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要以问题为根本
学习要以问题为根本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是教师点燃了他们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
学生到学校来上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更主要的目的是实现能力和智慧发展。教师的强行灌输以及由此养成的死记硬背习惯毫无疑问是在熄灭学生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因此,教师的教学要足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注重分析内在关系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而且有助于产生新的疑问。
客观的说,我并不否认记忆、背诵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我认为,当背诵和思考做比较时,思考从而获取知识应当是一种比背诵重要的途径。因此,我的主要力量不应当用在识记和背诵内容上,而应当花费在从事紧张但愉悦的思考活动过程中。
我对教学技能产生了这种认识:教学的技巧恰好在于能够使学生借助已经积累的东西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教师的技巧恰好在于发现学生已有的东西和将要获取的知识之间最为重要的因果联系、时间联系、交叉点。
在备课的时候,正是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宜觉察的“交集点”。每当我找到了这个交集点,我就能够确信在这个交集点,学生一定会对已经获得的知识产生疑问。有了这种肯定,我相信课堂上所有的学生都会进入正当轨道,他们处于一种力所能及的、并且能够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过程中。
例如:对“免疫调节”这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首先把人体免疫系统组成、人体免疫系统防卫功能两部分内容规划在一个课时内完成。
我的教学目标分解为5个知识目标:1.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2.人体免疫系统三道防线;3.抗原、抗体、病原体、机体这四者之间的关系;4.特异性免疫中体液免疫作用过程;5.特异性免疫中细胞免疫作用过程。
这一切内容都可以按照合乎科学过程的可靠性、理论的系统性、教学论的循序性按部就班依次有序进行。
但是,这种讲解不能成为积极地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处于听的状态,以至于可听可不可,相反,如果学生感受到自己必须要感知教材,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那么,他们就会处于一种力所能及的、能够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过程中,紧张但愉悦轻松。
这两种强烈对比效果之所以会形成,关键在于,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主动探寻知识的动力。而能够激发这种求知欲(动力)的“刺激物”是什么呢?
就在这里,“交集点”就是:伤口感染细菌、病毒后,伤口会化脓,脓液是由什么组成的。
现在,分析这一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有意识地思考和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先来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东西。
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图IV-32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白细胞接近细菌、白细胞开始吞噬细菌、白细胞已将细菌吞噬。“大夫,我的验血结果怎么样?”“你的血液中白细胞多,可能有炎症”。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皮肤和粘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许多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分布在血液和组织器官中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的一种)组成的。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通过上述已学内容分析,可见学生已经学习的内容包括白细胞在免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体三道防线与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之间关系。因此,很明显,当提出这一疑问(伤口感染后化脓,脓液的组成成分)时,学生容易结合课本归纳免疫系统组成部分。
这一“交集点”迅速而正确的把学生的脑力劳动引入正规,并且,更重要的一点,这一“交集点”还会激发学生自己产生一个新的疑问,即在了解脓液中组分的基础上,进而弄清楚参与防御细菌、病毒的白细胞在种类和效应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有必要感知课本内容,此刻,学生受到脓液成分产生过程的刺激产生主动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只需按照学生的思考顺序进行点评、修正即可达到满意效果。
最后,在完成了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学习后,结合实际情况拓展延伸,脓液产生反映了白细胞牺牲自己以及白细胞取得的胜利。
(皮肤的任何破损都可能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从毛细血管中钻出来,进入受损部位的组织间隙。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在克服感染时,一些白细胞死亡。这些白细胞及一些坏死组织、坏死细胞、死细菌和活得白细胞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黄色的黏稠液体,叫做脓液。脓液的出现,表示身体正在克服感染。
通过寻找“交集点”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感知教材,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很大程度提升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从而促进整堂课的高效。
第二篇:党委能力建设要以解决难题为牵引
