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时间:2019-05-13 01: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第一篇:《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设计思想】

经典的杂文,是缜密的思维、深邃的思想与犀利幽默的语言的高度统一,读来促人深思,使人警醒,有极强的思想冲击力,鲁迅的杂文更是如此。教学时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问题探讨中逐层深入思考,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思维训练的体操,精神成长的大餐。

教师宜引导学生从结构入手,细读文本,理清作者思路,探讨作品思想,品鉴作品语言,让学生在感受本文写作思维的严密性、形象性的同时,汲取文章中的精神营养,拓展探究,使学生明白全球化时代的文明对话中必须有自主意识,懂得以“拿来主义”的思想选择、接受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根据学生的实际基础,也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思维品质。

【教学目标】

1.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理清作者思路,感受鲁迅先生思维的严密。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品析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

3.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与意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来文化。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教学设计】

方案A

一、导入

“主义”是指“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鲁迅先生却将“拿来”称之为“主义”,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简介背景。用“主义”表明先生的原则和主张,突出“拿来”之重要,并非小题大做。

二、研读

1.本文是一篇杂文,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阐述哪几个问题?

讨论明确:⑴什么是“拿来主义”?(是什么)⑵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为什么)

2.学生自读,分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参与;归纳整理,教师板书。

上述两个问题较大,教师宜引导学生将问题进行分解。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解为:

(1)拿来主义的内涵是什么?

(2)拿来主义者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3)拿来主义者应具备怎样的条件?

(4)拿来主义者不应有的做法是什么?

(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作用与意义?

第二个问题可以分解为:

(1)为何从闭关主义写起?

(2)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

(3)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4)送去主义的危害是什么?

(5)为何提到尼采与“送煤”?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讨,理清思路,引导学生感受鲁迅先生思维的严密与行文的缜密:

针对“什么是‘拿来主义’”,先生描写穷青年的三种错误做法,既全面,又是对“闭关主义”“送去主义”与“听凭‘送来’”者的嘲讽与更进一步地否定;对于拿来主义者的正确做法的论述,辩证而全面,尤其是对文化遗产中糟粕的不同处理,更见先生思维之严密。

针对“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重在因果分析,理清“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拿来主义”四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习文章由因而果、层层深入的论证特点;理解文章“破”“立”结合的论证结构及其表达效果。(类比论证可视学生基础而具体处理)

3.本文主要谈如何对待文化遗产,但第8、第9自然段只字未提,却大谈“大宅子”以及“大宅子”里的鱼翅、鸦片等,如何理解?

探讨:比喻论证涉及的各喻体的含义;拿来主义者的主张、做法(正确的与不应有的错误的做法);比喻论证的表达效果。(在探讨中强调:好的比喻论证是形象性与严密性的统一)

4.小结:拿来主义的原则与主张;文章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

三、鉴赏

学生书面评点,班级交流,师生点评,在对话互动中赏析。

主要角度:1.形象的比喻论证;2.巧妙的破立结合;3.犀利幽默的语言。

四、质疑

问题:有人说,从文化交流、中外文明对话的角度看,文章对于徐悲鸿、刘海粟、梅兰芳以及法国香粉、美国电影等的论述是错误的,你如何理解?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论述,分组讨论,班级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探讨:结合背景分析鲁迅狠批“国粹”的真正目的是在打击反动的复古势力,而不是否定传统文化;对法国香粉、美国电影的论述意在突出对于外来文化应主动去拿而非被动地全盘接受。(鼓励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肯定学生从弘扬中华文化,接纳外来文明,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对话角度所作的思考。在质疑中深化学生对“拿来主义”的理解,对鲁迅写作目的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的品质。)

五、拓展

联系实际,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讨论交流之后,写一篇短文,要恰当地使用比喻论证。

方案B

一、导入激趣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便成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就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他的著名杂文——《拿来主义》。

二、初读,理清思路

1.学生速读课文,探讨下列问题:

⑴鲁迅先生在文中提到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哪几种做法?

