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设计及核心教学问题

时间:2019-05-13 01:4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情景教学设计及核心教学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情景教学设计及核心教学问题》。

第一篇:情景教学设计及核心教学问题

硝酸的情景教学设计及核心教学问题

根据学生对大事新闻的天然兴趣,通过一段事实新闻报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004年7月31日下午,福州市福马路鼓山附近路边,突然腾起红棕色的“浓烟”,带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引起了附近许多居民的不良反应.住在这一带的居民透露,红棕色烟冒出的地方,是一个仓库,仓库里存放着很多浓硝酸。

消防队员经过近1小时紧张施救,大面积硝酸泄漏得到控制,四周空气基本恢复正常。据现场的消防指挥官吴发辉介绍,在现场,根据嗅觉判断,“烟”气里含有硝酸。“硝酸是溶解在水中的,所以我们用水雾来压住并稀释烟气,让这些腐蚀性的气体沉降到地面,不至于在空气中扩散。”吴告诉记者。控制住毒气后,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大量酸液向大路涌去,流经之处,水泥地面都被腐蚀。消防员紧急调来大量的沙子,在酸液流经之处垒起一个小堤坝,然后迅速运来石灰。险情再次得到缓解。

记者在现场附近,遇到了事发仓库的老板马某,已 被警方控制。马某说,他不太清楚硝酸的物理化学特性,他原以为用一般的卧罐来装盛这种危险的液体没有问题。事发后他还抱怨:“都怪罐子的质量太差了,怎么 就突然裂开了呢?”一位环保人员告诉记者,装浓硝酸的容器不但要耐得住压力,还得耐得住腐蚀,一般的金属根本挡不住这种酸性剧烈的物质。问题一: “根据嗅觉判断,‘烟’气里含有硝酸;用高压水雾来压住并稀释烟气”,通过现场消防指挥官说的这些话,可以看出硝酸具有什么物理性质?

问题二: 再抢险过程中,运来的石灰起什么作用,体现了硝酸的什么化学性质? 问题三: “红棕色的气体”可能是什么物质?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物质,说明硝酸具有什么性质? 问题四: “装浓硝酸的容器不但要耐得住压力,还得耐得住腐蚀,一般的金属根本挡不住这种酸性剧烈的物质”,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硝酸对金属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那么硝酸能与铜、铁反应吗?如能反应,产物是什么? 课程团队支瑶点评:

这是一份非常优秀的教学情景设计,选取的素材来自于真实的新闻事件,贴近核心教学内容。更为可取的是,老师设计了几个核心问题,与提供的素材紧密结合展开硝酸性质的教学。对于学生基础较差的学校,这位老师的设问方式也很值得借鉴,在题干中老师已经帮助学生提取了有效信息,学生的讨论重点集中在对有效信息的分析上,减少了交流讨论的难点。如果对于基础很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设计更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寻找有效信息开始。

《氨气》的教学设计与核心问题

一、主题与背景(1课时)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

二、情境描述

从氨气的化学式NH3,你能知道氨的哪些性质?提示他们可从化学键理论、分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方面入手探究,并尽可能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

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mol,,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有同学从化学键的知识推出NH3的电子式为,但分子结构不会分析。我提示N原子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那三个N—H键会不会分布成正三角形,完全对称呢?学生答不会?那请推测NH3可能为极性还是非极性分子呢?我在前面已讲过这个知识,所以学生很容易推出为极性分子。从NH3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可推知NH3有还原性,可与O2、F2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这时我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写出NH3分别与O2、Cl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前面的几个性质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老师的引导下能一步步的理解和接受,但NH3还有哪些性质呢?我提示学生NH3的结构中N原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学生可从配位键的角度来理解NH3与H结合成NH4的过程,从而认识到NH3能与酸反应成盐,进一步认识NH3是碱性气体。我准备了一瓶浓盐酸,一瓶浓流酸,一瓶浓氨水,和红色石蕊试纸。

三、核心问题讨论

1.引导学生思考,既然NH3为极性分子,那它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NH3易溶 于水。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呢?