党委能力建设要以解决难题为牵引 当前,部队建设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的是长期积累的,有的是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带来的,程度不同地影响制约着部队的建设发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对各级党委的严峻考验。提高部队党委班子能力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研究解决部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牵引,不断推动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此,各级党委班子要敢于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始终保持一种“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和胆魄。无论是部队建设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是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要当作分内之事、应尽之责,想方设法解决好。解决好难题仅靠老办法行不通,创新才会有出路。要以科学理念、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为指导,从群众中聚集破解难题的智慧,加强研究论证,切实把问题矛盾找准,把对策办法研究搞透,在解决难题中求突破,在破解难题中求发展,把困扰发展的重难点变为推动发展的增长点,真正实现在解决难题中提高能力,努力做到矛盾问题解决一个,素质能力提高一步,部队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第三篇:“以问题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经过几代人的总结,已日臻完善。这种模式对学生快速获取知识确有优势,但它的缺点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角度来看,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封闭性,造成了学生认识能力和方法上的缺陷,表现为:(1)教师“讲解”,学生“听记”的单向信息传输封闭系统。(2)只重视只是结果而忽视获取知识的过程。(3)教学形式单一封闭。怎样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主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自由学习》一书中提到:人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老师的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允许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让其自主发展。在罗杰斯看来,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对人的行为根本没有影响,能够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若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那就必须让学生面临对他们个人有意义的有关问题。对任何教师来说,明智的做法是要发现那些对学生来说现实的,同时又与所教课程相关的问题,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有意义,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和理智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些观点与我们当今提出的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是不谋而合的。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断把罗杰斯的理论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现就物理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三、具体做法
(一)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主体作用。物理学科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运用数学逻辑推理,总结有关概念和规律,这就决定了物理教学过程必须是“探索研究式”的开放交互过程,而不是“注入式”的信息单向传输的封闭过程。教学中,要开放课堂组织结构,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指导、点拨学生学会探索式学习。教学过程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主的分析探索。大胆设想和设计试验验证,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多项交流讨论和教师的总结归纳,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思维和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学会怎样利用和处理有关信息,激发创新意识和独创能力。
(二)物理基础知识与学生的实际活动相结合,使学生感到这些知识都是实实在在的。
例题1.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质量是20kg,从滑梯的顶端匀速滑下,滑梯长3m,滑梯与斜面的夹角是30°。
问:(1)该小朋友在运动中受那些力,这些力有哪些特点。
(2)分别求出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
(3)在滑动过程中重力、重力及摩擦力做的功。(4)该小朋友所受各种力的动量及未动量。
在运动过程中,该小朋友所具有的机械能是增加还是减少,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何种形式的能。
这样就可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把力学的主干知识复习一遍,却不感到枯燥。老师还可以设计情境不同,但要回答的内容基本相同的问题,来迎合不同的学生。或让学生在能操作的情境中去学习,从而充分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这样做效果更好。
