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问题
本文由金艮川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工程建设与设计!##!年第)期 当前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当前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问题
葛 卫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 江苏 南京!“###$)[提 要] 分析当前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 提出通过横向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砖砌 —
抗震墙结构体系, 纵向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体系, 来改进该类建筑的抗震和受力性能.[关键词] 教学楼;砌体结构;薄壁框架;抗震墙;抗震性能;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 $'-*!##!), ##“., #!#)构工程师认为此类建筑结构型式简单, 设计时未仔细考虑, 留下了安全隐患.一, 引言
自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以来, 我国大力加强教育设施 的投入, 同时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捐钱捐物兴建希望小学, 因此作为普及教育工作的硬件设施——教学楼, — 大量拔地 而起.由于资金有限, 大多数中小学教学楼都采用砌体结 构, 多道横墙, 两道纵墙, 另加一外挑走廊.横墙间距为教 室的长, 约为 ”#/, 纵墙间距为教室的宽, 约为 */, “ 为一 图 典型的教学楼平面图.由于横墙间距大, 纵墙被门窗洞过 多削弱, 层高较高, 因此抗震性能较差.刚颁布的 0+ 1##”“ 《 中,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将其归为横墙较少的多层砌 体结构, 对其总高度和层数作了更严格的规定.而很多结
二, 当前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保证其能共同工作, 要求适当增大 “(横墙间距大, 楼板的刚度, 而现在却大多采用预制板, 使得楼板的刚度得 不到保证.而且不均匀.靠走廊一侧的纵墙既开!(纵墙开洞较多, 门又开窗, 使得该侧墙体刚度及承载能力小于另一侧.由 于外挑走廊的原因, 该侧墙体所承受的竖向荷载大于另一 侧, 在地震作用下, 将引起更大的地震反应.因此, 在地震 作用下, 该侧墙体经常先破坏.两开间)(每间教室大多为二或三开间, 交界设横梁, 横梁支承在窗间墙上, 窗间墙原 本就很薄弱, 却要承受由横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以及由此荷载引起的地震作用, 很不安全.而一些设计工作者意识到该问题后, 在 窗间墙位置设砖壁柱或构造柱.砖壁柱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该段墙体, 但砖壁柱仍为
图”!(其它细节
典型教学楼平面图
脆性构件, 强梁弱柱的矛盾仍很突出, 而且砖
!!!!!!!!!!!!!!!!!!!!!!!!标志性建筑的细部是很关键的, 可以说 “没有 细部的设计永远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乐章” 永远不 , “ 是一个整体的建筑”.看起来它是从属的, 有时却 起着画龙 “点睛” 的作用.在施工图设计中, 通过电脑三维模型进行了灯 光效果模拟, 在不同位置安置了不同亮度的灯光, 使夜晚的建筑另有一番景致.建筑基本完工时, 发现从三号楼窗口看传达室 屋面, 黑色的屋面防水卷材近距离地暴露在眼前.经过考虑, 对屋面进行了绿化, 不仅有效地弥补了 缺憾, 反而使建筑充满了生机.万方数据 “.社,(”$$.[!] [(345678, :(%;<9&%&=<9 >=?;@% %&=< 2] > 2ABC 9(8D4 +DDE FGHI5J7AK +L %7A MAN >/A45OPB :5H4P4L,(“$-)[收稿日期]!##!, #1 ,!1 四, 结语 水利厅大门工程, 虽然造价或建筑面积都非常小, 但有多方面的设计要求, 对建筑环境, 功能, 形体各要 素之间如何取得统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因此本文对 大门的设计和实施作了一些回顾, 分析与总结.[参考文献] [”]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诧 2]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建筑结构设计 工程建设与设计 +((+ 年第 3 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壁柱影响使用.设构造柱后会带来新的问题, 构造柱将承 受由横梁传来的弯距, 而构造柱和窗间墙又连在一起(先砌 墙后浇柱)因此会带动窗间墙一起受弯, , 引起窗间墙水平裂缝的过早出现.还有一些设计工作者将构造柱改为框架柱, 但两者仅 仅在截面尺寸和配筋面积上有所区别, 由于框架宽度较小, 两边还有窗间砖墙, 做法上仍是先砌墙后浇柱, 柱仍和窗间 墙共同承受弯距, 砖墙仍容易开裂.另外, 框架在水平地震作 用下框架所分配的水平力的计算也存在问题.而现在结构计 算软件大都无法分别按砌体和框架结构的刚度分配水平力.抗震性能仍然不佳.因为此!“ 将结构型式改为框架后, 类建筑结构横向只有一跨, 两根柱子支撑, 冗余度太少.某 地地震后, 发现外走廊有柱支撑的教学楼破坏很少, 而带有 悬挑走的教学楼破坏较多, 且多为靠走廊一侧的柱破坏.但 在走廊外侧增加一排框架柱是很多建筑师所不愿采用的, 因 为很多中小学生会在此碰头.与薄壁柱形成纵向框架.参考文献提供了受纵向水平地震 作用框架所分担地震作用的算法.本人认为, 由于教学楼 一般纵墙很少且开洞率大, 性能不可靠, 可以采用较为简单 的做法, 即地震作用全部由框架承担.纵向砖墙均应按填 充墙做法, 先浇柱后砌墙, 使之不承受弯距, 并与框架计算 模型吻合.由于教学楼的墙体一般均上下对齐, 填充墙也 可以大幅度提高框架的水平承载能力, 此结论已为试验证 明.填充墙在大震下先退出工作, 可作为承受纵向水平地 震作用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因柱在纵向的尺寸较大, 且数 量多, 在大震下纵向的安全性也能得到保证.以保证框架和抗震墙共!” 楼板应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 同工作.图 + 为以上做法之图示.三, 解决问题的方法
横向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 # 砖砌抗震墙结构体系, 纵向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体系, 可使中小学教学楼成为 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是承受横向水平地震作 $“ 教室分隔墙作为砖砌抗震墙, 用的第一道防线.该墙应按砌体结构通过软件(如:)%& 进 行抗震验算, 并通过构造措施使之具有良好的抗侧向力能 力及延性.为达到此目的可采用以下做法: 作为横墙翼缘, 柱尺!该墙两端设钢筋混凝土薄壁柱, 寸可以小到 '(())* +,()), 同时还应根据计算在中间再设 构造柱, 间距不 大于!).”墙体采用配筋砌体, 并用强度等级较高的 粘土砖或空心砖和砂浆!&-$(, “ ,)(砌筑.# 每层楼面 &.处均设置圈梁, 圈梁配筋适当加强.$ 应先砌砖抗震墙后 浇混凝土柱.+ ” 将教室中部搁置两道横梁的窗间墙改为钢筋混凝土 薄壁柱, 形成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是承受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的第二道防线.由于横墙的刚度远大于 框架的刚度, 框架所分担地震作用很小, 可参照框架 # 抗震 墙结构的做法, 即框架承担总地震剪力的 +(/.其计算公 式如下:!01 2 式中(“+!” 1($)图+ 中小学教学楼具有多道抗振防线 结构体系的做法示意图
