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03:2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结合台山市广海中学的实际浅谈当前中学德育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台山市广海中学黄永华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年的时光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过去了。我于2011年8月底来到台山市广海中学,承担初一生物教学和初一(9)班班主任。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也更加了解广海的风土人情以及广海中学面临的一些德育方面的问题。所谓“百育德为先”,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是德育至关重要。成人都是由娃娃成长起来的,而中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提高中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广海中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政治素质方面:不少学生在政治素质方面不过硬。表现在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表现在对政治思想课不感兴趣,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不少初中生不知道四项基本原则,不知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甚至是法盲。

2、思想素质方面:不少学生没有完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表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时显现极为强烈的个人主义;对待财物时,显示享乐主义倾向和拜金主义倾向;对待劳动时,偏重就轻,显示好逸恶劳的不良倾向。讲奉献少,讲索取多,关怀他人少,关心自己多;注重精神陶冶少,讲究物质享受多。

3、道德素质方面:缺乏足够的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做学生的基本道德。少爷型、公主型的学生已不少见,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父母的劳动不珍惜,对老人不尊重。在社会公共场所,不爱护公共财物,妨碍他人工作和休息。在学校表里不一,有老师、无老师在场不一样,视读书为苦差,视老师为敌人,只要自由,不要纪律。

这些问题都是本人一年来在广海真实感受,学生已经深受当地社会现实和不良风气的影响,更有甚者有些学生涉及到吸毒、卖淫、打架斗殴、打骂师长等等严重行为,已足以发人深省。

二、学校德育工作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主要诱因。

实事求是地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思想文化方面,都大踏步地顺时代向前迈进。但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的发展却相滞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国外的生活方式的冲击,各种思潮和价值观泛滥,黄、赌、毒的死灰复燃,极大地污染了

当地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各种媒体——包括影视、网络、报刊、书籍,铺天盖地,其中确有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但囿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与学生年龄段不相宜的色情、暴力充盈在各个角落。广海当地的情况是享乐主义比较严重,声色娱乐场所较多,电子游戏机室、网吧管理不善,成人很多注重享乐好逸恶劳。这些于是,经常有家长、教师叹息:我的几年培养,比不上外面世界一个小时的影响。

2、部分家长的认识和觉悟不到位,使学生的德育难以形成合力。

不少家长对待孩子读书有极强的功利主义色彩,认为读书就是考大学,然后找到一个好工作。至于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品质的养成并不十分重视。也有不少家长视其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过于溺爱,眼里只有宝贝的优点,根本发现不了问题。还有更多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缴费上学,一切都交给了学校,由学校全权负责。或者家长只注重自身赚钱没时间管理孩子,同孩子关系紧张。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1、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减少青少年成长的不良诱因。首先要净化社会大环境,政法部门要加大对黄赌毒现象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黑恶势力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青少年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营造一个文明的、健康的社会大环境。其次要净化校园的周边环境,教育行政部门要与政法部门一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尤其是要让学生远离各种录相厅、网吧、舞厅等场所。再次,要净化文化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色情、暴力等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加强对网络经营业的管理,力所能及地减少垃圾文化对纯洁青天少年的污染。

3、家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教育,为孩子教育尽到最大的家庭责任。第一,家长要把孩子的思想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来抓。不管经济压力有多大,个人工作有多忙碌,不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这就要求家长自己要率先垂范,严守法纪,不能做问题家长,进而养出问题孩子;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要严格要求,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校正;要与孩子保持密切联系,不能留真空。只有既重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又注意提高教育的水平,才能把孩子的教育在家庭这个环节落到实处。

总之,当前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在社会、学校、家庭三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利因素,不少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道德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青少年如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必须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使他们担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

第二篇: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

【摘要】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等问题,必须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百育德为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毫无疑问,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很不乐意而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甚至滑坡的现象: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公民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不佳,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部分人思想价值体系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知何由于去何从。成人都是由娃娃成长起来的,而中小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机构健全,工作后劲不足。虽然当前中小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如中学设有政教处,小学设有少先队,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这些都机构自觉或不自觉地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招致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

