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GB 50009-2001(2006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2]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3] GB 50011-2001(2008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4] GB 50083-2002,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基本术语[S].[5] GB 50001-200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6] GB/T 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7]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8] 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9] 吴培明.混凝土结构(上)(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0] 彭少民.混凝土结构(下)(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1] 包世华.结构力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2] 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3] 董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4] 周俐俐,陈小川.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5] 杨志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6] 沈蒲生.建筑工程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 董平.多高层框架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8] 沈蒲生.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 王胜明.建筑结构实训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0] 田北平.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初探[J].四川工业学报,2002,z1期:61-63.
第二篇: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结束语
结束语
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个工程师,应该具备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设计一幢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
此课题设计历时几个月,我能根据设计进度的安排,紧密地和本组同学合作,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在毕设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分工合作,发挥了大家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灵活的一面,不仅要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全面地考虑一些细节和局部的设计。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建筑规范的学习和体会,有了这个根本,我们就不会犯工程上的低级错误,同时我们在处理工程问题时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在毕设后期,并得到李老师和刘老师的审批和指正毕业设计是对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
二零一三年六月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编写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01——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10] 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4 [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过梁图集
[13] 预应力空心楼板图集 西南G231 G232 [14]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综合篇)书号9787112034888 [15]《建筑结构》(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 董平.多高层框架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8] 沈蒲生.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 王胜明.建筑结构实训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0] 田北平.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初探[J].四川工业学报,2002,z1期:61-63.[21] 田北平.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对各类构件的影响初探[J].四川建筑,2002,22卷(3)期:58-62.致谢辞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总结大学四年的生活,感觉获益还是颇多的,在这里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是他们让我这大学四年从知识到人格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
经过半年的忙碌,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李红梅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要感谢在这四年来教导过我的老师,感谢他们悉心的教我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最后我要感谢四川理工学院,这四年不仅在这里生活,学习,还使我成长,这是我永久的财富。
同时,还要感谢同组同学及时的互通消息,以及本宿舍同学在设计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和体谅。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录
建筑施工图:
建施01: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施02:一层平面图 建施03:二层平面图 建施04:三层平面图 建施05:四层平面图 建施06:屋面平面图
建施07:北立面图、南立面图 建施08:东立面图、西立面图 建施09:1-1剖面图、2-2剖面图
结构施工图:
结施01: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施02:基础平面布置图 结施03:基础配筋详图 结施04:一层楼板配筋图 结施05:二-三楼板配筋图 结施06:四层楼板配筋图 结施07:一层梁配筋图 结施08:二-四层梁配筋图 结施09:一层柱配筋图
结施10:首层柱配筋图、一-五层柱配筋表 结施11:二-四层柱配筋图 结施12:一-四层楼板钢筋表
第三篇: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字数:1776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7期
随着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继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楼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抗震设防在设计要求上有了较大提高,本文结合作者曾做过的某小学综合教学楼结构设计实例,浅谈一下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建筑设计
