳? 为什么人触到高压电大多会丧命,小鸟站在高压电线上却没事?小鸟都有超能力?
人在冬天说话为什么从嘴里吐出的白气,夏天却没有?因为冬天冷夏天热,很接近正确答案了,往后学习这门课你就会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声:讲话,唱歌,乐器,有趣的声现象:话筒,扩音器,回声(山谷)小鸟在山里叫声布谷会怎样?是不是听到很多布谷
光:哪些东西会发光?灯泡,星星,月亮,有会发光的人吗。。奥特曼
有趣的光现象:雨后的七色彩虹,在有的玻璃边上也有是吧
热:天气热
钻木取火,钻木会使木头变得很热很热最后点燃木头(搓手摩擦生热)
手会不会烧起来?不会,手没木头好烧
电:哪些东西会放电?电线,电灯,电池,电鳗
有会放电的人吗。。雷公。还有电母
天上为什么会打雷?有雷公?之后神奇的物理会告诉你
力:感受力:你压桌子,桌子支撑你,石头为什么会落下,而不是飞到天上去?著名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思考过这个问题,只不过石头换成了苹果对不对,他由苹果往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长眼睛不是光用来看电视的,动手做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
[板书](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开动大脑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并搞懂这些问题
[板书](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课本上的物理知识都与实际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好物理对你今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板书设计 科学之旅: 实验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物理是有趣的,更是有用的
怎样学好物理:(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第二篇:八年级物理第一次课 教案
【课题】声音的世界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年级】八年级 【教师】王菲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4)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5)了解回声是怎样形成的(6)知道声音的特性是什么(7)乐音与噪声(8)人听不到的声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学做导合一”
一、声音的传播
1.新知引入
在生活中,声音无处不在,不管是悦耳的音乐,还是嘈杂的噪音,都便随着我们。那么,在声音的天空中,同学们是否会有这样的思考:声音还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让我们听见的呢?
2.实验探究
(1)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然后讲话发出声音,发现了什么?(2)观察下图发现了什么?
由实验发现: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我们称为声源。
师:请同学们思考下面物体,说说他们的声音都是怎样产生的?
二胡、小提琴 琴弦振动 笛子 空气振动 北风呼啸 空气振动 海水怒吼 水振动 注:一般情况下,物体在发声时的振动很微小,我们是看不见的,为了知道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可以用转化法(如上图的喇叭)
一、声音的传播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三个问题:
(1)在空气中我们能否听到声音,例如现在老师说话你能听见吗?(2)在游泳池游泳,当我们潜在水下时,在水中能听到声音吗?(3)但你把耳朵放在桌子上时,用手敲击桌面,能听到敲击声吗? 由此可知:(1)声音的传播条件是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统称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传播速度: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是气体(固液气)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3)影响因素:介质种类,温度。(4)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拓展:
其实我们听到的声音,实际上是由于某个发声体振动发出的、有一定频率范围的振动波——声波。人的耳廓像一个卫星接收器,能接收声波,并汇聚到外耳道,然后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样,就声波的声能就转变为机械能,鼓膜的振动可带动与之相连的听小骨,而听小骨的活动又可振动内耳的门户——卵圆窗膜,这样,就使内耳中的淋巴液产生振动,从而引起内耳基底膜振动,刺激基底膜上的细胞产生与之对应的点位变化,此时,机械能转变为生物信号,这种电信号汇聚到听觉神经,再通过听觉神经输送到大脑中的听中枢,直到这时,人才算真正“听”到声音,听中枢处理信号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只有千分之几秒,自己是根本觉察不到的!
2、回声
我们在山间呐喊,会听到远处也在呐喊,这是因为回声的存在。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的。
例题精讲
1.小明向井底大喊一声,声音通过__水____传到井下,水中小鲤鱼听到喊声躲到水底了,说明____水____可以传声,约1.5 s后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_255__m。(V声=340m/s)2.2013年6月20日,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为全国中小学生授课,成为中国首位“太空教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B.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音调很高 C.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D.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m/s 3.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D)
接抽气机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D.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C.A.发声的音叉4.把一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罩中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直到听不到为止。这个实验说明了(B)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B.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 C.声音在玻璃钟罩里发生了反射 D.声波被玻璃钟罩罩住了 溅起水花 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振动时声音的音调越高 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5.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根据提供的实验器材证明:水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
(1)实验器材:一个装有水和鱼的鱼缸、一块遮挡板
(2)实验步骤:
将遮阳板放在装有水和鱼的鱼缸与实验者之间,人大喊一声,观察鱼的反映.多做几次.(3)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与结论:如果鱼有反映,则说明水能传声,否则水不能传声
知识点
二、乐音的特性
(一)音调 师:物理是一门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我们一定要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然后找到它存在的奥妙。接下来我们就动手做一做实验,看看大家都看到了什么?