德育内容滞后,重大节而轻小德。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心理教育刻不容缓。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个性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比如:不迷信权威与尊重老师,讲义气与诚实,爱与责任的冲突及价值选择,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这些心理问题涉及较少,甚至对早恋现象,金钱观等敏感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

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把生动复杂的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坐标,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为了保证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老师简化或干脆省略掉课堂探究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德育的探究过程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

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虽然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1)但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很多老师的思想品德教学干脆回到最省事的“ 一颗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这种完全在教室里培育出的德育之花,往往是经不住现实的风吹雨打的,在现实的利益诱惑或独善其身的两难选择面前,他们往往毫无招架之功,只有缴械投降的份。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中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 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当然,德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质上是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过程。

发挥少先队,团委,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少先队可以组织“讲卫生”,“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题日活动;团委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教处利用校会,各种比赛,操行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通过日常工作和各种活动的点滴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多一份保证。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并且可以适时地沟通二者的关系:由于我国整体人口素质低下,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却远远称不上是一个人才强国。现在,一部分中国人虽然有钱了,但是他们到国外旅游,却意外发现一些国外景点并不太欢迎中国旅客。究其原因,原来极少数中国游客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就是这些公民素质的“小节”甚至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形象。

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社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里问题的孩子,心里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教师要跳出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基本靠“理论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发展品德情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2)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各种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质疑探究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活中“勿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的操守;在交往中“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和义工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欲扫天下先扫一屋”的个性精神。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法治副校长,德育辅导员定期到校上课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戒毒所,监狱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3),掌握比较完全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同时,学校和当地政府执法部门还应当对网吧,游戏室,书摊等进行检查清理和规范整治,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在充分肯定我国中小学德育进步与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中小学德育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德育缺乏实效,缺乏魅力,教师与学生关系失调等。但深层的问题是德育定位不准,德育观念陈旧,德育价值取向偏移,德育目标与评价错位等。这些问题归根结蒂源于德育思想观念的陈旧与模糊。

1、德育定位问题

如果德育定位不准或偏移,会影响到德育的实施等一系列的问题。德育定位主要包括认识上的定位和实际工作中的定位两个方面。就二者的关系来讲,认识上对德育的定位准确与否,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在实际工作中中对德育的定位。

(1)德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长期以来,受形而上学和认知主义思维的影响,在我国德育的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有误区,认为德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它可以脱离其他各育、脱离学生的整体生活。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两个抽离:一是把学校德育从完整的教育中割裂、抽离出来,使之成为学校中一个单独的实体,试图靠单独的德育课程、单独的德育教师、单独的德育机构(如政教处、德育处)来实施德育。二是把德育从生活中抽离出来,成为**于生活世界的孤立实体。学校里所搞的德育与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实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使学校德育脱离活生生的人际交往,表现出空疏的特征,对学生在社会生活中遇到具体道德情境时的道德判断和选择帮助不大,学生很难形成实际的道德体验,因而很难对现行德育产生兴趣。

(2)认识上的不到位。

认识上的不到位,使得实际工作中的德育工作定位偏移或游移不定。一方面存在把德育与其他各育割裂对待的工作格局。在学校教育中,仅仅依靠德育课程、班队系统和德育活动,在专门的时间里,由专人搞德育,没有形成学校全部门、全员和全时空抓德育的意识,这就无法保证德育实效。同时,学校德育脱离社会生活的整体大系统,与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及相互配合不紧密,单纯依靠学校,在封闭的“思想无菌室”里,由德育教师传输理想化的道德信息,提出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德育要求。

