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5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下教学设计》。

第一篇:一年级下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2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3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习。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准备课、认识图形

(二)5 2~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分类与整理

5~9

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10~12

期中考试认识人民币

13~1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15 16

找规律

17~19

总复习20

期末考试

《认识图形

(二)》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教学准备: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四)认识三角形

1、你能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对折成同样的两部分吗?有几种折法?谁愿意介绍自己是怎么折的?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折法。

2、你能沿着折痕剪一剪,分一分吗?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归类、观察,并在组内交流、反馈。然后选择性的展示学生分的结果。

3、问:在上面两组图形中,你发现了新的图形吗?(板书:三角形)

4、学生寻找并说说生活中见过的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有哪些?

(五)认识平行四边形

1.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可以拼出几种图形?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将拼成的新图形进行展示。

3.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指着平行四边形问:这种图形叫什么? 4.小结:像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5.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演示变成平行四边形的过程

6.你在生活中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吗?

(六)归类整理

1.课件呈现多个图形,让学生分别说说每个各是什么图形?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每种图形的样子的?

三、巩固应用

(一)P3“做一做”的第1题:

1.在图中找出平面图形

2.说一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3.课件出示: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二)P3“做一做”的第2题:

1.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吗?

3.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拓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4.展览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三)P5“练习一”的第1题:涂一涂

(四)P5“练习一”的第2题:把各种图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五)P5“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认识图形

(二)》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出示几个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让学生说出这个组合图形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二)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操作感知

(一)折一折: 1.长方形的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2.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能可以会拼成正方形。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三、巩固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做一做”

(1)呈现“做一做”的两幅图,你还能拼出什么图形?

(2)用准备好的三角形(附页提供)拼组出其他平面图形。

(3)将学生的拼组成果进行汇报、展示,并请拼摆方法得当的同学介绍方法

2.出示练习一第4题。

(1)自主拼组:请同学们观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拼图大比拼。

(2)展示、评价:看看谁拼出的图案最美丽。

(二)拓展练习: 出示练习一第4题,1.出示第4题的图,创设情境:灰太狼发现喜羊羊家的墙壁上破了一个洞,想晚上跑到喜羊羊家来抓走喜羊羊,请你帮帮喜羊羊,看看缺了几块砖,让喜羊羊抓紧去买来,把墙上修补好。

2.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3.教师引导:可以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动手操作。4.学生汇报。

四、总结归纳。

(一)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二)联系生活:欣赏拼组成的图形。

1.课件出示一些由平面图形拼组的美丽图案。

2.呈现一幅由七巧板拼组的图案。

《认识图形

(二)》第三课时

──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教学目标:

1.在用七巧板拼三角形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这些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

2.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利用各种图形的拼组,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4.感受所拼图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所学平面图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拼组指定的图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一套七巧板;学具:一套七巧板。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认七巧板

(一)看图激趣 出示七巧板拼成的图案。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用七巧板拼成的。

(二)认识七巧板

1.七巧板,是由七块板组成的。中间这个巧字,是想告诉我们,心灵手巧的小朋友能用它拼出许多美丽的图形。

2.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分一分,七巧板里面有几种不同的图形?

3.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几个。

4.比一比,哪些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大三角形、一个中三角形、两个小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积累经验 谈话:刚才我们看到了许多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我们也来试试,好吗?

(一)用两个图形拼三角形。

1.提出要求:用两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怎样拼?再动手。

2.学生操作。

3.学生展示,并说说是用哪两个图形拼的。

4.评价:这位小朋友完全按老师的要求,用两个图形拼成一个三角形,真棒!

(二)用三个拼。

1、请听清楚要求:用七巧板中的三个图形拼一个三角形。先想一想,用哪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能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想好了再拼。

2.学生拼图。

3.学生展示,并说说用哪三个图形拼的。

4.评价学生拼组的图形。

(三)用四、五、六个拼

1.谈话:刚才我们拼三角形的时候,先用几个图形拼的?后来用几个图形拼的?接下来拼三角形,你想用几个图形拼?(4、5、6)

2.要求:

(1)小组合作拼三角形

(2)分别用4、5、6、7个图形拼

(3)先想想用哪几个图形能拼成三角形。3.小组代表汇报用哪些图形拼的。

三、发挥想象 自主创新

谈话:七巧板不仅能拼三角形,还能拼成我们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呢!