⑵先生主张哪一种做法?

⑶为什么其他做法不可取?

(侧重引导学生分析“送去主义”的成因、表现、实质与危害)

交流明确:闭关主义,碰了钉子;单纯送去,沦为乞丐;听凭“送来”,深受其害。先生主张:拿来主义。

2.文章为什么从“闭关主义”写起,而不直接从鲁迅先生的主张“让我们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入手?

探讨交流,理清思路:

1.因果论证,破立结合。“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送去”之危害突出“拿来”之必要,“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

2.增强针对性与说服力。“拿来主义”的主张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补充背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政策,各种错误思潮随之泛滥,封建复古主义、全盘西化等思潮甚嚣尘上,在左翼文艺队伍内部,在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也出现了许多错误观点。)

初读重在快速把握课文主要信息与理清行文思路,重点是因果分析与比较分析(“送去”与“拿来”的对比,尼采与中国的类比),宜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将拿来主义与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放在一起比较,且从闭关主义写起的目的与作用。

三、研读,理解思想

1.何谓“拿来主义”?如何理解?

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独立思考,有主见;放出眼光——看得清,有辨别力;自己来拿——有选择,自己拿。

2.分析“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

⑴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错误的做法有哪几种?

⑵“拿来”之后怎么办?

⑶“拿来”有何作用?

⑷拿来主义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⑸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何在?

研读重在理解思想,重点有二:(1)“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等比喻的含义;理解比喻论证形象性与严密性相统一的特点。(2)论述的缜密。(具体参见方案A)

3.小结:鲁迅的拿来主义,与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主张是一致的,阐述了对待文化遗产与外来文化应有的原则与主张,对当代跨文化交流与文化继承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品读,鉴赏语言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思路与主旨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欣赏的句段品读、鉴赏;交流品读体验。

1.生动形象的比喻。如:作者为何用“大宅子”来比喻“文化遗产”而不是用一些古董或珠宝来比喻?

探讨:“大宅子”是一个整体,里面有许多东西如鱼翅、鸦片等,用来比喻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具体形象,从而用简省的笔墨将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样一个复杂的重大问题阐述得轻松自如,形象易懂。

2.犀利幽默的语言。⑴用词灵活,亦庄亦谐,幽默而极具嘲讽意味:将熟知的俗语、成语加字减字(碰了一串钉子,堂皇);贬词褒用(吝啬),褒词贬用(丰富、大度);语义、风格不一的词前后搭配(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⑵描写形象而极具嘲讽意味,如“挂”“背着周游世界”等。

五、拓展运用

问题: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淡化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以及我们如何运用“拿来主义”思想对待洋节,传承并发展传统节日。在此基础上针对“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这样的现象写一篇短文,恰当地运用比喻论证,阐述自己的认识。

对待洋节:不拒绝,不崇尚,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洋节受青睐的原因以及对于振兴传统节日的可资借鉴之处,接纳而不代替传统节日。

对待传统节日: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义,意识到传统节日淡化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缺乏真正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与传统节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荡秋千、划龙舟、放风筝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有与当代社会生活不相适应之处。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首先应“拿来”,然后“挑选”“区别”,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

拓展运用重在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既检验学生对鲁迅先生“拿来主义”思想的理解程度,又检验课堂教学思维训练的成果。要深刻论述上述现象,离不开层层深入的因果分析。因果分析能够帮助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预知事物发展的趋向和结果。

第二篇:《拿来主义》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上课前请同学们看一副著名的挽联,猜猜这是写给谁的?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