(3)德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实,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甚至干扰。虽然素质教育推行了多年,但不少学校仍然没有摆脱应试和升学教育的模式,德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2、德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价值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两个向度:一是学生基础德性的培养;二是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必须作出调整,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德育的目标取向。既往德育的价值取向过多地强调传递既定的道德规范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基础德性、品格的培养。当道德规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是要求学生被动地听从、盲目地服从既定道德规范的要求,而不是鼓励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感受和体验新生活。这不仅降低了德育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德育目标应有的激励、引导作用,而且**了学生对生活中各种道德关系的敏感性,容易形成只知道背诵道德条文,把口头的道德言说与自己的生活行为分离的双重人格。

二是德育的功能取向。既往的德育不是去积极大胆地激励引导学生.而是设法约束、防范学生。这样的德育在信息传输上带有明显的单向灌输性,其动力系统是外在的,学生不会产生内在需求。实践证明,对学生过多的控制、惩罚,会导致学生的恐惧与逆反心态,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学生很难通过自觉的理解真正提高其道德水平。

3、德育实践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学科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来实施的。中小学德育实践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针对性较差.缺乏魅力,实效不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教育者认识的局限。教育者对德育过程的生活性、活动性、情感性、生成性等本质特点缺乏认识,有些教育者误以为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一样,就是通过学科德育课程讲授或灌输既定的德育内容,考知识便是考品德水平,于是出现了有些教育者**学生的活动时空,包教包办的做法;有些教育者所传递的内容则存在着远离生活的现象。其实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没有产生道德体验时,德育要求是难以内化的,因而便不能取得德育实效。调查表明,虽然学生身体的绝大部分活动时空是可控的,但其内部的思想和心理活动却无法被学校德育时空所**,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与校外的社会信息发生着密切的交流、比照,一旦学校所传递的德育知识信息与社会现象不相一致,或不符合学生的内在需要时,学生会冷眼旁观,出现人在德育中而心在德育外,自主参与性较低,师生之间也缺乏互动,这就出现了德育过程中的“精神游离现象”。

二是中小学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形式主义的倾向。学校里虽然也有德育活动,但是有些学校德育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对上(领导检查)负责,却较少对下(学生及其品德形成和发展)服务,于是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存在着单方面考虑上面所下达的德育任务,而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品德基础和品德需要,因而所组织的德育活动缺乏吸引力。加之不少学校教育者的德育创新意识不强,囿于既往的德育经验,不愿也不敢大胆**、创新,使德育流于完成任务的工作水平,以完成规定工作为满足。有的学校习惯于盲目照搬国外或国内其他学校的德育实践模式,不注意结合本国、本地和本校实际情况构建自己独具特色的德育实践模式。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学校德育实效不高的重要原因。

第三篇: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德育问题多,难度大。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我们要直面问题,勇于担当,做一个明白人,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德育优先意识淡薄。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舆论与政策的错误导向,导致办学宗旨严重偏离,重智育轻德育现象普遍存在。抓升学率能看得见,立竿见影,而德育很难用具体的标杆来衡量,成绩看不见。抓智育名利双收,在社会上,家长看分数,主管部门看升学率;在学校教职评优彰先、晋升晋级等,还是看分数,看升学率。另外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错误地认为德育是一项务虚的工作,嘴上说说而已,可有可无,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

2、德育工作队伍不优。目前,中小学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参差不齐,个别学校没有专职德育干部,班主任素质也比较差,这种状况令人担忧。能够做到“全员育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学校为数不多,大多数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靠党团队组织、政政处、班主任去做,其他学科教师、后勤人员,认为德育与自己无关,即使在德育岗位上,也不完全尽职尽责。在德育教师队伍中,德育干部忙于学校管理,一线的班主任忙于班级管理,无暇参加上级培训,校本培训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从整个德育教师队伍来看,多数教师只凭经验干工作,工作方法也是极其简单。甚至少数教师,师德败坏,不能行为示范,在学生中造成极坏的影响。