(三)物理教育要开放,拓宽教学形式和教学渠道,重视从课外获取知识和能力,从而找出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与当代科技有关的题目,从而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必须大于开展物理科技活动、课外实验活动、实验参观活动。如学校可以组织初三学生去体育场观看科技展览,其中很多现象都应用了初中物理中的光现象、声现象、热现象、磁现象,从而加深理解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平时注重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物理实验,开放实验室,准备一些常用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测量计算和得出结论;组织学生参加假期实践、夏令营或实验活动日,以提高和发展有潜能的学生自主学习物理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和爱好特长的发展。
例题2.找一辆自行车,让学生观察它各部分的构造,并进行下列活动和分析。
(1)转动车把观察车把是怎样控制前后轮方向的。(2)一次捏紧左右两个车把手,观察它们是怎样使前闸和后闸刹车的。
(3)说出自行车的哪些部分是利用杠杆,哪些部分是利用轮轴,哪些部分是利用摩擦。
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和实际应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找结论,从而引导他们养成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习惯,同时也复习了杠杆知识和力的一些知识。
(四)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例题3.在短路中运动员为什么要等看到发令枪冒烟后,就可以起跑,而不是听到声音才起跑,使爱好体育的学生感兴趣,同时并能复习声音和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
该题对热爱体育的学生无疑是一个感兴趣的题目,这样才能培养他们自主发现问题,并找出结论,得到自我发展。
(五)设计一些对学生来说具有研究价值的题目。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灌输,对基本技能的训练。
罗杰斯认为:每一个学生天生就具有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允许学生创造,学生有可能不会像科学家那样发现“新东西”。但他们会形成一种“科学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并认识到在任何真正科学里没有封闭性的结论。
为此,我们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后,不应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简单的技能训练上,而是让学生研究具有开创性的题目,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
例如,我让基础较好的学生自己去研究一些没有学过的物理规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规律。让喜欢球类运动的学生分析球在运动中的受力和运动特点等等,这些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让学生普遍感到这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
总之,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人才竞争和创新竞争的时代,我们应该施行开放式物理教育,通过学生的科学素养,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能力。
第四篇: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范文
以问题为导向 破解三大难题
——中央政法委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三个配套文件解读
为落实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细化涉法涉诉信访改革配套措施,建立健全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工作机制,近日,中央政法委印发了《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三个文件”)。
文件出台的背景
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法治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从健全制度机制抓起,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制约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和障碍,突出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入口不顺,二是法律程序“空转”,三是出口不畅。
2013年初,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把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确定为政法系统的重点改革项目,明确了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先后分四批部署各省(区、市)政法机关开展改革试点。今年初,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全面实施涉法涉诉信访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在各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和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各级政法机关坚持法治导向,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地方改起,从健全制度机制抓起,积极稳妥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取得了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政法机关接待群众来访数量同比上升了7.1%,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有了明显提高,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这些情况表明,诉访分离、依法治访的改革精神,逐步成为各方共识。越来越多的信访群众选择司法渠道反映和解决问题,总体呈现“弃访转法”的良好势头;越来越多符合受案条件的信访问题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受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效果逐步显现。