你们是怎么知道是写给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而已》是他的作品集,《莽原》《奔流》是他编辑过的刊物名,《毁灭》《十月》是他的译作。这是当时任《晨报》副刊编辑的孙伏园悼念鲁迅的挽联,他将鲁迅的著作、译作和主编过的刊物名巧妙的连缀在一起,毫无斧凿之痕。鲁迅知识渊博,学贯中西,我们都知道他是作家,却鲜有人知他也是翻译家,他不遗余力地向中国读者推介外国优秀的作品,连去世前还在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他的译作和他的著作几乎是相等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选自鲁迅先生的《且介亭杂文》中的《拿来主义》(板书课题)。有谁知道《且介亭杂文》名字的来由吗?(“且介”即“半租借”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里写的,讽刺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实)

二、整体把握课文思路

(一)解决“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问题。

1、这篇杂文也是篇议论文,看书看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也有“眉目传情”之说,透过题目你觉得这篇文章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想请一位富有文才而又长于论辩的同学来说说,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一篇议论文,你会怎么写?(学生: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怎样拿来。)

教师点评:不愧是文A的才俊,颇有大家风范,鲁迅先生也是这样构思的。

教师板书:

议论文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2、古语曰“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本文的警策句也即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是在那段具体阐述的?

明确(课件):第7段,“所以我们要„„”

3、我们一起把第7段齐读一遍。

同学们看看这段文字中能表明文章思路的关键词是哪一个?(所以)”所以”常与什么词搭配?根据“所以”这个关键词,我们就可以断定前面6段应该写什么?

明确: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也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

4、“主义”指重大的原则、主张(板书),如马列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把“拿来”当作“主义”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种新颖的提法,可见其重要性,同时鲁迅先生的杂文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提出呢?我们有必要知人论世,来了解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显示 “背景”)

下面请结合写作背景,再看课文“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主义”提出来的?

明确(课件):“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注意“拿来主义”“送去主义”与“闭关主义”在修辞上有何联系?(仿辞)

5、仔细阅读课文前半部分,同桌讨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有何表现和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

师注意引导结合文本,注意①“进步”“奖赏”等反语的讽刺意味,拓展引申:鲁迅文章爱用反语,运用反语使文章具有巨大感染力和强大战斗力(匕首,投枪)。《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伟绩”、“武功”、《藤野先生》“标致极了”

②提问: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送来”的是些什么东西?作者用一个成语来给这些东西定位,是那个成语?这种的“送来”本质是什么?)

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语句回答:残羹冷炙。赤裸裸的经济侵略,文化侵略。

(课件,明确“因果论证”):因为“闭关主义”“送去主义”误国、卖国,所以要实行 “拿来主义”,这在议论文中叫什么论证方法?

㈡、研读课文,合作探究:怎么拿来?

1、刚才我们解决了“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阐述“我们该怎样拿来”这个问题的?朗读第8-10节,并分组合作探究①:鲁迅先生认为我们该怎样去拿?请找出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拿来主义者的态度

“ 他占有,挑选。”

“总之„„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教师过渡:讲了“拿来”的态度,也指出了”拿来”的方法,但比较抽象,为了进一步生动形象地阐明道理,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手法?(抓住“譬如”)

②追问: “大宅子”比喻什么? 明确:大宅子---文化遗产

2、对待文化遗产,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人的几种态度? 作者是如何形象化讽刺错误态度的?

二组负责探究:文章列举了哪几种人怎样的心态和行为?(找出关键词)其实质是什么?

三组负责探究:“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讨论交流,演示课件:

孱头--怕、徘徊--害怕继承(逃避主义者)

错误的态度

昏蛋--怒、烧光--拒绝继承(虚无主义者)

废物--慕、吸鸦片--全盘继承(投降主义者)

教师过渡:第八段段尾“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关键句),那么“拿来主义”者应该怎样?(他占有,挑选)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形象说理的? 三组学生讨论回答,演示课件:

“鱼翅”--精华--吃掉(吸收)

“鸦片”--毒品(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药用(治病)

“烟灯烟枪”--旧形式(有害的可做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毁或展览(教育)

“姨太太”--腐朽(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东西)--走散(消灭)

④总之,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这样就能够做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四组探究:“拿来”者应具有的素质是什么?拿来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教师小结:对待文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语气斩钉截铁,挑选的标准是,对我们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吸收文化遗产,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3、本来继承文化遗产,是一个很深奥的理论问题,可经鲁迅先生这么形象地一论述,就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其实这种比喻说理的方法并不是鲁迅首创的,而是他从前人那里“拿来”的,我们学过的有哪些古文用了比喻论证方法?