四, 结束语
中小学教学楼虽然建筑型式较为单一, 但分布广, 数量 多, 影响大, 应予高度重视.当前结构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 可考虑采用统一的技术措施, 并加以推广.横向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砖砌抗震结构体系, 纵向采用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体系, 是符合中小学教学楼 特点并具有多道抗震防线的结构体系.[参考文献] [$] ,(($$ #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 [ “ 45 [+] 74789 $3 # :!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 规程 6] [ ” [3] 任同瑞 “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外纵墙抗震的研究 7] 建筑 [ ” 结构,(+)$::.“ ” [!] 朱荣华, 沈聚敏 “ 砖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拟动力抗震反 应试验及理论分析 7]建筑结构学报,(;)[ ” $::', “ [收稿日期] +((+ #($ # +!—!1 ——由底部剪力法计算的第!1 层地震剪力 —!01 ——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体系第 # 层第 $ 榀框架 所分担的地震力 — ” ——钢筋混凝土薄壁框架总榀数 使之 3 " 将外纵墙圈梁改用与薄壁柱同宽的薄壁梁代替, 万方数据 $: 当前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设计问题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葛卫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09 工程建设与设计 CONSTRUCTION & DESIGN FOR PROJECT 2002,(3)3次
参考文献(4条)1.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2002 2.JGJ/T13-1994.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多层砖房抗震技术规程 1994 3.任同瑞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外纵墙抗震的研究 1997(2)4.朱荣华.沈聚敏 砖填充墙钢筋混凝土框架拟动力抗震反应试验及理论分析 1996(8)相似文献(10条)1.会议论文 钟金周.丁园 某医院教学楼检测鉴定和改造加固处理 2002 某医院教学楼是解放前建造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砖砌体结构,通过对其检测鉴定,简要介绍了此类工程的特点,合理有效的检测,加固及改造方法.经过对 该房屋进行抗震加固,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2.期刊论文 王国安.WANG Guoan 从512汶川特大地震谈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设计-中外建筑2008(9)通过对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中小学教学楼受损情况的实地考察,从结构设计专业角度分析了教学楼大量损坏,倒塌的原因,提出了应在抗震设防分类标 准,平面布置,结构选型及抗震构造措施等方面加强中小学教学楼的结构抗震设计,以对中小学教学楼结构设计提供参考.3.会议论文 霍东锋.梅全亭.包文 教学楼增层改建中砌体结构维修加固工程实例 2005 本文以重庆某高校混合结构教学大楼的增层改造方案设计为例,讨论了教学楼增层改建中维修加固工程的基本步骤和一些有效的结构构造措施,总结 了该类型教学楼增层改造施工的注意事项及进行此类结构建筑物改造工程的体会.本文可供同行在进行建筑物增层改建时参考.4.期刊论文 司拴牢.SI Shuan-lao 某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的抗震加固-工程质量A版2009,27(8)5.12地震后,某多层砌体结构教学楼出现损坏.通过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鉴定,查找原因,提出采用坑式静压桩法,墙体双面钢筋网砂浆面层法及梁 粘贴碳纤维布法等措施进行抗震加固,并介绍了施工设计方案和施工要点.5.期刊论文 刘向华.周安 砌体结构教学楼的鉴定与加固-建筑技术2004,35(6)合肥某高校教学楼建于1958年,建筑面积23 700m2,总长度约220m,2道变形缝将建筑物划分为3个结构单元,中部结构单元7层,其他结构单元4~6层.竖向 为实心粘土砖承重墙,楼盖主要为现浇混凝土密肋结构.6.期刊论文 赵更歧.张冰华.张哲.王俊岭 某中学教学楼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世界地震工程2004,20(3)按老规范设计的砌体结构未考虑抗震,使用年代过长会出现承载力不足的问题,需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 符合抗震要求,则需进行加固,结合一实际工程对检测程序和加固方法做一全面论述,供工程实际中参考.7.期刊论文 赵成 某校砌体结构教学楼抗震加固方案-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12)对某学校砌体结构教学楼震后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抗震鉴定加固规范及图集,一系列简单可行的加固措施及方案在本文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 探讨,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加固图例,以供同类工程参考.8.期刊论文 彭豫.乐风江.哈莉娅达力列汗.PENG Yu.LE Feng-jiang.DALILIEHAN Haliya 吐鲁番市某教学楼裂缝 调查及原因分析-山西建筑2007,33(24)分析了吐鲁番市某教学楼裂缝的原因,根据该教学楼的裂缝形态及当地气候特点,确定该裂缝为温度裂缝,进行温度观测,应用王铁梦的简化计算方法计 算温度应力,对墙体裂缝作定性分析,进而提出对裂缝的处理方法.9.会议论文 叶健 某学校教学楼倒塌事故的调查