一、实验一:做课本演示实验,(1)
用手拨动钢尺时,偏离中心的程度相同,先后两次实验,改变尺子伸出的长。(2)
观察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
你的发现:尺子伸出长,尺子振动(快、慢),听到的声音(高、低)尺子伸出短,尺子振动(快、慢),听到的声音(高、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由此可知,音调高低受物体振动影响,我们把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所以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波形越(“密集”或“稀疏”)音调越高。
实验二:将家中相同的玻璃瓶(类似啤酒瓶)中装入深度不同的水,向瓶中吹气。师:你会有什么发现呢?
(1)听声音,瓶中水多时音调(高、低)(2)声音是由于振动动产生的。(3)向瓶中倒水,听声音,水越多,音调越
实验三:将家中相同的玻璃瓶(类似啤酒瓶)中装入深度不同的水,用木棒敲打玻璃瓶。
你又会发现什么?
(1)听声音,瓶中水多时音调(高、低)(2)声音是由于振动动产生的。管乐器很多,有笛子,葫芦丝等,它们都是靠(选“空气”或“管”、“弦”)二胡、古筝等,他们的声音是靠(选“空气”或“管”、“弦”)振动发生,它们不同的音调是通过改变实现的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粗细(粗的音调)、松紧(松的音调)
(二)响度
师:同学们上课有没有说小话? 生:没有
师:不错!是好孩子
师:王老师了解下,咱们这个班有没有谈恋爱的? 生:、、、、、、师:你们朋友之间聊起这个话题,尤其是父母在是不是都要很小声就怕父母知道。但是,如果你在学校得了什么奖励,回到家你还会那么小声的说:妈妈爸爸,我今天得了一个什么什么奖,应该不会吧?肯定是:爸爸妈妈今天我得了什么什么奖!那声音老远就听到
师:同学们想想,为什么声音会小,会大呢?
有时需要低声细语,有时需要高声呼喊,那么声音的强弱,也就是响度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实验一:把尺子伸出桌面一定长度,使尺子发声,想办法改变尺子发声的大小。你的发现:当用力大时,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就大(大、小),发出声音强度就大(大、小),我们把尺子偏离中心的程度称为振幅,发现振幅越大(大、小)时,声音就越响,也就是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练习:(1)蚊子的叫声和牛的叫声相比,牛的响度大,蚊子音调高。
(2)春节文艺晚会上,男低音在放声歌唱,女高音在轻声伴唱,男歌唱时的响度大,这里的男低音和女高音中的“高”“低”指音调。
(三)音色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你和其他人有没有区别? 生:这还用说吗?肯定有
师:这是肯定不相同的,世界上找不同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不一样的烟火。所以,你们得好好学习,等以后真的成为那不一样的烟火。不要像我只是这么一个小老师!师:我们都听过这句古话吧“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没见这人,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哪个同学知道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声音
师:很不错!就是因为他的声音有他自己的特征和我们大家的都不一样,这种声音的特征我们就称之为音色
音色,也指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注:
(1)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2)不同发音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也就不同。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如: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说没见这人,听声音就知道是谁; B.声纹锁
三、噪声及其控制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是令你心烦意乱的? 生:车辆的鸣笛声,工地施工发出的各种嘈杂声、、、、师:大家想想这些声音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总结:妨碍其他人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师:那么同学们是不是会疑惑我们怎么区分噪声呢?毕竟有时候真不好把乐音和噪声区分开来,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块来认识怎么判断它到底是不是噪声 生:好的
判断一种声音是不是噪声,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从物理学角度看它的振动规则,如果它的振动是不规则的,那么这种声音就是噪声;二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否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如果对其他人有影响,则属于噪声 所以噪声的来源很多,举一些生活中产生噪声的例子。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将声音分成若干等级,每一级代表一定的强度。于是就用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用符号dB来表示。2、0 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9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50 分贝。
3、【危害】大约有三类:心理效应、生理效应和物理效应
(1)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休息。举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西斯曾用尖锐的噪声来折磨被俘人员,使他们精神错乱以获取口供。(2)生理效应:出现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3)糊等症状,严重的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举例: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曾经有80个人自愿做喷气发动机噪声作用的试验对象,结果有28人死亡,其余都得了严重的麻痹症。(3)物理效应: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举例:曾有一架飞机,在60米底空只以每小时1100千米的速度飞行时,使地面一座楼房遭到破坏。
所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小噪声对其他人的危害。
(三)噪声的控制方法由于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声源→传声介质→人耳,所以控制噪声的方法也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加以控制。引导学生总结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
1、在发声处控制;如:无声手枪就是在发声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如:用空心砖砌墙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在人耳处控制。如:工厂用的防噪声的耳罩是在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能利用,例如,利用噪声可以消除杂草,发电、制冷、除尘等。
四、超声与次声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的听力有没有范围? 生:感觉好像有吧
师:哪个同学可以说说看哪些是我们人耳听不到的 生:、、、、、师:大家知道蝙蝠不? 生:知道
师:大家觉得蝙蝠厉害不? 生:那当然
师:可是你们知道蝙蝠是怎么行动的吗?它为什么可以在黑夜行动自如呢? 生:不知道、、、师:这就用到了我们人耳听不到的一种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HZ。人们把高于 20000 HZ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不可听声波,因为人耳都听不见。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波;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2.超声波的波速可听声波的波速次声波的波速。(选“>”或“<”、“=”)
