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集体备课2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集体备课2
课题:分数连乘第5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有效练习学会计算分数的连乘,知道分数连乘的简便算法和计算时约分的简便方法。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通过整理归纳,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整理养及时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与难点:
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课前准备:小黑板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基本练习。
二、评价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反思重建
第二篇:六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集体备课[最终版]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乘法教案集体备课
第三单元“分数乘法”分析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分数乘法,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编排的。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教学分数除法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以计算为主,包括分数与整数相乘、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要求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应用于分数连乘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去;在探索算法、总结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二 单元目标要求
1、通过具体情境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3、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三
单元设计意图
第一,意义法则有机融合。以计算法则的教学为编排主线,把运算的意义、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优化了全单元的内容结构,充分发挥教学的功能和价值。如,例1从做绸花要用多少米绸带的实际问题引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问题,把原来的乘法概念扩展到分数范围,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应用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知识,体会并得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既解决了做绸花的实际问题,又解决了新的计算课题。第二,知识发展线索清晰。本单元内容编排前后联系紧密,各道例题的教学任务明确。先教学整数乘分数,后教学分数乘分数,符合简单到复杂的编排原则。无论意义还是算理算法都立足基础,再进行改造拓展,逐步实现整体架构。第三,关注知识前后衔接。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分数除法的教学提前作准备。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分数乘整数第1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有效练习初步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与难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课前准备: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分乘整数的算理数
复习:
1、5个12是多少?
怎样列式?(多媒体示题)
2、++=+
+教学例1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书上的结语。(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能约分时,先约分再计算)通过复习连加巩固乘法的意义及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方法及意义
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3/10米,目的是让学生沟通分数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为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乘法算式与连加法算式的联系理解分数乖整数的算理和归纳出分数乖整数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八第3-5题
通过练习明确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进一步巩固分数乖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
反思重建
课题:一个数乘分数第2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生活实际、自主探索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计算。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操作,观察,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进一步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的能力。通过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与难点: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课前准备:小黑板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创设情境
二、组织探究
1、说数量关系今年收获的苹果比去年多1/5甲修的米数比乙少2/7,甲是乙的几分之几?3米的5/9是多少?
2、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教学例4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对有关分数数量关系的理解通过例4的学习,主要让学生头脑中建立关于分数乘分数计算方法的初步猜想教学例5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根据例4中建立的初步猜想,算出算式的积,再通过操作来验证猜想,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了猜想的合理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试一试通过试一试,把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推及到分数与整数相乘,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合理的认知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46的试一试
2、练习
完成P46的练一练(2)实际计算时可以直接按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分数和整数相乘,而不必把整数改写成分母是1的分数,这样比较简便3)也可以整数与分数直接进行约分后再计算。这样更简便明确:(1)整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的第1题
2、做练习九的第3题
3、做练习九的第4题
4、做练习九的第5题
通过练习巩固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全课小结
七、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练习九的第2、5题反思重建
第三篇: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六上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除法以及解简易方程,学习了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分数除法和比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学习分数除法打下了基础,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对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作用.教材内容包括: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这些知识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一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分数加,减,除的学习任务,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另一方面又开始了比的初步知识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百分数和比例提供了基础.两方面的收获,都将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单元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使学生学分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求比值和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景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单元教学重点】
、分数除法的计算;
2、分数除法问题的解答;
3、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运用.【单元教学难点】、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算理;
2、比的应用.、分数除法