2.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收集? 3.我提示学生NH3的结构中N原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

课程团队胡久华点评:

“氨 气的教学设计与核心问题”这份作业的教师,充分理解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些教学理念渗透到了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例如氨气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核心问 题,充分考虑了学生主体性,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教师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发学生能动思考。尤其可贵的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和方法,真正体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外,该教学设计思路中也体现了探究的核心和本质——问题、假设与检验,让学生充分推测。

非常值得关注的是,该设计中也没有学生的动手实验,主要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演示实验的作用和教学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此处的演示实验成为学生推测的证据,只不过实验操作是由教师完成的。

++

+

+以上是该教学思路的优点,值得老师借鉴的地方。该教学思路中也存在非常值得警惕的严重不足。可以这样说,教学思路体现的理念是新课程的理念,但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的处理仍然是原来课程的。因为氨的性质在新课程的必修1模块,位于元素周期律、物质结构、化学键等概念之前,学生不可能从结构和化学键的角度认识氨气的性质。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千万不能从结构出发推断物质的性质。

第二篇:情景教学 教学设计

浅谈情景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姓名:费云华

指导老师:安玫

专业:语文

教育班级:0907班

摘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体验与学习,而情景教学在近年来得到了深入推广,也博得了学生的喜爱,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感知,自主体验,在与文本对话的同时超越了文本。而《秋天的雨》这篇教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主题,在教学中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体现情景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意义。

关键词:

《语文课程标准》

情景教学

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设计

引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体验与学习,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自由创新,实现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文本

一.教材的定位与实际的分析

1、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第三篇讲读课文,这组课文是一组以秋天为专题的课文。《秋天的雨》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写秋天。都说“万美之中秋为最”,那如诗、如画、如梦的秋天,总能给我们美的享受。在作者的笔下,秋雨是一把钥匙,把五彩缤纷的颜色撒向大地,把香香甜甜的果实送给果林,而且还能吹起小喇叭,预告冬

天的到来。课文以秋雨为一条线索,将秋天的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发展得趋于成熟,但抽象思维却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学生对秋雨、秋天,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但对于文章中艺术化、抽象化的语言理解还不够深刻。

3、教学目标的定位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美,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热爱。(3)积累好词佳句。

4、突破重难点

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二、教学策略

(一)教法 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充分利用一些教育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每一次朗读或通过引导读出感受,或联系生活读出感悟。我还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营造气氛,把学生带入一种美的意境中,通过反复朗读,让画面呈现在学生头脑中,让情感激荡在学生心里。

(二)学法

语文课程提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整节课的设计基本选用“我想读,我要读,我乐读”的自主读书、合作学习、自己感悟的学习方法,使“以读为本”这一理念落实到实处。而我则以一为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并作适当的指导,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一种主体意识。

三、教学过程

我将这篇课文的教学时间安排为2课时,本篇教学设计主要是针对第二课时张开的设计。

(一)品小诗,揭示课题,设悬念,亲近文本 1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最好的激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所以在一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悬念,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秋姑娘为答谢我们对她的厚爱给我们送了一份厚礼,这份厚礼就是小诗,然后以秋姑娘身份请求帮忙读好这首小诗,(要求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朗读方法读这首小诗)读得好的,秋姑娘就把这份礼物送给谁,这样,学生自读自评,兴趣高昂,都希望能得到秋姑娘送给他们的这份厚礼。(把小诗写到彩色卡片上作为礼物)再以为这首小诗取个好听的名字为由,揭示课题。

