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1: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材简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主要写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课文既有鲜明的形象,又凝聚着感情,渗透着深刻的哲理,文质兼美,富有人情味,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感体验十分接近。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浅显生动,后一部分概括优美,个别语句含义较深,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了多维的思考感悟空间。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的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着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立足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让学生在读、思、说、议等实践活动中完成对语言文字先领悟内化,再积累外化的过程。体会文中母亲充满感性的爱,父亲充满理性的爱。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五年的学习经历,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既是学生理解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因此,对本课的教学,可以从“悟”字出发,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感悟,悟情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糟糕”、“确实”、“自豪”、“誊写”、“敬仰”、“判断”、“出版”、“戏剧”、“严厉”、“灵感”、“创作”、“源泉”、“警告”、“提醒”、“把握”、“谨慎”、“极端”等词语。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教学准备:

课件 搜集作者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4`]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适当鼓励)

2、揭题:“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

15、“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引导学文,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试着读通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语。

a课件出示本文生字,指名认读。

b理解:得意洋洋、一如既往等词语。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预设: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父亲认为:糟糕透了。

预设: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过渡: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2)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语段一:“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引导: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

(预设: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预设:母亲对巴迪能写诗很高兴)

[学生齐读: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导读:作者听了母亲的评价后他又有什么反应呢?

语段二:“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注意加点的字)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作者的表现说明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心里有哪些想法?

预设:说明了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里很激动、很自豪。

预设: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认真抄写好的诗给父亲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巴迪的父亲回家看了巴迪的诗后和母亲的反应是一样的,也是对他的诗表示赞扬,想一想这样会对作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预设: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他就不思进取,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但是,作者父亲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

语段三:“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

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写的诗怎么样?好还是不好?(确实不怎样)

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预设:几年后„„相当糟糕的诗。

注意加点的字”不得不”承认说明了巴迪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

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听起来好象对一个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涵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但当时的巴迪那么小,他能够体会父亲的心吗?不能。母亲对他的表扬使他得意洋洋,父亲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请同学们仔细的阅读课文第16自然段,看看有没有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者不懂的问题,如果有请提出来:

预设:“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

预设: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为什么?为什么作者会觉得自己是多么幸运?

预设:学生回答:“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我有个慈祥的母亲…糟糕透了”

预设:因为作者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把作者成长道路上需要的两种动力都包含了,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所以作者说自己“多么幸运”啊。

好,现在同学们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就停止了写作?

学生回答:不是,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预设:“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的每一个人…总结、提高”

其他同学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同学们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预设:这句话明了作者虚心接受了父亲的批评,并把它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预设 :母亲的鼓励使巴迪今后写作会有自信心,而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知道自己还不是很好,不能骄傲自满,要注意总结提高,才不会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过渡:若干年后,巴迪体会到父母对他的评价,对他的爱。接下来看着课文第17自然段,老师和学生泛读这一段

恩,读的非常的精彩,现在请大家一起把这句话读一遍

(课件出示)“我从心底里知道……出发点——那就是爱。

下面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这句话:''''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分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不一定父母,老师或者长辈对你的爱都可以谈一谈。时间1分钟)

下面那位同学来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最好能联系一下实际。

预设:“精彩极了”代表着妈妈的赞许、鼓励,是一种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代表着父亲的批评、提醒,是一种严厉的爱、严格的爱,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二者都是希望我努力奋斗,争取好成绩,二者的共同出发点都是爱,在生活中...导读:你体会得真好,来,再读一次给同学们听听。

从你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出了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其他同学又是怎么理解的?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3、小结:这节课大家不仅读懂了课文内容,还读懂了父母对你们的爱,真难得!的确,父亲的严厉也好,母亲的宽容也好,这都是出自对儿女的——爱。(板书:爱)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健康成长。

三、拓展延伸

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欣赏这段文字。

父爱,在拐弯处

一天,弟弟在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起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 他。在他大发牢骚时,有个同学笑着劝道:“别生气,大部分老爹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会儿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背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会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处,就在他侧身拐弯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泪花。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能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这个动作写尽了父爱的要义。

四、总结[2`]

怎么样?感人吧!父亲的嘴里没有说一个“爱”字,但作者却感受到了那深深的爱。课文中的巴迪从父母的评价中也感受到爱,他们都是幸运的。老师相信你们也是幸运的,有了父爱与母爱,你们一定会更加勇敢、自信、健康成长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要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推荐课外阅读作品:《秋天的怀念》、《奇迹的名字叫父亲》、《背影》

第二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2*半截蜡烛

【教材简析】课文记叙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故事。法国妇女伯诺德夫人家是盟军的一个情报中转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和她的一对儿女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却惊心动魄的斗争。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通过课前预习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说说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了解多少?生:汇报

2.师小结: 课件出示(德国纳粹占领法国的图片)

3.在法国,人民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师:半截蜡烛

4.小结:半截蜡烛是课文的一个重要线索,它关系着国家的安危,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性命。

二、初读课文

1.这篇课文是剧本,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剧本 ·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2.课件出示要求: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围绕题目“半截蜡烛”写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生:课堂交流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可)

三、研读课文

1.过渡: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最欣赏谁的语言,用直线划一划,说一说为什么?