【教学目标】、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指导并初步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3、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4、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2、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3、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第一课时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新知探究:
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例1的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观察图意,指名口答图意和应该怎样列式.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3、100g=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
问题⑴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问题⑵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活动要求]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汇报学习结果:
3、学生独立阅读教材
4、归纳总结: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三、巩固与提高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1/a÷3等于多少?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四、课后作业
练习八第1、2、3题
五、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例1.100×3=300(ɡ)
/10×3=3/10(㎏)
300÷3=100(ɡ)
3/10÷3=1/10(㎏)
300÷100=3(盒)
3/10÷1/10=3(盒)
例2.4/5÷2=4÷2/5=2/5
4/5÷2=4/5×1/2=2/5
4/5÷3=4/5×1/3=4/15
第二课时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知识
、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口算下面各题
/6÷3
4/7÷2
3/5÷2
6/7÷2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三
、出示例三
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2、指导列式
(1)
谁走得快是比两人的什么?(速度)
(2)
怎样求二人的速度?(自己列出算式,并与你所在的小组的同学交流你的算式及列式依据)
(3)
汇报并板书:小明平均每小时走2÷2/3
小红平均每小时走5/6÷5/12
(4)
你能直接求出这两个算式商的大小吗?(不能)
(5)
你会求出这两个算式的商吗?为什么?(不能,因为除数是分数)
我们这一节就来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3、探究计算法则:
探究计算2÷2/3
(1)
指导学生画线段示意图:
①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试试看(由于用2/3小时行2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画图时有一定困难,画图前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2/3小时表示什么?(1小时的2/3)
b、2/3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小时所行路程有什么关系?(2/3小时行的路程=1小时所行路程的2/3即:1小时所行路程的2/3是2千米)
此时学生就可根据乘法应用题画图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了。
②把你的画图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比比谁的画图能更好的反映信息。
③打开教材第30页,看看你们的图与教材的图是否相同。
(2)
探究怎样计算2÷2/3
独立阅读教材第30页,体会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3)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
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
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
2×1/2
③
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
由此推出2÷2/3=2×1/2×3
⑤
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
2÷2/3=2×1/2×3=2×(1/2×3)=2×3/2
⑥
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你们能用这个规律计算5/6÷5/12吗?试一试,并把你的计算与同组人交流。
三、课堂练习:、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四、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3=2×1/2×3=2×3/2=3(千米)
简写:2÷2/3=2×3/2=3(千米)
5/6÷5/12=5/6×12/5=2(千米)
第三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
讨论问题
①
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
怎样列式?
(2)
讨论要求:
①
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
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2、教学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
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5÷[(2/3+1/5)×15]
(1)
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
(2)
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3)
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课堂练习:
四、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五、板书设计: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8÷2/3-4
计算:1/5÷(2/3+1/5)×15
=8×3/2-4
计算:1/5÷[(2/3+1/5)×15]
=12-4
=1/5÷[(10/15+3/15)×15]
=8(朵)
=1/5÷[13/15×15]
=1/5÷13
答:小红还剩8朵花。
=1/65
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第四课时
混合运算练习题
练习内容:教科书第36页内容
练习过程:
、由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内探讨交流
3、汇报应用题解题思路(在全班内)
第2节
解决问题
2.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4、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5、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实施】:
第一课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
鸡的只数是鸭的3/4
②
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③
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④
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例1的条件和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设疑讨论
问题:①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③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④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板书: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4/5=28
师: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结果)、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分组讨论完成)
讨论设疑①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③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教师板书
2、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④课堂练习
(1)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四、板书设计: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例一:
解:设小明的体重为x千克
解:设爸爸体重为x千克
4/5x=28
7/15x=35
x=28÷4/5
x=35÷7/15
x=35
x=75
答:小明体重35千克。
答:爸爸体重75千克。
第二课时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一、复习xkb1.com
写出下面数量关系(用等式)
(1)裤子价钱是上衣的2/3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少1/3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二
爱华小学的同学非常喜欢课外兴趣小组,他们学校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比航模小组人数多1/4,算一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讨论设疑
(1)
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条件和问题)
(2)
怎样用线段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问题和条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理由是什么?