3、德育工作目标空泛。中小学德育工作在目标认识中,学校往往不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高大全”、“假大空”,将德育目标定位在理想化的境界,远远地脱离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学生只能停留在“月亮走,我也走”的水平,有的甚至背道而驰,一味地唱高调,难以实现德育目标的内化,甚至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结果在德育工作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故而普遍存在“空洞的多”而“生动的少”、“落虚的多”面“落实的少”、“口号多”而“行动少”等现象。没有落实“低重心、低起点”,没有从“小一点,实

一点,近一点”活动入手,没有从“有形”的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去推进德育工作。

4、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由于一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在教学中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一坐标,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一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和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二是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受安全、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变成空话。于是很多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干脆回到最省事的“ 一颗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这种空洞的说教,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成效。

5、家庭教育缺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和经济大潮的冲击,出现以下情况:①独生子女多,家长对子女教育少溺爱多;②为了生存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孩子无人教育;③离婚带来家庭解体,造成孩子心理阴影。还有部分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度不高,只要他吃饱穿暖,似乎另外的就应该是学校的任务了。他们认为:孩子的成绩与智力有关系,跟学校教育有关系,很少有人会认为,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家庭教育很大的关系。当哪个小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了,家长总是存在这样一种错误的偏见:我的小孩可能是读书读不来的!于是在平时学习习惯培养和重视学习的观念教育上逐渐的疏懒,有的甚至变得不管。

6、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中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学做人的关健时刻,思想和心理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社会文化舆论环境。一些文学艺术作品和游离于社会监管之外的“黑网吧”,为牟取暴利,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为中小学生提供的精神食粮中掺入了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品。实践证明:一首不健康的歌曲,一部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可以把中小学生搞的善恶颠倒,丑恶不分,意志消沉。往往出现学生每周在校五天,受到了全面的、科学的品德行为教育,难敌两天时间在社会的消极环境及其负面影响这种尴尬状况。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被忽视。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受应试指挥棒所左右。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老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思想道德目标就次之,更不用说健康教育了。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好,往往“一好百好”,学生其他的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次之又次之。

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强化德育意识,增强育人责任感。强化校长的“德育为首”意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落实“德育为首”的关键在校长。只要校长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把德育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德育工作就一定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切实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建立德育工作利益机制。学校干部的考核、任用、提拨及教职工的职称评定、评模彰先等,都要把德育工作实绩、师德考核等级作为重要的评价条件之一。

2、建立德育机构,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学校德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德育队伍的素质,学校要选最好的干部组建政教处,选最好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这既能保证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又能体现德育工作者的光荣感,使德育队伍具有吸引力,与此同时要切实注意抓好德育队伍的培训,对中老年班主任,重点是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师生间的交往与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对青年班主任,要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方面的再教育。

学校要加强师德教育和培训,要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记载,有奖惩,建立健全师德档案。逐步建立对班主任、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估体系,把评估结果作为其将后晋级、定职、评优的重要依据。

3.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时代精神与要求。在追求高层次德育目标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必需的基础性的目标的实现。教育学生要攀登知识高峰先要学好基础文化知识,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贡献先要学会为自己的家庭、团队和班级做贡献,要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先要知道怎么去爱

自己的母亲、怎么样爱护自己的集体、怎么样热爱自己的家乡等等。同时,要积极开展学生喜欢的、乐于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切忌强迫学生参与德育活动,否则,就会弄巧成拙。在优化中小学德育目标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具体,忌空泛。脱离社会生活空泛的目标,学生只能雾里看花,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因此德育目标必须回归生活,让学生有具体的行动目标,学生才有自我发展的动力,又有发展的余地。

第二,要与时俱进,忌僵化。德育目标的制定不应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随着学生成长而不断调整,跟时代同步发展的。德育目标只有与时俱进,才可能从其滞后性的固有矛盾中解脱出来,主动的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三,要有层次,可操作。德育工作不能大一统,应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将一元化的德育目标分成若干独立的层次,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4、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德育工作的生命在于“真”和