2倾听范读,掌握技巧

学贵在有疑,在学生读完这首诗后,我抓住时机问学生你们读完之后最想从这份礼物中知道一些什么?(由学生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光盘范读,(那亲切、轻柔的朗读声加上飘飘洒洒的雨丝,学生一边倾听,一边走进文本,就像置身于秋雨之中,如痴如醉。)范读的利用这对于模仿能力还很强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为了让他们在朗读上有依可寻,学生在倾听文本的同时,也在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做到了在听中掌握朗读技巧,在听中思考问题,在听中展开想象,培养了学生的一种独立自学的能力。

(二)以“读”为主线,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悟,落实朗读。1问题切入,走进文本

为什么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这里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对秋雨的感受,引导学生读出秋雨的清凉和温柔,读出秋雨那轻盈的步伐,在读中感受秋雨的神奇。在这里我重点引导学生读好“轻轻地、轻轻地”这个词语,教给学生朗读方法,给学生读好下文点上了一盏指明灯。

紧接着,我又用问题创设情境,是啊,秋雨很神奇把大门打开了,让我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吧?学生又一次走进文本,认真地自读2——4自然段。

2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想读、乐读,理解第二段 A、体现学生主体,提高鉴赏能力

首先让学生把看到的颜色找出来,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这样学生做到了读中有任务。这么多种颜色都给了谁呢?你最喜欢谁呢?找出喜欢的句子在小组里读一读,并在小组里评出读得比较好的同学展示读。这样给了学生一个合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评价,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B、图片引导,熏陶情感

接着我利用一些图片资源,让学生在画中看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那黄黄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稻田、橙红色的果园、五颜六色的菊花。)欣赏完后再去读读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由看到的,读到的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这些图片的利用给了学生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学生通过视觉感受,不仅读懂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还给学生一种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C、以菊入局,升华情感

讲到菊花时,让学生来补白,说说菊花的其它颜色,随后由一段美妙的音乐声把学生带进了菊花园,学生欣赏了五颜六色的菊花后又活用了“五彩缤纷”这个词语,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理解省略号的用法。

最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就在音乐中读出了一份自豪和快乐,将外部的言语转化为内在的言语,读出了自我,读出了滋味,使学生之情与文本之情产生共振。学生也就是在这样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领略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3师读生想,呈现果园

在学习第三段时,由于这段内容比较浅显易懂。我设置了一个老师范读,生想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想象中感受秋天果园的累累果实,再通过图片,让学生亲临果园,勾起学生再读课文的欲望。

4游戏激趣,感受生活

在理解课文的第四段时,我先让学生去找有哪些动植物准备过冬?然后出示说话卡片,让学生练习说话,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好工,进行以第一人称角色扮演读,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再现了动物、植物们准备过冬的快活、忙碌的场面。与此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对语言的感悟和积累,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超越了文本。

(三)、总结全文,积累拓展

1回归课文,总结写作方法

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看到了如此绚丽多彩的世界,难怪小诗的最后一句说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个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出示小诗)学生读最后一句,这时学生把对文本的理解浓缩为二个词,板书这两个词。最后让学生在文中画出小诗,发现小诗其实就是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总结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2学有所感,学有所用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以下几项任务:(1)我要收集一些描写秋天的词(2)我要把喜欢的内容背下来。

(3)我要把秋天的景物画下来,或者用相机拍下来。(4)我要写一写我看到的秋天

四、板书设计

这节课,我抓住了秋天三个方面的特点,用简笔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板书,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11.秋天的雨

秋天的颜色 五彩缤纷 秋天的味道 香甜的果园

秋天的声音 动植物们为过冬的忙碌

秋天的雨,带给大地的是一曲丰收的歌,带个小朋友的是一首欢乐的歌。

结语

本篇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情景教学给孩子们带来的巨大转变,不是有老师苦口婆心的在讲台上不停地讲,学生在下面枯燥地听,而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作为一个引导者的作用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理解,充分想象,充分去体验。让学生感到自己不是坐在单调的教室里面,而是走进了那充满童幻的美丽世界,从而也引发了学生的个性化活动,知道应该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发现,怎么去思考,怎么去体验。