(一)分小组拼自己喜欢的图形。

(二)根据小组内的拼图,讲小故事。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喜欢吗?说说喜欢什么?

(二)游戏 1.请你把“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2.挪动正方形其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3.再挪动三角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学生投影仪演示,大家跟他一起做。)

4.再挪动长方形其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投影仪演示,同学们一起做。)

(三)介绍七巧板的来由,欣赏古今中外的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后来流传到国外,欧洲人称之为“唐图”。唐朝是中国十分昌盛的时期,外国人常用“唐”来代表中国。因此,七巧板就成了“中国的图”。

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2、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观点。

3、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准备:挂图、小鸟卡片、房子卡片、题纸一张、一支彩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前几天,我们刚过完了“正月十五”,小精灵那天也参加了一次生动有趣的游艺活动,活动中有一些奖品,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方法,解决问题

1、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这幅图里,我发现了很多的数学问题,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吗?那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和他的小伙伴们正在干什么?小明投了14个圈,有9个圈没套中,套中了几个?师:泡泡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如何列式?为什么要用14-9呢?14-9怎样算?把你的想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看哪一个小组的计算方法最多?

2、小组交流,探讨算法

指名回答,教师将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请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这道题。咦,那边怎么那么热闹,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汽球图)

3、选择算法,进行计算

(1)哦,原来老师正在发奖品,数一数,老师手中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强调分气球的过程)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怎么列式?板书:15-9=你是怎样想的?并让几个学生说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师:顽皮的小泡泡又不见了,让我们找一找,它跑到哪里去啦?(指出谜语图)原来泡泡在猜谜语,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能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列式

三、熟练算法,进行应用

1、看图列算式 要求:看懂图意,独立列式,指名上台进行订正

2、圈一圈,算一算 要求: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圈?

四、观察算式,找出特点,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2、除了这些,你还能写出十几减9的算式吗?谁能给这些算式排排队,让它一个也不少。(指名板演)

3、再观察,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那我们找到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4、抢答练习,利用找出的规律,同桌进行练习

五、游戏“小鸟找房子”(第13页的图)

六、课堂作业

1、做一做第1、2题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好又快。

3、练习二的第3题

七、思维训练

有16个同学来猜字谜,已经来了9个同学,还差几个同学没有到? 有20条字谜,小朋友们已经猜中了15条,没猜中有几条?

八、课学小结

这节课学了十几减9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

十几减8、7、6的减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针对“风车和金鱼”的情景图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通过与小组及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多样性,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十几减8、7、6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计算十几间8、7、6。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初步获得对减法意义的新体验。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同学们会计算了吗?下面,我要考考大家。(出示口算题,生抢答,师适时鼓励)

1、口算比赛: 15-9= 17-9= 12-9= 13-9= 8+6= 8+3= 8+7= 7+6= 12=10+()=8+()15=10+()=8+()

2、你们真是太棒了,算得又对又快。那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十几减8、7、6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学十几减8.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去游乐园玩,看!熊猫老板在卖风车。(出示例2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并试着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说一说;熊猫老板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学生列式:12—8.2、操作交流,理解算理

你能将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出来或画出来吗?小组同学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动手操作演示,教师观察巡视,适时指导。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4、教师用课件演示“破十法”计算过程。

5、让学生根据“先算„„再算„„”填出下面算式中方框里所缺的数。

6、回顾算理,总结算法。

刚才我们计算十几减8和上节课所学的十几减9都是把被减数分成10和几,都是先算10—8或9,这样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破十法”;还有一种方法,因为8+()=12,所以12—8=(),叫“想加法算减法”。破十法、和想加法算减法,都有它的优势,小朋友觉得哪种方法更快就用哪种。

7、小练习

教学十几减7、6

1、出示能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的图。你能从这幅图中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吗?8+6=14 14-8=6 14-6=8

2、同学们做题这么出色,老师继续带大家逛游乐园,瞧,那里有两个小朋友在鱼池边观赏金鱼.(出示14页例3)鱼池里有13条金鱼,菲菲发现黑色的有7条,红色的有几条?你能帮菲菲列式吗? 13-7 明明发现红色的有6条,黑色的有几条?你能帮明明列式吗? 13-6 想一想,如何帮助他们二人求出得数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生充分回答,体现算法多样化)

3、习题对十几减7、6.加以巩固。

三、巩固加深练习

1、找座位游戏。

2、我来考考你。把题写在卡片上,男女生随意指名互考,答对了给自己组加分,答错的给对方加分)

3、找朋友。(播放儿歌《找朋友》,教材16页第6题适当改改,找7男7女,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找到朋友)

4、教材17页7题、8题

5、智力冲浪

一个数加上7,它的得数比15小比11大,请问这个数可能是几?