明确:《劝学》(20喻)《寡人之于国也》(五十步笑百步),看来鲁迅先生的创作本身就是在践行着古为今用的“拿来主义”。

四、表达与交流

著名作家冯骥才,前几年赴法国访问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在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问道:“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如果是你,会怎样回答呢?(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

冯先生的回答避实就虚,体现的是一种大家的机智幽默,但如果要正面阐释改革开放与拒绝资本主义腐朽东西的关系又该怎么说呢?请拿出笔来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阐述你的观点。(2分钟)

学生佳作展示:

教师点评:

提示:对外开放伊始,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提醒国人, “对外开放,是会有苍蝇、蚊子飞进来的,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新鲜空气。

五、拓展延伸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全球一体化、信息社会化,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世界是如此广阔,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拿来主义”?先来看看有关材料,选一两个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延伸阅读链接

材料一:广电总局要求央视等媒体不再使用NBA等缩略词

010年04月08日04:17《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易东方)昨天,央视体育频道总 监江和平证实,广电总局一周前向央视等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诸如NBA、GDP、WTO、CPI等外语和缩略词。

从这个月起,央视体育新闻已经在节目中开始规避“NBA”“CBA”“F1”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缩略词,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国男子篮球联赛”“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等中文全称。昨天,央视体育频道总监江和平接受本报采访时确认,广电总局上周下发了一道通知,要求在今后的电视节目中尽量屏蔽英文缩略词,转而使用中文全称。目前,央视、北京电视台等媒体的多档节目已就此进行整改。

江和平说:“不仅是体育频道要执行这个通知,央视的所有频道都要执行,例如GDP、WTO、CPI这类缩写也在禁用范围内。”央视体育频道已经在NBA和CBA转播、新闻播报中进行了修正,节目字幕对“NBA”等缩略词进行了括号加注的方式给予说明。

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谈谈你对“央视屏蔽英文简称”的看法。学生讨论交流。

第三篇:《拿来主义》教案(粤教版高二)

《拿来主义》教案(粤教版高二)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2、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3、正确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二】重点难点:

1、课文前半部分是难点,着重使学生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让学生理解比喻论证和讽刺语句的含义,明确什么是“拿来主义”。

2、课文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教学时注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讨论,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鲁迅名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

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4•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

1、简介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仅以中学语文课本涉及的为限。)

2、简介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文章中着重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但鲁迅先生提出的主张也足以批驳那些对本国文化的错误观点。因此,“拿来主义”完全适用于对待一切文化遗产。

3、作品风格及教学难点

鲁迅先生的杂文有很强的针对性,文章所针对的事件距今时间较久,所以必须介绍清楚有关的背景,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即使如此,因为鲁迅杂文的语言很有特色,学生阅读本文难度是很大的。唯有促使学生在课上积极思维,才有可能学懂这篇文章。

在学习本文论证艺术时,难免要涉及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有关论证方法的基本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知识,而教材中又没有这方面的讲解。因此要力求讲得深入浅出,语言简练、准确而又便于理解记忆,使学生一次弄懂。

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是个难点,可以用“比”的办法加深学生的理解。重在加强学生的语感,重在“意会”(心中明白了鲁迅杂文语言的妙处了),而不一定要求学生“言传”(用语言表述其中的妙处)。

二、生字词:

吝(lìn)

啬(sè)

髓(suǐ)

蹩(bié)

残羹(gēng)