本文通过对某教学楼倒塌事故原因调查分析,提出对此类危旧砖砌体结构设计,加固及装修改造的一些经验与教训.10.期刊论文 肖青.唐曹明 某教学楼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处理-工程质量2002(1)1前言 砖混结构在我国的应用历史悠久,量大面广.改革开放前,我国所建中,小学校教学楼大部分是砌体结构.砌体结构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 问题,其中墙体开裂就是一个常见问题.墙体开裂原因多种,但大致可归纳为两类:一类为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它反映了砌体的承载力不足或稳定性不够;另一 类是由于温度变化或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所产生,它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能和整体性.引证文献(3条)1.王剑平.薛佳薇.申晓辉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之侨爱小学设计导则分析[期刊论文]-福建建筑 2009(7)2.郭樟根.孙伟民.倪天宇.丁帅.沈丹 汶川地震中小学校建筑震害调查及抗震性能分析[期刊论文]-南京工业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09(1)3.陈国娥 凉山州中小学教学楼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cjsysj20020300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4月29日
第二篇: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浅谈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要点
字数:1776
来源: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7期
随着我国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的相继实施,对中小学教学楼等主要教学用房的抗震设防在设计要求上有了较大提高,本文结合作者曾做过的某小学综合教学楼结构设计实例,浅谈一下中小学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1.建筑设计
该小学主要使用功能为24班制小学+6班制幼儿园,辅以配套的办公室、实验室、合班教室及风雨操场等教学用房,地下一层设为教师用汽车、自行车停车库。
总建筑面积15672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32m2;地下建筑面积2940m2。
建筑功能分区布置如图: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并结合结构体系布置,该小学教学用房共划为6个分区:1区为四层教学楼;2区为一层多功能阶梯教室;3区为三层连廊;4区为三层教学综合楼;5区为三层幼儿园;6区为一层风雨操场。4、5、6区下设一层地下室。
2.结构设计
2.1基本情况
六个分区中各分区均以抗震缝分成独立的结构单元,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其中2区、6区为单层框架结构体系,混凝土框架柱,以网架组成屋面空间结构。
2.3结构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2.3.1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现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要求,该项目属于“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小学的教学用房,其抗震设防类别应不低于重点设防类”。该规范第3.0.3-2条明确规定“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基于这条规范的理解为:确定抗震措施时的设防标准按八度,确定地震作用时的设防标准按七度。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中处理此类问题不是单纯的将本地区设防类度的提高,而是应该针对不同构造和计算要求分别对设防标准予以调整。
本例中的地震作用应以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取值同本地区设防烈度(七度)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本例取0.10g。抗震措施为除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设防标准按八度。本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构件的内力调整系数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2节的有关要求取值,框架的抗震构造措施按照设防烈度八度查得抗震等级二级或一级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有关构件几何尺寸的计算选择应坚持贯彻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设计理念。
2.3.2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确定
2.3.3各分区框架抗震等级的确定
1区、3区、4区、5区因为结构总高度均未超过24米,所以按照抗震规范表6.1.2设防烈度八度查表,框架抗震等级确定为二级;而2区、6区为单层单跨框架,限于抗震规范第6.1.5条“甲、乙类建筑以及高度大于24米的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的规定,本例的结构方案采用屋面结构为网架结构,可参照抗震规范第10.2节有关规定按照大跨度屋盖建筑的要求进行设计,并以大跨度框架确定其抗震等级,因此查表6.1.2框架柱抗震等级按一级设计。
2.3.4计算软件应用中的相关处理
本实例采用的结构分析软件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PKPM系列软件(2010年版)。此版本是按照2010版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新《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0版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版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等规范的有关规定修改并完善的版本。
2.3.5框架柱轴压比的控制
3.结语
中小学教学用房抗震设防等级的调整,是国家根据经济有较大发展的条件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加强措施,同时中小学还往往作为社会的第一避难场所,其设计意义重大。作为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该认真领会国家标准的实质要求,在设计计算过程中要充分掌握有关条款的限定指标,确定好结构体系的分类和区域划分,选择好相应的计算参数,方能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原则,使其在抵御地震灾害方面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结束语
结束语
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个工程师,应该具备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设计一幢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
此课题设计历时几个月,我能根据设计进度的安排,紧密地和本组同学合作,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在毕设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分工合作,发挥了大家的团队精神。这就要求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灵活的一面,不仅要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全面地考虑一些细节和局部的设计。