2、讨论要求
①
将4个问题在小组内充分讨论
②
由组长或小组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学生独立解答
4、由组长汇报检查并汇报解法过程。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
2、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修一条公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有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四、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的应用题
问题参加运算,用方程简单
解:设航模组有x人
x+1/4x=25
x×(1+1/4)=25
5/4x=25
5/4x=25
x=25÷5/4
x=25÷5/4
x=20
x=20
答:航模组有20人。
3.比和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读比值。
2、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3、学会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运用这个知来解决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比的基本性质。
4、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5、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量的意义。
6、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
2、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3、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基本方法。
4、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电脑呈现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的影像资料。(或实物投影出示课文插图)
画面呈现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根据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二、课堂实施:
(1)比的意义:
师:在长和宽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把15÷10和10÷15换成另一种说法。就是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新的知识。(板书课题)
师:这是一组同类量之间的比,不同类量之间也可以比
如“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作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由此可以推出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比的写法:(学生自己独立阅读教材,掌握比的写法)
(3)比中各部分的名称:
师:比是除法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当除法写成比后,各部分的名称就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在教科书中查出比各部分的名称。
(4)比的另一种写法: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例如:15:10也可以写成15/10,仍读作“15比10”。(5)讨论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组讨论并汇报)
三、课堂练习:教科书第44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同类量:
比的写法:
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5比10写作:15:10
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
0比15写作:10:15
不同类量:
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90
42252比90写作:42252:90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第二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新授:、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以6:8=6÷8=6/8为例
(1)比较和除法的关系: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2)学生探究比和分数的关系
(3)归纳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比的基本性质的应用题——化简比
(1)教学例1
“神州”五号搭载了两面联合国旗,一面长15厘米,宽10厘米,另一面长180厘米,宽120厘米。这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分别是多少?
最简比的条件:①两个整数
②互质数
5:10=(15÷5):(10÷5)=3:2
(为什么除以5)
80:120=(180÷__):(120÷__)=():()应除以什么数?
归纳:把一个两项都是整数的比化成最简比的方法是(给它们同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
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6:2/9
0.75:2
/6:2/9=:=:
0.75:2
方法1、0.75:2=(0.75×100):(2×100)
=75:200
=():()
方法2、0.75:2=(0.75×4):(2×4)
=3:8
三、指导学生做教科书第46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比的基本性质
以6:8=6÷8=6/8为例
(1)比较和除法的关系:
6÷8=(6×2)÷(8×2)=12÷16
6:8=(6×2):(8×2)=12:16
6:8=(6÷2):(8÷2)=3:4
6÷8=(6÷2)÷(8÷2)=3÷4
5:10=(15÷5):(10÷5)=3:2
(为什么除以5)
80:120=(180÷__):(120÷__)=():()应除以什么数?
第三课时
比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2
按1:4的比配制了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分析题意:条件:浓缩液和水的和500毫升
浓缩液和水的比1:4
问题:水?毫升
浓缩液?毫升
2、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方法可能有以下两种
一、总份数:4+1=5
每份数:500÷5=100(毫升)
各份数:100×4=400(毫升)
00×1=100(毫升)
答:略
二、总份数4+1=5
各份数500×1/5=100(毫升)
500×4/5=400(毫升)
答:略
教师小结:比的应用主要是按比例分配,即把几个数的和按照它们之间的比分开来,其特征为:
、问题特征
条件:两数(或几个数)之和
两数(或几个数)之比
问题:求两个数(或几个数)
2、解法特征:
解法一
①求总份数
②求一份数③求各份数
解法二
①求总份数
②求各份数
三、课堂练习
教科书第49页“做一做”
四、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一、总份数:4+1=5
每份数:500÷5=100(毫升)
各份数:100×4=400(毫升)
00×1=100(毫升)
答:略
二、总份数4+1=5
各份数500×1/5=100(毫升)
500×4/5=400(毫升)
答:略
第四篇:六上第二单元备课
《山雨》《索溪峪的野》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双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自然界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体味那山雨和索溪峪的无穷韵味吧!