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十几减5、4、3、2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5、4、3、2。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2、()里应填几? 5+()=11 4+()=12 5+()=14 4+()=11 2+()=11 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1)出示例1: 12-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2)出示例1:11-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3)出示例1:11-3,11-2。

①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

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十几减5、4、3、2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三、拓展练习。

小明家买了12只小鸡,有5只小鸡在吃虫子,还有几只小鸡在草丛里呢?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1。

2、“做一做”思考题。

五、课后小结

第二篇:一年级下《一分钟》教学设计

安徽电大亳州分校专科毕业作业(论文、设计)

《一分钟》教学设计

姓名:刘亚丽

学号:***30

年级:18春小学教育

指导老师:何劲松

二0二0年六月

16《一分钟》

内容早预习:《一分钟》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鲁兵所写》。“一分钟”指的是每一分,每一秒,即珍贵的时间,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错过了绿灯,错过了公交,最后整整迟到了20分钟,看着元元后悔的样子,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一、设计思想及学习内容的分析

1、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利用《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实践中认识,在感受中领悟。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钟、背、迟”等13个字,会正确书写“钟、丁、元”等7个生字。

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读中体悟到时间的重要,不能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要做遵守纪律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钟、丁、元、共、已、经、坐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多次点题“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说明了一分钟的重要性,突出了时间的宝贵。

学习内容分析:

《一分钟》叙述了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20分钟的事,告诉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不要因小失大。

二、学习者基础特征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容易接受感性知识,思维方式偏向于形象思维,表现欲强,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很直观的讲出自己的想法。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和游戏的方式引导孩子对时间的概念的了解。

三、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

1、学习环境选择: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时间的存在形式。

2、教学媒体设计:采用自制的和收集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本课课件穿插于教学过程中,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3、学习资源类型:导入新课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出示课文上的两幅插画,引导孩子观察这两幅图,及展开想象口述两幅画的内容。

4、学习资源内容简要说明:感知课文内容,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动画,使孩子们更有兴致的去了解“一分钟”的意义。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1、情境导人:

看图: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由打哈欠体会元元的贪睡。

(手指向课件上“哈欠”这个词语)给“哈欠”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我们会说?(预设学生回答:打哈欠)谁会做“打哈欠”的动作?(指名做动作)。大家从“打哈欠”这个动作中知道了什么?

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板书)

此时元元心里想的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自己读一读。(课件出示: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板书:多睡一分钟)元元是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想着这句话。那这句话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呢?

2、谁能读好这句话?

3、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钟,结果如何呢?(板书:迟到20分钟)

4、是呀,元元因为没等到公共汽车,到学校时,已经上课了,他迟到了。

5、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一分钟后)让同学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一分钟能干什么?(学生自由交谈)出示课件。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

6、学生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体会元元后悔的心情,感悟时间的宝贵。最后,展开想象说一说第二天元元会怎样做。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出示生字卡,指名抽读。

二、品读课文。

三、看图说话

1、迟到了二十分钟的元元是什么样子的?

2、指名说话,生找到书中写元元红着脸情形的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

3、师:面对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元元感到非常后悔。(齐读6自然段)

3、想象练笔,自我警示。

师:如果时间倒流,一切重头再来,元元会怎样做呢?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你们不光是在告诫元元,更是在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做,是吗?

同学们,时间不可以倒流,世界上更买不到后悔药。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做时间的主人。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们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出示课件)

4、课文小结,补充拓展。

1、师:同学们,多睡一分钟,只不过是放松了一会儿,带来的却是老师的批评,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自己脸红的尴尬,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训。此时此刻,你想对元元说点什么呢?

2、师:对,我们应该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板书:珍惜时间)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谁来读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指名读,齐读)

五、教学效果分析及评价

1、以情景动画的方式多媒体导入,让学生从图中人物表情的描写来感知时间对主人公的影响,从游戏中亲身体会时间的意义。

2、初读课文,让同学认真地听课文中人物的情感,以及对人物外貌和情绪的描写。

3、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每一分每一秒。在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延展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的第20页。学习目标:

1、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能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

2、经历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进一步熟悉画图策略。

3、感受画图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 解决有多余条件的“求另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问题选择相关的信息。教学过程:

一、收集信息,选择有效信息,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出示小朋友在操场上踢球的情境图)

1、明确条件和问题,理解题意。1)收集信息。

师:同学们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活动,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图,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师: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 师:数学问题是什么?