该小学主要使用功能为24班制小学+6班制幼儿园,辅以配套的办公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等教学用房,地下一层设为教师用汽车、自行车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15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32m2;地下建筑面积2940m2。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如图: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体系布置,该小学教学用房共划为6个分区:1区为四层教学楼;2区为一层多功能阶梯教室;3区为三层连廊;4区为三层教学综合楼;5区为三层幼儿园;6区为一层风雨操场。4、5、6区下设一层地下室。
2.结构设计
2.1基本情况
六个分区中各分区均以抗震缝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2区、6区为单层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柱,以网架组成屋面空间结构。
2.3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该项目属于“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的教学用房,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该规范第3.0.3-2条明确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基于这条规范的理解为:确定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按八度,确定地震作用时的设防标准按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处理此类问题不是单纯的将本地区设防类度的提高,而是应该针对不同构造和计算要求分别对设防标准予以调整。
本例中的地震作用应以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取值同本地区设防烈度(七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本例取0.10g。抗震措施为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标准按八度。本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内力调整系数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节的有关要求取值,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按照设防烈度八度查得抗震等级二级或一级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有关构件几何尺寸的计算选择应坚持贯彻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理念。
2.3.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确定
2.3.3各分区框架抗震等级的确定
1区、3区、4区、5区因为结构总高度均未超过24米,所以按照抗震规范表6.1.2设防烈度八度查表,框架抗震等级确定为二级;而2区、6区为单层单跨框架,限于抗震规范第6.1.5条“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米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的规定,本例的结构方案采用屋面结构为网架结构,可参照抗震规范第10.2节有关规定按照大跨度屋盖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以大跨度框架确定其抗震等级,因此查表6.1.2框架柱抗震等级按一级设计。
2.3.4计算软件应用中的相关处理
本实例采用的结构分析软件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系列软件(2010年版)。此版本是按照2010版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版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规范的有关规定修改并完善的版本。
2.3.5框架柱轴压比的控制
3.结语
中小学教学用房抗震设防等级的调整,是国家根据经济有较大发展的条件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加强措施,同时中小学还往往作为社会的第一避难场所,其设计意义重大。作为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真领会国家标准的实质要求,在设计计算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有关条款的限定指标,确定好结构体系的分类和区域划分,选择好相应的计算参数,方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使其在抵御地震灾害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前言及符号说明
前 言
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阶段,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深化、拓宽、综合教和学的重要过程,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全面总结。
本毕业设计题目为《双流第二中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在毕业设计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认真阅读了老师给的《抗震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业设计中期,我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设计期间,本组在校成员齐心协力、互帮互组,最后大家都圆满完成了各自的设计任务。在设计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和施工图纸的绘制,并得到老师的审批和指正,使我圆满的完成了任务,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毕业设计的三个月里,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资料查阅、设计计算、论文撰写以及外文的翻译,加深了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内力组合的计算时,进一步了解了Excel。在绘图时熟练掌握了AutoCAD,PKPM等绘图软件,以上所有这些从不同方面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框架结构设计的计算工作量很大,在计算过程中以手算为主,辅以一些计算软件的校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难免有不妥和疏忽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二零一三年六月
符号说明
αm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γG、γE、γw——作用分项系数;
γRE——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ζ——计算系数;
η——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的增大或调整系数;
λ——构件长细比,比例系数; GGK——永久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SQK——可变荷载效应的标准值; T ——结构自振周期; ea——附加偏心距; ei——初始偏心距; h——截面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hf、h' ——T形或I形截面受拉区,受压区的翼缘高度; f 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第五篇:多层框架办公楼结构设计的文献综述
多层框架办公楼结构设计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通过对