一、出示学案
1、默读课文,理顺山雨的写作顺序,简单概括主要内容。画出文中能体现山雨无穷韵味的句子,批注阅读,学习写法。
雨起、雨中、雨后。
2、浏览课文:作者从几方面写索溪峪留下的印象?哪些句子是实实在在的描写(用 划出),哪些是引发的联想和想象(用~~划出)。
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交流学案
1、预设一: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师生交流:
“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2)品析朗读。
预设二: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1)品读,感悟作者大胆而又神奇的想象、联想及拟人的写作方法,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亦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2)写话训练: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预设三:
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预设学生感悟:
A、“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B、“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C、这水淋淋的绿颜色不仅让作者的眼睛看到了,心中也感受到了。
2、《索溪峪的野》领悟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预设一:赏析‚山是野的。‛
A、画出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B、反复读:体会山的特点(想象山的形态,用上“有的„„有的„„有的„„”说一说。)出示这一长句的另一种排列:
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
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成团伙,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
有感情朗读, 体会句式的整齐及韵律美,读出你的赞叹,并谈谈自己的收获。
预设二:赏析‚水是野的。‛
A、赏析句子“索溪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峪的“野”。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闹”,十分调皮、可爱。也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一段中,作者还有哪些奇特的想象?(索溪峪是一个野孩子,山路是它的哥哥,树木是它的大叔,石头是它的弟弟。)
B、赛读,读出索溪的趣。
预设三:赏析‚山上的野物是‘野’的。‛
快速朗读,想想“野”加引号的含义。
预设四:山野,水野,人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A、想象填空——
在如此无拘无束的氛围下谁都会忘情,都会变野。你看:姑娘们____;花甲老叟____;人们全都____;是因为________。
B、赏析句子“人们,在这山水中返朴归真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小练笔
写一写家乡的水,如新湖或减河湿地。从不同侧面表达水的美,如阳光照耀下的水,雨中时的水,夕阳西下时的水,或按四季的不同等等。
教学反思:
第五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2013-2014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五”组成。四篇课文中《小草之歌》《争吵》《小泽征尔的判断》是精读课文,《皮巧根桥》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是对崇高品质的歌颂。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本组课文要求认字21个,会写28个。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5、学会正确表达如何劝说别人,培养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
6、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体会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3、书写生活中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的经历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具准备:
搜集的资料、课件等
六、课时安排: 十一课时
小草之歌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的字有:渺、惭、愧、丘、娇、辽、涯;会写的字有: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掌握的词语有:计较、奉献、幸福、缺少、沙丘、锁住、同胞、打扮、辽阔。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3.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顺序,说说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4.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小草产生敬佩之情。体会小草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生字词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帮助学生会认的字有:渺、惭、愧、丘、娇、辽、涯;会写的字有: 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掌握的词语有:计较、奉献、幸福、缺少、沙丘、锁住、同胞、打扮、辽阔。3.感悟文章大意,体会文字之美。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讲授法。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一)师出示谜语: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它从不寂寞,从不烦恼,它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指的是谁吗?
(二)揭示课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宜振的一首诗《小草之歌》。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三)齐读课题后释题:题目中的“之”跟“的”相当,“小草之歌”即“小草的歌”。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比如:小草唱的是什么歌?为什么要唱这首歌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一)听录音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学生借助拼音反复认读生字词。(展示课件)
(三)自主交流识记生字,汇报识字方法,教师适时点拨、鼓励。
(四)让学生仔细观察会写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展示课件)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
(五)生互相提醒最易写错的笔画。
(六)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并范写“福”和“奉”两个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了解大意。
(一)默读诗歌,说一说诗歌是按照怎样的表达顺序来写的。
学生反馈。
(二)小组合作探究: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展示课件)
1、学生齐读诗歌。
2、分组读诗歌并讨论本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草的。
(三)小组长汇报交流情况。
(四)师小结:小草只讲奉献,不讲索取,它能防洪、固沙、美化环境,它的生命力顽强,(五)播放录音,学生小声跟录音读。巩固识记。
四、布置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听写生字、词语。
五、板书设计:
17、小草之歌
计、奉、福、缺、丘、锁、胞、扮、娇、辽
教学反思: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体会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3.体会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了解诗歌从哪几个方面来赞美小草。
教学难点:
感受小草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对小草产生敬佩之情。体会小草的象征意义和诗歌拟人化的写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回顾感知
(一)今天让我们再次唱响这首《小草之歌》(板书课题)(展示课件)
(二)结合上节课学习,说说诗歌是从哪个方面来赞美小草的?