2.交流。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按照学生回答媒体超链接出现以下对话。课件出示

★伯诺德夫人(急忙取出一盏油灯)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

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杰克(若无其事走到桌前,端起烛台)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

★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

杰奎琳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

杰奎琳(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杰克端去柴房

杰奎琳拿灯睡觉

3.你觉得文中伯诺德夫人、杰克和杰奎琳是怎样的人?板书:机智、勇敢、爱国

4.学习了课文,这三个人物的特点和机智、勇敢、爱国的品质是通过什么来表达的?

5、教师小结

四、复习巩固

1.朗读下列词语: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

指掌

2. 从“解释”、“负责”、“无奈”、“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

代价”、“了如指掌”这些词语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

(1)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2)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3)为得到某种东西或实现某个目标而不吝惜付出钱物、精力等。()

(4)完整,没有损坏或残缺。()

(5)表示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

媒体出示:小心翼翼 了如指掌 不惜代价 完好无损 无奈

五、拓展作业

★朗读剧本《半截蜡烛》中的精彩对话。

★★和同学合作表演剧本《半截蜡烛》。

★★★把课文《晏子使楚》的某一片段编成剧本。

【板书设计】

伯诺德夫人吹熄蜡烛划一划

12*半截蜡烛杰克端去柴房机智、勇敢、爱国说一说

杰奎琳拿灯睡觉演一演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与象共舞》教学设计

工山中心小学 钱光华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为本学期最后一个单元,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教学时既要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教育,又要综合运用本学期学过的阅读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敢于放手,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抓住主要内容,了解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特点,同时更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并加以运用,尤其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等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复习与巩固。学情分析

现在五年级的学生,认识世界的渠道有很多,多元文化对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教学本组教材,一定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积攒起来的阅读基本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尽情展示,让他们充分地享受学以致用的乐趣。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按摩”、“尴尬”、“绅士”、“气氛”、“感染”、“笨重”、“陶醉”、“熟视无睹”、“冲锋陷阵”、“彬彬有礼”、“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体会课文先概述后分述,以及抓住人与物之间紧密关系来写作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抓住与象共舞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在比较与欣赏中感受人象共舞的和谐画面,感受语言的魅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泰国风情资料。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这节课,我们将去泰国游览,泰国有一个美称——“万象之国”,大象是泰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师板书:27 与象共舞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学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工具书。·思考: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2、反馈检查。

(1)媒体出示15个词语:

正音:气氛(氛是第一声)摇头晃脑(晃是多音字,读“huànɡ)字形:松弛的“弛”是弓字旁;尴尬的外面部分不是“九”; 理解:熟视无睹 尴尬 彬彬有礼 翩翩起舞

(2)交流自学要求。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读完后把你了解到的主要内容告诉大家。

三、研读课文

1、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大象的哪些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划出来,读一读,小组内交流感受。

生:读 画 交流

2、学习“做按摩”: 1媒体出示: 出示句子1: ○

生:交流感受

3师引读这句话,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评论,抓住关键词语“慢○慢地、小心翼翼地、轻轻地”指导学生朗读。

3、学习“开玩笑”: 1交流,媒体出示句子2: ○2 交流感受(有趣)默读,思考,讨论:你从哪些语句看出大象和○人开玩笑很有趣?

○3大象戏弄完那位女士,才不慌不忙地回到那位女士的身边,把皮鞋还给了她。当它面对受到惊吓的女士行屈膝礼时,仿佛在说:“。”

4感情朗读。○

4、学习“为人表演” 1 学生交流 ○2作者写大象“表演节目”、“为人按摩”、“和人开玩笑”,是○要表达什么观点呢?

生:交流

那你们发现了这句话和下文之间是什么关系?(先概述后分述。)

学生批注

3教师小结写法 ○

5、学习“跳舞”: 1 交流,出示句子3: ○2 大象跳舞给你的感受是什么?(轻巧有趣)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大象跳舞的轻巧有趣?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紧扣“摇头晃脑”、“踮脚抬腿”、“陶○醉”、“挥舞”“颤动着身子”、“陶醉”体会,指导感情朗读。4 过渡:多么有灵气的大象啊,它们陶醉在音乐中了。我们读了课○文也陶醉在音乐中了,现场的观众更是如此。找出写人与象共舞的语句,读一读。5 交流,出示语句: ○

生:齐读句子

人与象能共舞,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讨论

师生:合作读最后一段。

四、学习课文第二节

(1)是啊,在泰国人与象是这么亲密和谐,很多国家都有大象,为什么只有泰国才有这样独特的风情呢?

(2)交流,学生找到第二节自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3)教师小结

学到这里,我们发现,作者写了大象的很多件事,能不能给每一件事取一个小标题?