某办公楼的框架结构设计,结合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各种问题,通过对图集的查阅,以及相关书籍的参考,规范的参照,结合计算机应用软件以及相关工程设计的软件,合理进行结构布置;确定结构方案;进行结构设计计算;编写相应的结构计算书;绘制结构施工图。关键词:毕业设计 五层框架 结构设计 办公楼 正文:
早期的高层建筑功能上几乎只是单件的办公楼。在办公以外,不过附带一些辅助办公从业人员生活的所谓办公辅助商业设施。然而,现在高层办公建筑与其他功能复合化的情况很多,可与商业设施、住宅、文化设施、宾馆、车站等公共设施复合。综合大楼是指一个建筑物中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的办公楼。在这种设计中,重要的是要设定整体的概念,决定如何将不同的用途综合在一起。
一、现代办公楼的发展与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办公楼的发展向高层、综合性、灵活性和智能性发展。钢筋混凝土的迅速发展为办公楼建筑向高层的发展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于大开间的布置,采用较大柱网,少设分割墙,办公市内部区域可自由分割。高层办公楼建筑的主要布局多采用这种模式。这种布局不但增大了使用面积,而且缩短了交通面积,同时有利于结构的计算,以及施工的方便快捷。
二、建筑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综合考虑环境条件、使用功能、设备材料、建筑经济、空间要求、地基处理等问题,着重建筑物内部的使用条件和空间布置的限制,结合周围环境和建筑物本身、与外部环境相适应,达到外部与内部协调的艺术性,细部的构造方案等,创作出既符合人们生活需求又符合人们的审美价值观的建筑。建筑设计要以使用功能,自然环境,设计标准、国家规范、国家规程、地方规范、建筑模数等为依据,制定出满足建筑要求的设计方案。
三、平面构成
在标准层时应考虑作为单一空间的办公室空间,以及集中了如电梯间、楼梯、洗手间和设施等垂直方向重复通用的要素核心筒部分。在决定办公楼的空间时,大致框架除了受核心筒类型的影响外,其也受到办公室的进深尺寸以及柱间隔尺寸和吊顶的高度的限制。
为了和标准的对称式办公室容易取得一致,办公室的进深一般都在12~18m。为避免在发生火灾等避难疏散时造成混乱,在进行避难流线设计时,要尽量同日常人流设计的一致,并容易识别,并且保证避难通道在火焰和烟雾中的安全。设计要做到火灾发生时,能将过廊和楼梯间同其他部分明确分开。具有使用方式的办公楼,一般情况下多使用3.0m~3.6m的模数。使用3.0m模数时,比较合理的是采用进深70cm的办公桌、办公家具的布置为对向式。
电梯布置,作为整体建筑物内人和物垂直流线的交通设计。要考虑的电梯的台数、规模、速度以及群体管理等的控制方法。
门厅作为交通枢纽,其主要作用上接纳、分配人流,室内外空间过渡及各方面交通的衔接。门厅的布局可以分为对称式与非对称式两种。对称式的布局常采用轴线的方法表示空间的方向感,将楼梯布置在轴线上成对称布置在主轴线两侧。门厅设计应注意:门厅应处于总平面中明显而突出的位置,一般应面向主干道,便人流出入方便。门厅内部设计要有明确的导向性,同时交通流线组织简明醒目,减少相互干扰成不知所以的现象。由于门厅是人们进入建筑物首先到达、经常停留的地方,因此门厅的设计,除了合理地解决好交通枢纽等功能要求外,门厅内的空间组合和建筑选型要求,也是公共建筑中重要的设计。
对窗户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表现出建筑外形造型,而且还要考虑到室内良好舒适的办公环境。功能要求:
1、采光面积。
2、在自然排烟时,保证法规上规定的必要开窗面积。
3、保证法规上规定的紧急出入口的位置和大小。
4、考虑节能的开窗大小和玻璃种类。
5、开窗大小要与办公室的进深相吻合。
6、办公的安全性和居住性。
7、窗边部分空调设备的放置位置。
此外,还要求对水密、气密性能,耐热,隔音,耐火性能作一定保证。防灾设计:在平面设计上,要设置出有效的避难分区,将火灾区域同其他的区域有所区别,设计出不通过火灾区也可以进入到安全分区疏散通道。在剖面设计中,首先必须根据各楼层的楼面作为完整的水平分区。另外,不要和楼梯、设备、竖井等垂直方向的流线和路径发生偏差,并将这些地方作为独立的分区,与其他的部分明确区分开,以防止有烟进入。
四、构件设计及构造措施
从抗震设计及非抗震设计的内力组合设计值中,选取最不利的内力设计值进行截面配筋计算。构件的抗震承载力计算方法(1)正截面承载力。试验研究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与一次加载时的正截面承载力没有太多差别。因此,对框架梁、柱、剪力墙及连梁等构件,其正截面承载力仍可用非抗震设计的相应公式计算,但应考虑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构件上出现两个不同方向的交叉斜裂缝,直接承受剪力的混凝土受压区因有斜裂缝通过,其受剪承载力比一次加载时的受剪承载力要低,因此抗震设计时,框架梁、柱、剪力墙及连梁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取比非抗震设计时低,且应考虑相应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抗震设计时,构件除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适当的刚度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延性,为此截面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强柱弱梁。指设计框架时应保证框架柱的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的受弯承载力,避免柱中出现塑性铰而形成柱较型破坏机构。因为梁铰机构的抗震性能优于柱铰机构。(2)强剪弱弯。指框架梁、柱、剪力墙及连梁等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宜大于件弯曲屈服时实际达到的剪力,防止构件发生脆性剪切破坏。(3)强节点、强锚固。强节点是指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应高于相邻构件的承载力,强锚固是指构件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不应发生锚固失效。这是为了防止节点破坏或锚固失效发生在塑性铰充分发挥作用之前,以确保框架结构的延性要求。
五、总结
由于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有利于抗震,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的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有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框架结构具有结构性能良好、施工方便、造价低廉、空间利用率高等突出优点。所以现在框架结构被普遍的使用,本次毕业设计采用的是框架结构的设计,培养了我们对具体条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培养了我们在对实际问题的独立自主的研究能力。
本次设计涉及到专业图集的使用和理解,专业规范的参照,还涉及到了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以及相关程序的使用,提高了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且加强了对设计中不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了遇到事情的思考能力。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东南大学,重庆建筑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2-46 [2]陈文斌、章金良.建筑工程制图[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3]沈蒲生,梁兴文.混凝土结构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21-22 [4]李国强,李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4-42 [5]GB 50011-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11]彭少民:《混凝土结构》(第2版),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算例》编委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算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