“实”,要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自身真正的生活实践,产生体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让学生从日常的“小事”做起,通过参加一次集体活动、观看一张宣传画、收听一则新闻报道、欣赏一首歌曲、召开一次本题班会等生活体验悟出其中的道理,启迪思想,从而达到认识的提高。同时,教师要改变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道德灌输模式,在德育工作中以生为本,把学生看作是自身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引导与规范,从而实现道德的自我完善。

多途经渗透德育。一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各科教师要突出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改变德育和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全面了解教材体系,认真梳理德育素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实际,做到有机有效渗透。二要在活动中渗透德育。学校通过开展星级评选、文明礼仪教育,感恩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同时,要以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三要在校园文化中渗透德育。学校要通过墙报,张贴名言录、名人画象、标语文化长廊、阅报栏、办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

5、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一是切实做好普访工作、建立家校通。现阶段家长常年在外务工的多,尤其是农村学校更多,家长对子女在校的情况难以了

解。针对这种现状,学校要切实做好普访工作,建立家校通,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及时地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实现学校、家长、学生之间的互联沟通。二是开办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成长、成才与家庭教育关系密切,学校要开办家长学校,通过培训家长,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助。三是成立家长理事会。家长理事会由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学校每学期要召开一次全体理事会议,通报学校工作情况,听取理事的意见和建议。

6、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社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推进的社会转型期,学校德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决策,才能把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四篇: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问题 对策

【摘要】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合等问题,必须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中小学德育方法和途径,提高中小学思想品德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百育德为先”,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至关重要。毫无疑问,近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为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我们很不乐意而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国民道德却出现了诸多的不和谐甚至滑坡的现象:一些人极端利己主义思想有所抬头,见利忘义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公民文明礼貌的习惯养成不佳,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一部分人思想价值体系混乱,在社会转型时期不知何由于去何从。成人都是由娃娃成长起来的,而中小学正是一个人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切实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

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一切教育评价的着眼点都聚焦在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所以在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学生‘一俊遮百丑’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德育机构健全,工作后劲不足。虽然当前中小学都设置和配备了专门的德育机构及工作人员,如中学设有政教处,小学设有少先队,专门负责全校德育工作。但是在唯分数论的指挥棒下,这些都机构自觉或不自觉地尽量减少了活动时间,充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和声的角色,生怕他们过多的德育活动会冲撞了应试教育这个主旋律,招致任课教师和学生的反感。

德育内容滞后,重大节而轻小德。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心理教育刻不容缓。中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个性心理塑造的关键时期,成长过程中,他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心理困惑。比如:不迷信权威与尊重老师,讲义气与诚实,爱与责任的冲突及价值选择,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这些心理问题涉及较少,甚至对早恋现象,金钱观等敏感问题采取逃避的态度。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

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

由于一些教师没有摆脱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和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固守传统的学科本位的教学,把生动复杂的德育教学活动局限在固定狭窄的框架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教育得失的唯坐标,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学习方法的习得,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为了保证教材知识点的传授,有的老师简化或干脆省略掉课堂探究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德育的探究过程就完全成了一句空话。

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虽然新一轮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也提倡开展丰富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有效地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地适应社会变化的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1)但是,受现行班级授课制,教育体制的制约,德育实践探究活动是难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使得很多老师的思想品德教学干脆回到最省事的“ 一颗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方法上来。这种完全在教室里培育出的德育之花,往往是经不住现实的风吹雨打的,在现实的利益诱惑或独善其身的两难选择面前,他们往往毫无招架之功,只有缴械投降的份。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

中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二 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

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当然,德育素质教育并不是反对考试。而是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从学科或生活的问题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历经探索过程,获得理智的情感体验,积累知识和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实质上是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的过程。