这也反映了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方向是对的,路子是可行的,社会各界和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对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举措是认可的。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改革深入推进的瓶颈和障碍。突出的有三大难题:一是入口不顺。主要是信访申诉的渠道窄、渠道少,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信息化时代的新要求不相适应;诉与访的界限不清、标准不明,工作中难以准确地分类处理;受理立案的门槛高,一些符合条件的诉求进入不了法律程序;各单位间存在“踢皮球”的问题,一些群众反映的问题得不到依法及时受理。二是法律程序“空转”。有些案件虽然进入了法律程序,但办案单位态度不端正,办案不认真,有错不纠,有瑕疵不补正,法律问题没有得到依法公正解决。三是出口不畅。主要是已经走完法律程序的信访案件退不出处理程序,有些案件当事人仍然反复缠访闹访,严重影响正常的信访秩序和社会秩序。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工作成效,影响信访群众对涉法涉诉信访改革的信任,如不尽快予以破除、解决,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就难以顺利深入推进。中央政法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三个文件”,推动政法机关建立健全导入、纠错、退出机制,进一步破解入口不顺、程序空转、出口不畅等难题,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深入开展,确保取得更大成效。
文件的主要内容
解决入口不畅的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及时处理;解决有错不纠的问题,提出了执法错误、瑕疵的认定标准,以及依法纠正错误、补正瑕疵的办法;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防止终而不结、无限申诉,切实维护司法权威。
《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导入法律程序工作机制的意见》,主要着眼于解决入口不畅的问题,确保符合条件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在法律程序内得到及时处理,防止一些案件游离在法治轨道外,形成越级访、违法访。文件重点明确了诉与访的标准,对什么是诉类事项、什么是访类事项做了严格区分,以及导入相应法律程序的各种具体情形;为防止界限不清、相互推诿、案件积压,要求政法机关建立内外部衔接配合机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导入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关于建立涉法涉诉信访执法错误纠正和瑕疵补正机制的指导意见》,主要着眼于防止法律程序“空转”,解决有错不纠的问题。特别是对实体没有问题,但办案程序、司法文书等方面存有瑕疵的案件,提出了原则性解决办法,要求政法机关出台具体实施意见,在法律程序内解决,不能对带有小毛病、小问题的案件推出不管。文件原则提出了执法错误、瑕疵的认定标准,以及依法纠正错误、补正瑕疵的办法;从健全内部纠错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制约、严格责任查究等方面提出了意见;从矛盾化解、舆情引导、源头治理三个方面,就增强工作效果提出了具体要求。
《关于健全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的实施意见》,主要着眼于解决出口不畅的问题,防止终而不结、无限申诉,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文件重点明确了依法终结的范围和法律依据,细化了终结标准和程序,确保终结案件质量;对问题已经依法公正解决仍然缠访缠诉的个案,明确了综合化解的具体要求,以确保终结事项依法有序退出法律处理程序。
落实文件精神的要求
理顺入口,确保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得到依法及时受理,防止法律程序空转,切实依法解决问题,畅通出口,使无理缠访案件依法退出。多措并举,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坚持依法解决实际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两手抓;严格落实办理时限;大力推广视频约访;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
一要理顺入口,确保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得到依法及时受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首先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把在法治轨道外的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引导到法治轨道内来,让符合条件的信访事项依法得到及时受理。
——多管齐下,切实解决信访渠道单
一、狭窄的问题。中央和省级政法机关要依托各单位官方网站,开通网上信访,引导当事人直接上网反映问题;依托内部专用网络,把视频接访系统建起来,实行远程接访,减少群众“访累”;地市以上政法机关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办信工作,实现数字化录入转办,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引导案件当事人多来信,少来访。各级政法机关要探索建立网上受理流转、网下复查办理、网上答复化解的信息化工作机制,努力改变以人访为主的传统信访模式,逐步形成“就近的来人访、远处的上网视频访、不方便的来信访”的接待受理格局。
——降低受理门槛,切实解决合理诉求进不了法律程序的问题。要进一步明确诉与访的甄别标准和区分界限,细化各类信访事项的受理范围和条件。对每一起信访事项,都要准确把握性质和类别,依法及时受理。符合法定条件的,及时导入审判机关诉讼程序、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程序、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律程序办理。受理标准上,只要可能存在执法过错或瑕疵的,都应当依法予以审查。导入法律程序后,要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确保问题得到依法解决。