注释

[1]方智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P68。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2 [3]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3 [4]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4 [5]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p45 [6]江平朱水根 陈世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p67.-参考文献:

[1] 方智范,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

[3] 江平朱水根 陈世安,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吕庆文,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意义[J].2009.7。

[5] 安玫,课程环境和课程组织的进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11.3。

[6] 吕庆文,新课程标准的实践意义[J].2009.7。

[7]于永正、刘宪华、陆恕,谈主题阅读[Z].2011.3。

[8] 李吉林,李吉林文集(卷一)情景教学实验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9] 李吉林,李吉林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4。

附录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1 文本„„„„„„„„„„„„„„„„„„„„„„„„1 教材的定位与实际的分析„„„„„„„„„„„„„„„1 教材分析„„„„„„„„„„„„„„„„„„„„„„1 学情分析„„„„„„„„„„„„„„„„„„„„„„2 教学目标的定位„„„„„„„„„„„„„„„„„„„2 突破重难点„„„„„„„„„„„„„„„„„„„„„2 教学策略„„„„„„„„„„„„„„„„„„„„„„2 教法„„„„„„„„„„„„„„„„„„„„„„„„2 学法„„„„„„„„„„„„„„„„„„„„„„„„3 教学过程„„„„„„„„„„„„„„„„„„„„„„3 揭示课题„„„„„„„„„„„„„„„„„„„„„„3 以读为主线„„„„„„„„„„„„„„„„„„„„„4 总结全文„„„„„„„„„„„„„„„„„„„„„„5 板书设计„„„„„„„„„„„„„„„„„„„„„„6 结语„„„„„„„„„„„„„„„„„„„„„„„„7 注释„„„„„„„„„„„„„„„„„„„„„„„„7 参考文献„„„„„„„„„„„„„„„„„„„„„„7 附录„„„„„„„„„„„„„„„„„„„„„„„„9

第三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景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情景

和平镇四完小

孙小飞

摘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情景设置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在几分钟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大多数时间还是脱离情景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设计数学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巧设好的数学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在“动中生疑”,“疑中生趣”,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最佳心理状态。我觉得设计数学问题情境应从新旧知的差异、从操作活动、从身边生活实例、从研究者角度、从旧知的整合引入。如果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情景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自始至终发挥导向作用,同时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景会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关键词〗数学教学;发现问题;创设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的情景设置只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学生仅仅是在几分钟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大多数时间还是脱离情景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活动为题材,把丰富的情境与具体的数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情景设置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发挥导向作用呢?又怎样创设良好的数学问题情景去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在探究问题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一边教,一边探索如何设计问题情景的方法,通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发现设计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新旧知的差异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当新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时,可以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为新知埋下伏笔,使学生在“复习”中,学习新知,激起认知冲突。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出示一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28÷4、17÷8、15÷7、35÷11,学生认为这是旧知,当他们顺利地算完了前面两题,再计算后面两题时,出现了怎样除也除不完的情况,商的小数部分一些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新情况把他们带入了欲罢不能的问题情境中。

二、从身边生活实例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抽象的数学源于生活,来自具体,在生活中产生了数学,而最终又应用于生活。教学应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必须改变课堂等于教室、学习资源仅限于书本的观念,强调对“生活的回归”;要使学生意识到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学习的课堂。例如在认识了物体的各种形状后,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身心特点,布置学生回去观察自己家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状的,并与家长探讨这些物体可不可以做成其它形状的,为什么?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很高,并且得到多种不同的答案,如硬币是矮圆柱容易存放,茶杯做成圆柱体既美观又节约材料等。

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一是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素材;二是要尽可能激发学生发散性的提出相关问题;三是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与筛选,选择切合教学要求的问题来进行教学,并不是刻意追求解决所有问题。