二、熟读诗歌,理解感悟
(一)自读诗歌,读中发现。
1.学生自由读全诗,看看从诗歌中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读书的新发现。
(诗歌中 1~3 小节、4~6 小节在写法和结构上相似;诗中采用拟人手法,把小草当作人来写。)
3.师小结:
这首诗无论是语言还是韵律都很美,诗中还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草当作人,让小草进行自述,显得亲切、生动、易懂。
(二)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指名朗读诗歌的第一至三小节,并出示学习提纲:(展示课件)
(1)从这一部分中你体会到什么?
(2)把不懂的地方跟小组里的同学交流讨论。
(3)读了这一部分,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请用诗歌中的句子说一说。
(4)应该怎样读好这一部分?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交流学习。
3.生反馈学习情况,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 释疑:“气馁”“微不足道”“奉献”“索取”,同时(展示课件)帮助理解。
4.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每小节的前一句时声调要抑,读出小草的自谦,读后一句时声调要扬,以表达出小草的奉献精神。
5.师范读后指名读,师生评议,全班齐读。
6.师小结: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能为天地间献一点绿色,为大自然的需要做一丝奉献,向大自然的索取却很少。(板书:奉献)
(三)自主探究,学习诗歌第二部分。
1.师出示第二部分内容。(展示课件)2.引导学生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来学习。3.学生分小组自主交流学习。
4.全班交流:
(1)从这部分体会到小草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很大。
①怎样理解“大伙拉起手会击退洪水的咆哮”?(展示课件)(板书: 防洪)
②“沙丘被我锁住了手脚”是指什么?(展示课件,同时播放视频)(板书:固沙)
③怎样理解“把祖国的山河打扮得更俏更娇”?(板书:美化环境)
(2)师指导朗读:朗读这一部分时要用比较坚定的语气来读,把小草 击退洪水、锁住沙丘、美化祖国山河的自豪之情表达出来。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师生评议。(重点引导学生从句式排列特点上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教师小结:小草在防洪、固沙和美化环境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它值得自豪,令人敬佩。
(四)合作探究,学习诗歌第三部分。
1.齐读诗歌第七小节。
2.生自由谈理解。
3.教师结合课件引导理解“枯槁”(展示课件)和“天涯海角”。(展示课件)
4.生有感情朗读,互相评议。
5.教师小结:小草有着蓬勃的生命力,所以我国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来赞美小草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6.师生齐背“离离原上草„„”。
三、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1.创设情境,师生配乐朗诵诗歌,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韵律美。
2.学生自由练读。
3.师生合作,串背全诗。
4.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小节,读出对小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小草虽然渺小,但它却默默地为大自然的需要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小草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诗歌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把小草当人来歌颂,大家说说,有哪些人能像小草一样为社会默默地做出奉献的?