题库大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我们可能听不到正在振动的物体发出的声音 B.声音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音可以从地球传到其它星球 D.吹哨子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光波、电磁波、声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不能传递信息 C.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108km/s D.光年是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3.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声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B.“禁止高声喧哗”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能直接对话
4.书瑶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小男在另一端击打铁管,书瑶先后听到两个响声,由下表可知(BD)
A.先听到的是由空气传来的响声 B.先听到的是由铁管传来的响声 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铁中快 D.声音在铁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
5.建筑师在设计住宅房屋的窗户玻璃时,都采用了双层真空玻璃,它的主要优点是(C)
A.有利于防止光污染 B.有效地防止了光的反射 C.有利于防止噪声污染 D.有效地防止了光的折射
6.下列四种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D)A.在起大风暴的罗布泊沙漠里 B.在潜水员敖游的海底 C.在世界屋脊的珠穆朗玛峰顶 D.在宇航员漫步的太空
7.如图,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瓶内。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瓶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减小直。
(2)分析实验现象,运用 推理(推理/归纳)的方法可得结论为 真空不能传声。
8.在温度为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如果看到闪电后,3秒钟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1020 m。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m/s,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球,大约2.6秒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则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是 3.9108m。
中考链接
1.(2013内蒙)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导致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噪声的音色
C. 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中的手机,手机显示手机号,却不到手机铃声
D. 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息
2.(2013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B)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3.(2012年湖北中考)据报道,世界“吼王”杰米•温德拉曾“吼”出超过100分贝的声音,如图是他“吼”出声音将玻璃杯震碎的情景.下列有关他“吼”出的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A. 声音传递了能量
B. 声音只在玻璃杯中传播 C. 声音是玻璃杯振动产生的D. 声音的分贝数越高其频率越大
信听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教案第一次课
文言文阅读 第一讲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完成1-3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
(1)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 质: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翻译: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4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核舟记》(节选),完成第12-14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峨:
(2)其两膝相比者
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翻译:
3.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核舟简介
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
①
”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
②
”,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箬竹叶做成的船篷、③
、雕着花纹的栏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
④。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填空(4分)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认为”的意思,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
3.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
(用两个字回答)。(3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1-3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具:
2.(1)《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以”是“用”的意思,《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一句中“以”的意思是:。(1分)
(2)《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意思,《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一句中“素”是“一向,平素”的意思,本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一句中“素”的意思是 :
。(1分)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
4.根据选文的内容,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充完整。(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活板是北宋的毕昇于庆历年间发明的,这一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后来沈括在《活板》一文中专门介绍了活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其中在活板的制作方面重点写了
①
和
②
两个环节,为了介绍得更清楚,他还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用“
③
”形容所刻字的厚度,用“
④
”形容整板字模的平整。
一、文言文阅读。
1、游:交往。质:询问 解析:实词背诵,课文注释。
2、(1)因此人们大多都会把书借给我
(2)所以,虽然我愚钝,(但是)最终都会有所收获
解析:第一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以”,考查了虚词“以”的两个用法:第一个“以”是“因为”;第二个“以”是“把”。