三、从研究者角度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学生的模拟研究活动体现为探究的兴趣与过程,保持和发展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利用科学研究来创设发现问题的情境并进行数学学习,要设法把发现提出问题的角色让给学生,教师不要包办;同时要注意不拘泥于前人经验,而是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例如教学圆柱体侧面积,在探究圆柱体侧面积与什么有关联时,让每个学生在课前准备好一张标有长、宽数据的长方形纸,在课堂上指导他们进行操作,探求知识,寻找规律。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在一卷一摊中使学生以研究者的角色出现,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逐步了解数学的探究过程方法,这样,不但弄清了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由来,有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从操作活动中引入,设计问题情境

观察是智力活动的基础,认知始于观察,只有通过观察才能有认识的能力、分析的能力,以及归纳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的认识时,老师演示刀切土豆成长方体,一边演示一边说“一刀出面、二刀出棱、三刀出顶,若是用刀垂直各个面继续削下去又会怎样呢?”通过演示、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动脑,学会了知识,培养了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习成为一种“自我需要”,为学习新知创造良好的开始端。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动脑,力求反思,就能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良好的问题情境,当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等待时间”,以此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四篇: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

中学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联系的。在问题情景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景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地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1]。对课堂教学而言,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种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做出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处于急切想要解决所面临的疑难问题的心理困境中。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以前未曾使用过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

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观察、感受为基础,强化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以陶冶学生的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解决问题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化学新课程创设的问题情景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利用生活经验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和教师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经验。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他们在生活中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的基础,生活离不开化学,化学同样也离不开生活。

【案例1】 “金属的防护”[2]

教师:全世界每年生产的金属制品约有十分之一因腐蚀而完全报废。金属机械设备腐蚀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金属本身的价格。据不完全统计,由于金属腐蚀造成的损失,英国每年为13.65亿英镑,美国为700亿美元,日本为6.25亿日元,我国相当于损失了一个年产300万吨的钢厂。所以金属的防腐蚀意义相当重大,大家都能列举出哪些日常生活中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呢?

[通过事实案例引入问题,引发学生讨论]

学生:金属制品外面涂上油漆。

学生:在衣架和电线外层加上塑料保护。

学生:还可以在金属外面镀上其他的金属。

学生:机器的转轴上面涂油也可以防锈。

教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这些问题,就是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

化学与生活联系紧密,生活中处处涉及化学,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入手来创设情景,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利用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新课程倡导在实验中学习化学知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实验探究兴趣,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认识和理解化学科学知识,使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化学的重要性。

【案例2】 “饮料的研究”[3]

教师:我们大家应该都喝过果汁吧,有些品牌果汁声称其中的维生素C含量高达1000mg,大家有没有办法验证呢?

[引起认知矛盾,学生议论纷纷,但是都表示没有办法证明]

教师:大家注意,我现在有一份×××牌的果汁,广告说其维生素C含量超过1000mg,今天我们用酸碱滴定法来测定其维生素C的含量。

[组织实验]请用自己实验台上的试剂进行实验。取20mL饮料,移入锥形瓶中,加30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稀释(提示:要使饮料转移完全),加入10mL 6mol/L HAc及3mL0.5%淀粉溶液,立即用酸式滴定管中的0.05mol/L 标准溶液滴定至呈稳定的蓝色。计算一瓶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提出问题]

(1)你的研究结果和产品说明的标注一致吗?(2)向溶液中滴加HAc:有何作用?

中学生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运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来创设教学情景。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学生亲自进行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其教学效果要比单纯的教师讲授要有效得多。

三、利用生动故事

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使学习者产生探究的动机,并以渴望和愉快的心情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生活中与所学知识有关的趣事,有趣味的化学故事、夸张的卡通图片或动画、生动的化学史料、适合学生言语习惯的文字对白等,都能吸引学生自觉融入学习活动。

【案例3】 “维生素C的作用”[2]

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

你知道船员们患的是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使他们恢复健康呢?请阅读教材回答以上问题。

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导引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身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这种动机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持久、最稳定的动力。

四、利用认知矛盾

新、旧知识的矛盾,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的矛盾,直觉、常识与客观事实的矛盾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愿望,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因而都是用于设置教学情景的好素材。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积极地进行思维、探究、讨论,不但可以使他们达到新的认知水平,而且可以促进他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案例4】 “燃烧的条件”

教师:大家都知道,水是能灭火的,但是有同学见过能在水里面燃烧的物质吗?