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建筑规范的学习和体会,有了这个根本,我们就不会犯工程上的低级错误,同时我们在处理工程问题时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在毕设后期,并得到李老师和刘老师的审批和指正毕业设计是对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
二零一三年六月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住宅建筑设计原理》编写组.住宅建筑设计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5]《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01——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8]《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荷载设计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10] 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4 [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 过梁图集
[13] 预应力空心楼板图集 西南G231 G232 [14] 建筑设计资料集成(综合篇)书号9787112034888 [15]《建筑结构》(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6]《混凝土结构计算手册》(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7] 董平.多高层框架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8] 沈蒲生.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 王胜明.建筑结构实训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0] 田北平.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初探[J].四川工业学报,2002,z1期:61-63.[21] 田北平.混凝土强度不足的原因及对各类构件的影响初探[J].四川建筑,2002,22卷(3)期:58-62.致谢辞
光阴似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依依不舍之情难以言表,总结大学四年的生活,感觉获益还是颇多的,在这里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是他们让我这大学四年从知识到人格上有了一个全新的改变。
经过半年的忙碌,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设计是难以想象的。
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得到了李红梅老师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她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除了敬佩老师的专业水平外,她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要感谢在这四年来教导过我的老师,感谢他们悉心的教我知识,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最后我要感谢四川理工学院,这四年不仅在这里生活,学习,还使我成长,这是我永久的财富。
同时,还要感谢同组同学及时的互通消息,以及本宿舍同学在设计中给予的无私帮助和体谅。在此,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录
建筑施工图:
建施01:建筑设计总说明 建施02:一层平面图 建施03:二层平面图 建施04:三层平面图 建施05:四层平面图 建施06:屋面平面图
建施07:北立面图、南立面图 建施08:东立面图、西立面图 建施09:1-1剖面图、2-2剖面图
结构施工图:
结施01:结构设计总说明 结施02:基础平面布置图 结施03:基础配筋详图 结施04:一层楼板配筋图 结施05:二-三楼板配筋图 结施06:四层楼板配筋图 结施07:一层梁配筋图 结施08:二-四层梁配筋图 结施09:一层柱配筋图
结施10:首层柱配筋图、一-五层柱配筋表 结施11:二-四层柱配筋图 结施12:一-四层楼板钢筋表
第四篇:教学楼框架结构设计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GB 50009-2001(2006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2] 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3] GB 50011-2001(2008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4] GB 50083-2002,建筑结构设计通用符号、计量单位、基本术语[S].[5] GB 50001-200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S].[6] GB/T 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S].[7] GB 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8] 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9] 吴培明.混凝土结构(上)(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0] 彭少民.混凝土结构(下)(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1] 包世华.结构力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2] 方鄂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3] 董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房屋建筑工程分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14] 周俐俐,陈小川.土木工程专业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5] 杨志勇.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手册[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16] 沈蒲生.建筑工程毕业设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 董平.多高层框架结构[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8] 沈蒲生.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9] 王胜明.建筑结构实训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0] 田北平.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宽度初探[J].四川工业学报,2002,z1期:61-63.