2.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一幅小草图,写上一句或几句赞美的话。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2.把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在 《我的采集本》上。
六、板书设计:
小草之歌
奉献
防洪
固沙
美化环境
生命力强
教学反思:
———————————————————————————————————————————————————————————————————————————————————————————————————————————————————————— ——————————————————————————————
18、争吵
教学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感情变化以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那句话的含义。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
3、理解“戒尺、胳膊肘、嫉妒、服侍、高尚”等词,会正确书写“缘、承”等字。课时重点:
1、理解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时难点:
研读争吵的经过与重归于好的段落,体会克莱谛友好、宽容、高尚的品德。教学过程
一、课前迁移,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肯定有很多朋友,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
⑴ 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
⑵ 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⑴ 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⑵ 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⑶ 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⑴ 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⑵ 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⑶ 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⑴ “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⑵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⑶ 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 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⑴ 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理解服侍:可以说服侍什么人?反馈:旧式丫鬟服侍小姐等;服侍老人,服侍病人。克莱谛服侍生病的母亲,可见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⑵ 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教学板书: 18 争吵
宽容 友好
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
2、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3、理解“挨”、“防御”、“缘故”等词。教学重点:
研读写“我”的段落,体会“我”在吵架前后的心理变化。教学难点:
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己选择一句写:
克莱谛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
父亲那么喜欢克莱谛,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眼睛里表示出悲哀,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克莱谛与安利柯重归于好,是因为________的缘故。
2、是呀,克莱谛和安利柯重归于好,克莱谛能主动表示和安利柯友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是安利柯就不想和克莱谛和好吗?
二、研读写“安利柯”的句子
1、反复默读第二自然段,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反馈:
吵完架后,安利柯的心里很不安、很后悔,很矛盾。
3、根据学生发言出示句子交流:
⑴ 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
学生交流要点:“不安”,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个别读,齐读,读出我后悔的心理。
⑵ 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指名读、齐读,读出安利柯矛盾、好面子的心情。
⑶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是要与我重归于好,“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我”的意思与安利柯一样吗?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 了)。
4、我就这样后悔着,不安着,矛盾着,──出示“终于挨到了放学。”结合上面的内容,说说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5、去读读在放学路上,“我”的表现,你又发现了什么?
⑴ 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理解防御)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⑵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小结:克莱谛与安利柯和好如初,除了克莱谛主动友好外,安利柯的知错认错也是很重要的。
小结:知错 认错
三、研读写父亲的话
1、课文中的安利柯和克莱谛都让我们很感动,课文中还有一个人也很令人感动,令人尊敬,是哪一位?
2、找出写父亲的说的几句话,读读,你能读懂什么?
反馈出示:
应该知错认错
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出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
交流: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指导读好第三句话,“脸一沉”换个词。
小结板书:应该 不应该
3、父亲说的几句意义深刻的话,安利柯哪些做到了,哪些没做到?
4、那么在放学路上,安利柯应该怎么做,才是做到了像父亲说的。想象写放学路上安利柯主动认错和好的情节。指名读,评议。
出示:
终于挨到了放学。
5、小结:
同学们,课文写的虽然是一件很平常的小事,却使我们认识了两个不同寻常的孩子和一位伟大的父亲,两个孩子都那么善良,他们相互理解;父亲呢,如老师一样严格教育孩子。
四、课外拓展
1、你们知道这篇课文出自哪里吗?课件出示《爱的教育》书封面及简介
作者:亚米契斯 意大利作家,(1846~1908)
内容简介: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 一译《心》。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这本书是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吻来写作的。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的著作,把“爱”表现得精髓深入,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夏丐尊先生执译并序言:“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时为人父为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了流泪。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2、布置作业
⑴ 阅读《爱的教育》。
⑵ 抄写父亲说的话。
⑶ 写一件和同学发生的事。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
19、小泽征尔的判断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2、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理解“和谐、素质、权威、桂冠、判断、果敢、试探”等词语。
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教学难点:
了解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学习他不迷信权威,敢于坚持自己正确判断的品质。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字词卡片、课外资料等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质疑,继续培养学生阅读中质疑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质疑。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齐读课题,思考:看到题目,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小泽征尔是什么人?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
2、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事情的原委。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2、自学生字词。
①认读生字,指导书写。②指读新词,自读带新词的语句。
三、初读课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根据提示,默读课文:尝试解决同学们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记下阅读中不懂的地方。
3、交流初读收获。(不要求都解决,有些可引导读相关部分,有些等进一步学习时解决。
小泽征尔是什么人? 读第一自然段;介绍相关资料 他做出怎样的判断?“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指挥—发现—重奏—还发现在什么情下做出判断?指挥家大赛—决赛—
面对国际大师他判断的对吗?最后一个自然段
4、再读课文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边读边思考,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一定感觉到“小泽征尔的判断”很不一般。是的,他的判断使他夺得大赛的桂冠,并由此一举成名,而他的判断又将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并把学会的新磁记录在“词语花篮”中。
2、继续练习朗读课文,思考自己未解决的问题。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泽征尔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果断的判断的,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
2、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中,果敢的指出乐谱的错误,获得桂冠经过;懂得不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迷信权威,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才会获得成功。
3、会用“全神贯注、再三”造句。
教学重点:
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中,果敢的指出乐谱的错误,获得桂冠的具体经过;懂得生活中碰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教学难点:
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内容以及做出果敢判断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喜欢听交响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交响乐视频请大家欣赏,欣赏中给大家介绍乐队,乐谱,指挥家。引出视频当中的指挥家就是本课文中出现的主人公小泽征尔。
2、板书。
二、检查复习情况
1、复习文中重要词语:
全神贯注 和谐 郑重声明 考虑再三 坚信 判断 桂冠
2、快速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在欧洲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不迷信权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获得桂冠。)
三、学习课文
1、分组朗读课文,思考:小泽征尔做出了一个什么判断?
(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2、轻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小泽征尔指挥时的句子并思考:小泽征尔参加了一场什么比赛?(具有国际水平)
3、过渡:小泽征尔在比赛时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齐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4、小组自由讨论,完成表格:小泽征尔分别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做出了怎样的判断?判断的结果又如何?
5、反馈学习情况,指名学生汇报。
(第一次判断:不和谐,以为是乐队错了,重奏仍觉得不自然;
第二次判断: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得到掌声,大赛夺魁。)
6、过渡:为什么小泽征尔这样一个判断能够获得大赛的桂冠?快速从文中找出答案。理解重点句子:他们认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是真正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种素质”指的是哪种素质?
(不迷信权威,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
四、总结
1、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像小泽征尔学习敢于向权威挑战,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
2、出示:相信自己这是自信,不相信自己这是自卑,过分相信自己,听不进别人的善意劝告叫自负,我们应该自信,不要自卑,更不能自负。
五、拓展延伸
1、了解小泽征尔个人资料和成就。
2、对于中日关系,我们仍然要对小泽征尔怀有一种崇敬之情。并怀着这种崇敬之情欣赏视频。
六、作业设计.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亲人听。
2、写一篇日记《我心目中的小泽征尔》。板书设计:
小泽征尔的判断
坚定的信心
不迷信权威
夺得桂冠 果敢的作出判断
教学反思:
———————————————————————————————————————————————————————————————————————————————————————————————————————————————————————— ——————————————————————————————
皮巧根桥 教学目标:
1.认识“陡、峭、朽”三个生字,理解“陡峭、危险、朽烂、不约而同”等词语。
2.自读课文,理解皮巧根如何用“爱心”为人们架起一座安全方便的桥。
3.让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为别人着想,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
教学重点:
了解皮巧根是怎样的一个人物,他是怎样架桥的,为什么大家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
教学难点:
1.理解大家一直叫这座桥为“皮巧根桥”的原因。
2.让学生学会为别人着想,做一些有益别人的事。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
小组讨论法
情感体验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课题
同学们,相信大家对于桥并不陌生,能不能告诉老师你都见过什么桥?今天老师也带领大家去认识一座特别的桥,它叫“皮巧根桥”。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吗?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人们为什么把它叫“皮巧根桥”呢?皮巧根是谁?他为什么架桥?他怎样架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听课文朗读,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陡峭
危险
朽烂
不约而同
(二)检查生字词的自读情况。
(三)齐读课文,正音。
(四)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会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合作探究
(一)默读感悟,探究问题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怎样架桥?
(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 “皮巧根桥”?
(二)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皮巧根为什么要架桥?怎样架桥?