——加强衔接配合,切实解决部门间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党委政法委要协调建立政法机关与党政信访部门的统筹协调机制,引导涉法涉诉信访群众依法向相关政法机关反映问题,依托党政信访部门协商明确普通信访与涉法涉诉信访交织的信访事项、涉众型信访事项的责任部门,积极开展分工合作。政法各单位之间要加强衔接配合,建立通报联系机制,解决好当事人多头上访的问题。对交叉管辖的信访事项,严格落实首办负责制,谁先接待,谁审查受理。各单位内部要建立信访部门与案件承办部门之间的衔接机制,加快案件流转,确保符合条件的信访案件得到及时受理。
二要防止法律程序空转,切实依法解决问题。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导入司法程序处理,就要保证群众合法有据的诉求,在司法程序和时限内得到公平公正解决,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依法按程序就能公正解决问题。
——以过硬的措施,确保执法错误依法得到公正解决。大力推行信访办理回避制度,需要依法复查、再审的信访事项,实行原办案人员回避;可能存在执法错误或瑕疵,经多次复查仍未解决的信访事项,要实行异地审查;上级发回重新处理,仍未能解决的,可实行提级审查。深入开展案件评查活动,通过各部门自评、上级政法单位直接评查、异地交叉互评等方式,查清案件是否存在过错瑕疵、当事人信访诉求是否合理。对评查中发现的执法错误和瑕疵,及时启动法律程序,依法予以纠正、补正,还当事人以公道。要严格落实倒查问责制,对存在执法错误、瑕疵,久拖不决的,不仅要倒查原办案单位、办案干警的责任,也要倒查信访办理部门和干警的责任。
——以规范的救济手段,妥善弥补瑕疵。对每一个执法瑕疵,都要向当事人耐心说明瑕疵问题不影响案件处理结果的理由和依据,通过释法析理,努力消除当事人误解。对文书制作疏漏、事实表述不准、法条引用失误等方面的瑕疵,要通过裁定、决定等方式依法予以补正。对办案程序不严格、证据收集不规范,以及对待当事人冷硬横推、简单粗暴等态度作风问题,无法恢复原状的,应当向当事人作出合理解释,争取谅解。对常见多发的、当事人反映强烈的问题,比如程序性瑕疵、文书瑕疵,要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建立长效防范机制。
——以办理过程的公开,提高依法纠错的效果。既要依法公开执法办案的依据、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也要依法公开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方便群众监督。对重大敏感信访事项、存在重大执法过错的案件,及时发布事实真相和案件处理情况。对问题已经依法公正解决,仍缠访缠诉的,要把政法机关的处理情况和当事人的诉求公之于众,让群众评判说理,赢得群众支持。
三要畅通出口,使无理缠访案件依法退出。对当事人反映问题已经依法按程序处理完毕,合理诉求已经依法按政策公正处理,除有法律规定的情形外,对该信访事项依法终结,不再 启动复查程序。
——确保终结质量。对信访事项的终结,必须经过复查、申报、审查、备案、告知5个环节,符合终结标准,并经中央政法机关或省级政法机关审批。仍继续缠访的,各级政法机关不再作为信访事项进行统计、交办、通报,重点是做好对当事人的解释疏导工作。
——落实善后工作。各级信访联席会议、党委政法委、综治办要建立协调机制。对已经终结的涉法涉诉信访事项,请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基层组织,动员各方力量,做好对信访人的教育疏导、帮扶救助和矛盾化解工作,促使信访人息诉息访,回归正常的生产生活,使信访终结事项依法有序退出法律处理程序。
——用好救助手段。对遭受犯罪侵害或民事侵权,无法通过诉讼获得有效赔偿,造成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按规定及时给予救助,帮助当事人摆脱生活困境。对纳入不到司法救助范围又确有实际困难,或是救助以后困难仍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的,引导当事人按规定申请社会救助。
四要多措并举,维护良好信访秩序。各级政法机关要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正常信访秩序,为有序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依法处理好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依法解决实际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两手抓。不论是哪一类信访事项、什么性质的上访行为,都要按照依法解决问题与依法处理违法行为并重的原则进行处理。既不能纵容极少数闹访滋事人员挑战法律底线,也不能只注重处理违法行为而不解决当事人合理合法的诉求,防止矛盾激化。
——严格落实办理时限。对群众反映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要公开承诺办理期限,限时办结,是否受理、是否立案以及办理结果,及时答复当事人,说明理由和依据,努力使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在本级得到妥善解决,最大限度减少重复访、越级访。
——大力推广视频约访。中央和省级政法机关在办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过程中,需要向当事人了解情况,当面做解释说明工作,或者当事人需要反映情况的,原则上应通过视频约访、远程接访,必要时上下几级政法机关联合接访,让当事人感受到,通过视频约访,反映问题快捷、解决问题高效,逐步扭转赴省进京上访高发的局面。
——依法处理违法上访行为。对到非指定场所上访、聚集上访、闹访滋事等违法上访行为,按照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度,采取疏导劝离、批评训诫、依法处理等方式进行区别处理。对妨害公共安全、扰乱社会秩序的,公安机关及时依法处置。对采取极端方式闹访、借上访之名煽动闹事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严肃处理。对违法闹访典型案例,公开曝光,教育引导信访群众依法理性反映问题。
第五篇:以问题为导向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区以问题为导向整顿软弱涣散
社区党组织取得成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我区把整顿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工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建整体水平重要工作,围绕排查出的党组织班子建设、制度建设、民主管理、信访维稳、党员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等方面,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一、抓龙头引领,突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