礼尚(shàng):崇尚、重视。

自诩(xǔ):夸耀,说大话。

冷炙(zhì):烤肉。

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为体面。

三、研读标题,发现问题。

1、什么是“拿来主义”? 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让我们先在课文寻找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明确:课文8、9段解答了上述问题。

首先用“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一句推开上文,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先破后立。前半部分着力批判“送去主义”,破得彻底,然后提出“拿来主义”的主张,就立得鲜明。“摩登”,讽刺反动文人无耻地奉行“送去主义”,趋时逢迎,赶时髦。用“吝啬”与上文的“大度”进行强烈的对照,对“送去主义”者进一步讽刺。

作者用列举的方法一针见血地阐明“送来”的实质,揭露帝国主义企图亡我的罪恶野心。从经济、军事到文化,所谓“送来”,就是贪得无厌的侵略、掠夺。“拿来”则不然,是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送”一“拿”,本质不同,内容全异,将二者严格区别,既可明辨是非,澄清人们“吓怕”了的模糊思想,又可使所立的论点更加鲜明突出。

2、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讨论、明确: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但它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送去主义”是一种有往无来的卖国行径,必然导致国势日弱,被动挨打,从长远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就刻不容缓。“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破”得彻底,“立”得才牢靠。这个问题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结构层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四、练习:

1、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文中提到的“大宅子”、“鸦片”、“鱼翅”、“烟灯烟枪”、“姨太太”各比喻什么?后文的“孱头”、“昏蛋”、“废物”各比喻哪种人?联系本文具体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

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逃避主义)孱头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虚无主义)昏蛋。

羡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义)废物。

以上三种人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

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选”。“占有”是前提,不“占有”就无从“挑选”;“挑选”是关键,不“挑选”,“占有”就毫无意义。

“挑选”的具体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

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靡的东西(走散)。

文中运用“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等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道理浅显化,将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尤其是对“孱头”、“昏蛋”、“废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丰富,耐人寻味。

2、仿写句子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涛声是音序,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02全国高考)第一句的比喻领有下面三个比喻,四个比喻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母爱一首歌:责备是低音,呵护是高音,牵挂思念主旋律。

感情是人生的一部书: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友谊是人生的一首歌:真诚是词,信赖是曲,理解,尊重是友谊的主旋律。

青春是人生的一首歌:成功是词,拼搏是曲,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

知识是海洋中的一叶小舟:文史理工是船浆,情感智慧是风帆,学生是知识的孩子。

网络是电脑的一道大餐:网站是主菜,邮件是甜点,病毒黑客是网络的调料。

波的图像是人生的道路:波峰是成功,波谷是挫折,质点是波的图像的闪光。

地球是生物的母亲,山峰是怀抱,河水是乳汁,植物、动物是地球的孩子。

山川是大地的一部乐章,隆起的是高音,凹陷的是低音部,花草、树木是山川的音符。

四季是自然的一部乐章,花草是序曲, 树木是音符,风霜、雨雪是四季的主旋律。

大地是动植物的母亲,树木是儿子,花草是女儿,蝴蝶、蜜蜂是大地的孩子。

挫折是人生的一段插曲,失败是曲谱,泪水是音符,酸甜苦辣是挫折的歌词。

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生活是人生的一首乐曲,苦咸是低音部,酸辣是高音部,幸福、甘甜是生活的主旋律。

风暴是自然一部乐曲,闪电是序曲,雷声是音符,狂风、暴雨是风暴的主旋律。

夜空是宇宙的舞台,蓝天是帷幕,晚风是配乐,星星、月亮是天空的演员。

流水是大山的眼睛:飞瀑是泪水,深潭是瞳仁,淙淙潺潺的歌声是流水思绪的表白。

森林是地球的衣服:高大的乔木是外套,矮小的灌木是内衣,朵朵小花是森林的纽扣。

大地是宇宙的一部剧本:草儿是场景,鸟儿是旁白,人类是大地的主人翁。

春天是大自然的一本画册:轻风细雨是导言,飞禽走兽是线条,花红、草绿是眼睛,蓝天、白云是春的新衣裳。

3、讨论:

(1).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书籍,运用今天所学的观点,谈谈你准备怎样阅读.(2).“拿来主义”的思想,含义深远,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比如,生活中,我们交朋友,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请用“拿来主义”的观点说明我们应怎样结交朋友.4、作业:

《拿来主义》练习题

(1)、“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2)、最后一段共有5句,分别回答了哪5个问题

明确:

答:(1)、承上启下,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主义”的确立和论证。

答:(2)、a、怎样对待文化遗产?b、对文化遗产中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怎样区别处理?c、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d、拿来主义者必须具有怎样的素质?e、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第四篇: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教案设计)

拿来主义(人教版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讽刺、反语和特定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联系历史背景,揣摩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方法:

讨论法、品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一时封建复古主义和主张“全盘西化”的错误思潮甚嚣尘上。其中,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主张革新、要求创新的进步人物认为不向文化遗产拿点东西,照样可以创造出新文化、新文艺来,仿佛革新与继承是没有什么关系,更没有必然联系。面对如此背景,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

二、文体介绍

杂文,一种文艺性政论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篇好杂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既然“拿来主义”是一种观点态度,那么对什么应采取“拿来主义”?

明确: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

2、为了说明“拿来主义”这一抽象而深刻的道理,作者采用了人们熟悉的什么事物作比喻来阐明?

明确:大宅子。

四、具体研习。

1、对这个大宅子,作者批判了哪几种具有错误态度的人?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讨论明确:孱头——不敢接触

昏蛋——全盘否定

废物——全盘接受

2、正确的态度应是什么?怎样做?

讨论明确:占有——前提

挑选(运用、放出、自己)

创新——目的。

3、实行“拿来主义”者的素质是什么?

明确: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4、文章重点是论证“拿来主义”,但在前半部分却论述“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1)作铺垫

(2)“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的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五、品析语言

分析下列词语的含义,了解鲁迅杂文语言风格。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动机。

抛给——带有目的、恶意的输出。

送来——接受者的自我安慰,自我粉饰,实为抛给。

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犀利、幽默、讽刺。

六、总结写作特点:

(1)先破后立,破立结合。

(2)运用贴切的比喻阐明抽象、深奥的道理。

(3)语言犀利、幽默。

七、小结

同学们,大师离开我们已七十年头,今天重读先生的文章,犹在耳边回响。面对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如何去拿?

首先,“拿来”必须爱国。

其次“拿来”必须有用,要有选择地拿,不要抱着“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

最后,“拿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

附:板书设计

拿来主义

孱头——不敢接触

错误态度

昏蛋——全盘否定

犀利

废物——全盘接受

占有—— 前提

鱼翅——有益无害——使用

幽默

鸦片——有益有害——存放

正确态度

挑选

姨太太

烟枪——有害无益——毁灭

创新(目的)——新人、新宅子、新文艺

第五篇: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2.通过分析课文,学习文章主要采用的两种论证方法:因果论证、比喻论证。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能够用多种论证方法,特别是比喻论证的方法来针对某事发表看法。

2.让学生能够由此体味并赏析鲁迅先生幽默讽刺的文风。

情感目标:

1.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领会“拿来主义”的真正含义,懂得“拿来主义”基本精神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2、设喻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1、重要词语的含义

2、重要句子的含义

3、语言特点

四、教学方法:诱思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老师适时点拨引导。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机、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著名作家冯骥才到法国访问,在欢迎宴会上,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回答:“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冯先生的回答很精彩。是的,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学习。

那么我们怎么去学习呢?让我们从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里面找到答案吧。今天我们学习《拿来主义》

二、背景介绍

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了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的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此文,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三、朗读课文

1.放录音,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冠冕(miǎn)堂皇礼尚(shàng)往来自诩(xǚ)

残羹(gēng)冷炙(zhì)孱头(càn)脑髓(suǐ)

蹩进(bié)玄虚(xuán)

2.学生读,注重语气和语速,能准确表达出文章的意义。

(老师在学生朗读后要注意对学生评价,指出朗读中的不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更要对学生的优点表扬,鼓励学生大胆的创新能力。)

四、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1、课文的第五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2、前面四段讲的是什么问题?后面五段讲的又是什么问题?