3、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怠也。感悟:求学的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坚持不懈。
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感悟:求学的过程中对老师要毕恭毕敬,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文言文部分与往年中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新增的虚词考查,放到了句子翻译中,这样考查是把虚词的考查难度降低了,只要学生们平时背诵了翻译,这道题都能拿满分。
二、文言文阅读。
1、答案:(1)高高的(2)靠近
2、答案:抬头仰望,神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同。
3、答案要点:①长不盈寸
②各具情态
③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④神奇精湛卓越的雕刻艺术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答案:凭借、依靠 2分(2)兵器 2分
2.答案: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3分 3.答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分 人和 1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1)蒙,盖(2)准备好(2分。每空1分)2.(1)用(2)一向,平素(2分。每空1分)
3.交替使用它们(或“这两个板”),很快就可以完成。(2分。一句1分,关键词“更互”“之”“瞬息”“就”错一处扣1分)13.制活字模 制板 薄如钱唇 字平如砥(4分。前两空意思对即可)
第四篇:初中物理微型课教案示范稿
初中物理微型课教案示范稿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准备:香水;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硫酸铜溶液、试管、铅柱、投影、录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很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证实古人的猜想,表面上看起来连成一片的水,其实是由一个个的水分子组成。但是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分子体积很小。
那我们怎么能知道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可以用高倍的显微镜来观察,这确实是个方法。有没有其他方法呢,想一想,我们打开桌子上放的那瓶香水或打开那盒香皂,有什么感觉?我们很快就可以闻到香味。为什么人能够能闻到香水或香皂的香味?是不是因为香水和香皂的气味跑到鼻子里。
二、新课学习
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或香皂中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证实分子是运动的。
1.扩散现象
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过一会儿,发现上面空瓶有红色。
我们上面做的实验是一种扩散现象。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常见,请你试着举出几个例子。到医院闻到消毒液味,在花园里闻到花香。从这些可以看出我们周围的很多物质都有扩散现象。
继续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在量简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量筒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一天天过去,发现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 1 mm 深。
固、液、气体都有扩散现象,想想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
继续播放视频:扩散现象
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蓝墨水,发现装热水的烧杯很快变蓝了。说明热水扩散得快,扩散现象与温度有关。
想想议议
从前面的几个实验能说明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着的。分子的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扩散进行得快,是由于分子运动得快;扩散进行得慢,是由于分子运动得慢。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蓝色小球代表一种分子,粉色小球代表另外一种分子。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由图可以看到分子的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有时两个分子会撞到一起。正是分子的无序运动的宏观效果,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这是一个铅块,我们知道它是由铅分子组成的,组成它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那么为什么铅块没有飞散开?是什么原因使它们聚合在一起呢?请看演示实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分子之间可能有引力。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那么,我想把粉笔压缩得短一些,容易做到吗?为什么? 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的作用力。
四、板书设计
第五篇:初中物理评课稿
整体感觉
老师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采取了分阶段逐渐深入的教学模式,由浅入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充分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轻松,平等的氛围里让学生小试牛刀,初步品尝了科学探究活动中成功的喜悦,又通过教师的例题讲解和习题落实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从引入游戏,比较大象和芭蕾舞演员的压力作用的效果,到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应用,还有课后留下的关于路面损坏情况的调查报告,无一不体现了教师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控制变量法和类比法。李老师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板书规范。本节课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引入——以竞赛的形式创设了男女生比赛切萝卜的情景,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进入新课时,怎样把一个切萝卜的秘诀转化成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呢?李老师体现了课堂引导者的作用,通过三张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中的共同点得出了压力的概念,并强调了压力在什么情况下等于重力,为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与假设做了知识与技能的铺垫。(2)探究部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亲身体验,观察自始至终。例如: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铅笔的笔头和笔帽做了效果不同的对比实验,贴近生活,给学生的体会深刻。再比如在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中,虽然课本对这个内容进行了介绍,但李老师并没有拘泥于课本,纸上谈兵,而是让学生充分经历这个阶段,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有的同学就设计了利用同一块橡皮泥,比较拉力不同的时候绳对橡皮泥拉痕深浅不同的实验,非常不错。
在设计实验时,老师充分融入到学生中,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如:在进行实验时应该采用什么方法?怎样显示出压力作用的效果?