[与学生以往常识相矛盾,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没有见过。

教师: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做一组实验,让大家见识一下能在水里面燃烧的物质。

[组织实验]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对照实验

实验分三组进行:第一组实验:白磷在冷水中,通入氧气,并不燃烧;第二组实验:白磷在热水中,不通入氧气,也不燃烧;第三组实验:白磷在热水中,通入氧气,白磷燃烧。

教师:现在大家都看到了白磷能在水中燃烧,谁能解释实验1和2中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谁能通过以上实验和教材知识总结出燃烧条件?

上述情景的设计,利用了学生认知因素之间的不协调,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感环境和良好的认知环境来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只有当认知结构与外界刺激发生不平衡时才能引起学习的需要。因此,创设问题情景就是为了引起认知矛盾,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个多疑、好奇的境界,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五、利用化学史料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

【案例5】 “苯分子结构”[4]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是一位极富想象力的学者,对苯的结构,他分析了大量的实验事实之后认为:这是一个很稳定的“核”,6个碳原子之间的结合非常牢固,而且紧凑。于是他集中精力研究了这6个碳原子的“核”,在提出了很多结构式之后又被他的实验一一否定了。直到1865年,那时他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任教时,一天晚上,他在书房里打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轴,忽然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他像触电一样猛醒过来,整理苯环结构的假说又忙了一夜。对此,他说:“我们应该会做梦!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真理,但不要在清醒地理智检验之前,就宣布我们的梦。”

在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效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六、利用热门话题、新闻事件

萨其曼探究教学模式认为:探究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能集中学生注意的焦点,最好是一个能引起学生惊异的事件或现象。

【案例6】 “硫和硫的氧化物”[5]

教师:每天我们在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者收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可以获得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

在化学课教学中,从一个惊异事件或现象开始教学,会使学生充满探究的欲望。环保知识、能源危机、新材料和新科学等热门话题既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学生关心的话题,以此创设问题情景可以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兴趣[6]。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开展的“问题情景设计研究”,使学生由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依附从属教师的地位转换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思维和学习的主人,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培养与发展。在设置问题情景时,教师绘声绘色、富有感情的描述十分重要。而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能把生动的图像、清晰的文字和优美的声音有机地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抛开某些表面的、次要的和非本质的因素,将内在的、重要的和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能在屏幕上实现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跨越时空限制,从而高效率地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情景,增强其效果。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学情景设置提供了新型的表现手段,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也应该注意发挥多媒体技术的特殊功能。

综上所述,问题情景创设得好,就能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积极思维、勇于探索、主动地投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从而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融入贴近生活的、有趣味的、探究的、开放的问题情景的教学课堂将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牢牢地吸引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爆发出鲜活的生机。

第五篇: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2、关注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体验过程中的情绪和心理,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点】

关注他人的体验,以及结合自己的亲历,把活动的经过和心理活动写具体。【教学难点】写出体验活动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教学准备】“神秘盒子”一个,镜子一面。【教学过程】

一、进入情境,引发好奇心理

1、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它里面装着一个我最喜欢的、非同寻常的小东西,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

2、学生自由猜测。

3、师:从刚才大家的眼神和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好奇(板书),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吗?第一个上来揭开谜底的人选怎么产生?写(板书)!把自己好奇的心情写出来,我请写得最好的那一个来看。(指导学生在写时,要一边写一边回忆刚才有哪些人猜,老师是如何回应的,你心里又是怎么想的。限时7分钟)(出示课件二)