前四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义”及其危害。

后五段:论证什么是“拿来主义”及为什么要实行之。

3﹑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半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而实行“送去主义”是卖国,从长远来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实行“拿来主义”刻不容缓。即,破“送去主义”,立“拿来主义”。

五、分析课文

思考1:作者是怎样批判“送去主义”的? 请完成小练习。

作者先指出了“送去主义”产生的根源是__________,其实,两者是一脉相承的。然后列举了“送去主义”的表现有________和_________,以及________。接着,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是__________,最后又形象的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危害:一是导致__________,二是导致_________。

表现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 实质

危害

思考2:作者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后,是怎样论述“拿来主义”的主张的?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送来”和“拿来”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说明怎样 “拿”?

“送来”不等于“拿来”。

“送来”是被动接受,而“拿来”是主动获取;

“送来”的是帝国主义剩余的东西,而“拿来”的是经过挑选的有用的东西。

我们要:运用脑子, 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有思考)(有鉴别)(有选择)

(2)“大宅子”比喻什么?对待文化遗产,文章一共列举了几种态度?是怎样说理的?大 宅 子―文 化 遗 产

孱头不敢进门逃避害怕

昏蛋放火烧光全盘否定

废物接受一切全盘肯定

拿来占有挑选辩证吸收

形象的比喻论证,继承“大宅子”即继承“文化遗产”。

(3)“拿来主义”者是怎样“挑选”文化遗产的?是怎样说理的?

鱼翅―――吃掉-――喻文化精华

鸦片―――送药房――喻益害并存

烟枪烟灯-送,毁掉――喻文化糟粕

姨太太――走散―――喻封建文化

一言以敝之,“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是: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4)文章结尾共有五个句子组成,如果这五句话是五个问题的答案,应提哪五个问题?“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五个问题

(1).对待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怎么办?

(2).拿来后,怎样区别对待?

(3).“拿来”有何意义?

(4).怎样才能“拿来”?

(5).“拿来”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两个字概括)

六、总结全文

中心:本文批判了国民党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仍是建设民族新文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现实意义:鲁迅的见解,与毛泽东“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主张是一致的,这写对我们今天,是仍有借鉴意义的七、板书

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破)

拿来主义――占有挑选(立)

运用比喻论证,形象生动, 幽默含蓄,而锋芒毕露!

下载《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word格式文档
下载《拿来主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拿来主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下册)

    拿来主义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二下册) 【教学目标】 1、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体会作者运用比喻论证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妙处。 2、理解鲁迅先生“......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意。揣摩语言内涵,分析形象意义,把握文章主旨。2. 培养学生“杂文语感”。 3. 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2

    《拿来主义》(人教版高一必修)《拿来主义》课时计划第1课时 (总第15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4

    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2.学习本文,认清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

    高二语文拿来主义教案3

    教学目标: 1、领会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3、学习形象化说理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学习课文1——7段教学步骤: 多媒体展示排除法解题......

    《守财奴》(高二必修教学设计)

    教案提供者:张含光 教学目的: 1、理解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体会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性和讽刺意味。 2、通过对葛朗台形象的分析,认识资产阶......

    《声声慢》教学设计(高二必修)

    执教者:高二语文李燕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意象,体验意境,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习惯,锻炼学生的思辨力和表达力。 过程与方法: 1......

    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五篇模版)

    以师为朋,德高为范,以生为友,身正为师,以校为家,政勤为上。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高中必修四《拿来主义》教案范文一学习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