第五篇:某中学教学楼结构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资料
1.建设地点:本市 2.内容:某中学教学楼
在本市开发区,要建设知识产权局的一栋中学教学楼。要求:建筑层数五层,建筑2面积4000m(±5%),多层框架结构。
设计要求:
大教室数量30,每个面积约65平方米。
小教室数量4,每个面积约45平方米。
教师休息室5,每个面积约45平方米。
主门厅约10平方米。每层设男女厕所。楼梯三部。
3.气象资料:
常年主导风向: 西北风 基本风压: 0.40kN/m2 雪压:0.30 KN/m2,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上人屋面活荷为2.0KN/m2,走廊、楼梯活荷载为2.5KN/m2,卫生间楼面活荷载为2.0KN/ KN/m2,教室楼面活荷为2.0KN/ KN/m2。
4.工程地质资料
表1 地质资料
岩土名称 杂填土 粘土
土层厚度(m)
0.5 1.3
层底高程(m)
-0.5-1.8
承载力特征值ƒaka(Kpa)80 280 5.水文地质资料
无侵蚀性,地下水位距地面为5.0m。
6.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近震)。
二.设计依据
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5.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 一般民用建筑抗震构造98EG002 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62-90 9.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10.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三.毕业设计要求
(一)建筑施工图(要求4-6张2号图,计算机制图,绘图平台AUTOCAD 2005或2006)
1.平面设计:底层平面,标准层平面,屋顶平面 2. 立面设计:正立面,侧立面 3. 剖面设计:1—2个剖面 4. 详图:若干 5. 总平面:
6. 图纸目录,建筑设计说明,门窗表,装修表等
(二)结构施工图(要求6-8张2号图,计算机制图,绘图平台AUTOCAD 2005或2006,不得以软件生成图形代替)1. 结构平面图 2. 框架配筋图
3. 基础(桩位)平面图
4. 基础大样(桩配筋,承台配筋)图 5. 图纸目录,结构设计说明
(三)结构设计计算书(手算,文字处理统一用WORD打印)
1. 摘要 2. 结构选型 3. 初定截面
4.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分层法,荷载采用标准值)5.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D值法,荷载采用标准值)6. 内力组合
7. 截面设计,节点设计 8. 小结
(四)设计深度及质量控制
1. 施工图应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强条》,应能基本通过施工图审查。
2. 计算书应符合相应要求(标准另行提供)。
3. 建筑方案应根据技术要求及相应规范执行,设计文件应附有相应文字说明,重点介绍执行规范的符合程度,应有保温隔热设计。
(五)进度控制:
1. 建筑方案:2套,2周完成,重点说明户型及组合。2. 建筑施工图:2周完成 3. 结构计算:4周完成 4. 结构施工图:4周完成
必须按时完成各阶段工作。推迟一天扣1分,直至取消答辩资格。
(六)资料整理要求:
1. 图纸折叠装订成册,并有封面和目录(幅面为A4)
2. 计算书按章节排列装订成册,并有封面,目录和页码(幅面为A4)3. 计算书整理要求:文本符合规范要求;计算按符号公式,数值公式,计算结果三步排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随后是单位。内力计算时,荷载以千牛顿计,长度以米计。截面设计时,力以牛顿计,长度以毫米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