(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提取图片中的数学信息。逐步使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数数、看文字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2)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信息。

想一想------让学生先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三条信息,哪些信息是有联系的?这两条信息说的都是说的关于踢球的人数。要求“还有进人没来”,需要那两个条件?

摆一摆-----教师将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放在一旁。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读一读。教师小结:” 我们队进了4个” 这个条件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是没有用的,是多余的条件。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根据问题或条件之间的关系,选择解决问题的有效信息,知道“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与问题没关系,是多余的)

2、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1)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明确问题的结构,帮助学生进行解答。

师:你能把用文字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而且让大家看的更清楚、更明白吗?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呈现学生不同的画图策略,说明图中个部分表示的意义。图示可能有

师:观察同学们画的图,尽管大家所用的符号和画图的样式不完全相同,但都表示的是哪两个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呢? 师:根据图,想想用什么方法解决呢?

(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画图,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体会用减法计算的道理。)2)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师:你能不能用列算式的方法计算,“还有几人没来”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16-9=7(人)

师: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16、9、7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意图:学生确定算法,列式计算,说明算式各部分的含义。)

3、回顾凡是,强化解决问题的步骤与策略。1)验证结果是否正确,学习检验方法。

师:“还有7人没来”这个结果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说明我们解答的结果是正确的呢?

生1: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生2:7+9=16(人)

(意图:培养学生解答问题之后要有意识的进行验证,认识到加法可以对减法进行检验)

师:同学们用加法验证了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2)回购反思,巩固解决问题的一班步骤与策略。

师:回顾我们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分哪几步? 生:明确问题--提取信息--列算式---检验结果

师: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义,可以使复杂的问题更加直观变得简单了呢? 生:画图。

师:是不是我们找到的信息在解决问题是,都要用到呢? 生:多余信息不用。

师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是,第一步要通过看图、看文字弄清楚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第二步要弄清楚哪两个信息和问题要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然后通过画图或操作等多种方式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方法列出算式;第三部则要回顾检验解答的方法和结果是不是正确。

(意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如何更准确的解决问题,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特别是计算出答案之后要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检验解答的结果是否正确。)三)巩固练习,选择相关条件解决问题。1)做一做

师:要求“母鸡有几只?”哪两个条件有关系?谁是多余的条件?

(意图: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呈现与例题的形式相同,是一个基本练习。进一步是学生明确问题找到多余条件。)

2、练习五的第题

师:观察同学们捉迷藏的图,用哪两个信息可以求出“藏了几人?” 四)全课小结。

五)同学们,我们今天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问题,谁能说一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用到了什么是问题变简单的好办法?(生画图)

第四篇:一年级下《猜字谜》教学设计

《猜字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3、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并猜出字谜。

教学难点

了解猜字谜的基本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学生课前搜集一些字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活动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字谜:一加一。请大家猜一个字。交流猜的方法。

2、板书课题,领读,指导书写'字',组词,造句。

二、初读第一则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带音节的生字。

3、检查: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三、指导书写

第一课时

1、出示生字:左、右、红、时。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3、学生交流观察关键笔。

4、师范写。

5、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第一则

1、指名朗读,要求读通顺。

2、采用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

3、交流讨论:你能猜出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四、拓展训练

1、学生分享自己搜集的字谜,小组内互相猜一猜。

2、交流展示小组猜字谜的成果。

五、布置作业

和家人一起猜字谜。

教学活动

一、谈话导入

说一说和家人一起猜了哪些字谜?是怎样猜出来的?