在这几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运用科学方法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课堂的气氛和谐,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收集信息,积极寻求着现象中的因果关系,并归纳总结,最后两个同学一组上台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知识的传播中注重方法。如: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进行实验,在引入压强概念的时候又让学生类比速度的观念和表达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师的方法中得到了逐步的提高.(4)规范化。李老师在讲授例题和学生通过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时,对书写、单位、科学记数等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5)多媒体辅助与板书相得益彰。多媒体展示精美的图片和受力分析,视频展示平台展示解题过程,板书规范、美观,三者相互配合默契。课件只能展示教师预设的教学资源,而课堂是动态的,利用合理规范的板书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课堂因此真实而生动。
改进意见
但是教无定法,每一位老师对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我谈谈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和我的改进建议。
(1)在课堂的引入部分,用游戏和竞赛的方式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但是要注意实验的方便和安全性。学生对刀具的使用并不熟练。在日常的生活中,关于压强的例子随处可见,我建议可以用细线和细绳来比较切割肥皂的难易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在概念的教学上,要注意学生的理解,突破难点。在本节内容中,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是难点,学生也容易弄错。所以在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如:压力的概念中有两个关键词:垂直和表面。在压强中,对压强表达式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应该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行巩固和理解。
(3)在探究流程中,李老师是先要同学思考什么影响压力作用的效果呢?在让学生体验铅笔实验,我认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改为先让学生体验实验,在体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
(4)在学生提出猜想时,老师不应该对猜想带有过多的指向性痕迹,否则探究性实验就可能变成验证性实验。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有的同学提出压力作用的效果可能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等可能。在充分展示了学生的多种猜想之后,老师在从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因素有关部门因素和无关因素等方面逐步筛选,确定探究的课题。不能因为教师的种种原因而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5)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可以充分交流和合作,使一些现象更加的直观和明显。如学生实验中海绵的形变效果不明显,可以选择质地松软的体积更大的海绵块,并且在海绵的侧面画上一些黑白相间小格,通过格子形状变化的情况来显示出压力作用效果的不同。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1、评课的三个阶段
(1)评课前的准备:课程标准要熟练;对教材要有很好的理解;了解相关的理论。(2)课堂的观察——观察教师、学生的活动
(3)课后的分析交流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听课的四要素看:师生的活动。听:教师的语言记:运用规范的符号纪录,便于分析、统计。想: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师板书;学生活动。
3、评课五不要:不要挖苦讽刺;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以个人的倾向品评;不要居高临下、趾高气扬;不要信口开河;
4、评课三为主: 要以肯定成绩为主;要以帮助提高为主;要以鼓励改革为主;
5、评课的两个突出: 突出重点;突出特点
6、评课的五个关注点研讨课:围绕研讨,关注未来。要谈建议、主张,少说定型之言。示范课:关注闪光点,以介绍新思想、新思路为主,多数有点少说缺点。交流课:替自己的看法时,多一些商量,少一些武断,关注点在——互动。调研课:注重观察分析,多谈现象,关注原因。检查课:评价的目标,多量化少笼统,关注点在综合性。
教师评课指南
1、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形成学生的持续洞察力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生命发展,注重个性培养。
2、学习效果。学生的旧问题有否解决,新问题的讨论是否充分。各层次学生是否在原来基础上均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学会思考,学会交往与交流。
3、学习内容。是否符合发展需要,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否学好。
4、问题设计。是否具有层次性和针对性,预先有否设想,内容是否联系学生生活,是否具有激情性、激趣性。
5、指导方法。善于求异性提问,掌握学生提出正确答案以后的思维活动,引导创新思维。因材施教,分层指导。善用丰富多彩的表扬手段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善于为学生创设各种表现机会。
6、学习状态。踊跃质疑,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能自我学习发现。
7、学习氛围宽松、和协、民主、进取。
8、教具和学具的使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设施,用得不好是浪费,有而不用是更大的浪费,创造性地使用教具和学具。
9、指导效果。语言规范、正确、富有情趣性、严密性,教师体态自然,表情合理,变化适度。保证学生心理正常,心情舒适。板书规范,摘录要点有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把握学习重点。
10、学习指导程序灵活,形式开放。有多方案指导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