发挥少先队,团委,政教处等德育专门机构的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德育熏陶。比如:少先队可以组织“讲卫生”,“爱环保”“文明礼貌从我做起”等主题日活动;团委充分利用共青团员入团仪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教处利用校会,各种比赛,操行评定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只有这些中小学德育机构真正运转起来,通过日常工作和各种活动的点滴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多一份保证。

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除了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气节,理想壮志等“大德”的教育外,也应该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文明礼貌,沟通与交流,理解与尊重,等“小节”方面的教育。并且可以适时地沟通二者的关系:由于我国整体人口素质低下,我国虽然是一个人口大国,却远远称不上是一个人才强国。现在,一部分中国人虽然有钱了,但是他们到国外旅游,却意外发现一些国外景点并不太欢迎中国旅客。究其原因,原来极少数中国游客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公共场合高声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游客的整体形象,就是这些公民素质的“小节”甚至影响了一个国家的形象。

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教育。由于中小学青少年正处在身心成长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成熟,加上目前社会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思潮都影响着我们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不能解决的德育问题,采用心理教育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及有不同程度心里问题的孩子,心里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正显得尤为重要。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教师要跳出教学方式单一,知识传授基本靠“理论灌输”,“死记硬背”的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争论中学习德育知识,发展品德情操。

“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被点燃的火种。”(2)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中积极参与各种德育实践,培养学生的德育生成能力。例如在学习中质疑探究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在生活中“勿因恶小而为之,莫因善小而不为”的操守;在交往中“与人为善,与人为伴”的意识,明辨是非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和义工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欲扫天下先扫一屋”的个性精神。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聘请法治副校长,德育辅导员定期到校上课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戒毒所,监狱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使教学跨越课堂,跨越校门,帮助学生实现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结合”(3),掌握比较完全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同时,学校和当地政府执法部门还应当对网吧,游戏室,书摊等进行检查清理和规范整治,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五篇: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徐迪 1230112930 数教2班

当前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提高德育地位,优化德育环境,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评价机制不全,教育观念转变困难重重。学校教育唯分数论,育人观念淡化。部分教师只顾教书不管育人,将“教书”和“育人”分割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教学与实践脱节,学生参与体验不足。德育教学以灌输和考试为主,缺乏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说教代替实践,学生德育生成能力薄弱。教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的工作量繁重且效果难以评估,严重影响和制约师生开展实践探究活动的积极性。

3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脱离,德育资源缺乏必要整和。中小学品德教育只是整个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中的一个方面,从来不可能孤立地只存在于学校课堂教学之中。而目前的中小学品德教育却存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的现象,没有建立一定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交流的长效机制,影响了德育资源合力的形成和发挥。

有效实施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德育观念的转变。要真正使中小学德育取得实效,还是得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小学德育中唯分数论的状况,切实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转变德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探究性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2 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找到教学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引导学生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整合各种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可以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丰富性和感染力。通过参观访问,充分挖掘当地红色纪念场馆,养老院等潜藏的德育教育资源。同时,学校和当地政府执法部门还应当对网吧,游戏室,书摊等进行检查清理和规范整治,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用开放性的德育观念和优良的德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下载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认识模糊,领导缺位。 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不仅要抓,并且要抓紧、抓好,严格要求,少讲空话,多干实事”,“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水平”,......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2年05月16日来源: 傅文弟 内容提要: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理论研究薄弱;科学化、专业化的水平不高;专业......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武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中小学教育科研进行了将近20年,特别是推行素质教育,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教育科......

    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国防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根据由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01年4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

    当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终5篇)

    当前中小学教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教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出名师名校的必由之路,是教师由“教书匠”变为“教育家”的重要途径。教科研是以教育......

    浅谈当前中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姓名:李金娥 浅谈当前小学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人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小学生写字教育被......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智育、体育、美育等一起担负着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使命,是“诸育”之首。尽管国家、社会高......

    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当前小金库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 2009年以来,我区相继在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有企业开展了“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累计查处“小金库”金额360万元。在专项治理中,发现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