生:交流 师:相机板书

思考:作者为什么不以其它的小标题为题,而要用“与象共舞”为题?(最能体现人与象之间的那份亲密和谐关系)

五、感悟写法

1、《与象共舞》和《威尼斯的小艇》这两篇课文都是写异国风情的,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小组合作读读这两篇课文,讨论

2、交流: 相同点:

(1)都能抓住事物特点写。

(2)都抓住人与物之间相互紧密关系来写,并列举实例说明(3)叙述条理清楚,语言生动。不同点:

《威尼斯的小艇》是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分别叙述的

而《与象共舞》是按先概述后分述的顺序叙述的。第二——五小节的每一节都是按先概括再分述来写的。

六、拓展延伸

交流收集的有关泰国风土人情的资料。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拓展写话。【板书设计】

与象共舞(亲密和谐)

表演节目

为人按摩 和人开玩笑跳舞 先概述再分述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说说哥廷根的美丽指什么?

二、品读课文,再感“美丽”

1.引出第三自然段:

出示: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

这句话前后半句都指什么?这样反复写的目的是为什么?请用肯定的语气读一读。

2.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到哥廷根去感受德国人爱花之“真切”吧!再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体会花之多,花之美。

3.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看着花语。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会有怎样的感受?

(怀念祖国和故乡,思念亲人)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读出花之美。

5.仅仅是花美吗?出示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6.理解:耐人寻味。这种境界指什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当我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别人也在为我付出;互帮互利,互相赠予,共同享受生活的美丽。这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花,使季羡林想到如何做人,这本身也是一种境界。花很美,人也美。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背诵这一段。

三、前后呼应,三感“美丽”:

1.再出示第四自然段中“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一句。读了第二、三自然段后,你对这句话又有怎样的理解?

2.当作者再一次踏上他生活了十年的哥廷根,踏上他曾经留下生活的痕迹和情感的哥廷根,他会想起什么呢?

3.补充阅读《季羡林先生》一书中《再返哥廷根》一文。

4.你从文中了解了什么?正是这样的情绪,使得季羡林在文中这样写道:“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四、总结全文,激发阅读兴趣

1.配乐朗读全文,说说读了文章的感受。

2.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

任何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家家户户花的海洋 山阴道 应接不暇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课时要点】

复习三首古诗词,选择一首改编成短文,默写《牧童》。

一、诵读比较

1.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词,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都是描写童年生活的。)

2.三首诗词中所描写的童年生活怎么样?你能通过诵读来表达诗歌所描绘的情趣吗? 媒体出示:

《牧童》重在读出牧童生活的无拘无束、自由惬意; 《舟过安仁》重点读出两个童子行为的调皮有趣;

《清平乐〃村居》要读出宁静平和的乡村生活以及最小的孩子的无忧无虑。说明: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选择朗读或背诵,通过诵读比较,进一步感受三首诗词所描绘的童年美好时光,以及不同孩子的特点。

二、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快乐()剥削()死亡()清平乐()剥莲蓬()亡赖()2.给下列字加部首后组成新字,再组词。

高()录()卒()庶()()()()()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篙: 吴音: 棹: 相媚好: 怪生: 翁媪: 矛檐: 亡赖: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5.默写《牧童》。

说明: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后练习设计以上练习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完所有诗词后集中复习,也可以在每一课时后或上课前分散、复习。这些练习在媒体制作上都设有超级链接,可供教师灵活选用。

三、指导改写

1.指导背诵三首古诗词。

2.媒体出示: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首?你觉得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它改写成一篇生动的短文吗?

(1)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可以通过想象,将诗词中简明扼要的描写写具体、细致些,如:景色描写、孩子们富有童趣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描写,还可以适当补充诗人的感受。(2)学生选择其中一首动笔改写。

(3)选择相同的同学为一组,分别交流、评议。教师随机指导修改。说明: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细致描写。教师不仅要注重练笔前的指导,还要注重练笔后的评议。

四、课外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能和同学交流一下吗? 2.读一读下面两首小诗,有兴趣的可以积累。所见 【清】 袁 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注释】

⑴振:振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⑵林樾:指道旁成阴的树。⑶欲:想要。⑷捕:捉。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采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

(1)脱晓冰: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2)钲: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3)玻璃:指古时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4)磬 :大石。

说明:以上环节内容供教师选择运用,教师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适当安排拓展,重在引导学生课外积累古诗词的兴趣,切忌随意拔高要求,以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下载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秦兵马俑》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领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回顾拓展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3.白杨 教学内容:P10—P13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2. 抓住重点语......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4课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和理解“战役、封锁、噩......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3* 打 电 话 南陵县工山中心小学 钱光华 【教材简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语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想《珍珠鸟》是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该单元教学都是写动物的佳作,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激发关爱动物、善......

    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合集16篇)

    写写帮会员为你精心整理了16篇《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篇一: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芒东镇杞木寨完小 徐光春李娜 2014年9月1日 第一单元 1 窃读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