① 指名读1~8自然段。
②对于孩子们的想法你有什么体会?(空想、不切实际)
③皮巧根是怎么做的?画出来的句子是什么?
a指名读画出来的句子。
他让爷爷帮他把斧子磨快,就动手砍柳树。皮巧根砍了一天、两天,直到第三天才把树砍倒。
大树正好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现在得把柳树枝全砍掉。
皮巧根拿定主意在木头两边加上栏杆。
(板书:磨斧子→砍柳树→架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b.指导朗读,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才能表现出他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呢?
c.最后他终于建成了一座什么样的桥?(一座又方便、又安全的木桥)
(2)为什么人们有了新桥,还是那样喜欢叫 “皮巧根桥”?
①小组读14~15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为了表示对皮巧根的无限感激)
四、总结全文,鼓励练笔
(一)学完了课文,你觉得皮巧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爱心,肯努力等)你最想跟他说什么?(你真棒!你乐于助人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
(二)像皮巧根这么有爱心的人不止是在课文里才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请你睁开聪慧的双眼,去发现身边 的好人好事。
五
作业:
以“爱心”为题写一篇文章,记住要用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的好品质。板书设计: 皮巧根桥
磨斧子→砍柳树→架柳树→砍树枝→加栏杆
教学反思:
———————————————————————————————————————————————————————————————————————————————————————————————————————————————————————— ——————————————————————————————
语文百花园五
教学要求:
1、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2、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
4、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
5、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1、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教
法:
以读代讲法、指导朗读法。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了解相同的单字经过不同的组合,在表达的意思上可能会有所变化。
2、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行必要的积累。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话的四种表现形式,能够正确的加点标点。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海畅游” 词语真有趣。
1、初读练习中词语,初步感受汉语言的的丰富性。
2、自己尝试说出几组这样的词语。如:著名——名著;队列——列队;来往——往来……
3、让学生比较读练习中的两组词语,发现不同。(字的位置变化,意思可能不变也可能变化)
4、让学生给自己准备的词语归类。读一读,想一想。
1、讲解“对话”的组成——“文中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2、让学生用不同符号(直线和曲线)标示出练习中所给例句的“人物语言”和“提示语”。
3、读一读标示后的例句,结合“学习小伙伴”的提示,发现规律。小结:提示语在前——“说”后点冒号; 提示语在中——“说”后点逗号; 提示语在后——“说”后点句号; 没有提示语。
4、到课本中找寻有关对话描写,印证规律。
5、完成一组加标点练习。
6、对练习完成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学习“积少成多”
1、诵读本单元学过的或课外收集到的诗歌,简单说说现代诗歌的特点。
2、自由练读《爱的奉献》,班内展示。
3、听歌曲《爱的奉献》,进一步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班内交流学习感受,试背诵《爱的奉献》。教学反思:
————————————————————————————————————————————————————————————————————————————————————————————————————————————————————————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
2、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深入理解短文。教学过程:
一、阅读平台
1、解释“尝试”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曾做过怎样的尝试,结果如何。
2、结合课后思考题,自由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
3、通过不同形式交流初读成果。(读出相关内容、概括主要内容、结 合相关语句谈理解等均可)
4、围绕“短文为什么以„尝试‟为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理解短文。
5、自由交流阅读后的心得。
二、能说会道——劝说别人
1、回忆:你和家人在家中有时会做出别人不希望看到或不希望发生的事,周围的人是怎样做的?
2、结合自身经历,说说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劝说、讲道理,你更愿意接受哪一种形式?说明理由。
3、组织读题析题,把握练习要求。
[重点分析第二部分文字中的前两句,明确“劝说别人”需要注意的。]
4、两人一组进行练习。
练习前准备:先说说你们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两个人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进行模拟表演,并根据出现问题及时调整。
5、班内展示,同学进行评价。
三、笔下生辉
1、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先进行同学间自由交流,相互启发,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2、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
3、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4、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组织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5、组织学生进行评议。
6、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