在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中,通过“三上三下”的方式提名确定候选人,组织提名当选率为100%,选出一批政治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综合服务能力好的“两委”班子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81.36%,“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比例达92.56%,进一步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组织新一届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参加专题培训,并结合“两委”新任班子就职宣誓作出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承诺。对转制社区继续下派优秀年轻机关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强党组织对基层的领导,避免本土社区干部因地缘关系、集体利益受到牵制。深化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推进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分工协作、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治理结构。采用宣传栏、编发口袋书,利用手机信息、网络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手段,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讨论,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
二、抓建章立制,提升基层党建规范化水平
重点完善“社区”两委决策、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活动和 1 党内关爱等制度,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例如,**社区针对原领导班子领导违纪影响班子建设的问题,完善社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保重大决策民主科学。**固定每月25日为党员活动日,组织全体党员开会学习中央和省、市、区有关政策文件,研究部署重点工作。**社区建立辖区单位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完善党员岗位责任制度、党员评议制度等。**社区认真落实“组织挂心、党员暖心”党内关爱工程,定期走访老党员、困难党员,探望慰问有病患党员,帮助解决困难,今年来共走访探望党员42人次,支出慰问金、扶助金、慰问品等共计约1.5万元。
三、抓平台建设,强化党员干部实践锤炼
组织发动党员干部主动承担、带头攻克难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确保区中心工作、重点项目在基层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地铁**号线征地拆迁、“三旧”改造等工作在有关转制社区得到有效推进。全力推行“一线工作法”,认真落实基层联系点、“五走五联”、定期下访约访接访等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强化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社区党总支班子成员采取包干责任制,将涉及“城中村”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分类、分片、分批,定期研究解决,不断完善签约补偿方案,促**“城中村”改造早签快签。**社区党员干部在今年抗大暴雨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辖内危房、山塘、下水道、广告牌、飘蓬等的预防及孤寡老人的安置工作。**社区针对居民群众反映辖内有线电视出现信号弱或无信号等问题,制定工作方案,组织党员干部入户宣传,全程跟踪服务,推动问题解决。
四、抓作风养成,增强党员为民服务意识 完善区领导联系代表团、代表团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四联系”机制。深入开展“三增三简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梳理和优化对外审批、内部工作流程,实行错时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社区服务站开展延时服务,为上班族下班办事“开小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办理全区通办、网格代办,18个部门、192个事项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现场办理,个人事务基本进驻街道政务中心办理。**社区制定新的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实施指纹打卡,改进居民服务的受理、承办、回复办理情况,获得居民群众肯定。如,**社区建立干部“家访”制度,11名班子成员挂点21个经济社,每周不少于半天深入经济社或居民家中了解社情民意。**社区服务站试行弹性上班便民服务措施,为前来办事的居民服务。
五、抓矛盾化解,切实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针对部分社区信访矛盾较多的情况,我区重点解决涉及信访和社会治安情况的矛盾纠纷。例如,**社区搭建群众诉求平台,在每个居民小组设置意见箱,及时收集处理社区居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社区充分应用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切实做好社区矛盾纠纷化解,今年上半年共调解纠纷22件,成功率达100%。**着力解决**社区历史遗留问题,配合成功解决**的山林权属纠纷。**将社区长者、老党员、股东代表、居民代表、志愿者等纳入社区调解员队伍,形成“大调解”格局,及时排查化解社区内的各类矛盾纠纷。**社区结合辅警队伍改革,新增8名治保队员,加强辖内治安巡查,及时化解隐患矛盾,1-9月治安类案件同比下降33.3%。
六、抓民生热点,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 **社区落实解决**长期存在的居民用水和交通出行两大难题,实现居民用水计收方式从工业改为民用标准,切实减轻居民水费负担;积极申请**码头至**渡船运行经费18.2万元,增加渡船班次和人员,满足居民、游客出入岛的需求,强化渡船安全保障。**社区成立“爱心基金”,首批筹集善款100万,利用爱心基金帮助100多人次贫困党员和群众,为11名大学生助学奖学。**社区以“幸福小列车”为服务平台,先后解决群众关注的三大类共48个问题,帮扶残疾家庭和困难户33户,党员干部上门慰问和服务135人次。**社区在**、**、**三处投资建成三个标准化篮球场、配套健身文化设施,为社区群众健身提供便利。
慢岛驿站 2014年