二、初读第二则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检查:带音节的生字。

3、检查:去掉音节的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4、指导写字:动、万。

三、再读第二则

1、指名朗读,要求读通顺。

第二课时

2、采用多种方法练习朗读,要求读流利。

3、交流讨论:你能猜出是什么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4、小结猜字谜的方法。

四、拓展训练

1、出示本课生字,小组内编字谜。

2、全班交流猜一猜。

五、布置作业

以猜字谜为主题,办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4、猜字谜

秋 青

字 左 右 红 时 动 万

2018刘新英

宋集镇王营教学点年3月15日

第五篇:一年级《上 下》教学设计

<<上

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是森林里松树爷爷的生日,小白兔和小鸟一大早就来为松树爷爷庆祝生日。同学们看,他们俩在哪?在干什么?你能根据图上小鸟和小白兔的位置把他们贴到黑板上吗?(板:小白兔、小鸟图)

2、小鸟和小白兔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这节课,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来认识位置与顺序中的“上下”。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1、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

(1)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说说小鸟在哪里?小兔在哪里?(2)引入松鼠。

①松鼠也是松树爷爷的好朋友,他也赶来为松鼠爷爷庆祝生日,你们看,松鼠在哪里? ②你能根据图上松鼠的位置把他贴到黑板上吗?(生板:松鼠图)③小组合作交流。

④谁能用“上”“下”说说松鼠的位置?

(3)小结:小松鼠如果和小鸟比,那他在小鸟的下面;如果和小兔比又在小兔的上面。所以三个动物进行比较的时候,小朋友就要表述完整了。

(4)如果小蝴蝶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大家小组合作,一起讨论。

(5)指导看书、书写。根据小朋友判断的各个动物的相对位置,把书本主题图的填空补充完整。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集体反馈。

2、亲身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观察过你的同桌吗?你能发现他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吗?,(2)同桌交流。

(3)指名说说身体各个部分的位置关系。

3、感受上下的相对性。

(1)按小组长的要求摆放学习用品。(2)分组活动。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说说书架上物品摆放的位置。

(1)课件出示书架和物品,请同学们用“上”、“下”相互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3)集体反馈。

(4)谁说得好,为什么? 完成书上59页2题,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3、分房子。

(1)动物园里建了一栋新房子,准备分给小狗、小兔、小猫和大象,请你给它们分一分,并用“上”、“下”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2)同桌相互交流。(3)集体反馈。

4、老师想考考大家,请看图(说一说59页4题)。你知道宝物在哪里吗?你是怎么猜到的?

5、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1)分组讨论,交流。(2)集体反馈。(3)指名板书图。

四、故事。

(1)观看《狐狸和乌鸦》动画。(2)用上下编一个故事。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观察”“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小动物及其物体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已经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反思:

“上下”这一知识点对孩子们来说并不是新知识,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这节课的重点是会用“上下”完整地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体会上下的相对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松树爷爷生日,小动物们给它过生日,引出小动物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先是两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再教学三只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是出示四只动物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进行巩固训练。然后是进行书上的各种形式练习。出示数学书第一页主题图,当学生说出:汽车在上面,船在下面时。我给予纠正:在表达位置与顺序时,要注意不能单纯地说谁在上,谁在下,应该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数学语言的严密性。在学生自己叙述的较流利、较准确时我出示填空题,进一步巩固知识。本节课我注重了把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室中找一找上、下,学生找的很准确,有的是我也没想到的,可见学生的观察能力强。我也利用身边的素材,文具盒和数学书进行交流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让孩子进行交流,并组织我说你做的游戏加深理解,效果也不错。我觉得这节课学生的状态比较好,数学语言准确,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训练。

整节课的设计还是比较流畅的,孩子们也很认真,在讲完“上、下”一课后,在反思的过程当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就是没有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我应该在学生叙述时,把处在中间位置的火车单拿出来,让学生说说它的位置,让学生发现原来火车的位置可以说成是:火车在船的上面,在汽车的下面。然后在“你说我摆”这一还节再巩固一下,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下载一年级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大全)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

    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一年级下《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

    一年级下《开会啦》教学设计(含五篇)

    一年级下《开会啦》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

    一年级语文下10.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10.司马光教学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0司马光 教学基础目标: .认识3个偏旁——十、......

    一年级下《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三班 暴捷 学习目标: 1、学会将自己手中的图形卡片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在生活中,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分类的方法整理自己的物品。 学习......

    一年级下《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读课文理解词语先生,并认识生字,先,鹿,慢,鼻,脑袋,推,辆,干净。 2.再次精读课文理解词语......

    一年级下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设计

    左右结构(三)教学设计 北京市中小学生地方教材《书法》一年级下册 通州区永顺小学 崔占伟 【教材、教法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写字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对......

    一年级下找规律(图形)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找规律(图形)》教学设计 龙门一小 包林 教学目标 1.通过事物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