4、小组开火车读自己的小片断。(师点评)选出一个写得有个性的。

二、初次体验,指导写好感受。

1、一名学生看盒子里的东西。

提示:注意看观看者的表情,看看能不能从中获得信息。揭秘者:看的时候不说话,看完后守口如瓶。(看前约法三章)

2、指导体验心理和行动的变化。(与学生谈话)

(1)揭秘者:作为第一个知晓谜底的人,看之前你心情怎样?看到谜底后心情有什么变化?并且请你守口如瓶,继续坐观其他同学的活动。

(2)第一个同学上台揭秘。

(3)再次请两个同学上台,依次揭秘。(要求同第一个同学一样,保守秘密,关注自身感受。)(4)观察者:你们注意到他们刚才神情、动作等方面的变化了吗?此时此刻,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指名简单说说)还是写写吧。(限时八分钟)(出示课件三)

3、学生再次练习写出自己和别人心理、行动的变化。

4、再次点名读自己写下的内容,师及时评议。

三、再次体验,提升情感

1、师:还有多少个同学还没看呢,请举手。大家想看吗?现在表达此刻最真实的心情是什么?还是写吧,争取赶快为大家揭开谜底的机会。(出示课件四)

2、生再次习作,师巡视。

3、几分钟后开始诉说。

4、再次点名读片段,师及时点评。

四、揭开谜底,回味提升体验。

1、师:(当众打开盒子,把盒子送到每一个孩子的面前揭开谜底)——盒子里放着一面小镜子,老师最喜欢的机灵可爱的非同一般的小东西,其实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看到这个谜底,你现在又想说什么呢?(如果让你为这节课的体验之旅起一个题目,你打算怎样命题呢?)(出示课件五,引导学生拟题)

2、指导情景作文的习作要点》(出示课件六)

2、师:我们把刚才课堂上写的几个小片断加以整理,就是一篇真实、生动的体验作文了!其实,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我们经历过大大小小的事,见到过形形色色的人,只要你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评价,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独到的见解,就一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又生动精彩的习作来!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副对联(出示课件七)送给大家。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 创设作文话题情境,融作文训练于游戏操作体验中,投其所好、欲擒故纵、即兴训练,呈现了“话题速写”作文教学形态,即创设话题情境——观察体验——现场速写。孩子们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分享智慧和体验,整个课堂轻松愉悦,也高潮迭起。但是毕竟个人水平有限,整个课堂显得前松后紧,在学生上台揭晓谜底时,让学生关注上台者的表情不够充分,在学生进行片段描写时,评价语言还应该更多样话,尤其是课堂的结尾处,是本课情感的升华,可由于时间的关系,只是草草收尾,很是粗糙。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应该多多汲取大家精华,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下载情景教学设计及核心教学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情景教学设计及核心教学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设计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设计 摘 要:情景教学法“言、行、情景”三者融为一体的特点以及较强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根据相关教学经......

    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情景作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情景作文的概念 1.你知道作文有哪些命题形式吗?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图画作文、材料作文、情景作文2.你......

    情景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首先要根据课程目标选择适当的情景素材,然后确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习情景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社会、科技、历史等方面,在教学......

    浅谈情景教学(精选合集)

    河南大学 研究生课程作业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申梦园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4)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

    情景教学

    “情境”让概念教学更生动 ―――――《可能性》教学片段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认识、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基础。然而数学概念比较抽......

    情景教学

    情境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对教育教学要求的提高,一些新的教学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就课堂教学这一块,我们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众所周知,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感受到了优化......

    三年级情景习作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三年级情景习作教学《 xxx的礼物》 【设计理念】 作文是一种综合训练,是一个较为艰难的创造活动。正是这种创造的艰难,而使作文有了挑战性,让学生有了害怕的心理。《语文课程标......

    情景作文 教学设计(整理3篇)

    篇1:情景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见闻、感受和想象。2、运用学到的写人的写作方法把一个情景写具体,写清楚。3、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